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承德八中高二10月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承德八中高二10月月考(2017-10)

承德八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将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卷子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本次试卷共22道题,全部为必答题。‎ ‎4.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旱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已为主,西汉称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这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连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 ‎  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  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1.下列关于传统贺卡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形式庄重,便于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所以汉朝以来,传统贺卡一直在民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B.贺卡先后有过“名帖”“谒”“名刺”“门状”“飞帖”“红单”等名字,至今日本仍把贺卡叫做“名刺”。‎ C.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倡,在质地精美的贺卡上书写姓名、祝语的形式在民间迅速普及。‎ D.电子贺卡具有快速便捷、节约环保、样式时尚的特点,现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贺卡。‎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卡出现初期,由于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所以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 B.随着时代的推移,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 C.张世南的《游宦纪闻》记载了中国最早的邮政贺卡的使用情况。‎ D.为了追求效率和减少繁文缛节,进入商业社会后,贺卡逐渐变得程式化,少了一份酸腐。‎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卡由最初的本人亲送,发展到后来的派人呈送,虽郑重气氛稍减,但效率大为提高。‎ B.贺卡内容讲究的喜庆、吉祥,贺卡形式追求的精致华美,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C.传统的纸质贺卡,因为消耗木材资源及传递效率的低下,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将被时代淘汰。‎ D.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电子贺卡的使用将超过传统贺卡成为时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5分)‎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 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眺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 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时候,用了四句话予以概括,其中写夏景的一句是“        ”。 ‎ ‎(2)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情感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张校长的演讲极富感染力,演讲完毕后十几秒钟,台下观众才如梦初醒,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学校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回荡。‎ ‎②《程婴救孤》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催人泪下,把悲剧的美宣泄的淋漓尽致。今年10月,剧组第三次赴美演出,再次引起轰动。‎ ‎③在到基层调研之前,王院长再三强调工作要求:专家团务必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用质朴的形象专业的精神展现科研人员的风貌。‎ ‎④乔健在他的十五篇笔记中,自始至终清醒地保持着独立的学术品质和平淡冲和的叙述风格,不温不火,不焦不躁,娓娓道来。‎ ‎⑤实体零售与电商并非对立关系,线上线下融合是必然趋势。作为品牌厂商的华为,其线下门店的促销力度与线上已旗鼓相当。‎ ‎⑥胡航现在已经深陷困境,进退两难。这和他自身的眼光见识有关,也和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关,总是把前辈的话置之度外,一意孤行。‎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公投如果通过,苏格兰将结束同英国的长达三百年的“婚姻”,成为独立的国家,那么,英国也将“一夜分裂”。‎ B. 回顾“占领华尔街”的三年历程,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第一年轰轰烈烈的情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直奔曼哈顿富人区,寻求公平正义的理念传遍全美。‎ C. 美国和欧盟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出现剧烈下滑,降幅超过15%—18%以上,其中一个原因是成本的增加使西方公司不能在中国获得像10年前一样的暴利造成的。‎ 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大大增多,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随着社会文化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他已 ①  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 ② 涵盖了几乎所有网络形式,③ 以新型的网络化思绪引领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新时代。 ④ 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⑤ 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遁,⑥ 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A 不仅 还 同时 所以 / 并且 B 不再 而是 并且 尽管 但 其中 C 不但 也是 因而 虽然 但是 / D / 同时 因此 尽管 然而 更是 ‎20.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如果说领土、领海、领空是有形国土,那么,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国情感高低直接关系民族生命力的强弱。爱国情感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基础。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就会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也就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新形势下,我们要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报国志向。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 ‎21. 下面一段话中有几处不得体的地方,在文后括号里填入序号并改正。(5分)‎ ‎   xx同学,这次考试你的成绩一落千丈(a),作为同学,在学习上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b),我们一定鼎力相助(C)。如果在一些难题上需要指点的话(d),我们会不吝赐教(e)。虽然我们的水平不差(f),可是是否需要帮忙,请你认真考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承德八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卡 ‎5.(5分) ‎ ‎ ‎ 姓名:‎ 班级:‎ 学号:‎ ‎ ‎ ‎ ‎ ‎6.(6分) ‎ ‎ ‎ ‎ ‎ ‎ ‎ ‎ ‎ ‎7.(3分)( )‎ ‎8.(5分)( )( )‎ ‎9、(4分) ‎ ‎ ‎ ‎ ‎ ‎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5分)‎ ‎ ‎ ‎ ‎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 ‎ ‎ ‎ ‎14.(5分)( )( )‎ ‎15.(6分)‎ ‎ ‎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 ‎ ‎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5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时候,用了四句话予以概括,其中写夏景的一句是“         ”。 ‎ ‎(2)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情感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0.(6分)(1) ‎ ‎(2) ‎ ‎(3) ‎ ‎21、(5分) (1)(1分) ‎ ‎ (2)(1分) ‎ ‎(3) (1分) ‎ ‎(4)(1分) ‎ ‎ (5)(1分) ‎ 承德八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考试语文答案 1. A(B项移花接木,日本所称名刺是指名片,C张冠李戴,李世民没有首倡在贺卡上书写姓名的做法,D答非所问,电子贺卡不是传统贺卡,只在虚拟世界使用。)‎ 2. B(A时空混乱C偷换概念D强加因果)‎ 3. C(没说将被时代淘汰)‎ ‎4.【答案】B【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1分) ‎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1分) ‎ ‎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1分)  ‎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1分) ‎ ‎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1分)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每点2分)‎ ‎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7.【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8.【答案】AC ‎9.【答案】(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垃圾。(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答对2点即给4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还应加强宣传;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要负起责任;由材料二结尾“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等语可知要大家都尽力;等等。‎ ‎10.C ‎11.D(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2.B(“唐睿宗停止修建道观”属无中生有;且魏知古前后两次进谏,第一次是站在百姓角度,第二次站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角度。)‎ ‎13.(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乖”、“崇”、“震摇”、“藉藉”各1分,句意1分。)‎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于渭川猎”句式、“讽”、“手制”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第二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14.【 答案】BE ‎15.【答案】“摇”“滴”二字用得极好。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 、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点出“摇”“滴”两个字给2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给6分。) ‎ ‎16.【答案】(1)佳木秀而繁阴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 D【如梦初醒:形容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如:关系~~~~;市场~~~~。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18. 【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分句主语不同,所以“如果”应该放在“公投”前。C项,“超过15%—18%以上”错,成 “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可能性”不能搭配“强弱”,可以搭配“大小”,应将“增强”改为“增大”‎ ‎19.B(3分)‎ ‎20、答案 ①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   ②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③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1)〔a〕“一落千丈”改为“不太理想”(2)〔c〕“鼎力相助”改为“尽力相助”(3)〔d〕“指点”改为“解答”(4)〔e〕“不吝赐教”改为“毫不保留”(5)〔f〕“水平不差”改为“水平有限”‎ ‎22、【立意指津】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命题的意图在于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这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因此,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往事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使用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强、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 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 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