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语》选读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语》选读学案

高考复习:《<论语>选读》‎ 用最简洁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  ⑵“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⑶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  ⑷“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 ‎  ⑸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  ⑹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  ⑺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  ⑻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  ⑼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  ⑽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 ‎ ‎ ‎ ‎《〈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态度:诲人不倦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注重身教治学原则:述而不作)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什么是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善恶分明)) ‎ ‎ ‎ 一、作文素材---圣人孔子的名言名句 正心修身篇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0.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2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我共事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2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诚信友爱篇 ‎2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3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3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3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仁德道义篇 ‎41.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4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43.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4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45.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释义】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4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释义】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47.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4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4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50.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谦逊恭谨篇 ‎51.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5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5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5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八佾》‎ ‎【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5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5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5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释义】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5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释义】孔子说:“君子安详宽和而不傲气逼人,小人傲气逼人而不安详宽和。”‎ ‎6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求知好学篇 ‎6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6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6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6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6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6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6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70.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7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7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7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7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二、多角度议论素材 ‎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3:理解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 ‎4:选择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7:诚信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 ‎8:寻觅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 ‎ ‎ ‎ 孔子的思想主张简述 ‎ ‎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 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