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厦门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速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4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事”作为与“事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通常认为是由时间的延续与事件的因果联系构成的。“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这并不是故事,而是单一事件。如果改成“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他的妻子因悲痛而自杀”,这就形成了故事。骑车人的死与其妻子的死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延续,同时又包含了因果联系:一件事因另一件事而发生。 时间延续与因果联系构成了传统小说线性、历时性的稳定结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到了现代小说家那里,他们开始质疑构成故事的这两大特性。 首先,当现代小说家企图再现现实或描述个人与存在的关系时,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往往是单一的,平淡的,偶然的,甚至是无意义的。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时间点上会发生无数的事件,一个人同时会有触觉、视觉、味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在人的意识中,这些现象纵横交错,重叠杂乱,大多没有内在联系。而传统小说的故事往往依赖于戏剧性的冲突与巧合,这与现实生活成存在的自身逻辑并不相符。其次,当现代小说家试图与读者合作共谋来实现作品价值时,他们发现读者阅读传统小说时往往是被动的,没有质询追问,更没有积极的合作、介入、创造。尽管传统小说中的故事也能满足部分读者的趣味,但相对稳定的故事结构渐渐会给阅读带来思维的情性和定势,从而减弱甚至取消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基于上述原因,现代小说家开始对故事的内在结构进行沉思。沉思的结果之一便是对故事进行“拆解”与“重组”。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拆分,并用他们独特的艺术技巧将其重新组合。例如,“目击者提供证据体”的小说通过杀人案的多个“目击者”提供大量的证据组织成篇。故事的重复叙述既符合事实,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同时呈现出一种共时性。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就借用了这种叙述方式。再如,“意识流小说”作为对个人心理的一种模仿,则完全打破故事的时空,在意识的非逻辑性中展示人对现实的感受。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便采用了这种叙述方式。 总的来说,现代小说讲述故事的方式比较复杂,但它们之间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线性的、历时性的故事结构为全景式的、共时性的故事结构所取代。现代小说对故事中“时间延续”的破坏和对“因果联系”的消解并不只是形式上的革新,这与他们试图表达生活真实的愿望是相一致的。过去、现在、未来混为一体,主客观相结合,虚实相生,灵活跳动,丰富多彩,制造出特殊的美学效果,艺术气息愈加浓厚。同时,一种新鲜的故事结构呈现在读者面前,极大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也调动了他们还原故事线性的积极心理,增加了读者参与再创作的可能性,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脸。 (摘编自格非《小说叙事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骑车的人被汽车压死了,然后他的妻子也死了”,就足以构成一个故事。 B. 现代小说家对生活逻辑的认识,很可能影响了他们对小说故事结构的思考。 C. 传统小说相对稳定的故事结构会给阅读带来思维定势,削弱读者阅读的主动性。 D. 现代小说以全景式、共时性的故事结构取代了传统小说线性、历时性的结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半张纸》通过记录电话的纸片和人物的思绪,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穿结在一起。 B. 《炮兽》中炮队队长没有旋好螺丝帽、堵好滑轮,这和大炮的滑脱之间构成了巧合。 C. 《墙上的斑点》作为对个人心理的一种模仿,不再遵循线性、历时性的叙述结构。 D. 《丹柯》围绕丹柯和族人的矛盾展开故事,一波三折,凸显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 3.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故事往往有冲突,如《桥边的老人》中我的“劝离”和老人的“不动”形成强烈冲突,富有戏剧性。 B. 小说的线性、历时性结构也可表现为经过多次摇摆将故事推向高潮的形式,如《清兵卫与葫芦》就是如此。 C. 小说为获得线性结构力量,常常故意“延迟”小说进展,如《牲畜林》中朱阿每当准备射击时都会被阻止。 D. 小说家可以虚构来表现个人与存在的关系,如《骑桶者》通过骑桶讨煤的故事展现了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二)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井一心 ①我看老井,老井也看我。 ②老井有些深,暗黑的井底,平静的水面,漂浮的黄叶,潮湿的井壁,苍绿的蕨草和苔藓,散发着久远的时光的味道。老井幽幽地看着我,像透视岁月沧桑后的老者,目光深遽而清冷。 ③我喊老井,老井也喊我。 ④我伏在井口,拖着长长的声音往下喊。尖厉的声音,从井口一圈一圈旋下去,钻到井底,接着便有沉闷的声音从里面一圈一圈扩散开,泅漫上来,如空谷回音,如飞瀑轰鸣,如海潮呼啸,在耳边轰轰作响。 ⑤我一惊,下意识地抬起头来,看到井旁一株高大的垂柳,细丝披拂。四周寂静无声。在这个晴暖的春日里,我却陡然生出一身寒意来。独自蹲在井旁,细视井栏,普通的圆形,青石凿成。我拂去上面厚厚的灰尘,轻轻地抚摸,山一样粗糙的青石,竟然被岁月打磨得如此光滑圆润,泛着银色的光译。 ⑥这眼井,估计有些年头了。井,在旧时的江南很常见,深宅大院、街衢巷陌、天井明堂……有井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井水一样盈润的日子。 ⑦江南之美,恰在多水。昔日的江南人家,依河成街,临水筑阁,靠居掘井,相隔不远就有一个河埠头,以家、族、村等单位自然设井,生活极为便利。白日于楼上倚窗而望,水中有船,船上有桥,桥上有人。倘在静夜,天上星光熠熠,水面波光粼粼,河岸灯火点点,轻烟般的雾气氤氲其间,便如梦境般空灵而清远。江南又多雨,尤其是梅雨时节,油亮的黛瓦,斑驳的白墙,潮湿的雨巷,滴水的屋檐,静默的老井,自是一派迷人的水乡风情。 ⑧历代文人墨客皆喜欢将这江南水景,入画,入诗。他们的笔下多为浅汀远岫、小桥流水、松风清荷、渔人扁舟……却极少有井。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里面极尽笔墨地描绘了江南的许多风物,疏密有效,浓淡相宜。远山、雾岚、土坡、房屋、松柏、江面、小舟、水波、丝草、细沙、云气、村舍、茅亭、渔夫……却没有水井。 ⑨诗文中也不多见,倒是唐代诗人张辑的“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君如天上雨,我如屋下井”等诗向,稍有提及。成语里倒是不乏“井”字,坐井观天、井底之蛙、背井离乡、落井下石、心如古井…..色.彩暗沉,多有讥诮或苍凉之感。《红楼梦》中那个开朗活波、简单顽皮的金钏,本是个性格明亮的女子,最终却投井自杀,令人唏嘘不已。如此惨烈的结局,更为井增添了一股悲情的意味。 ⑩可在现实生活中,它受人敬重,历朝历代,开井都是件庄严而神圣的事。一眼老井的来源,代代相传,后来常常成为神秘的传说。 井,虽不及河水悠长,不及湖水开阔,不及溪水自在,可它幽深。幽深之处,方见品质。它清冽甘甜,冬暖夏凉,源源不断,默默地滋养着人们。愈是幽深,愈是平和。它不惹眼,不喧哗,是个独居一隅的出世者。一代又一代人与它相依相伴,时间之桶放下去,拉上来,放下去,拉上来……一下一上,悠悠千载。 井,是老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就有水井,距今5600多年,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古老的木构水井之一它的形制同商周金文的“井”字相近,象征以陶瓮汲水之状。 我曾数次踱步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想象那些河姆渡先民们,在这依山傍水的低丘缓坡,过着饭稻羹鱼的定居生活。他们建造干栏式的房屋,开掘木构式的水井,削木做舟,炼泥制陶,防布结网,骨针缝衣...... 每次路过那眼水井,我都忍不佳浮想联翩。它,长方形,没有井栏,如今井水已干涸,井口散放着一些木棒,朴拙至极。可五千年前那段原始的时光里,在先民们惊喜的眼眸中,这一井水缓缓地涌出来,纯净而澄澈。从此,世世代代,不枯;岁岁年年,不竭。 井,是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眼睛。它见证过世事风云,朝代兴替,目睹过女子的娇颜在水影里一代代老去。它缄默不语,把所有的一切藏在内心深处。一眼老井,古老的不是井水,而是故事。 故事已老,井亦老!现今,江南的老井,除了具有商业价值的古村镇景点,其余的多半已被填塞或覆盖。我直起身来,环顾四周。这是一个旧村庄,部分房屋已坍塌,同老井一样被荒弃了。村民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的拆迁安置房,在充满漂白粉气味的自来水里,品尝快捷便利的现代生活。 转身离开,老井用孤冷的目光送别,像送别又一个远行的孩子......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⑦段写水井是构成江南水乡风情不可或缺的元素,第⑧段则写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江南却极少有水井,对比鲜明,引人深思。 B. 第⑥段写老井被荒弃,村民搬进拆迁安置房,反映了人们对快捷便利的现代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旧有生活方式的否定。 C. 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细致人微。如第⑥段的排比将声音在井中扩散时逐渐加强的特点写得细腻生动。 D. 本文选材丰富,从江南美景、古代诗文、名家名画,到5600多年前的河姆渡水井,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富有历史沧桑感。 5. 请赏析第③段“我喊老井”中的“喊”字。 6. 请简要分析文中“老井”的含意。 7. 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小说阅读(本题共4小愿,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当时这样做 (日)伊坂幸太郎 A 一如既往,山本走出家门,前往公交站。 当他来到公交站的对面时,注意到一位老婆婆看起来像是迷了路,有些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山本起初是想上前去帮忙的,可是看到有一辆公文本在驶向公交站,他连忙过去加入了上车的队伍。山本所在的住宅区,乘坐这班公交车去市区是最便捷的。 行驶途中,车厢内忽然发出惨叫,有个男人站起身,手里拿着刀子指向一旁的女人说:“喂,给我站起来!” “你们全都不要动,谁要是敢乱动,我就捅这个女人,听到没!”犯人说的话,就好像捆住山本的锁链一般有力。锐利的刀尖紧贴着女子的脖子,只要犯人稍一用力,瞬间就会鲜血迸溅,染红她的白衬衫。仅仅是想象,山本就感觉自已要晕厥过去。 “司机,赶紧停车!”犯人大声喊道。车速减了下来,随后,公交车停在了路边。 “哎,你冷静一点。”坐在最前面的女人,个子虽然矮小,背脊却挺得很直,是山本经常在车上看到的一个中年妇女。此时,中年妇女劝起了犯人。“吵死了!滚开!”犯人用手推开中年妇女,走近扶手位置。 山本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犯人大喊:“男人全部给我下车,下去!”山本很快意识到了犯人是要排除威胁,只留下女人和小孩作为人质。 他看了看周围,偷偷观察其他的男性乘客会有什么反应,采取什么行动。其他男人也都紧张兮兮地看着彼此,露出一副怯懦的表情,心中琢磨着如何逃避责任。催促他们赶紧做出决定的,反而是犯人。 “赶紧下车!”随即犯人开始从十倒数。 等回过神来,山本发现自已已经随着好几个男人开始往前方出口方向移动,这帮人有些神情恍惚,仿佛被抽掉了魂愧一般虚弱地排起了队。 不回头真的好吗?就算犯人手里有刀,也不过只有一个人,不是吗?只要男人们都团结起来反抗,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然而,他想到自己的妻子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暗暗自我辩解,我必须平安回家,我想要平安回家。 山本没有停留,随着男人们一起下了车。当自己的脚踏上地面时,身体里涌现出了一股安全感。他假装自己没有发现。这时公交车启动了引擎,如同醒来的野兽,摇晃着向前驶去。 为什么当时会……山本很想抱头嘶吼,一种深深的悔恨在山本的全身游荡着。 如果当时询问老婆婆有没有困难,就会赶不上这辆公交车,也就是说自己也不会卷入这个事件中,不会对自己产生这么强烈的厌恶感。为什么当时没有上前询问老婆婆? 然而事到如今,后悔也无济于事。覆水难收,犯下的错误无法再弥外。话虽如此,可是真的没办法重来了吗? B 一如既往,山本走出家门,前往公交站。 当他来到公交站的对面时,注意到一位老婆婆看起来像是迷了路,有些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山本走向老人,询问地:“您遇到什么麻烦了吗?”“啊?”老婆婆抬起头,“啊,我在想这附近有没有便利店。”“找便利店的话……”他指了指后面,对老婆婆说道,“从这儿一直走就有一家。”老婆婆道谢后,转身离开了。 山本回头一看,发现公交车还没走。估计司机也是注意到山本要上车,所以没有启动车子等着他。当山本上车的同时,车门关上了。 行驶途中,车厢内忽然发出惨叫声,有个男人站起身,手里拿着刀子指向一旁的女人说:“喂,给我站起来!”锐利的刀尖紧贴着女子的脖子。“你们全都不要动,谁要是敢乱动,我就捅这个女人,听到没!” 公交车逐渐减速,在路边停下。犯人大喊:“男人全部给我下车,下去!” 啊,事情发展成现在这样该如何是好?山本还是感到手足无措,观察了一下周围人的反应。与其说自己是摇摆不定,倒不如说是觉得其他男人多半也会支持自己心中的选项。 “你们赶紧下车!”犯人指着出口方向,朝着男性乘客们喊道。男人们在通道上缓慢地排起了队,朝着车前方移动。山本也加入了队列中,不时地偷瞄犯人。 “那个……”队伍前面的一位男子突然对犯人说:“那个,打扰一下。”“搞什么呀?赶紧下去!”犯人拿刀对准了男子。 “啊,那个,不是,我想谢谢你……”男子怯怯地说,“实在太感谢你了。”“你说什么呢?” “给了我一次挽回的机会,真的太感谢了。” 山本也是这么想的,恐怕在场的男人大半都是这个想法。男人们一拥而上抓住了犯人,有人抱着犯人,有人控制住犯人拿刀的手,他们马上把人质拉了出来。山本紧紧抓住犯人的另一只手,完全不在乎会不会受伤。 二十年前,有个男子持刀劫持公交车,包括山本在内的所有男性乘客,无一例外按照犯人的命令下了车。随后犯人威胁司机把车开到了相当远的购物中心的停车场,作为筹码对抗警方。好在结果还不错,所有人质都顺利获救,警方及时逮捕了犯人。那些先前下车的男人虽然没有受到世间的指责,不过对于山本的人生来说,始终有种囚禁般的折磨。 这一次,山本抱着必死的决心制服了犯人。他那威风凛凛的模样,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他绝对不会再让自己失望。 (有删改)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次要人物特点鲜明,矮小的中年妇女“背脊却挺得很直”这一细节表现了她仗义执言的勇气,与男人们的怯懦形成对比。 B. 在B部分中,山本选择了帮老婆婆指路,依然没能如愿躲过劫案,这种安排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体现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 C. 小说结尾处交代了二十年前公交车劫案的结局,既对A部分的情节进行了补充,又为B部分人物的变化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D. 小说A部分氛围比较压抑,B部分安排了制服歹徒、救赎心灵的结局,使整个故事变得温暖,给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 9. 请分析A部分画横线的句子。 10. 小说A、B两部分情节多有重复,这样处理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1. 小说对主人公山本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显达,南彭城人也。仕宋以军功封彭译县子,隶齐高帝讨桂阳贼于新亭垒,大战于宣阳津阳门,大破贼,矢中左目而镞不出。事平,封丰城侯,再迁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沈攸之事起,显达遣军援台,长史到遁、司马诸葛导劝显达保境蓄众,密通彼北。显达于坐手斩之,遣表疏归心齐高帝。帝即位,拜护军将军。后御膳不宰牲,显达上熊蒸一盘,上即以充饭。后拜都督、益州刺史。武帝即位,进号镇西将军。益部山险,多不宾服。大度村獠,前刺史不能制,显达遣使责其租赕。獠帅曰:“两眼刺史尚不敢调我。”遂杀其使。显达分部将吏,声将出猎,夜往袭之,自此山夷震服。永明二年,征为侍中、护军将军。显达累任在外,经高帝之忧,及见武帝,流涕悲咽。上亦泣,心甚嘉之。八年,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显达谦厚有智计,自以人微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子十余人,诫之曰:“我本意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贵陵人。”家既豪富,诸子与王敬则诸儿并精车牛,丽服饰。显达知此不悦。及子休尚为郢府主薄,过九江拜别,显达曰:“凡奢侈者鲜有不败,塵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自逐。”即取于前烧除之。其静退如此。明帝即位,进太尉,封鄱阳郡公。上欲悉除高、武子孙,微言问显达,答日:“此等岂足介虑。”上乃止。显达深自贬退,车乘朽败,导从卤簿皆用羸小。以年老告退,不许。后以为江州刺史,镇盆城。东昏侯立,显达闻都下大相杀戮,传闻当遣兵袭江州。显达惧祸,十一月十五日举兵。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南史,陈显达传》) 12.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B. 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C. 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D. 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子,爵位等级之一,有多种称号,如“县子”“开国子”等 B. 夷,原指游猎为生的东方部族,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C. 征,指征聘人才到朝廷任职,本文指征召显达入朝担任要职。 D. 导从,专指帝王出行时的前驱者与后随者,也泛指皇帝随从。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陈显达勇敢无畏,作战有功。随齐高帝讨桂阳贼寇时,他大败敌军,被箭矢射中左眼,凭借军功被封为丰城侯,后来升任为广州刺史。 B. 陈显达忠于高帝,深得信任。沈攸之事件中,他坚决派兵支援高帝,并将持异议的属下斩杀;在御膳不宰杀牲畜时,他给高帝送上熊蒸。 C. 陈显达智谋过人,降服夷部。益州一带部落凭借山险大多不服管制,陈显达杀了獠帅使者,并部署偷袭大度村,从此益州部落畏惧屈服。 D. 陈显达谦退律己,严于治家。他自降身份,乘坐旧车。面对儿子乘坐精美牛车,穿华丽服饰的行为,他严加训诫,并烧毁塵尾蝇拂等物。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达累任在外,经高帝之忧,及见武帝,流涕悲咽。 (2)上欲悉除高、武子孙,微言问显达,答曰:“此等岂足介虑。” (二)古代诗歌阅谈(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穆父待制竹堂杨杰 会稽风土竹相宜,傍竹为堂趣尚奇。 内史①旧居经几代?此君高节似当时。 林无暑气客频到,笋过邻墙僧不知。 莫夹桃花引蜂蝶,实②成须与凤凰期。 [注]①内史:东晋王羲之世居会稽,官至会稽内史。②实:指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实。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一首唱和之诗,是为了和穆父《竹堂》一诗而作,借此劝勉友人。 B. 首联承题,点出竹堂所在之地,以及主人穆父“傍竹为堂”的高雅情趣。 C. 颔联“此君”指竹堂的主人穆父,他清高自守,如同从前的主人王羲之。 D. 颈职“客频到”表现竹林清幽,适宜避暑,“僧不知”表现环境的宁适。 17. 诗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中,“______,________ ” 两句写了女子被弃后渡淇水而归的场景。 (2)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 ” 两句,说明与其空想,不如学习的道理。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 两句,写蜀道高险,上有高峻的山峰,下有回旋的急流。 (4)苏轼《赤壁赋》中写任由小船漂荡,越过茫茫江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义隆想建立像霍去病“_________”那样的功绩,草率出兵,结果却“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国人对“诺贝尔奖与中国”的话题更加关注。不少人把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奖数量当作 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准。2019年,中国再度与诺贝尔奖无缘,焦虑的国人又一次对国家科技实力产生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 )。也就是说,诺贝尔奖并不能作为反映各国当前科技综合水平的良好指标。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由弱到强,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9年国庆前夕,袁隆平、屠呦呦等8位科学家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就是中国科技实力的明证。我们应该有足够的 ,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面对诺贝尔奖,我们该保持清醒,理性关注。我们关注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发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更是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科学家们身上所展现的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 1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 衡量 质疑 底气 敝帚自珍 B. 权衡 怀疑 勇气 敝帚自珍 C 权衡 质疑 勇气 弥足珍贵 D. 衡量 怀疑 底气 弥足珍贵 20. 下列填入文申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 不少几十年前取得的获奖成果,难以反映当下的科研成就 B. 当下的科研成就难以得到反映,不少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 C. 不少获奖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科研成就 D. 难以反映当下的科研成就,不少获奖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 我们关注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要发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B. 我们关注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更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 C. 我们关注诺贝尔奖,不仅要发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更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 D. 我们关注诺贝尔奖,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校园演讲比赛上展示了三张照片。第一张,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网友留言:“撑伞哥,看着让人很暖心。”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第三张是莫高窟壁画前80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厦门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A 2. B 3. A (二)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4. B 5. 喊,呼唤,表面指“我”呼唤老井,老井予以回应;深层含义是“我”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呼唤当代人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传统生活。 6. “老井”象征江南的传统生活;象征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表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呼唤。 7. 内容上,表现了本文的主旨,体现作者多传统文化的呼唤,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本结构完整;效果上,引发读者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存问题。 (三)小说阅读(本题共4小愿,17分) 8. A 9.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犯人的威胁对山本而言特别有力,刻画了主人公山本软弱怯懦的性格特征。 10. 情节上:AB两部分情节重复形成对比,A部分推动了B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上:A部分山本和车上所有男人都是胆小怯懦的,B部分却是勇敢无畏的,情节的重复推动了人物性格的变化,由自私冷漠、胆小怯懦向善良勇敢的转变。 主旨上:两个部分对比强烈,B部分车上男人一起制服歹徒,实现了心灵的救赎就,使整个故事变得温暖,给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 11. 有一定的爱心,但是自私心理占上风,更看重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幸福;胆小怕事,不敢救助他人;善于反思,为自己行为感到羞愧;最终成为男子汉,勇斗歹徒,自我救赎。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2. A 13. D 14. B 15. (1)陈显达总是在外地任职,经过太祖驾崩,到他见到世祖时,流泪痛哭. (2)高宗想全部除掉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的众孙子,暗示着问陈显达,陈显达回答说:“这些人怎么值得担忧?” (二)古代诗歌阅谈(本题共2小题,9分) 16. C 17. (1)不要夹种轻薄的桃花招蜂引蝶,竹米成熟须等待凤凰来食。(2)诗句劝喻主人公不要理会那些夤缘攀附的势利小。(3)用典,赞美竹子与其主人不同凡响的流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8. (1). 淇水汤汤 (2). 渐车帷裳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7). 纵一苇之所如 (8). 凌万顷之茫然 (9). 封狼居胥 (10). 赢得仓皇北顾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9. D 20. C 21. D 四、写作(60分) 22. 【例文】 静待你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静待你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骄傲所在,普通协警单膝跪地为老人撑伞;技校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80后学者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这些平凡人的身上不平凡的闪光之处,就是所谓人生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大体上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成功。但是与成功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些高光时刻是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比如,一个出身平寒的农家子弟,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后来又拿到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毕业证的时刻就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或者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演员,依靠很多年的执着和努力,终于成为一部大片儿的主角,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明星。那么当他面对聚光灯,面对人们的称赞时,他就在享受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人物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战前的几十年,一直是曹氏政权的谋臣。他先后辅佐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君王,一直都身为人臣安分守己。但是,在他晚年70多岁高龄的时候,终于决定发动高平陵之战,将曹魏的江山占为己有,在那一时刻,虽然司马懿已经迟暮之年,但那是他人生最耀眼的高光时刻。 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一生颠沛流离贫困潦倒,一生都在求其功名的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才考中一个小小的县官,只做了一年又半载,就被人从位子上赶下来。小时候出生在商人家庭衣食无忧的他,到了自己独立门户的时候,却天天都在愁着柴米油盐,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到70多岁高龄的时候,吴承恩开始写西游记。他用七年的时间写了这部传世之作。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虽然吴承恩已经风烛残年,依然贫穷孤苦,但那时候是他人生的真正高光时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当我们看到别的人在滋润的生活、兴奋的表达、热情的宣泄、骄傲的炫耀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非要羡慕他们的高光时刻。其实人生真正的奥秘在于,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因为那才是人生真正的惊喜。因为不知道你才会觉得非常神秘。 对有些人来说,他们的高光时刻来的很早很及时,年轻时候他们就拥有了良好的资本,不错的声望。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的高光时刻往往来得很晚,那叫大器晚成。 在自己的高光时刻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本分,砥砺前行,不要因为暂时看不到希望就放弃努力! 谢谢大家! 复兴中学的一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