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使住房租赁成为与住房销售并重的住房市场支柱,既是妥善解决过去住房体系失衡的现实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 ‎ 随着住房租赁被确立为我国住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住房租赁市场得以快速发展。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至少48个城市出台住房租赁政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参与住房租赁市场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当前,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松懈不得。一方面,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削弱,让新市民住有所居,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民生课题。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住房供给“重售轻租”的积弊仍然存在,住房租赁市场发育不充分、租赁关系不稳定、管理不规范、权益不清晰,买房成了新市民增加安全感、融入感、成功感的“华山一条路”。 ‎ - 34 - / 34‎ 正因如此,培养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使住房租赁与住房销售并重,共同支撑住房市场,既是妥善解决过去住房体系不平衡、住房制度不完善的现实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战略布局。 ‎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是一时之计、一时之策,而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远制度安排和部署。这就需要从政策制定层面跳出楼市阶段性调控的惯性思维,着眼于城市化进程、大规模人口转移、城市劳动力供应等长远趋势,多策并举、建章立制,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 ‎ 同时还要看到,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做好各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监管机制,防止形成新的寻租地带。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提升租赁住房的配套服务水平,只有让租赁住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低于同地段商品住房,才能让租赁住房具有与购买住房同等的吸引力。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站在战略高度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城市化、人口转移和住房制度的难题,就能逐步破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有望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  (摘编自徐立凡《让住房租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使住房租赁成为我国住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34 - / 34‎ B. 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削弱,新增市民的住房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C. 一些城市的住房租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租房就成了新市民的唯一选择。‎ D. 培养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住房新制度,使住房租赁成为住房市场最主要的支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要使住房租赁成为重要的住房市场支柱,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B. 文章在论述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时,以至少48个城市出台租赁政策为论据。‎ C. 文章在论述住房租赁市场仍然不能松懈的原因时,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D. 本文层层深入进行论证,逻辑性强;结尾引用十九大报告,重申论点,首尾呼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远制度安排和部署。‎ B. 制定住房政策时要跳出阶段性调控的惯性思维,着眼长远,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 C. 想让租赁住房与商品住房有相同的吸引力,其配套设施建设也需要重点考虑。‎ - 34 - / 34‎ D. 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要强化监管机制,或者提升租赁房的配套服务水平。‎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使住房租赁成为我国住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错误,选项因果倒置,文章第二段说的是“随着住房租赁被确立为我国住房体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住房租赁市场得以快速发展”。C项,“一些城市的住房租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租房就成了新市民的唯一选择”张冠李戴,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买房成了新市民增加安全感、融人感、成功感的‘华山一条路”,不是“租房”。D项,“培养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住房新制度,使住房租赁成为住房市场最主要的支柱”缩小范围,第四段说的是“使住房租赁成为与住房销售并重的住房市场支柱”。‎ ‎2.‎ - 34 - / 34‎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正反两个角度”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当前,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松懈不得。一方面,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削弱,让新市民住有所居,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民生课题。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住房供给‘重售轻租’的积弊仍然存在,住房租赁市场发育不充分、租赁关系不稳定、管理不规范、权益不清晰,买房成了新市民增加安全感、融入感、成功感的‘华山一条路’”,都是从问题角度分析,属于反,没有正。‎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要强化监管机制,或者提升租赁房的配套服务水平”不准确,“或者”错,“或者”表示二者有一即可,而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监管机制,防止形成新的寻租地带……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提升租赁住房的配套服务水平”,这里不是二选一,是两个都很重要。‎ - 34 - / 34‎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如本题的D项,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一个重要方面……另一个重要问题……”,说明这两个问题都很重要,而选项变成“或者”,即二者有一即可,改变了文章的意思,故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礼  物 ‎[英]梅亚•格林 阿诺德走进病房,却突然收住了脚步。他看见了伯吉斯先生。他还发现伯吉斯先生病床旁边站着一个人。糟糕!诺德心里咯噔了一下,史迪威可能会发现他的。他是无意中听到史迪威可能要去医院探望伯吉斯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阿诺德马上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去医院看望一下。于是,便匆匆地朝医院奔去。然而,史迪威还是先到了一步。 ‎ - 34 - / 34‎ 阿诺德买了一串葡萄。可是,他看见床边的储物柜上竞也放着一大串葡萄,好像是那种无核的小葡萄,属于价钱较贵的那种。肯定是该死的史迪威送的!他觉得还是将自己的那串葡萄扔了为好,但又觉得扔了实在可惜。留下自己吃算了,他将那串葡萄随手揣进了自己的口袋。此时,他的面孔就像那串葡萄一样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儿别扭。‎ 只要史迪威在那里,他就不好进去了,可病房外面又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想来想去,阿诺德只得又退到了楼下,在接待处茫然无措地转来转去。‎ 究竞该给伯吉斯先生送点儿什么礼物呢?买束鲜花?那太丢人现眼了!买本书怎么样?正好那边有一个书摊。阿诺德走过去随手捡起一本平装书,一看价格,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将近6英镑!上次买的那本书才花了他2.5先令。‎ 阿诺德走进自助餐厅要了一杯茶。餐厅已经坐满了人,他只得与别人共用一张餐桌。在他的旁边,一位穿红色外套、身材高大的女人正和一个朋友交谈着。她的手提包敞开着,里面的东西阿诺德看得一清二楚,在一堆妇女日常用品中间夹着一个小瓶子。一个小瓶装的威士忌酒,上面还绑了一个心形的蝴蝶结。‎ 这下他心里总算有了主意!刚才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伯吉斯先生平时就喜欢喝上一杯。可是医院是不会卖酒的,即使他想跑出去买,恐怕在这座医院周围方圆几英里的范围内也找不到一家卖酒的商店。‎ - 34 - / 34‎ 一想到生活中的不公,阿诺德的心情不由得郁闷起来。自己在那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如今突然来了这个史迪威,用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一时的热情拍老板伯吉斯的马屁。阿诺德压根儿就不相信热情。现在,他们要讨论什么重组问题。阿诺德心里明白,这所谓的重组无非就是要将一些人重组掉.他们竟然还美其名曰提前退休。‎ 阿诺德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小瓶子。红衣女人还坐在那儿跟朋友交谈着。史迪威终于出来了!他走下了楼梯。阿诺德站起身来,故意将那女人的手提包碰到了地上。‎ ‎“噢,请原谅,你看我笨手笨脚的。让我来捡吧。”阿诺德弯下腰捡起了滚落到地上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面带微笑地将手提包交还给它的女主人,然后快步跑向楼梯口。把它搞到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阿诺德暗自庆幸。不过,他的心头也掠过一丝负罪感。可他转念又想,这完全是那女人自己的过错。谁让她将自己的手提包那样敞开着,让那诱人的东西暴露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完全是自讨苦吃嘛!总而言之,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一个充分的理由。‎ 阿诺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伯吉斯先生接到自己礼物时是怎样的一副神情。他想,肯定会比史迪威的要好。你看他,就提了那么一串灰不溜秋的葡萄!想到这,阿诺德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地走进了病房,掏出了那瓶威士忌酒。‎ 大约过了几分钟,红衣女人推门进来,“爸爸,今天好些吗?妈妈让我给您带来了你最爱的威士忌,不过,妈妈绑了个蝴蝶结,提醒你只看不喝。”她是伯吉斯先生的女儿,她看到了桌上的那瓶威士忌和愣在那里的阿诺德……‎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4 - / 34‎ A. 阿诺德听说史迪威可能要去医院看望老板,就急忙赶到医院,是希望能赶在史迪威之前,显示自己比史迪威更加关心老板。‎ B. 在描写威士忌酒时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酒瓶上绑的蝴蝶结,看似不经意,其实是作者巧妙构思,草蛇灰线,与结尾呼应。‎ C. 史迪威对工作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也拍老板的马屁,但他待人真诚热情,主动买上等的葡萄到医院看望伯吉斯。‎ D.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脉络清晰,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结尾的处理更是巧妙,虽然不直接交代故事的结局,但讽刺意味更加浓重。‎ ‎5. 根据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和分析阿诺德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6. 小说中间部分插入关于“岗位重组”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4. C 5. 为人吝啬。看望伯吉斯先生买的葡萄是便宜货,书的价格高就舍不得买。人情淡薄。得知史迪威要去看望伯吉斯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也要去看望,而且想赶在史迪威之前。对工作缺乏热情。在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但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创新,手脚不干净、自欺欺人。故意撞了红衣女人,却“面带微笑”地把包给她,自己偷拿别人东西却找理由除去负罪感。(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四点给5分) ‎ ‎6. 交代人物关系,交代阿诸德和史迪威的矛盾,解释上文阿诺德要在史迪威之前探望老板,不愿与史迪威见面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因为岗位重组,阿诺德面临退体,这就使他想尽办法也要给老板送一份惊喜,直接导致了下文他偷酒的行为。丰富了阿诺德的人物形象。叙述这一情节,展现了阿诺德对工作无热情、无创意、爱忌妒的性格。‎ - 34 - / 34‎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对工作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也拍老板的马屁”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他是无意中听到史迪威可能要去医院探望伯吉斯先生……肯定是该死的史迪威送的……一想到生活中的不公,阿诺德的心情不由得郁闷起来。自己在那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如今突然来了这个史迪威,用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一时的热情拍老板伯吉斯的马屁”,由这些内容可知,“对工作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也拍老板的马屁”这些说法都是阿诺德的想法,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未必是事实。‎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阿诺德”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 - 34 - / 34‎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中间部分插入关于‘岗位重组’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答题。本题的设题区域在第七段,由这一段的内容可知,阿诺德与史迪威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即“自己在那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如今突然来了这个史迪威,用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一时的热情拍老板伯吉斯的马屁”,这也就解说了上文为什么阿诺德为什么要在史迪威之前去探望老板以及不愿意和史迪威见面的原因,也解答了阿诺德给老板伯吉斯送礼的原因,因为岗位重组,阿诺德可能会退休,所以他要借这个机会给老板一个惊喜,这也就有了下文他偷酒给老板送礼这一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且从这一段可以看出阿诺德不如意的原因,“自己在那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阿诺德压根儿就不相信热情”,他工作没有热情,没有创意,同时对比自己出色的人又非常嫉妒,这就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中间插入段的作用,故考生在明确插入内容的基础上,要考虑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科学治理灰霾,促进绿色发展 ‎(嘉宾: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顾行发,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贺泓)‎ 记者:能跟我们解释一下灰霾是什么吗?‎ - 34 - / 34‎ 贺泓:我们往往在媒体上讲到灰霾现象的时候都用“雾霾”这样的词。其实,雾是雾,霾是霾,是两种不同的现象。雾是由大的水滴造成能见度下降,是一种自然现象。霾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的排放跟不利的天气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污染的现象。但是,雾和霾有的时候交织在一起,雾加霾,叫作雾霾,也不能算错。我们重点研究的是霾,科学院称作灰霾。大气中所生成的细的颗粒物,比如PM2.5,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就是产生消光现象,我们叫作灰霾现象。‎ 白春礼: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今天蓝天、白云很好,但第二天马上变为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这不是一次排放产生的,不是一夜排到天上的颗粒物产生的污染,而是原来已经排放到空气中的一些氮化物、硫化物等,以气体的形式存在的一些东西,在适当的温度、气候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又重新在天空中快速地聚集,形成了新的PM2.5颗粒,这叫二次颗粒物。有时候二次颗粒物爆发得很快,一下子产生重度污染,因此我们关注一次颗粒物排放的同时,也要关注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使二次颗粒物在天空中产生的先决条件不存在。‎ 记者:我们这么多年治霾,为什么百姓的直观感受不明显呢?‎ - 34 - / 34‎ 顾行发:整体来讲,环境在不断地改善,而且趋势非常明显。从2013年到2016年,灰霾的浓度降低了30%以上,在京津冀地区,最高的降低了50%以上。在夏天的时候,总的来讲,灰霾的程度比较低,天气也比较好。秋、冬季,降低的程度比较小,甚至有些地区灰霾的程度还有增加。灰霾根本上是过重的产业结构以及偏向煤炭的能源结构造成的,而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发现霾不全是一次颗粒物排放导致的,二次颗粒物的占比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PM2.5的来源、成因,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差异。冬季可能是因为取暖燃煤,夏季不一样;长三角、京津冀,各地也不一样。中国目前的大气污染与当初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气污染还不太一样,我们现在的污染是一种复合型的污染。‎ 记者:想问一下中科院在治理灰霾上会提供哪些科技支撑呢?‎ 白春礼:在国家未来大气灰霾治理中,科学院将继续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我想支撑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进行大气环境的观测和大气灰霾的模拟与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准确、全面地掌握我们国家大气灰霾的污染特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关于灰霾的生成机制的研究。我们监测到灰霾是哪儿产生的,还要了解灰霾是如何产生的。只有知道是如何产生的,才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办法。第三个方面,科学院针对大气污染物源头减排的迫切需求,积极组织大气污染的控制前沿技术的研发,为实现大气污染源头减排提供更加有效的基础知识和科技的支撑,我想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记者:今天非常感谢三位的分享,感谢您的关注,再会!‎ ‎(摘编自人民网2017年3月“访谈”)‎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4 - / 34‎ A. 二次颗粒物是一种新的PM2.5颗粒,是一种气体污染物,它是在一定的温度、气候条件下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与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有关。‎ B. PM2.5的产生,不仅跟人类活动有关,还跟当地的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有关,而这些非人为因素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灰霾是不能全面根治的。‎ C. 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是一种复合型的污染,与当初英国、美国的大气污染不同,治理的难度较大,尽管已有成效,但百姓的直观感受仍然不明显。‎ D. 三位访谈嘉宾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分别谈了灰霾是什么、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治霾的科技支撑等问题,为人们认识、治理灰霾提供了借鉴。‎ ‎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治理灰霾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案】7. A 8. B ‎ ‎9. ①加强关于灰霾的研究,搞清楚灰霾的特征、形成机制,研究控制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减少一次污染物排放。③积极研发控制大气污染的前沿技术和产品。‎ ‎【解析】‎ ‎7.‎ - 34 - / 34‎ ‎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A项,该选项说人类活动释放污染气体,最后导致“雾霾”,这一说法不当,从文中来看,文中“贺泓”说“其实,雾是雾,霾是霾,是两种不同的现象。雾是由大的水滴造成能见度下降,是一种自然现象。霾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的排放跟不利的天气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污染的现象”,由此可知,“雾霾”中的“雾”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而是一种自然现象。‎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B项,“PM2.5的产生,不仅跟人类活动有关,还跟当地的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有关,而这些非人为因素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灰霾是不能全面根治的”错误,白春礼的话中说“这不是一次排放产生的,不是一夜排到天上的颗粒物产生的污染,而是原来已经排放到空气中的一些氮化物、硫化物等,以气体的形式存在的一些东西,在适当的温度、气候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又重新在天空中快速地聚集,形成了新的PM2.5颗粒,这叫二次颗粒物”,顾行发的话中说“灰霾根本上是过重的产业结构以及偏向煤炭的能源结构造成的,而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发现霾不全是一次颗粒物排放导致的,二次颗粒物的占比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PM2.5的来源、成因,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差异”,这只能说灰霾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不能就此说“不能全面根治”。‎ ‎9.‎ - 34 - / 34‎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治理灰霾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如顾行发的话“灰霾根本上是过重的产业结构以及偏向煤炭的能源结构造成的,而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白春礼的话,“第一,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进行大气环境的观测和大气灰霾的模拟与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准确、全面地掌握我们国家大气灰霾的污染特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关于灰霾的生成机制的研究”“科学院针对大气污染物源头减排的迫切需求,积极组织大气污染的控制前沿技术的研发,为实现大气污染源头减排提供更加有效的基础知识和科技的支撑”,考生可以根据这两个人的话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34 - / 34‎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也。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姊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及路养败,摩诃归侯安都。武帝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稍解去,安都乃免。太建五年,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摩诃谓明彻曰:“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虏矣。”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中,水路遂断,周兵益至。摩诃又请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驱驰前后,必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夜发,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及宣帝崩,始兴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后主,遂奔东府城。摩诃入受敕,乃率马步数百趣东府城,斩之。以功授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隋总管贺若弼袭京口。员明禽摩诃以送弼,弼以刀临颈,词色不挠,乃释而礼之。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隋文帝闻摩诃抗答贺若弼,曰:“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从汉王谅诣并州,同谅作逆,伏诛,年七十三。摩诃讷于言,恂恂长者。至于临戎对寇,志气奋发,所向无前。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猎,无日不畋游。及安都征伐,摩诃功居多。‎ ‎(选自《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B. 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C. 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D. 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郊坛,古代为祭祀筑的土坛,文中萧摩诃随侯安都在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御敌。‎ B. 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此处指萧摩诃杀伤周军很多。‎ - 34 - / 34‎ C. 敕,汉时凡是尊长或官长对子孙或僚属的告诫,皆称为敕;此处专指皇帝的诏书。‎ D.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而体犹未壮,故称之为弱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摩诃幼年失父,长而有勇。他几岁时父亲就死了;在侯安都坠马被围的情况下,萧摩诃单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被杀散,侯安都才幸免于难。‎ B. 萧摩诃善于谋划,积极进谏。他进谏吴明彻趁敌人营栅未筑好赶紧攻打,可惜未被采纳,战局陷入被动;他又进谏吴明彻并率先突围,才得以保全。‎ C. 萧摩诃忠于旧主,视死如归。他率人斩杀了曾砍死后主的叔陵;贺若弼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神色不变,语调不软,为了见旧主,纵死而无惧。‎ D. 萧摩诃恭谨温和,却屡立战功。他不善言谈,恭谨温和,德高望重;而在临阵对敌时,却勇气勃发,所向无前,随安都出兵征伐时,摩诃立功占多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虏矣。‎ ‎(2)隋文帝闻摩诃抗答贺若弼,曰:“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 ‎【答案】10. B 11. D 12. C ‎ - 34 - / 34‎ ‎13. (1)现在敌人还没有筑好营栅,您如果派我去攻打,他一定不敢抗拒我。他的城栅如果筑成,我们这些人就要成为俘虏了。‎ ‎(2)隋文帝听说萧摩词刚正不阿地回答贺若粥,说:“他是壮士啊,这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这句话的含义是“萧摩诃向贺若弼请求说:‘看望能与主见上一面,死而无憾。’贺若弼心生怜悯而答应了他。萧摩诃入殿内见后主,俯伏于地放声号哭,随后到旧日的厨房去给后主拿来吃的,诀别之后便退出来,守卫的士兵见了都不忍抬头看他”,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摩诃”“弼”“旧主”“之”“后主”“守卫者”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曰”表对话,可以断开一处,“许”意思是“答应,同意”,宾语是“之”,句意完整,且都是以“贺若弼”为主语,而“入见后主”的主语应是“萧摩诃”,故应在“之”和“入”之间断开,排除AC两项,“取食”的目的是“进之”,即给后主吃,之后才“辞诀而出”,故应在“进之”和“辞”之间断开,排除D项,选B项。‎ - 34 - / 34‎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冠礼”错,应是二十岁。‎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他率人斩杀了曾砍死后主的叔陵”错误,文中说“及宣帝崩,始兴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后主”,后文又说“入见后主”,可见当时陈叔陵并未“砍死后主”,而是“杀伤”。‎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从文中来看,当时陈叔陵并没有砍死后主,因为下文说“入见后主”,可见后主还活着。‎ ‎13.‎ - 34 - / 34‎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今”,现在;“尚”,还;“见遣”应为“遣见”,“见”指“我”,类似的如“慈父见背”;“相拒”应为“拒相”,“相”偏指一方,“我”;“吾属”,我们这些人,“属”,类;“虏”,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为俘虏。第二句中,“抗答”,刚正不阿回答,“抗”,刚正不阿,高尚;“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都是判断句。‎ 参考译文:‎ - 34 - / 34‎ 萧摩何字元胤,兰陵人,父亲萧谅,在梁朝作始兴郡丞,黄摩诃跟随父亲到始兴郡,几岁时父亲就死了,他的姐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就收养了他。等到蔡路养战败,萧摩诃就归顺了侯安都。陈武帝派候安都在钟山龙尾和北尊坛批御齐军,侯安都从马上神掉下来,被齐军国困,萧摩诃单骑出阵,大声呼喊着直冲齐军,齐军渐渐散去,侯安都才幸免于难。太建五年,萧摩诃跟随都督吴明彻渡江攻打秦郡。萧摩诃率领十二个骑兵深入周军内部,杀伤很多敌军。后来周朝派大将王轨赶来救援,王轨在吕梁下游建起连营水栅。萧摩诃对吴明彻说:“现在敌人还没有筑好营栅,您如果派我去攻打他,他一定不敢抗拒我,他的城栅如果筑成,那么我们这些人就要成为俘虏了。”吴明彻胡须抖动地说:“冲锋陷阵,拔取敌旗,是你的事;深谋远虑,制定战略,是老夫的事。”萧摩诃变了脸色退出。十天之内,他们的水路果然被切断,周朝的援兵日益增多。萧摩诃又请求说:“如今求战已不成,进退无路,如果偷偷突围出去,也不算耻辱。希望您带领步兵乘坐车马慢慢走。摩诃我前后开道护卫,一定让您平安回到京城。”萧摩诃于是趁夜出发,挑选八十名精锐骑兵,率先突围,众骑兵紧随其后。天亮时,到达淮南,等到陈宣帝驾崩,始兴王陈叔陵在殿内持刀杀伤后主,就逃到东府城。萧摩诃入朝领受敕令,于是率领几百名骑兵和步兵赶赴东府城,将始兴王斩首。萧摩诃因功被授予车骑大将军,封候建郡公,隋朝总管贺若弼袭击京口。员明擒获萧摩诃后,把他送交贺若弼,贺若弼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萧摩诃义正词严脸不变色,贺若弼于是给他松绑并以礼相待。萧摩诃向贺若弼请求说:“看望能与主见上一面,死而无憾。”贺若弼心生怜悯而答应了他。萧摩诃入殿内见后主,俯伏于地放声号哭,随后到旧日的厨房去给后主拿来吃的,诀别之后便退出来,守卫的士兵见了都不忍抬头看他,隋文帝听说萧摩诃刚正不阿地回答贺若弼,说:“他是壮士啊,这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萧摩诃入隋朝后,官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跟随汉王杨谅到并州,因和杨谅一同谋反,被杀,年七十三岁。萧摩诃拙于言辞,是一个恭敬温和的长者。但在临阵对做时,却英姿勃发,勇往直前。不到二十岁时,他在京口跟随侯安都,生性爱打猎,没有一天不去游猎的。侯安都出兵征伐时,萧摩诃立功占多数。‎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  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4.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34 - / 34‎ A. 首句写雪练从天上停止工作的织机上垂挂下来,表现了瀑布的雄奇飘逸。‎ B. 前四句写远眺,瀑布倾流,震撼心灵,作者描写动静结合,极写声音与气势。‎ C. 后四句写近景,飞沫溅落,让人感到穿着的单薄;倾泻的瀑布,色白而流急。‎ D. 这首小令境界开阔,即景抒情,移情于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瀑布的胜景。‎ E. 全曲语言流畅,词句朴实,令人心旷神怡,如人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15. 本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14. BE 15. 比喻:运用“雪练”“冰丝”“带雨”“露华”“白虹”“玉龙”“晴需”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画出瀑布的动态、静态和色相、神韵。夸张:说“雪练”从高天上垂挂,突出了瀑布之高;“几千年晒未干”,表现出瀑布的气势。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雄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排比:“白虹饮润,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增强了语势,突出了瀑布的颜色和飞泻之快。‎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极写声音”错;E项,词句“朴实”错,应是“诡丽”。‎ - 34 - / 34‎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 34 - / 34‎ ‎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内容进行赏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这道题考的是赏析这首元曲的修辞手法。读懂全曲,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这首小令即景抒情,描写瀑布飞泻的雄伟瑰丽的景象,由远而近,自上而下,,驰骋想象,连用一系列的比喻,渲染出瀑布的声势。将景人格化:那瀑布的雄伟壮丽与人的博大精神、坚定意志二者相得益彰。前四句写远眺,以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织女织成的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后五句写近景,写走近瀑布以后的感觉。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引起了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的赞叹。诗人身临其境,注入了自己的感情。“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三个排比,进一步描绘瀑布变幻的姿态。“白虹饮涧”既比喻,又用典,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作者描绘的是一幅壮丽奇谲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回答本题,首先要准确判定修辞手法为:比喻、拟人、排比,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回答各种修辞手法在曲中的体现。‎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忆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由于草率行事,最终却“_________”。‎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封狼居胥 (2). 赢得仓皇北顾 (3). (2)乱石穿空 (4). 惊涛拍岸 (5). 卷起千堆雪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辛弃疾回忆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草率行事,最终却”,第二句中“运用比喻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胥、赢、仓皇、涛。‎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某公司创始人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了北京五环线,他还说现在公司已经有100多辆无人车,看来无人驾驶时代倚马可待。‎ - 34 - / 34‎ ‎(2)抗日战争时期,逃难而来的赵川靠在车站做装卸工谋生。他虽然努力工作,但在米珠薪桂的南京,还是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3)别看小李平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一旦说到他感兴趣的动漫设计,他立马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前后真是判若两人。‎ ‎(4)《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5)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向拉萨行进,沿途风景优美,高山景行,随着地势增高,景色更加壮观,中国最美公路,果然名不虚传。‎ ‎(6)职工代表大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就企业管理和发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他不赞一词,真让人疑惑。‎ A. (1)(2)(3) B. (3)(4)(5) C. (2)(4)(6) D. (1)(3)(6)‎ ‎【答案】C - 34 - / 3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很快能写好文章。此处是说“无人驾驶时代”,望文生义,且使用对象不当,应为“指日可待”。“米珠薪挂”,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形容物价极其昂贵,此处形容南京物价高昂,使用正确。“振振有词”,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认为理直气壮,说个不停,贬义词,此处情感色彩不当,使用错误。“不刊之论”,意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借以形容文章或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此处形容《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使用正确。“高山景行”,高山,比喻崇高的品德;景行,比喻光明正大的行为,比喻崇高的德行操守,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补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使用正确。此处使用后一个意思。‎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高山景行”,从句中来看,句中误以为是指具体的风景,错误。第二,辨析感情。比如 “振振有词”这个成语,这是一个贬义词,而句中并无贬义,故错误。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十九大宣讲活动在我市各机关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B. G20峰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召开,厦门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继北京、上海、杭州之后又一个在国际舞台闪亮登场。‎ C. “习马会”实现了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作为两岸最高层级的互动,在对两岸关系发展成果的总结与未来指向上,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D. 周华从农民工做起,经过多年打拼,拥有上市公司,他成功而不忘家乡,决定拿出100万元捐款资助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境困难的学生。‎ - 34 - / 3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指导实践、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语序不当,应先“武装头脑”,然后再“指导实践”,最后是“推动工作”,故应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B项,“厦门……成为继北京、上海、杭州之后又一个在国际舞台闪亮登场”成分残缺,句末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登场”后加“的中国城市”。D项,“决定拿出100万元捐款”语意重复,“拿”就是“捐”的意思,故应把“捐款”去掉。‎ ‎..................‎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虽然我的这篇小文刊登在了业界知名的学术期刊上,但我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万万不敢自称专家。‎ B. 刘教授表示:小李写的这篇小说,虽然功力略显不足,但总体构思不错,一定帮他斧正,力争发表。‎ - 34 - / 34‎ C. 老校长的发言高屋建瓴,如此高龄的他仍在为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孜孜以求,实在令人敬佩。‎ D. 感谢领导垂青,能把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我,我权且俯就,以后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做好工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A项,“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句中是自谦之词,正确。B项,“斧正”是敬辞,请人修改文章,用于说别人,不能用于说自己,故句中刘教授说自己修改小李的文章,不当;C项,“绵薄之力”是谦辞,微不足道的力量,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不能用于说别人,句中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老校长,不当。D项,“俯就”是敬辞,屈尊而就职,不能用于说自己。句中说自己“俯就”,不当。‎ - 34 - / 34‎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短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近视眼治疗探索,__ ,屈光手术已在国内外开展,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也正在积极探索中。不过对一些方法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一般认为只有配戴眼镜作光学矫正__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__ 。‎ ‎【答案】 (1). 探索出多种治疗方法 (2). 才是较基本而有效的方法 (3). 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都会得到应用(还会有其他新的治疗方法)‎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是说在近视眼治疗方面的探索,第一处,前面说“进行了大量的近视眼治疗探索”,后面提到“屈光手术”“药物治疗”“一些方法”等,这说明此处应是说“探索出许多治疗方法”;第二处,前面先提到“对一些方法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接着说“一般认为只有……”,应是说“认为配戴眼镜作光学矫正是基本有效的方法”;第三处,前面说“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是对近视眼治疗的展望,应是说还会有其他新的治疗方法。‎ - 34 - / 34‎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为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1)要点全面;(2)不超过60个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案】“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按照主要志愿服务来找其作用,每个句子是一个作用,把每个句子的核心内容摘取出来然后重新组合句子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其实是一道考查压缩语段的题目,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思路: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辨析主次,留主舍次;压缩连缀,切合要求。本题中,一共有三层意思,按照每一层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视频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34 - / 34‎ ‎《开讲啦》迎来93岁高龄的主讲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为了研制中国的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被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黄旭华院士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进行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名声与事业、国家与个人、信念与实干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就一个方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默默奉献 敬爱的兰老师,在我人生旅程上,您丰富了我的心灵,开发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老师,您辛苦了!春雨,它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该衷心地感谢您。‎ 兰老师,我从当初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变成了现在的五年级的学生,哪一点没有您的心血?在每一本作业上都留下了您一丝不苟的批改;每一个鲜红的一百分都凝聚了您心血;每一本沉甸甸的荣誉证书都记载着您功劳的痕迹。‎ - 34 - / 34‎ 记得我刚到您的班上时,我十分胆怯,就连说话也是很小声,课堂上总是一言不发,您还总以为我课堂上没听懂,下课了还耐心的给我讲解。有一天,您在语文课堂分析阅读题时,请我回答一个中心性的问题,我本来是胸有成竹的,可我由于平时不发言,刚站起来时紧张得把答案忘得一干二净,竟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当时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我满脸通红,很是尴尬。就在这时,您向我投来了信任的目光和微笑的面容,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望;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您的笑容是我答案的源泉,我突然鼓起勇气,流利的把答案说出来了,您肯定地表扬我说:“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声音洪亮,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她。”接着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从此以后,我对回答问题充满自信,打消了“害怕”与“害羞”的念头,平时课堂上积极发言,各科成绩直线上升。还在学校举办的各种讲故事比赛中屡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兰老师您善于激发同学的潜能:不但让我们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还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课外的科普知识,同时更增加了我们师生的感情,你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为别人带来了光明。‎ 记得有一次,兰老师您既感冒又喉咙痛,那时正直期末,学习十分紧张,您没有因为生病而请假在家,而是继续为我们上课,还上得那么认真。有些同学不知道您生病了,依然调皮捣蛋,您厉声批评了他们之后,又悉心指导他们总复习,为他们批改那态度不认真的作业,直到深夜,这样连续几天。这次期末考试,我们全班的平均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可您的病情因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了,还发了高烧,看到我们有 优异的成绩您才放心地到医院打点滴,过后我们才知道您的病情,好多同学为此内疚了好久。‎ - 34 - / 34‎ 老师,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真诚、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即“对名声与事业、国家与个人、信念与实干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就一个方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名声与事业、国家与个人、信念与实干”中选取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再分析材料,“‘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为了研制中国的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被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从材料中来看,黄旭华院士献身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这是因为有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在他的心里有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谈出自身感受。可从以下角度立意:默默无闻与丰功伟业(寂然无名与名垂史册);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忠”与“孝”);崇高的信念与默默地奉献等。‎ - 34 - / 3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