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环境的发展,从最初的“避风雨,防灾害”的原始掩体直到形成村落和城镇以及现代化的大城市,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能隔绝自然环境并尽可能避免受其影响的生存空间城市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工环境”从此进入一个独立于自然环境的阶段。 人类社会普遍城市化的过程经历了四五千年,但是直到18世纪近代大工业兴起之前,城市环境和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大都是协调的,即是说这种人工环境基本上是依赖和适应自然的。18世纪后,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物向高空发展,越高越经济,因此许多大城市高楼丛集……人们为自己改造自然的成就感到自豪和庆幸的同时却日益发觉这种伟大的“人工环境”虽然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带来精神上的压抑和枯燥。所以生活在这类大城市中的居民每当周末就竞相“逃离”城市返回自然,到郊野去享受自然界的阳光和空气。 应该看到像纽约、芝加哥、香港、新加坡、东京等高楼丛立的大城市,其地理位置还都很接近自然,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期望改善城市环境,补救的办法主要是开辟城中心的绿地,模拟自然。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中,许多现代化大城市都尽量地增加中心区的绿地,提高人均绿化面积的比例个体建筑也越来越关注与自然环境结合。 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的落水山庄原本是私人别墅,建成后却成为旅游景点,许多游人慕名来此参观。一个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其艺术质量最终取决于是否最充分地考虑和利用了自然环境(地形和自然景观)。这是一个比较绝对的标准,因为环境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去适应和利用。只有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达到高度协调统一,才能使两者都获得高层次的艺术质量。 在旧城改造中能否提高环境艺术的质量,不在于是否新建了若干高楼大厦以代替质量低劣的旧建筑,更重要的是能否保持并改善原来的整体环境质量。像北京这样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旧貌新颜”内涵十分丰富,旧城的保护与改造既不是仅仅保存好一些重点文物就维护了“旧貌”,也不是拆除一些破旧的平房、建设一些新的高楼大厦或单元住宅就体现了“新颜”。所以改造旧城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把提升环境艺术的质量作为首要考量,而不能“源流倒置”。 环境艺术是个新生事物,一切仍在初始阶段。但是从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史实来看,有一点总可以明确认识到的就是城市现代化的程度越高,人们“返回自然”的要求也越迫切:人工环境越发展,自然环境就越可贵。 (节选自陶宗震《安得返自然——环境艺术的一个核心课题》,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人工环境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出与自然隔绝并尽可能不受其影响的生存空间。 B. 城市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让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压抑和枯燥。 C. 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建筑规划设计的艺术质量都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D. 环境艺术是新生事物,其核心任务是让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得到协调统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指出了人工环境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B. 第三段从多个角度论证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环境艺术的追求。 C. 文章以城市发展对人们的影响为立论基础,论述了 “返回自然”的必要性。 D. 文章既有对典型案例的解读,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代大工业兴起前,人T环境都依赖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两者协调统一。 B. 只有增加城区的绿化环境,提高人均占有率,才能避免人们“逃离”城市。 C. 如果不考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就很难做出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建筑群规划。 D. 旧城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要因城施策,绝不能搞拆旧建新。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同时也让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压抑和枯燥”分析有误。语境偷换概念,文中是说人们建筑的高楼大厦也让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压抑和枯燥,不是说城市。故选B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A项,“第一段指出了人工环境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有误。第一段是讲人工环境的发展过程。故选A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如果不考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就很难做出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分析有误。语境是说“只有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达到高度协调统一,才能使两者都获得高层次的艺术质量”,语境说的是“两者”,并非局限于“建筑群规划”。故选C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捕 罗广斌 杨益言 “江姐!”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江姐一转眼,便瞥见一个瘦长的人影,闯进门来。啊,这人是甫志高,穿着一件半旧的蓝布长袍,比送江姐上船时瘦了一些,装束也朴素了一些。他一见到江姐,嘴角上便露出一种惊喜的笑意。“江姐,我找了你好久。”甫志高四边望望,脸色略显慌张:“我有要事找你,这里没有外人吧?” 江姐犹豫了一下,便招呼对方走进堂屋。她不明白甫志高为什么到这里来了。 “支援农村工作委员会派我秘密送来一批军火,要马上派人去下货,最好你也去检查一下。” 江姐沉默地听着,看看甫志高,没有答话。 “老许同志亲自派我送来的,余新江病了。” “余新江病了?”江姐审慎地问。同时,她注视着对方回避躲闪的眼睛。 “他患了斑疹伤寒,进医院好久了。还没有脱离危险期。” “重庆最近的情况如何?”江姐忽然问。 “你离开重庆以后,各方面工作变化很大。”甫志高笑嘻嘻地回答着,仿佛他对情况十分了解,江姐想要知道的事,他都说得出来。 “最近有同志被捕吗?”江姐打断了他的话。 “没有。”甫志高故作镇定地回答,并且反问:“你从哪里听到这样奇怪的消息?连我住在重庆都不知道,这完全是谣言!” “哦——”江姐淡淡地说:“没有人被捕?我还担心同志们的安全嘞。”江姐又随口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 “老许亲口告诉我的呀!” 江姐问着,心里却在盘算,这处联络站的地址,是许云峰不知道的。 甫志高又急切地提出要求:“江姐,车上的同志们正等着我们的人去搬运哩!” “好。”说着,她找出纸笔,一边写着纸条,一边说道:“你把这封信送上华蓥山,山上便会立刻派人来运军火。” “上山的路,我不熟……”甫志高嗫嚅着,不敢接江姐递给他的纸条。 “你不是本地人吗?出城去一条大路,就上山了。”江姐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不过,”甫志高狡辩道:“新来乍到,我的行动容易引起注意。” 江姐不再勉强对方。她走到旁边,拿起梳子静静地重新梳理她的短发。 甫志高心神不宁地在堂屋里走来走去。他斜眼瞟了一下,江姐仍旧默然坐着,脸上毫无表情。他娓娓动听地谈起来:“江姐,我真感谢你的帮助。你在重庆临走时教诲我的话,至今我也不敢忘怀。我一定永远遵循你的教导,为无产阶级光荣伟大的不朽事业献身……” “住嘴!”江姐脸色一变,鄙视着甫志高,厉声问:“你到底来干什么?” “你——”甫志高猛然后退一步,眼珠转了转,又露出伪装的奸笑,迎向前来。“我送军火来的呀!” 江姐一挺身,昂然站在甫志高面前。“你想搞什么鬼?” “我好意来看你,请不要误会。”甫志高强自辩解着,一步步退向墙角。 “原来是你带领便衣特务……”江姐盯着甫志高陡然变色的脸,她缓缓地,但是斩钉截铁地说出几个清清楚楚的字:“无耻的——叛徒!” “叛徒?我叫叛徒?”甫志高咬咬牙,阴森地冷笑着。干瘪的嘴脸,现出凌厉的凶相,一再后退的脚跟突然立定,声音迅速一变:“党给了我什么好处?凭什么要我为你们卖命?哼!一天到晚担惊受怕……可是现在,老实告诉你,我是专员了,军统局的中校专员!” “哼!我要抓完……”叛徒一步步逼上前来。他伸手一摸,乌黑的手枪,突然对准江姐的心窝。“举起手来!江雪琴,我今天到底找到了你!” 江姐轻蔑地瞟了一下枪管,她抬起头,冷冷地对着叛徒狰狞卑劣的嘴脸,昂然命令道:“开枪吧!” 叛徒一愣,仓皇地朝后退了一步。江姐立刻迈步向前,一步,又一步,把紧握手枪的叛徒逼到墙角。江姐站定脚跟,慢慢抬起手来,目光冷冷地逼视着不敢回视的叛徒,对准那副肮脏的嘴脸,清脆地赏了一记耳光。 一群便衣特务,冲进门来,惶惑地张望着。叛徒躲在屋角,一手握枪,一手捂住热辣辣的瘦脸发怔。 江姐不再说话,伸手披拂了一下自己的衣襟,凛然跨出堂屋,迈开脚步,径直朝洞开的黑漆大门走去…… (节选自《红岩》,有删节)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江姐询问甫志高“最近有同志被捕吗”,说明她担心同志们的安全,意在表现其时刻关心爱护同志的优秀品质。 B. “甫志高咬咬牙,阴森地冷笑着。干瘪的嘴脸,现出凌厉的凶相……”等语句,形象地刻画了甫志高狰狞卑劣的丑态。 C. 小说叙述了江姐与甫志高周旋、斗争、被捕的过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故事,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对往事的叙述来展开故事的写法不同。 5. 请简要概括江姐的性格特征。 6. 小说倒数第五段之前一直称呼甫志高的名字,之后全部以“叛徒”称之,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好处。 【答案】4. A 5. ①谨慎理智,警惕性高;②聪慧机敏,洞察力强;③信念坚定,大义凛然;④镇定从容,临危不惧。 6. (1)凸显人物形象。以“叛徒”称呼他,既强调其变节投敌的卑劣无耻,也反衬出江姐的信仰坚定、大义凛然。(2)强化情感倾向。称呼的变化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叛变者的蔑视和仇恨,也有利于引发读者对叛变者的憎恶和痛恨。(3)符合情节发展的需要。随着甫志高叛徒身份的暴露,矛盾冲突达到高峰。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说明她担心同志们的安全,意在表现其时刻关心爱护同志的优秀品质”分析有误,文中江姐询问甫志高“最近有同志被捕吗”,是故意问的,因为她感觉到甫志高说的是谎话。她想通过这个问题来印证她的判断。故选A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概括江姐的性格特征。而对甫志高的突然到访,并要求江姐随他一起去检查军火,文中写“江姐犹豫了一下”“江姐沉默地听着,看看甫志高,没有答话”“‘余新江病了?’江姐审慎地问。同时,她注视着对方回避躲闪的眼睛”,可知江姐谨慎理智,警惕性高。“江姐问着,心里却在盘算,这处联络站的地址,是许云峰不知道的”“她找出纸笔,一边写着纸条,一边说道:‘你把这封信送上华蓥山,山上便会立刻派人来运军火。’”面对甫志高露出的狐狸尾巴,江姐表现出了聪慧机敏,洞察力强的特点。“‘原来是你带领便衣特务……’江姐盯着甫志高陡然变色的脸,她缓缓地,但是斩钉截铁地说出几个清清楚楚的字:‘无耻的——叛徒!’”“江姐一挺身,昂然站在甫志高面前。‘你想搞什么鬼?’”能表现江姐信念坚定,大义凛然。最后甫志高报出军统局的中校专员的身份时,并拿枪危胁他时,江姐说“开枪吧!”,“江姐不再说话,伸手披拂了一下自己的衣襟,凛然跨出堂屋,迈开脚步,径直朝洞开的黑漆大门走去”,表明他镇定从容,临危不惧。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称变化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中前面叫甫志高名字,后面又叫他“叛徒”的作用。分析人称的变化,可以从人称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小说情节的作用,对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从表现人形象的角度分析,用“叛徒”来称呼甫志高,能表现甫志高投敌变节的卑劣行径,而甫志高的无耻也反衬了江姐有坚定的信养。从情节的角度分析,前面称他名字,是因为还不知道他已叛变,后面叫他叛徒,是因为已经确定他已经投敌,这个称呼的变化是随着情节发展的需要而变化的,能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表现主旨的角度分析,“叛徒”是个贬义词,这个词能强烈表达作者对甫志高和像他一样的同类人的鄙视和厌恶,憎恨。 【点睛】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袭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后,父图,为洛阳令,因家焉。袭吉乾符末应进士举,遇乱,避地河中,依节度使李都,擢为盐铁判官。及王重荣代,不喜文士,时丧乱之后,衣冠多逃难汾、晋间。袭吉访旧至太原,武皇①署为府掾,出宰榆社。光启初,武皇遇难上源,记室殁焉,既归镇,辟掌奏者,多不如旨。或有荐袭吉能文,召试称旨,即署为掌书记。袭吉博学多通,尤谙悉国朝近事,为文精意练实,动据典故,无所放纵,羽檄军书,辞理宏健。自武皇上源之难,与梁祖②不协,乾宁末,刘仁恭负恩,其间论列是非,交相聘答者数百篇,警策之句,播在人口,文士称之。三年,迁节度副使,从讨王行瑜,拜右谏议大夫。及师还渭北,武皇不获入觐,为武皇作违离表,中有警句云:“穴禽有翼,听舜乐以犹来;天路无梯,望尧云而不到。”昭宗览之嘉叹。洎袭吉入奏,面诏谕之,优赐特异。 天复中,武皇议欲修好于梁,命袭吉为书以贻梁祖,书曰:“一别清德,十有余年,失意杯盘,争锋剑戟。山长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梁祖览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谓敬翔曰:“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吉之笔才,虎傅翼矣!”又读至“马邑儿童”、“阴山部落”之句,梁祖怒谓敬翔曰:“李太原残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及翔为报书,词理非胜,由是袭吉之名愈重。 袭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视事之暇,手不释卷。奖诱后进,不以己能格物。参决府事,务在公平,不交赂遗,绰绰有士大夫之风概焉。天祐三年六月,以风病卒于太原。同光二年,追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六十》) [注]①武皇,唐末割据军阀李克用死后被追赠的谥号。②梁祖: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朱温,曾在上源袭击武皇。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父图,为洛阳令,因家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天路无梯,望尧云而不到 骊山北构而西折 C. 山长水阔,难追二国之欢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武皇议欲修好于梁 赵尝五战于秦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迁、拜,均指古代对官员的任命情况。其中“擢”指选拔、提拔,“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拜”指授与官职。 B.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多代指士大夫。“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诗)中的“衣冠”也是这种用法。 C. 乾宁,与下文的“天复”均属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有的帝王只用一个年号,有的用多个年号。 D. 卒,古代称大夫死日卒。古代对死的称呼还有:帝王和王后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袭吉生逢乱世,早年仕途颇有挫折。先是参加科考遭遇祸乱,后依附节度使李都,代替李都的王重荣不喜欢文官,李袭吉又到武皇官署做了属官。 B. 李袭吉博学多通,为文善于引经据典。他写给唐昭宗的《违离表》,把自己比为洞中的禽鸟,把武皇比作尧舜,唐昭宗看后也颇为嘉许赞叹。 C. 李袭吉辞理宏健,辞采气度折服对手。梁祖读李袭吉写的修好书信,或高兴或愤怒,这些情绪从侧面表现了李袭吉所写书信的非凡卓异。 D. 李袭吉作风严正,身后深享显职高位。他参与决策公事,力求公平,不搞送礼请托等歪风,颇有士大夫的风度气概,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视事之暇,手不释卷。奖诱后进,不以己能格物。 (2)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答案】7. D 8. D 9. B 10. (1)李袭吉在武皇幕府接近十五年,处理公事之余,手中从不放下书卷。他勉励引导后辈,不凭借自己的才能苛责他人。 (2)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敲击后)能发出铿铿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焉,前一个是兼词,于之,在那里;后一个是代词,他。B项,而,前一个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连词,表承接。C项,之,前一个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是代词,这些,这类。D项,于,两个都是介词,和。故选D项。 【8题详解】 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帝王和王后死曰‘薨’,诸侯死曰‘崩’”陈述有误。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王后死也叫薨。故选D项。 【9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把自己比为洞中的禽鸟,把武皇比作尧舜”分析有误。是把武皇比作洞中的禽鸟,把唐昭宗比作尧舜。故选B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垂,接近;视事,处理公事;暇,空闲;奖诱,勉励引导;后进,后生;以,凭借;格,苛责。第二句中,然,但是;是,这;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之石,之……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以,用;名,命名。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李袭吉,自己说是唐朝左相李林甫的后代,父亲李图,担任洛阳令,所以居家洛阳。李袭吉在乾符末年应进士举,遇遭战乱,逃避到河中,依附节度使李都,被提升为盐铁判官。等到王重荣代替李都任节度使,不喜欢文士。当时正值丧乱之后,士大夫多逃难到汾、晋二地。李袭吉到太原探访故交,武皇委任他为官署属员,出任榆社县宰。光启初年,武皇在上源遭遇袭击,武皇的记室死了,回来之后,征召掌管进言上书的人,多不合心意。有人推荐说李袭吉善于写文章,召来一试果然合意,即刻任命他为掌书记。李袭吉博学通识,特别熟悉国朝近代之事,写的文章精意练实,动辄引经据典,从不纵性为文,不管是写檄文还是军书,均辞旨宏远理气雄健。武皇自从在上源遭暗算后,与梁太祖一直不合。乾宁末年,刘仁恭忘恩负义,这期间李袭吉撰写的由聘答者送去的论说是非的书信几百篇,其中警策之句,人人传诵,文士称赞。光启三年,迁升为节度副使,随行征讨王行瑜,任右诛议大夫。等到回师渭北,武皇没获准入宫觐见唐昭宗,李袭吉替武皇做《违离表》,里面有警句:“洞中飞禽有翼,听到舜乐所以飞来;天路没有长梯,望见尧云却难到达。”唐昭宗读后颇为嘉许赞叹。等到李袭吉上奏时,昭宗当面教导他,优待赏赐特别多。 天复年中,武皇想和梁朝修好,命李袭吉写信给梁太祖,信上说:“与君一别,已十几年,酒宴推杯失睦违和,持剑握戟争锋对决。山长水阔,难追两国交欢之时;雁逝鱼沉,往来书信久已断绝…………”梁太祖看信,到“毒手尊拳”一句时,高兴地对敬翔说:“李克用偏居一隅,怎么会得到这种文士!像我这样足智善谋,如果再得到李袭吉的文才,就像老虎添了翅膀一样啊!”又读到“马邑儿童”、“阴山部落”等句,梁太祖生气地对敬翔说:“李克用只剩下一口气,仍然气呑宇宙,可以臭骂他。”等到敬翔写回信时,词句理气均超不过李袭吉之信,因此李袭吉的名声更大了。 李袭吉在武皇幕府接近十五年,办公事之余,手中从不放下书卷。他勉励引导后辈,不凭借自己的才能苛责他人。李袭吉参与决策公事,务求公平,不搞送礼请托的歪风,很有士大夫的风度气概。天祐三年因患风病死于太原。同光二年,追赠礼部尚书。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① [南宋]史达祖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②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③。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④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注]①南宋开禧元年,史达祖奉令北上为金主贺寿,实为探金虚实。返程途经金人占领的北宋故都——他的家乡汴京,离开时作此词。②锄耰(yōu):种田的农具。③鳌极:神话传说中指女娲断鳌足所立的四极天柱,比喻全部疆域。④办:准备。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行至故乡郊外,昔日花柳交映之地,如今却种上庄稼,当年繁华烟消云散。 B. 上片中词人回望宫阙,故都满目衰败,久绝人迹,更无人在宫墙外持笛吹奏。 C. “老子”二句与稼轩词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的感情相近。 D. 上片多写景,情寓景中,意境清丽明快;下片转入议论,用语则转为显直。 1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1. D 12. 上片写词人深秋离京,满目凄凉,流露出惜别故都家园的沉痛之情,抒发了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下片转入议论,流露出词人不被重用的感慨,更表达了对收复中原的急切期盼和报国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意境清丽明快”赏析有误。上片多写景,情寓景中,但气氛压抑悲怆。比如,“西风”二字表时令带悲凉之情。故选D项。 【1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上片“缓辔西风”,深秋时节,词人离开京城,心情悲凉,“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词人回望京城,沦丧的故国更让他哀痛不已。“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表达了词人不被重用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名篇名句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一天之中气候冷暖不同描绘阿房宫歌舞升平的景象,其中表现“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以渺小的昆虫和米粒作比,表现对生命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与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诗句_______,______。均运用了“终军请缨”的典故。 (4)《论语》中强调自己要立身通达,须推己及人,让他人也立身通达的句子是:“夫仁者,________,______。”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易传》) 【答案】 (1). 歌台暖响 (2). 春光融融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问长缨何时入手 (6). 缚将戎主 (7). 己欲立而立人 (8). 己欲达而达人 (9). 地势坤 (10). 君子以厚德载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融、蜉蝣、渺、沧、粟、缨、缚、戎、坤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传统文化 14.下列对我国传统的“孝悌之道”的认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论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悌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和根本。 B. 大舜面对父亲瞽叟的惩罚“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孔子认为这是用双重标准对待父辈的惩戒,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C. 《论语》中的“色难”意为“行孝悌,和颜悦色最难做到”。《大戴礼记》中“夫弟者……不干逆色”就包含了这一要求。 D. 儒家认为孝敬父母有不同层次,有养亲、敬亲、荣亲等等,而“养亲”只是行孝的最低层次,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孔子认为这是用双重标准对待父辈的惩戒,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分析有误。“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孔子是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故选B项。 三、名著阅读 15.请从《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和《边城》里的傩送中任选一个,先概括其在某件事上做出的选择,然后从其性格入手,简析这个选择的必然性。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言之有据,条理清晰,100字左右。 【答案】(1)孙少安因砖窑厂倒闭而负债累累,但他选择咬牙坚持,重办砖厂。孙少安本可以放弃这个烂摊子,离开这里,但是他骨子里的刚毅执着、胆识魄力和对家人、村民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坚持和担当。 (2)傩送面对王团总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他的诱人条件,毫不动心,选择拒绝。傩送蔑视权财、敢于追求真爱,对翠翠情深意切,绝不会因为物质名利的诱惑而选择放弃真挚的爱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考生对江苏高考的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分清小说的人物及其相关事件,把握其性格命运,了解名著的各种写作手法。本题要求从《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和《边城》里的傩送中任选一个,先概括其在某件事上做出的选择,然后从性格的角度分析,他为什么这么选择。可以选孙少安,也可以选傩送,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那件事,一定要能体现出其人的选择性。比如,假如选择“傩送”,要选择一件能表现他选择性的事情,在王团总以碾房为陪嫁和老船夫只有一一条破船二者之间,他不改初心,宁可要守着破船,拒绝碾房。这件事表现出傩送的追求真爱,他真心实意地爱着翠翠,轻视钱财。 【点睛】 高考名著面广量大,考生要坚持看完、看透。阅读时要作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分析,全面把握内容,力求吃透所读小说的内容。读完后能对作品进行评价。答题时要全面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九华“立春祭”代表着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感染着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动力。 农历立春这一天,一年一度的立春祭祀大典______。随着祭司高亢的吟唱,祭春礼开始,村民们悬挂二十西节气灯笼,手持焚香,抬神祈福,祈祝在新一年里______。吉祥如意;少男少女浇春水,祭春神,鞭春牛……九华“立春祭”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着一整套祭祀仪式的立春祭春典礼,曾因“文革”沉寂,后在政府部门和民间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恢复。如今九华“立春祭”______,每到立春,______的乡邻和游客都会把妙源村围得水泄不通。 九华“立春祭”是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它传承着农耕文明,(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代表,九华“立春祭”正致力于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九华“立春祭”代表着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感染着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激情与活力。 B. 九华“立春祭”代表着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激发着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激情与活力。 C. 以九华“立春祭”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感染着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动力。 D. 以九华“立春祭”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激发着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动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期而遇 栉风沐雨 青云直上 应接不暇 B. 如约而至 五风十雨 声名鹊起 纷至沓来 C. 不期而遇 五风十雨 声名鹊起 应接不暇 D. 如约而至 栉风沐雨 青云直上 纷至沓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表达了先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蕴含着朴素的“天人合一”观,表达了先人对风调雨顺、财物丰盛的美好愿望 B. 表达了先人对风调雨顺、财物丰盛的美好愿望;蕴含着朴素的“天人合一”观,表达了先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C. 蕴含着朴素的“天人合一”观,既表达了先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又表达了先人对风调雨顺、财物丰盛的美好愿望 D. 既表达了先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又表达了先人对风调雨顺、财物丰盛的美好愿望,蕴含着朴素的“天人合一”观 【答案】16. D 17. B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被列入”一句的主语省略,承前指,是“九华‘立春祭’”省略不当。主语应当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因此排除AB两项。画线句中,“感染”与“热情与动力”搭配不当,可将“感染”改为“激发”。因此排除C项。故选D项。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不期而遇,意思是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 ,让人感觉突如其来。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语境说的是中华文化习俗,一年一度的立春祭祀大典按约定的时间到来了。因此选用“如约而至”。栉风沐雨,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语境表达的是新年祈福,应当选“五风十雨”。青云直上,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语境说的是九华“立春祭”曾因“文革”沉寂,后在政府部门和民间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恢复。如今九华“立春祭”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大家都知道。因此应当选用“声名鹊起”。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语境说的是每到立春乡邻和游客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因此选用“纷至沓来”。故选B项。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结合语境前句的句式和选项的三个分句,括号中与前面一句整体上应是结构比较整齐的对称句,它传承着什么,表达了什么;蕴含着什么,表达了什么。因此排除CD两项。从前后内容的衔接角度分析,“农耕文明”与“先人对风调雨顺、财物丰盛的美好愿望”更衔接,“天人合一”观,与“先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比较衔接。因此排除A项。选B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对“致知”的途径方法,王阳明为代表的古人和丁肇中为代表的现代人认识大相径庭:王阳明认为“知”是心中本来就有的,想要致“知”,最终须回归内心去探寻;丁肇中认为“知”是存在于外物之中的特性、原理和规律,必须靠客观实证精神,从对外物的研究中获得。 针对两种不同认识,某班开展了辩论比赛。正方观点:“关注内心”的求知方法更有价值。反方观点:“客观实证”的求知方法更有价值。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续写一段反驳陈词。要求:有理有据,语言雄辩,说服力强,100字左右。 正方:关注内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一。正因为古人善于探求内心,才有了诗歌情景交融的朦胧意境,有了国画“似肖非肖”的写意空灵。对方辩友,面对关注内心获得的令人陶醉的审美情趣,你还能说“关注内心”没有价值吗? 反方:对方辩友,请不要沉醉在历史的“美”酒中不愿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正是这坛美酒麻痹了先人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落后就会丧失发言权的今天,难道我们还要效仿视客观实证为奇技淫巧的大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前默念心经,从中找寻“不可道”的御敌之“道”吗? 示例二:关注内心虽能获得美的情趣,却得不到推动社会发展必需的科学知识。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谁来回答钱学森之问?靠什么把“中国制造”蜕变为“中国创造”?当然不能靠痛饮让人飘飘欲仙的“美”酒,而要靠脚踏实地的客观实证!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本题要求考生针对辩论的话题,从反方写反驳陈词。写作前,先仔细阅读材料,读懂要求,理解材料内容,研读正方的陈词,然后确定反驳陈词的内容和角度。反方的观点是“客观实证”的求知方法更有价值。结合材料中丁肇的观点理解“客观求证”这一概念的内涵,“‘知’是存在于外物之中的特性、原理和规律,必须靠客观实证精神,从对外物的研究中获得”,反方的立足点是针对正方辩友的的发问进行辩论反驳,考生可以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不足之处,可联系现实的发展分析,若一味只关注内心,而不把眼光和精力放在客现现实的外部,谈其阻碍科技革新,社会进步的角度批驳其危害。也可以部分承认对方的观点之后,联系现实举例强调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20.下面是某专利局向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提供的专利申请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 申请人提交专利申请文件,等待专利局审查。若审查合格,会相继收到授权通知和专利证书;若审查不合格,收到审查意见通知书后,需提交陈述意见或修正方案,再进行专利审查。整个过程需8至12个月。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把流程图的内容转化为文字,首先要仔细研究流程图的构成要素,看看这个流程图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核心话题,然后看看该流程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由几大部分组成,每大部分又是由几小方面组成的。最后按照流程图的顺序,组织语言准确表述即可。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本次材料是某专利局向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提供的专利申请流程图。仔细观察流程图,主体部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陈述,即从申请人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到收到专利证书。特别注意的是第二步,要分情况陈述,审核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主体流程是审查合格的情况,如果审核不合格,该如何,要一并交代清楚。最后要说明整个过程的时间。 五、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的家乡和家庭也一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要举行以“见证”为主题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照片展,你会选择用哪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参展? 请你围绕所选照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述类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事详略得当,写人具体鲜明;③中心突出,文体特征鲜明;④书写工整。 【答案】见证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间,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爸爸妈妈小时候,用的是煤油灯,甚至还有的家庭用的是蜡烛。,煤油灯和蜡烛的光非常微弱,我都有些奇怪他们能看得清楚吗?如果是我的话:我都不知该怎么办了。那光真的让人看不清书本上的字。但是很多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绩依然优异,正可谓是逆境出人才。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用的是电灯、台灯,而且还用电发明了一些东西,如:电视、电脑、电话等等,让我们的生活都充足了起来。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我们祖国这三十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叙说完。不过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的明天。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校要举行以“见证”为主题的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照片展,要求考生选取一幅或几幅照片参展,并围绕所选照片写一篇叙述类文章来表现家乡和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考生可以着意于表现家乡的变化,也可以着力表现家庭的变化,前提是这个变化要是巨大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的变化是不合要求的。因此选择照片要斟酌,比如,表现家乡的变化,可以写街道的变化,过去是泥泞又小路,现在是宽阔的大马路,过去是低矮的平房,现在是高楼林立。可以从人们衣食住行各个角度去表现。当然,也可以写自己家的变化,比如,以前,家里房子窄小、破旧、拥紧,内部的陈设简单;现在住是的宽敞明亮,装饰很美观大气。再比如,可以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写家庭,过去,全家出行靠的是一量二八式自行车,现在是小汽车。无论是选用哪幅画面,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都要写出前后之间的差别和变化,前后要进行鲜明的对比。本次明确要求写叙述类文章,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叙事类散文。假如以交通工具的变化写家庭的变化。开头可以写自己和家人出行的工具,美观又便捷的汽车,描述汽车的外形,什么情况下买的汽车,买汽车时一家人的心情,汽车在家人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可叙写一两件来描写。然后可由亲人的一句话追忆以前交通工具的情况,及因它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遗憾。最后再回到现实,写家人对新生活的满意,对未来更充满信心。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素材: 一、理论与实践的名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 3.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 4.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5.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 6.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邹韬奋(中) 二、典型素材 A深圳特区:让世界看见“中国速度” 深圳,这座位于中国南部的城市,高度浓缩一个时代的精华,如同施展了法术,40年砥砺奋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渔村到拥有2000万人(管理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GDP猛增1.1万倍,常住人口增加近40倍。 是什么成就了深圳?是改革开放让深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深圳奇迹”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让世界看到了石破天惊的中国速度,感慨这场前无古人的中国奇迹。 B雄安新区:为改革开放提供新经验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原有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边际效应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对递减,要推动改革开放继续向前走,就必须克服已有的路径依赖。雄安新区改革开放的制度设计,对于北方地区,特别是内陆地区,将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雄安新区的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模样,各界都充满好奇。其实在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对此已有说明: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这个不难理解。而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可以理解为雄安对内要做改革发展试验田,对外则要继续推动我国开放水平的提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