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友好学校第六十二届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2.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迹清楚。‎ ‎3. 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如汉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唐代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当时街上没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但在“市”‎ 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如东市南面的宣平坊中有卖油者,升平坊北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西市东面的延寿坊中有鬻金银珠玉者。‎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渐形成。‎ ‎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全丧失。直到近代,城市中一些弄堂、胡同仍称“某某坊”。这是因为人们依然习惯以“坊”作为雅称,而一般市民则以“街”“巷”相称。‎ ‎ (摘编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最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市”的本意为市场;“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初为政治性的城堡。 ‎ B.“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内设立“市”与城中人口的集中和居民生活需求有关,“市”长期被限定在城中一定范围内。 ‎ C.“城”与“市”相互促进。“城”中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需求,为“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市”的发展又为“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 D.“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的,四面筑有围墙,有门与外面相通。“市”面积比“坊”大,里面道路纵横。 ‎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里”原是农村的一种封闭式的聚居形式,其目的是防止盗贼的攻击,后来成为城市中的一种居民聚居单位。 ‎ B.唐朝时城市中称为“坊”的居民聚居区,在晋代“里”“坊”并称,而近代城市中的“坊”,实际上指的是街巷。 ‎ C.在唐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业者都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 ‎ D.在坊市制下,居民出入坊里是有着规定的路径和时间的,“当道直启”只是少数人才享有的特权。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坊”是“防”的别体字,可见“坊”有“防守、防备”之意,这跟“里”以筑墙防备盗贼的内涵相似。这或许是“里”改称“坊”的一个原因。 ‎ B.坊市制是古代政府运用权力人为塑造城市格局的体现,能使城市布局井然有序,但也让市民生活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开店等。 ‎ C.跟坊市制相比,坊巷制更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居民生活更加自由便利,使城市更有活力。 ‎ D.坊市制的瓦解和坊巷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大约完成于北宋仁宗末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 ‎“圣主万寿。”豫日:“圣意何在?”松年日:“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 【注释】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大学生中高班的学生。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④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 B.释褐,古代制度,新科进士必须在太学举行释褐礼,脱下贫民百姓所穿的粗布衣服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指刚刚进入官场担任官职。‎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以二十五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B.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他请求赐予大量财物,因为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5分)‎ ‎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诉衷情 郑楷 酒旗摇曳柳花天,莺语软于绵。碎绿①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 奁玉燕,套金蝉②,负华年。试问归期,是酴醾后③?是牡丹前?‎ ‎【注】①碎绿:水中绿萍。②玉燕、金蝉:皆为女子头上饰物。③酴醾:荼蘼花,蔷薇科,花黄白色,开于暮春。【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8.词的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9.词的下阕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 , ”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当时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请教,而现在的人“ , ”,怎能不更加愚昧?‎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直接表现了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笔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得贵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 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C. 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霍英东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他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那时,他家境贫困,父母靠一只小驳船,做驳运生意。7岁那年,他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坚强的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希望儿女知书达理,出人头地,特别是在霍英东身上寄予了厚望。‎ 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36年,他进入皇仁书院学习,为图报国,他改名为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在这里,霍英东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但是在那段读书的日子,他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他后来回忆说:“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怎样畏惧,都能够从容对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攻香港,霍英东的学业也被迫结束了。‎ 失学后的霍英东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因身体单薄,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他刚上岗就被辞退了。后来他的母亲倾其所有,和他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并将杂货店交由霍英东管理,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深夜12点才能离开,非常辛苦。由于他的精心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霍英东从打理杂货店中获得经营管理的方法,处事也显得更为沉稳与坚毅。‎ 抗战结束后,香港百废待兴,运输业急需发展。霍英东母亲和他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把握的好时机,毅然决定把杂货店卖给别人,并将转让所得的7000港元全部投入到香港的舶运业中,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创业历程。随后,他转投地产,于1953年创办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开设了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在湾仔及铜锣湾一带发展住宅楼宇,首创楼花制度,容许买家在大厦未落成前预先订购。因公司经营有方,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霍英东跻身全球富豪之列。‎ 事业有成的霍英东,以一颗至诚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祖国的各项事业。‎ ‎50年代初,朝韩战争爆发,香港当局严格执行“全面禁运”。霍英东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新中国的抗美援朝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近三年时间里,他不仅承担了在港澳和中国间运输军用物资的主要任务,他还组织了精密的侦察队伍,监控香港当局的缉私艇的动向;他的船队每天半夜都从英国海军的军舰旁悄悄绕过,驶向公海;而为了摆脱当局的监视,他甚至一天之内换了三个不同的地点,作为整个运输系统的“指挥部”。因此,他受到英美政府的非难。‎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积极从事内地投资,1983年,霍英东投资的白天鹅宾馆正式在广州开业,投资额达5000万美元,成为当时的改革“样板”。霍英东晚年,致力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改造,他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投资兴建道路、大桥,兴建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历年来,共投入资金达40亿元人民币。正是他的不计回报的执着投入,使南沙由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区域。‎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据香港媒体报道,他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9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学、文化艺术与山区扶贫等方面做了难以胜数的工作。如他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又如1984年,他捐赠一亿港元设立体育基金,20多年来,他已累计投入4亿港元,在内地、港澳各地建设20多个现代水平的体育运动基地、中心、场馆,培养了无数体育人才。‎ 相关链接:‎ ‎①霍英东(1923—2006),生于香港。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5年,霍英东名列《福布斯》2005年亿万富翁榜。‎ ‎②霍英东说:“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 ‎③2006年,霍英东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颁奖词为:“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霍英东年幼时,家境贫寒,命运多舛,七岁丧父;但他虽然年幼,却能知书达理,勇挑家庭重担,承载家庭希望。‎ B.从事杂货店管理工作的那段经历让霍英东受益匪浅,他从中获得了经营管理的方法,也培养了自己沉稳坚毅的性格。‎ C.文中霍英东对读书生活的回忆,表明他对那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刻骨铭心,回想起来至今都心有余悸。‎ D.霍英东先后担任了各行业的诸多领导职务,直至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既是对他成功的肯定也是他进入《福布斯》富豪榜的资本。‎ E.霍英东积极从事内地投资,南沙由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极具活力的区域就得益于他长期的不计回报的投入。‎ (2) 造就霍英东传奇人生的因素有哪些?(6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 (3) 霍英东为图报国,改名“英东”,请具体谈谈他是如何报国的?(6分)‎ ‎ ‎ ‎(4)“感动中国”给霍英东的颁奖词说“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达则兼济天下”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 、始终如一,蔡英文和民进党还是赶快清醒清醒,不要再玩文字游戏,不要做“台独”的白日梦了。‎ ‎②1949年4月21日,中国让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全线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 ,24日凌晨,占领总统府。南京宣告解放,中国历史进入新篇章。‎ ‎③2016年语文高考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又一次拿下全省最高语文平均分,实现十连冠,这证明了“实验长城” ,实验语文威武!实验威武!‎ A.无坚不摧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B.固若金汤 无坚不摧 坚不可摧 C.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无坚不摧D.坚不可摧 无坚不摧 固若金汤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 B.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等举措,就是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奠定基础。‎ ‎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 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 D.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的最大难处,在于既不能以牺牲“子孙饭”的代价来发展,又必须解决和改善当下人们的实际困难。‎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 把商业智能看成是一种解决方案应该比较恰当。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转换 和装载, ,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 A.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一个企业数据的全局视图从而得到 ‎ B.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 ‎ C.得到一个企业数据的全局视图,从而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 ‎ D.为了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据相关医学报道,①      ,其子女有70%的可能出现过敏体质;如果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如果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通常不只在一个器官上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因而,不同的年龄,②      ,比如新生儿、婴儿期会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出现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但是,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并不一定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源时,③      ,或者终生也不会有过敏性疾病。‎ ‎17.下面是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徽标图像(主体图案为蓝色,颜色由浅入深),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题17图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紫藤,无挺拔的躯干;篱笆,无秀美的风姿。紫藤借篱笆挺拔起昂扬的美丽,篱笆借紫藤成就了粉白淡紫的风景。   关于上述材料中的“借”,你有何思考和体验?请根据你的感悟或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裁不限;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友好学校第六十二届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D(无中生有,强加比较。“市”面积比“坊”大一些有误)‎ ‎2.C(扩大范围。“在唐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不对,唐代中叶以后情况已有变化。“商人和手工业者都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有误。原文说“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所例外”,可见“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只是少数个例。)‎ ‎3.D(曲解文意。“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有误。根据原文,应是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某个时期,开始是“在一些坊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坊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对坊市制的破坏已经较前更甚了。)‎ ‎4.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5.C(应为“五人为伍”。)‎ ‎6.D(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原文的意思是,按旧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因为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 ‎7.(1)(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对《易经》尤其精通。(省略句1分,“鬻”卖或出售,1分,“资给” 资助,供养,1分,“邃” 精通,1分,大意正确1分)‎ ‎(2)(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省略句1分,“解印” 辞去职务,1分,“揭” 发表,公布,1分,“便” 意动用法,以之为便或感到便利,1分,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年时孤苦贫寒,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1112),以上舍生任官,担任潍州教授。政和八年,赐对便殿,徽宗因他像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升迁胡松年为中书舍人。 ‎ 当时正从事收复燕云地区,胡松年多次上奏说边恤一开,即有许多不能言说的事情发生,不符合当政者意思,被罢提举太平观。建炎年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利害,召到朝廷,出知平江府。尚未入境,贪吏解下官印隐藏起来,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张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 朝廷任命他为给事中。恰逢朝廷选拔将帅,胡松年上奏说:“富贵的人容易行善,贫贱的人难以成功,关键在于上面的人怎样认识提拔。希望陛下亲出慰问部队,就在军队中搜罗挑选,必然会有可以使用的人才。”又上奏:“恢复中原,必须从山东开始,山东归附,必须从登、莱、密州开始,不只是因为三郡民俗忠义,还因为有通、泰飞船往来的便利。”被任兼侍讲。 ‎ 王伦出使金朝回来,说金朝想再派重臣前来计议讲和事宜,以胡松年任工部尚书作为韩肖胄的副手,充任大金奉表通问使。当时使命久不通,人们都人心疑虑,胡松年毅然前往。到达汴京,刘豫命令他们以臣子之礼相见,韩肖胄没有回答,胡松年说:“圣主万寿无疆。”刘豫问:“圣主意图何在?”胡松年回答:“圣主的意图,必恢复故疆而后已。”出使回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 不久因病提举洞霄宫,居住在阳羡,虽然居闲但不忘国事,多次上书论说和籴科敛、防秋利害,皇上都嘉奖采纳。绍兴十六年(1146),病重,招呼儿子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于是就枕,鼾声如雷,一会儿后去世,人们都说他没有死。时年六十岁。‎ 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要赐予金帛,胡松年因军事耗费巨大,一无所求,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不请则已,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喜欢宾客,俸禄不足以供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胡松年说:“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柳花飞舞、莺声娇柔、绿萍浮水、秋千影倒映池塘的艳丽春景图。(2分)面对如此美丽之景引发了女主人却年华虚度,青春短暂的慨叹,繁华之景反衬孤独寂寞,思念离人之情。(2分)以乐景衬哀情,使情之悲显得更为突出。(1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2分)以动作表现女主人公的情绪:把头饰都收起来表明无心打扮自己。(2分)再以发问表现女主人公焦躁的心态,写出了对离人早早归来的盼望之情。(2分)‎ ‎10.(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1.(1)BE,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错,C“也有打官司的经验”错,D“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不准确。‎ ‎(2)①线索人物: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我”贯穿小说的始终。(2分)②推动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看到赔偿公告,提议上告获得更多的赔偿,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2分)③衬托王有福的品质: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2分)‎ ‎(3)①淳朴老实,生活拮据,胆小谨慎,约定地点是第十个电线杆子下,儿子捎回的钱直接揣进裤衩兜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走,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点2分。)‎ ‎(4)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结尾经理大骂有所暗示,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5分,答出三点8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2.(25分)‎ ‎(l)B E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他虽然年幼,却能知书达理,勇挑家庭重担,承载家庭希望”错,原文意思为母亲希望儿女能知书达理,在霍英东身上寄予了厚望。C项,“表明他对那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刻骨铭心,回想起来至今都心有余悸”错,“不堪回首”“心有余悸”言之过重,文中说“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怎样畏惧,都能够从容对付”,可见,他很感谢那段日子。D项,“也是他进入《福布斯》富豪榜的资本”错,这不是他进入富豪榜的资本。 )‎ ‎ (2)①个人因素:霍英东从小就有报国之志,个人有沉稳坚毅的性格,有灵敏的商业头脑。②家庭因素:父母从事驳运生意为他从事舶运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母亲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母亲良好的商业意识给霍英东良好的影响。③社会因素:抗战结束后,香港百废待兴,为霍英东投资舶运业提供了条件。内地改革开放,为他大规模投资内地提供了条件。 (每一个方面计2分,答出三点给6分。)‎ ‎ 【解析】 一个人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外乎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这几大类。解答本题时应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但不能罗列事实,应该将同类的事情归类,找到其共性,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本题归纳社会原因时要注意二者的共性,虽然年代相隔久远,但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为霍英东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 (3) (6分)【答案】①朝韩战争爆发后,承担了在港澳和中国间运输军用物资的主要任务。②改革开放后,积极投资内地,他投资的白天鹅宾馆成为改革的样板;他不计回报的投资,让南沙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③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成立了捐献和非牟利的“霍英东基金会”。④大量捐赠体育项目,为国家进步、民族兴盛做出了重大贡献。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 【‎ 解析】这是一道归纳概括题,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本题的信息区间很明显,文中有一个提示性的句子——事业有成的霍英东,以一颗至诚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祖国的各项事业。以下的内容就是写他如何报国的,只需按类归纳即可。 ‎ ‎(4) (8分) 【答案】示例:“达则兼济天下”指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霍英东用他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对每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为富者要懂得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在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中,有一大批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人,他们将自己创造的财富投入至非营利的公益事业,这是个人修养的提高,也是社会的进步。他们的这些善举为社会立了新风,树了正气,对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能扣住“达则兼济天下”谈,言之成理即可。)‎ ‎13.D(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固若金汤:形容工事非常坚固。) ‎ ‎14.C(A句式杂糅,“是受……造成的”错,改成“是……造成的”或删掉“造成的”B成分残缺,在“保障”前加介词“为”,D“改善”与“困难”不搭配,去掉“和改善”。)‎ ‎15.B(根据前文“经过抽取、转换和装载”填入句子的语序,应为先“合并”再“得到……”;根据下文“在此基础上”的“此”所指应是“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 ‎16. ①如果父母都是过敏体质  ②会出现不同的过敏反应 ③就不会出现任何过敏症状(意思对就可以,每空2分)‎ ‎17.图形由五角星、海洋和盾牌构成(2分),五角星代表国家,寓意深海事业已成为国家战略(1分),海洋颜色由浅入深,代表中国深海事业不断刷新深度(1分),盾牌代表安全,突出管理中心将为国家深海事业保驾护航。(1分) ‎ ‎18.【提示】材料中蕴含着哲理,应抓住“借”字作文章。从紫藤的角度:借助他人的优势,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他人,从而共同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从篱笆的角度:自身虽然平淡,但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成功时,也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美丽。明白了“借”的内涵后,进一步打开思路,可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 参考范文 ‎ 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