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广东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下)高一级期末测试 ‎(必修四模块测试)‎ 语 文 ‎ ‎ ‎2019年7月 ‎ 本试卷共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 ‎ 域内。不能使用涂改工具!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 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并不是矛盾。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以言创造。我们现在把这个道理解剖出来。‎ ‎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 这个心理学的结论与本题有什么关系呢?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 ‎ ‎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 ‎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是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 ‎ C.凡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后来又能达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 D.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如果是真诗人,能从格律束缚中挣得自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是否要提倡格律的问题,再从情感的群性与个性谈到艺术 ‎ 的变化与不变,论证了格律的存在意义。‎ ‎ B.文章用“钟摆摇动声”和“市场嘈杂声”分别比喻“一味齐整”和“一味变化”的单调, 论证了“艺术由整齐到变化易”的观点。‎ ‎ C.文章引用姜白石“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的论断,佐证了在艺术创作的过程 ‎ 中,“格律需遵循亦需脱化”的观点。‎ ‎ D.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本是自述修养经验,文章将其类比文艺创作,‎ ‎ 说明了“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的不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既有群性,又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 ‎ 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 B.作者认为艺术创作需寓整齐于变化,一味的整齐和一味的变化都是单调,而要 ‎ 避免单调就应从整齐入手,而非从变化入手。‎ ‎ C.艺术和体育在“循规蹈矩”上是相通的,只是一味的守矩不能成其为大师,大艺 ‎ 术家们大多都是从规矩中酝酿出自由变化。‎ ‎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境界 ‎ 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本大题4小题,共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题。(5分)‎ ‎ 狱 卒 提关汉卿!‎ ‎ 禁 子 跪下!‎ ‎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话,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 叶和甫 ‎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言中了吧。‎ ‎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了吗?‎ ‎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 关汉卿 唔,真的?‎ ‎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在为这件事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4.《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 ‎ 有知,他一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小题。(14分)‎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 18号甲,是导弹某部队的一个研究所。偌大一个师级编制,女的只有三员。‎ ‎ 不记得是哪个休息日,欧阳美怡换上了那条有水仙花图案的旧裙子,从第二研究室小院门口经过,去她负责的放射线病理研究室拍小动物实验的照片。欧阳美怡不管穿什么衣服,看上去都那么端庄得体,加上她举止文静,谈吐大方,显得有见识,有风度。‎ ‎ 咣!一盆仙人掌从二楼阳台上摔下来,阳台上站着18号甲的老姑娘沈巧,她看着门口,爽声笑了,笑得站在门口的唐天虚心慌意乱。‎ ‎ 沈巧一声轻笑:“如果你真想谈恋爱,我看欧阳美怡这位凌波仙子对你不一定合适……”‎ ‎ 唐天虚愤愤然瞪着眼睛。‎ ‎ “沈大姐——”不远处传来一句甜丝丝的声音,“你还是管管你自己的事吧,少说几句伤人的话。”‎ ‎ “哟,这个小妹妹也恼我了。”沈巧顺着声音,在山溪跟前的马兰草丛里找见了一个娇小的身影。‎ ‎ 唐天虚此时此刻真是有点厌恶沈巧了。他扶扶近视眼镜,看见了植物苗圃的管理员黄金桃正挑着一对老大的箩筐走来,竹扁担在肩上咯吱咯吱响,一走身子一颤。她把这些花枝从苗圃里剪来,要压植到18号甲本部的每一条路边,让鲜花打扮我们的道路。‎ ‎ “你看她,”沈巧指指黄金桃,喃喃地说,“为了用绿荫和花朵去给别人装点生活,这个含羞草一样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默默工作,好像她生到世上,就是为了别人……”‎ ‎ 唐天虚烦躁地甩手进了第二研究室的小院门。从二楼阳台摔下来的那盆仙人掌在晒得滚烫的水泥地面上依然生机盎然,满身棘刺。他真奇怪:沈巧为什么独独喜欢这种生命力强悍的植物,既无芳香,又不华美?想想,沈巧这人,倒多少有点像仙人掌。父母早亡,使她过早地接触了人生;生相平庸,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固然是一种悲哀,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长处:她不会被千奇百怪的媚眼耗去金子一般的青春。优异的学习成绩像条闪光的金线,贯穿在沈巧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留学苏联的漫长时日里。她穿上了军装,军人的天职很自然地渗进了她单纯而诚朴的灵魂。她懂得命令和服从,也懂得忠诚和牺牲,但她仍然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私生活:‎ ‎ “没有对心的,我就当一辈子女光棍儿!什么孤独呀,寂寞呀,笑话!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我的爱好,我有我的做不完的工作。荡去那些世俗的迷雾吧!”‎ ‎ 第二天,沈巧拿着核查出来的一处运算错误,走到唐天虚面前:“唐天虚同志,你似乎不应该忘记,这里有一个∑系数的。”‎ ‎ 唐天虚伸手重新运算一番,果然错了。他说:“你作为助手,本来就有修正错误 的责任。”‎ ‎ “可惜我这个助手,无法排除你心灵上的故障。”沈巧狡黠地眨了眨她的眼睛。‎ ‎ 唐天虚压着火儿说:“沈巧同志,你最好能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工作上,那会有助于你出成就。而我,也不需要你这么提醒。”‎ ‎ “感谢你的警告。只是我并没有损人的念头,也没在利己上花心思。有了看法,我还是要说。”沈巧把一本两个月合刊的《学术通报》丢到了唐天虚面前。‎ ‎ 《学术通报》的目录是印在封皮上的,头题便是沈巧的文章:《∑系数在AR综合使用程序研究中不可忽视》。唐天虚怔住了。他的助手沈巧,竟然在∑系数上持截然不同的见解。‎ ‎ “你干嘛用这样的眼光看我?”沈巧毫不胆怯地迎着唐天虚谴责的视线。‎ ‎ “起码,你写这篇论文时,不该不让我知道。”唐天虚在咬着牙。‎ ‎ “你在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足可以当一个严格管教孩子的家长。”沈巧回了一句。‎ ‎ “你赞同顾雨时的观点,你可以申请调到他所在的一室去,我绝不挽留。那样,你可以全力以赴地搞你的∑系数。”唐天虚很是激动。‎ ‎ 沈巧强忍着不快,说:“申不申请到一室去,是我的事。但是,我还是要请你注意这个∑系数!我的文章,完全依赖事实。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我还是要把∑系数搞下去的。”‎ ‎ “那——悉听尊便!”唐天虚把《学术通报》丢到嵌着三排仪表的实验控制台上。‎ ‎ 沈巧拿着还要继续核算的计算草稿,转身走了,边走还丢下两句话来:‎ ‎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 ‎ 他从来没发觉在自己的信念沉积中还夹杂着“门户之见”。果真如此吗?唐天虚从控制台上拿起沈巧留下的《学术通报》读起来。从沈巧的文章里看不到盛气凌人的架势,寻不见强词夺理的词句,感觉不出发难于人的私欲;她用苦心的求证,来说明∑系数是个客观存在,她还苦于目前无法推导出∑系数的具体数值。她的论据不能说服唐天虚,起码目前不能。不过,唐天虚认真读完她的文章之后,对沈巧却由衷地刮目相看了。‎ ‎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太阳闪光!”又是沈巧的声音,可是沈巧并不在跟前。‎ ‎(节选自《中篇小说选刊》,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沈巧讽刺欧阳美怡为凌波仙子,赞美黄金桃给别人装点生活,说明她赞赏勤劳 ‎ 无私的人,表现出她鲜明的爱憎取向。‎ ‎ B.小说中间插叙交代沈巧的相貌经历,其中“优异的学习成绩”一句为后文她指出 ‎ 唐天虚的一处运算错误埋下了伏笔。‎ ‎ C.小说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唐天虚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 尤其是三位女性人物的形象个性鲜明。‎ ‎ D.小说人物语言含义丰富,例如“荡去世俗的迷雾”,其中“迷雾”既指男女之间的 ‎ 感情纠葛,又指学术上的门户之见。‎ ‎6.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位女性军人形象的特点。(5分)‎ ‎7.这篇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突破了过去“战斗文学”的老框框,更注重表现人物之 ‎ 间的矛盾冲突。本文展现了哪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作用如何?请结合作品简要 ‎ 分析。(6分)‎ 三、本大题8小题,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8~11题。(共8分)‎ 张衡传 范晔 ‎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8.下列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秦王恐其破.壁 ‎ C.单于壮.其节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衡因.上疏陈事 B.遂乃.研核阴阳 ‎ 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 C.妙尽璇机之.正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 空自苦亡人之.地 秦强而.赵弱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因以讽谏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子卿尚复谁为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张衡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多次被官府征召,都不去上任,大将军邓骘多次 ‎ 召他做官,他也不去应召。后担任官职多年,也未有提升。‎ ‎ B.张衡具有卓越的科学才能。他尽心钻研天文、阴阳、历算等,制作了浑天仪,‎ ‎ 写成了《灵宪》《算罔论》,后来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 C.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顺帝问“天下所疾恶者”时,他“诡对而出”。在遭到 ‎ 朝廷所有官员群起毁谤时,作《思玄赋》来宣寄情志。‎ ‎ D.张衡审时度势,正直果断。他担任河间相期间,整顿法令,治理严厉,做出了 ‎ 另乱臣贼子心惊胆寒的壮举,受到了百姓的敬畏和赞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辟.不就。谐之初辟州从事主簿,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熙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大守。以器局见称。徙.邵陵王南中郎中兵,领汝南太守,不拜。除.左军将军,不拜。‎ ‎ 世祖屯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文惠太子镇襄阳,世祖以谐之心腹,出为北中郎征虏司马,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为骁骑将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明年,加给.事.中.。三年,迁.散骑常侍。‎ ‎ 谐之风形瑰润,善自居处,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六年,迁都官尚书。上欲迁谐之,尝从容谓谐之曰:“江州有几侍中邪?”谐之答曰:“近世唯有程道惠一人而已。”上曰:“当令有二。”后以语尚书令王俭,俭意更异,乃以为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 谐之兄谟之亡,谐之上表曰:“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何图一旦奄见弃放,吉凶分违,不获临奉,乞解所职。”诏不许。‎ ‎ 八年,上遣谐之率禁兵讨巴东王子响于江陵,兼长史行事。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复为卫尉,领中庶子。谐之有识计,每朝廷官缺及应迁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其言,虞悰以此称服之。十年,转度支尚书。明年,卒,年五十一。赠右将军、豫州刺史。谥.曰肃。‎ ‎(节选自《南齐书•胡谐之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 ‎ 谌之/复早殒没 ‎ B.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 ‎ 之/复早殒没 ‎ C.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 ‎ 之/复早殒没 ‎ D.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 ‎ 谌之/复早殒没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建元二年”,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除”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其官职,它与文中的“徙”“辟”“迁”等意思相同。‎ ‎ C.“给事中”,古代官名,给事中因侍从皇帝左右,参议政事,执事于殿中得名。‎ D.“谥”,指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谐之才识气度卓越。他曾被任命为邵陵王南中郎中兵、汝南太守,又被任命 ‎ 为左军将军,但他都没有接受任命。‎ ‎ B.胡谐之亲情观念很重。胡谐之兄弟之间情感深厚,他的哥哥胡谟之去世之后,‎ ‎ 他向皇帝提出辞职,皇帝没有准许。‎ ‎ C.胡谐之受世祖器重。文惠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后还将 ‎ 胡谐之提拔为散骑常侍及江州侍中。‎ ‎ D.胡谐之对政事有见地。每当朝廷官员缺额应提拔或替代时,他都能暗中预测出 ‎ 皇上想要任用的人,虞悰很佩服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世祖屯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 ‎ (5分)‎ ‎ (2)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5分)‎ 四、本大题2小题(9分)‎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16~17题。(9分)‎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①‎ 辛弃疾 ‎ 三径初成,鹌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②,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任江西安抚使,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6.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三句开门见山,照应题目,借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来委婉吐露情感。‎ B.上片末尾三句运用借代,以惊弦、骇浪代指词人所处的风波迭起的险恶宦途。‎ C.下片主要是词人对带湖新居园林景观的设想,水木花草体现了词人的志趣追求。‎ D.上下两片虽情趣迥别,风貌各异,但皆以“新居将成”一线贯之,有浑成之致。‎ ‎17.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 ”两 ‎ 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 ‎ 外,还以“ , ”从声色方面写滔滔江流。‎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 ‎ 却 还 是 壮 志 犹 存 , 希 望 能 够 为 国 立 功 的 句 子 是 :‎ ‎ “ , ?”‎ ‎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 “ , ”。‎ ‎ (5)苏轼的《定风波》上阕中表现作者面对风雨旷达淡然的句子是 ‎ “ ”。‎ ‎ (6)《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 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 五、本大题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共6分)‎ ‎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55千米,总投资1200多亿元,经过6年的筹备、9年的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这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极大,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 ,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一桥飞架东西,从此三地变得 。以前,从珠海、澳门到香港,陆路车程需要3个小时,而如今只需45分钟。人们可以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而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 )。大桥的开通,势必促进城市间互融互通、协同发展。譬如:在珠江西岸建立仓储分拨中心,使香港的物流成本下降得 ,不断充实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由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看得见、摸得着,不少企业已经 ,把注意力投入到港珠澳这个世界级大湾区。‎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层出不穷 近在咫尺 不值一提 蠢蠢欲动 ‎ B.数不胜数 天涯咫尺 不值一提 蠢蠢欲动 ‎ C.层出不穷 天涯咫尺 微乎其微 跃跃欲试 ‎ D.数不胜数 近在咫尺 微乎其微 跃跃欲试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打破了“最 ‎ 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 ‎ B.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创下了“最 ‎ 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 ‎ C.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标志着 ‎ 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 D.在多个领域弥补了空白,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标志着 ‎ 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走街串巷,往来于粤港澳三地确实很方便 ‎ B.往来于粤港澳三地,如同走街串巷般方便 ‎ C.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来来往往于粤港澳之间 ‎ D.人们在粤港澳之间来来往往,会十分方便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 ② 。‎ ‎③ 。‎ ‎23.某中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网络匿名不利于 ‎ 公众议题的讨论”,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写一段辩论词。要求 ‎ 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语言准确。不超过80个字。(6分)‎ ‎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有助于保护发言人,免除发言人的顾虑,让人们敢于参与社 ‎ 会敏感议题讨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建言献策。因此,网络匿名有助 ‎ 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 反方发言:‎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 因为目的地广州雷雨天气的影响,160多名乘客在无锡硕放机场遭遇了四个多小时的延误,焦躁的情绪逐渐蔓延开来。忽然,候机大厅中聚拢了十多位高中男生,随即他们的歌声响起,一首《传奇》让许多人站起身围拢了过来,不少人还举起手机拍摄。一首动听的歌曲结束,在大家的要求声中,男生们又载歌载舞,演唱了第二首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许多乘客都随着活泼的旋律一起哼唱、拍手、舞动。乘客于女士说:“他们有活力、很快乐,听他们唱歌,整个候机大厅里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快乐的笑容。”‎ ‎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广东实验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答案 ‎ 语 文 ‎1.C(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2.B(比喻论证了“艺术需寓整齐于变化”的观点。)‎ ‎3.D(无中生有,“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4.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巴掌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也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侧面描写,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 (5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答对任选三点得满分)‎ ‎5.A(“沈巧讽刺欧阳美怡为凌波仙子”理解错误)‎ ‎6.欧阳美怡:端庄得体、文静大方,有见识,有风度(1分);黄金桃:声音甜美,与人为善,默默奉献(2分);沈巧:心直口快,单纯诚朴,执着钻研,没有世俗观念(2分)。(5分。简要概括即可,不需要举例分析)‎ ‎7.矛盾冲突:(1)学术上的矛盾冲突,沈巧与唐天虚关于系数有不同见解,产生了激烈的冲突;(2)感情上的矛盾冲突。唐天虚对欧阳美怡暗生爱慕,沈巧对唐天虚的感情直言不讳,他们在爱情的看法上产生了冲突。 (4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作用:在冲突中展现了军人对事业的认真执着,同时也有利于丰富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信的军人形象。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8.B(B是使动,其余的都是意动)‎ ‎9.C(A.于是/通过;B.于是,就/才;C.结构助词,的;D.转折关系/并列关系)10.B(A被动句;B.省略句/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 ‎11.C(文中指的是“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不是所有官员)‎ ‎12.D(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13.B(“除”,指官府授予官职,而文中的“徙”是指调职;“出”是出京受任;“辟”是指帝王召 见并授予官职;“迁”指官职晋升或调动。)‎ ‎14.C(C项,胡谐之并未担任江州侍中)‎ ‎15.(1)世祖驻扎盆城时,派胡谐之守寻阳城,待到世祖为江州刺史时,又任用胡谐之作别驾, 把职务任免上的事委托给他。‎ ‎ (5分。“屯”,1分;第三句补充主语“世祖”,1分;“委以事任”状语后置,1分;大意2 分,其中特别关注“为江州”和“委以事任”的句意,“别驾”为官名,可不译)‎ ‎ (2)禁军被子响打败,有关官员上奏弹劾(胡谐之)要免去他的官职,但他暂代军事职务和 以前一样。‎ ‎ (5分。“为子响所败”被动句,1分;“有司”,1分;“权”,1分;大意2分,其中特别关注 第二个句子中补充的成分且与后文语意相通)‎ ‎【参考译文】‎ ‎ 胡谐之,是豫章南昌人。他祖父胡廉之,曾任治书侍御史。他父亲胡翼之,州里曾授予他官职他不就任。胡谐之起初被征作州从事主簿,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煕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太守。以才识气度而被人称道。调任邵陵王南中郎中兵,领汝南太守,没有接受任命。除授左军将军,没有接受任命。‎ ‎ 世祖屯驻盆城时,派胡谐之守寻阳城,待到世祖为江州刺史时,又任用胡谐之作别驾,把职任上的事委托给他。文惠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让他出任北中郎征虏司马,进爵关内候。在镇治辅佐相赞,很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京任骁骑将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第二年,加给事中。永明三年,迁散骑常侍,太子 右率。‎ ‎ 胡谐之风度潇洒形貌漂亮,很会为人,加上因为与皇上有老交情而被厚待,所以朝中的官员大多同他交好往来。永明六年,迁都官尚书。皇上想再提升胡谐之,曾经从容地对胡谐之说:“曾在江州共事的人中有几个侍中啊?”胡谐之回答说:“最近只有程道惠一个人。”皇上说:“应当让(侍中)有两个。”后来把这说给尚书令王俭听,王俭的意见是另外任职,于是就任用胡谐之做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 胡谐之的哥哥胡谟之死了,胡谐之上表奏道:“‎ 我私门的罪孽,早就经受了苦毒。兄弟三个人,共同生活互抚养,从婴孩时起经常患病,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大哥胡谌之,又早早去世。我和现在去世的二哥胡谟之在家中饱含忧伤,得蒙二哥的教训长大成人,那情感就像受到极大的荫庇一样。怎能想到突然弃舍,彼凶我吉互相离违,不能亲临侍奉,请求解除我的官职。”诏告不许。‎ ‎ 永明八年,皇上派胡谐之率领禁兵到江陵讨伐巴东王子响,兼长史行事。禁军被子响打败,(胡谐之)被有关官员上奏弹劾免官,暂代军事职务和以前一样。再做卫尉,领中庶子。胡谐之(对于考核官吏)很有见解,每当朝廷官员缺额以及应提拔替代时,他暗中分析预测皇上要任用的人,都像他所说的那样,虞悰因此佩服他。永明十年,胡谐之转度支尚书。永明十一年逝世,终年五十一岁。追赠右将军、豫州刺史。谥号为肃。‎ ‎16.B(“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不是“借代”,而是“双关”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17.①表现退隐之志:借猿鹤的话曲折表现对归隐的向往。‎ ‎ ②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秋江上”三句,点出词人归隐原因,表达对官场的厌恶。‎ ‎ ③表达了辛弃疾在遭到投降派打击之后的无奈、不满与自嘲。‎ ‎ ④表达了对崇高品质的追求:设想隐居后亲手种植竹、梅、菊、兰,表达词人对坚贞高洁品质的向往。‎ ‎ ⑤书写了爱国之志:“怕君恩未许”一句,委婉流露出词人不忘复国、积极从政之心。‎ ‎ (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赏析】‎ ‎ 此词抒发作者新居将落成之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复杂感情。‎ ‎ 上片主要写萌发弃政归田之念。首句开门见山,顺题而起。“三径初成”,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之中亦露几分欣慰。不过这层意思,作者并没有直白的一语道出。而是“鹤怨猿惊,稼轩未来”,以带湖的仙鹤老猿埋怨惊怪其主人的迟迟不至,曲曲吐露。“鹤怨猿惊”出于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不同的是,孔稚珪是以昔日朝夕相处的鹤猿惊怨周颙隐而复仕,辛弃疾用此典却反其道而行之,假设即将友好伴处的鹤猿怨自己仕而不归。这两句是从新居方面落墨,说那里盼望自己早日归隐:“甚云山”四句,是自言自语一样,写主观想法。既然自己的平生志趣是以“云自许”,为什么还老是呆在尘世里当官,惹先贤隐士嘲笑呢!显然,这只不过是辛弃疾在遭到投降派一连串打击之后,所发的一种牢骚自嘲而已。谁不知道,辛弃疾的“平生意气”是抗金复国,金瓯一统,岂能以“云山自许”!然而现在乾坤难转,事不由已,有什么办法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词人不愿作违心之事,他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己之力匡正,就应该激流勇退,愈早愈好,不要等被人家赶下了台才离开;再说自己也不是像西晋张翰那样因想起了家乡味美的鲈鱼脍、莼菜羹而弃官还乡,心中无愧,又何苦“抵死尘埃”‎ 呢?这里,暗示了作者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并表明了自己的磊落胸怀。其中“意倦”句,表明自己绝不愿为朝廷的苟安政策效劳,志不可夺去向已定:“岂为”句,说明他之退隐并不是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最值得体味的是“身闲贵早”里的“贵早”二字。固然,‎ 这是为了呼应前文曲露的对新居的向往,欲归之情,不过主要还是说明,词人不堪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而且可能预感到一场新的迫害正在等待着他。不如抽身早避。因而自然逗出了后面“秋江上”三句,表明了自己离政归田的真正原因是避祸,就象鸿雁听到了弦响而逃,航船见到了恶浪而避一样。他是别无他途,不得不如此。‎ ‎ 下片主要写对未来生活蓝图的设想。词意仍缘“新居将成”而起。“将成”是指,初具规模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东冈”二句,先就建筑方面说,再修一幢茅屋作为书斋,设于东冈,并把窗户全部面水而开,既照应了题中“带湖”二字,又照应了“平生意气”,即“云山自许”的雅致。而“行钓”同“种柳”联系起来,表明词人向往的是“小舟撑出柳阴来”的画境,表达了对官场争斗的厌倦,对乡村宁静的向往。下面写竹、梅、菊、兰,不仅表现了词人的生活情趣,更喻指词人的为人节操。竹、梅、是“岁寒三友”之二物,竹经冬而不凋,梅凌寒而花放。‎ ‎ 从既要“疏篱护竹”,又要“莫碍观梅”中,既表示作者玩花弄草的雅兴,更可以看出他对竹、梅坚贞品质的热忱赞颂和向往。至于菊、兰,都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喜爱的高洁的花草。他在《离骚》中有“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佩”等句,表示自己所食之素洁和所服之芬芳,辛弃疾说,既然古人认为菊花可餐,兰花可佩,那他一定要亲手把它们载种起来。显然,“秋菊”两句,明讲种花,实言心志,古人志行高洁。自己亦当仿效。然而屈原餐菊佩兰是在被楚王放逐以后,而辛弃疾当时还是在职之臣。坚持理想节操固然可以由已决定,但未去留岂能擅自安排。所以他接着说:“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这三句表面看来与前文完全不属,其实恰是当时作者心理矛盾含蓄而真实的流露。辛弃疾一生为国志在统一,志向尚未实现本不愿意离政,但形诸文字却说“怕君恩未许”。因此,这一方面固然暴露了作为统治集团一员的辛弃疾仍对腐朽朝廷昏庸皇帝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更可以说,这是他始终不忘复国、积极从政、赤诚用世之心的流露。全词就在这种不得不隐、然又欲隐不能的“徘徊”心境中结束。‎ 这首词,自始至终可以说是一篇描写心理活动的实录。但上下两片,各有不同。前片写欲隐缘由,感情渐进,由微喜,而怅然,而气恼,而愤慨。读之,如观大河涨潮,流速由慢而疾,潮声也由小而大,词情也愈说愈明。后片写未来打算,读之,似在河中泛舟,水流徐缓而平稳,再不闻澎湃呼啸之声,所见只是波光粼粼。及设想完毕,若游程已终,突然转出“沉吟久”几句,似乎刚才打算,既非出自己心亦不可行于实际如一物突现舟水凝滞不可行,不过,尽管两片情趣迥别,风貌各异,由于通篇皆以“新居将成”一线相贯,因此并无割裂之嫌,却有浑成之致。‎ ‎18.(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4)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 (5)一蓑烟雨任平生 (6)人比黄花瘦 ‎ (10分。每空1分。)‎ ‎19.D(“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数不胜数”指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此处形容港珠澳大桥“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之多,无法数过来,应选“数不胜数”。“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天涯咫尺”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像是远在天边一样。此处形象距离很近,应选“近在咫尺”。“不值一提”指不值得提起,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此处形容物流成本很低,应选“微乎其微”。第四处:“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贬义。“跃跃欲试”形容急切地想试试,褒义。此处形容不少企业把目光急切地投入到港珠澳大湾区,应选“跃跃欲试”。)‎ ‎20.C(结合上文,整个句子主语为“这座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先分后总。原句“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主语中途易辙,结构混乱;“打破”与“世界之最”搭配不当。A先总说后分说,且“打破”与“世界之最”搭配不当。B先总后分,且主语由“这座桥”变成了“多个领域的空白”。D“弥补”与“空白”搭配不当。)‎ ‎21.B(联系语境,此处是对前两个句子的总结。A将“走街串巷”的比喻当作事实,表达不够准确形象。C、D加上“人们”一词,显得行文不够简明,且连贯性、形象性不如B。)‎ ‎22.②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并不一定不会为教育而发愁 ‎ ③社会关切后顾无忧,素质教育并不一定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 (每句2分,其中内容1分,形式1分,2句共4分)‎ ‎23.答案示例:‎ ‎ 反方发言:网络匿名会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保护,易滋生网络谣言,引发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影响公众议题的正常讨论,不利于网络文明建设。因此,网络匿名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 (6分。观点鲜明1分,言之成理3分,语言连贯无语病2分)‎ ‎24.‎ ‎ [说明]‎ ‎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实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⑯有个性特征 ‎ 2.具体操作 ‎ (1)关于内容。凡能够综合材料内容,并对材料含意的某一方面有所挖掘的文章,内容判为一等;凡能够围绕材料内容的某一方面,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的文章,内容判为二等;若文章完全没有提及材料但内容暗合材料的,内容仍应判为二等;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及材料内容,但文章的主体部分与材料内容及含意无关的,内容判为三等;完全没有涉及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文章中没有材料的任何影子,内容判为四等。‎ ‎ (2)关于表达。表达应从属于内容;表达可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3)关于发展等级。发展等级与内容、表达相关,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不求全面,可就单项给分。‎ ‎ (4)缺题目扣2分。‎ ‎ (5)出现错别字,1个扣1分,2个扣2分,3个扣3分,以此类推,重复的不计。‎ ‎ (6)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1分;全文在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20分;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5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