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岀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能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唤起读者对他更为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E.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2.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碗匠和他的碗 周天红 烂泥田,一个村子最响亮的事儿就是烧碗了。烂泥田村子口一大块田,那泥巴,扶墙抹墙不行,真的是烂得扶不上墙了。栽秧种谷也不行,栽了秧,不走根,反倒要烂根,没得收成。那泥巴,就适合做碗烧碗。 八爷是村子里最好的碗匠。八爷拿捏碗坯子,那是村子里最快的。小半个下午就能做出五六十个呢,就是村子对门成天牛皮吹得哄哄响的刘老大,忙得汗水长流也没比过八爷。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流洒了全然不知道。 八爷烧碗的手艺,那是跟着他师傅学的,足足学了三年,他师傅才把最关键那点儿真本事传给了他。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 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八爷学到了烧碗的真本事,那手艺真是做精了。在烂泥田方圆三四十里地界,你要说到碗匠八爷,没有人不知道的。做大寿的要找他,娶媳妇嫁女的要找他,修房造屋贺喜事儿的要找他,找他烧碗做个纪念呗。外出送货的货车司机要找他,卖碗送碗的客商老板要找他,玩古玩收藏老玩意儿的也要进山找他。八爷的手艺活儿呀,在县城里的大半条街都是抢手货。 八爷也不讲究。无论是进门上货的、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了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 八爷制碗烧碗的手艺是一绝,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的,每天上门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这些年下来,八爷的房屋都翻新三回了,可他家里自己用的碗却还是老样子。 八爷家的碗也是一大特色,没一个好碗,要么是歪的,要么是缺的,要么是花样图案烧残了的,全是歪瓜裂枣的残存货。碗匠家里用烂碗怪碗,是八爷用不起好碗吗?不是,成天满屋满仓库都是上等的好碗呢,随便用都没问题;是八爷缺心眼儿吗?不会哟,单凭他制碗烧碗的手艺,就知道他是个一等一的聪明人;是八爷脾气怪吗?肯定不是,你看有人进门,不管晴天阴天还是雨天,八爷都是一脸的笑呢。 这是个什么道理呢?烧碗的同行不明白,村里人不明白,来进货买碗的人不明白,就是八爷家的二娃也不明白。 二娃是什么人哟,走州下府,啥子事情没见过。这些年,二娃靠着倒腾他老爹八爷烧的碗,那是发财了,在县城里有五间门市一个大仓库,小轿车都换了好几辆,不是八爷吼着,差点把老婆都换了。二娃是村子里第一个去过首都北京的。就单是他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照的那张相片拿回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围着看了半下午还舍不得离去,直到天发黑,人才小步小步地散了。多大个事儿呀,进个京城,村里人念谈了大半年。 八爷家吃饭喝酒用的那些怪头怪脑的碗,那也是村里人的大事儿,没有人不念谈的。 八爷说,二娃呀,你不懂?你真不懂? 二娃摇摇头。 八爷端起那歪边子的酒碗,喝了一大口酒,说,二娃呀,你看看这个碗,要不是它是个歪边子的残缺货,它还能是我的酒碗?八年了,还是我的酒碗。 二娃听了老爹的话,好像更糊涂了。 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就像你和你哥。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 二娃这下听明白了,一屁股坐在屋前的门槛上,半天站不起身来。 这一下子,二娃清楚地记起,自己已经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 (选自《天池》)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介绍烂泥田村泥巴的特点,扶不上墙,也不能栽秧种谷,但是适合做碗烧碗,这也为后文八爷能烧出好碗作铺垫。 B.八爷答应师傅留下来,最终师傅才把最关键的真本事传给他,八爷才学得一手做碗烧碗的好手艺,而其他徒弟并没有学到真本事。 C.为什么八爷家用的没有一个好碗?没有人知道答案,“就是八爷家的二娃也不明白”,作者以此引出下面关于二娃的介绍。 D.八爷借碗说理,烧坏了的碗还可以拿来喝酒,好碗最终留不住,就像孩子,有出息的在外面忙活,看起来笨点儿的却能留在身边。 2.文中的八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后半部分对二娃的详细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一、 【答案】1.BE 2.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鄙、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卑劣。 3.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作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晩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分析错误,学生不知道文嫂的身世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金昌焕偷鸡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联大学生。E项,“语言轻松诙谐”错,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并不诙谐。故选BE。 2.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以下重要作用:①从读者感受的角度分析: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分析: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鄙、无耻。④从深化主题的角度分析: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卑劣。 3.此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事例分析作答。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小说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搜罗其怪癖,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又如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作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再如细节描写的运用。例如写他剪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的纸回家用;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答案】1.B 2.①烧碗的技艺高超。八爷烧出的碗是一绝,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②为人热情。八爷无论对上货者,还是收藏者甚至是看热闹的,都会热情介绍。③信守承诺。他答应师傅,一直留在师傅的身边,到老也没有离开过。④善于讲道理。八爷以碗为喻,给儿子讲道理,让儿子明白。 3.①照应下文,为后文作铺垫。二娃走州下府,没有空闲,与文章最后交待二娃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作铺垫。②侧面衬托八爷。二娃是因为倒腾八爷烧的碗,所以生意做得很好,也很忙,因此衬托八爷烧碗技艺高超。③深化文章的主旨。提醒人们在为事业奔波忙碌的时候,也应该对家人尤其是父母多一点照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八爷才学得一手做碗烧碗的好手艺,而其他徒弟并没有学到真本事”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据此可知并非“其他徒弟并没有学到真本事”。故本题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以及相关事件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本题要求通读全文,概括八爷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根据文本第二段“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流洒了全然不知道”,可概括出八爷烧碗的技艺高超;根据文本“无论是进门上货的、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了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可概括出八爷为人热情;根据“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可概括出八爷信守承诺;文章结尾八爷用自己的酒碗为例和二娃谈话,使二娃听明白道理,意识到“自己已经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根据这一情节可概括出八爷善于讲道理。综上分析,考生整理答案,分点作答即可。 3.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考生应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把握作品的主旨情感。仔细阅读相关段落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角度综合分析。本文标题为“碗匠和他的碗”,“碗匠”即八爷,八爷是作品中的的主要形象。文章后半部分对二娃做了详细介绍,如“二娃是什么人哟,走州下府,啥子事情没见过。这些年,二娃靠着倒腾他老爹八爷烧的碗,那是发财了,在县城里有五间门市一个大仓库,小轿车都换了好几辆,不是八爷吼着,差点把老婆都换了。二娃是村子里第一个去过首都北京的。就单是他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照的那张相片拿回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围着看了半下午还舍不得离去,直到天发黑,人才小步小步地散了。多大个事儿呀,进个京城,村里人念谈了大半年”。从内容上来看,写二娃是为写八爷服务,二娃是因为倒腾八爷烧的碗,所以生意做得很好,也很忙,因此侧面衬托八爷形象,衬托八爷烧碗技艺高超。从结构来看,照应下文,为后文作铺垫。下文写到二娃走州下府,没有空闲,文章结尾八爷和二娃的谈话,八爷以酒碗设喻,使二娃意识到自己两年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可见详写二娃的文字为下文这些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从文章主旨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是突出八爷形象,更有当今时代下的现实意义,二娃代表了为事业奔波忙碌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忙于经营,忽视了家庭和亲情。借父子两人对话,以及二娃幡然醒悟这一情节,提醒年轻人事业奔波忙碌的时候,也应该对家人尤其是父母多一点照顾,这正是作品的主旨所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