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李义天 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里,有这样一条: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 说来话长。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区分为“好的”或“坏的”,总是借助“善”与“恶”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种种情形。道德的存在,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 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 ‎ 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实质上,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 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或至少是经过教育和劝说之后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 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那就是“脆弱性论证”,它的着眼之处不是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而是个人的生存、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它的基本逻辑在于告诫人们:如果缺少道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原因在于,就其个体而言,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是极为有限和脆弱的,恰恰是这种有限性与脆弱性,使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建立互相帮扶和约束的秩序,结成拥有一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从而确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 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它们只是不同侧重的回答方式。对于许多影响深远的道德理论而言,其答案的内容往往兼而有之。毫无疑问,在一个思想偏好日趋多元、文明互动日趋频繁的现代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多的、有价值的论证方案来回应这个问题,激发人们的思考,从而展现道德哲学的魅力。‎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24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可以帮助建立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还能帮助建立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 B.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因为人们这样问之前,“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便已经在内心产生了。‎ C. 之所以叫“崇高性论证”,是因为这种论证方案讲的是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 D. 之所以叫“脆弱性论证”,是因为这种论证方案讲的是缺少道德对个体、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生活将产生恶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从两方面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 文章指出“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然后列举了两种不同的典型方案进行论证。‎ C.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崇高性论证”从正面进行论证,“脆弱性论证”则从反面进行论证。‎ D. 文章的论证层层推进,由论证“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逐步推进到论证“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产生就与之俱来的东西,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经过反思和选择之后的产物。‎ B. 讲道德是在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使人不仅显著而且自豪。‎ C. 只有讲道德,人类个体才会完善,人类集体才会兴旺,人类生活才会繁荣,人类才会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 D. 如果缺少道德,人类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人类集体将会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也将退回到原始的“丛林时代”。‎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因为人们这样问之前”分析有误。原文是“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不是选项所说的“之前”。故选B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文章的论证层层推进”分析有误。文章的论证并不是层层推进,而是由论证“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延伸到“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再从“崇高性”和“脆弱性”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讲道德是在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偷换概念,文本是说“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选项偷换为“讲道德”。故选B项。‎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鲤鱼的百裥(jiǎn)裙 林海音 龚嫂子不是当年在宫里走动的龚嫂子了,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她在哈德门里居家,收了一些女徒弟,一边教一边接一些定制的绣活,生意很好,远近闻名。‎ 龚嫂子看见金鲤鱼来了,虽然惊奇,但很高兴。她亲眼看着金鲤鱼从小丫头变成大丫头,又从大丫头收房作了姨奶奶,何况金鲤鱼能收房,总还是她给提的头儿呢。金鲤鱼命中带子,要享后福呢!她也听说金鲤鱼年底要娶儿媳妇了,所以见了面就先道喜。金鲤鱼谢了她,两个人感叹着日子过得快。然后,金鲤鱼就说到正题上。她解开包袱,摊开了一块大红洋缎,说是要做一条百裥裙,绣花的。‎ ‎“就绣个喜鹊登梅吧!”金鲤鱼这么说了,然后指点着花样的排列,她说她就爱个梅花,自小爱梅花,爱得要命。‎ 龚嫂子一边听金鲤鱼说,一边在寻思,这条百裥裙是给谁穿的?给新媳妇穿的吗?不对。新媳妇不穿这种花样,也用不着许家给做,端木家在南边,到时候不知道会从南边带来多少绣活呢!她不由得问了:“这条裙子是谁穿呀?”‎ ‎“我。”金鲤鱼回答得很自然,很简单,很坚定。只是一个“我”字,分量可不轻。‎ 龚嫂子一时愣住了,答不上话,脑子在想,金鲤鱼要穿大红百裥裙了吗?她配吗?许家的规矩那么大,丫头收房的姨奶奶,哪就轮上穿红百裥裙了呢”就算是她生了儿子,可是在许家,她知道得很清楚,儿子归儿子,金鲤鱼归金鲤鱼呀!她很纳闷。可是她仍然笑脸迎人地答应赶工半个月做好。‎ 百裥裙做好了,是龚嫂子亲自送来的。谁有龚嫂子懂事?她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她直截了当地就送到金鲤鱼的房里。‎ 金鲤鱼打开包袱看了看,表示很满意,就随手叠好又给包上了,她那稳定而不在乎的神气,真让龚嫂子吃惊。龚嫂子暗地里在算,金鲤鱼十六岁收房,加上十八岁的儿子,今年三十四喽!到许家也快有三十年喽,她要穿红百裥裙啦!她不知道应当怎么说,金鲤鱼到底该不该穿?‎ 金鲤鱼自己觉得她该穿。如果没有人出来主张她穿,那么,她自己来主张好了。送走了龚嫂子回到房里,她就知道“金鲤鱼有条百裥裙”这句话,一定已经被龚嫂子从前头的门房传到太太的后上房了,甚至于跨院堆煤的小屋里,西院的丁香树底下,到处都悄声悄语在传这句话。可是,她不在乎。她正希望大家知道,她有一条大红西洋缎的绣花百裥裙。‎ 很早以来,她就在想这样一条裙子,像家中一切喜庆日子时,老奶奶,少奶奶,姑奶奶们所穿的一样。她要把金鲤鱼和大红百裥裙连在一起——在她亲生儿子振丰娶亲的那天。谁说她不能穿?这是民国了,她知道民国的意义是什么——“我也能穿大红百裥裙”,这就是民国。‎ 冬月底,许大太太发布了一个命令,大少爷振丰娶亲的那天,家里妇女一律穿旗袍,因为是民国了,外面已经兴穿旗袍了,而且两个新人都是念洋学堂的,大家都穿旗袍,才显得一番新气象。许大太太说已经叫了亿丰祥掌柜,做旗袍的绫罗绸缎会送来一车,大家每人选一件。她向大家说这些话的时候,曾向金鲤鱼扫了一眼。金鲤鱼坐在人堆里,眼睛可望着没有人的地方,身子扳得纹风不动,她真沉得住气。她也知道这时有多少只眼睛向她射过来,仿佛改穿旗袍是冲着她一个人发的。空气不对,她像被人打了一闷棍子。她真没想到这一招儿,心像被虫啃了一般。她被铁链链住了,想挣脱出来一下,都不可能。‎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大红百裥裙出现。‎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金鲤鱼穿百裥裙梦想的破灭,表现了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人生,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 B. 金鲤鱼理解了民国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只是因为许大太太变相阻挠,发布了穿旗袍的命令,金鲤鱼才放弃穿百裥裙。‎ C. 小说通过或阻止或质疑金鲤鱼穿百裥裙的许大太太、龚嫂子及周围许多人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反映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环境。‎ D. 小说语言平实自然,于不动声色中见深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旧时代女子不幸命运的悲悯之情,读来真切动人。‎ ‎5. 龚嫂子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百裥裙”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4. B 5. ①刺绣手艺好。远近闻名。②圆滑世故。虽然她认为金鲤鱼不配穿百裥裙,但仍然答应赶工做好,并懂事地亲自送到金鲤鱼房里。③深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影响。听到百裥裙是金鲤鱼穿就愣了,对金鲤鱼想穿百裥裙表现出质疑。 ‎ ‎6. ①“百裥裙”是小说的中心线索,贯穿全文。金鲤鱼请龚嫂子做百裥裙,金鲤鱼想穿百裥裙,太太让穿旗袍,最后金鲤鱼没有穿百裥裙。②“百裥裙” 在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身份、地位,被权力化。体现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环境。③凸显人物性格。金鲤鱼想穿百裥裙说明封建等级观念深入她的灵魂,同时也体现了她反抗意识的觉醒,但最终没有穿百裥裙,则表现了她的懦弱。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对金鲤鱼穿百裥裙的看法,反映了其思想观念。④使小说主旨鲜明。小说通过写金鲤鱼穿百裥裙梦想破灭的过程,有力地突出了封建礼教、等级观念对妇女的压迫,使小说具有批判性。‎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从原文“我也能穿大红百裥裙,这就是民国”看,金鲤鱼并没有真正理解民国的意义,“强烈的反抗意识”并无依据,金鲤鱼一直有穿百裥裙的愿望,“只是……才”说法绝对,金鲤鱼的放弃有其自身思想的原因,她内心等级观念也很强。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她在哈德门里居家,收了一些女徒弟,一边教一边接一些定制的绣活,生意很好,远近闻名”分析可知,龚嫂子刺绣手艺好,远近闻名。结合“她很纳闷。可是她仍然笑脸迎人地答应赶工半个月做好”“‎ 是龚嫂子亲自送来的。谁有龚嫂子懂事?她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她直截了当地就送到金鲤鱼的房里”分析,龚嫂子圆滑世故。结合“‘龚嫂子一时愣住了,答不上话,脑子在想,金鲤鱼要穿大红百裥裙了吗?她配吗?许家的规矩那么大,丫头收房的姨奶奶,哪就轮上穿红百裥裙了呢’就算是她生了儿子,可是在许家,她知道得很清楚,儿子归儿子,金鲤鱼归金鲤鱼呀”分析,龚嫂子深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影响。‎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及物象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等。结合文本内容“‘我。’金鲤鱼回答得很自然,很简单,很坚定”“百裥裙做好了,是龚嫂子亲自送来的”“冬月底,许大太太发布了一个命令,大少爷振丰娶亲的那天,家里妇女一律穿旗袍”“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大红百裥裙出现”分析可知,“百裥裙”是小说的中心线索,贯穿全文。“百裥裙”在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身份、地位,被权力化。体现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环境。结合文本内容“金鲤鱼自己觉得她该穿。如果没有人出来主张她穿,那么,她自己来主张好了……‘我也能穿大红百裥裙’,这就是民国”“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大红百裥裙出现”分析可知,凸显人物性格。小说通过写金鲤鱼穿百裥裙梦想破灭的过程,有力地突出了封建礼教、等级观念对妇女的压迫。凸显小说主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环境的优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无论是传统的医院和相关企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平台,都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进行着相关布局。‎ 在安徽省立医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云医生”平台,医生可以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智语音技术,在手持设备上完成病历处理等各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该医院与科大讯飞共同研制的智能医学彩像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医生迅速作出判断,有效减少了误诊、漏诊等问题。‎ 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医疗工作效率,也成为实现医疗资源公平的必要条件之一。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互联+”医疗服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 近日,由健康点与飞利浦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显示,目日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在智能分诊、影像识别、病例辅助诊断、个人健康管理、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领域有所应用,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四大环节。‎ 例如,在医药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药企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在医保环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医保相关方进行控费;在医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或是部分取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如导诊等。‎ 医疗影像是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日前,在中国举行的一场“人机大赛”中,一个名为“BioMind天医智”的神经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在比拼脑部核礒影像诊断的比赛中,战胜了海内外25名神经影像领域的资深医生。‎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认为,人工智能具备强大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 ‎(注: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集,推动计算机智能取得长足进步。它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能力来模拟深度神经网络。从本质上说,这些网络模仿人类大脑的连通性,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并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有新学习的知识,无须人工干预,机器就可以将其见解应用于其他数据集。机器处理的数据越多,它的预测就越准确。)‎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8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在日前举行的微软人工智能大会上,有一位特别嘉宾——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宋吴旻。他在一岁时失去听力,被诊断为终身听力严重损伤。在妈妈的支持下,他经过不懈练习学会发声,不但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生活,还考上了南京工业大学。‎ 宋吴昊在大会现场通过语音服务设备演示了一场对话。针对宋吴昊声音特点定制的语音识别模型能以极高的准确度将他努力发出的语音转换成文字,还能同步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种,真正实现无障碍沟通。‎ 这是技术变革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福音。‎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是医疗领域的突出问题。中国现在依然面临医疗资源总量较少、资源分配不平衡、医疗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采访中,武汉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叶哲伟和维卓致远医疗科技首席运营官阿布都热依木,向记者描绘了一幅推动全民共享医疗资源的未来图景,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学医难”的问题。‎ 叶哲伟说,技术进步得以让医疗资源和服务更好地下沉到中国农村、偏远城市等基层,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越是紧急、严重的病症,越能体现技术的价值”。以他所实施的混合现实技术远程会诊为例,并不增加患者的医疗检查成本。‎ 阿布都热依木说,数字医疗平台不受时空限制,能惠及更多医生和医院。‎ ‎(摘编自《人工智能,开启更多医疗可能》,“断华网”2018年5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三 欧洲一家咨询机构Fujitsu EMEA的CT0Joeph Reger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正在颠覆商业运行模式,而且将会改变医疗机构为患者创造真正价值的方式。各行各业通过合作模式,迅速将商业需求同人工智能科技相结合,就能获得巨大益处。”‎ 不过虽然机器学习的过程被认为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只有占有足够的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才能成功,因为数据是人工智能系统的“命脉”所在。‎ Joseph Reger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甚至可以在疾病症状表现出来之前准确预测将来的疾病。而且只有在掌握海量数据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将会带来岗位需求增加,而不会取代人的职位。”‎ 来自中国的推想科技创始人、CE0陈宽也表述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科技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不会取代医生。“人工智能应用旨在清除大部分高度重复性工作,从而帮助医生能够更迅速地提供更准确的报告。”‎ ‎(摘自《英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医学应用已经改变未来》,“搜狐网”2017年5月20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无论是在医疗领域、医保领域,还是在方便患者就医上,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B. 我国目前依然面临医疗资源总量较少、资源分配不平衡、医疗人才缺乏,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C. 数据是人工智能系统的“命脉”所在,所以人工智能的成功运用需要占有足够的数据。‎ D.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将来有可能取代医生的职位。‎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即使是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让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B. 人工智能能帮助医生迅速作出判断,清除所有高度重复性工作,从而为医生更快地提供更准确的报告。‎ C. 数字医疗平台不受时空限制,又不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可以有效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学医难”的问题。‎ D. 人工智能在“人机大赛”中获胜,说明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人的大脑。‎ ‎9.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会给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7. D 8. C ‎ ‎9. 医疗卫生事业:(1)可以更好的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对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工作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2)促进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3)解决目前存在的医疗资源总量较少、资源分配不平衡、医疗人才缺乏的问题。‎ 社会生活:(1)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2)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3)人工智能颠覆商业运行模式,改变医疗机构为患者创造真正价值的方式,带来更多益处。‎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将来有可能取代医生的职位”分析有误。根据材料三可知,人工智能应用只会带来岗位需求增加,不会取代人的职位。故选D项。‎ ‎【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抓住文中与选项相对应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理解,与选项相比对。A项,“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让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分析有误。根据材料二可知,人工智能只能帮助耳聋患者实现无障碍交流,并不能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B项,“清除所有高度重复性工作”分析有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清除大部分高度重复性工作,而非所有。D项,人工智能尽管在“人机大赛”中获胜,但它“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不会取代医生”,选项解读过度。故选C项。‎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问题的指向,搜寻相关答题区域,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可以从正确的做法里归纳,也可以从错误的做法里反思,还可以借助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进行归纳。本题要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会给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材料一第二节中“医生可以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智语音技术,在手持设备上完成病历处理等各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该医院与科大讯飞共同研制的智能医学彩像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医生迅速作出判断,有效减少了误诊、漏诊等问题。”可以总结出,可以更好的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材料二中“阿布都热依木说,数字医疗平台不受时空限制,能惠及更多医生和医院。”可总结出,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由“由健康点与飞利浦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显示,目日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在智能分诊、影像识别、病例辅助诊断、个人健康管理、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领域有所应用,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四大环节”,可总结出对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工作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材料二中“这是技术变革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福音”,可以总结出,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材料三中“人工智能应用将会带来岗位需求增加,而不会取代人的职位。”可以总结出,人工智能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①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审,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实情,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②,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常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③,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寻转中书侍郎。因丁母忧。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留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今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选自《晋书·曹摅传》,有删改)‎ 注:①姑:婆婆。②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置于官署前,以为路障。③国:诸侯的封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B.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C.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D.‎ ‎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尉,古代中央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东汉时与管民政的司徒、管监察的司空并称为三公,分别开府置僚佐。‎ B. 适,本意是往,至。女子到夫家即女子出嫁。在古代,女子出嫁,也称“归”、“嫁”、“许字”等。‎ C. 岁夕,夕是暮的意思,岁夕即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在古代,“元”是一年的开始,“元夕”旧指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相当于“晦”。‎ D. 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即遭逢居丧。朝廷命官须辞职返乡,为父母守孝三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摅明察秋毫,断案精准。先是详细调查并洗刷临淄某寡妇的冤情,后又迅速锁定宫门行马失窃案的犯罪嫌疑人。‎ B. 曹摅为人宽厚,体恤百姓。他视察监狱的时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死囚们回家过年,死囚都没有违约,全县的人都叹服其仁德。‎ C. 曹摅忠君爱国,见识高远。齐王同辅政时流露出回归齐地的想法,曹摅希望齐王能够留下来匡振时艰,选拔英才。‎ D. 曹摅英勇杀敌,壮烈牺牲。他担任征南司马时,奉命讨伐流人王逌等,在郦县兵败牺牲,故旧百姓纷纷前来吊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审,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2)此虽小人,义不吾负,自为诸君任之。‎ ‎【答案】10. D 11. C 12. C ‎ ‎13. (1)这家的亲属就状告这个妇女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已有罪。‎ ‎(2)这些人虽然是小人,在道义上不会辜负(违背)我,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粗通大意,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令”前面省略的主语是王简,前面要断开;“奸凶人也”“谲”“期”“既而不至”这几个谓语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崔旷,因此这几个词前面分别要断开;“摅”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军败死之”意思是战败而亡,前面省略的主语也是曹摅,前面也要断开。故选D项。‎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项,“‘元夕’旧指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相当于‘晦’”陈述有误。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故选C项。‎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齐王同辅政时流露出回归齐地的想法”分析有误。文中是说曹摅劝齐王囧匡复帝祚、精选百官之后,居安思危,急流勇退,回到自己的封地齐国去。故选C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亲党,指这家的亲属;姑,婆婆;考,拷问;胜,经受、承受;乃,于是。第二句中,虽,虽然;义,名词作状语,在道义上;义不吾负,宾语前置句,义不负吾;任,承担责任。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曹摅,字颜远,是谯国谯人。曹摅年轻时有孝道,好学并且很会写文章,太尉王衍见到他就很器重他,调他补任临淄县令。该县有个寡妇,赡养婆婆非常恭谨。婆婆认为她还年轻,就劝她改嫁,可是这个妇人坚守节操不愿改嫁。婆婆因为这事而深深地忧虑,最后背着儿媳自杀了。这家的亲属就状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恰好曹摅到此上任。曹摅了解这个妇人有冤情后,更加仔细分辨研究,将所有情况审查得清楚明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监狱里有判死刑的囚犯,岁末除夕,曹摅视察监狱,很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落到这样一个地方,怎么样?新的年就要到了,人情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时候。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众囚徒都痛一哭着说道:“如果能暂且回家看看,便死而无怨了。”曹摅将监狱所有的门打开让犯人出来,限定日期让他们回来。曹摅的属下坚决反对,都说不行。曹摅说:“这些人虽然是小人,在道义上不会违背我,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等到约定的时日,这些囚犯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并没有违约的人,全县的人都叹服,称曹摅为“圣君”。之后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县令,因为他仁爱宽厚明断是非,所以百姓都爱戴他。当时天下大雪,宫门夜晚丢失了阻道的木行马,官员们四处查看,都不知道行马到什么地方去了。曹摅派人将那些看门的士卒拘押起来,很多官员都说不应该这样。曹摅说:“宫廷警卫森严,不是外人敢偷盗的地方,一定是看门士卒拿去烤火驱寒了。”审问看门士卒,他们果然服罪。到齐王冏辅政的时候,曹摅与左思一起担任记室督。齐王冏曾经神色自若地问曹摅说:“天子被奸臣所逼,没有人能奋起救主。是我率领天下义兵兴复王室,今天进京辅佐朝廷,救助、振兴危难的时局,有人劝我回到齐地去,对此你怎么看?”曹摅说“扫平国家的反贼,挽救复兴皇位,从古到今作为人臣的功劳没有比大王更大的了。然而世间万物没有强盛也就没有衰败,这不只是人世间的事情,也是自然界的规律。希望大王处在高位时想着不安,精心挑选百官,推举贤才,进呈善言,务必为朝廷找到能担负大业的栋梁之材,然后用油脂涂好车轴,用草料喂好马,向皇上深深地作个揖,回到自己的齐国去吧,那样就会让朝廷与百姓同喜同庆,我等也会感到很幸运。”齐王冏未能采纳曹摅的意见。不久,曹摅转任中书侍郎。随后遭逢母亲去世。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守襄阳,任命曹摅为征南司马。那年流寇王逌等聚众屯兵,侵扰城镇。王简派参军崔旷讨伐王逌,命令曹摅担任崔旷的部将。崔旷是个奸险凶恶的小人,他骗曹摅打前阵,约好自己带兵作后援,等曹摅冲上去后崔旷的援军却没有到。曹摅独自在郦县跟王逌作战,战败而亡。曹摅的老部下和百姓们纷纷前来奔丧,打算共同为他举行葬礼,沿途哭号,仿佛父母去世一样。‎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踏莎行·春尽作 ‎(清)沈传桂 细绿迷鸦,疏红醉蝶,一腔愁倩①啼莺说。东风吹泪过江城,黄昏细雨孤灯灭。‎ 中酒②心情,嫩寒时节,踏青人又销魂别。碧烟如梦不开门,门前千点梨花雪。‎ 注:①倩:请,央求。②中酒:酒醉后身体不爽。‎ ‎14. 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上阕前两句的“绿”和“红”本是展示春天生机的颜色,但词人用“细”和“疏”来形容,照应题目中“春尽”一词,表现出春光将逝的景象。‎ B. “一腔愁倩啼莺说”意思是满腹愁肠请啼莺代为诉说,因为鸦蝶—‎ ‎ “迷”—“醉”,皆不可与言愁,只有莺啼声声似乎懂得词人的心意。‎ C. “东风吹泪过江城”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词人眼泪之多,思念之重。词人透过泪眼,仿佛看见所思之人独处于黄昏细雨中,有着同样的落寞愁情。‎ D. 由“中酒”可见词人想要借酒浇愁,却让自己更为痛苦,而暮春的微寒天气和让人神伤的离别又在酒醉的心情中融入更多的凄凉。‎ ‎15.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原词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对春光易逝的感慨。词人看着花疏叶残的暮春景象,听着莺啼声声,不由得生起伤春的愁情 。(2)独处时的寂寞伤感。 黄昏时候,东风吹过,细雨飘落,词人独守孤灯,透出说不尽的凄凉。(3)离别的伤感和思念。词人用“销魂”来形容与人离别的伤感,用“梨花雪”营造清幽凄婉的意境,表现思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词人透过泪眼,仿佛看见所思之人独处于黄昏细雨中”赏析有误。“东风吹泪”中的“泪”指的是雨水,与下句“细雨”相照应。另外,“黄昏细雨”是词人的处境,不是想象中的场景。故选C项。‎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黄昏细雨孤灯灭”,黄昏时分,细雨飘落,词人独对孤灯,寂寞凄。“细绿迷鸦,疏红醉蝶”“啼莺”,眼前的花疏叶残,莺啼声的暮春景象,让词人心生伤感。“踏青人又销魂别”,离别的伤感让人黯然神伤。“门前千点梨花雪”门前洁白的梨花渲染清冷幽静的氛围,词人以此来抒发思念之情。‎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荀子在《劝学》中也说:“______, ______。”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韩愈在《师说》中表述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主客在对话时化用《论语》中名句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余嘉其能行古道 (4). 作《师说》以贻之 (5). 逝者如斯 (6). 而未尝往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蓝、嘉、贻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许多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毒药。在毒药排行榜上,断肠草_______,毒性堪比鹤顶红。事实上,“断肠草”并不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在历史上,用断肠草杀人的例子更是_______。‎ 其实,( ),泛指那些能引起呕吐等强烈反应的剧毒植物。比如,八角科的野八角和红毒茴,罂粟科的白屈菜、椭果绿绒蒿,瑞香科的狼毒、毛茛科的鸟头、卫矛科的雷公藤等,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共有近40种植物被称为断肠草,其中以紫堇科最多,约有21种以上。而众毒之毒中,最狠的角色要数马钱科钩吻属的钩吻,也是近些年引发误食中毒事件最多的物种之一。‎ 而在没有钩吻的北方,断肠草则更倾向于指代另一种植物——瑞香科的狼毒,也就是我们在盛夏草原______的那些美丽小花。即便看上去非常娇小柔弱,但狼毒却有着强大的有毒物质——香豆素包含在其中,即使是大只的成年生羊,也很容易误食狼毒而导致内出血死亡。不仅如此,狼毒的生命力也足够剽悍:拥有出色的耐寒抗旱能力,即使在已经荒漠化的草原地带,它们也仍然能够 ‎ 地盛开。正是因此,游客们眼中娇艳茂盛的狼毒花却正是牧民们最不希望见到的植物之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名列前茅 俯拾皆是 屡见不鲜 欣欣向荣 B. 首屈一指 俯拾皆是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C. 名列前茅 不胜枚举 司空见惯 欣欣向荣 D. 首屈一指 不胜枚举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断肠草专指一种植物的学名,而不是一个通称 B. 断肠草不是一种植物的学名,而是一个通称。‎ C. 断肠草是一个通称,而不是专指一种植物的学名。‎ D. 断肠草不是通称,而是专指一种植物的学名。‎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看上去非常娇小柔弱,但狼毒却有着强大的有毒物质——香豆素包含在其中,即使是大只的成年牛羊,也很容易因为误食狼毒而导致内出血死亡。‎ B. 即便看上去非常娇小柔弱,但狼毒却有着强大的有毒物质——香豆素。即使是大只的成年牛羊,也很容易因为误食狼毒而导致内出血死亡。‎ C. 即便看上去非常娇小柔弱,但狼毒却有着强大的有毒物质——香豆素包含在其中,即使是大只的成年牛羊,也很容易因为误食狼毒而导致内出血死亡。‎ D. 虽然看上去非常娇小柔弱,但狼毒却有着强大的有毒物质——香豆素。即使是大只的成年牛羊,也很容易因为误食狼毒而导致内出血死亡。‎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C项,首屈一指: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名列前茅:名次排在最前面。语境说的是断肠草的毒性排在最前面,这个不能说是最好的。因此选用“名列前茅”。不胜枚举: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第二空表达的是用断肠草杀人的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举。因此选用“不胜枚举”。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司空见惯: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盛夏草原中这些小花很常见。因此选用“司空见惯”。第四空的语境是说,狼毒的生命力很顽强,在荒漠化的草原地带,依然生机勃勃。因此选用“欣欣向荣”。故选C项。‎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依据语境,括号内是解释断肠草的概念。后面的“泛指”表明是通称,不是专指。因此排除AD两项。在表述时,通常是先否定,后肯定,不是什么,而是什么。因此排除C项。故选B项。‎ ‎【1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语境中,狠毒的外形娇小柔弱是客观情况,因此要用“虽然”,故排除BC两项。画线句中“有……包含在其中”是句式杂糅。故排除A项。故选D项。‎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海棠文学社向全体社员公开收集“我爱家乡”专刊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反馈家乡的风土人情,推荐家乡的突出成就,努力传扬正能量。错别字、病句一律自行斧正,力求“零差错”。‎ ‎【答案】“收集”改为“征集”;“反馈”改为“反映”;“推荐”改为“推介”;“传扬”改为“传播”或“传递”;“斧正”改为“改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本段材料是某校一则启事。“海棠文学社向全体社员公开收集‘我爱家乡’专刊稿件”中,“收集”用词不当,招收聚集。语境说的是学校向学生征集稿件,因此可以改为“征集”。“稿件内容要求反馈家乡的风土人情”中,“反馈”是指(信息、反映等)返回。语境中说的是稿件能表现家乡的的风土人情,可改为“反映”。反映是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推荐家乡的突出成就”中,“推荐”,是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语境表达的是推荐介绍的意思,因此可以改为“推介”。“努力传扬正能量”中,“传扬”与“能量”搭配不当,可改为“传播”或“传递”。“错别字、病句一律自行斧正”中,“斧正”,是请人修 改诗文的客气话。语境中说的是自己修改。因此改为“改正”。‎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21.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答案】散客或团队,既可预定入住宾馆,也可直接人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内消费,也可以在店外消费,结账完毕即可离开宾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类型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本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散客和团队都是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以不经过预定直接入住。入住后两个箭头分别指向“店外消费”和“在住消费”,也就是说既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最后两个箭头都指向“结账离店”。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 ‎22.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个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一起谈论未来的选择:‎ 学生1:大学我要读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机械制造等专业,因为这些都是热门专业。‎ 学生2:我要报医科大学,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并且从小就对学医特别感兴趣。‎ 学生3: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选什么专业,而是把上大学作为一种经历,让自己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以适应大发展的新时代。‎ 就上面几位同学的观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物有所值,学有所成 许多同学觉得学的并不轻松。其实他们只要学学这些猎豹,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永不言弃的学下去,那么将会得到许多的东西,觉得这是值得的。而对于一些要话很多时间却得不到什么好效果的东西就早早的放弃,省下时间去学那些有用的东西,那么这将会是学有所成。‎ 曾经听过我们班主任对一件事做了评论,我把他记录下来了:‎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奔跑速度极快的猎豹,他在追赶野兔时,如果在追了100米的情况下,他就会放弃掉这只野兔;但如果这是一只野鹿的话,他就会穷追不舍,直到他追到这只鹿而已,而且就算旁边有其它的鹿离它很近的,触手所及,它也不会去抓这只鹿,而只会抓那只他所追的鹿。为何?‎ 个中原因是因为豹如果追了超过100米再抓到一只野兔的话,那么他所得到的能量还远远满足不了他所消耗的能量,但是如果抓到一只野鹿的话,它可以吃好几天,所以它就会穷追不舍。他不抓旁边的鹿是因为其它的鹿还没开始跑,没消耗能量,如果去抓旁边的鹿不仅不会抓不到,还会连原来的都抓不到。而继续抓目标鹿的话,就是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抓到鹿。‎ 从这么一件事中我们就可以体味到做一件事就要无有所值,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许多同学觉得学的并不轻松。其实他们只要学学这些猎豹,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永不言弃的学下去,那么将会得到许多的东西,觉得这是值得的。而对于一些要话很多时间却得不到什么好效果的东西就早早的放弃,省下时间去学那些有用的东西,那么这将会是学有所成。‎ 我相信大家会做到的!‎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要求是“就上面几位同学的观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想立意准确,就得认真分析材料。这则材料的中心在于探讨高中毕业的学生对未来的选择。材料①“因为这些都是热门专业”这句看,这些高中毕业生选择热门专业有一种从众的心理。材料②“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医生,并且从小我就对医学特别感兴趣”,可见这些高中生专业选择出于自己的兴趣、理想。材料③“把上大学作为一种经历,让自己开闻眼界、增长才干,以适应大发展的新时代”,可见这些高中毕业生上大学是为了学有所成、服务社会。针对这三种观念进行分析评价,可见设题人有一定的感情倾向,明显对第一种从众心理是不赞同的,对第二三种选择是欣赏的,所以立意时可以批评从众心理,从尊重个人兴趣的角度写选择专业的不要盲从,要遵从内心呼唤,根据自己兴趣需要;从个人价值追求与民族和时代需要的角度立意是最佳立意,可以立意为:只有将个人的理想、兴趣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时代需求相结合,人生才更有价值。‎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写作时可先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然后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再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