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20年4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从大众视野来看,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直抵人心。从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黃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难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 27 -‎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何鼎鼎《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弘扬科学家的精神,既要有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也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培育。‎ B. 科学家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 C. 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蒸蒸日上,公信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论文和专利。‎ D. 要让科研回归本真,就要营造好的环境,要信任科学家,不要干预科研活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逐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 第二段运用引用和正反解说法,论述了要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过硬的科学精神。‎ C. 文章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论述对象,非常注重当下的实际情况,有很强针对性。‎ D. 文章末段论证了科学事业无止境,正因为如此,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对未知对人民的热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成果有可能被新的技术替代被人们遗忘,但是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定会长存。‎ B. 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亟需解决的内困外忧,这正是科学家精神大放光彩之契机。‎ C. 我国的科技需要实现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的一流科学家,就需要遵循各种规律,让科研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D.‎ - 27 -‎ ‎ 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懈努力奋斗,脚踏实地,对人民深深的热爱,就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项,原文是“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是“他们铸就了新的丰碑”,而不是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 C项,第二段原文“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说的是数量,质量上尚存在问题;‎ D项,“不要干预科研活动”错误,第三段原文说“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提倡的是“宏观管理”。‎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D项,曲解了文意,将表特定修饰“某种程度上”删掉了,原文第四段说“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 故选D。‎ ‎【3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犯了表述太绝对和偷换概念的错误。 “仰望着浩渺的星空”,指大胆设想探索,不只是“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错误。另外,原文第四段是“成就”不是“成为”。“成就”强调的是条件和助推作用。‎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 27 -‎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B. 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 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 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7 -‎ ‎ 根据材料,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 从材料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 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 在线教育中有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也有应对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这体现了在线教育专业分类越来越细的特点。‎ ‎6.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 ‎【答案】4. C 5. B ‎ ‎6. ①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②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媚俗、低俗甚至采用掺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③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④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题中,C项,“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误,从材料三来看,文中是指“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文中说的是“关键词”,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题中,B项,“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误,从材料二的图上数据来看,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故选B。‎ ‎【6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有效的答题区间,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材料一“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材料三中“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材料四“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考生根据这些内容从教育的责任和温度、合适的教法、教育的目的、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等四个方面回答“更好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 安 谅 知道明人在搞小说创作,朋友尤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人,是一位病人,很特别,你一定会有收获。尤诡秘地一笑。‎ 明人见到了那个病人,叫乔。远看像个病人,但近看,他眉眼清晰,有几分帅气。握住他的手掌时,手骨硬硬的,目光直直的、亮亮的。‎ - 27 -‎ 他是一个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朋友说。这怎么可能呢?明人心里疑问。‎ 明人与乔面对面坐下。乔神态自若,礼貌地问明人:“我能抽支烟吗?”明人点点头。‎ 点上烟,乔在缭绕的烟雾中瞥了明人一眼:“你是不是怀疑我什么?”‎ 明人忙说:“怎么会呢?我只是想向您讨教,怎么才能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影子其实很让人讨厌的,扰乱人心。我知道您有这本事,我真仰慕不已。”‎ ‎“您也讨厌自己的影子?您能吃苦吗?”乔一脸严肃地反问。‎ ‎“您怎么指示,我就怎么做。”明人表现得很真诚。‎ ‎“您要真想练,我可以教您,我知道您是作家,可以通过您告诉大家,我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这是一个事实。”乔很坦率,也很有逻辑。‎ 明人笑了:“第一步怎么做?”‎ ‎“第一步,忘记您自己。”乔的语气不像是在开玩笑。乔吐了一口烟雾,烟雾弥漫开来。‎ ‎“怎么才能忘掉自己呢?”明人小心翼翼地问。‎ ‎“这得苦练,我是得空就坐在窗台边上,看街上的行人,看自己的同事,想他们的事,他们的苦乐,绝不想自己个人的事……”‎ ‎“这得想多久?”乔还未说完,明人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 ‎“得先练三年……”乔说。‎ ‎“您现在还在练吗?”明人又问。‎ ‎“当然喽,要不功夫就会全废了”乔平静地说。‎ ‎“那,那还有第二步吗?”‎ ‎“第二步,忘掉阳光、灯光,所有一切的光芒。”‎ ‎“这是什么意思?”明人不解。‎ ‎“我师傅说过,黑暗下的善恶,与阳光下的善恶都是一样存在的,千万别被光芒迷惑,也千万别视黑暗为一切恶的深渊。它们本身是一体的,而这最重要的是,先要忘掉阳光、灯光等一切光芒,它们其实是在迷惑世人。”乔从容地应答。‎ ‎“那怎么能忘掉所有一切的光芒呢?”明人问。‎ ‎“那您就得苦练,用心练,天天练,睁眼练,闭眼练,练到白天与黑夜一样,练到阳光不晃眼,灯光不刺眼。”乔说得极为流畅。明人听着都傻眼了。乔的双目转向了窗外。天边,太阳高悬、炽热。乔的目光扫视过去,不见一丝躲闪。‎ ‎“那第三步呢?”明人打破砂锅问到底。‎ - 27 -‎ ‎“第三步,要在阳光和黑暗中一眼看出恶魔来,您的影子就看不见了。”乔把烟蒂掐灭,干净利落。‎ 明人被眼前这位特殊病患者给深深震撼了。阳光从窗玻璃透射进来,把乔的侧影投映在墙壁上,这么清晰分明,难道他真看不见吗?‎ 明人是带着疑惑告别乔的,乔一定有着神秘而又奇特的故事。‎ 忙了一阵后,明人又打电话给朋友尤,要再采访乔。电话里传来一声深长的叹息:“乔,已经牺牲了,英雄啊!你来我这儿,告诉你实情吧!”‎ 明人头一晕,连忙闭上眼,定了定神,才回答道:“好,好,我马上过来。”‎ 刚到朋友尤那里,明人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乔已完全占据了他的身心。‎ 尤无言地递给明人一份报告,明人接过飞快地读起来。五分钟后,乔的形象已高大分明起来,但他仍忍不住问:“乔是公安局的侦查员?真的牺牲啦?”‎ ‎“是的,上次你采访他之后的一天,他听来看望的战友说,发现了他们一直在排摸抓捕的一个杀人恶魔的踪迹,便吵着要参战,他说早就等着这一天了。领导同意了。那次深夜巷战,他冲锋在先,一枪撂倒了那个恶魔,但被隐藏在墙角的另一个歹徒偷袭了……乔的领导告诉我,他很英勇。”朋友尤说。‎ ‎“那他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回事呢?”明人又问。‎ ‎“当年,他与他师傅一起执行任务,也是深夜,在老街巷搜捕一个杀人团伙。在墙角潜伏时,他忽然看见自己的影子,被月光投映在地面上,他一激灵,以为自己已暴露,想化被动为主动,一下子跳了起来,他师傅没拉住,用身体挡在他前面。歹徒听见声响,射出了一排子弹。他师傅中弹倒地,他毫发未损,歹徒安全逃窜。他痛苦万分,痛恨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发誓要为师傅报仇。他一个人在黑暗的小屋里挖空心思地练,练得走火入魔……”朋友尤的声音悲怆。‎ ‎“你知道吗?公安局的领导对我说,他牺牲前,真的没有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影子。他毫不犹豫地冲出去,一枪制服了那个杀人头目,为师傅报了仇。也是因为他的影子被另一个歹徒发现了,遭到暗算。多好的小伙子,真的很壮烈……”朋友尤的声音哽咽了。‎ 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特殊气概啊!‎ 明人双眼盈泪,他站起身来,久久没有言语。屋内渐暗,窗外的光线投射进来,他也浑然不觉自己的影子,仿佛身心已与乔融合在了一起。‎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1期)‎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既是标题,也是线索,串连起明人与主人公乔和朋友尤的两次对话,激起读者的兴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小说善于采用典型的细节描写表达人物内心,如明人与乔对话过程中对乔吸烟的描写,从侧面含蓄地表现了乔的心理变化过程。‎ C. 乔是一位重症心理疾病患者,小说的描写如“手骨硬硬的,目光直直的、亮亮的”“目光扫视过去,不见一丝躲闪”等都表现了他的病态。‎ D. 明人一直对乔充满了好奇与疑惑,特别是对乔“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觉得不可思议,直到朋友尤告诉了自己真相,才理解并感动。‎ ‎8. 小说中的“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明人与乔的对话,而后半部分主要写明人与朋友尤的对话,这样构思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人们认为小说主人公乔的一种心理疾病。②“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是一种不顾个人利益和生死的忘我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9. ①小说的前半部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半部分则解释悬念,前后照应,使情节更紧凑。②通过写明人分别与乔和朋友尤的对话,引出主人公乔的事迹,使结构更巧妙,叙述更简洁集中。③明人与乔的对话直接描写主人公乔的形象,明人与朋友尤的对话侧面描写乔,使小 说人物塑造的手法更灵活多样。④小说的前半部分写乔是一个奇怪的病人,为后半部分突出乔的英雄形象作铺垫,产生先抑后扬的效果,有利于突出乔的英雄形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错在“乔是一位重症心理疾病患者”这个地方。小说的描写如“手骨硬硬的,目光直直的、亮亮的”“目光扫视过去,不见一丝躲闪”等是为了显示乔是公安局侦查员的身份,小说中的乔是位英雄.不能把他理解成--位病人。 从原文“远看像个病人,但近看……”这里有个转折,“但”字之后的描写,表现他其实不是病人。‎ - 27 -‎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品味其丰富内蕴的能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这个句子不仅仅关涉到小说的题目,而且关涉到小说的情节、主旨,还在小说展开过程中反复出现。但题目设问的关键在“含义”,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指向,问小说中某个句子的含义,答案一般涉及到表面意和深层意,而深层意一般涉及到小说的主旨。学生只要从这个角度思考就可以了。综合以上分析“看不见自己的影子”的表层意即:乔通过苦练之后,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忽略自己的影子等。深层意指的是乔最终忘掉自我的影子,不顾个人利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分析含义一定要学会从表层到深层角度去分析,并结合文本内容、主题、标题等分析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品味其表达效果的能力。人物对话是小说要素人物刻画的关键之处。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往往彰显了人物思想的冲突和斗争,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的品质,揭示主题等。题干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明人与乔的对话,而后半部分主要写明人与朋友尤的对话,这样构思有何妙处?明人是搞创作的一个写作者,他先与主人公乔对话,而他与乔对话都是朋友尤引荐的。作为写作者当然要掌握第一手素材,而乔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开篇介绍他是一个特殊的“病人”,这样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明人作为串连两个人物的桥梁在全文中也起到了线索作用。乔是“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这是他的“病”,更是他伟大的人格写照。作者通过与乔的对话知道了乔的特点,更从朋友尤那里知道乔的英雄事迹,让乔的形象瞬间高大伟岸,原来他是公安侦查员,所以人物的对话描写缝合了故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更通过人物的对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礼赞英雄。‎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 - 27 -‎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 27 -‎ 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B. 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C. 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为十三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十二个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B. 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辽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尊严。‎ C. 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 D. 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做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2)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答案】10. D 11. A 12. C ‎ ‎13. (1)他的堂弟张克公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他公务上存在的小过错,把他贬去监管西安草场。‎ - 27 -‎ ‎ (2)叔夜再次上书请求代理骑兵,与各位将军合力截断敌人的归路,没有得到答复。‎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中“荫”是指由于户主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封号,是“封妻”。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中“亲率三万中军”理解有误,原文第四节是“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 27 -‎ ‎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叔夜字嵇仲,是侍中张耆的孙子。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因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被授任知舒、海、泰三州。大观年间,他担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再次献文章,朝廷召他考试制诰,赐他为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 出使辽国,在宴射中,首先射中目标。辽人惊叹诧异,要求看他用的弓,因为没有前例,他拒绝了。回国后,他画出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上奏给朝廷。他的堂弟张克公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拾取、找出)他的小过错,把他贬任为监西安草场。很久以后,被召任为秘书少监,提升为给事中。升任礼部侍郎,又被蔡京忌恨,以徽猷阁待制身份再次出任海州知州。‎ 宋江在河朔起事,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宋江军队将到海州,叔夜派侦探侦知他们的去向,宋江军队直接到海边,抢走大船十多艘,运载战利品。张叔夜于是招募死士得到一千人,在城边设伏,而让轻兵在海边抵抗,引诱宋江军队作战。先把壮卒埋伏在海旁,等两军作战时,用火烧掉宋江军队的船只。宋江军队听说船被烧,都没有斗志,伏兵乘机攻击,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宋江才投降。‎ 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借给)骑兵,与诸将合力截断敌人归路,没有得到答复。改任知邓州。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出发。十一月底,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皇帝点头同意。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皇帝派使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仲努力吧!”‎ - 27 -‎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到达白沟时,车夫说:“过了界河了。”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宋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4. 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 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D. “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15. 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答案】14. A 15. 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虚写,运用想象手法,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 项,“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情作铺垫。‎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这是一道赏析艺术手法的题目,题干中该处赏析的中的是“虚实相生”,答题时找到词中的虚实,然后分析效果即可。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片中的“记得”“六年”“犹寄”等词语看出所写内容是虚写;上联的最后是眼前的场景,为实;效果要结合情感分析,根据词中的“与故人倾” “飞诏下青冥”“横槊看诗成”等句子可知是“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点睛】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所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自己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7 -‎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阿房宫中的楼阁密度大、数量多。‎ ‎(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答案】 (1). 了却君王天下事 (2). 赢得生前身后名 (3). 蜂房水涡 (4).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6). 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赢”“枕藉”“蜂”“矗”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_____________就是艺术品。它的形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历程和创新推进,更有那些历代的书法家们把汉字挥洒得或古朴端庄,或龙飞凤舞或力透纸背,或飘逸悠然,风情千种,仪态万方,淋漓尽致,灿烂辉煌。_____________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特色_____________于世界绘画之林,能与西洋画_______________,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能与汉字书法相媲美。汉字书法是全球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很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这话是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身 即使 屹立 等量齐观 B. 本来 即使 伫立 并驾齐驱 C. 本来 如果 伫立 等量齐观 D. 本身 如果 屹立 并驾齐驱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他实行的“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B. 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 27 -‎ C. 然而“书同文”的实行,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D. 即使实行“书同文”,也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使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B.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C.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D.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第一处,“本身”,即自身。“本来”,从一开始。此处应选用“本身”,从而排除BC两项。第二处,“如果”表假设;“即使”表让步,此处应用“如果”,从而排除A项。第三处,“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伫立”:长时间地站着。一般指人的站立。这里的陈述对象是“中国画”,不是人,应选用“屹立”。第四处,“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这里是说中国画与西洋画地位相当,应填“并驾齐驱”。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1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根据上下文语境,所填语句应和上文形成转折关系,从而排除D;根据话题统一原则,陈述的主语应与前一句保持致,应该是“秦始皇”,故而排除AC两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维持”不能与“国家统一”搭配,从而排除AB两项;二是语序不当,“传承”应在“发展”之前,故排除D项。‎ 故选C。‎ ‎20.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大凡成功的文学著作,他们的书名往往具有一定寓意和艺术性。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中选择一部作品,对其书名进行赏析。要求:结合作品内容、主题鲜明,不少于50字。‎ ‎②以下是“红楼梦”中描写“湘云醉卧”的一段文字,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一组四字词,展现这一幅诗意的画面及史湘云的性格。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生动。‎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卧具:青石为床、(1) 睡态:香梦沉酣、(2) ‎ 环境:红香满身、(3) 性格:(4) 、(5) ‎ ‎【答案】①《红岩》“红色”象征着革命,岩石非常坚硬,红岩象征着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的精神。《红岩》主要讲述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等手段动摇革命者的意志。龙光华、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人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英勇牺牲的故事。书名既赞美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又将这种精神品质镌刻在岩石上,让后世铭记。‎ ‎②(1)落花为枕(2)憨态可掬(娇憨可爱、睡语酒令)(3)蜂围蝶绕(4)随性适意(5)豪放旷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 情节概括型 结合表达型 简评推荐型。复习重点:①‎ - 27 -‎ ‎ 识记作者(含国籍)及作品风格或主题。②仔细体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③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结合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1)要求赏析书名,“寓意和艺术性”是思考方向。所谓“寓意”就是要结合主要人物和情节阐明主题;所谓“艺术性”就是指运用的手法、技巧。比如《红岩》,就是用“岩石”的坚硬比喻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的坚定;寓意“刻于岩石,后世铭记”之意。答题时要先概述故事情节,再阐明主题。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是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湘云醉卧”的情节,其实有点像对对子,考生只要结合故事情节,根据题目的提示句子,找出与之对应的词语组合即可。第一处,根据“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以及“青石为床”,可知可写“落花为枕”;第二处,根据“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以及“香梦沉酣”,可知可以写“憨态可掬”;第三处,根据“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以及“红香满身”可知可写“蜂围蝶绕”;第四处,根据湘云的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是“随性适意”“豪放旷达”。‎ ‎【点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强得多,初次接触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有较高的起点,较广的视野。因此,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精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做好读书笔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因此有些名著名篇可以采用泛读的方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2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请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写两句话。‎ 示例: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望远思故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本题要求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写两句话。例句是重阳节,“暮秋九月”是时令,“菊花绽放”重阳节的景物特征,而“登高望远思故人”是习俗。所以仿写的句式,先要点明时间,然后是节气所在的特有景物和相关习俗。比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正值寒冬,元宵节的特点是灯会,所以其景物特点是“火树银花”,习俗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元宵吃汤团。清明节的时间是“暮春三月”,这个时候的景物是洁白的梨花盛开的时候,习俗是祭祖扫墓;而“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景物特点粽叶飘香,习俗是划龙舟缅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身贴身搭成一座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粱。‎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跨山海长桥,筑时代辉煌 尊敬的各国代表:‎ 大家好!‎ - 27 -‎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大河伏流,一泻汪洋。众所周知,中国之桥闻名于世,古往今来,桥不仅是沟通两岸的枢纽,更象征着中国的精神风骨与时代发展。因而我以桥为名,昭示中国跨山海长桥,筑时代辉煌之梦。‎ 桥于人民,是连接道路,便捷生活的要道,也是延续情感的绸带。‎ 雪山连绵的青藏之地,那条蜿蜒盘旋的“天路”,近一半里程以桥代路,贯穿东西,开辟了藏族人民的新生活。这桥不仅是他们的行路之需,更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必要建设。屹立长河之上的赵州桥,几千年风雨不倒,其拱桥之新向世界展示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民族自信的骄傲与荣光。跨越崇山峻岭,使桥上车水马龙,来往不息,见证时代物质的发展,感情之维系。‎ 桥于民族,是奋发前行,开辟创新的勇敢,是不惧艰险的精神。‎ 犹记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卢沟桥上枪声如雷,子弹如雨,英勇的战士前仆后继,为保卫祖国而挥洒热血;仍记长征路上艰难险阻,一座铁索桥沟通希望,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桥上架起,民族的抗争在桥上迸发。一座座桥,不论是由木片相连,亦或是由铁链石块相聚,都编织出国家前行的希望与梦想。跨越枪林炮火,使桥上和平安宁,川流不止,见证时代精神的奋发,革命的壮丽。‎ 桥于国家,是时代之栋梁,开放之先驱,发展之宏光大道。‎ 桥承载了国人的信念与自信:港珠澳大桥历时数十年,自主研发开拓创新。总工程师林鸣言:“桥的责任在于承载,而人的责任在于担当。”潜心摸索,负重前行,开创世界奇迹。总设计师孟凡超道:“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弄潮儿,就看你愿不愿意随时代大潮,接受层层大浪淘沙。”中国人迎难而上,接受时代考验,跨越海洋建设大湾区,向世界展现开放的决心。桥承担了大国的责任与梦想。三横五纵高铁是桥,中国速度驶向远方;华为5G通讯是桥,穿越电缆贯通全球;一带一路战略是桥,与世界人民同心共筑,共享发展红利。中国的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尽展现于这桥之上。跨山海长桥,中国有信心筑时代辉煌。‎ 桥代表了中国的开放与共享,历史长河筑造发展,望各国携手,共创辉煌!‎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列举了与中国有关的四座桥,他们分别是古代的赵州桥、刚开通的港珠澳大桥、传说中的“鹊桥”以及“一带一路”的象征桥,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内涵,都可成为立意方向。‎ 赵州桥是“古代的桥”,工艺精湛,是国人的创举;历史悠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得力于小学课文,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赵州桥早已深入人心。围绕赵州桥,作文的立意方向有:历史遗产、智慧实干、传统等。‎ - 27 -‎ 港珠澳大桥是“当下的桥”,勾连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拉近了三地市民间的距离,更是展示了中国走向复兴路的信心和决心。赵州桥体现的是古代人的智慧才干,港珠澳大桥则彰显当代人的创造和信心。围绕港珠澳大桥,作文的立意方向有:自主自强、圆梦、同心、复兴等。‎ 鹊桥是“传说的桥”,为让牛郎织女相会,喜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齐聚银河搭起一座桥。牛郎织女情路曲折,鹊桥是上苍给他们的怜悯,也给所有遗憾的情感留下希望,这是中式的浪漫。围绕“鹊桥”,作文的立意方向有:中国传说,情感意愿等。‎ ‎“一带一路”是“构想的桥”,它是象征意义的桥,是中国政府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也正成为全球化的新模式新趋势。通过有序的经济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围绕“一带一路”,作文的立意方向有:合作共赢、理解信任、和平友谊等。‎ 学生可以就其中一座“桥”,书写对中国形象的理解;也可以综合几座桥,融汇它们的内涵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图样。不管怎么写,都要笔下有“桥”,心中有“中国”。写作任务是:“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指令非常明确。写作情境:模拟联合国大会演讲稿;写作者的身份:中国代表;写作对象:他国代表;写作内容:挖掘中国桥内涵,描绘中国形象;写作目的:彰显中国形象,传递中华韵味、中国理念和国家自信。‎ ‎【立意】1. 综合港珠澳大桥和“一带一路”谈大国气象。‎ ‎2.综合赵州桥和鹊桥讲古人的生活与情感(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 ‎3.综合赵州桥到港珠澳大桥谈从历史到现实的中国创举。‎ ‎4.综合鹊桥到“一带一路”谈从传说到梦想,从个体感情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5.综合四座桥,写桥在中国的工具价值到文化、政治意义(由实到虚、由民间意愿到国家意愿)。‎ ‎【素材】1.‎ - 27 -‎ ‎ 变化的桥源于不变的梦。中华民族的内心始终隐藏着一个达到“大同和谐”的梦,而这个梦,是中国梦最丰富、最本质的内涵,尽管历经岁月侵蚀,依然不变。正是有这个梦的存在,才有鹊桥相会的和谐画面,才有港珠澳大桥沟通三地、大湾区经济与伶仃洋生态的和谐,才有“一带一路”构建世界大同的和谐设想。不变的梦体现在变化的中国桥上,更体现在广袤中国的方方面面:不变的中国梦促使北大才女工科博士陈更追寻理性学术与诗意人生的平衡和谐;促使阿拉善沙漠在公益人的脚下一点点染上青翠,实现自然和谐;促使一个个贫困县摘下“贫困”帽子,实现脱贫致富,向和谐大同迈进。不变的中国梦,透过变化的中国桥展现出来,它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 同样的,桥的建造技术虽在变,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精神不会变,巍然挺立的赵州桥,已承受了两千年岁月的敲打,却依然为人民架通跨越河水的道路,那是先民们用一块块石块垒起来的气势雄浑的石桥。今天的我们,想要跨越长达三十公里的海水,可不能只用石头这么简单,高三十层楼的主体大桥、沉管隧道、人工岛……港珠澳大桥的难度、工程量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更多人选择坚持奋斗,如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面对国外公司拒绝以三亿元价钱提供核心技术,林鸣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带领团队自主创新研发,最终完成沉管隧道等工程,已成为世界建桥技术的典范。正是由于林鸣的坚持奋斗,才能让他在“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平川也有险滩”的建桥之路上,带领团队创造了这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中国的奋斗精神,就是这样代代传承、勇创未来的明天。‎ ‎3. 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我们近期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吧?其中突破了二十几项关键核心技术,建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而林鸣与他的团队为了突破技术的难关,付出了常人难及的心血,这便是伟大的奋斗精神。无独有偶,古代赵州桥的建造也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迹。不止桥梁,中国自古有名的瓷都,景德镇,便孕育了无数秉持匠心,不断奋斗的巧匠们。而在关键技术薄弱的中国,我们有亲自测探、用算盘演算的黄旭华,他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我们有亲自选址,为中国天眼奋斗至废寝忘食的南仁东;我们有深入中国探深事业,不断为我国地址研究奋斗的黄大年……他们都是我国新一代的大国工匠,他们延续着古人劳动的奋斗精神,不断为中国事业添砖加瓦。正如泰戈尔所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她早已浸透了艰苦的泪泉。”‎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中国跨山海长桥,筑时代辉煌之梦”这一中心论点从“桥于人民,是连接道路,便捷生活的要道,也是延续情感的绸带”“桥于民族,是奋发前行,开辟创新的勇敢,是不惧艰险的精神”“桥于国家,是时代之栋梁,开放之先驱,发展之宏光大道”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27 -‎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 - 27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