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景东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文字消亡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的根基就消失了。 B. 清末民初以来,受外部因素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抱着否定的态度,并且他们提出的相关论调也很有市场。 C. 与拼音文字相比,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它不仅表达概念、内涵等,还给人带来一定联想。 D. 近年来,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的探索,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学会思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表明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令人信服。 B. 文章引用某些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可能无法适应信息化挑战。 C.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该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D. 文章结尾处与首段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中,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渐少,而提笔忘字的现象屡增,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B.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拼音教学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但这种做法值得深思。 C. “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等汉字教学方法,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值得提倡。 D. 创新汉字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的生机。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如果文字消亡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的根基就消失了”曲解文意,第一段说的是“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并不是文明发展的根基就消失了。B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抱着否定的态度”曲解文意,第二段说的是“产生了怀疑”,不是抱着否定的态度。D项,“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学会思考”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是为了证明汉字可能无法适应信息化挑战”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提到“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渐少,而提笔忘字的现象屡增,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错误,选项张冠李戴,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由此可知,“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的是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现象。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 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 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 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6.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答案】4. B 5. B 6. 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归纳结论、读图表的综合能力。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素材运用的意图。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辨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对法”。 本题中,A项是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得出的结论;B项考查读图能力;C项考查的是根据材料三筛选要点的能力;D项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其中B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图表所示,“增长两倍多”的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以及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等 本题A项曲解文意,从材料一“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农村地区占比为17.0%”可以看出,并未出现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错误,根据新规,消费者超过500元,就不能扫描静态条码支付。D项“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错误。原文是“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重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类。 本题题干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表明既要归纳移动支付的优点,又要结合现实,谈移动支付的便利。从材料一、三、四可以归纳出移动支付的好处是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②支付更加快捷;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然后根据自己的移动支付谈自己在移动支付的感受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新闻类)是2017年在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出现的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通常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组合而成的多维度又相互独立阅读文本。简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内容的实用性、知识的综合性、形式的直观性、信息的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读图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训练时,学生要积累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自己图文转换的能力,当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更要培养。 阅读文本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迅速把握文本话题和各则材料的侧重点:①快速浏览,确定文本中心话题。找出多则文本的中心话题(或事件)。②单则阅读,找出文本的侧重点。以抓关键词语的形式找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或角度、方面)。对图表要根据标题和内容大致把握其重点。③关注材料的出处,搜索命题暗示信息。 作答选择题时,确定选项归属,仔细比对。首先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错误项还是正确项;接着在仔细理解各个选项的意思及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把各个选项回归到原文中各个选项对应材料的语境中进行反复比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出答案。比对时,注意比对以下几个方面:①比对词语(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②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③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归纳内容要点时,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题:①抓住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新闻的中心内容而言,新闻的导语、文中陈述的事实文字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文本全文的内容,概括时二者要有机结合。②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提炼。③提取关键信息,重新组合。有些材料,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中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由点到面,归纳概括出要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土 炕 贾平凹 大娘住在陕北羊儿沟。她娘家是关中人,十九岁时她嫁到这里。丈夫姓王,比她小了三岁。她觉得这地方不错,尤其是那土炕,在关中没有见过,她就感兴趣了。土炕很大,占了整整后半个窑。她提议把炕盘小,丈夫不同意,说将来要生儿育女。她想:真有七八个儿女了,那炕下的鞋子会一摆一长溜呢,就又痴痴地笑。 土炕成了她的天地,她在上边纺线、纳鞋帮;在炕上摊开包袱,一有空闲,就翻弄那些各色布头、丝线;晚上在上边和丈夫说悄悄话。她想:男人家走州过县,女人家就是要守住这块土炕。 这时候,日子不安宁起来。这一天,一个掉队的女八路来到窑洞。这女八路腰身很笨,她一眼看出有着身孕,就做汤烧水,让女八路坐在土炕上。她说: “快上炕,咱们陕北,就是这风俗,家里人几辈睡一个炕哩。” 她让女八路睡在西边,让丈夫睡在东边,她在中间躺下,作了个界墙。那女八路还是不肯睡下。她只好推醒丈夫,让他睡到灶口前的脚地,说只许面朝外。丈夫一夜没敢翻身。 她知道了这女八路叫龚娟,是个宣传员。龚娟后来生了个女儿,她们就叫她猫猫。龚娟要去追部队。临走,给她跪下说:“大姐,这孩子带不走,就托付给你。” 她开始在这土炕上养着猫猫长大。她让丈夫去卖了炕上一条新被子,买回来一头奶羊,天天给孩子挤着吃。猫猫长到三岁,丈夫得了痨病,没了。她哭了一场,不去改嫁,从此做了寡妇。那年她刚刚二十六岁。 家里一切开支全靠她纺线,她纺线又快又好。新中国成立后,猫猫长大了,她供着去读小学。可是这年秋天,她们正在院子里打枣儿,嘟嘟地开来一辆小车,车上下来一位壮年妇女叫她一声“大姐”就哭了。那女的说她是龚娟。龚娟说:“你跟我一块进城去吧,我永远叫你姐姐,猫猫也永远叫你娘。” 她笑笑,说她有什么功劳,要到城里去?就劝说猫猫认了亲娘,猫猫不去,她倒变了脸。第二天,她欢欢喜喜打发龚娟母女走了。车一拐过山弯,她却扑腾在路上,哭得哇哇的伤心。 后来,龚娟病故了。猫猫参加了工作,信便来得少了,也越写越短,最后竟再没有来过一句话了。她却老是盼着,过两天就去邮电所打问。 村里人都说她应该去找猫猫,让猫猫养活她。 “如果是为了如今养活我才收养她,那我成什么人啦!” 她不埋怨猫猫。只是这大炕,睡起来觉得太硬。她什么都可以丢下,就是不舍这土炕,夜里睡在上边,可以做好多梦,梦见她的丈夫,也梦见猫猫母女。 那几年里,干部经常下乡。村里就把女干部派到她炕上来睡。她很乐意,十个八个都让挤在土炕上。她睡的迟,挑灯看她们每一张漂亮的脸,一看见那炕下的鞋,就想起当年和丈夫说的话,没笑出声来,却去把各色格式的鞋放得整整齐齐。 有人说,猫猫成了走资派,被剃光了头游街。一日,猫猫给她来了一封信,说自己的孩子受人歧视,想让大女儿落户到养母这。 猫猫的十六岁的大女儿秀秀不久就来了。从此,土炕上睡了秀秀,她夜夜给孩子讲猫猫小时候的事,婆孙俩就笑一笑。村里人见她护着秀秀,谁也不敢作践。 过了两年,秀秀进城看猫猫,一个月没有回来。她很着急,拍了电报去才收到回信说,猫猫平反了,让把秀秀的户口迁回城里。她一颗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村里人都在说秀秀在城里不会回来了。“秀秀说要回来的,她说我这土炕好呢。”她总是这么说。 但是秀秀到底没有回来。她一个人睡在炕上,只觉得炕大,炕空。这天天明时,浑身发烧,睡倒不起了。又过了三个月,她知道自己不行了。村里人说,“给秀秀母女打个电话,接你去大医院看看,或许会好了呢”。 她不同意,说是活到时候了,不必告诉秀秀母女,更没必要进城去治了。第三天黎明,她气弱得只有出的,没有入的。村里人都围在土炕边,她说:“都上炕坐吧,这土炕大,能坐得下,大家都来看我,我也死得下了。” 窑空起来,没几年就在雨天里塌了,把大土炕埋在里边。后来,好些下乡的女干部都问起她。知道情况后都伤心落泪,怀念那土炕,说土炕上好,又大,又舒服。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女主人公出嫁到去世,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安排,但结构精炼,风格朴实、自然。 B. 女主人公知道秀秀没事,所以她“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是怕秀秀不再回来,乡亲们会笑话她。 C. 小说描写朴素中见真情,如写女主人公夜里看女干部熟睡的脸,摆整齐炕下的鞋,直击读者内心,让人感动。 D. 小说结尾写女主人公去世后,窑塌了,土炕被埋。下乡女干部伤心落泪,怀念舒适的土炕,其实是对女主人公的感恩和怀念。 8. 文中画线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几经变化和起伏,试结合文本分析。 9. “土炕”见证了女主人公的一生,是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土炕”在作品中承载着怎样的精神内涵。 【答案】7. B 8. (1)先是高兴和欣慰。龚娟说接“她”进城是对她的一种肯定,“她笑笑”说明她心里是幸福和高兴的;(2)接着着急。猫猫不肯认亲生母亲,“她”心里着急,“变了脸”;(3)为龚娟母女团聚回城由衷喜悦。猫猫跟着母亲回去有更好的条件,她“欢欢喜喜”送孩子离开,好让她们安心回城;(4)猫猫离开后伤心欲绝。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的孩子离开了自己,她内心像被掏空了一般,“扑腾在路上”再也支撑不住。 9. (1)女主人公在土炕上生活作息,守着土炕守着家,一辈子辛劳勤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小说表现了普通群众的质朴坚忍。 (2)在战争年代,女主人公在土炕上收留过掉队的八路军,也收养了八路军的孩子,保护她们,供养她们。小说赞扬了善良忠厚的品格。 (3)在土炕上,女主人公养大了别人的孩子,也接纳过许多下乡的干部,但她从未想索取什么,更没有埋怨、不满。小说歌颂了不求回报、无私宽容的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乡亲们会笑话她”错误,理解欠妥,是担心秀秀不再回来,自己重新面对寂寞。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理变化的分析能力。感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感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感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感理。“她笑笑”,联系前后文,龚娟说接“她”进城,这是对她表示肯定和感谢,她心里是高兴的;“就劝说猫猫认了亲娘,猫猫不去,她倒变了脸”,接着让猫猫认生母,猫猫不肯人,她变了脸,说明心里着急;“第二天,她欢欢喜喜打发龚娟母女走了”,第二天,她打发龚娟母女回城,觉得猫猫跟着母亲回去有更好的条件,她为孩子欢喜,所以心里是欢欢喜喜的;“车一拐过山弯,她却扑腾在路上,哭得哇哇的伤心”,最后猫猫走后,他内心像被掏空了一般“扑腾在路上哭”,表明了她在送走了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的孩子后伤心欲绝。情感几经起伏,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是:高兴——着急——欣慰——伤心,找到合适的词语概括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土炕成了她的天地,她在上边纺线、纳鞋帮;在炕上摊开包袱,一有空闲,就翻弄那些各色布头、丝线;晚上在上边和丈夫说悄悄话。她想:男人家走州过县,女人家就是要守住这块土炕”,可知“土炕”是女主人生活作息的地方,女主人守着土炕守着家,辛劳勤恳,表现出普通群众的质朴坚韧;“这一天,一个掉队的女八路来到窑洞。这女八路腰身很笨,她一眼看出有着身孕,就做汤烧水,让女八路坐在土炕上”“她开始在这土炕上养着猫猫长大。她让丈夫去卖了炕上一条新被子,买回来一头奶羊,天天给孩子挤着吃”,可知在“土炕”上,女主人收留过掉队的八路军孕妇,也收养过八路军的孩子并养大她们,通过此物象,展现了女主人善良忠厚的人物形象;“那几年里,干部经常下乡。村里就把女干部派到她炕上来睡。她很乐意,十个八个都让挤在土炕上。她睡的迟,挑灯看她们每一张漂亮的脸,一看见那炕下的鞋,就想起当年和丈夫说的话,没笑出声来,却去把各色格式的鞋放得整整齐齐”“你跟我一块进城去吧,我永远叫你姐姐,猫猫也永远叫你娘”“ 她不同意,说是活到时候了,不必告诉秀秀母女,更没必要进城去治了”,女主人公通过“土炕”做过很多好事,但她却不求回报,在养大的孩子离开她后她也没有埋怨,表现出了女主人公不求回报、宽容无私的精神特质。 【点睛】“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人和之 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C. 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D. 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 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C. 以故汉追及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为英雄的壮举提供了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于娱乐与美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C. 文章从军事力量上着笔表现项羽已经身陷绝境: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通过这些数字对比,表明兵力反差极大,写出了项羽已身陷绝境的情状。 D. 逃亡途中,项羽被田父所骗,说明项羽已失民心;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八百多人。 (2)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中, B项,“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结合前文,“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意思是:项羽渡过淮河,能够跟上来的骑马的人不过一百左右。所以此处的“属”是跟随的意思,不是“属于”的意思。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本题中, A项,“之”分别是,人称代词,代“他”;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乃”分别是,副词,才;连词,于是。 C项,“以”分别是,介词,因为;介词,把。 D项,“为”都是介词,替 。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错误,“沉溺声色”不当,项羽并没有沉溺声色,而且这也不是项羽失败的原因,文中设置这一场面,主要是体现英雄末路时的悲凉、无奈。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上:名词作动词,跨上;麾下:部下;壮士骑从者:定语后置,骑马跟从的壮士。 第二句得分点:卒:最终;困于此:被动句,“困”被困;亡:使动用法,使……灭亡;罪:过错;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部下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写实景,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基调。 B. 颔联上承“寒宵”,写夜间所闻所见,音调雄浑铿锵,辞藻清丽壮阔,蕴含着诗人开阔豪迈的情怀。 C. 颈联通过超越时空的联想,刻画了夔州的凄凉景象。“野哭”和“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D. 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他将眼前的动荡放到了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15. 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结合全诗说说此诗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答案】14. B 15. 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遭受磨难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可以说万般感慨集于笔端,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 B项,“蕴含着诗人开阔豪迈的情怀”中“开阔豪迈”错误,应该是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颔联两句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所以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本题题干要求分析杜甫这首诗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可逐句分析,提炼情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就像诗中所说,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两句,以宫殿犹在、宫女衰老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仅仅用“_____,_____”八个字,就描写出秦统治者奢侈浪费无度的生活情景。 (3)《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雕栏玉砌应犹在 (2). 只是朱颜改。 (3). (2)鼎铛玉石, (4). 金块珠砾。 (5).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砌”“铛”“砾”“沮”。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微信开启“最近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3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3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 ____________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有人_____________, 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 ), 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最近三天朋友圈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 _____________。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正因此,“最近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_____________的对象。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 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 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 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庯置疑 津津乐道 B. 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庯置疑 评头论足 C. 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非议 评头论足 D 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非议 津津乐道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人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B项与语境中“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不相符,同时可排除D项。 C项与语境中“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自相矛盾。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根据语境中“换个角度”的提示,可知应用“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内心满足。由语境中“喜欢炫示自己”,可判定应选“意气飞扬”。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毋庸置疑:不必怀疑。由语境中“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可判定应选“无可非议”。 评头论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由语境中“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对象”,可以判定应为“评头论足”。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纳入”与“生活”搭配不当。 B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应为“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 C项,“表现出”与“局面”搭配不当。 故选D。 【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①__________,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②__________,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雄浑豪迈,易安的诗歌清新婉约。诗歌之于读者,语言风格无疑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③__________。 【答案】 (1). ①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 (2). ②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 (3). ③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中, ①处,根据前文“一个时代”“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和后文“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可知,此处应填“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前文“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和后文对不同诗人诗歌风格的举例可知,此处可填“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之类的语句。③处,前文主要讲了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和个人语言风格,横线前说了“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可知此处内容和诗人个人有关,可填“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之类的语句。 21.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答案】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色香味俱佳;③采摘时机讲究;④制作精细;⑤功效较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此题为提炼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首先弄清题目要求,看它要求我们怎样压缩,再依据句号和分号划分结构,把握原材料的内容要点,然后分析原材料哪些信息是跟题干密切相关应该保留的,哪些是次要的可以舍去的,最后对综合思考后的结果进行文字上的加工,使其语言规范。 本题材料为说明性语段,从不同角度证明了“太平猴魁”茶的特征,作答时需理清层次,分别概括。此段共有六句话,一句话可以作为一个层次,根据每句话的内容对其进行概括,并且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宜采用主谓结构的短语。答题时注意第二、五、六句,第二句说明产地及特点,第五句说明制作工序,第六句说明多种功效。可据此概括内容。 【点睛】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包括摘句法、连词法、归纳法等。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语句作段意,所摘取的语句主要是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称为关键词。连词法就是连接段落内容的关键词、重点词语,归纳成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连缀而成的语句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纳法。有的没有能够概括段意的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也没有明显的可以连缀成句概括段落内容的关键词,此时要概括段意就要读懂段落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对段意进行概括。 (4)舍次留主法。舍次留主法也是归并法、综合法。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许多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在归并概括意义段的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此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连贯;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很多,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互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运用的时候可以一种方法单独运用,也可以几种方法交织在一起使用,从而使概括段落大意更容易更准确。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并不出色的学生问老师: “老师,我在您心中排第几?”老师毫不犹豫地说:“第一!”孩子惊喜地问:“真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如果一位老师对一位并不出色学生说:“你在我心中排第一。”我们大概会认为这是一种鼓励性的欺骗。但老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确实会发人深思——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 是啊!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垂柳的姿势比不上白杨的挺拔,但那“清风扶弱柳”的柔美不更令人心动?月亮自是必不上太阳的光芒,但那“举杯邀明月”的潇洒不是别有一番韵味?寒梅自是比不上牡丹的娇艳,但那“凌寒独自开”的坚强不也让人欣赏?其实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必对别人领先自己的哪一方面苦苦烦恼,站到你的特色行列,你就是第一!人,亦是如此。 一个个子不高,长相滑稽、呆头呆脑的孩子,无论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永远是被嘲笑的对象。他成绩不好,反应也有点慢,更是不善于与人交流,这种人似乎用不可能排第一的,可他因一次偶然的机遇被一位领导看中,走上了戏剧舞台,从此,他便是第一了。他就是著名喜剧演员“憨豆先生”。 论学习,论交际,憨豆先生真是不怎么样,但另起一行,在他特别的戏剧表演中,他就是第一啊!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呢?总会有那么特别的一行,你是第一!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拥有修养和内涵,你依然魅力十足;没有骄人的成就,但拥有拼搏的精神,你依然会受到表扬;没有善变的口才,但拥有实干的作风,你依然会得到别人的珍惜;没有敏捷的思维,但有勤奋的品质,你依然不会落后于人…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你放弃努力去提升自己,只是不要总在弱项中沉溺烦恼,要能看到自己的特色,相信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朋友啊,是鱼就不要埋怨没有飞翔的翅膀,在大海中你就是主角;是梅就不总想雪花的晶莹,在百花中你就是女神。在自己的一片蓝天下,去寻觅他那最耀眼的一束光吧!相信,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第一”,我们通常理解为只能有一个,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也许人人都能做第一。排排看吧,要说班上排第一的非那位作文拿大奖,考试得头名的班长莫属;可是只要愿意“另起一行”,那位声音甜美的学习委员讲故事不就是第一吗?那位跳舞特棒的同学当然也是第一了……,众多的第一在我们的“另起一行”中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因此,可从下面几个角度审题立意: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2.相信自己,成就未来。 3.换一个角度看人,你总能看到对方的优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