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邯郸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1)
北外附中高二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填涂答题卡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基础知识(2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壶觞(shānɡ) 徜徉(cháng) 憎恶(zēng) 杳无音信(yǎo) B. 捧袂(mèi) 懿范(yì) 蕴藉(jiè) 清沁肺腑(qìn) C. 东皋(gāo) 窈窕(yáo) 矫首(jiǎo) 涸辙之鲋(hé) D. 蓬蒿(hāo) 毗邻(pí) 泠然(líng)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彗星 婵娟 一蹴而就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B.援例 付梓 如雷贯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跻身 尺椟 一愁莫展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 侪辈 叫嚣 锱铢必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 小知不及大知 B. 北冥有鱼 C. 三餐而反 D. 置杯焉则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 ) ①腹犹果然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悦亲戚之情话 ④众人匹之 ⑤九岁不行 ⑥终鲜兄弟 ⑦躬亲抚养 ⑧至于成立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不过数仞而下 B.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水击三千里 D.德合一君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2分) ( ) A. 此小大之辩也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之二虫又何知 门虽设而常关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7.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既自以心为形役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而刘夙婴疾病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 B.契诃夫,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C.钱钟书,字默存,曾用笔名中书君,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代表作有《围城》、《管锥编》等小说。 D.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小说大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 9.下列句子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2分) ( )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一位家长在女儿获奖后发短信给指导老师表示感谢:“小女这次获奖多亏您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向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 B.人类语言竟然如此贫乏,处心积虑,搜索枯肠写出来的歌颂之辞,在这未加雕饰的自然美面前显得多么乏味。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 已经死亡多日了。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D.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五一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由于“双十一”期间下单的包裹往往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全部派送到位,引发了消费者“快递变慢递”的怨言。 B.报告显示,尽管美国加州房地产市场在一年里因为美元的升值而疲软,但由于受中国买家的推动,使外国人购买加州房屋的增长比例与往年基本持平。 C.“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 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自禁毒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11年的13.7%降至2016年的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沈从文。沈 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只颁授给在世的人。 D.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 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失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 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更:更加 B.见骞,喜,问欲何之 之:到 C.是岁元朔六年也 是:这 D.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 拜:封拜,授予官职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及教材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节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写了汉文帝曾派遣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 B.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写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滕王阁序》是作者王勃为《滕王阁诗》写的诗序。 C.古代有特定称谓纪日法,如朔表示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表示农历每月的十五,农历每月十六叫既望,晦表示农历每月的三十。 D.有人给一寿星写了一副祝寿对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从此对联中可以推断出该寿星一百四十一岁了。 18.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 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 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 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 (二)文言文翻译(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9. (1)(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 萧何追韩信》) (2)(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教子谄谀》) (3)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0~21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之地,多指隐居之所。 2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 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朋友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 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 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真实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21.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10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云无心以出岫,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5)臣 ,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6)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虽然飞得高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鹍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鹍。”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23.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2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鹍,而凤凰的别名是鹍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东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手抄罗马尼亚,脚抄匈牙利,谁能认出!”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久久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你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你们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 讲《西游记》,施教授语出惊人,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教室顿时沉寂。那时称工人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这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还摆出根据:“钉耙不是农民翻地的铁搭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较笨,农民的脑筋不是没城里人转得快吗?”周围有些骚动,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但猪八戒最可贵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这下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了。他又补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在那种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而他为何给自己脸上抹黑呢?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目睹了,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动乱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 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2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 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C.本文记述了施蛰存先生的几件事,有记叙,有议论,评传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施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D.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E.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27.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28.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6分) 四、作文(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学校禁止学生课堂玩手机,但是屡禁不止。某班主任为检查落实,在学生上课时,悄悄往班群里发了红包,凭借抢红包的记录,查出了十几名学生违纪。被抓的学生虽然承认自己违反了学校纪律,但对老师的做法普遍表示不能接受。 对于班主任的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1.C(窈窕(yǎo)) 2.C(尺牍 一筹莫展) 3.D(A.“知”,通“智” B.“冥”,通“溟”C.“反”,通“返”) 4.A 5.A(例句为名词作动词,向南飞;A项也是名词作动词,落下来。B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C项为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D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满意。) 6.B(而:均作连词,表转折,却。A之:上句,结构助词,的;下句,代词,这。C均作介词,上句,表对待,对于;下句,表比较,比。D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表时间,在。) 7.D 8.C(《管锥编》不是小说。) 9.D(A“笑纳”是敬称;B“绵薄之力”是谦称;C“光临”是敬称,都不得体。) 10.D(A“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含贬义。B“处心积虑”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含贬义。D“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11.C(A“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B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C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D“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多用于贬义。) 12.D(A缺少主语。B主语残缺,去掉“使”。C成分残缺,“表达了”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愿望”。 ) 13.D(A项,成分残缺,应在“要求”前补出主语“归纳中心思想”。B项,成分赘余,“可说”和“堪称”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只保留其中一个即可。C.应删去“的原因”或者“因为”) 14.B(间隔式排列的短语,一定要将其与已提供的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找出二者的关联之处。) 15.A(经过,经历) 16.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17.C(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不一定是三十。) 18.B(“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原因有误。) 19. (1)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谒:见,拜见。且……且:一边……一边,又……又。若:你。亡,逃跑。四个点各一分,句意一分。)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2)陈万年曾经生病,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导训诫,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我教导你,你却睡觉,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都晓得你说的话的主要意思,大约教我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谢:道歉,认错。具:全部,都。晓:明白,知道,晓得。大要:要旨,概要,主要意思。四个点各一分,句意一分。)陈万年于是没有再说话。 (3)臣下李密说:我因为命运不好,罪孽深重,小时候/早时就遭到了不幸。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背离我了/去世了;长到四岁,舅舅就强行改变了母亲的志向。(夙:早时,小时候。见背:背离我,背弃我,离开我,婉指长辈去世。行:经历。夺:改变,强行改变。四个点各一分,句意一分。) 20.D(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21.①惜别之情。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仕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仕进取。(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可得5分。意思对即可。) 22.(1)鸟倦飞而知还 (2)登东皋以舒啸 (3)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生当陨首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3.A (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C项因果不当,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24.D(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 25.C(推断错误,“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推断错。) 26.C D (答对一项给2分。A项施蛰存说“没有拜读完”,只是一种调侃,体现的是他幽默风趣的特点,作者认为施教授不应当在公开场合这样说,而不是不应该不读完作品。B 项“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程度过重,客观上有讽刺的效果;不是批判,是一种巧妙的敷衍和自我保护。E项“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是在深挖灵魂,做自我检讨,而《才与德》一文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表述。) 27.①生活中,幽默风趣,慈祥可爱。 ②学识上,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见解独到。 ③在动荡中,低调忍耐又机智灵活,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每点2分。) 28.施蛰存所说的“抄”是一种幽默诙谐的说法,其中暗含着小说创作的技巧和规律。 ①“抄”是模仿,从模仿走向创作是初学者的必由之路,符合创作规律。“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 ②“抄”是开阔眼界,“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 ③“抄”是指创造性地吸收借鉴。多借鉴才能博采众长。“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每点2分。要有概括有分析。) 29.参考立意: (1)赞成班主任的做法: ①班主任行为有理有据证实学生违纪,便于班级管理。 ②班主任此举是其牺牲个人利益,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③班主任行为从结果收到实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屡禁不止的课堂玩手机问题。 (2)不赞成班主任的做法: ①班主任此举实质为变相“钓鱼执法”。 ②此举未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治标不治本。 ③此举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产生信任危机。 参考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国在我们北方,汉朝为什么要前往出使月氏?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会听凭我的人过去吗?”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配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张骞居住在匈奴西部,趁机与他的下属向月氏国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国听说汉朝有丰富的财物,想通使而不能,看见了张骞,很是惊喜,问他想要到哪里。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王派人引路送我们。如果真能够到达月氏,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是说不尽的。”大宛认为说的有道理,就护送张骞,抵达康居。康居再把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王已经被匈奴杀掉,匈奴人拥立他的夫人为王。已经使大夏国称臣做了大夏国的君主,土地肥沃富饶,境内很少有盗寇,感到满足安乐,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心思了。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不能摸透月氏的真实意图。 留下一年多,想要返回,要从羌人聚居的地方回去,又被匈奴人俘获。留下有一年多,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多人,离开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 汉朝天子听说了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类的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特的物品,世代不迁徙,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国家有相同的习俗,而军队力量较弱,看重汉朝的财物;它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盛,可以用赠送财物、给以利益的办法使他们朝拜汉朝。如果真的能够用恩义使他们归服,那么就能扩充万里之广的土地,讲不同语言有不同习俗的各国就会前来归附,这样汉朝的威望恩德就会遍及四海。汉朝天子于是命令经由蜀郡、犍为郡派出负有见机行事使命的使者,四条道路上一同出使,都各自出行一二千里。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随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把李将军包围,军队死掉逃跑的人很多,而张骞没能按时救援应当被斩首,用钱赎罪贬为平民。 天子多次问询张骞关于大夏之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掉了侯位,于是说:“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而成为汉朝的外臣。”天子认为有道理,于是封拜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各派两匹马,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绢帛,分派多名持节的副使,道路可以方便通行的话就派人去往旁边的国家。 张骞回来后,封为专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令。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