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学案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C 名师点睛 ‎1.关注传主的主要生平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确。‎ ‎2.关注传文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关注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关注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严防题干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5.关注题干。明确题干考查的信息重点,严防与题干要求无关的信息进入答案或不恰当的推断混入。‎ 考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文章中对传主的介绍梳理清楚,即可轻松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常:官职名。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秦时置奉常,后官名多变更,但其职权历代相沿。‎ B.孝文:汉文帝刘恒的年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C.内史:原本为周代官名,秦时沿用,并掌管治理京师地区。后因其逐渐掌握地方行政,所以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名。‎ 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后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多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但吴、楚七国以诛讨晁错为由,发动叛乱,致使晁错被杀。‎ D.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邓公认为这不仅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景帝后来也认识到自己错杀了晁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2)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 ‎ ‎1.B ‎【解析】断句时要弄懂句意,分清句子的主谓宾。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词性来断句,如动词为、侵削、疏等。“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中有两个主语,应在“公”前断开,据此可排除A、C项;“口让多怨公何为也”意思是“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什么这样呢”,因此应在“公”前断开,排除D项。‎ ‎2.B ‎【解析】“孝文”是汉文帝刘恒的谥号,而非年号。‎ ‎3.C ‎【解析】‎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的说法不合文意,文中晁错说的是“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4.(1)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晁错的父亲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2)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刑场被杀害。‎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精通文献经典的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又苛刻。皇帝很喜爱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当时匈奴正强大,屡次侵犯边境,皇帝派兵抵御匈奴。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赞许他的看法。晁错又进言建议应该削弱诸侯,以及法令可以修改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对他的才华感到很惊奇。就在这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登位后,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修改。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陈述诸侯的罪过,要求削减他们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登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削弱诸侯,疏远人家的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什么这样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被尊崇,国家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晁错的父亲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帝问爰盎说:“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帝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的大臣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惩罚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反叛的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就罢兵。如今的计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帝沉默了许久。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刑场被杀害。‎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担任将领攻打吴、楚叛军。回到京城拜见皇帝。皇帝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因削减他们的封地而发怒,‎ ‎ ‎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