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俗乐”的概念,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能够遵从礼的规范,就变成了雅乐。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金属铸造、丝竹加工、协调音律、乐曲创作、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如“大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而《札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辞句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原来的作品,所用的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但由于翻译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翻译作品时,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修养,将通俗的言辞雅化,再呈现给贵族统治者。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雅化作品。如钱穆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一文中说:“鄂君子皙泛舟新波,越人拥楫而歌,鄂君不知越歌,乃召译使楚说之。此所谓越歌而楚说之者,其实即俗歌而雅说之者也。”可见,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是无时不在的,它是由俗向雅转变的关键因素。由于它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同时,雅乐中也可能会包括着俗乐。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俗到雅的艺术加工在雅乐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音乐不一定就是雅乐,但雅乐的产生,却一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 (摘编自何涛《“艺术加工”在雅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乐与俗乐真正开始有所区分,是在雅的观念产生之后,而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又以符合礼的规范作为衡量标准。 B.只有一部分雅乐来源于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其他的雅乐则出自专业艺人之手,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考虑到礼的要求。 C.俗乐之所以能够较多地保留一些原始的、民间的东西,是因为它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 D.大师、乐师等乐官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艺术的规律,将采集到的乡间俗乐加工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俗乐的加工涉及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表明雅乐产生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 B.只有脱离物质生产,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从事音乐生产的人才能创作或者加工出雅乐。 C.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需要那些具备专业文化修养的人才,而专职乐官的设立就为此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 D.如果要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寻找依据,可以参考《礼记》《荀子》等先秦时期留下的一些文献资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都是雅乐,就是一些原本源于俗乐的《国风》篇章,也通过乐官的加工成为了雅乐。 B.在周代乐官对俗乐进行的艺术加工之中,直接修政包括了剔除邪音的工作,这里的“邪”是相对于“礼”而言。 C.钱穆所谈论的“越歌而楚说之”从艺术加工的角度看属于间接修改,是指俗乐经由诗歌翻译的过程转变成了雅乐,即所谓“俗歌而雅说之”。 D.雅乐和俗乐并非泾渭分明,雅乐之中可能存在俗乐,俗乐可以转变为雅乐,艺术加工使得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 2.(12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荒见葱茏 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他7岁入邻家私塾,拜在蒲松龄后裔蒲国政门下,后又转投名儒王东生。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存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 青年时期,路大荒便立志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只要获悉哪里有聊斋文稿,他必定积极谋求。为了搜集到遗稿,他常常奔波于淄川城乡,远访章丘、济南,求亲问友,辗转反复。他节衣缩食,不惜重金购买蒲松龄手稿,因此家中拥有的蒲氏著作越来越多。这其中,以蒲松龄手抄的《祭文》最为珍贵。路大荒初见此书,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将所有积蓄取出购买。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道:“然在闻号令角声之中,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有我之痴耶乎?然能聊慰自痴,何顾后人之讪笑也!”一九三六年,由路大荒注释、编辑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和《聊斋全集》(四册)先后在日本和国内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37年12月,济南、淄川相继沦陷。路大荒南下杭州学习航空技术,后又返乡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日军得知路大荒藏有大量珍贵的蒲氏书稿,欲行抢夺。事先得到消息的路大荒背起手稿躲进了深山。日军一怒之下,放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并在淄川城四处张贴捉拿他的告示。路大荒辗转来到济南,隐居在大明湖边的秋柳园街。秋柳园街比邻曲水亭街,他安寄于此,乐在访书。1938年的一天,他在曲水亭街上的聚古斋书肆发现了一套《聊斋文集》(六册),大喜过望,但因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只好设法将书借回家中,连夜在灯下抄录。治学拓荒,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是这种几十年不改初衷的执着毅力,成就了路大荒“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 新中国成立了,先生欣喜万分。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这更加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1953年,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成立,路大荒担任副主任。他亲自带领研究人员,或深入淄川在乡间广泛征集蒲松龄的著作版本、手稿、佚文和遗物,修葺整理蒲氏故居;或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查询点滴资料,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62年,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一部更大规模的《蒲松龄集》终于问世。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凝聚了路大荒的毕生心血,总共收集了聊斋文稿120余万字,奠定了路大荒“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学界认为,《蒲松龄集》是聊斋学的基石,在聊斋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喜爱蒲松龄小说的人,饰演聊斋剧目的人,还有“聊斋学”研究的后来者,都十分感念路大荒,正是由于他艰苦卓绝地收集、研究、整理蒲松龄的著作,读者得以捧卷饱赏,学者得以利用钻研。与此同时,路大荒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一并捐献给了国家,其后又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和《聊斋俚曲选》等著作,在《东岳论坛》上发表了“聊斋遗文”12篇,实现了他的“聊斋学”人生。 路大荒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聊斋学以外的诸多领域也有很深造诣。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由于患有脑中风后遗症,身体活动受限,经常卧床,但仍然不忘“聊斋学”研究。他曾让孙女打开事先藏好的《蒲松龄集》,告诉她某页某段还有些必须修正的问题要记下来,并叮嘱她,此书以后如能再版,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改过来。学问做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令读书人叹服。 路大荒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纯正的人文学者,他的身上闪烁着令我们亲近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光芒。 (摘编自徐忠志《大荒见葱茏》、陈明超《“蒲学”研究第一人﹣﹣路大荒》等) 【相关链接】 爷爷青年时期,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当时邓恩铭的叔父邓国瑾是淄川县长,他劝告爷爷说:“人生行为如黄河流水奔泻千里,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若受制约可流入大海,希望你对事业有所抉择,好自为之。”爷爷深有感悟,从此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研究中去。 (路应和《怀念我的爷爷路大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路大荒对聊斋作品的最初接触,始于幼年时期就教的两位老师,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 B.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路大荒为此欣喜万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 C.《蒲松龄集》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支持下得以问世,路大荒凭借此书确立了自己“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 D.路大荒在绘画领域也有很深造诣,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因而赢得了张大干、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 (2)文章以“大荒见葱茏”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路大荒为什么能成就“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1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撤标 技术楼建成,要进行室内装修,按照工程管理规定,得招标。三百万左右的标的,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工程了。这一块正好归布小朋管,他坚持严格招标,不看关系。师党委会上,他说:“我来得罪人,你们不用怕,都推我身上。” 前来投标的公司共有十六家,布小朋把标书拿来看,一家名叫文新经贸装饰有限公司的标书吸引了他﹣﹣吸引他目光的,是其法人代表的名字﹣﹣康文定。 布小朋脑袋嗡地响了一下,他揉揉眼睛,确认没有看错。会不会是重名?这世上叫康文定的,不止他一个。但是直觉告诉他,不会是别人,就是这个康文定,这个与他的命运,与姐姐布花一家的命运密切相关的人。 现在基地能想起康文定这个名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偶尔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有的说他发了大财,有的说他负债累累,家庭婚姻生活似乎更是一团槽。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康司令的这个儿子是好人,就是管不住自己,他这辈子,坏就坏在这上头了。” 布小朋目光抚摸着标书上康文定的名字,居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真希望他打个电话过来。没有康文定,自己不可能入伍,也不可能现在还能留在军队中。如果康文定提出来,照顾一下他的公司,布小朋也许会的,哪怕自己打自己嘴巴,违犯一次规定,他也能豁出去。 到了快下班的时候,桌上电话响了。布小朋拿起电话,是个十分陌生的声音,对方问: “您是布师长吗?” 布小朋说:“我是副师长布小朋。” 时方说:“布师长,您有个老朋友,晚上想请您坐坐,他在布谷鸟酒家等您,从你们师部大院北门往西走,过一个路口就是。” 对方不等他回答,就把电话放了。 布小朋一下子猜到,这个所谓的老朋友,就是康文定。看来他真打自己的主意了。他没有犹豫,下了班,换上便装,径直走了过去。刚才打电话的是康文定司机小辉,此刻小辉就坐在酒店门口的一辆奔驰车里,多年前他在康司令家见过布小朋一次。见布小朋过来,小辉从车里出来,打个招呼,就在前面带路。布小朋一把拉住他,说:“我自己进去。” 到了三号包间门口,布小朋停顿一下,平静一下内心,缓缓推开门。沙发上,一个中年男人蜷缩着,似乎睡着了。此刻,布小朋眼里的康文定,头发白了一半,眼角皱纹深刻,看上去感觉背也有些驼了,留在他印象中的那个身形挺拔、相貌英俊的小伙子,成了眼下这个几乎完全认不出来的老男人,岁月给出的答案就是这样残酷。 康文定突然醒了,猛地一下站起来,然后又愣在那里。二人都愣着,不知第一句话该说什么。还是布小朋打破沉默,他伸出手,两个人的手握到一起。 布小明说:“康参谋,你还好吧?” “还好。小朋,你都当副师长了……我早想到会有这一天,祝贺你……” “谢谢。” 二人落了座。服务员端上来四个菜,启开一瓶红酒,过来倒酒。康文定抓过酒瓶,给自己倒上,说:“我知道你不喝酒,你就以茶代酒吧。”其实如果康文定给他倒一杯,他是不会拒绝的,不知为什么,今晚他特别想喝一点,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这样的欲望。喝了两杯酒,康文定放开了一些,忽然问了一句:“你姐……她还好吗?” 布小朋心中一阵剧痛,愣了好久才说:“……她去世了……都六年多了。” 咣的一声,康文定手中的杯子倒了,酒洒了出来,他慌忙地扶起杯子。他喘着粗气,抬拳捶了下脑袋,摇头不语,许久才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你姐她是个好人……” 布小朋此刻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攥紧了拳头,真想一拳把对面的人打倒在地。但是他不能打,他打不出去,他把拳头张开,又是许久才说:“……我姐说,你也是个好人……” 康文定冷笑了一声,似乎不同意这个说法,伸手拿起酒瓶,倒满一杯,端起,咕咚一声全灌了下去。 布小朋耐心等待康文定说出参与投标之事,如果他张嘴求情,他一定满足他。康文定快要喝醉时,终于扯到这上头,他舌头打着弯说:“小朋,今天来找你,一是我特别、特别、特别想见你,二是我想告诉你,我参与你们技术楼的投标了。” “我知道。” “以前我不知道你管这事。我来的目的,是想告诉你,我想﹣﹣撤标。” “……为什么?” “你和我爸是一样的人,办事认真,我掺和进来,会让你为难。” 这话让布小朋一热。愣一下,他说:“我不怕为难。” “谢谢。但我还是决定撤。” 康文定把一瓶酒喝下去,人就醉了。布小朋叫来小辉,两人把康文定抬上车。布小朋望着奔驰车在黑夜里往前驶去,两个尾灯一闪一闪,渐渐不见了,被黑暗吞没。 (选自陶纯《一座营盘》,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布小朋得知康文定投标之后的情感起伏,暗线是康文定撤标的迅速果断,两条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B.小说描写布小朋眼中的康文定,通过今昔对比,既突出康文定的困窘和颓唐,也侧面写出了布小朋内心的怜悯,为下文写他“不怕为难”做了铺垫。 C.小说结尾布小朋望着汽车尾灯被黑暗吞没,这一闲笔通过对实有生活情景的随意点染,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布小朋的心情,暗示了康文定的命运。 D.小说将布小朋置身于情感与利益交织的“练兵场”中,借由他所面对的严峻考验,凸显了小说“沧浪之水,淬砺军魂”的主旨。 (2)在与康文定见面的过程中,布小朋表现出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画线句子,既是理解小说人物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寿州巡检使磔贼于阛阓① 之中,其旁犹有盗物者。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帝嘉纳其言。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上言:“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自今官钱百、谷斗、帛二尺以下,非欺绐者除之。”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傣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钱易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B.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C.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D.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D.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易自幼苦学,早年怀才不遇。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钱易虽才识卓越,却被特意淘汰;后被苏易简举荐给太宗,又因盗起未被起用。 B.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C.钱易知古鉴今,奏请废除酷刑。他认为当今各地酷刑之风太盛,如果一味施行酷刑,将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真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钱易颇具文采,勤于政务。他多次进献文书,被皇帝提拔为文秘机要之臣,负责起草诏书、查核案件等工作,后在任上连日值宿,不幸逝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②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 5.(1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备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6.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2)在《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教师职能的句子是“师者,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雷锋热线”志愿者前来探望时,这位爱热闹的孤寡老人激动地坐了起来,在病床上振振有词,和志愿者们分享着他的人生经验。 ②据统计,我国人均捐赠额远不如发达国家,也低于经济水平相类的国家,而要促进慈善捐赠,就应该细大不捐,充分尊重捐献者的意愿。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刷”字当选年度汉字,“诗与远方”“匠人精神”等人选年度关键词。 ⑤梳理以往案例,大额订单催生“妖股”的情况并不鲜见,在订单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之中,一些资本大鳄上下其手。 ⑥贝多芬《第七交响乐》旋律优美庄重却处理得哀而不伤,在略带伤感的曲调中,低音的弦乐旋律部分随着音乐的前进不断积蓄着力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一个能力强大的火箭家族,不仅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更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世界上也是可以引以为傲的. B.本地的海南鸡饭摊主手持锋利的菜刀,在圆木砧板上将香滑滴油的白鸡干净利落地斩开,排列在白饭上,真是垂涎欲滴. C.从网帖描述来看,该员工此前的岗位职责主要是接收客户投诉和解决客户问题,这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 D.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让梁思成无法忍受,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9.(3分)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认为,笑话是①文学与表演艺术之间的。笑话编出来总是想逗他人笑的,②有点像喜剧作家创作喜剧。③笑话作者有何深层用意,其共同目的都是希望逗大家一乐。④无论是说⑤写成文字,每个笑话作者的心里都有着虚拟的听众,他们⑥是力图让这些听众发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处于 也 尽管 所以 或者 / B 介于 这 不管 因而 还是 就 C 处在 当然 无论 / 以及 也 D 介于 / 如果 并且 抑或 仍 A.A B.B C.C D.D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就现有技术而言,移民火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能否确保旅途安全,而是能否确保① 。他们会因失重而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易因更多宇宙射线的辐射而引发癌症,可能因长时间居于狭窄空间而产生心理疾病等。此外,② ,如何建立永续基地也是巨大的挑战。由于移民人数有限,大部分劳动要依赖机器人;除了播种作物、发掘水源,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③ ,保证呼吸。 11.(6分)下面是某校学生会招聘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四、写作(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获得了高收视率,成为热点。 有人认为,该节目点燃了民众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之情,引起了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该节目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树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但也有人担忧,传统诗词在被普及的同时越来越被符号化,诗词承载的宝贵情感越来越被疏离;而对熟稔应试套路的学生而言,诗词大会堪称另一场标准化考试,而单纯背诵会让思维僵化,影响创造力发展。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俗乐”的概念,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能够遵从礼的规范,就变成了雅乐。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金属铸造、丝竹加工、协调音律、乐曲创作、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如“大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而《札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辞句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原来的作品,所用的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但由于翻译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翻译作品时,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修养,将通俗的言辞雅化,再呈现给贵族统治者。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雅化作品。如钱穆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一文中说:“鄂君子皙泛舟新波,越人拥楫而歌,鄂君不知越歌,乃召译使楚说之。此所谓越歌而楚说之者,其实即俗歌而雅说之者也。”可见,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是无时不在的,它是由俗向雅转变的关键因素。由于它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同时,雅乐中也可能会包括着俗乐。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俗到雅的艺术加工在雅乐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音乐不一定就是雅乐,但雅乐的产生,却一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 (摘编自何涛《“艺术加工”在雅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雅乐与俗乐真正开始有所区分,是在雅的观念产生之后,而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又以符合礼的规范作为衡量标准。 B.只有一部分雅乐来源于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其他的雅乐则出自专业艺人之手,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考虑到礼的要求。 C.俗乐之所以能够较多地保留一些原始的、民间的东西,是因为它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 D.大师、乐师等乐官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艺术的规律,将采集到的乡间俗乐加工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对俗乐的加工涉及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表明雅乐产生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 B.只有脱离物质生产,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从事音乐生产的人才能创作或者加工出雅乐。 C.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需要那些具备专业文化修养的人才,而专职乐官的设立就为此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 D.如果要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寻找依据,可以参考《礼记》《荀子》等先秦时期留下的一些文献资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都是雅乐,就是一些原本源于俗乐的《国风》篇章,也通过乐官的加工成为了雅乐。 B.在周代乐官对俗乐进行的艺术加工之中,直接修政包括了剔除邪音的工作,这里的“邪”是相对于“礼”而言。 C.钱穆所谈论的“越歌而楚说之”从艺术加工的角度看属于间接修改,是指俗乐经由诗歌翻译的过程转变成了雅乐,即所谓“俗歌而雅说之”。 D.雅乐和俗乐并非泾渭分明,雅乐之中可能存在俗乐,俗乐可以转变为雅乐,艺术加工使得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解答】(1)D “是遵循艺术的规律”错,原文第二段为“能够遵从礼的规范”; (2)B 前提条件错,原文第二段为“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 (3)D “艺术加工使得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因果颠倒,原文最后一段为“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 答案: (1)D (2)B (3)D 【点评】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2.(12分)(2017•合肥二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荒见葱茏 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他7岁入邻家私塾,拜在蒲松龄后裔蒲国政门下,后又转投名儒王东生。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存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 青年时期,路大荒便立志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只要获悉哪里有聊斋文稿,他必定积极谋求。为了搜集到遗稿,他常常奔波于淄川城乡,远访章丘、济南,求亲问友,辗转反复。他节衣缩食,不惜重金购买蒲松龄手稿,因此家中拥有的蒲氏著作越来越多。这其中,以蒲松龄手抄的《祭文》最为珍贵。路大荒初见此书,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将所有积蓄取出购买。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道:“然在闻号令角声之中,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有我之痴耶乎?然能聊慰自痴,何顾后人之讪笑也!”一九三六年,由路大荒注释、编辑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和《聊斋全集》(四册)先后在日本和国内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37年12月,济南、淄川相继沦陷。路大荒南下杭州学习航空技术,后又返乡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日军得知路大荒藏有大量珍贵的蒲氏书稿,欲行抢夺。事先得到消息的路大荒背起手稿躲进了深山。日军一怒之下,放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并在淄川城四处张贴捉拿他的告示。路大荒辗转来到济南,隐居在大明湖边的秋柳园街。秋柳园街比邻曲水亭街,他安寄于此,乐在访书。1938年的一天,他在曲水亭街上的聚古斋书肆发现了一套《聊斋文集》(六册),大喜过望,但因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只好设法将书借回家中,连夜在灯下抄录。治学拓荒,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是这种几十年不改初衷的执着毅力,成就了路大荒“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 新中国成立了,先生欣喜万分。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这更加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1953年,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成立,路大荒担任副主任。他亲自带领研究人员,或深入淄川在乡间广泛征集蒲松龄的著作版本、手稿、佚文和遗物,修葺整理蒲氏故居;或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查询点滴资料,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62年,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一部更大规模的《蒲松龄集》终于问世。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凝聚了路大荒的毕生心血,总共收集了聊斋文稿120余万字,奠定了路大荒“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学界认为,《蒲松龄集》是聊斋学的基石,在聊斋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喜爱蒲松龄小说的人,饰演聊斋剧目的人,还有“聊斋学”研究的后来者,都十分感念路大荒,正是由于他艰苦卓绝地收集、研究、整理蒲松龄的著作,读者得以捧卷饱赏,学者得以利用钻研。与此同时,路大荒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一并捐献给了国家,其后又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和《聊斋俚曲选》等著作,在《东岳论坛》上发表了“聊斋遗文”12篇,实现了他的“聊斋学”人生。 路大荒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聊斋学以外的诸多领域也有很深造诣。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由于患有脑中风后遗症,身体活动受限,经常卧床,但仍然不忘“聊斋学”研究。他曾让孙女打开事先藏好的《蒲松龄集》,告诉她某页某段还有些必须修正的问题要记下来,并叮嘱她,此书以后如能再版,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改过来。学问做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令读书人叹服。 路大荒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纯正的人文学者,他的身上闪烁着令我们亲近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光芒。 (摘编自徐忠志《大荒见葱茏》、陈明超《“蒲学”研究第一人﹣﹣路大荒》等) 【相关链接】 爷爷青年时期,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当时邓恩铭的叔父邓国瑾是淄川县长,他劝告爷爷说:“人生行为如黄河流水奔泻千里,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若受制约可流入大海,希望你对事业有所抉择,好自为之。”爷爷深有感悟,从此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研究中去。 (路应和《怀念我的爷爷路大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路大荒对聊斋作品的最初接触,始于幼年时期就教的两位老师,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 B.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路大荒为此欣喜万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 C.《蒲松龄集》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支持下得以问世,路大荒凭借此书确立了自己“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 D.路大荒在绘画领域也有很深造诣,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因而赢得了张大干、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 (2)文章以“大荒见葱茏”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路大荒为什么能成就“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43: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基本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 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路大荒对聊斋作品的最初接触”并不是说的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路大荒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接触过这些作品;B、“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不符合文意,原文表述为的为“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D、强加因果,原文表述为“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需要理清文章与传主人物的基本关系,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这些内容.文章标题“大荒见葱茏”中的“大荒”与传主名字构成双关的手法,是文章题目蕴含深意,这种将标题名称与传主名称相结合,使读者更感兴趣;“荒”也彰显出路大荒同志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坚信不易. (3)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原因”,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原文第一段“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存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可以看出,市长的艺术熏陶奠定其研究方向;从材料链接可以看出青年时期贵人指点,增加其创作信仰.同时路大荒先生自身严谨细致、潜心治学的品质也是其成名的重要原因. 答案: (1)C (2)①运用双关、比喻等手法,使文题寓意丰厚.②形象生动地将传主姓名、生平及其事业追求结合起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③既概括了路大荒历经坎坷实现学术梦想的人生之路,又指聊斋学得以发展和兴盛的过程,还指路大荒所处社会环境由黑暗到光明的时代变迁.(答出3点给4分) (3)①少年时期,师长的熏陶渐染激发了路大荒对聊斋的兴趣,奠定了他事业追求的方向;②青年时期,邓国瑾的指点迷津让路大荒豁然开朗,坚定了他研究聊斋学的信念;③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具备搜集整理聊斋文献的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④路大荒对事业成功需要付出的艰巨努力有着清醒的主观认识;⑤路大荒默守自存、不计功名、博学多才、执着坚毅,这种德行修养有助于他潜心治学.⑥政府及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与支持.(答出1点给1分,答满5点给5分) 【点评】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3.(14分)(2017•合肥二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撤标 技术楼建成,要进行室内装修,按照工程管理规定,得招标。三百万左右的标的,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工程了。这一块正好归布小朋管,他坚持严格招标,不看关系。师党委会上,他说:“我来得罪人,你们不用怕,都推我身上。” 前来投标的公司共有十六家,布小朋把标书拿来看,一家名叫文新经贸装饰有限公司的标书吸引了他﹣﹣吸引他目光的,是其法人代表的名字﹣﹣康文定。 布小朋脑袋嗡地响了一下,他揉揉眼睛,确认没有看错。会不会是重名?这世上叫康文定的,不止他一个。但是直觉告诉他,不会是别人,就是这个康文定,这个与他的命运,与姐姐布花一家的命运密切相关的人。 现在基地能想起康文定这个名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偶尔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有的说他发了大财,有的说他负债累累,家庭婚姻生活似乎更是一团槽。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康司令的这个儿子是好人,就是管不住自己,他这辈子,坏就坏在这上头了。” 布小朋目光抚摸着标书上康文定的名字,居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真希望他打个电话过来。没有康文定,自己不可能入伍,也不可能现在还能留在军队中。如果康文定提出来,照顾一下他的公司,布小朋也许会的,哪怕自己打自己嘴巴,违犯一次规定,他也能豁出去。 到了快下班的时候,桌上电话响了。布小朋拿起电话,是个十分陌生的声音,对方问: “您是布师长吗?” 布小朋说:“我是副师长布小朋。” 时方说:“布师长,您有个老朋友,晚上想请您坐坐,他在布谷鸟酒家等您,从你们师部大院北门往西走,过一个路口就是。” 对方不等他回答,就把电话放了。 布小朋一下子猜到,这个所谓的老朋友,就是康文定。看来他真打自己的主意了。他没有犹豫,下了班,换上便装,径直走了过去。刚才打电话的是康文定司机小辉,此刻小辉就坐在酒店门口的一辆奔驰车里,多年前他在康司令家见过布小朋一次。见布小朋过来,小辉从车里出来,打个招呼,就在前面带路。布小朋一把拉住他,说:“我自己进去。” 到了三号包间门口,布小朋停顿一下,平静一下内心,缓缓推开门。沙发上,一个中年男人蜷缩着,似乎睡着了。此刻,布小朋眼里的康文定,头发白了一半,眼角皱纹深刻,看上去感觉背也有些驼了,留在他印象中的那个身形挺拔、相貌英俊的小伙子,成了眼下这个几乎完全认不出来的老男人,岁月给出的答案就是这样残酷。 康文定突然醒了,猛地一下站起来,然后又愣在那里。二人都愣着,不知第一句话该说什么。还是布小朋打破沉默,他伸出手,两个人的手握到一起。 布小明说:“康参谋,你还好吧?” “还好。小朋,你都当副师长了……我早想到会有这一天,祝贺你……” “谢谢。” 二人落了座。服务员端上来四个菜,启开一瓶红酒,过来倒酒。康文定抓过酒瓶,给自己倒上,说:“我知道你不喝酒,你就以茶代酒吧。”其实如果康文定给他倒一杯,他是不会拒绝的,不知为什么,今晚他特别想喝一点,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这样的欲望。喝了两杯酒,康文定放开了一些,忽然问了一句:“你姐……她还好吗?” 布小朋心中一阵剧痛,愣了好久才说:“……她去世了……都六年多了。” 咣的一声,康文定手中的杯子倒了,酒洒了出来,他慌忙地扶起杯子。他喘着粗气,抬拳捶了下脑袋,摇头不语,许久才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你姐她是个好人……” 布小朋此刻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攥紧了拳头,真想一拳把对面的人打倒在地。但是他不能打,他打不出去,他把拳头张开,又是许久才说:“……我姐说,你也是个好人……” 康文定冷笑了一声,似乎不同意这个说法,伸手拿起酒瓶,倒满一杯,端起,咕咚一声全灌了下去。 布小朋耐心等待康文定说出参与投标之事,如果他张嘴求情,他一定满足他。康文定快要喝醉时,终于扯到这上头,他舌头打着弯说:“小朋,今天来找你,一是我特别、特别、特别想见你,二是我想告诉你,我参与你们技术楼的投标了。” “我知道。” “以前我不知道你管这事。我来的目的,是想告诉你,我想﹣﹣撤标。” “……为什么?” “你和我爸是一样的人,办事认真,我掺和进来,会让你为难。” 这话让布小朋一热。愣一下,他说:“我不怕为难。” “谢谢。但我还是决定撤。” 康文定把一瓶酒喝下去,人就醉了。布小朋叫来小辉,两人把康文定抬上车。布小朋望着奔驰车在黑夜里往前驶去,两个尾灯一闪一闪,渐渐不见了,被黑暗吞没。 (选自陶纯《一座营盘》,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B D A.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布小朋得知康文定投标之后的情感起伏,暗线是康文定撤标的迅速果断,两条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B.小说描写布小朋眼中的康文定,通过今昔对比,既突出康文定的困窘和颓唐,也侧面写出了布小朋内心的怜悯,为下文写他“不怕为难”做了铺垫。 C.小说结尾布小朋望着汽车尾灯被黑暗吞没,这一闲笔通过对实有生活情景的随意点染,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布小朋的心情,暗示了康文定的命运。 D.小说将布小朋置身于情感与利益交织的“练兵场”中,借由他所面对的严峻考验,凸显了小说“沧浪之水,淬砺军魂”的主旨。 (2)在与康文定见面的过程中,布小朋表现出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画线句子,既是理解小说人物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考点】41:小说阅读. 【分析】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注意环境描写;概括主题内容;品味语言特色;分析写作技巧;针对考点要求,不同的题目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结构全文的脉络.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艺术手法的分析、评价,需要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的前提下进行分析鉴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对选项做出恰当的分析; (2)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心理变化.要注意选取文本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然后准确完整的概括分析; (3)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鉴赏分析; 【解答】(1)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其次要明确对于小说技巧的分析的角度,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选材剪裁的角度,表现手法的角度,结构安排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角度和语言特色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 A.“明线是布小朋得知康文定投标之后的情感起伏”不恰当,小说的明线应是以“布小朋坚持严格招标,不看关系”;根据文本第一段“这一块正好归布小朋管,他坚持严格招标,不看关系”可以看出; B.恰当;见文本第四段“现在基地能想起康文定这个名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偶尔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有的说他发了大财,有的说他负债累累,家庭婚姻生活似乎更是一团槽”这是布小朋的回忆,文本第十一段“沙发上,一个中年男人蜷缩着,似乎睡着了.此刻,布小朋眼里的康文定,头发白了一半,眼角皱纹深刻”和语句“真希望他打个电话过来”可以看出分析正确; C.“暗示了康文定的命运”说法错误,小说要说明的主旨是“人性的纯洁与光辉”文本结尾主要通过“汽车尾灯被黑暗吞没”给人们引起反思,揭示小说主题,没有暗示康文定命运的作用; D.恰当,文本主要通过布小朋组织招标,到看到康文定的名字以及布小朋见到康文定的前后变化,以及康文定的撤标要反映的主题是“沧浪之水,淬砺军魂”正确,有文本中语句“以前我不知道你管这事.我来的目的,是想告诉你,我想﹣﹣撤标”可知赏析恰当; (2)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心理变化.要注意选取文本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然后准确完整的概括分析,根据语句“现在基地能想起康文定这个名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偶尔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有的说他发了大财,有的说他负债累累,家庭婚姻生活似乎更是一团槽”和“沙发上,一个中年男人蜷缩着,似乎睡着了.此刻,布小朋眼里的康文定,头发白了一半,眼角皱纹深刻,看上去感觉背也有些驼了,留在他印象中的那个身形挺拔、相貌英俊的小伙子,成了眼下这个几乎完全认不出来的老男人,岁月给出的答案就是这样残酷”,通过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布小朋既有回忆过去时光的温情,又有面对残酷现实的感慨;语句“但是直觉告诉他,不会是别人,就是这个康文定,这个与他的命运,与姐姐布花一家的命运密切相关的人”和语句“布小朋此刻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攥紧了拳头,真想一拳把对面的人打倒在地.但是他不能打,他打不出去”由此可以看出布小朋的矛盾心理;根据语句“布小朋耐心等待康文定说出参与投标之事”由此可以看出布小朋想帮助康文定,可当康文定说话之后,布小朋感到惊讶,同时也有康文定请他帮忙的怀疑,也有对康文定撤标的敬重; (3)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鉴赏分析,语句前“以前我不知道你管这事.我来的目的,是想告诉你,我想﹣﹣撤标”;和语句“我不怕为难”“但我还是决定撤”由此可以看出康文定不想玷污家声,同时也不希望布小朋放弃原则;另外从整篇小说的主旨可以看出,康文定这样做是小说主旨的需要,所以解答本题可以从人物的本性方面和小说主旨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 (1)B D; (2) ①既有回忆过去时光的温情,又有面对残酷现实的感慨; ②既有怀念去世姐姐的悲痛,又有想要击倒康文定的愤怒; ③既有知恩图报的冲动,又有遭到拒绝的惊讶; ④既有想要帮忙中标的犹疑,又有对康文定撤标的敬重. (3) 人物层面: ①康文定不愿玷污家声,在落魄颓唐之际仍拒绝利益的诱惑,他的真诚与坚决令人敬重; ②康文定不愿布小朋为自己放弃原则,暗含着对布小朋继续廉洁自励的警醒与期待; 小说主旨层面:在遭遇困境、面对诱惑之时,要守住做人的底线,追求人性的纯洁与光辉. 【点评】 本题为小说阅读,高考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故事情节的考查,对具体语句的理解,对语言的欣赏,对文主旨的探究等几方面,但关键的一点是要认真阅读文本,明确题目要求,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对文章阅读不够,出现错误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2017•合肥二模)(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寿州巡检使磔贼于阛阓① 之中,其旁犹有盗物者。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上言:“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自今官钱百、谷斗、帛二尺以下,非欺绐者除之。”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傣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钱易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B.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C.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D.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B A.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D.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钱易自幼苦学,早年怀才不遇。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钱易虽才识卓越,却被特意淘汰;后被苏易简举荐给太宗,又因盗起未被起用。 B.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C.钱易知古鉴今,奏请废除酷刑。他认为当今各地酷刑之风太盛,如果一味施行酷刑,将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真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钱易颇具文采,勤于政务。他多次进献文书,被皇帝提拔为文秘机要之臣,负责起草诏书、查核案件等工作,后在任上连日值宿,不幸逝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②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D “彼”为代词,“这”的意思,不可作“杀”的宾语,是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C;“死”这里是名词,作“非”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四大罪人中最凶险的,尚且不说杀掉,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吗?古代的肉刑有劓、椓、黥、刖,都不是死刑,但古人还认为太残酷. (2)B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B “故上疏直言进谏”错,原文为“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意思是“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 (4)①使:假使;所以:用来…的.句子翻译为: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用来辅助统治,望陛下废除. ②籍:登记;厘正:核实订正.句子翻译为:官府财物登记在册,而三司发文要求核实订正的,有时所涉数目细小,总是拖延多年无法上报,徒然干扰州县治理. 答案: (1)D (2)B (3)B (4)①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用来辅助统治,望陛下废除. ②官府财物登记在册,而三司发文要求核实订正的,有时所涉数目细小,总是拖延多年无法上报,徒然干扰州县治理. 参考译文: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倧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而改立钱倧的弟弟钱俶.钱俶归降宋朝,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于是他们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考中进士.为政宽松简便,很照顾民众的利益,诗写得非常漂亮,又擅长于草书、隶书,最后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身份退休回家. 钱易十七岁时考中进士.参加崇政殿的考试时,三篇文章不到中午他就完成了.言官觉得他很轻率,不稳重,故意不录取他.然而从此以后他的才学就出了名.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 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被召到中书测试,改任光禄寺丞、蕲州通判.钱易上书说:“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四大罪人中最凶险的,尚且不说杀掉,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吗?古代的肉刑有劓、椓、黥、刖,都不是死刑,但古人还认为太残酷.近代以来,砍断手脚,钩背烙筋,使犯人体无完肤,露出白骨,还不断气,四肢离开了身躯才断气.采用这样的酷刑给人们看,不是太平盛世之举.目前,地方长官一个比一个残暴,婺州官府先砍断犯人手脚,然后斩首示众.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帮助统治,望陛下废除.”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景德年间,参与贤良方正科考试合格,任秘书丞、信州通判.皇上东封泰山时,他献上《殊祥录》,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皇上祭祀汾阴,视察亳州,命他编撰《车驾所过图经》,献上《宋雅》一篇,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他主考国子监诸科误取不该录用的人,降职监颍州税,几个月后召回京城.许久之后,任判三司磨勘司.真宗喜欢诗人,身边掌管文秘机要的,他都要亲自选拔.提升钱易为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官至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因连续几天值班,未满期就累死了.仁宗怜惜他,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赐给凤冠霞帔. 【点评】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5.(11分)(2017•合肥二模)(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BE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备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考点】52:古诗词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B、“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错误,当时“风雨”给人一种清爽惬意的感觉;E、“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不准确,对于“闲适的情趣”只是一种简单的刻画.故选BE.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要素,尤其是结合两首诗歌的不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观刈麦》同本诗都流露出百姓疾苦,突出自己的一种愧疚之情,是一种关怀天下的胸怀,彰显出美的情怀.韦应物这首诗写出了生活场景的一种情趣之美,用这种情趣反衬自己内心的郁闷愧疚,白居易的《观刈麦》则更多的是突出百姓的疾苦,侧重于对当局者的罪恶的揭露. 答案: (1)(5分)BE (2)(6分)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译文: 卫士的画戟排列如森林,内室满是燃香的芬芳.海上忽然间起了风雨,池阁变得适意而清凉.烦热和疾病都已消散,更有嘉宾坐满在高堂.惭愧啊,我的居室竟这样华丽,却不曾见百姓有多么安康.通晓自然之理能分辨是非,天性通达就物我两忘.荤腥不宜于盛夏的时光,请大家把蔬菜和水果品尝.我俯首饮下一杯酒,抬头敬听各位金玉般声韵优美的文章.心情欢畅身子也变得轻捷,我真想要凌风飞翔.苏州有众多才士,俊秀的人物济济一堂.我明白都市所以宏大,并非多物产而是盛于文章. 赏析: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所作.燕集诗,是一种“应用诗”,应酬意味甚重,然而这首诗却不同凡响.它既十分得体,又典型地表现了诗人当时领袖东南诗坛的气度,及其淡远中见闲雅雍容之致的创作个性.此诗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为开头六句,写宴集的环境,突出“郡斋雨中”四字.兵卫禁严,宴厅凝香,显示刺史地位的高贵、威严.然而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原由.宴集恰逢下雨,不仅池阁清凉,雨景如画,而且公务骤减,一身轻松.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对嘉宾满堂,诗人不禁喜形于色.寥寥数句,洒脱简劲,颇有气概. 第二层为“自惭”以下四句,写宴前的感慨.“自惭居处崇”,不单指因住处的高大宽敞而感到惭愧,还包括显示刺史地位的“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等因素在内,因为这些更使韦应物感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当然,“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诗人从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出发,自觉地将“斯民”之康跟自己的华贵、威严及“居处崇”对比,这是很自然的.他以前早就说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和“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等语,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深感不安,这种深刻的认识,来自他历年担任地方官所得到的感性印象. 但是又将宴饮享乐了,解决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老庄思想了,于是,“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会老庄之理而遣送是非,达乐天知命之性而忘乎形迹,用这种思想去麻痹自己,可以暂时忘怀一切,心安理得地宴集享受,不必再受良心的谴责.韦应物亦不能免给.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病. 第三层为“鲜肥”以下六句,写诗人对这次宴集的欢畅体会.这次宴会,正值禁屠之日,并无鱼肉等鲜肥食品上桌,而是以蔬果为主.这说明与宴者的欢乐并不在吃喝上,而是在以酒会友、吟诗作赋上.诗人得意洋洋地说:“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他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倾听别人吟诵佳句杰作,满心欢快,浑身轻松,几乎飘飘欲仙了. 第四层为最后四句,诗人悟得,自己拜领君命守土大藩,治理东南财赋之地,其实还不足幸,最幸运的是东南人杰地灵,文史兴盛.这一结尾既承上申足情趣,又隐含作为州守,当以文教兴邦的深意,而在结构上,更上应全诗的枢纽﹣﹣“烦疴”至“未睹”四句,在切合燕集诗体制的同时,有无尽余味. 这首诗不仅艺术水平较高,更表现了作者居安思困的襟怀.“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推己及人,居安思困,一饭不忘来处,这是他关心民情、搞好政务的动力.而这,正是《诗经》以来“缘情体物”的优良传统的继续.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6.(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伏清白以死直兮 , 固前圣之所厚 ”两句,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2)在《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3)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教师职能的句子是“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重点字:固、厚) (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重点字:搔、簪)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受、惑) 【点评】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 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 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学生平时进行背诵、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只会背不会写字,学生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字形的准确记忆.尤其是通假字,要特别记忆. 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雷锋热线”志愿者前来探望时,这位爱热闹的孤寡老人激动地坐了起来,在病床上振振有词,和志愿者们分享着他的人生经验。 ②据统计,我国人均捐赠额远不如发达国家,也低于经济水平相类的国家,而要促进慈善捐赠,就应该细大不捐,充分尊重捐献者的意愿。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刷”字当选年度汉字,“诗与远方”“匠人精神”等人选年度关键词。 ⑤梳理以往案例,大额订单催生“妖股”的情况并不鲜见,在订单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之中,一些资本大鳄上下其手。 ⑥贝多芬《第七交响乐》旋律优美庄重却处理得哀而不伤,在略带伤感的曲调中,低音的弦乐旋律部分随着音乐的前进不断积蓄着力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考点】18:成语.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辨析这个成语的含义;其次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和语境相符,有无“褒贬误用”;注意成语形容的对象是否恰当,是否“张冠李戴”;注意成语与其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有无修饰不当或与前后语意矛盾;注意成语含义的多样性,不要以偏概全;最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真推敲确定答案. 【解答】①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此此处用来形容“激动的孤寡老人在病床上和志愿者分享人生经验”不合语境; ②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此处用来形容“志愿者的捐助多少都行”符合语境; ③不蔓不枝: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此处用来形容“年轻画家画画的技术”用词不当; ④甚嚣尘上: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淬,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此处用来形容“年度盘点中的关键汉字”用错了对象; ⑤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此处用来形容“资本大鳄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之中串通作弊”符合语境; ⑥ 哀而不伤: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此处用来形容“贝多芬《第七交响乐》旋律优美庄重却处理得感情适度”符合语境; 根据以上分析可成语运用正确的是:②⑤⑥;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一个能力强大的火箭家族,不仅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更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世界上也是可以引以为傲的. B.本地的海南鸡饭摊主手持锋利的菜刀,在圆木砧板上将香滑滴油的白鸡干净利落地斩开,排列在白饭上,真是垂涎欲滴. C.从网帖描述来看,该员工此前的岗位职责主要是接收客户投诉和解决客户问题,这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 D.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让梁思成无法忍受,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答】A语序不当,递进关系颠倒,改成“不仅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更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 B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改成“排列在白饭上,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C正确; D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改成“他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故选:C 【点评】结构混乱主要有四类: (1)举棋不定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反客为主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掌握“表意不明”病句类型 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认为,笑话是①文学与表演艺术之间的。笑话编出来总是想逗他人笑的,②有点像喜剧作家创作喜剧。③笑话作者有何深层用意,其共同目的都是希望逗大家一乐。④无论是说⑤写成文字,每个笑话作者的心里都有着虚拟的听众,他们⑥是力图让这些听众发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处于 也 尽管 所以 或者 / B 介于 这 不管 因而 还是 就 C 处在 当然 无论 / 以及 也 D 介于 / 如果 并且 抑或 仍 A.A B.B C.C D.D 【考点】1B:关联词语.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解答】①出根据后文“之间”可以准确得出结论,应该是衔接两者之中,应填写“介于”,②空根据“有点像喜剧作家创作喜剧”表明一种顺承问题,填写“这”;③根据“笑话作者有何深层用意,其共同目的都是希望逗大家一乐”表明条件性选择关系,填写“不管”;④⑤表明原因,填写“因而”“还是”,最后一空表明顺承关系,填写“就”.故选B. 答案:B. 【点评】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 1、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5、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就现有技术而言,移民火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能否确保旅途安全,而是能否确保① 移民者身心健康 。他们会因失重而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易因更多宇宙射线的辐射而引发癌症,可能因长时间居于狭窄空间而产生心理疾病等。此外,② 即使顺利到达火星 ,如何建立永续基地也是巨大的挑战。由于移民人数有限,大部分劳动要依赖机器人;除了播种作物、发掘水源,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③ 如何提取氧气 ,保证呼吸。 【考点】2B:补充句子. 【分析】 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 【解答】本段讲“移民火星面临的问题”, 第①处填写要注意下文涉及的内容,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引发癌症”以及“产生心理疾病等”,可知本句要提到对“身心”两方面的影响;第②处注意下文“也”表达的并列关系,“永续基地”进行的内容提示,可知本句应该答出“到达火星”之类.第③处根据下文中“保证呼吸”,可推知本句迫切解决的问题应有“氧气”.要紧密结合文本,进行思考作答. 答案示例: ①移民者身心健康 ②即使顺利到达火星 ③如何提取氧气 【点评】本题以补写句子的形式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学生应联系前后文语境来思考.解答时注意:①阅读全段,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②要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③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④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1.下面是某校学生会招聘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其次认真观察流程图,认真分析构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最后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解答】本题是某校学生会招聘流程图,该图流程图从面试开时先是第一志愿部门面试,第一志愿没通过就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通过第一志愿面试分为之间进入学生会,第一志愿没通过的可进入第二志愿面试,通过第二志愿面试后进入学生会,加入学生会的学学员可被推荐为“优才计划”;根据以上对流程图的分析可以解答问题; 参考答案: 加入学生会,可申请“优才计划”免试推荐,也可参加面试.如未能通过第一志愿部门面试,还可选择参加第二志愿部门面试;如未参加或未通过第二次面试,将被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 【点评】本题是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框架图,明确明确框架图的内容,最后根据框架图的流程,然后运用恰当的语言对框架图进行进行表述. 四、写作(60分) 12.(60分)(2017•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获得了高收视率,成为热点。 有人认为,该节目点燃了民众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之情,引起了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该节目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树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但也有人担忧,传统诗词在被普及的同时越来越被符号化,诗词承载的宝贵情感越来越被疏离;而对熟稔应试套路的学生而言,诗词大会堪称另一场标准化考试,而单纯背诵会让思维僵化,影响创造力发展。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91:材料作文. 【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中国国学热,热爱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艳羡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材料中一些评论者、学者的观点也合理.但是我们要明白,一档电视节目容量有限,不大可能具备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记忆力是基础,其他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传统文化长期式微的背景下,这是需要呵护的.背诗也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 参考立意: (1)从支持的角度:①迎合了当前“国学热”节目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粹;②是综艺界的清流,让人们看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③不必做过多的拔高,也不比认为没有积极的一面;④少一点警惕和挑剔,多一点善意和欣赏;⑤启蒙国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能普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 (2)从批判的角度:①大部分内容考察记忆力,对人的能力提高无益,更谈不上弘扬传统文化;②节目选材基于中学教材,更加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加重了急功近利的现实;③考查死记硬背,束缚人的创新能力;④纯粹的记忆不能代替理解,只是暂时的;⑤能背多少诗词,与个人的文化程度、人格修养不成正比;⑥背诵量的大小不能衡量人的能力和本事. 【解答】 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点评】 要写此类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如果提供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要辩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性间的对比与对照.审题时,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