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新窗 日前,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2015年-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和34.1%。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加速发展壮大。‎ 新动能是什么?普通人也并不陌生。它是奔驰于街巷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劲舞于戈壁的风力叶片;是轻点手机就及时送达的高铁外卖,也是电商超市里现买现做的海鲜大餐;是远在千里的智慧工厂,也是近在身边的共享经济。它是“云”端的服务、“网”上的便捷,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迸发的汩汩智慧,更是观察当代中国经济的一扇新窗。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告别短缺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工业产量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以钢产量为例,1989年,6000万吨钢产量令多少中国人夜不能寐;1996年,“亿吨钢铁壮国威”更成为媒体热词。然而,2015年,当我们拥有12亿吨钢铁产能的时候,却陷入了“钢铁沦为‘白菜价’”的窘境,钢铁去产能还成了“国家任务”。那么这一年,中国经济撞上“冰山”了吗?这一年,中国经济不仅一如既往稳中向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还稳居世界首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人均CDP增速!可见,告别短缺之后,再以传统工业品产量去衡量中国经济的冷热,是不合时宜的。 不仅是传统工业品产量,不少传统指标都难以全面反映当今中国的经济活力,亟须新动能指数来“拾遗补缺”。铁路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曾被视为中国经济“晴雨表”。过去几年,当这两个指标迅速下行时,也有人高呼“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然而,他们忽略了,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然超过第二产业。‎ 中国旧动力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新动能正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向好不可忽视的力量。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近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7%。新动能无疑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仅如此,当我们打开新动能指数这扇新窗,就会发现一个别开生面的充满活力的中国。这里是日均注册近5.3万户市场主体、一年诞生8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业热土;这里也是一天运输1亿件快递、—年产生29.2万亿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的网络大国;这里更是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突破万亿元大关,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欧盟15个初创国家平均水平的创新中国。新动能源源不断地涌流,将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将所有指数拼凑起一条上升的时间线,就是一部我国转型升级的“时间简史”,每一个指标都透露着奋斗者的精彩,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无可限量的未来。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8日09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的中国新动能,是衡量当代中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B. 中国旧动力高速扩张期即将过去,新动能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C. 过去几年,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所有传统指标都难以全面反映当今中国的经济活力。 D.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的转型升级,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通过列举数据来证明观点,切中了经济发展这一领域的要领,使得全文具有了“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 B. 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传统经济模式到新动能模式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有无可限量的未来这一观点。 C. 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来呈现何为新动能,使读者对新动能有直观具体的了解,并指出其对当代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D. 文章论证分析理性而客观,但字里行间也传达出作者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的自豪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使我们看到了奋斗者的精彩与一个更具活力的中国。 B. 新动能不断涌流,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 告别短缺后,以传统工业品产量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不合时宜,也许会被淘汰。 D. 打开新动能指标这扇新窗,世界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创新的中国,一个智慧的中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在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延续了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也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虽然今天的书院似乎光彩不如从前,但它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其影响力反而刚刚开始。(选自《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材料二:‎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资料显示,自唐代以来,衡州地区先后建了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和船山书院等69所书院。据衡阳市文物局局长吴建波介绍,为了进一步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在对古书院加大修缮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 古老的书院记忆,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这座城市走向新的繁荣!‎ ‎(节选自《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有删改)‎ 材料三:‎ ‎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70人,学生300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 今天的岳麓书院也以发展相关高层次学术研究为要旨,从研究书院本身出发,逐渐扩展研究范围,在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经史子学等领域取得了种种成就,现拥有中国历史研究所等10个科研机构,并获得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大约占了湖南大学总成果的三分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肖永明说。‎ ‎ “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他目前在做的,是对现存书院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在他看来已是“迫在眉睫”‎ 之事。据初步统计,现存书院文献至少在1500种以上,散落各处,大量不为人知或损毁严重。近十几年来,虽然书院研究有日渐兴盛之势,但尚不够深入全面,这也与目前书院文献资料并不丰富有关。‎ ‎ 于是,他带领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以影印和点校的方式,整理了约1200种文献,同时对书院文献展开基础性研究,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为今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方便。‎ ‎ (选自《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材料四:‎ ‎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审视和反思,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 近些年来,大量有识之士通过书院的创办或修复,来推动书院文化的相续,甚至还出现了网络书院的形式,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器,也让现代书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契机。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之人。‎ ‎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不久前,白鹿洞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鹅湖书院也成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 ‎ 传统给了我们辉煌的过去,也必将能给我们灿烂的未来。‎ ‎ (选自《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具有教学、藏书、祭祀等功能的古代书院,可以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现代书院应保留古代书院教学研究、图书收藏等传统功能。‎ ‎ B.衡阳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年代,为无数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求学讲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 C.今天的岳麓书院着力发展与书院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种成就,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D.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对传统文化更新的理解和认识,人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升温,书院文化将会得以复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中央和地方文件,对当今书院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B.衡阳市加大对古书院的修缮保护力度,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有助于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 C.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整理上千种文献,构建了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 ‎ D.网络书院的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实体书院,走进平常生活,使现代书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6. 2018年12月8日的《光明日报》称,如何让书院“活”在当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当今书院探索的重要方向。应该怎样进行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践?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喝晃汤 江岸 无论如何,大过年的,总得让老婆、孩子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猪肉,一家人总得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包一次饺子!‎ 可是,有一年,快过年了,周全明还没有想好,怎样弄到过年要吃的那几斤猪肉。‎ 大概有十多年了吧,他家过年就没有杀过年猪。黄泥湾这十几户人家,虽然不是家家户户每年都杀年猪,但多数家庭隔个三年两载也要杀一头。整个湾子十多年没杀过年猪的,只有周全明一家。他上有偏瘫老娘,下有六七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仅凭他和老婆两人在生产队挣工分,粮食都不够吃,还能吃猪肉?如果不是生产队照顾缺粮户,允许他家向集体借粮,他家每年都会饿半年肚皮的。‎ 好在黄泥湾有一个老辈子传下来的好习惯,没有杀年猪的人家,可以向杀年猪的人家赊一块肉来吃,等到自己家杀年猪了,再还上就是了。每一年,周全明点头哈腰地从别人手里接过称好的猪肉,满面笑容地说,今年吃你家的,明年吃我家的。这句话,被他重复说了十多年,但是他家的猪肉什么时候能吃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后来,他再开口赊肉的时候,要么热脸贴了人家凉屁股,人家干脆不理睬他,要么他赊五斤,人家只肯给三斤,而且还是猪后裆处的囊囊膪。‎ 周全明几乎欠了整个湾子所有人家的猪肉,今年找谁借呢?找谁借,都难以启齿。‎ 他到姐姐家串门,他姐不忍心,悄悄塞给他五元钱,对他说,你到公社食品站去买几斤猪肉,给孩子们过年吃吧。‎ 周全明攥紧五元钱,手心里汗津津的,走到食品站的时候,竟将一张钞票都捂湿了。食品站却排着一个长龙似的买肉的队伍,他只好站在队尾,焦急地看着案板上的半扇猪肉被一点点肢解,一点点被人买走。‎ 突然,一个年轻人径直走到肉案前,也不言语,卖肉的赵师傅却挥刀砍下一大块好肉,递给年轻人。‎ 我们排半天队了,凭什么他不排队?‎ 还讲不讲先来后到……‎ 人群里响起纷乱的抗议声。‎ 赵师傅叭一声把刀砍在肉案上,双手往腰间围裙上一叉,傲慢地说,他是我儿子。谁喊我一声爹,我也给他砍一块肉!‎ 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周全明慢慢走到肉案前,对着赵师傅清晰地喊了一声,爹!‎ 赵师傅愣了,所有等待买肉的人都愣了。‎ 周全明不由分说,从肉案上拔起刀,三刀五刀下去,砍下一大块好肉,拎起来,大步流星地走了。‎ 分田到户那一年,周全明家田地分得多,打下的粮食堆积如山。他家不仅能吃饱饭了,而且过年要杀年猪了!‎ 黄泥湾人把猪血叫做猪晃子,杀了年猪,往往要开一两桌席面,把每家家长请来坐席,俗称喝晃汤。席上的主菜就是猪肉、猪肠、猪心肺、猪血放在一起的乱炖,就是晃汤。另外还要给每家每户送一海碗炖好的晃汤。这种杂烩为什么不叫别的名字,而叫晃汤,可能和猪血最廉价有关。这应该是一个乡间的俗称。‎ 周全明家终于杀了年猪,也请来了众乡邻喝晃汤。全湾子的狗都挤了进来,在桌子底下打架,争啃人们丢下的骨头。‎ 酒至半酣,有人笑道,老周,你家的猪拱进萝卜地里了吗?‎ 还有一个更促狭的人,竟然抱起自己家的狗,对着席面说,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这桌子上还有什么?够不够人吃的?你们还想抢?‎ 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周全明的脸立马红到了耳根。他讪笑着,吱吱唔唔地说,俺家欠 大伙儿十多年的肉账呢,还清以后,一头猪就剩下头蹄和下水了。明年一定让大家吃个痛快,保证一块萝卜不兑,全炖好肉。‎ 你还让我们等到明年?我看见你家厨房里还挂着一块好肉呢,怎么不炖上?肯定是留到过年自己吃吧!有人不依不饶。‎ 周全明解释道;这块肉,是留下来还给公社食品站卖肉的赵师傅的。‎ 赵师傅已经退休了。当周全明敲开他家大门时,他问,你找谁?有事吗?‎ 周全明毕恭毕敬地说,我就找您,今天专门过来还几年前借您的猪肉。说着,双手递过猪肉,深深躹了一躬,转身走了。‎ 赵师傅接过沉甸甸的猪肉,死活想不起来周全明是谁,更想不起来自己何时借给他这么一大块猪肉。 (选自《2017中国年度作品微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猪肉”“热热闹闹包一次饺子”,表现了人们对过年的美好期盼,但“无论如何”“总得”道出了贫苦人家的生活艰辛。‎ B.众乡亲到周全明家喝晃汤,却不满汤里肉少菜多,这表明尽管周全明还清肉帐,还请乡邻喝了“晃汤”,大家依然瞧不起他。‎ C.小说通过周全明家过年时前后不同光景的对比,写出了分田到户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改善了生活条件,解决了温饱问题。‎ D.小说结尾“沉甸甸的肉”照应了前文“砍下一大块好肉”,此时“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猪肉,更是周全明的一份感恩之情。‎ ‎8.“喝晃汤”的情节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出现,作者却以此为题,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原因。(6分)‎ ‎9.江岸的乡土系列小说极具“黄泥湾风情”,其魅力得益于叙写感人的细节和融入民俗、民风。本文是如何呈现这些“魅力”的,请结合作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9分)‎ 王熙,字子雍,顺天宛平人。父崇简,明崇祯十六年进士。熙,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召直南苑。译大学衍义,充日讲官,进讲称旨,累擢弘文院学士。时崇简方任国史院学士,上曰:“父子同官,古今所罕。以尔诚恪,特加此恩。”十八年正月,上大渐,召熙至养心殿撰遗诏,熙伏地饮泣,笔不能下,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寻奏移乾清门撰拟,进呈者三,皆报可。是夕上崩,圣祖嗣位,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寖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上俱从之。七年夏,旱 ‎,金星昼见,诏求直言,熙疏言:“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数年来,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上命各部院条议,遵旧制,删繁例,凡数十事。十二年,调兵部。是年冬,三桂反。京师闻变,都城内外一夕火四起,皆应熊党为之也。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十七年,以父忧去。二十一年,即家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三藩既平,熙以和平宽大,宣上德意,与民休息。造次奏对,直陈无隐,上每倾听。三十一年,以疾累疏乞休,温旨慰留。四十年,诏许致仕,晋少傅。明年上元节,赐宴其家,遗官赍手敕存问。四十二年,卒,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临丧,行拜奠礼,举哀酹酒,恩礼有加,谥文靖。(选自《清史稿·王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B.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C.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D.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这里是指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大学》,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圣祖,一般指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高祖。文中是庙号,指称清代的康熙皇帝。 C.兵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照德才兼备,得到皇帝赏识。他是顺治四年进土,做事忠诚谨慎,皇帝恩赐他与父亲同官。 B.王熙担当重任,拟写皇帝遗诏。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遗诏任务。 C.王熙屡次上疏,敢于直言进谏。他第一个上书请求裁兵减饷约束藩王,并曾劝谏皇帝励精图治。 D.王熙审时度势,关注国计民生。他在三藩平定之后,建议施行温和宽容、休养生息的政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寖骄蹇,萌异志。 (2)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9分)‎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①,隐几萧条戴鹖冠 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节前一天。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用鹖羽所制之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强饮”句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B “鹖冠”句运用典故,点明了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刻画了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 C.“天上坐”、“雾中看”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非常切合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也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复杂的心绪,笔触细腻含蓄。‎ D全诗写景皆舟上所见之景,情乃舟中穷困潦倒、漂泊困苦之情,一个“舟”字贯穿全诗,境界皆出于此。‎ ‎15、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名句名篇默写。(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工业化社会大踏步走来的时候,蓝天,白云,小溪,流泉,却离人们越来越远了,_______式的经济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破坏环境的发展,是在与子孙抢夺饭碗。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环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及生态文明。温家宝总理曾说“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然而,这些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千秋大业的环保大计,却被某些人在急功近利的发展过程中淡化了。蓝天变灰天,河水变浊流,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事件_________。日益恶化的环境在提醒我们,生态文明建设__________。‎ 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共和报》驻京办的首席记者拉普尼说,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很难解决。地球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村落,谁家的炊烟都可能影响到对方,这恐怕就是之所以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为十七大提出的伟大目标而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竭泽而渔 数见不鲜 刻不容缓 弹冠相庆 B.以邻为壑 层出不穷 迫在眉睫 弹冠相庆 C.竭泽而渔 层出不穷 刻不容缓 额手称庆 D.以邻为壑 数见不鲜 迫在眉睫 额手称庆 ‎18.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国人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关注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B.外国人关注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C.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 D.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恐怕就是之所以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 B.这恐怕就是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的关注的根源 C.这恐怕就是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 D.这恐怕就是之所以引起外国记者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 ‎20.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所作报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良,有几幅大作奉送给母校,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登门拜访,当面赐教。我的发言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 ‎21.(6分)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 ‎ ‎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②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1.D.A项,“是衡量当代中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于文无据B项,“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一句有误,原文是“正成为”。 C“所有传统指标都难以”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不少传统指标都难以”。2.B.论证的是新动能是观察当代中国经济的一扇新窗这一观点。 3 C.不合时宜的不是“以传统工业品产量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是“以传统工业品产量去衡量中国经济的冷热”. 4. C“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中生有。5 C原文材料三最后一段是“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6(1)政策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保障。(2)加强宣传教育。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定期举行相关文化活动,突出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3)完善文献资料。将散落各地的书院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构建书院文献体系,呈现书院文献全貌,以便学生研学、大众了解和学者研究。(4)完善人才培养格局。设立与书院文化相关的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不同层次的学科专业,为发展相关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拓展书院文化研究范围提供人才。(5)借助新媒体传播。建立网络书院,采取“互联网+国学”等新媒体方式,让书院文化紧跟时代步伐,走进平常生活。(每点2分,答对3点计6分。)7.B乡邻只是在开玩笑,没有“瞧不起他”.8①从情节看:“喝晃汤”是小说重要的情节转折点,代表着周全明一家生活境况的转变;同时,小说用请乡邻“喝晃汤”来引出周全明还清村人肉账,尤其是留下一大块好肉还给赵师傅的情节。②从人物看:周全明家生活条件改善后,主动请乡邻来“喝晃汤”,表明他知耻感恩,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主题看:“喝晃汤”是身处贫困与走向富裕的分水岭,作为标题有着重要的寓意,深化了感恩与尊严的主题。④从表达效果看:用一个读者不熟悉的黄泥湾风俗作为小说题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9①叙写感人的细节:买肉时的周全明“攥紧”钱、手“汗津津”、钞票都“捂湿”了,足见他对五元钱的珍视与对肉的期盼;还肉时的周全明“毕恭毕敬”“双手递过”“深深躹躬”,写出了他对赵师傅的感激与尊重。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②融入民俗、民风:在黄泥湾,老辈们传下来了过年可以赊肉、杀年猪后请每家家长“喝晃汤”、给乡邻送“晃汤”的好传统,表现出乡邻们互帮互助、不忘恩不忘本的淳朴品质。这些都体现出了黄泥湾独有的魅力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民俗、民风淳厚质朴。(每点3分,其中明确鉴赏角度1分、举例准确1分、分析恰当1分)10.D 11. C 12. B13.(1)当时三藩拥有的兵力超过规定,吴三桂尤其桀骜不驯,擅自委任言员,逐渐傲慢不恭 ‎,萌生叛离之心。(语意2分,译出“逾制”“崛强”“骄蹇”各得1分。)(2)第二年三月,采纳王熙建议诛杀吴应熊。不久命令王熙专管秘章,汉臣参与并知道军机大事从王熙开始。(语意2分,译出“明年”“寻”“与闻”各得1分。)  14.D、(D情并非仅此一种,应是“愁”字贯穿全诗。)15.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 。(2分)作用:以乐景衬哀情(1分)。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的美好画面(1分),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1分),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1分)16(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C第一处: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以邻为壑:壑:深谷,深沟。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此处是说只顾眼前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再结合后文“不是真正的发展”“破坏环境的发展,是在与子孙抢夺饭碗”,应当选用成语“竭泽而渔”。第二处: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此处强调的应该是没有穷尽,而不是“新奇”,所以选用成语“层出不穷”。第三处: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此处要强调的是环保情势紧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急需开始,应当用“刻不容缓”。 第四处:弹冠相庆,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王吉传》,指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额手相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在此句中为庆幸、庆贺之意,应当用“额手相庆”。18. A 本题从文意看,括号后文举例说明外国记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故括号内以“外国人”为主语,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据此排除C和D;材料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经济发展只在第一段中提到,而括号后文也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故经济发展在前,生态文明建设在后更恰当,据此排除B项。19 C 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之所以……”和“……的根源”杂糅,可删去其一;二是“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关注”错,可改为“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或“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生态文明”。据此分析可知,C 项修改正确。20.【参考示例】①“忝列”改为“荣列”;②“不良”改为“不才”;③“赐教”改“聆教”;④“大作”改“拙作”;⑤“禀告”改为“批评指正”。21本题兼具压缩语段和句式选择等能力的综合考查,答题时首先要筛选出材料的信息要点﹣﹣栽培历史、分类、价值、象征、喜爱等,然后按照规定的句式组合成一句话即可.示例一:菊花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的花卉,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示例二: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22作文【深度解析】材料二对“二十四节气”作了个简单的界定: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材料一列出对待“二十四节气”的三种态度:老孟骄傲于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小郦陶醉于其中的诗意;小丁吐槽再用二十四节气过日子的过时。对这道题而言,可谈对“二十四节气”以及“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传统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的看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老祖宗“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千百年来这套知识体系和实践对我们祖祖辈辈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莫大的作用,还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和艺术。而这样的传统经验和文化,有何止“二十四节气”?那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待“二十四节气”以及诸如“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传统经验与文化呢?这应该是这道作文题所有立意的出发点。角度一:肯定二十四节气及其所代表的的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弘扬。角度二:审视和理性思考二十四节气及其所代表的的传统文化,谨慎看待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现实价值.‎ 参考译文:王熙,字子雍,是顺天宛平人。父亲名叫崇简,是明朝崇祯十六年进士。王熙顺治四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检讨一职。被召入南苑当值。翻译《大学衍义》,担任日讲官,讲解诗书文史等符合皇帝的心意.多次升迁任弘文院学士。当时,王崇简正担任国史院学士,皇上说:“父子做同样的官职,古今都是罕见的。因为你忠诚谨慎,所以特意赏赐这样的恩典。”顺治十八年正月,皇上病危,征召王熙到养心殿撰写遗诏,王熙伏在地上痛哭,不能下笔,皇上下诏慰勉,让他抑制哀痛,就在皇上的床前先草拟第一条献给皇帝。不久,上奏转移到乾清门撰拟遗诏,恭敬地献上多条,都回复可以。这晚,皇上驾崩,圣祖即位,王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升迁为左都御史,当时三藩拥有的兵力超过规定,吴三桂尤其桀骜不驯,擅自任命官吏,逐渐傲慢不恭,萌生叛离之心。儿子吴应熊,因为与公主结婚而住在京师,大量聚集奸佞小人,散发很多金钱暗中勾结四方人士。王熙第一个上疏请求削减藩王兵力和粮饷,皇上都听从他。康熙七年夏,天旱,金星在白天出现,皇上下诏让大臣直接陈述朝廷弊端。王熙上疏说:“世祖章皇帝专心勤勉,力求治理好国家,各部门的政务,都经过审慎的考察制定。几年来,所定的条例繁多,官吏奉行时,随意判定轻重,请皇上命令部院各部门详细察看现行的规则,有因为变法而滋生弊端的,全部遵从旧有的制度来更正。如果有遵从新例便利的,也应该分条说明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裁决判定要统一。皇上命各部院分条陈述意见,遵守旧有的制度,删除繁例,一共几十个方面。康熙十二年,王熙调任兵部。这年冬天,吴三桂造反。京师听到后也发生变化,都城内外一夜之间四处着火,都是吴应熊的党羽做的 ‎。第二年三月,皇上采纳王熙的建议诛杀吴应熊。不久命令王熙专管秘章,汉族大臣参与并知道军机大事从王熙开始。康熙十七年,王熙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丧离开京城。康熙二十一年,在家中被任命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当时三藩已平,王熙(建议)施行温和宽容的政策,宣扬皇上布施恩德的心意,让百姓休养生息。仓促间当面回答皇上的问题,都直接陈述,没有隐瞒,皇上经常认真听着。康熙三十一年,因病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劝慰问挽留。康熙四十年,皇上下诏允许他退休,晋封为少傅。第二年上元节,皇上赏赐在王熙的家里设宴,派遣官员拿着皇上亲自写的诏书慰问他。康熙四十二年,王熙去世,皇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亲临丧礼,行拜祭的礼节,哀悼祭奠,恩遇礼待有加,谥号文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