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www.ks5u.com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细读”是一种专注的阅读,也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细读”要求读者先   ▲  自己的立场和想法,从写作者的角度看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评估文本是否能够   ▲   、言之有据、论之有理。“细读”还要对文本的内容有所思考和判断,看它是否   ▲   普遍道义原则,如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A.搁置  自圆其说  符合    B.搁置  无懈可击  吻合 C.放弃  无懈可击  符合    D.放弃  自圆其说  吻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语境和词语的吻合,词语的适用对象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或偷换主语,在“救援人员”前加上“派遣”;B搭配不当,在“快乐”前加上“提供”;C句式杂糅,删去“对”,将“造成”改为“使”或把“受到”改为“的”‎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与所引诗意不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几年锻炼,小刘进步很快,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B.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 ‎   ▲   ,    ▲    。    ▲   ,    ▲    。    ▲    ,    ▲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①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 ②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③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 ④当然是值得尊重的 ‎⑤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 ⑥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 A.②③④①⑥⑤B.②④①⑤⑥③C.①⑤②④③⑥D.①②⑤④⑥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根据下列材料,概括雾与霾的特点。要求:答案不超过16字。(3分)‎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结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浑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雾与霾的相同点: ▲ ‎ ‎【答案】相同点:悬浮空中,形成视觉障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去异求同法概括压缩。‎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故楼主簿行状 宋 濂 君讳国华,字彦英,姓楼氏。为义乌智者里人。曾大父慧、大父绍、父浚,皆隐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为邑重望。至君乃不复事厚积,独好诗书,志于仕进。学成,就试翰林院,授漳州路学正。未几,以母丧免归。‎ 泰定间,县恶少余乙,肆为剽掠,民惧其祸。君率强有力者,持梃以捕,得渠凶十馀人。因之授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君至官,逻警有严,寇盗屏息。巡司屋坏,民欲为改作,君不欲烦民,捐禄成之。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至正丙申,荐饥,邻县石甲啸聚,又相劫掠。府公知君之能,移君之任,捕得二十馀人,其患遂弭。转授保义副尉、湖州路德清县主簿,命下,丁父忧,不赴。服阙,浙东宣尉使司分镇绍兴,以照磨之职起君。君从之,益务谨饬,不以案牍之劳为辞,极为上官所赏受。‎ 遭世多故,解绶而归,以六世祖茔荒秽不治,乃谋以弟。缭以周垣,仍创祠置田,合族以祭。无亲疏远迩,悉以慈识接之。或以贫窭有干,即与粟贷钱,无靳色。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府君隐约田间,不务为光耀。抚事酬物,恒出于诚悫,无矫伪自欺之意。宗姻州里,咸目之为笃行君子云。‎ 然其为人好施与,不以家之单索为念。其友竞田,久不解,府君乃斥己壤之腴者庚之,其争遂息。人有鬻田于府君者,质剂既定,逮秋而租入过其数。府君曰:“是膏梁子,不知物价之上下者也。吾可苟利之耶?”明增其直。‎ 至正甲午秋九月,忽语其子曰:“吾春秋五十有三,不可谓不老也。汝等齿亦长矣,吾不复留意人间事。闻歙州多佳山水,将往游焉。”言已,即出门去,沉酣回涧曲岑间。复还金华,访赤松遗迹,追逐云月,浩然而归。越明年,乙未四月十四日 ,以病卒。‎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渠凶十馀人 渠:大 B.无靳色 靳:吝啬 C.人有鬻田于府君者 鬻:买D.沉酣回涧曲岑间 岑:小而高的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 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 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他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赔偿,平息了纠纷。‎ 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10.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7.C ‎8.D ‎9.‎ ‎(1)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劳,等到将去职时,百姓争着请求留任。(“代”可翻译为被别人取代。每小句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 ‎(2)楼国华的父亲安葬后,楼国华不停地思念,就在墓旁建了屋舍。(答对一句得一分,两句得三分,三句得四分)‎ ‎10.‎ 作风严格,体恤百姓,能力出众,谨慎周到,不辞劳苦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鬻:卖。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D强加因果,无中生有。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是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这类题目通常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如本题,要作出答案,其实只要注意文本的开头和结尾处的叙写,加上正文中的有关作者自身的例子,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古诗词鉴赏。(8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台  城                 台  城 韦 庄                   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       台城六代竞豪华,‎ 六朝如梦乌空啼。       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       万户千门成野草,‎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③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④后庭花:乐曲名。‎ ‎1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分)‎ ‎1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答案】‎ ‎11.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意思对即可。)‎ ‎12.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第二问,两首诗的分析各3分:答对艺术手法得1分,分析具体准确得2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1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 ‎ 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 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试题分析: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 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人间如梦,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 (白居易《琵琶行》) ‎ ‎(5)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从今若许闲乘月,       ▲       。 (陆游《游山西村》)‎ ‎(7)       ▲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 ‎(8)见贤思齐焉,       ▲       。(《论语》)‎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奈何取之尽锱铢 ‎(3)一尊还酹江月 ‎(4)江州司马青衫湿 ‎ ‎(5)水中藻荇交横 ‎(6)拄杖无时夜叩门 ‎(7)战战兢兢 ‎(8)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 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你什么忙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并不曾做到。第二年你母亲生了你,过了两年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你母亲睡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公墓里,三角琴又被你打碎了,而圣母像前那支蜡烛还没有人去点过,为安娜做的弥撒也没有人去做。……孩子,你懂得了罢。”‎ 父亲的声音里含有眼泪,同时又含有无限的善意。我觉得我要哭了。‎ ‎                          (节选自巴金《复仇集》,有删改)‎ ‎14.小说开头画线部分对“哑了的三角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4分)‎ ‎16.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7.小说题为 “哑了的三角琴”。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答案】‎ ‎14.、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三角琴的破旧和沉默(1分),②营造了哀伤凄清的氛围,奠定悲伤哀叹的感情基调。(1分)③设置悬念,为下文写“我”取琴和父亲讲述琴的故事作铺垫,照应标题“哑了的三角琴”。(2分)。‎ ‎15.①小说用倒叙的手法写拉狄焦夫(1分),‎ ‎②先写他是一个杀人犯却不凶恶,而且爱好音乐,再写他忘情歌唱、坚定护琴、放弃抵抗,低声哭诉,最后交代他杀人获刑背后一个凄美残酷的爱情故事(2分),‎ ‎③这样写使小说情节曲折,有波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吸引读者。(1分)。‎ ‎16.①‎ 爱和恨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爱安娜,却因安娜没有嫁给他,爱深成仇,把她砍死在婚礼上。②争与忍的矛盾冲突(反抗与顺从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砍死安娜,却不上诉要求减刑;他为了三角琴怒吼要杀人,却又放弃了抵抗。③灵与肉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热爱音乐,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又是一个囚犯,丧失了自由。④情与理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为人和善,本质善良,但做事容易失去理智,行为冲动、鲁莽。‎ ‎17.①“哑了的三角琴” 暗指拉狄焦夫永远闭口、不能自由歌唱的苦痛与绝望;‎ ‎②“哑了的三角琴” 象征拉狄焦夫因失去美好爱情,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破灭;‎ ‎③“哑了的三角琴” 表达了父亲对母亲无尽的哀思和因没有践行对拉狄焦夫的诺言而深怀歉意。‎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 作为“狐狸”的“刺猬”‎ ‎ 陈少明 以赛尔·伯林曾把托尔斯泰描述为一只自认为是刺猬的狐狸,但我觉得,他自己却更像一只以狐狸的方式行事的刺猬。‎ 狐狸与刺猬的说法,是伯林对古希腊残诗“狐狸知道很多的事,但是刺猬则只知道一件大事”的一种发挥。它用以比喻两种相反的思想性格:“刺猬”的胃口大,喜欢对广泛的事物采取整体把握的立场,即把各种问题或见解都纳入到一个体系中去处理;“狐狸”则不然,关心的不是全,而是多,即多方面地追逐、猎取目标。伯林以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例进行分析。《战争与和平》试图提供一种普遍的历史哲学,但吸引人的却是精彩的具体情节,而非那乏味的哲理。托翁生性是一只狐狸,却以为自己是刺猬。‎ 毫无疑问,伯林不欣赏甚至厌恶大体系,这是由他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伯林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史家,其实更重要的是政治哲学家,是与波普、哈耶克齐名的自由主义思想领袖。这批思想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激烈抨击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以历史决定论为原则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他们把这种思想体系看作法西斯政治或极权体制的哲学基础,是自由主义的思想敌人。伯林是以《自由的两种概念》一文斐声国际思想界的。他把自由区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并把那些认为自由属于一种价值坐标,根据一种自然的、社会的或者是宇宙的完善计划来确定政治目标的思想观点都划归为“积极自由”,从中分析其导向社会控制的思想机制。这自然导致他以多元论反一元论的哲学立场,也即决定他反刺猬、反体系的思想基础。‎ 然而,问题在于,是否可以由此把伯林看成纯粹的狐狸呢?也不尽然。刺猬只知道或关注一件大事,这一以贯之的“一”,可包括两层意义。一种是形式上的,即逻辑上把观念组织成一个整全的理论系统;另一种是实质上的,即思想上致力于维护一种价值立场。这在有些思想家那里,两者也许是统一的,如约翰·罗尔斯之《正义论》,但另一些人如伯林,两者则是不一致的:伯林反对大体系,但终生坚持一种价值立场。无论是写哲学评论,还是作思想人物的个案分析,其总目标都是为自由主义理想张目。所以我们也许能够说,伯林的行为方式是狐狸的,但抱负则是刺猬的。否则,他就不会是杰出的思想家。其说 ‎ ‎ 吻合与18世纪的狐狸当道不同,从思想学术的基本特性看,20世纪的中国是刺猬得势的时代。这是由现代中国的历史情势决定的。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传统的社会结构及价值系统就日趋解体,世纪之交维新派的努力失败,结果是旧体系瓦解,价值真空出现。从“五四”时代“问题与主义”论战开始,进入刺猬角逐的时代。但是刺猬得势而没有得逞,在这个世纪末,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仍然处在等待刺猬的时代。目睹或经受过某种刺猬的祸害的一代人文知识分子,多数会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是不谈价值,回避立场,做纯粹的狐狸;一是勉为其难,侈谈主义,依然做没有建树的刺猬。因此,以赛尔·伯林思想性格的分析,应该启示我们大多数人作出新的选择,那就是,以刺猬的抱负,做狐狸的工作,不迷失自己的价值立场。           ‎ ‎ (有删改)‎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9.作者认为以赛尔·伯林“更像一头以狐狸的方式行事的刺猬”,结合全文,概述作者这样认为的依据。(6分)‎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等待刺猬”的内涵。(6分)‎ ‎【答案】‎ ‎18.首先提出观点,指出以赛尔·伯林是一只以狐狸的方式行事的刺猬;接着阐明“狐狸”与“刺猬”的具体内涵;然后,分析了伯林反刺猬、反体系的思想基础,并指出伯林实质上还是“刺猬”;最后指出伯林思想性格的分析对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启示:“以刺猬的抱负,做狐狸的工作”。(第1.4点各1分,第2.3点各2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9.伯林厌恶大体系,以多元论反一元论,追求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思想领袖,这表明伯林具备“狐狸”的思想性格;伯林终生坚持一种价值立场,即自由主义立场,这表明他的思想实质具备了“刺猬”的特征。(每点3分,共6分。)‎ ‎20.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传统的社会结构及价 值系统就日趋解体,而至今新体系仍旧没有形成,“等待刺猬”即期待重构新的价值体系;过去的时代虽然有过“刺猬”,但没有建树,且迫害知识分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亟待出现 “以刺猬的抱负,做狐狸的工作”的知识分子。(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8.‎ 试题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概括的答题思路是:分析文章使用材料特点、分析作者情感的具体体现、分析作者思路的流程、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整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1‎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 ‎ ——李嘉诚 ‎【答案】‎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李嘉诚说:“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向内打破是压力,向外打破是成长。”李先生高度概括压力决定发展的人生哲理。有人说,压力使得很多人每天在焦虑的状态中度过,没有压力才是追求的人生目标。我认为不然,压力是必要的,没有压力鸡蛋怎能破壳,不破壳的蛋怎能诞生新的生命?没有压力的人又怎能进步呢?‎ 压力是个人进步的动力。对于个人来说,压力是必要的。因为懒惰是人的本性。压力源于竞争,如果没有压力,那么人就不会参与竞争,就不会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或是思想。这个人最终只会安逸享乐,最终荒废了一生,北京的李某某没有压力,吃穿住票子父母早就准备好了。于是,十几岁的他整天忙碌于逛夜店,去高档酒吧,与纨绔子弟们吃喝玩乐。俗话说,饱暖生闲事,富贵起淫心。终于玩进打牢,用十年的光阴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埋单。如果他树立较高的奋斗目标,自加压力去竞争,将来或许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说,压力是进步的动力;失去压力的人生就如迷失方向的航船,断了线的风筝。‎ 压力是公司发展的活力。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有压力才会去竞争,从生产到销售,从管理到技术都要无时无刻地改进,在分配经济制度时,企业与企业之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竞争,没有压力,劳动者没有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就会失去活力。鲶鱼效应告诉我们,没有压力,沙丁鱼就是死亡。中国500强的建龙钢铁公司的老板,大学毕业后到钢铁厂收废铁。没有竞争力的钢铁厂快要倒闭,他承包下来,改善了工厂制度,使得钢铁厂有了活力,参与了竞争。工人害怕失去饭碗,努力工作,有了压力,越发卖力,头一年,生产量比以前翻了一倍!之后,他又收购了几个濒临倒闭的工厂,完善制度,才有了今天的生机勃勃的建龙钢铁公司。可见,压力创造了公司发展的活力。‎ 压力是国家强盛的源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压力,才能强盛不衰。古语有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有相匹敌的国家制衡,才能让一个国家保持警觉,由于忧患。大清朝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在优哉游哉中灭亡。而今天的中国自加压力,不断改革开放,施行了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互联网+,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等强国富民政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还要设计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因此说,进则能赢,退则必败,压力就是发展背后的强大推手。‎ 从三叶虫,到人类,哪一个不是压力促使下的产物?如果有了压力,就得去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够成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压力的涅槃中,才能浴火重生。‎ ‎【修改与点评】‎ 一是:题目经典,引用米兰昆德拉的书名《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做题目,准确新颖。‎ 二是恰当运用递进式结构,围绕总论点展开三个方面论述,列举事例,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三是结尾照应开头。语言简练,从植物一下子过渡到到人类,紧扣论点,再次阐述顶住压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压力的涅槃中,才能浴火重生”的深刻道理,深化中心。‎ 超越自己 有人曾问:“在自然界,谁的力气最大?”回答是多种多样。 ‎ 有人说是大象,因为它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也有人说是鲸鱼,它可以顶翻一艘远洋巨轮。而我认为,力气最大的是蚂蚁,可以举起是它体重13倍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其它动物都在想如何超越别人,而蚂蚁所超越的却是自己。 ‎ 其实我们人类也一直在自我超越着。同行之间,你死我活的商场之战,这是一种彼此的超越;同学之间,明争暗斗的学海之争,也是一种超越,不同点太多,相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都在超越别人。 ‎ 总为自己定一个很近的目标,一旦侥幸超越了自己,才开始洋洋自得,不求上进。殊不知山外有山,直到不久后,目标又超越了自己,才开始慌慌张张地追赶。就这样反反复复,恶性循环着。因此,在我们的世界中,成功的事不多,失败的却不少。即使失败了也有自我安慰的方法:回过头去看看那些还不如我的人,心里便有了无限的满足。大概这就是我一直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原因吧。 ‎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蚂蚁的故事,才突然悟出了人活着应该超越自己这一人生真谛。回想起十几年的盲目与平庸,我并不后悔,因为我还年轻,年轻就是希望。只要希望不破灭,我就要把握住自己的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使希望变成现实。 ‎ 让一切都从超越自己开始吧!只有超越了自我,才懂得再怎样去衡量别人的价值;只有超越了自我,才明白如何接纳自己以外的一切。 ‎ 过去已成为历史,我们把它装进行囊,小心而认真地说“那是童年”,今天和明天才是真正该走的路,于是我们大声宣布“这是花季!”懦弱扔给童年,成熟写给花季,微笑着同往事干杯。而崭新的一切,都将从一个辉煌起点开始--超越自我!‎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总之,首先要弄懂名言的含义。其次要展开联想,确定立意。‎ 立意参考:生命总是需要改变的,如果不能主动地让自己来改变自己,就必然被动地由外 界来改变自己。如果我们不想屈从外部的压力,消极地适应世界,那么就必须不断突破原有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