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4抒情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4抒情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学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抒情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 •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 1、找准区域 • 2、关联语句 • 3、分析综合 •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 1、引用原文 • 2、关键语句 • 3、组织语言 文章示例 秦 腔 ①我曾经在西府①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 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 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 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 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 口的尘土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 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②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 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 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 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 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 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庙里一个 跟头未翻起,窗外就哇地一声叫倒好,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 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排演到三更鸡叫, 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③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 年十二个月,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 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 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 ④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 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 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 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 咣咣不停。 ⑤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 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 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 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 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 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 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 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 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 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 只图过过瘾。 ⑥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 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 如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 一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撤场的。最可贵的 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 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 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 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 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 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 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 ⑦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 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注释: ①西府:陕西省西安以西的部分地区,是秦腔的发源地。 (取材于贾平凹散文《秦腔》)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窗外看排演的观众“哇地一声叫倒好”,只是开玩笑而已,并不是对 演员的表演不满意。 B.秦腔的排练条件艰苦,但演出的戏台讲究,说明村民不重视排练过程, 只注重演出结果。 C.演出的幕布已经放下,但锣鼓一直“叮叮咣咣不停”,渲染着演出的 气氛,迟迟不开演。 D.摇帽翎的演员,一会双摇,一会单摇,双摇时上下飞闪,单摇时纹丝 不动,令观众叫绝。 E.村民们不爱看生戏爱看熟戏,因为他们不追求表面的新鲜刺激,追求 陶醉于其中的乐趣。 2.解释词、句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并回答问题。(6 分) ①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 板,我就痴呆了…… ②解释第 5 段的划线语句“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在文中的意思。 3.第 6 段提到:“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 样的观众……”请联系全文,说说这里的环境是怎样的。(4 分) 4.第六段中作者写了两类观众,他们有什么特点?选这两类观众来写,对 表现中心有什么好处?(4 分) 参考答案: 1.(4 分)B、D[B 项,对原因的解说不当。根据文意,村民对排演非常热 心,排练场所因陋就简,是乡村戏曲的正常特点;搭建戏台有与临村比富 的原因,所以村民“宁可少吃少穿”以求用料讲究、做工上乘。D 项,“单 摇时纹丝不动”的说法不合逻辑。根据文意,应该是帽翎的两边“一边上 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 2. ①(示例)“冗长”这里是“悠长”、“悠扬”的意思,表现乡村旷野 中传来的二胡声给人以持久的听觉享受。(希望声音长久地持续)“痴呆” 这里是“痴迷”的意思,表现作者对二胡声、秦腔叫板的入迷和陶醉。 ②(示例)演员的演唱,声如炸雷,全场每一个观众为之震撼;迷醉于演唱 的感觉,传遍每一个观众的全身上下。这句话,写出了秦腔演员唱腔的高 亢雄壮,震撼之大、传播之广,也写出了观众的感受之细腻、欣赏之投入。 3. [基本自然、社会环境] ①广袤旷远的地域;②汉唐的古墓残碑以及千古的时空; [观众状况(群众基础)] ③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④排演时都拥有大量观众;⑤急切盼望 演出,高资搭建戏台;⑥正式演出,观众人山人海,鉴赏水平高,陶醉痴 迷,不避寒暑,老少皆有; [演员状况] ⑦在艰苦的环境下(夏暑冬寒)热情排练;⑧表演水平高,有震撼力; 4. 第一问:(示例)“老一辈的秦腔迷”因不堪拥挤,无法走近台前,无 法看清演员,却是最懂戏的观众;“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他们 虽不真正懂戏,但从戏中也获得了快乐。 第二问:(示例)一老一小两类特殊观众,他们虽然都不能站在最好的 欣赏位置上充分享受秦腔艺术,但同样痴迷于秦腔。这样选材,从侧面充 分且富于情趣地写出了村民们对“秦腔”的热爱与痴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