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12)

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二年级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 刘倩 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 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心学模式。心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逻辑,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等,对人的精神的表达、理解和强调有时甚至有些过分。由于这种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因而他本人没有清醒地察觉或是干脆没有察觉也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鲁迅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密切关系视而不见。‎ ‎(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至上观”就是鲁迅的转变国人的精神世界,振兴旧中国的理想,我们又称为“精神至上主义”。‎ B.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是精神至上主义,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与儒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C.作为鲁迅思想模式之一的“精神至上观”,是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的。‎ D.从存在角度,我们可以清楚梳理“精神至上观”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鲁迅从小接触的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在本质上,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 B.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这是鲁迅被誉为“民族魂”的原因。‎ C.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原因是鲁迅的“个人”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 D.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表现为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他反对的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B.鲁迅走上文艺道路的原因是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 C.鲁迅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 D.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模式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延续着,鲁迅对此没有清醒地察觉或干脆没有察觉也是正常的。‎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钱学森传》序 ‎ ‎【美】张纯如 ‎1914年,钱家举家从杭州搬迁至北京。耳濡目染京城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不可避免地在他心中打下以北京为傲的烙印,这种骄傲与他的自信合二为一,成为影响他终生人格的一部分。‎ 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几年愉快的时光。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钱学森是个极为聪颖的小男孩,叠的纸飞机比谁飞得都快都高。“他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这样,当纸飞机掷出时,就可以很稳定地飞很远,”多年以后,钱学森的朋友张维这样回忆道,“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 ‎1929年秋天,钱学森直奔上海交通大学。“当时,钱学森以身为班级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而闻名。”一位校友回忆道,“我们都知道他的成绩,他总是第一。”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一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 ‎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着自幼一贯的优异出众,但是,麻省理工学院所重视的除了考试和开创新理论,还有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钱学森就全然无助了。很明显,实验室操作令钱学森心生畏惧,而在车间工作则令他疲惫万分。与麻省理工学院一样拥有类似项目的学校只有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要的是,在加州理工学院主持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冯•卡门以秉承德国式的理论思辨传统而著称。这里强调的是纸和笔,而不是动手实践的经验。1934年,钱学森转投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门下,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这里,也成为钱学森通往一个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起点。第一学年,他收集了可能找到的全世界所有与航空学有关的研究资料,系统性地加以阅读。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 冯•卡门曾在自传中写到:“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之时,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天时地利令钱学森得以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中。‎ ‎1944年,已经博士毕业的钱学森为空军和海军军官讲授特殊课程。钱学森会用细小而工工整整的板书将整块黑板逐渐填满,“没有擦写涂改,也不会更改哪怕是一个符号。”韦伯斯特•罗伯茨回忆道,“他总能正好在一堂课结束前给出正确的答案。”‎ 在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但又非常冷酷。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另一位学生问道:“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只是说道:“那是个事实陈述,不是一个问题。”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道,钱学森刚 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 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 ‎“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汉斯•利普回忆道。‎ 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钱学森不耐烦的根源来自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学生。“在钱学森眼中,愚蠢就是最大的犯罪。”钱学森的朋友安德鲁指出。‎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中国,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只要看一眼中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幅度,就会明白钱学森的领军地位到底有多么重要。中国科技协会副会长庄逢甘说:“钱学森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的火箭事业。”1991年10月,中国政府将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颁与钱学森。 (选自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纯如导师库里顿的一个朋友苏珊是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在1990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觉得他的生平颇有可写之处。纯如说,因为她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库里顿把她推荐给苏珊。在北京时,纯如有机会采访了钱学森的秘书以及一些政府高官和军方人士,开始他们以为纯如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撰写这本传记,然而,纯如清楚地向他们表示,她必须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从实描述。(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②关于钱学森留美那20年中发生的事,资料并不匮乏:在美国政府和大学的档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可以找到大量文献记录。美国国家档案馆也能找到大量有关他的文件。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都很愿意提供关于他的口头历史记录。钱学森回国后,也有大量关于他的新闻报道。(张纯如《钱学森传•序》)‎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美籍华人张纯如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深深地被他吸引,于是决定利用自己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书写传记来记录他的传奇。‎ B.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当之无愧。中国火箭事业的从无到有,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都说明了他对中国科学的巨大贡献。‎ C.在北京生活的15年,对钱学森影响巨大。无论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还是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都深深影响着钱学森,形成了他骄傲与自信的双重人格。‎ D.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钱学森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的皇帝”。‎ ‎5.钱学森在求学期间的治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除了自身的治学精神外,你认为钱学森能通往“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原因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说明。(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①荒原”进发。副指导员、“摩尔人”王志刚和我同坐在一辆车上。副指导员是我们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摩尔人”曾在宿舍里公开承认他爱副指导员,这使我很嫉妒,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她。‎ 我们的拖拉机像远迁的鄂伦春部落,在茫茫的草原上奔驶了整整两天两夜。当我们打开地图,一致确信拖拉机履带已经碾在积雪覆盖的“鬼沼”的冰面上时,正是荒原庄严而肃穆的黎明时分。‎ 呵!“鬼沼”!它并非像传说中那么恐怖,也许因为它处在冬眠状态,雪被罩住了它那狰狞的真实面目吧。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仿佛看到了世界最大的湖泊被冰结在眼前,“满盖荒原”——它平坦得令我们这批垦荒者难以置信,直铺到遥远的地平线。‎ ‎“魔王!你在哪里?你出来!”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传说中的“魔王”没有出现。‎ ‎“摩尔人”王志刚突然朝不远处一指:“你们看!”——一根从正中间劈开的圆木桩钉进土地,倾斜地立在那里。‎ 我们都好奇地走了过去。副指导员拂掉木桩上的雪,我们看到了一块木碑,累累斧痕粗糙砍平的劈面上,刀刻的字迹被风雨所侵蚀,只能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歪扭的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当时都和我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里,还有一个!”我的妹妹又发现了同样的不祥之物,她第一个朝拖拉机退去。‎ 副指导员低声说:“我们走吧,别搅扰他们安息了。”‎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艰苦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垦荒。”‎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垦荒。”‎ 为了寻找有水源有林子的理想地点,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满盖荒原”。我们发现了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小河,它是“满盖荒原”上唯一洁净的水源,被我们命名为“流浪者”。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像流浪汉在荒原上不知徘徊了多少岁月,现在我们在它身边扎下了帐篷。‎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当“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②的时候,我们闪亮的犁头劈进了“满盖荒原”的胸膛。若非垦荒者,谁能体会拖拉机翻起第一垄处女地时那种喜悦?这荒原上有那么多的狼,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三五成群,大模大样地尾随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捕食被犁头翻出的肥大的土拨鼠。夜晚,它们就在我们的帐篷四周嗥叫。创业的艰苦,使垦荒队的每一个小伙子都变成了圣徒。副指导员跟我的妹妹,和我们同住在一顶帐篷里。一块毯子分隔开了她们的狭小天地,毯子后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巴黎圣母院”。‎ 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偶然醒了一次,却没有听到拖拉机翻地的轰响。我一下子跳起,来不及多想,只穿着短裤,就闯进了“巴黎圣母院”,将副指导员从被窝里捅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 ‎“拖拉机不响了!‘摩尔人’在翻地!”‎ ‎“啊!”副指导员顺手就操起了步枪。‎ 拖拉机不响,意味着“摩尔人”出了事。所有的人都惊醒了!正当大家要奔出帐篷,“摩尔人”从外面钻了进来。马灯光下,我们见他身上背着一只狼,两手拽着狼的两只前爪,头顶住狼脖子;那只狼朝天张大着嘴,两只后腿抓在他的腰胯上。‎ ‎“摩尔人”大声说:“快动手!它还活着!”‎ 我们各自操家伙,棍棒齐下,将那只狼在他背上打死了,好大的一只白毛老苍狼!‎ ‎“摩尔人”一下子坐在地铺上,喘息了半天,才说:“拴大犁的钢丝绳断了,我回来换钢丝绳,这东西跟上了我,出其不意地将两只前爪搭在我肩上……”他的脸上、手上尽是血痕,棉衣被撕成碎片。他拧着眉头脱下棉衣,里面的绒衣和皮肉被狼的后爪抓得稀烂!‎ 副指导员命令我的妹妹:“快,拿医药箱来!”‎ 这时,我们才发现,她仅穿着衬衣衬裤,光着一双腿。她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目光下一时显得不知所措。随即,她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说:“都瞪着我干什么?没你们的事了,全睡觉去!”‎ 大家都一个个顺从地钻进了被窝,我没有。我将马灯举在“摩尔人”头顶。‎ 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他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有删改)‎ ‎【注】①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②《拉兹之歌》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通过人与兽的搏斗等情节,讴歌了垦荒队员在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的英雄主义光辉,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 B.小说描写了副指导员、“摩尔人”、我及妹妹等一群人在屯垦“满盖荒原”中的壮烈行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同心合力、目标一致的垦荒集体。‎ C.“我”是垦荒队的重要成员,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便于从垦荒队员的角度进行抒情议论。‎ D.作者用“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来描写“满盖荒原”冰雪消融、小河流淌的情形,颇具抒情性,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E.垦荒队在“鬼沼”发现木碑,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字,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8.本文写“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节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9.标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含着怎样的意蕴?试作探究。(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12.下列各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 B.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 C.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是侍坐(陪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坐,张良则为侍坐。‎ ‎ D.《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5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窗前谁种芭蕉树”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D.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E.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15.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就和倒在堂上低洼之处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 ”。‎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力挽狂澜,技压群雄,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②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③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④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⑤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⑥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地图书”之所以重要,最关键是它能给读者一个全景概貌。一本合格的“地图书”不仅只讲一个小角落,而是告诉你这个领域的边界范围。‎ B.科技日报记者说,通过展览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加速转变,从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共存的新阶段发展。‎ C.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目前,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偏低。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状况,适当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①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②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③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 ④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⑤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 ‎ ‎①‎ ‎②‎ ‎③‎ ‎④‎ ‎⑤‎ A 然而 尽管 那么 可是 因此 B 可是 即使 然而 因为 就 C 然而 虽然 但是 但 所以 D 但是 可是 那么 但 所以 ‎20.“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俗话分别说明了这两部名著内容上的什么特点?对两类人分别有怎样的提醒?(5分)‎ ‎21.下面是我市一所高中创设的一种课堂教学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6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 探究 问题 迁移 小结 拓展 ‎→‎ 课堂观察 小组汇报 课堂调查 ‎→‎ 归纳建构 问题界定定 适时补差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近日,朋友圈被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屏,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动人,能激起人无尽的向往。“……在临别的门前,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两句话流传很广,仔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对此,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清楚梳理”错误,原文是“从存在角度说……十分复杂”。】‎ ‎2.B【鲁迅被称为“民族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3.A【“反对的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错,文中有“一般”。】‎ ‎4.B【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通过相关链接①可知是苏珊想要写钱学森。C项,“自信”原文并未表明是受京城的影响。D项,“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原文无依据。】‎ ‎5.①思索周密:叠纸飞机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②独立思考:很少与别人一起做功课,独自安静思考。③勤奋好学:阅读广泛,收集大量材料系统性阅读;阅读时间长,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④研究深入:跟着导师研究了很多数学难题,帮助导师理清了不少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描写钱学森求学的段落,也就是文章的第2—5自然段,再从中归纳出描写钱学森治学精神的内容,可得答案。“‘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一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 ‎6.①良好的性格:天资聪颖,自信心强,心静不躁。②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放弃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麻省理工学院,转投强调纸和笔的加州理工学院。③名校名师的栽培:钱学森选择名校,师从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起点。④爱国热情:冲破阻挠毅然回国,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可以从钱学森主观的内因和外界的影响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钱学森从小就天资聪颖,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热爱祖国,再加上名师的栽培使得他获得了成功。】‎ ‎7.BC【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项,“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于文无据。D项,“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分析不当,应是抒发即将开垦的喜悦之情。E项,“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分析不当,“死于此”的人未必是垦荒者;目睹木碑,他们“倒吸了一口冷气”,从这里也看不出他们“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8.①男女共寝一室,说明无法安排足够的宿舍,突出条件简陋,生活艰苦;②青年男女共寝一室,中间仅以毯子相隔,突出他们心灵世界的圣洁;③写“我”夜闯“巴黎圣母院”,汇报战友遇险,突出“我”对战友的关心;④使主旨更为丰富,文学性更强。(每点1分)【解答本题,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是没有足够的宿舍,突出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二是青年男女共寝一室,中间仅以毯子相隔,突出垦荒队员心灵世界的圣洁;三是“我”夜闯“巴黎圣母院”,汇报“摩尔人”遇险,突出“我”对战友的关心。】‎ ‎9.①“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一标题,既揭示了自然环境非同一般,又表达了垦荒者的豪情;②人们很少踏上这片土地,它是荒原,还没有被开垦;③环境险恶,人们还没有揭开它的面纱,无法真正了解它;④人称“鬼沼”,有关于“恶魔”的传说,大家叫它“满盖荒原”;⑤有一群英勇的垦荒者,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犁地播种,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创造奇迹。【解答本题,可以从自然环境和垦荒者两个角度展开阐述。从自然环境角度来说,可从土地未被开垦、人们不识它的真面目、有神奇的传说等方面展开论述;从垦荒者角度来说,可以从英勇的垦荒者到人迹罕至、极端险恶的土地上开荒种地,创造神奇等角度分析。】‎ ‎10.C (行李:出使的人)(3分)‎ ‎11.B(是郑伯去劝说烛之武)(3分)‎ ‎12、A 不是纪传体是编年体(3分)‎ ‎13.(1)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曾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5分。许、济、版、所知各1分,大意1分)‎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它,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5分。微 、夫人、因、所与各1分,大意1分)‎ ‎14.AB【A项,“窗前谁种芭蕉树”实际上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诗句意思被曲解了。B项,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15.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像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译文: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像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16.(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赢得仓皇北顾 ‎17.B【技压群雄:指技能高超,跟其他所有人相比都有压倒性的优势,不合语境。吐故纳新:指人呼吸的时候吐出浑浊的气体吸取新鲜的空气,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符合语境。瓦釜雷鸣: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符合语境。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用在句中望文生义。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 ‎18.B【A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不仅”改为“不是”;C项,语序不当,应将“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一句放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句后,或成分残缺,应在“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前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D项,成分残缺,在“收支状况”后应加上“等多种因素”。】‎ ‎19.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大意,理清思路。本文段的大意是强调“送去主义”的危害,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0.《水浒》中多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崇侠尚义,甚至好勇斗狠,提醒年轻人遇事冷静沉着;《三国演义》中多智士奇谋妙计,甚至尔虞我诈,背信弃义,提醒老年人处世坦然大度,莫用心机。(大意对即可)‎ ‎ 21.该教学流程分为问题、探究、迁移、拓展和小结五步:第一步提出问题,包括自主学习、课堂调查、问题界定三个环节;第二步探究学习,按照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归纳建构进行;第三步知识迁移:包括巩固训练、课堂观察、适时补差三个环节;第四步知识与能力拓展,第五步课堂小结。【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流程图。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看清楚流程图陈述的对象;看清箭头指向或事物的发展方向;然后把握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条件、因果或转折等。根据大箭头的方向,此教学过程主要有五大步,然后分别又有几个环节,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 ‎22.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以流行歌曲为启发点的材料作文。写作之前要弄清“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的含义。‎ 这里的“苟且”代表的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种无奈,各种屈从。‎ 而“诗和远方的田野”也并不实指,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这世界上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人在追求生存过程中自己内心真正的憧憬。“诗”代表的是人生之诗,代表的是人生的诗意,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情趣、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与注解;而“远方”则是你内心中一直没有到达过的那片净土和向往,是你心中的一个梦。‎ 歌词中还突出了“不止”,即“不仅仅”,它没有否定任何人的“苟且”,但更强调了人生不能把视野局限于平凡世俗的生活,亦不能少了美好的情怀,不能忘记美好的向往、内心的憧憬,保持心灵的充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