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而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业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摘编自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比较文明研究需处理好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的关系,一般而言,先关注整体再研究个体。 B. 比较文明研究即使前提正当,也未必能得出有益的结论,因为比较文明研究受伦理约束。 C. 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 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主要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让读者全面认知比较文明,文章从多个维度全方位进行论述,层次清晰。 B.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以突出比较文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 C. 文章多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比较文明的理解。 D. 文章通过对微观文明比较两个范畴的阐释,论述了两个范畴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B. 要理解某一文明就不能脱离世界维度,这样才能对它理解得更加完整、更接近真实。 C. 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D. 比较文明无需关注文明是否进步与落后,这是时代和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所决定的。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先关注整体再研究个体”错误,由第2段可知并没有对整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作先后主次之分,只是强调比较文明不能脱离整体;C项根据原文第4段“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可知,“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文明的比较的意义是为了达到文化认同与自信,而不是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B项,“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错误,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论述比较文明两个层面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而且也没有突显出两个层面的差异和联系。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参照原文第5段,“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强加因果,根据文本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故选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的新阶段。传统市场经济中基于市场供需关系力量的“交换经济”逐步转向基于分享和一般生产生活资料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通过智能信息终端,市场交易场所虚拟化为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得以实现信息化、碎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这些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模式是互联网的产物,对现行的产权观念提出了挑战和深化要求,但并非否定产权,共享经济仍然是建立在供需双方拥有各自所要交换的所有权为前提条件的自愿交易。与传统的市场经济通过交易确定物品的所有权有所不同,共享经济依靠技术更深入地分解界定产权,在其交易模式中使得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拥有物品所有权的供给方,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将物品使用权出让,实现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带来其价值的显著提升。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物品的使用权,满足自身的需求。共享经济模式中对产权的细分化界定,促使了一种新的双层产权结构的产生:以财产的所有权为主,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在下层,财产的使用权在上层。资源的供給方拥有所有权,但使用权变为共有,这样的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实质上是信息、数据和服务的共享。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金碚郝丹,2018年01月30日) 材料二: 先不说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其享租屋等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现在,市面上“花式共享”选出:共享马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宠物共享冰箱、共字红酒……“共享+”百花齐放,这是好事。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意,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 共享经济其本质是整合闲散资源,盘活存量经济,减少浪费,避免新的资源开掘。“伪共享”则是典型的新瓶装旧酒,并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由来已久的生产与生活痛点,而只是营造“繁荣假象”、制造“虚假需求”,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成了“非共享、不经济”。“伪共享”蠢蠢欲动,不外乎资本逐利冲动、短平快挣热钱等心理作怪。一些“共享项目”虚火高烧、想象力贫之,单纯靠拼密度、拼规模抢占线下网点商圈的野蛮生长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齐志明,原题为《“共享+”不是赠热度》) 材料三: 近日,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陷入经营困境,用户纷纷中退押金。截至12月19日中午,ofo小黄车的在线排队退押金人数已突破1119万人。事实上,当共享单车行业兴起并主推押金模式时,就有不少学者专家对用户的押金安全产生了担忧,并呼吁政府对其进行监管。监管部门在2017年年中也开始意识到这一行业存在的押金风险,并出台了相关办法。可以说, 监管部门基本上把准了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开出了药方。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剂药方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解决押金难退问题,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不能是旁观者。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提前做好研判工作,及时出手引导和规范市场。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确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但当这一业态直接关乎消费者资金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时,那么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就必须适时出手,对失灵的市场机制加以矫正。 (摘编自2018年12月20日《法制日报》,作者:马树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载体,将经济社会中闲置的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 共享经济实现了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带来其价值的显著提升,而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获得物品的使用权,满足自身的需求。 C. “共享+”百花齐放表现出了共享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蹭“共享经济”的热度,透支“共享经济”公信力的共享经济方式是不可取的。 D. 面对形形色色的共享经济,一方面要依赖市场经济的自身优胜劣汰规律,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给予适时引导和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共享停车、共享租屋等已走近普通大众的共享产品,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实质上是信息、数据和服务的共享。 B. 排密度、拼规模等经济行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以理性、合规、审慎的态度面对共享经济才是正确的选择。 C. 共享经济是建立在供需双方拥有各自所要交换的所有权为前提条件的自愿交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弱化了产权,这体现了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 D. 从ofo小黄车身上出现的押金难退问题可以看出直接关乎消费者资金安全等社会公共利益时,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制约是不够的。 6. 以上三则材料在报道共享经济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①第一则从材料侧重于阐述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的条件和得以实现的前提;②第二则材料侧重于阐述“伪共享”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策略;③第三则材料侧重于阐述政府监管部门在共享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B项“实现了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实现私人生产要素的社会化”,文中强调的是共享经济的运营理念,并未转化为成果,文章表述属于将来时态,到选项变成已然,“了”字表过去式,不可随意乱用。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分析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浏览原文,再观察四个选项,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搜索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与选项的表述进行比对。本题,C项,“弱化了产权”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共享经济模式是互联网的产物,对现行的产权观念提出了挑战和深化要求,但井非否定产权”,“共享经济依靠技术更深入地分解界定产权,在其交易模式中使得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文中并没有弱化产权的意思。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并要结合材料分析主要的观点。第一则材料,首句“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深化和广化的新阶段”侧重于阐述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背景,主体部分侧重运行的条件和得以实现的前提。第二则材料,“也有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意,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成了‘伪共享’。”这里侧重于阐述“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是“伪共享”产生的原因,“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透支了‘共享’的公信力”“并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来解决由来已久的生产与生活痛点,而只是营造‘繁荣假象’、制造‘虚假需求’,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是“伪共享”危害及“只有摆脱资本热捧与营销炒作,走向理性、合规、审慎,在分享平台上做深做透,才能找到真正清晰的发展焦点和盈利路径”是防范策略。所以,第二则材料侧重于阐述“伪共享”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策略。第三则材料,从“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陷入经营困境,用户纷纷中退押金”这种现象写起,“监管部门基本上把准了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开出了药方。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剂药方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解决押金难退问题,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不能是旁观者。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提前做好研判工作,及时出手引导和规范市场。……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就必须适时出手,对失灵的市场机制加以矫正。”所以,材料三侧重于阐述政府监管部门在共享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腊梅花 侯文秀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腊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腊梅,腊梅,回家吃饭了。我就躲在腊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挨了摸我的头,假愠蓬: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腊梅,快,给你娘磕头。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父亲在旁给母亲唠嗑,她娘,腊梅考上重点大学了。你就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眼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腊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再也不用像儿时那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可我明白,修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包商,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了脸,厉声喝道:你这人咋回事?报的价格也不高,挣的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使提议给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包商说干就干。动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吧。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承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晕染出一些凄凉的意境。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腊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你娘。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亲。 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腊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遍又一遍教我画腊梅的情形。用长锋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腊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B. 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C. 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 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8. 小说中划线处都写到了“腊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A 8. 第一处:交代“我”出生的时间(季节)及名字的由来(母亲寄寓的美好期盼);第二处: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我的提醒(不要忘记父母与家乡);第三处;表达了父亲病中见到我后的欣慰和对我的殷切嘱托。 9. 示例一:本文主人公是“我”,理由:①“我”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我”的成长经历及为百姓修路的故事,体现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②“我”是情节发展的主导者。作为叙述者和亲历者,贯穿起整个故事。③“我”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着墨更多,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示例二:本文主人公是“父亲”,理由:①“父亲”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引导,突显了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②“父亲”是情节发展的推动者。从“父亲”抚养女儿到对女儿工作的支持,再到对女儿的思念和告诫、期许,推动着故事向纵深发展。③“父亲”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父亲”尽管对着墨相对较少,但女儿的作为都是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A 项,“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错误,廉洁奉公不是父亲的品格,是“我”的品格。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词语)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语境意、象征意和主旨意。本题要求分析“腊梅花开”的意图。第一处在开头,由下文“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可知,交代我的出生及名字的由来;第二处写“腊梅花开”是在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以后,由“孩子,腊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可知,父亲说“腊梅花开”,隐含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提醒我不要忘记家乡;第三处写“腊梅花开”是在文章结尾父亲生病,我回家探望时,“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梅又开花了!”“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盛开的腊梅花既是父亲欣慰的心情,又代表对我的嘱托。 【9题详解】 本题探究的是小说的主人公。答题时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记忆探究。 如认为主人公是“我”,根据“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等情节可知,小说通过我串联故事情节,表达对正直、奉献精神的追求,可见“我”是中心人物。 如认为主人公是“父亲”,根据“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等情节可知,父亲推动了情节发展,父亲身上的品质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父亲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主人公。 【点睛】做小说探究题的注意事项: 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太祖喜,谓左右曰:“此蜀中杰俊也。”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B.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C.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择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D. 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11. 下列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德,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世一般用年号称呼皇帝。 B. 贡,即进贡,是指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也可以引申为进献的物品。 C. 车驾,原指马车,后来成为天子的代称,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巡行天下。 D. 赗赙,送给丧家用以办丧事的财物,赗是送给丧家助葬的车马等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光实开朗豁达,自小威武勇猛。他年轻时就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心胸豁达。 B. 曹光实惨遭报复,发誓报仇雪恨。他因参与追杀盗贼,遭其首领张忠乐的报复;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 曹光实善于安抚,赢得各族民心。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的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 D. 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仅率几百骑兵前往,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 13.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2)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曹光实)于是绘制了雅州地形关键图,并陈述用兵攻取的策略,请求官军先攻克雅州。 (2)(他)派人欺骗曹光实说:“我屡次败逃,形势窘迫不能保存自己了,您答应我投降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中夜“是“奄至”的状语,“奄至”是动词,且主语都是张忠乐等人,故“环”前应断开,此可排除C项和D项;“不敢近”的主语是“贼众”,故“贼杀”前应断开,可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后世一般用年号称呼皇帝”错。明清以前,一般用庙号称呼皇帝。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明清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理解有误。 原文中说的是“全斌遣入贡京师”,是说王全斌派遣曹光实入朝进贡。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关键词:“图”,作动词,绘制地图;“陈”,陈述;“下”,攻克。②“绐”,欺骗;“数”,屡次;“奔北”,败逃;“窘”,窘迫;“许”,答应。 【点睛】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 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质,切勿马虎。 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 参考译文: 曹光实是雅州百丈人。曹光实年轻时威武勇猛,有胆量和勇气,轻视钱财,喜爱施舍,不拘小节,心胸豁达。乾德年间,宋太祖命令王全斌等人平定了蜀地。不久盗贼们聚集起来闹事,夷人张忠乐,曾聚集他们进行攻击劫掠,并且怨恨曹光实杀害了他的同伙,(于是他)率领几千个盗贼,半夜突然来到曹光实处,包围了他的住处,喧嚷着一起攻进去。曹光实背着他的母亲,挥舞着兵器突围出去,盗贼们躲避他不敢靠近,(后)盗贼杀了曹光实家族的三百多口人。(盗贼)又挖开他的祖坟,破坏祖坟里的棺材。曹光实拜见了王全斌并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当时蜀地各处都没有攻克下来,(曹光实)于是绘制了雅州地形关键图,并陈述用兵攻取的策略,请求官军先攻克雅州。王全斌认为曹光实的志向雄壮,命令他率领军队在前引路,果然攻克了雅州城。俘获了张忠乐而满足了他报仇雪恨的愿望。于是朝廷任命曹光实为黎、雅二州的知州,兼任都巡检使,曹光实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的人,南方各族的人都依附他。乾德六年秋,王全斌派遣曹光实到京城向朝廷进贡,曹光实于是上奏说蜀地内安定太平,请求取消义军让义军回乡务农。宋太祖很高兴,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是蜀地才智出众的人。”等到平定交、广以后,盗贼们还没有被平息,朝廷任命曹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曹光实上任后,捉拿追逐盗贼们,沿海地区得以安宁。皇帝亲征河东。任命曹光实主管威胜军的事务,命令他征调军粮。大军北征的时候,曹光实与潘美分道出击雁门。曹光实担任前锋,遇到敌人就迎头痛击。打败了敌人,斩杀了几千人。朝廷特颁诏书嘉奖他。李继捧入朝拜见天子时,朝廷任命曹光实为银州、夏州、绥州、麟州、府州、丰州、宥州都巡检使。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逃入外族部落,成为边境的祸害,曹光实利用机会乘其不备袭击到地斤泽,擒获和斩杀了很多人,攻破了李继迁聚族而居的帐幕,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及几万只牛羊。只有李继迁得以幸免,(他)派人欺骗曹光实说:“我屡次败逃,形势窘迫不能保存自己了,您答应我投降吗?”于是李继迁向曹光实表达诚挚的情意,行甥舅之礼,约定某天在葭芦川投降。曹光实相信了李继迁的话,并且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就不与别人谋划。到了约定的日子,李继迁事先埋下伏兵,命令十几个人到城里迎接曹光实,曹光实让几百名骑兵跟从自己赴约。李继迁走在前面引导曹光实一行人向北走去,将要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李继迁)举起手挥动马鞭,伏兵马上响应,曹光实于是遇害,去世时,享年五十五岁。皇帝听说曹光实遇害的消息后感到震惊、悲伤,赏赐助办丧事的财物,增加了一个等级。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15.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属于综合考查题,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 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C项“依然感到高兴”错,原诗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衰老形枯”和“少睡眠”说明他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本题:“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两个原因,一是“太平时期”老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二是自己年岁大了,晚上本来就睡不着觉。这两句有着客观的因素,也有着诗人的忧虑。陆游所处的时代是金兵已经占领宋国的北方领土,宋国统治者偏安江南,绍兴一带自然是“太平”无战事的,但是陆游是个杰出的爱国者,内心一腔热血,想的就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身临抗敌前线的生活经历是他终身的骄傲,因此他对偏安江南的所谓“太平”是忧心忡忡的。但是他又改变这种状态,诗人拳拳爱国心、报国志无处伸展,无奈只有寄情于诗书之中。“衰老形枯少睡眠”应该说的是实况,陆游退居山阴时已是七十岁上下了。说“衰老形枯“也不过分,至于”夜读“则已经是陆游的读书习惯了,陆游诗中写到“夜读”的诗实在太多。此不仅反映陆游好学的生活场面,而且透过此联,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当时极端郁闷的心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的诗句:______ ,______。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观场面的两句“_____, ___ 。” 【答案】 (1). 实迷途其未远 (2). 觉今是而昨非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水击三千里 (6).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鹜、抟。本题还要注意不要漏写虚词。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假期是旅游旺季,旅行社的产品销量剧增,与此同时,旅游市场的管理也经历了旅游经营者的诚信度的一次严峻考验。每逢假期,一些无良商家便① ,不择手段:他们以低报价的方式获得客源,再在行程中通过“宰客”牟取暴利。在行程之中他们常常② ,让游客们饱受景点“缩水”、订购门系无法使用、住宿服务质量差、商品价格过高等苦恼。 (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③ ,加大了旅游市场治理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旅游行业乱象。同时广大旅游消费者更应擦亮双眼④ 、理性消费,积极运用投诉的权利和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③④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包藏祸心 食言而肥 同仇敌忾 洞若观火 B. 包藏祸心 首鼠两端 戮力同心 明眸善睐 C. 利欲熏心 首鼠两端 同仇敌忾 明眸善睐 D. 利欲熏心 食言而肥 戮力同心 洞若观火 18.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经营者的诚信度再次经历了严峻考验。 B. 旅游经营者的诚信度和旅游市场的管理一次次经历了严峻考验。 C. 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经营者的诚信度也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 D. 旅游经营者的诚信度也经历了一次旅游市场的管理的严峻考验。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旅游行业的失信行为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损害,也给一个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B. 这些旅游行业的失信行为对一个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消费者权益造成了损害 C. 消费者权益被这些旅游行业的失信行为造成了损害,一个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也被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D. 一个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被这些旅游行业的失信行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消费者权益也被造成了损害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包藏祸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结合“无良商家”分析,选用“利欲熏心”。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结合“让游客们遭遇景点‘缩水’、订购门票无法使用、住宿服务质量差、商品价格过高等结果”分析可知,无良商家“食言而肥”。同仇敌忾: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勠力同心:齐心合力,团结一致。语境主要讲“各地相关部门”齐心合力打击旅游行业乱象,选用“戮力同心”。炳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犹洞若观火。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结合“广大旅游消费者更应擦亮双眼”分析,选用“炳若观火”。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不合逻辑,“再次”前面无铺垫照应的句子。B项,语序不当,并列短语作主语,且旅游市场的管理作为主要方优先;“一次次的”词序不当,且夸大。D项,语序不当,并列短语作主语,且旅游市场的管理作为主要方优先。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上文“让游客们遭遇景点‘缩水’、订购门票无法使用、住宿服务质量差、商品价格过高等结果”等分析可知,“这些旅游行业的失信行为”承上,排除C项、D项。“消费者权益”是在行业行为之中提到的;影响由小到大为宜,排除B项。故选A。 20.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我是广丰贞白中学2019届理科实验班的李明,和其他同胞一样,我也要求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我保证,假如我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一定会本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上海 交大的骄傲。 【答案】①“同胞”改为“同学”;②“要求”改为“期待”;③“夙愿”改为“梦想”;④“本着”改为“遵循”;⑤“培养”改为“提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文为自荐信,属于书信体。书信体用语一般比较亲切文雅,注意对象、场合、恰当的语句以及感情色彩等。“同胞”“要求”属于使用对象有误,把“同胞”改为“同学”,把“要求”改为“期待”。“夙愿”与“一直以来”语意重复,把“夙愿”改为“梦想”。“本着”和“培养”属于搭配不当,把“本着”改为“遵循”,把“培养”改为“提升”。 21.下面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化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 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需要经过申请、初审、复审、终审、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初审环节需要审核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并要经过公安核查。复审环节需要人工审核、电话审核和反欺诈数据审核。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一副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流程图。流程图做题方法: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除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甲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仔细阅读图,整体从左到右,局部从上到下读图。整体读图: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过程一共有五个环节,先要申请,然后经过初审、复审、终审,最后是结论这个环节。局部读图:其中初审环节需要审核内部数据、外部数据这三个环节,并要经过公安核查。复审环节需要人工审核、电话审核和反欺诈数据审核。本题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达简明,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有限制。 【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其次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此外,注意答题表述细节。如数词的运用,善于从纵向、横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小米总裁雷军提出“飞猪理论”,他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马云却提出异议:“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 (2)摩西奶奶在《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中说:“我有我的路,你有你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是不存在的。” (3)一位网络迭人这样说:“万事有依理而为、随心而为、顺势而为、勉力而为,更有反其道而行之、冒天下之大不韪。成功皆在于一。” 在提倡“大众创业”的今天,正是青年创业者大显身手之时,但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路,许多人又心生犹豫。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给那些准备创业的青年,表明对如何选择创业之路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但行己路,静待风来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放在今天同样适用。这个时代,科技前所未有地发达,“互联网+”浪潮下,“大众创业”已成趋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但同时,很多人都挤在创业的道路上,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找不到前路。 青年创业者们,如果你们决定要在创业之路上大显身手,那么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跟风,一窝蜂似的去找所谓最好的路,执着于所谓创业的风口。 雷军的“飞猪理论”本是为了证明与努力相比,机遇也同样重要,但总被人误解为投机,于是就有人育目地去寻找风口。他们没有意识到, “猪”赶上风了当然也能飞,但当风过去后,自身毫无飞翔能力的“猪”又该如何平稳落地呢?与其痴迷于追逐风口,倒不如静下心来,结合自己的能力,走适合自己的路,做适合自己的事。正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所说的:这么多家都看到风口,全部往那儿挤,还在排队。我们往那儿挤,不是想在风口上起飞,而是给这个风口搭一个梯子,或者卖降落伞,以防大家上去下不来,或者卖望远镜。有的人拼命追逐风口以求商机,而有的人则借这群追逐风口的人让自已发展壮大。 寻找风口需要能力,而看到风口之后,克制住自已的欲望,理性地审视自己,决定是参与、備势还是远离,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对青年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创业者的路是大众的还是自己的。众人挤在一起,阳关道或许反倒不如自己独行的羊肠小道。 摩西奶奶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既然人各有路,当然要走好适合自己的路,何须艳美别人的路。《白马啸西风》里李文秀在审视自己时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创业何尝不需要如此!风口当然好,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吸管大王”楼仲平二十多年坚守吸管行业,一再拒绝其他热门行业的诱惑;“可口可乐”公司专注于饮料领域一百多年,让自已的品牌驰名世界。 风口自有风口的优势,但创业者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虽然可能路长且寂寞,但毕竟每一步皆走得踏实。与其寻找风口,不如坚守自己的创业之路,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静待风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以青年创业为主题,体现辩证思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一中雷军提出“飞猪理论”,认为即使再笨的人,只要选准能够掀起时代浪潮的行业去创业,也能取得成功;马云则反对这一理论,认为如果大众都在追赶热门行业,等行业不再火爆时,盲目跟风的人注定会创业失败。这是在讨论创业是否需要选择热门行业。材料二借摩西奶奶的话强调创业要走自己的路,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创业路,也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的路,选择创业之路应当因人而异。材料三认为万事顺势而为亦可,反其道而行之亦可,关键在于创业者是否能坚持。我们可以就其中一种观点或综合几种观点立意。最后,写作时要注意写作对象,即“那些准备创业的青年”,文章对此应有明确表示。 参考立意: 1、顺势而为,创业有成; 2、追逐风口,莫如走自己的路; 3、行人之所未行; 4、顺流者“亡”,逆流者生; 5、创业无定法,成功唯坚持; 6、坚持自我,静待风来。 参考素材: 1、楼仲平:坚持自己的创业路 在追求多快好省赚钱的时代,有多少企业能一再拒绝诱惑,专注经营吸管20多年?他,用20多年时间,凭1根只有0.08分钱利润的吸管,做到如今占有全球90%的市场份额,并拥有全球2/3的吸管专利。他就是被外界称为“吸管大王”的楼仲平。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数次风口,从互联网的兴盛到“互联网+”的发展,从股市的发展到楼市的爆发,楼仲平始终不为所动,紧守着自已这“一亩三分地”,坚持着“双童吸管”这一品牌。 正因为多年坚持深耕于此,他对本行业的理解几乎无人能及。在每次行业大变动之前,他都能提前三到五年敏锐觉察并做好准备,每每能在关键时间点上做出正确的改变。这让他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成就了“双童吸管”作为全球最大的吸管生产商的地位。 2、成功需要顺势而为 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自己之所以可以取得今天的成功,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战略。自古以来成功都有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懂得顺势而为,可以让你的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些。 每一个人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的思维,也需要有预见性的独到眼光,这样才能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商机。创业要想取得成功,其间离不开努力,但有时用力也要懂得巧用力,方能取得成功。成功没有捷径,但顺势而为可以让成功来得更容易些。 光有勤学苦练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把握成功过程之中重要的东西?怎么把飘忽不定的运气变成可控的?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所谓运气其实就是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大部分人认为,创业者必须多受失败挫折磨难,才能变得坚强成熟甚至霸道强悍,认为同 一项事业如果换成这样的创始人——有人定胜天的胆魄和势如破竹的执行力,事业就能成功。这种事在人为的思想其实是事后请葛亮,如果没有分析清楚社会形式,没有弄清问题根源,看不到社会发展的趋势,自然把握不住创业的方向。创业必须顺应社会趋势才有社会价值,才能水到渠成。 反观眼下,一些曾经实力强大无比的巨无霸企业,现在却难以转型成功。那些曾经说一不二 的企业家不能说执行力不够,更不能说实力不强,但当年如日中天的事业,现在却江河日下。究其原因,是在社会大趋势下,创新产品成本增加,质量上不去或者根本就很难取得信任,生产效率不高,没有竞争力。而阿里巴巴看清社会形式,把握社会趋势。他们认识到在社会信任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若人与人没有见面,买卖双方不敢进行交易。阿里搭建网上交易诚信通道,为双方交易做担保,为诚信交易保驾护航,给用户带来实恵而成就自己,这本身就是顺势而为。现在的创业者如果把握不准社会趋势,就找不到事业的社会价值,创业没开始就已经结東了,没有方向的创业等于飞蛾扑火。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事在人为和人定胜天一样,都是迷惑创业者的有毒鸡汤。 创业需要顺势而为,成功更需要顺势而为 行文结构:题目《但行己路,静待风来》。开头引用狄更斯的话,指出现代社会成功的机会很多,但也有人盲目从众,找不到前路。接着提出观点,青年创业者们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跟风,执着于所谓创业的风口。分析雷军的“飞猪理论”的实质是强调“机会”,却被人误解为投机,再引用马化腾的话,论证有的人拼命追逐风口以求商机,而有的人则借这群追逐风口的人让自已发展壮大。再强调寻找风口需要能力,而看到风口之后,克制住自已的欲望,理性地审视自己,决定是参与、備势还是远离,更是一种智慧,强调创业应当走自己的路。然后用摩西奶奶的话以及《白马啸西风》里李文秀的话,还有“吸管大王”楼仲平、“可口可乐”公司的事例加以证明。结尾再次重申,与其寻找风口,不如坚守自己的创业之路,努力提升自己。然后,静待风来。 【点睛】训练作文的思辨性 一、要懂得为人之道。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遵守一些准则。比如保护自己,尊老爱幼,爱护自然,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先人后己,乐于助人,爱国爱家,知过即改,勤奋学习,心胸开朗,坚韧不拔,等等。青年学生虽不可能做到这些,但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是思辨的渊源。 只有懂得了为人之道,才懂得作文之理。文如其人,就是说文章是人品的反映,所以,人们常把“道德文章”视同一体。 二、要真正懂得辩证法。 有许多知识,不管是不是写文章,我们都应该娴熟于心。比如,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不会静止不变,而是发展变化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偶然可以形成必然,现象可以反映本质;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通过斗争可以使对立变成统一;事物可以一分为二,同一个问题可以这样看,也可以那样看;整体由局部构成,整体能够带动局部,局部可以影响整体。 这些内容,都是政治课本上的老旧知识。要经常翻阅,心领神会,用来观察、分析事物。这是思辨的根本。 三、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章是通过语句表达的,词不达意,肯定没有人看好;文从字顺,能使读者认可;语句精辟,才能使读者赞赏。高考作文的读者,是阅卷老师,他们都具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平常语句不会引起注目,只有使人眼睛一亮的语句,才能让阅卷老师有点触动。所以,平时要不断积累精辟的语句,阅读经典著作,能加深文化底蕴。除此以外,案头枕边放一本名言警句,随便看看。有所感触,及时记录在小本子上,随手翻阅,也有补益。这是思辨的基础。 假若一周能记录一句,一年记录五十句,三年就有一百五十句。考场之上,能运用一两句,文章就会与众不同。这些别人不可代替,只有靠自己慢慢积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