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们倾听 毕淑敏 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吗?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所以,倾听对我应不是问题。‎ 查了资料,认真思考,才知差距多多。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如果谈话的人冗长繁琐,我们就会不客气地打断叙述。如果谈话的人言不及义,我们会明显地露出厌倦的神色。如果谈话的人缺少真知灼见,我们会讽刺挖苦,令他难堪……凡此种种,我都无数次地表演过,至今一想起来,无地自容。‎ 世上的人,天然就掌握了倾听艺术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不信,咱们来做一个试验。‎ 你找一个好朋友,对他或她说,我现在同你讲我的心里话,你却不要认真听。你可以东张西望,你可以搔首弄姿,你也可以听音乐梳头发干一切你忽然想到的事,你也可以顾左右而言他……总之,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必听我说。‎ 当你的朋友决定配合你以后,这个游戏就可以开始了。你必须拣一件撕肝裂胆的痛事来说,越动感情越好,切不可潦草敷衍。‎ 好了,你说吧……‎ 我猜你说不了多长时间,最多3分钟,就会鸣金收兵。无论如何你也说不下去了。面对着一个对你的疾苦你的忧愁无动于衷的家伙,你再无兴趣敞开襟怀。不但你缄口了,而且你感到沮丧和愤怒。你觉得这个朋友愧对你的信任,太不够朋友。你决定以后和他渐渐疏远,你甚至怀疑认识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错误……‎ 你会说,不认真听别人讲话,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正是如此。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讯息,有不少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那绝缘的起因,都是我们不曾学会倾听。‎ 好了,这个令人不愉快的游戏我们就做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令人愉快的活动。‎ 还是你和你的朋友。这一次,是你的朋友向你诉说刻骨铭心的往事。请你身体前倾,请你目光和煦。你屏息关注着他的眼神,你随着他的情感冲浪而起伏。如果他高兴,你也报以会心的微笑。如果他悲哀,你便陪伴着垂下眼帘。如果他落泪了,你温柔地递上纸巾。如果他久久地沉默,你也和他缄口走过……‎ 非常简单。当他说完了,游戏就结束了。你可以问问他,在你这样倾听他的过程中,他感到了什么?‎ 我猜,你的朋友会告诉你,你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关爱。给他的孤独以抚慰,给他的无望以曙光。给他的快乐加倍,给他的哀伤减半。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会记得和你一道度过的难忘时光。‎ 这就是倾听的魔力。‎ 倾听的“倾”字,我原以为就是表示身体向前斜着,用肢体语言表示关爱与注重。翻查字典,其实不然。或者说仅仅做这样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倾听,就是“用尽力量去听”。这里的“倾”字,类乎倾巢出动,类乎倾箱倒箧,类乎倾国倾城,类乎倾盆大雨……总之殚精竭虑毫无保留。‎ 可能有点夸张和矫枉过正,但倾听的重要性我以为必须提到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识之一。人活在世上,说和听是两件要务。说,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识,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希望别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就是接收他人描述内心想法,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听和说像是鲲鹏的两只翅膀,必须协调展开,才能直上九万里。‎ 现代生活飞速地发展,人的一辈子,再不是蜷缩在一个小村或小镇,而是纵横驰骋漂洋过海。所接触的人,不再是几十一百,很可能成千上万。要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让别人听懂了你的话,让你听懂了别人的话,并且在两颗头脑之间产生碰撞,这就变成了心灵的艺术。‎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这是一种不懂倾听的表现。‎ B. 作者正反举例,只是想说明世界上天然就掌握倾听艺术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C. 文章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运用举例、对比等方式,阐明了人类应懂得倾听的道理。‎ D. 懂得倾听与否,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识之一。‎ ‎2. 文章开头写“我”当初对“倾听”的理解,有何作用?‎ ‎3. 文中说“这就是倾听的魔力”,请结合原文分条概括“这”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案】1. B 2. 作用(结构上和内容上):‎ ‎①用自身经历引出“倾听”的话题。‎ ‎②通过写自己对“倾听”的误解,为后文写“世界上天然掌握倾听艺术的人凤毛麟角”和“倾听的重要性”做铺垫。 ‎ ‎3. 指代的具体内容:①倾听给人以尊重与关爱。②倾听给人的孤独以抚慰,无望以曙光。③倾听使人的快乐加倍,哀伤减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B项,作者正反举例,正确。反例是让朋友听自己说,正例是朋友说自己倾听。只是想说明世界上天然就掌握倾听艺术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不对。还为了说明,“不认真听别人讲话,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倾听是有“魔力”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考查的是开头和结尾段的作用。‎ 本题考的是开头的作用,开头部分的作用往往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结合文本,逐条验证。写我对“倾听”的误解,有开篇点题的作用,引出了下文议论的话题“倾听”。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写对倾听的误解,后文紧接着写对倾听的正确理解, “世上的人,天然就掌握了倾听艺术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以及下文倾听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开头我对“倾听”误解铺垫下展开的。这是结构上的作用。‎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题中问“这”的指代内容。“这”是近指,应该向上文寻找答案。上一段内容:我猜,你的朋友会告诉你,你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关爱。给他的孤独以抚慰,给他的无望以曙光。给他的快乐加倍,给他的哀伤减半。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会记得和你一道度过的难忘时光。‎ 从这段内容中,找到倾听的“魔力”的内容即可,也就是要找倾听的重要作用。注意:陈述时,要以“倾听”为陈述对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 刘火雄 ‎1913年,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孟多维。1933年,他考入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1957年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1935年,加缪秘密加入共产党,负责贝尔库工人区的支部工作。加缪在给良师益友让·格勒尼埃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把人们引向共产主义的,主要不是思想而是生活……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求学之余,为了便于开展党务工作,加缪组织了劳工剧团。他改编了法国作家马尔罗的《轻蔑的时代》,这是一部讲述营救德国共产党人的短篇小说。‎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硝烟笼罩欧洲大陆。加缪在日记中写道:“野兽统治的时代开始了……”他曾报名参军,但因有肺结核病史身体虚弱未果。加缪继续在山顶一间面朝大海的出租屋里,夜以继日同时创作着“荒诞三部曲”——《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卡利古拉》。 1942年,《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先后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局外人》开篇所展现的冷漠、虚无,至今令人震惊。“局外人”默尔索过失杀人,对法庭罗织的罪名淡然处之,这既折射了司法制度的荒谬,也成为二战后一代青年的写照。‎ 外敌入侵,加缪投身地下报纸《战斗报》,担任主编,为法国抵抗运动鼓与呼。加缪接连为《战斗报》撰写社论,号召人们为祖国而战。他写道:“一个渴望生活的民族不应该等待别人给她带来自由,她得自己去争取自由。”“从巴黎少逃出一个德国人,便是向盟军战士和我们东部的法国同志少射一粒子弹。” ‎ 战争胜利后,为表彰加缪的贡献,当局给他颁发了一枚高于普通等级的玫瑰勋章。加缪则表示自己没有索要也不会佩戴勋章,“我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我身旁牺牲的战友们却没有获得勋章”。二战过后,加缪断断续续写了六七年的《鼠疫》正式出版发行,销量突破十万册。《鼠疫》寓意了法西斯暴行肆虐与正义力量奋起抗争的趣旨。加缪曾说:“我希望人们在几种意义上阅读《鼠疫》,但是它最明显的意义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抵抗。证据就是,敌人虽未指明,但是,在欧洲所有的国家中,人人都认出了它。” ‎ 缘于共同的爱好,加缪经常与萨特、波伏娃、毕加索等人相聚于咖啡馆探讨文艺、哲学问题和社会事件。萨特的戏剧《禁闭》排演时,曾邀请加缪担任主角。二战期间,萨特、波伏娃等也参与到加缪主编的《战斗报》中。加缪和萨特,惺惺相惜、其乐融融。然而,对于共产主义特别是苏联极权统治的政见分歧,使得加缪与萨特的亲密关系出现了裂痕。1951年10月,加缪酝酿、修改了近十年的《反抗者》刊行。这部有关政治、哲学和艺术理论的思辨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反抗故我存在”的核心命题,在萨特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刊出了一篇题为《阿尔贝·加缪或反抗的灵魂》的评论。文章经萨特授意,由杂志社编辑执笔,长达二十多页,极尽嘲讽之能事,对加缪的《反抗者》展开批判。加缪随即回应,最终使得加缪与萨特分道扬镳。世人一直把萨特和加缪并列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但加缪说:“我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名存在主义者。”‎ 阿尔及利亚问题就像肺病一样折磨着加缪。从1830年开始,法国逐步占领阿尔及利亚,开始了殖民统治。加缪在报刊撰文呼吁和平,反对暴力,他写道:“法国政府左手拿着《人权宣言》,右手拿着用来镇压的警棍时,还能以文明的创立者自居吗?”对于那些被殖民当局逮捕的民族解放阵线成员,加缪也尽力展开营救,他参与过一百多起宗教救援案件。但这一系列活动让加缪陷入两难境地,加剧了他的“局外人”身份:“两边都不把我当作自己人。一边觉得我不够爱国,另外一边又觉得我爱国爱过了头……”1959年9月,戴高乐宣布给予阿尔及利亚民族自决权,其可以在独立、联盟或者并入法国三条道路中作出选择。对此,加缪颇为振奋。阿尔及利亚最终宣告独立。‎ 时光飞逝中,加缪的人生和作品逐渐凝结成世界文学史上一块坚硬的磐石。只要地中海的阳光还在,加缪的精神就永存。‎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阿尔及利亚出生和长大的加缪,是一位典型的“黑脚”,即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公民。他对法国人和阿拉伯人有同样的感情,这使他在1950年代中期阿民族主义者和法国殖民当局的冲突中,没有像萨特等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站出来谴责法国的殖民政策、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而是主张欧洲白人和阿拉伯人和平相处。‎ ‎(摘自《郑州晚报》)‎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加缪秘密加入共产党,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希望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不断减少。‎ B. 因为谦虚,二战胜利后,当当局为表彰加缪的贡献而给他颁发了勋章时,加缪却表示自己没有索要也不会佩戴勋章。‎ C. 由于二人均心胸狭窄,萨特曾撰文批评加缪,加缪也随即回应,最终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D. 作为一个阿尔及利亚人,在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之后,加缪密切关注国家的独立与自由,曾撰文呼吁和平,反对暴力。‎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缪创作于二战期间的《局外人》的开篇,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冷漠、虚无,这部小说与《西西弗神话》《卡利古拉》并称为“荒诞三部曲”。‎ B. 加缪的作品《鼠疫》出版于二战过后,尽管人们对这部作品可做不同角度的解读,但其中最明显的寓意应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反抗精神。‎ C. 加缪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这篇传记不仅仅写他的文学成就,更是对他斗争精神的赞扬。‎ D. 这篇传记除了加缪文学创作成就这条线索之外,另一条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两条线索并行发展且相互交织,反映出传记严密的逻辑思路。‎ ‎6. 传记题目提到加缪是“局外人”。从传记中看,他是哪些方面的“局外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 ‎6.‎ ‎ ①二战爆发,他曾报名参军,但因有肺结核病史身体虚弱未果,只能进行文学创作和反战宣传,成为主战场的“局外人”;②加缪本来和萨特关系友好,但因政见分歧而决裂,世人一直把萨特和加缪并列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但加缪并不认同,成为了存在主义的“局外人”;③加缪参加阿尔及利亚和平集会宣读停战呼吁书,但“两边都不把我当作自己人”,他成为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的“局外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A项,文中引用加缪的话说: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这当是加缪入党的原因。‎ B项,“因为谦虚”表述不正确。原文引用加缪的话说:“我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我身旁牺牲的战友们却没有获得勋章”。由此看来,加缪并非谦虚,而是觉得更应该获得勋章的是身旁牺牲的战友们。‎ C项,“由于二人均心胸狭窄”有误。文中没有有关“心胸狭窄”的表述。‎ D项,“作为一个阿尔及利亚人”有误。相关链接里说:在阿尔及利亚出生和长大的加缪,是一位典型的“黑脚”,即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公民。可见,加缪是法国人。相关链接里还说,加缪并不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说另一条线索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有误。他参加的活动并非都是共产主义运动。比如,他在阿尔及利亚独立的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不是共产主义运动。‎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局外人”是指不被某单位、范畴或组织承认或接纳者,可以理解为处于某事之外。文中第三段说“他曾报名参军,但因有肺结核病史身体虚弱未果”,他处于战场之外,成为战场的局外人。第六段中“加缪与萨特分道扬镳”使其处于“存在主义”之外,成了“存在主义”的局外人。第七段在发过和及阿尔及利亚的问题上,他不被双方认可,成了两方的局外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 B.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 C. 则秦未可亲也:亲爱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C项解释错误,“则秦未可亲也”意思是:那就无法接近秦王。“亲”是“亲近,接近”的意思。‎ 故选C。‎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④吾其还也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虚词的把握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题中①中“之”是“主谓之间,取独”; ②“之”解释为“助词”; ③“其”解释为“代词”; ④“其”结构助词“表示商量的语气副词”,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项判断正确。‎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对(贵国)来来往往的使者,我们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2)(我)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关口,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1)若,如果;以为,以之为,把……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古今异义词;行李,出使的人,古今异义词;共,通假字,通供,供给;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所害,害处,所字结构。‎ ‎(2)所以,……的原因;关,函谷关;出入,进入,偏义复词;非常,意外的变故,古今异义词。‎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不止,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11. 下列对有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古代史书还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体例。本文和课文《鸿门宴》都是《史记》中有名的篇章。‎ B.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D. 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调用军队的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 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 王翦把六十万大军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赐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 ‎ 王翦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答案】10. C 11. C 12. A ‎ ‎13. (1)王翦率军出发到函谷关后,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2)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王翦的话不被采用,于是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战胜了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打胜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止,结果李信部队被大败。‎ 句中,“言”和“不用”是意思紧密关联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间不能断开,就排除BD两项;而“平与”是地名,中间不能断开,就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解说错误,《左传》应是“编年体”史书。‎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项,“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分析错误,李信并非毫无战功。文中说: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以下字词:(1)既:已经;使使:派遣使者;善:赐予;五辈:五次。(2)益军:增兵;悉:竭尽,用尽;以:来;拒:抵抗。‎ ‎【点睛】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喜欢兵法,效忠秦王。‎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经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终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王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于是,秦王问李信:“我想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足够?”李信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王将军老了,有什么胆怯的呢!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于是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战胜了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打胜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止,结果李信部队被大败,(楚军)攻入两座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逃跑了。‎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真使秦军受到了侮辱。现在听说楚军每天向西进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王亲自到灞上送行。临行前,王翦请求始皇赏赐大批田宅。秦始皇说:“将军即将率大军出征,为什么还要担忧生活的贫穷呢?”王翦说:“臣身为大王的将军,立下汗马功劳,却始终无法封侯,所以趁大王委派臣重任时,请大王赏赐田宅,做为子孙日后生活的依凭。”秦始皇听了不由放声大笑。王翦率军抵达关口后,又曾五次遣使者向始皇要求封赏。有人劝王翦说:“将军要求封赏的举动,似乎有些过分了。”王翦说:“你错了。大王疑心病重,用人不专,现在将秦国所有的兵力委交给我,我如果不用为子孙求日后生活保障为借口,多次向大王请赐田宅,难道要大王坐在宫中对我生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荆军屡次挑战但秦军不出战,于是向东离去。王翦随即带领军队追击,命令健壮的士兵实施攻击,打败了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年多,俘虏了荆王负刍,最终评定荆楚,使其成为秦国的郡县。‎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 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 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 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15. 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答案】14. D 15.‎ ‎ 示例1:指诗人自己。(1)尾联中的“酣歌”一词,是承接颈联中的“酒”而来,两联一以贯之,都是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及感受;(2)诗人摆脱了公务的烦扰,在山中化身乡野老人,怡然自得,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对太平盛世的歌颂。‎ 示例2:指山野中的寻常老人。(1)诗人在洛阳为官,此诗旨在歌咏太平盛世,山中之人犹如生活在尧舜时期,将“野老”理解为寻常百姓,更符合诗歌主题;(2)由颈联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到尾联写山野中寻常人的生活,诗人视野有所拓宽,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选项“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错误,由诗歌注释“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可知,诗人是公务闲暇来山中享受休闲时光。但没有信息体现“归隐之情”。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 ‎【点睛】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四)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重游旧地,从而引发对过去不平凡岁月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正如《论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学而不思则罔 (6).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携、峥嵘、稠、萧、还、罔、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寥廓 颓圮(pǐ) 笙萧 忸怩(niè)不安 B. 桀骜 菲(fēi)薄 作揖 长歌当(dàng)哭 C. 精捍 解剖(pōu) 婆娑 叱咤(chà)风云 D. 横亘 弄(lòng)堂 露骨 绿树成阴 (yī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A项,“笙萧”应为“笙箫”,“怩”的正确读音为ní。‎ B项,“菲”的正确读音为fěi。‎ C项,“精捍”的正确书写为“精悍”,“咤”的正确读音为zhà。‎ D项,正确。‎ 故选D。‎ ‎1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生命中最重要的5样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B. 忆往昔峥嵘岁月,追明朝辉煌未来——我们学校历经十二载风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我们将面向未来,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C.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D. 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清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D项,望文生义,“耳提面命”指长辈对晚辈的恳切教导,褒义词。‎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受现代的学科分类与西式教育影响,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 , , , , , 。因此,两者实有大的区别。理想地说,自然是兼收并蓄为好,但结果也许是两方面都不行。‎ ‎①而钱穆的传统治学是纵横贯通式的 ‎②而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 ‎③进入古人的知识世界去阅读与体会 ‎④其目标旨在会通 ‎⑤要求学者破除现代知识的分割边界 ‎⑥研究上的要求是专业分割的 A. ①④②⑥③⑤‎ B. ①⑤④②③⑥‎ C. ⑥①⑤③④②‎ D. ⑥①④⑤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此题根据文段前后谈到两种治学区别,(5)(6)正好相对,应该分属两种方式,结合前文“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可以判断(6)紧承其后比较合理。(1)中“而”表转折,“纵横贯通”与“学科分类”相对,(5)中“要求”的主语是“传统治学”,(3)中“进入”的主语是(5)中的“学者”,两句中“古人的知识世界”与“现代知识”相对,答案容易确定。‎ 故选C。‎ ‎20.结合你学过的古诗文,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突出作品中的作者形象。‎ 例句:清秋 落日 稼轩拍遍栏杆报国无门 ‎【答案】示例:明月 江天 苏子饮酒而歌泛舟赤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题干要求与例句句式相同。清秋、落日两词属于并列关系,都属于景物描写。稼轩拍遍栏杆,主谓宾结构,报国无门与前面主语构成主谓关系。仿句也应该采用以上结构。‎ 题干要求突出作品中的作者形象。例句取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拍遍栏杆和报国无门突出了作者的形象。仿句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另外,题干还要求结合学过的古诗文,所选内容必须是课内学过的。比如,苏轼、李清照、李白、杜甫等。‎ ‎21.请压缩下面这个语段,归纳出它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答案】教养得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本题为概括语段主要内容。‎ 本题,全段一共六句话。第一句概括为:世界文学对阅读者来说不在于数量。第二句概括为:读书少的也可以是真正的读书人。第三句概括为:读书多的可能毫无用处。第四句概括为:因为教养得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第五句概括为:若没有这个前提,便不会产生爱和生命。第六句概括为:没有爱的阅读,没有心得教养,便会戕害性灵。‎ 通过概括可以发现,前三句都是在说现象。第四句话真正说到原因,说到本质。第五、六句是在强调第四句的重要性。‎ 故而,核心就是第四句,教养得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为什么要寻找?因为我们缺少。我们寻找面包,寻找美好,寻找一种人物,寻找一种环境,寻找一种生活甚至一种境界……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寻找,我们在寻找中成长。‎ 那么,你又在寻找什么呢?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寻找天河之水 山村的野菊花开了,开得繁盛,美丽,一大片一大片的灿黄。‎ 这是家乡最美丽的时刻。‎ 夜幕下,坐着一位老奶奶和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孩——小曦。女孩睁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望着天空,喃喃地说:“奶奶,你看,天空中有一条河,好宽,好宽……” ‎ 奶奶笑了:“那就是天河,天河中的水赋予世间万物生命,眼泪和露珠都来自哪里呀。如果野菊花的花瓣上没有露珠,那野菊花就会很快枯萎了;若果人们没有泪水,那人就活不长了……”小曦的眼睛渐渐变得湿湿的,奶奶的眼睛也湿湿的……‎ 花香一季一季,春风一年一年。小曦长大了,渐渐的走出了奶奶的视野,看到了天河对岸的美丽,看到了比灿黄更绚丽的色彩……小曦眼中的生活一天天地变幻,而奶奶已渐渐看不清天河的对岸,只看得清河中的水……‎ 奶奶掰着指头天天苦苦地盼望,盼望她心爱的小孙女一年一度地归来。野菊花黄了又枯,枯了又黄,不知道黄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枯了多少次。奶奶不厌其烦地每晚望着天河的水。可是,奶奶自己眼中的天河之水却越来越少了……‎ 小曦发现世界上还有能与天河媲美的水,那就是——海。海的对岸有蓝色的多瑙河,还有维也纳的森林……‎ 小曦饱饮着音乐之乡的水,整天围着高雅美丽的钢琴,渐渐地淡忘了在她故乡的天空中有着世界上最淳朴,最清澈的生命之源。‎ 又一个野菊花凋谢的时节,奶奶病倒了,身边不再有小曦为她熬药。当村里最后一片野菊花瓣低垂了身子,奶奶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传说中的天河……‎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小曦在异乡看到了野菊花,但颜色却并不灿黄。猛然之间,小曦想家了,想家中的奶奶,想家乡天河的水。‎ 小曦回到了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被灿黄的野菊花拥抱的土堆。又一次夜幕降临,小曦坐在土堆旁静静地说着:“奶奶,也许我们会如那纸的两面,虽然不能见面,却永远在一起,永远,永远……”朦胧中,小曦抬起头,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可是天河在哪儿呢?天河不见了,天河的水干了……‎ 这天夜里,小曦梦见自己在野菊花丛中随风奔跑,寻找着遗失的天河之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 话题”的话题作文。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的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审题】本次作文话题是“寻找”。话题前的提示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寻找的目的——因为我们缺少;二是寻找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如面包,人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一种生活,一种境界等;三是寻找的收获——我们在寻找中成长。‎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文章所写的内容,应该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当然,在具体处理上,对这三块的内容的叙写,不应该平分秋色,而应该有所侧重,对于有些内容甚至可以点到为止。‎ ‎“寻找”是个动词性的,因此,在写作时,应先考虑给这个动词添加一个什么样的宾语,也即寻找的对象是什么,因为这关乎文章的立意。其次,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那就是怎样“寻找”的,要将“寻找”具体化,过程化,这一点相当重要。在这一环节中,还需要有一些描写,包括一些细节描写,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 参考立意:‎ ‎1、寻找爱;‎ ‎2、寻找失去童年;‎ ‎3、寻找友谊;‎ ‎4、一生的寻找;‎ ‎5、寻找自我;‎ ‎6、寻根;‎ ‎7、寻找心情。‎ 参考素材:‎ ‎1、在时光之内,每个人都是逆行者,时光在后退,我们在前进。一点一点少去的时光里,是会掺杂着无数数不清的情绪。比如,我会在白天里,拉上窗帘写字。也会在深夜里,叹息。‎ ‎2、听候鸟的声音,我在感受神奇的自然规律;踏上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也在寻找嬗变人世的生活真谛。‎ ‎3、我是从苦头中拱出来的幸福者,我是从棘蒺中钻出来的矿旷达者,我是从杂言刺心恶言恶语中脱颖而出的惬意者,我是从艰难生活中造化出来的活神仙,我是从孤独中走出来的自由人,我是从心态心理上开脱出来的解放者,我对美好生活有着向往,我对理想有着追求,我对人生有着豪言壮语,我对社会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4、这天夜里,小曦梦见自己在野菊花丛中随风奔跑,寻找着遗失的天河之水……‎ ‎5、最后把这首话送给正在崩溃或烦恼的你:亲爱的,一切都会过去,相信你会遇上更好的自己!‎ 行文结构:‎ ‎ 记叙文的结构一般包括: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此题可以采取总分式行文,总分式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可在开头点出寻找的内容,结尾处点出寻找的意义,行文上做到首尾圆合。‎ ‎【点睛】一般的话题作文其实就是与某个“话题”有关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它既没有规定的题目,也不受文体的限制,无需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只要与话题有关的,不论写什么,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论选用什么样的体裁,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是本题是限制了文体,即必须写一篇记叙文,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开口一定要小。‎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