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邵阳市二中201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年 一 期 语 文 试 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扃( jiōng ) 马嵬(wéi ) 临邛( góng ) 花钿( tián ) B. 北渚( zhǔ ) 薜荔(bì lì) 屋椽(chuán ) 袅袅(niǎo ) C. 氛围( fèn ) 踯躅( zhí ) 皈依 ( kuī ) 玉簪( zān ) D. 挑剔( tì ) 粗犷(kuàng) 溘然( kè ) 裨将( pí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临邛(góng)”应为“临邛(qióng)”,“花钿(tián)”应为“花钿(diàn)”;C项,“氛围(fèn)”应为“氛围(fēn )”,“皈依(kuī)”应为“皈依 (guī)”;D项,“挑剔(tì)”应为“挑剔( tī)”,“粗犷(kuàng)”应为“粗犷( guǎng )”。 点睛: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剡溪 渌水 层颠 忽已瞑 B. 寒禁 拾辍 迥然 卷帙浩繁 C. 沽取 金樽 戏谑 钟鼓馔玉 D. 箜篌 鱼樵 神妪 层层相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所选词语都出自课内,难度不大。考生可结合课内知识进行解答。A项“层颠”应为“层巅”,“忽已瞑”应为“忽已暝”;B项,“寒禁”应为“寒噤”,“拾辍”应为“拾掇”;D项,“鱼樵”应为“渔樵”,“层层相因”应为“陈陈相因”。 3.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表现于在诗歌中为黎民百姓而鼓而呼,为国家的兴亡、民生的疾苦而歌而泣,这都使得他的诗直到今天读来仍振聋发聩、真切感人。 B. 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 各有千秋。 C. 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D. 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用正确。B项,各有千秋: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使用正确。C项,席不暇暖:座位还没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此处望文生义。D项,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使用正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B. 在原著中只是一笔带过的人物朱豪三在电视剧版《红高粱》中戏份被大大扩充,他剿匪、禁烟、禁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有血有肉的铁腕县官形象。 C. 习近平主席强调,70年来,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历史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对峙不复存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 D. 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政府一向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原则发展对日关系,继续克服政治障碍,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搭配不当,“阅读”与“精神实质”为搭配。可改为“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公民道德规范》,领会其精神实质”。B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有血有肉的铁腕县官形象”偷换主语,把“成功地塑造了”改为“是”。D项,“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应改为“以……为原则”或改为“本着……精神”。 5. 下面的电子邮件中,加点词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李老师: 您好!上周四您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老师作画相赠,我感激不已。我定会惠存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我今天已将最近付梓的拙作邮寄给您,请您教正。 敬祝 教安 学生:黄少明 1月28日 A. 蓬荜生辉 B. 惠存 C. 教正 D. 教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惠存”,敬辞,请保存,用于赠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这里是收到别人的赠品。使用不当。A项,“蓬荜生辉”,谦辞,指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C项,“教正”,谦辞,请他人指正、修改诗文,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呈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等。D项,“教安”是对教师祝福的敬语,教学工作安好的意思。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6. 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8)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 ②③⑨/①⑤⑩/④/⑦/⑥ B. 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 ②⑨/①⑤/⑦⑩/③/④ /⑧ /⑥ D. ②③⑨ /④⑤ /①⑩ /⑦ /⑧/⑥ 【答案】C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B. 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C. 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即“六经”。 D.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项,“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错误。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去世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大约百年左右,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所以孔子和孟子不可能成为师生。 8. 下列各项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B.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不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9. 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仓皇东出 C.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D. 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D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 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0. 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12.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10. C 11. B 12. C 【解析】试题分析: 10.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宋代书院教育”与“官学”虽然有不同,但还没有达到“大相径庭”的程度。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C项“大相径庭”曲解文意。 11.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文中只是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没有说在谁的组织下。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无中生有。 12. “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书院教授的是已经被官方接受了的民间思想。因此C项是不正确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曲解文意。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 B.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C. 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 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应当 14. 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以地事秦”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6.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答案】13. D 14. D 15. B 16. A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应该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 D项,“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意思是“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当”是通假字,通“倘”,应译为“倘若”。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以”是“才”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B项,“强弱”是“实力强大和弱小”的意思,古今意思相同。A项,“其实”是古今异义词,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实际上。C项,“智力”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智谋与力量;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D项,“故事”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旧事,前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所给例句是被动句,“于”表被动。A项“洎牧以谗诛”是被动句,“于”表被动,故A项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B项,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D项,宾语前置句,“惟……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参考译文: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二.古诗文阅读、翻译 1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答案】(1)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2)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至”,等到;“以……为”,把……作为;“始”,才;“速”,招致。(2)“势”,形势;“为……所”,表被动,“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日”“月”,名词作状语,一日日,一天天。 对比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 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19.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8. “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19. 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解析】 18. 试题分析: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诗人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等待春雷炸响的关键时刻,这也是“只待新雷第一声”的原因。 19. 试题分析:《新雷》中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借此表达出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己亥杂诗(其五)》“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会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点睛:本题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分别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情感,然后对比,找出异同,再根据题干要求组织答案。分析所给诗词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和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0. 默写 (1) ,长余佩之陆离。 (2) ,开国何茫然。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6)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7) ,善假于物也。 (8) ,渺沧海之一粟。 (9) ,言笑晏晏。 (10)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答案】(1)高余冠之岌岌兮(2)蚕丛及鱼凫(3)万里悲秋常作客(4)别有幽愁暗恨生(5)沧海月明珠有泪(6)术业有专攻(7)君子生非异也(8)寄蜉蝣于天地(9)总角之宴(10)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冠、岌、蚕、丛、凫、常、作、幽、沧、攻、生、蜉、蝣、宴、沮。 三.作文 2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认真揣摩上述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按下列要求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珍惜,让生命闪光 不是每颗珍珠都光洁无瑕;不是每只天鹅,生来就洁白美丽;不是每只雄鹰,天生就具有足以翱翔天际的翅膀。生命不可能总是完美无缺的饿,只有珍惜生命,才能让生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几十年来,霍金一直以自己的经历来诠释着“伟人”真正的含义。上天夺去了他自由行动的能力,也剥夺了他作为正常人的权利。面对这样一幅沉重的躯壳,他却任然乐观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的每分每秒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因为他的珍惜,他用羸弱的身躯,用微弱的生命之火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当史铁生饱受病痛的折磨,当他曾一次次被轻生的念头纠缠,他却能始终珍惜自己的生命,在逆境中坚守对生命的珍惜,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凭借对生命的热爱,以残缺之躯达到了常人无法超越的高度。 珍惜生命,往往可以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与质量,使我们的生命闪光。 司马迁珍惜生命,随受宫刑,仍写《史记》,终成“无韵离骚”;林肯珍惜生命,在挫折中向前,终被人敬仰;海伦凯勒珍惜生命,在黑暗中呐喊,为世人心中撒下光明;朱镕基珍惜生命,由一名平凡的孤儿,一跃成为国家总理。他们身上,都毫不例外地有着对生命的珍惜,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这也注定了他们不会平凡的走完人生旅途。 反观现实社会,一个个正值人生中最美季节的青年们,或因挫折打击,或因生活压力,从高楼之上一跃而下。如同枯叶飘零,残花凋谢。像一颗流星消逝在夜空之中,甚至没有人会记起他们的名字。他们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没有认清生命的价值,便过早的凋零了。 或许生命中有着太多的不如意。但既然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也必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 。珍惜生命,才能从这扇窗中看到光明,使自己的生命闪光。 一块普通的石头,因小男孩的珍惜而身价倍增。使我们的生命,也必定会因我们的珍惜而绽放光芒。 所以,请珍惜生命。在死亡来临之前,与日争辉,让生命闪光。 【解析】试题分析: [思维导引] 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据此可以立意。 [立意参考] 1.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2.生命的价值。 3.珍视生命,珍惜自己。 4.珍视自己,你就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