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 B. 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 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 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的节奏 路 军 我喜欢乡村的节奏,每次回乡,就像离巢久了的鸟儿,落在那儿,被一种浸润心魂的温暖融化,缓缓地、静静地拥抱乡村。古老的乡村像一块沉积了千年的磁石,不管外界怎样喧嚣,内心的尘垢都在那一瞬间剔除掉了。乡村,我的乡村,你的脚步不会慌乱,不会迷茫,不会在现代的包裹中逝去,她坚定地走着,内心的包容力量谁也不可小觑。‎ 我不喜欢时下乡村会走向没落的荒诞论调,即使城市再无限制地扩延,也难以吞没乡村的广袤。‎ 行走于乡村,既是一种膜拜,也是一种回归,精神宁静的安养,心灵倾斜的抚慰,思想的反刍与咀嚼。‎ 炊烟依然,缓缓地上升,在早晨的阳光里散发着植物的味道,玉米味、槐树味和松香味混合在空气中,随着时光的飘转发酵,扩散到村庄四面的丛林中。一代一代的坚守,虽然偶有烟煤的污气从远远的城市飘来,试图包裹山野的昏暗,但在山山川川的绿色的屏障中,在原始一般的炊烟中还是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走了。我试图从生物学的循环系统中找到答案,那是很遥远的解释,只有眼睛和思维落在泥土地中,落在乡村强大的生命力上,谜底也就不成为谜底。‎ 在雾霾如此猖獗的时刻,多看一看乡村的早晨的炊烟脚步,或许有所裨益。虽然我隐隐还有些担心。街巷中,老头、老太太安详地坐在树下,坐在石台上,细数着岁月的影像,饱经沧桑的脸庞就像意蕴深厚的诗行,他们的语调如平缓流淌的溪水,舒缓的波痕轻轻卷过你的心头。那是岁月沉积的大度与包容,是酸甜苦辣咸——人生滋味浸润的智慧。‎ 不知何时,孩子们蹦蹦跳跳出来了,仿佛一个个小精灵钻来钻去,又像一只只轻盈的蝴蝶时而安静,时而翩翩而飞。一位女孩子的马尾辫在清风中左右甩着,如蝴蝶头上触摸春天气息的触角。有的孩童滚着铁圈,有的抛着纸飞机,有的吹着柳笛,还有的放着风筝,一根长长的线系着一颗放飞的梦想。老与少,安详与灵动,在乡村融合成一幅和谐的图景。‎ 农田里,古老与现代的音符飘来飘去。从春天飘到冬天,从冰冻飘到花开。在暖洋洋的天气,春天的田野热闹起来,乡亲们有的手扶犁杖,犁杖弯弯的尖头上顶着圆圆的柳筐,筐里压着一块厚重的河卵石,以手紧紧地握住犁杖前的横柄,沿着整齐的田垄弹拨音节,那新翻开的泥土气息在田垄上微微荡漾,与不远处山上的春草花香融化在心底,就在农人的心头氤氲起一个个美丽的秋收之梦,仿佛那一株株迎风而立的饱满玉米就在他们的眼前炫耀。若是累了,便蹲下身子,坐在地边矮矮的石墙上,吸一袋纸烟;或者目视太阳打几个响响的喷嚏,从地头的柳筐里取出早早预备的山泉水,咕咚咕咚驱赶劳累。‎ 快到中午了,太阳爬得老高,一位位小商贩好像赴约而来,在杨树底下,在街巷中,放开喉咙吆喝,粗犷的,高亢的,悠长的,沙哑的,“小米煎饼呦!”“家做的大豆腐。”此起彼伏,一些农妇步出家门,买好食物,很快消失在街巷深处。袅袅炊烟渲染乡村的祥和与温暖。‎ 短暂的静谧在太阳的游走中悄悄流逝,不久,乡村又回到了她自己的节奏中行走。‎ 我喜欢乡村的节奏,那是纯净无瑕的,是沉淀许久的厚重与瓷实,是历经沧桑后的大度与从容,每当我的双脚踩在生我养我的乡村,我都喜欢融入这种节奏的行走中。‎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用“像离巢久了的鸟儿”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回乡的喜悦之情,作者坚信城市再怎么扩张,乡村也不会走向没落。‎ B.作者用“你的脚步”“她坚定地走着”“乡村又回到了她自己的节奏中行走”来写乡村,运用拟人,变换人称,给人一种亲切感。‎ C.作者在文章开头、结尾点题,首尾照应,并且含蓄蕴藉地抒发了对乡村的节奏的喜爱之情。‎ D.文章借助一幅幅画面来刻画乡村的和谐与温馨,也写了“小商贩放开喉咙吆喝”这一打破乡村宁静的不和谐的情境。‎ ‎5.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5分)‎ ‎(1)古老的乡村像一块沉积了千年的磁石,不管外界怎样喧嚣,内心的尘垢都在那一瞬间剔除掉了。(2分)‎ ‎ ‎ ‎(2)行走于乡村,既是一种膜拜,也是一种回归,精神宁静的安养,心灵倾斜的抚慰,思想的反刍与咀嚼。(3分)‎ ‎ ‎ ‎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不断地扩张,乡村在不断地被挤压,不少农民离开土地,涌进城市。有人认为“乡村会走向没落”,请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是近两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 B.从2004年至今,中美AI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早于中国。‎ C.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共计166家。‎ D.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缓解人工智能发 展的人才困境。‎ D.人工智能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各行业出现严重的失业。‎ E.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9.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4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 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5分)‎ ‎ ‎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   夕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首联照应题目,捕捉暮春时节的景物,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在异乡送春归,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 颔联描写想象之景,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正当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声声哀啼:“子归!子归!……”。‎ C. 颈联描写诗人的处境,意蕴丰富。“动”字是动乱不安的意思,“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D. 尾联运用典故,耐人寻味。五湖风光,无人与争,只是不愿归去。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E. 这首七言律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结,意境深婉、情调沉郁;颔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 氓》中运用反衬手法,以淇水,洼地都有边界来说明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 ”。‎ ‎(2)《离骚》中以香草为喻,写诗人高洁品德的诗句是 “ , ” 以鸷为喻,写自己不与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 第 II卷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 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   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    。因此,   ,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1.下面是某校关于辩论赛的通知,其中有五处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通知 各位同学:‎ 公元2018年7月8日,我校首届高中生辩论赛将正式开始,请同学们届时一定务必莅临。本次辩论赛得到了市演讲协会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的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将会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一局定输赢。决赛将邀请本市享有极高盛誉的主持人进行点评,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辩论的魅力。‎ 华威中学学生会 ‎2018年7月1日 (1) ‎ 改为 (2) 改为 ‎ (3) ‎ 改为 (4) 改为 ‎ ‎(5) 改为 ‎ 四、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做出一个令他五内俱焚的决定。当时盟军已经破译了德军的绝密通信密码,并由此得知德军下一个空袭目标是英国的一个城市考文垂。但是,一旦通知这个城市做出任何非正常疏散和防备都将引起德军的警觉,使破译密码之事暴露,从而丧失进一步了解德军重大秘密的机会。所以丘吉尔反复权衡,最后下令不对这个城市作任何非正常的提醒。结果考文垂在这次空袭中一半被焚毁,上千人丧生。然而通过这个密码,盟军了解到德军几次重大战役中兵力部署情况,制订了正确的反应战略,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B【解析】A项曲解原文。原文“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 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2. C【解析】C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3. B【解析】B项“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B (A.“坚信城市再怎么扩张…走向没落”是无中生有;C.不是“含蓄蕴藉”;D.不是“不和谐”,而是“和谐与温馨”。)‎ ‎5.(1)运用比喻,写出乡村的从容、纯净、宁静、和谐,(1分)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精神上的抚慰与升华(1分)。(意思相近即可)‎ ‎(2)行走于乡村,是对安静灵魂的膜拜。(1分)乡村让人看到真实而清澈的自己,是对纯净的回归,是走向心灵的宁静,是对心灵的抚慰,是思想的升华。(2分)(意思相近即可)‎ ‎6.(示例)我认为乡村不会走向没落。尽管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民涌进城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仍有许多农民像作者一样热爱生育他的家乡,热爱养育他的土地,固守这片家园。不管是被子女接进城去的老人,还是在城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的农民工,依然深深思念着家乡,心系乡村,渴望回到乡村的怀抱。乡村的节奏纯洁无瑕、厚重瓷实、大度从容,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城里人不是也利用节假日纷纷涌向农家乐,陶醉在乡村的美丽世界中吗?因此,乡村不会走向没落。‎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共6分。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4分、表述有逻辑1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C(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是新增AI企业数量为166家而不是AI企业总量)。(3分)‎ ‎8.CD(C“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无中生有;D“各行业”扩大范围)(5分)‎ ‎9.企业角度:(1)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2)关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积极投入原创技术研究。‎ 个人角度:(1)积极理解、跟踪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2)学习掌握新技能,提升自我,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潮。(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10.D(原文标点: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C(“崩”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 ‎12.A(“萧引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与原文不符,原文“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意思是现在还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而不是认为梁元帝不是未来君主)‎ ‎13.(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得分点:“以”“直”“亦……乎”各1分,大意2分)‎ ‎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得分点:“造请”“为……所”“用事者”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 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 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古代诗歌鉴赏(11分)‎ ‎【答案】‎ ‎14. BC  B“想象之景”错,颔联景物描写是虚实结合,上句是虚景,下句是实景。C“动”是动辄的意思,书信动辄经年断绝,暗示社会的动乱不安。‎ ‎  15. ①漂泊异乡、思家难归的孤寂之情;②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③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④想要归隐而又欲罢不能的矛盾之情。(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属于诗歌鉴赏的考查,分别考到了诗歌的语言、形象、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本词作者陆游,理解时,要联系陆游生平经历及全词具体内容考虑。‎ ‎ 解答该题,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及作者身世生平考虑即可。如“家万里”“子规”等表达的是漂泊异乡、思家难归之情;“故园书动经年绝”表达的是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华发”等句表达的是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五湖烟景有谁争”等句想要归隐而又欲罢不能的矛盾之情。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名句默写(5分)‎ 16、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鸷鸟之不群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3分)B(元凶巨恶:指为人所憎恶的恶势力头子。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元凶巨恶”强调程度,而“罪魁祸首”强调最先,更符合语境。“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此词强调范围。“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符合语境。“孤芳自赏”‎ 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符合语境。“顾影自怜”:意为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多用于形容女子孤独失意的样子。“水到渠成”指条件成熟,更强调自然而然的状态和听凭事物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 ‎ ‎18.(3分)D(此题关键点在前半句,由原文“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说明前半句中心词为“网络符号浪潮”,故选“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排除A、B;C项后半句语序错) ‎ ‎19.(3分)A(此题关键点有二:一是“指尖玩意”指网络文学;二是语序) ‎ ‎20、(1)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2)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3)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21、.①“公元2018年7月8日”应改为“2018年7月8日”‎ ‎②“一定务必”应改为“一定”或“务必”或“全部去掉”‎ ‎③“莅临”应改为“前往观看”‎ ‎④“一局定输赢”应改为“均为淘汰赛”或“都是一局定输赢”‎ ‎⑤“极高盛誉”应改为“极高声誉”或“盛誉”‎ ‎(所修改的词合适即可,一空1分)‎ 四、作文 ‎22.【参考立意】①舍与得;②牺牲局部与顾全整体;③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立意须体现出思辨性,如只选取单一角度酌情扣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