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2 高一年级 6 月阶段性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班路上“刷一刷”,等电梯时“抖一抖”,吃美食前“拍一拍”……如今,各类短视 频应用已融入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如何有效防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据报道, 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 21 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其实,不只是青少年,一些成年人也在低头中感到“时间知觉麻木”,在虚拟世界里“沉 醉不知归路”。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仔细推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 理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 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 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 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可以说,以用户为中心的短视频平台, 日渐生成了富有特点的传播逻辑与生态,占有了大量注意力资源。 “黏屏”现象也映照着短视频的“内容引力”。几十秒的镜头,可仰望浩瀚星空,也可 俯瞰市井烟火;能近距离观察社会肌理,也能深度透视时代景深。点开视频,领略城乡风貌, 了解风土人情,足不出户就能“行万里路”。现实中,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非易事,但通 过网上“打卡”,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在路上”的愿望。与此同时,海量用户的聚合,为人 们提供了个体观察与群体观察的视角。视频的主角,可以是知识精英、“草根网红”,也可 以是外卖小哥、普通工人等人物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短视频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拓展了 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应用场景,短视频正在构成独特的网络景 观。截至去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6.48 亿,短视频营销市场规模逾 140 亿元。无处不 在的传播场景、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超乎想象的惊人流量,彰显着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 但也应看到,在“急速生长”的背后,难免存在着种种乱象:短视频侵权成为知识产权问题 的新表现;“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制造“拼接真实”,挑战媒介伦理;未经过滤的劣质内 容引发社会担忧……凡此种种,给用户带来困扰,也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天, 在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传播业态加速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更新,如果疏 于治理,短视频平台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 传播实践证明,以优质内容传递主流价值,是短视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 - 2 - 来,《习近平讲故事》《国家相册》等主流短视频成为现象级产品。观察那些迅速走红的“爆 款”,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以正能量吸引高流量。与社交媒体时代“负面内容更吸睛” 不同,短视频时代更看重“记录美好生活”。点赞风雨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记录消防员逆行 的“最美背影”,歌唱普通人的亲情与爱情……优质的短视频,往往紧扣“美好”二字,为 网络空间增添亮色。这也启示人们,相信美好、选择美好、呈现美好,才能多创造高品质原 创内容,也才能收获更多用户点赞。 短视频不“短视”,发展才能不“短路”。互联网的“头部效应”不仅意味着传播优势, 也意味着主流平台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以内容风控和用户行为引导防止传播失范,用更多优 质内容资源夯基垒台,短视频平台方能实现长远发展,拥抱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短视频如何实现长发展》2019 年 07 月 30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如今,各类短视频发展迅猛,已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对之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B. 各类短视频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人在虚拟的世界中“沉醉不知归路”,有效防沉迷就成为 一道现实的课题。 C. 深刻的社会心理机制和传播机制是短视频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的根本原因。 D. 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传播业态加速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更新,恰当的治理,短视频平台 就不会有任何的风险挑战。 2. 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不可短视,如何实现短视频的长发展是本文论证的中心。 B. 短视频参差多态的内容,既令人沉迷难以自拔,也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这里作者 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 C.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例如现实中,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非易事,而短视频足不 出户就能让人“行万里路”。 D. 文章层层深入,详细分析了短视频存在的种种乱象及危害,并指出了短视频长发展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平台可以生成富有特点的传播逻辑与生态,可以吸引更多短视频用户的注意。 B. 短视频的“内容引力”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民“在路上”的愿望以及为人们提供了个体 观察与群体观察的视角。 C. 记录美好生活,优质的短视频能收获更多用户点赞,说明用优质的内容去占领短视频,有 - 3 - 害内容的生长空间自然会缩小。 D. 短视频平台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以内容风控和用户行为引导防止传播失范,短视频才会不 “短视”,短视频发展才会不“短路”。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 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已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错误,扩大范围,原文是“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 入不少人的日常生活”; C 项,“根本原因”表述错误。原文是说“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仔细推究, 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机制和传播机制”,没有说深刻的社会心理机制和传播机制是短 视频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的根本原因。 D 项,“短视频平台就不会有任何的风险挑战”太过绝对。原文是“……如果疏于治理,短视 频平台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得不出“短视频平台就不会有任何的风险挑战”的结论。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详细分析了短视频存在的种种乱象及危害”,“详细”有误。文章 在第四段用了少量的篇幅简略的分析了短视频存在的种种乱象及危害。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 项,“短视频平台需要承担更多责任”表述错 误。原文是“主流平台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 4 - 故选 D。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 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 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 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数据技术是 21 世纪最具时代标志的技术之一。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 要》中提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 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 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 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没有大数据分析,教 育就是在玩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将大数据的概 念引入到教育里,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更清晰更准确更迅速,甚至能提 前“预知”成功。 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 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 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大数据的渗入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可以精细刻画学生特 点、洞察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背景和 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测量、收集和分析,从海量学生相关的数据中归纳分析各自的学习风格 和学习行为,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教师可 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比如 MOOC 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体教室的限制,课程受众面极广,能同时满足数十万学习者学习需 求。由此可见,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重大。 大数据与教育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2019-03-20 搜狐新闻,《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 5 - 材料二: 材料三: 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大数据传统数据最核心的区别体现在信息采集的方式以及对数 据的应用上。传统数据的采集方式相对来说只能够彰显出学生的群体水平,而非个人在同学 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別为多少,他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等等。 (二)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 中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另外, 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況选择最合理、最能让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从而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学生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 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与当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在 线教育密不可分,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期中期末考试评分等等。 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判断事物的可行性和利弊性,详尽地展现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 无法察觉到的深层学习状态,进而有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四)增强教师責任心和强化师德建设。因为在大数据平台下,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明显 和强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来应对这种竞争。例如:在大数据面前, 教师教书授业的好坏,对他个人影响甚微;不认真备课、授课的老师,事业将会停滞不前。 (摘编自百度文库《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成了 2020 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那么,这只黑天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 - 6 - 么样的影响?还是以非典做一个对比,2003 年的非典,中国 GDP 水平 12 万亿人民币,但是 17 年后的今天,中国 GDP 总量水平已经 100 万亿,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已经是当年的近 10 倍! 但是,不可否认,这只“黑天鹅”在很多方面“促进”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比如“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 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 但是现在,很多人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 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下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 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再如“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习惯了在家里学 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 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有在教室才能发生,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 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 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 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核心。 4. 下列关于“大数据与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需要数据分析,引入数据分析的教育可以是清晰、准确的教育,也可以是“预知”成 功的教育。 B. 数据可以为教学服务,为学情诊断、学习分析提供支持,有利于教师精确洞察学生需求、 引导学习。 C. 大数据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变得可视,帮助教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 教学效率。 D. 大数据影响教育的规模,优质课程资源的受众面增大,教育规模扩大;而因材施教缩小了 教育规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能够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整理,体现出容量大、 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主要特征。 B. 根据数据统计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个话题,这是 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借此能了解每个人的需求。 C. 对比 2003 年与 2020 年 GDP 水平,可知我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这说明“黑 - 7 - 天鹅”不大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动荡性的冲击。 D.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2020 年初的疫情使得我们对互联网依赖性凸显,线上购物、在 线教育分别对线下购物、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 6. 请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 【答案】4. D 5. B 6. ①学习方式更多样。可采用线上、线下或两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②学习资源更丰富,选 择性更强。学习平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可以自行选择使用。③学习更个性化,更高效。大 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促进因材施教,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借助大数据了解自己 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 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 项,“而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错误。原文信息是“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 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 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 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可见并不能说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强加因果关 系,结论无中生有。“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无论教育规模大小,都 应因材施教。选项中“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曲解文意。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 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 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 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 项,“借此能了解每个人的需求”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 - 8 - 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个话题,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但不能据此得出能了 解每个人得需求,材料二中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不能反映每个人的情况。选项结论太绝对,夸 大其词。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 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 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 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 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 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 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本题题干为“请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 根据材料四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①学习方式更多样。 根据材料一的第一段“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选、 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得出答案②学习资源更丰富,选择性更强。 根据材料三的前三点信息得出答案③学习更个性化,更高效。大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促 进因材施教,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借助大数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 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 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 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 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 9 -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 浪的。造了钓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 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 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 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 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 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 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 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 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 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 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 10 -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 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 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 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 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 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 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 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 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钓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 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 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 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 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 11 -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 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 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 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裏,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 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耕柱子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能传神 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B. 文中写楚国的富裕,是为了衬托宋国的贫苦;写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是为了衬托 墨子的迂腐呆傻、旧衣破裳。 C. 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 瞧不起平民思想的代表墨子。 D. 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当中,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史实,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 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 8. 《非攻》表达了中国人民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 式的古代英雄形象的。 9. 作品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在细节描写中刻画人物。作品写他为抵制不义战争,背着刚蒸好的窝 窝头匆匆上路,草鞋带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起茧、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 然走”;写他“乌黑的脸”“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这些动作细 节和肖像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墨子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之困、身体力行、平易近人的朴 实作风。②在环境描写中烘托人物。看到宋国贫弱凋敝景象时,作品对墨子的心理描写,更是 刻画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③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作 品通过墨子“止楚攻宋”这一主要矛盾,鲜明地刻画了墨子舍己为人、机智善辩、执着坚毅的 - 12 - 性格特点。 9. ①照应文章开头,完善故事情节,使作品更加严谨。作文开头点明墨子前往楚国的意图是 “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兴风作浪……要怂恿楚王攻……我去按他一下”,后面写公输般接 连碰了两个“钉子”,正呼应了墨子“去按他一下”的主观愿望。②巧用侧面描写手法,突出 主要人物形象。作品通过公输般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表现了墨子“劳形苦心,扶危济急” 的仁爱思想和劝阻公输般的机智与执着。③彰显作品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作品在叙写公输 般接连两次碰钉子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了墨子反对侵略、主张兼爱的仁义思想,给读者带来历 史的启迪和先迎接他的,就会国富兵强的现实意义。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 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 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B 项,曲解文意。“为了衬托墨子的迂腐呆傻”的说法错误。文中采用的是衬托手法,写楚国 人衣服干净的确可以衬托墨子的“旧衣破裳”,但写楚国人“活泼精悍”则不是衬托墨子 “近腐呆傻”,相反更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关 注人物(艺术)本质的特征,明白刻画的方法。 想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 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 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等等。题干要求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中 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的。 首先找出文中描写墨子的语言,然后进行分析即可。“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 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衣 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 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 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 然走”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刻画墨子的形象;“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 - 13 - 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通过外貌和肖 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体现墨子的身体力行、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沿路看看情形, 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 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 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 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 的乞丐了”通过对宋国和楚国环境的描写和墨子心理感受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 墨子的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的重要语段的作用及其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思维角度涉及:①对 上下文情节的作用。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 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作品后面写公输 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细读文本可知: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 “钉子”。从结构上来说,是为了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我们的老乡公 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钓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 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 他一下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写公输般:“‘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 得很对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 是你的话’”是为了衬托墨子的形象。从小说的主旨上来说,作品在叙写公输般接连两次碰 钉子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了墨子反对侵略、主张兼爱的仁义思想是为彰显小说的主旨。回答 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 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 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 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 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 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 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 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 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 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 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 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 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 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 与之讲论经理,娓娓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 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 一倚/或至达曙 B.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 倚或至达曙 C.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 /一倚或至达曙 D.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 一倚或至达曙 - 15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庠序”,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 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 “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 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 “母忧”,指遭遇母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忧”,也叫“丁双”,原指遇 到父母丧事,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D. “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民间有“赏花灯”“猜灯谜”习俗,又称“灯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熹,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 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学习。 B. 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 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 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 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 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之士都有前来请教他的,他娓 娓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对黄干的敬称,即黄老父)也。”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于是黄干奏请朝廷、修筑安庆城池(或城墙)来为作战与防守作准备。他没有等到 朝廷回复,当天就动工兴建。 (2)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对对方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让你活下来的是黄 老父啊。”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 16 -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句子译为: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这时朱熹 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 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 “二月”是“不解衣”的时间,指两个月不脱衣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D; “干自见熹”中“熹”是“见”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对“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解释错误,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其实这句的“庠序” 是地方学校的意思,与最高学府“太学”不一样。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错误,从原 文第三段可知“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是黄干在临川时的政绩,而不是他任“新淦知县时” 发生的事。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城”,活用为动词,修筑城墙(或城池);“俟”,等到;“报”,回复。 (2)中,“德”,活用为动词,感激;“于”,表被动;“滔”,淹没;“生”,使动用法, 让……活下来。 - 17 -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清江的刘清之,刘清之认为他很奇异,说:“你 是将来会成大器的人,现在有学问的人都没有能力教你啊。”于是让他跟随朱熹学习。黄干 家的家法很严,于是把这个话告诉他自己的母亲,当天就出发了。当时天正下大雪,来到朱 熹住所适逢朱熹外出了,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 服,这时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 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致思刻 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宋宁宗即位后,朱熹让黄干进献奏表,补任将仕郎。黄干遭逢母丧,跟从他在墓地庐舍 讲论的人很多。朱熹病重时,把自己平日所穿的深衣和撰写的著作交给黄干,亲笔写信和黄 干诀别说:“我的道的依托都在这里,我没有遗憾了。”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抚州知州高商老征用黄干担任临川县令,当年天旱,他极力劝勉 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改任新淦知县,官吏百姓平常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都感到高兴,(所 以)不用命令政令就得以施行。黄干所到之地都重视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 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面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的士人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 颐、游酢、朱熹先生的祠庙。托病自请充任祠禄官,主管武夷冲祐观。 不久黄干被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沿边境多有警报。于是 黄干上书奏请朝廷,修筑安庆城池来(前)准备好作战或防守,没有等到回复,当天就动工 兴建。城池筑成,恰逢上元日张灯,人士百姓扶老携幼,往来不断。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 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黄干以礼相待(或 - 18 - 用礼仪接待他们),命备好酒肉(招待他们),又用金帛酬劳他们。老婆婆说:“我老婆婆来, 是为了全郡的百姓道谢罢了知府的赏赐不是我所希望的。”她没有接受就离开了。两年以后, 金人攻破黄州沙窝各个关隘,淮东、淮西都受到震动,唯独安庆(凭依城墙之险)安定如旧。 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 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对对方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让你活下来的是黄老父 啊。” 后来同僚忌恨他,他就回归乡里,弟子一天比一天多,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纷纷前 来,他编订礼文、著述书籍,白天没有闲暇,(就利用)晚上和他们讲述经学义理,娓娓不倦, (因人多)就借邻近的寺舍让弟子们居住,早晚来往不断,质疑请教像朱熹在世时一样。黄 干去世几年后,因为门人请求赐给黄干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崔涂:江南人,终生漂泊,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 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上句描绘了早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诗人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 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 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 颈联“故园书动经年绝”写自己长久在外,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动”是“动 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有寥落之意。 D. 诗中前四句虚实结合,既写了春夕实景,也写了梦中之景,后四句重在议论,抒发了凄婉 动人的愁绪。 15.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9 - 【答案】14. A 15. ①春光易逝的伤春之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 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的伤春情怀及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叹。②羁旅思乡之情: 借蝴蝶梦、子规、月三更等意象及梦中之景,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③仕途 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奈、伤心之语,传达出诗人苦闷彷徨、悲愁 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写自己华发满镜,满含青春不再的悲伤、无奈之情。⑤归隐田 园之意:暗用“五湖”的典故,表露归隐心迹。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 项,“首联上句描绘了早春景象”分析错误。首联上句“水流花谢两无情”,花已经谢了, 描绘的是暮春景象。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 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 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本题,首联写了流水、落花、消逝的东风,这些都是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之情。颔 联,“梦中家万里”,直接点出思乡之情,家在万里之外,自身自然是有羁旅之苦。“子 规”“月”都是思乡怀人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苦。 颈联,“书动经年绝”,和家乡很少有书信往来体现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华发春唯满 镜生”,满头白发,体现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感伤,对年华老去的悲叹。 尾联,“自是不归归便得”,诗人说,假如自己能够回去,便能得到五湖烟景。“五湖”, 是用典,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很明 显是在表露归隐的心迹。诗人想归却不能归的,也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 另外,也可以结合注释①进行分析。 - 20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教育和道德对王道非常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开篇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登高看到 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 【答案】 (1). 谨庠序之教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风急天高猿啸哀 (5). 渚清沙白鸟飞回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不如 登高之博见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谨、庠、申、悌、颁、渚、臾、 博。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_______。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 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 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_______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 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 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_。“ , ”,三岁小孩就能吟 诵;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 , ” 的沉郁顿挫,“ , ”的人间疾苦,“ , ”的忧国忧民…… - 21 -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已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 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 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争议 日新月异 总是 心照不宣 B. 热议 日新月异 仍然 心领神会 C. 热议 日增月益 仍然 心照不宣 D. 争议 日增月益 总是 心领神会 18. 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引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④① 19.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之一已之欢 B.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C.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D.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 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 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 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 能不同,不可乱用。 “争议” 指事情上在争论中,没有一致结论; “热议”指对某事的强烈关注、热烈讨论; 这里没有争论之意,强调的是关注,所以用“热议”。 - 22 - “日新月异”是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现象; “日增月益”指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这里指的是发展迅速,没有增添、加多的意思,所以用“日新月异”。 “总是”强调频率高,经常,老是; “仍然”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仍旧,照样; 这里强调的是仍旧,照样,所以用“总是”。 “心用不宜”指被此心里明白,面不公开说出来; “心领神会”指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指深刻领会; 这里强调的是不用对方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所以用“心领神会”。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 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 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段文字③句适合儿童,②出自律诗之冠 《登高》,突出其抑 扬顿挫,④强调贫富悬殊,百姓的疾苦,①体现忧国忧民。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本句存在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两种 错误:1、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放在后面;2、成分残缺,“但” 后缺主语,加上主语“他”,“拘”与“一己之欢”是被动关系,被“一己之欢”拘束,所 以应增加表被动的“于”字。 故选 C。 20.下面一则文稿在格式和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①关于预防新冠病毒的通知; ②近日我国各地不断暴发新冠肺炎,防控新冠的任务越来越严峻。③为提前做好我校预 防病毒的各项工作,使每位师生不被病毒感染,安心工作学习,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将对每 位师生进行上午、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④如有发烧并感到不适者,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在 家休息一周;⑤我校从今日起统一免费供应含有中药配方预防病毒的饮用水,望每位师生根 据自身所需的剂量服用,不要浪费。⑥随着天气渐趋炎热,或许新冠病毒会不断消失。⑦我 - 23 - 校将鼎力做好防控工作,为全体师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xx 市新时代中学 2020 年 5 月 4 日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关于预防新冠病毒的通知”居中。 (2). ②“任务越来越严峻” 搭配不当,改为“形势越来越严峻”或“任务越来越艰巨”。 (3). ③“提前”与“预防” 赘余,将“提前”删除。 (4). ⑥语序不当,将“新冠病毒”提到“或许”之前。 (5). ⑦敬谦辞运用不当,将“鼎力”改为“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推荐信中五处使用不当的词语,然后进行 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 的关系。 第一处,“关于预防新冠病毒的通知”格式错误,文稿的题目应居中。 第二处,“任务越来越严峻”搭配不当,“严峻”不能用来搭配“任务”,所以应改为“形 势越来越严峻”或“任务越来越艰巨”。 第三处,“为提前做好我校预防病毒的各项工作”中“提前”与“预防”赘余,“预防”是 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本身包 含“提前”的意思。所以应将“提前”删除。 第四处,“或许新冠病毒会不断消失”语序不当,“或许”是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新 冠病毒”是名词,所以应将“新冠病毒”提到“或许”之前。 第五处,“我校将鼎力做好防控工作”敬谦辞运用不当,“鼎力”是敬辞,这里用来指称自 己,应用谦辞,所以应将“鼎力”改为“全力”。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 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 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 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君山银针”的五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6 个字。 君山银针,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湖南岳阳洞庭湖 - 24 - 中的君山土地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 16-17 度,相对湿度较大,气候非常湿润, 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树木丛生,山地遍布茶园。此茶色泽鲜,茶芽壮,香气浓,滋味 醇,回味甜,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 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第八道工序,需 78 个小时。君山银针茶具有清热降火、明目清心、 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的功效。 【答案】①历史悠久②自然条件优(生长环境适宜)③色香味俱佳④制作工序严(复杂)⑤功效 较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 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 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 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 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 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 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本题,“君山银针,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可以概括为: 历史悠久。“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土地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 16-17 度,相 对湿度较大,气候非常湿润,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树木丛生,山地遍布茶园”可以概 括为:自然条件优。“此茶色泽鲜,茶芽壮,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长短大小均匀,内 呈橙黄色”可以概括为:色香味俱佳。“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 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第八道工序,需 78 个小时”可以概括为:制作工序严。“君山银针 - 25 - 茶具有清热降火、明目清心、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的功效”可以概括为:功效较 多。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 22.根据要求写作。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或组 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头脑失 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 请以“免疫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自选角度;可议论,可叙述,文体不限;语言得体。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答案】例文: 免疫力 世事征程,有和风细雨、春暖花开,也不免有虫豸啮啃、迷雾阴霾。一路上,我们奋然 前行,然而,面对这些侵蚀时,免疫力不可或缺。 需要免疫力,原因在于我们都有属于人性的弱点。畏惧、怯懦、犹豫、欲望,无时无刻 不环绕我们,攻击我们。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有理念引领,就在于能够实现价值、追求境 界。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依靠勤奋和执着,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君不见,善始者繁多,善终 者寥寥;君不见,几多人前半程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后半程误入歧途、黯淡落幕?原因何 在?缺乏免疫力而已。免疫力是我们与病毒搏斗的铠甲,是我们一路前行的保护神。 免疫力可以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抵挡一路的风雨。我们的一生是短暂的,而梦想和 追求又总是离我们很遥远,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想孔夫子除了想说明时光 流逝之快外,更想表达生命之短暂与“任重而道远”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伤感与无奈吧!因 此我们要努力延长生命的长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中可以做出更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头脑和精神需要有免疫力。苏子曰“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 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志”不就来源于免疫力吗?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不会让 多变的外界环境掠走清醒的理智;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时,不会让这些诱惑侵蚀纯洁的心灵。 - 26 -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心无旁骛、寻梦不止。那些我们敬仰的人们,都是对这些“病 毒”有着极强的免疫力。辛弃疾因不得志而欲辞官归隐时,其子以田产未置阻之,稼轩赋《最 高楼》一词叱之。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国为民,可谓功绩赫然, 而他坦然面对外界的风言风语,也不羡慕那些可以让人光鲜亮丽的功名利禄。人类发展史上, 被我们铭记的多是这样的人。谁能说,这些人没有受过各种各样的冲击,只不过,他们强大 的免疫力战胜了这些冲击,他们坚守了自我的本色,没有让自己的精神大厦坍塌。 免疫力并非生来具有,而是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形成并强大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 秀的文化,那些颠扑不破的道理,还有那些用一生去探寻人生价值的楷模,这都应该成为我 们学习的对象。学习之,思考之,内化之,我们就会拥有强大的免疫力。 民族和国家中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和国家的分子。强大的免疫力使民族和国家 有了韧性,也使我们永远纯净! 免疫力,不可或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对 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 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 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本次作文的题目是“免疫力”,免疫力是一个名词,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有两条,一、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二、又比喻 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自我抵制的能力。了解了“免疫力”的具体含义,再来看题目所 给的材料。材料的第一句话给出了免疫力的医学方面定义,指出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 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然后指出人们常用免疫力来指个人或者组织对社会生活中 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也就是说生活中免疫力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 的自我抵制能力。这是说“免疫力”的比喻义。接着指出免疫力的重要性,机体失去免疫力, 生命就没有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的大厦就会倾塌……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 应该由医学方面的“免疫力”引申开来,谈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免疫力”,即 有关道德、政治等的话题,谈免疫力的重要性,免疫力的价值等等。比如,就个人而言。要 有一定的免疫力,抵抗住各种不健康的事物的诱惑。抵抗住困难、挫折、失意和失败的打击, 等等;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辨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分辨清“香花”和“毒草”。读书时 也应有所选择,分辨好坏、优劣,就是同一部书,内容也有利有弊,等等;应该具有生存能 力,克服惰性,具有顽强的意志,具有乐观的精神。等等;作为独生子女,应该自信、自立、 - 27 - 自强,才不致陷于溺爱的陷阱,而经受不住各种打击和考验,应该具备独立生活、自立于社 会的能力。等等。总之,作为个人,“免疫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免疫力”, 才能在 21 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更应该具有 很强的“免疫力”,比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就要具备“免疫力”,等等。 行为结构安排:由于是命题作文,首先写下文章题目“免疫力”,然后先由“世事征程,有 和风细雨、春暖花开,也不免有虫豸啮啃、迷雾阴霾”,前行路上面对这些“虫豸啮啃、迷 雾阴霾”的侵蚀,免疫力不可或缺,亮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析人为什么需要免疫力,接着从 “免疫力可以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抵挡一路的风雨”“我们的头脑和精神需要有免疫 力”“免疫力并非生来具有,而是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形成并强大的”“强大的免疫力使民 族和国家有了韧性,也使我们永远纯净”几个方面论述免疫力不可或缺,最后再次强调“免 疫力,不可或缺”,呼应文章开头。 相关素材积累: 1.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 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 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2.免疫力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的能力。又比喻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自 我抵制的能力。 3.一个美国孩子一出生就完全没有免疫力,科学家只能把他放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玻璃罩里生 活。就在这种环境里,在一个科学小组的严密护理之下,这孩子活了下来,一直长到十一岁。 因为一次很小的疏忽。外界的空气被泄漏到玻璃罩内。孩子被感染,由于没有免疫力很快就 死了。孩子由于自身没有免疫力,无论外界环境给他提供怎样的保护措施,最终还是失去了 生命,可见对于一个生命的成长来说,自身的免疫力是最重要的。 4.数百万年来,人类生活在一个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人类能得以续存,是获得了 非凡的免疫力。所以说免疫力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 5.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批号称可以抵御病毒、预防新冠肺炎的商品在网络和实体 店热卖,有的打着“高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但这些所谓的防疫“神 器”靠谱吗?据调查,这些商家口中神乎其神的“黑科技”,都是典型的“噱头大于内容”。 不仅难言科学,更跟抵御病毒不搭边。倘在平时,大伙恐怕还会有所警惕、多问一句,但面 对疫情,就可能“宁可信其有”了。事实上,各路商家也恰恰是抓住了大众对新科技的好奇 和推崇心理,制造信息不对称,引得大家纷纷解囊。这样的套路,与其说是“商业营销”, - 28 - 不如说是“借疫生财”。对夸大功效、误导购买的行为,需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出击、 从严处罚、形成震慑。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不能停留于执法层面。需要看到,从非典 时期的板蓝根,到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的食盐抢购,每有突发事件来临,诸如此类的“抢 购”就会再现。如此这般,除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息获取焦虑,也折射出一些人科学素养 亟待提升的现实。 6.近些年来,高科技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各种“伪 科技”产品也鱼目混珠。比如,科技热词“区块链”被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炒作,以“虚拟币” 之名行“传销币”之实;一些保健品企业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培训机构的“量子波动速读” 骗局,也忽悠了不少家长……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 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证、避 免踏进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式微。长此以往, 更多人便能涵养起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力。 7.近年来,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快速提高,但在不同人群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需要进一步厚 植求真务实、善辨真伪的科普土壤。突如其来的疫情,映照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却也 无比真实地告诉大家,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我们看到,在抗击 疫情的过程中,一些专家以“硬核大白话”收获一众粉丝,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提高战胜疫 情的信心;一些网站推出系列科普防护知识,通过接地气的问答方式,帮大家敲开了新冠病 毒的“坚硬外壳”;一些应用程序发布“实时疫情”,基于数据产品的分析解读,让大家面 对疫情多了些笃定。事实证明,多开动脑筋、多创新思路,科普也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 8.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攻关,也需要我们在防控中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 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让科普更接地气,必将剥开“伪科技”的外衣,种种“神器”也 就没有市场。 9.妇产科里的爸爸 小嘉的爸爸前几天才升到了副总经理的宝位,昨天开始,她家门铃就开始唱个不停了,一 会儿送来几瓶五粮液,一会儿又捧上长白山的人参,并美言曰:“给经理补补身子。”随后 临走时又不忘说上一句:“以后请多多照顾!”小嘉烦透了这些奉承的无聊之人。咦,奇怪了, 从昨天开始就没有看到爸爸,送礼的人都是妈妈接待的,爸爸去哪了? 小嘉疑惑地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说:“你爸呀,失踪了!”小嘉缠着妈妈,非要问爸爸 的去向,妈妈被缠得没办法,只好告诉她:“你爸他住院了。”“什么,住院了?他生病了 - 29 - 吗?生的什么病?我怎么不知道?”小嘉着急地拉着妈妈的胳膊摇个不停。看着女儿焦急的 样子,妈妈安慰她说:“别急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她拉着小嘉坐在沙发上,你爸爸他 没生病,你也看到了从昨天开始,咱家的‘客人’就接连不断,都是你爸那个‘副总经理’ 所赐,似乎他们的都认为总经理快要退休了,以后总经理的宝座非你爸莫属了,所以有--些 人就要和你爸爸套近乎走关系,以便以后在有什么事找他帮忙。你爸这个人最怕这个了,所 以就想找个地方躲避一阵子,最后就想到了医院。” 哦,小嘉明白了,怪不得前天晚上妈妈为他收拾衣物和行李呢,当时自己还觉得奇怪, 现在总算明了。“那他躲到哪个医院了?他们就不会去医院送礼吗?”“不会的,因为他们 永远也找不到你爸爸的。”妈妈非常自信,“你小姨帮他安排了一间单独的妇产科病房,有 谁会去那里找他呢?”小嘉听了大笑起来,一想就知道是妈妈出的主意。然而她又突然不笑 了,“妈,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吗?”小嘉妈妈不明白女儿为什么突然之间严肃起来。 “妈妈,爸爸当上了副总经理后不接受送礼是件非常好的事,他躲避那些送礼的人也没 有错,可是他不能把那个妇产病房当成自己的保护层,它也永远不能成为温暖的避风港。这 样躲下去,总有一天会失去现有的一切。其实许多事情要爸爸亲自处理,最主要是自身具有 免疫力就不会惧怕任何病毒的侵入。妈妈,让爸爸回来吧,让他凭着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去处 理这些属于他的事情!”妈妈没有想到女儿如此懂事和成熟,她高兴地说:“行,乖女儿,妈 妈过会儿就去把你爸爸接回家!” 【点睛】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 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 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 重点,找准“题眼”。 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 中、深刻。 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 - 30 - 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 3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