-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1)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2019·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飓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 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遗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看到的只是春草等。 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说法错误。词人并未在春季花时欣赏到牡丹盛放的美景,词中“闻道”二字表明词人并未前往赏花。 2.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 ①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2分)②这一问却曲折地表现出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2分)“今岁花时”词人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不免“泪洒尊前”,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惊喜的询问,蕴涵着遗憾得以填补的欣慰。(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秋向晚”三句,转写当前开放的秋日牡丹。这一枝牡丹仿佛是深知词人“方春牡丹盛开”而“不获一赏”的苦衷,因而赶在寒冬前再次开放,其发问不在理中,却有惊喜之感。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今年百花盛开的时节,深院高墙里整天吹着东风,茶烟轻轻飘扬着。院内只有绿苔和青草,柳絮和榆钱。听说在城西,有带着长廊的古寺,有贵人家的著名园林。那里有绯红色牡丹,有贡黄色牡丹,使我向往。 清明已经过了,残花无处可归,对此不禁在酒杯前洒泪。渐近深秋,为何这枝朝着我盛开的牡丹,依旧这般红艳?盛大的聚会上姑且追随那稍纵即逝的时光,这难逢的牡丹秋日花开,肃杀的秋风可不会怜惜这仅余牡丹的美丽。不如留住这满满的春态,寄托给明年春天。 二、(2019·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九日① 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②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迥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③。 [注] ①本诗为诗人被贬邓州时所作。②争似:怎似。③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中诗人是借宋玉、陶潜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能像陶潜那样悠然自得的心情,并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4.“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2分)②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2分)③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语句、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颈联诗人安慰并勉励自己:青年人喜欢趋时,而阅历深又有坚定生活信念者,就如同傲霜竞开的菊花一样,不畏艰难险阻,依然朝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奋进。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写重阳佳节的诗篇,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宋玉的悲秋情怀值得怜悯,怎似陶渊明那样陶醉其中,浑然不知时光流逝?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我偏偏喜欢像傲霜竞开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我现在登高时的几多狂妄,恐怕会惹襄阳小儿拍手笑话。 三、(2019·宝鸡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 ①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四五句的琵琶声内容情感不相同,第一次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是指宴会上的演奏,哀婉动人。 6.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③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盛唐气象”,是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即“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岑参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唐诗中体现“盛唐气象”的一个代表,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而第九、十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则表现了诗人要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最后两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则表现出了诗人的豪迈乐观的情怀,这些都是盛唐诗歌所蕴含的气象特征,表现了“盛唐气象”。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四、(2019·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赠曾子固① 王安石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 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②。 [注] 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②班: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扬:扬雄,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7.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曾巩文章出众,像长江、汉水一样才华横溢,像星斗一样熠熠生辉,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B.第三句重在表现曾巩凭自己卓绝的才华和纯正气质从不向权贵谄媚低头,体现出曾巩为人刚正不阿。 C.作者对小人们的行为很不屑,告诫他们不要以为诽谤可以伤害曾巩,曾巩怎会因诽谤整天惶惶不安? D.曾巩虽被小人诽谤、轻视,不幸死去,但日后将会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一样青史留名,光耀千古!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D项,“曾巩虽被小人诽谤、轻视,不幸死去”错误,“借令”是即使的意思,从诗歌和题目“赠曾子固”可知当时曾巩并没有死去,这仅仅是个假设。 8.世人评价王安石的诗瘦硬刚健、遒劲有力,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答案 我赞同此评价。①诗人用“长江、汉水”“星斗”来比喻曾巩的文学才华,气象宏大,遒劲有力;②诗人直接告诫小人们不要诽谤曾巩,赞扬曾巩的坚定与执着,语言不加修饰,显得十分瘦硬刚健;③诗人感叹即使曾巩不幸贫贱至死,死去也将与班固、扬雄一样青史留名,自信中又带着刚健,极为遒劲有力。(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题干已经告知语言风格,即“瘦硬刚健、遒劲有力”,考生需要从诗歌的用语、情感等方面分析体会。从诗歌的语言来看,首联以水中的长江、汉水和星空的北斗来喻指曾子固的文章,所选意象大气宏阔,非常有气魄,这体现了王安石诗歌的“遒劲有力”这一特点。颈联中作者对小人们的行为不屑,直接告诫他们不要以为诽谤可以伤害曾巩,曾巩怎会因诽谤整天惶惶不安?语言显得非常“刚健”“瘦硬”。从诗歌的情感来看,尾联意思是曾巩即使不幸死去,但日后将会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一样青史留名,光耀千古,语言中充满了自信,体现出“刚健”“有力”的特点。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曾巩的文章最出众,像长江、汉水一样波澜壮阔,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灿烂耀眼。他凭借着自己卓绝的才华和纯正的气质,从不向权贵谄媚低头,可是那些小人,却众口一词地对曾巩进行诋毁、诬陷。我告诉你们这些小人,你们不要去毁谤、伤害曾巩,曾巩哪里会永远彷徨呢?就算曾巩不幸一直身份低贱直到死去,以后他也一定会像班固与扬雄一样彪炳史册。 五、(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xiè)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③,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③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④元:通“原”,本来。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0.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②“苍烟”即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本题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显然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相似,都表达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美酒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贪图的是放歌长啸,傲然自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不如不拘何处尽情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随随便便地老去。 六、(2019·江西名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燕子来舟中作①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 ①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D项,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1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 答案 (示例一)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示例二)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题时,应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原因。本题中,若答同意,可以从燕子的角度去阐释颈联,分析诗人是托物言志,借燕子的口吻侧面表现自己生活的凄苦。若答不同意,就从诗人的角度去阐释颈联,分析诗人是通过直抒胸臆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凄苦。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着我,视我为陌生人。,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流而下,沾湿了衣巾。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 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参考答案] B 2.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览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 答案 (示例一)同意。①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②诗人抒怀却不依己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对时局的慨叹。 (示例二)不同意。①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实属寻常。②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6分,每点3分。不表明观点扣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思路,进而分析是否“匠心独运”。如同意“匠心独运”的说法,可答因为本诗不写景而叙事,抒情时不借景抒情而是借叙事抒情,借以抒发对时局的慨叹。如反对“匠心独运”之说,可答此诗名为“登楼”,但其实属于咏史怀古诗,对于咏史怀古诗来说,借古事抒情是再常规不过的思路。需要注意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刘项相争,逐鹿天下,战火无穷;尉佗此时偏守岭南,自立为王。尉佗本来因任嚣之力才掌管南越,秦亡后自立;汉初又因陆贾之功,接受汉朝诏封,实现国家统一。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非凡;旌旗依然飘扬在昔日的行宫。岭南人未必知道虞舜的圣贤;但他们却感念尉佗,承其万世恩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