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昌乐二中2019-2020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交通自1973年大力发展以来,早期因受限于通信手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0年,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通信技术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因素,此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受限于计算能力。2000-2010年,智能交通技术全面推进,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等在城市交通领域得到全面应用。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俊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使引领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往精益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为例,500亿条数据信息让公交集团能够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同时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以保障司机和车辆的最佳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智慧化的交通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更能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腾讯2019年复盘了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灯光秀热力图,发现8万人集中返回,交通疏导一定是个问题。而利用LBS技术和腾讯生态体系下产生的大数据连接交通管理部门,有效验证了城市现有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进行新公交线路的设计,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 材料二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就控制范围而言,信号控制可以分为单路口信号控制、干线协调控制(线控制)和区域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制)。在模型方面,当前国内外单路口信号控制从模型到应用已经成熟,干线协调控制也有大量应用型产品和案例,但区域协调控制技术应用案例有限。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朱啊哟依靠SCOOT、SCATS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也在尝试建立适合中国混合交通流特性的控制系统。‎ 对于食品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目前中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市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为59个,仅仅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而二线城市摄像头覆盖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线城市的摄像头数量为5万~10万个,三线城市则<5万个。就摄像头密度而言,三线城市的摄像头密度远远低于10个/千人。‎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材料三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0.5m,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5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我国正在同步开展北斗基增强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cm级、mm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截止2018年,已经有500多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系统,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2017年12月,江西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宁定高速公路建成试运营。在高速公路沿线利用北斗等技术,可对车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整合报警手机定位、路况预判等功能,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2017年3月,北京公交公司基于北斗基础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对公交车发车时间进行调整。上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能够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精准预报,误差时间<1min,通过公交调整。实时信息采集,降低公交公司10%以上的运营成本。北斗智能支付方案要求每辆车安装北斗模块,手机安装APP后即可使用支付服务,该模式相对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牌识别技术的支付场景可延展性更强。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力争把中国的ITS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实时、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智能交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智能交通的发展取决于通信技术、计算能力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B. 未来智能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病”的问题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 未来大数据可以改造传统公交模式,提供便捷、个性、精准的智能服务。‎ D. 智慧化交通可以解决公共线路规划问题,精准快速地处理公共交通事件。‎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制约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主开发的软件应用不多 B. 缺乏企业数据保护政策 C.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D. 很多数据没有形成共享 ‎3.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北斗三号”卫星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组建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 B. 提供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 C. 实现对交通事故快速处置 D. 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4.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的“智能交通”服务有哪些实际应用的情况。‎ ‎5.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未来智能交通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答案】1. C 2. B 3. D ‎ ‎4. 示例:①出行时,使用高德地图等导航软件进行路况导航;②使用手机二维码扫码,提取共享单车;③公交车站候车时,用手机查看公交车辆进站时间。 ‎ ‎5. ①提高城市道路路口的通行效率,使道路畅通。②大数据的精准定位,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③编织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提供精准服务,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④有效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城市交通病”等问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未来大数据可以改造传统公交模式”错,“大数据”偷换概念。原文材料一第二段是“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是引领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往精益化发展的新阶段”,可见应该是“信息化”改造了传统公交模式,而不是“大数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缺乏企业数据保护政策”错,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是“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可见恰恰是企业数据保护政策制约了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而不是“缺乏企业数据保护政策”。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错,材料三第二段原文“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可见北斗三号的作用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下降”,而不是“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慧交通”的发展情况、大数据的应用、“北斗三号”卫星的作用。根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能够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精准预报”等信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交通服务方面分条介绍“智能交通”服务的实际应用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对文章信息的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结合材料二“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可概括出“提高城市道路路口的通行效率,使道路畅通”;结合材料二“腾讯2019年复盘了深圳改革开放40‎ 周年灯光秀的热力图……有效验证了城市现有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进行新公交线路的设计,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可概括出“大数据的精准定位,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结合材料三“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0.5m,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m〜‎5 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我国正在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力争把中国的ITS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实时、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可概括出“编织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提供精准服务,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结合材料一“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概括出“有效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城市交通病’等问题”。‎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 II(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 香 阿 来 中国人未必都认识丁香,却可能都知道一两句丁香诗。远的,是唐代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就这么两句十四个字,丁香在中文中的形象就被定格了,后人再写丁香,就如写梅兰竹菊之类,就不必再去格物,再去观察了,就沿着这个意义一路往下生发或者有所扩展就是了。‎ 于是近的,就有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一个女子,如果有了诗中一路传承下来的某种气质,就是一个惹人爱怜的美人了——这种气质就是丁香。‎ 抛开眼前的丁香花暂且不谈,还是说丁香的诗,这种象征性意义的固定与流传,在李商隐和戴望舒之间还有一个连接与转换。那就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皇帝李璟的多愁善感的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但是,丁香花却并不是真的这么愁怨的,花期一到,就一点都不收敛,那细密的花朵攒集成一个个圆锥花序,同时的绽开,简直就是怒放。我在植物园拍一株盛花的火棘时,突然就被一阵浓烈的花香所淹没了,但我知道,火棘是没有这样的香味了。抬头,就见到一株纷披着满树白花的丁香!那么繁盛的花树,是怎么引起了古人愁烦的?待我一到那树繁花的跟前,那么多蜜蜂穿梭其间,嗡声不绝于耳,我只在蜂房旁边才听到过这么频密的蜜蜂的歌唱——同时振翅时的声响。这么样子的热闹,这么强烈的生命信息,怎么和一个愁字联结起来?‎ 但是,诗人们不管这个,只管按照某种意思一路写下去,“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这么按照某种意思一路写下去。‎ 所以,李璟写下“丁香空接雨中愁”时,不仅接续了李商隐的愁绪,而且请来了雨,让丁香泛着暗暗的水光,在长江边的霏霏细雨中了。这位皇帝还把这种写愁的本事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煜,他写愁的诗句甚至比乃父更加有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风向东流。”这就说到成都这个城市了,李璟李煜写出那些闲愁诗也是亡国诗的时代,也是我们身居的这个城市产物“花间派”的时代。是那些为成都这个城市的历史打上文化底色的词人们用“诉衷情”、“更漏子”、“菩萨蛮”和“杨柳枝”这样轻软调子的词牌铺陈爱情与闲愁的时代。“花落子规啼,绿梦残窗迷。”(温庭筠)“偏怨别,是芳节,庭中丁香千结。”(毛文锡)‎ 看看,那时候长江南北战云密布,偏安一隅的成都就很休闲,那时他们还赋予了丁香后来在中国人文化观念中固定流行的爱情的意义:“豆寇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毛文锡)什么意思?一来是诗人格了一下物,看到丁香打开花蕾(所谓丁香结),花瓣展开,这种两性花露出的花蕊,也就是雄蕊与雌蕊的组合都是那么相像——“同心”,并从此出发联想了爱情(也是同心)。但是,这么一种地方性流派审美生发出的意义,却在后来浩大的诗歌洪流中不甚显著,因为这个地方的文化从来不能顺利进入或上升为全国性的主流,当然,李白们,苏东坡们是例外,因为他们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视野上都超越了地域的局限。所以,后人评花间词说:“嗟夫!虽文之糜,无补于世,亦可谓工矣。”‎ 人们常说,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作依凭。城市最大的记忆承载体当然是一个城市的建筑。成都与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要靠老的街道与建筑来负载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意味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一个城市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一代人相伴,却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 对成都来说,就是那些这个城市出现时就有了的树:芙蓉、柳、海棠、梅、槐……当然还有丁香。这个城市出现的时候,它们就在这座城里,与曾经的皇城,曾经的勾栏瓦舍,曾经的草屋竹篱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基本风貌,或被写进诗文而赋予意义,或者院中,在某一街口,一株老树给几代人共同的荫庇与深长而具体的记忆,但是,在今天的城市布局中,这些土著植物的地盘日渐缩小,而从外地,从外国引进的植物越来越多。我个人不反对这些植物的引进,比如立交桥下那些健旺的八角金盘就很美观,而且因其生长健旺也很省事。池塘中和芦苇和菖蒲站在一起的风车草也很美观。街道上一排排的刺桐与庭园中的洋紫荆也不可谓不漂亮,只是它们突然一下子来得太多太猛了,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意思。‎ 这几日,正是丁香盛开的时节,但城中却几乎看不到成气候的丁香的分布了。一种漂亮的氛芳四溢的土著植物差不多已经从街道上消失了,退缩到小区庭园与公园,聊作点缀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大量引用经典古诗文名句,使得文章更优美、更具文化内涵,也让读者感受到丁香的历史文化渊源,并从中有所思考和启悟。‎ B. 从李商隐的到现代诗人戴望舒之间,李璟和李煜父子是重要的连接和转换,作者特别援引二人吟咏丁香的诗句,提醒读者予以关注。‎ C. 城市建筑本身是城市最大的记忆承载体,但当今时代不少城市已无法保全老的街道和建筑了,连土著植物也面临着被渐渐吞噬的危险。‎ D. 文章整体围绕着丁香,不仅探讨了与丁香有关的意象文化,更渗透了丁香与一个城市的关联,展现了古老植物具有的历史文化意义。‎ ‎7. 丁香具有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8. 作者从丁香入手进行本文的写作,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①丁香是一种象征着“愁”的文学意象,也代表一种传承下来的惹人爱怜的女子气质;②后来在中国人文化观念中,有固定流行的爱情的意义;③丁香也传承着城市的某些历史记忆和文化意味,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 ‎ ‎8. ①丁香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整体结构和叙述内容更加完整;②丁香既是现实中的一种花,也是重要的文学意象,更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内涵丰富,更 具表达效果;③以小见大,作者从丁香花入手谈及对当代城市建设的思考和隐忧,丁香花的处境也是现 实社会城市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 B项,“李璟和李煜父子是重要的连接和转换”错误,原文“在李商隐和戴望舒之间还有一个连接与转换。那就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皇帝李璟的多愁善感的名句”,可见李璟是重要的连接和转换,李煜不是。‎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本题要求概括丁香的历史文化内涵。“唐代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就这么两句十四个字,丁香在中文中的形象就被定格了”“一个女子,如果有了诗中一路传承下来的某种气质,就是一个惹人爱怜的美人了——这种气质就是丁香”概括出第一点;“他们还赋予了丁香后来在中国人文化观念中固定流行的爱情的意义……并从此出发联想了爱情(也是同心)”概括出第二点;“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作依凭……一个城市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一代人相伴,却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概括出第三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主题安排材料的布局,答题时一般从叙述的顺序、人称视角的变化、文章的线索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角度分析,先明确特征,然后分析好处。‎ 本题可以从结构形式、内容、手法等角度分析。本文题目是“丁香”,“中国人未必都认识丁香,却可能都知道一两句丁香诗”“丁香花却并不是真的这么愁怨的,花期一到,就一点都不收敛……”“他们还赋予了丁香后来在中国人文化观念中固定流行的爱情的意义”“对成都来说,就是那些这个城市出现时就有了的树:芙蓉、柳、海棠、梅、槐……当然还有丁香”“这几日,正是丁香盛开的时节,但城中却几乎看不到成气候的丁香的分布了”,全文围绕“丁香”来写,不仅探讨了与丁香有关的意象文化,更渗透了丁香与一个城市的关联,展现了古老植物具有的历史文化意义。结尾“一种漂亮的氛芳四溢的土著植物差不多已经从街道上消失了,退缩到小区庭园与公园,聊作点缀了”由外国植物的大量引进产生对丁香逐渐消失在人们生活中的隐忧,进而引发对现代城市发展现状的思考,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辏。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B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C.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D.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概念,也指一种内含八组阴阳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B. 榷酤,古代政府所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后来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 C. 九考,当时官员每三年一考绩,故而此处“考”代指三年之意,“九考”即为二十七年。‎ D. 语,指《论语》,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1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说话并知道天的概念时,便会好奇天的上面是什么。‎ B. 朱熹为政有正气,关心百姓民生,颇具远见,但也会招致有些官员同僚的非议。‎ C. 朱熹安贫乐道,不因生活的窘迫改变气节,此举与孔子贤徒颜回颇有相通之处。‎ D. 朱熹晚年被时任监察御史构陷了十个罪名,六年之后病死在狱中,享年七十一岁。‎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13.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朱熹在学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9. B 10. A 11. D ‎ ‎12. (1)朱熹每天察访百姓的疾苦,巡行浙东境内,单人单车不带随从的徒众,所到之处人们不知道他是谁。‎ ‎(2)(朱熹)曾说圣贤学术思想的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圣贤经书的意旨没有阐明,而圣贤思想的传授也就隐晦。 ‎ ‎13. ①天资聪颖;②广纳贤徒;③刻苦钻研治学严谨;④亲身实践。‎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南康军”是一个名词,中间不能断开,作“知”的宾语,“军”后断开;排除AC;“兴利除害”是并列短语,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八组阴阳”错误,应该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病死在狱中”错误,原文“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可知朱熹已经退休,是病死在家中。‎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钩访,察访;隐,疾苦;按,巡查。(2)道统,思想;晦,隐晦。‎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 本题要求概括“朱熹在学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注意从“学术方面”进行筛选。根据“熹幼颖悟”概括出“天资聪颖”;根据“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诸生之自远而至者”概括出“广纳贤徒”;根据“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概括出“刻苦钻研治学严谨”;根据“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概括出“亲身实践”。‎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纪律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诋毁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死去,享年七十一岁。‎ ‎(二)古代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①‎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②。‎ ‎【注】①凤凰城,指汴京,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一般认为本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口吻进行表达的。②指看见大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 ‎14. 下列关于作品内容及其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开头两句表意直白,点明汴梁为金人所破的现实背景和主人公家破离乱的遭遇。‎ B. 梦回、魂断两句写出女主人公怀念良人的思绪纷乱,“辽海”与“玉关”在此处为泛指。‎ C. 下阕前两句以月重圆、星重聚反衬了“如何不见人归”,表现了主人公的愁苦和失望。‎ D. 词人笔调婉转,格调哀伤而凄苦,从大处着笔,反映了动乱社会所造成的离乱之苦。‎ ‎15. 本词在时间、空间的艺术处理上颇具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 ‎①作品中的空间、时间范围尺度都较大。上阙天涯海角、辽海北、玉关西等呈现出遥远的空间距离,下阙结句点出十四年的时间之长;②作者对空间和时间的处理虚实兼顾,既有现实意义上的具体地点,也有想象中的地点,既有对十四年离愁的陈述,又有回想的今春之时;③作者以巧妙的处理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出深切的家国之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从大处着笔”错误,应是从小处着笔,以夫妻离散的个人悲愁表现整个时代的悲剧,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构思的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找到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 这首词将十四年间国破家亡,到处流浪的种种切身经历浓缩于一瞬,集中笔墨描写战乱时最富表现力的一段。上阙 “天涯海角”“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从现实到梦境,写出空间之广,又从空间上扩展意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超越了主体与客体,抒写别离的痛苦;下阙“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从时间上强化,写尽别离时间之长,表达对重逢的期盼向往。‎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根据要求填写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的方式,生动写出国家处于破碎危亡的境地和个人的凄凉无依。李煜在《虞美人》中回首故国,以“_____,_____”遥想故都场景,又有人事沧桑之悲。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_____,_____”精准简明地概括了国家走向灭亡的常见原因。‎ ‎【答案】(1)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萍、雕栏玉砌、犹、拂。‎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 40 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民营企业家以 的创新意识、 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实践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 的力量,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民营经济必须要实现更快的发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充满机遇,民营企业舞台广阔、大有可为,完全可以 也应该能够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功不可没 敢为人先 锲而不舍 不可或缺 B. 劳苦功高 敢为人先 善始善终 举足轻重 C. 功不可没 身先士卒 锲而不舍 不可或缺 D. 劳苦功高 身先士卒 善始善终 举足轻重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 B. 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 C. 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 D.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党和人民对民营经济有着殷切的期许 B. 民营经济作为党和人民殷切的期许 C. 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大有可为,不仅是党和人民的期许 D. 这是党和人民对民营经济的殷切期许 ‎20.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营经济不容忽视。请你仿照示例再写出两个类似的句子,要求以“民营经济”为主语,结构和意义相似,语句通顺。‎ 民营经济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    。‎ ‎(2)请你给这两段文字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 15 字。‎ ‎【答案】17. A 18. C 19. D ‎ ‎20. (1)示例:民营经济不仅不能“告别”,而且要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民营经济不仅不能“息影”,而且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示例: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功不可没:功劳极大,不可抹灭。劳苦功高: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此处指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应选“功不可没”。‎ 敢为人先:指比别人早预知的事情,果断的作出相应的决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此处修饰“创新意识”,应选“敢为人先”。‎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此处修饰“奋斗精神”,应选“锲而不舍”。‎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此处修饰“力量”,应选“不可或缺”。‎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划线句主要有两类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建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改为“推进”;“提升高质量发展”,“提升”改为“推动”。二是语序不当,原句有三个定语,修改后按照逻辑先后顺序应该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四个选项修改了搭配的问题,但ABD语序不当。‎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根据下句“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句式特点,应保持上下句句式结构的一致性,排除AB;C项,“民营经济的大力发展、大有可为”作主语,不如D项“这”作主语承前指代,与前文更连贯。‎ 故选D。‎ ‎【20题详解】‎ 小题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首先分析例句的形式:民营经济不仅不能……,而且要……。再分析内容,例句表达的是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看修辞,“离场”运用了比喻修辞,仿写时还要注意前后语意之间的内在关联。‎ 小题2: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要求拟写标题。首先逐段分析内容,概括要点。第一段的中心句在首尾两句:“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 的力量……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第二段的中心句在句首“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民营经济必须要实现更快的发展”。据此整合,按照字数要求概括即可。‎ ‎【点睛】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 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 ‎21.请找出下列语句中表达不准确、不得体之处,并予以修改,共计5处,其中有的句子没有问题。‎ ‎(1)同学模拟考试没考好,你给同学发的鼓励微信:不必因一时的失利而灰心,继续努力拼搏,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2)遇到问题不懂,下课时去找老师请教:王老师,这道题请你给我赐教一下。‎ ‎(3)邀请校长参加文学社的活动,邀请信中的一句:敬请您拨冗出席。‎ ‎(4)文学社的读书分享活动延期了,张贴的通知中的一句:此次活动将改日举办,具体日子我们将尽快传达。‎ ‎(5)高考完后,你打电话邀请同校的好朋友去吃饭:周六晚上七点,餐厅我已经订好了,届时咱们直接在餐厅碰面吧!‎ ‎【答案】第(2)句:“你”改为“您”,“赐教”改为“指导”; 第(4)句:“日子”改为“日期”,“传达”改为“通知”; 第(5)句:“届时”改为“到时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文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第2句,向老师请教问题,称呼应该用敬语,“你”改为“您”;“赐教”,是敬辞,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此处是“给我”,应改为“指导”。‎ 第4句,考查语体色彩,这是文学社的通知,应该用书面语,“日子”是口语用词,应改为“日期”,“传达”多用于上对下的命令、指示,此处应改为“通知”。‎ 第5句,考查语体色彩,此处是同学之间的电话交流,应该用口语,“届时”是书面语,应改为“到时候”。‎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