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学习阶段性评估检测语文试题
和平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线上学习阶段性评估检测语文学科试卷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却送已亥去,将把庚子迎。”在这辞旧迎新的庚子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却大肄 着人类健康。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危急时刻,广大医护人员无惧生死,驰援武汉,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最美逆行者”。面对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疗用品供不应求的现状,这些“白衣战士”,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竟速,____出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职业信念、专业知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也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人闻令而动,瞒着家人提交“请战书”;有人主动请缨,夜以继日奋战在救治一线:有人孜孜不倦,不断向公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广大医护人员经受了严竣考验,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双忠义悬壶手,十万柔情杏林兵”,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可敬的人。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里,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互相鼓励,用炽热的情怀定格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这是 的决胜战线,也是不容有失的生命防线。鲁迅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坚信只要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疫情防控阻击战定能捷报频传,广大医护人员定能早日凯旋,无疆大爱定会载入史册。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硝(xiāo)烟 大肄(sì) 冠(guàn)状病毒 B. 竟(jìng)速 请缨(yīng) 供不应(yīng)求 C. 炽(chì)热 捷(jié)报 夜以(yǐ)继日 D. 严竣(jùn) 载(zài)入 孜孜(zī)不倦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侵蚀 展现 同仇敌忾 B. 侵害 彰显 同仇敌忾 C. 侵蚀 展现 众志成城 D. 侵害 彰显 众志成城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信念、使命担当,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B.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职业信念、专业知识,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C.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职业信念、专业知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也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 D.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信念、使命担当,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也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己亥、庚子,以于支纪年法记录的年份名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以天干、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 B.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七言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两句。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古体诗范畴,通常每首四联八句,超过八句的,称排律或长律。 C. 杏林,出自东晋葛洪所著的《神仙传》,本为中医的别称,现代将其作为医学或医术之誉称,常用“杏林高手”“杏林春暖”来形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D. 鲁迅,原名周树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答案】1. C 2. D 3. A 4.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A项,“大肄”应为“大肆”;“冠状病毒”中的“冠”应读“guān”。 B项,“竟速”应为“竞速”;“供不应求”中的“应”应读“yìng”。 D项,“严竣”应为“严峻”;“载入”中的“载”应读“zǎi”。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一处:“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或者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侵害”,侵入而损害。根据语境“在这辞旧迎新的庚子之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却大肆 着人类健康”,特别是关键词“大肆”,可知此处意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侵入人体,损害人类健康,“侵蚀”使用对象不正确,“侵害”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侵害”。 第二处:“展现”,显现出;“彰显”,鲜明地显示,强调鲜明明显。根据语境“面对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疗用品供不应求的现状,这些‘白衣战士’,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____出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可知此处意指“白衣战士”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显示出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强调鲜明明显地显示,“彰显”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彰显”。 第三处:“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根据前文“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里,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互相鼓励,用炽热的情怀定格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可知此处强调医护人员和患者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众志成城”。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该将“使命担当、职业信念、专业知识”改为“专业知识、职业信念、使命担当”;二是不合逻辑,按照逻辑顺序,先守护人民健康,再打赢战役,因此应该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和“也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互换位置。修改后的正确句子为: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信念、使命担当,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故选A。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 B项,“律诗……属于古体诗范畴”错误,律诗属于“近体诗”的范畴。 故选B。 【点睛】近体诗就是格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与近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①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②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③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平仄,而近体诗十分讲究平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报告还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 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2011-2018.1-10月国内国产票房以及出品方 (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3月7日)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1—2015年,票房五千万以上的国产电影数量在逐年上升,此后虽有所起伏但总体比较稳定。 B. 2011—2018年,五千万以上票房国产电影与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每年比例各有变化,其中2017年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的比率最大。 C. 2011—2017年(除2012、2016外),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而平均每部电影出品方的变化态势与此大体同步。 D. 根据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数量历年来的变化趋势可以预估,2019年此数量或将回升。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专家对我国未来科幻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对当前科幻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B. 科幻电影是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幻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C. 由于中国电影界对科幻电影的表达方式不熟悉,加之科幻电影投资成本偏高等,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被搬上影视屏幕。 D. 刘慈欣虽然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但也对其发展充满担忧,觉得中国科幻产业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 7. 请结合材料分析不属于《流浪地球》在国内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 B. 周围世界与中国社会发生快速的变化,科幻活动发展态势良好,科幻电影备受欢迎。 C. 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逐渐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电影市场日趋成熟。 D. 《流浪地球》题材深沉、叙事宏大,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强;在影片中糅合了父辈牺牲与家园情愫、人类普遍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与软感动。 【答案】5. B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B项,“其中2017年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的比率最大”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2011—2018年中,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比率最大的应当是2012年,为1/4。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D项,“但也对其发展充满担忧”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可知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目的信息筛选点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最后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 A项,不属于《流浪地球》在国内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原文“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可知“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是“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的依据,并非《流浪地球》在国内取得高票房的原因。 故选A。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个段落,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就是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击黄巾贼于宛,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注],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 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 [注]龚胜、鲍宣:皆西汉末官员,有名望。王莽执政,鲍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诬陷,自杀。龚胜辞官归乡,王莽代汉后强征其入朝为官,龚胜拒不受命,绝食十四日而死。此处徐璆自比于龚、鲍,而将袁术比作王莽。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敢闻命 闻:听 B. 悉征案罪 征:追究 C. 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 假:借 D. 不队七尺之节 队:通“坠”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相威临 斧斤以时入山林 B. 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藏污者 客有吹洞箫者 C. 及还许,上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 昔苏武困于匈奴 燕王欲结于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大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B. 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C. 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D. 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意思是征召、荐举。是中国古代耀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盛行于汉代,朝廷征召称“辟”,三公以下官府征召称“征”。 B. 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可佩带在身。印绶是官爵的凭证,故常借指官爵。 C. 司徒,是古代官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官职。周时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西汉末罢丞相,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为三公。东汉时称司徒,与太尉、司空并为三公,分掌丞相职能。后代沿置,多无实权,至明代废。明清时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D. 匈奴,亦称“胡”,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在公元1世纪末被汉击败,部分西迁。南匈奴附汉,西晋时曾建立汉国和前赵国,后逐渐与汉族融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璆年少时就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举荐高职。逐步升迁做了荆州刺史。 B. 徐璆不因张忠是太后姐姐的儿子而徇私枉法,但也因此被张忠捏造无端之罪,后戴罪征敌,破贼后被免官。 C. 徐璆以龚胜、鲍宜自比表达必死的决心,使袁术不敢强逼,后又把所得到的袁术盗取的传国玉玺交给了汉献帝。 D. 徐璆以身为国,为官期间,威风大行,能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气,所以皇帝派他持节拜曹操为承相时,曹操愿意把承相位让给他。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 (2)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 14. 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概括徐璆为官的特点。 【答案】8. C 9. B 10. A 11. A 12. D 13. (1)徐璆到荆州后,揭举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 (2)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所劫,袁术授予徐璆上公的职位。 14. 为官正直,不畏权势;忠于皇帝,有节操远见。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A项,“不敢闻命”的意思是不敢听命。其中,闻:听。 B项,“悉征案罪”的意思是全部抓捕追究问罪。其中,征:追究。 C项,“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的意思是并送还之前被授予的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其中,假:授予。 D项,“不队七尺之节”的意思是没有丢弃七尺符节。其中,队:通“坠”,丢弃。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项,“以相威临”的意思是来胁迫徐璆。其中,以:连词,表目的,来。 “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意思是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其中,以:介词,按照。 B项,“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藏污者”的意思是有贪赃的五郡太守及属县官吏。其中,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客有吹洞箫者”的意思是有会吹洞箫的客人。其中,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及还许,上之”的意思是等到回到许昌,呈上国玺。其中,之:代词,代指国玺。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的意思是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其中,之:助词,用来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D项,“昔苏武困于匈奴”的意思是以前苏武被困匈奴。其中,于:介词,表被动。 “燕王欲结于君”意思是燕王想要和您结交。其中,于:介词,和、跟、与。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 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记述的是董太后把张忠托付给徐璆,可以翻译为“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任南阳太守,依仗权势骄纵,贪赃数亿,徐璆到这个地方任职,太后派遣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 第一,根据下文“张忠怨璆”,可知“张忠”是人名,在“为”后断开句子不通。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 第二,根据语意,“臧罪”在此处作动词,意思是贪污受贿,与“数亿”构成动宾关系,两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 A项,“朝廷征召称‘辟’,三公以下官府征召称‘征’”错误,应该是朝廷征召称“征”,三公以下官府征召称“辟”。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强加因果,“徐璆以身为国,为官期间,威风大行,能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气”与“皇帝派他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曹操愿意把丞相位让给他”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二是“曹操愿意把承相位让给他”错误,根据原文“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不能判断曹操是否愿意把承相位让给徐璆。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臧”,通“赃”,贪赃;“上簿”,呈递文状;“诣”,前往;“以”,来,表目的;“彰暴”,揭发、显露。 (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诣”,前往;“当诣京师”,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当(徐璆)诣京师(任职)”;“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道为袁术所劫”,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授璆以上公之位”,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袁术)以上公之位授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目的信息筛选点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最后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 题目要求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概括徐璆为官的特点。根据原文“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可见徐璆不畏权势,不因张忠是太后姐姐的儿子而徇私枉法,敢于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为官正直,抓捕贪赃的五郡太守及属县官吏,追究问罪。根据原文“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可知徐璆不愿意作袁术授予的官职,忠于朝廷,有节操、有远见。根据原文“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徐璆得到国玺,归还皇帝,可见徐璆为官忠于皇帝。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参考译文: 徐璆字孟玉,是广陵海西人。父亲徐淑,是度辽将军,在边境很是闻名。徐璆年轻的时候,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举荐高职,逐步升任至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任南阳太守,依仗权势骄纵,贪赃数亿,徐璆到这个地方任职,太后派遣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徐璆回答说:“臣只为国家,不敢听命。”太后非常生气,立刻征召张忠做司隶校尉,来胁迫徐璆。徐璆到荆州后,揭举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徐璆又上奏有贪赃的五郡太守及属县官吏,全部抓捕追究问罪,(因此)威风大振。中平元年,徐璆与中郎将朱玺在宛城抗击黄巾贼,大败贼人。张忠怨恨徐璆,与诸多宦官诬陷徐璆,徐璆于是戴罪征敌。徐璆有击破贼人的功劳,得以免官回家。后来徐璆再次被征召,升任汝南太守,转任东海相,所处化行。 汉献帝迁都到许昌,征召徐璆任廷尉,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劫持,袁术授予徐璆上公的职位。徐璆于是感叹说:“龚胜、鲍宣,是什么人啊?我像他们一样抱着必死之心!”(于是)袁术不敢逼迫他。袁术死后军队被攻破,徐璆得以盗回国玺,等到回到许昌,呈上国玺,并送还之前被授予的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司徒赵温对徐璆说:“君遭此大难,还能保存这些东西?”徐璆说:“以前苏武被困匈奴,没有丢弃七尺符节,何况这方寸大小的印呢?” 后来徐璆被任命为太常,持节出使去任命曹操为丞相。曹操要把丞相之职让给徐璆,徐璆不敢接受。最后徐璆死在官任上。 第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卖花声·题岳阳楼[注]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颇。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 [注](1)张舜民,北宋人,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2)长安:此指汴京,为北宋都城。 15. 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分斟酒敛芳颜”中,“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怀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 B.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因为词人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安西,受朝廷重用,这两句含自我解嘲之意。 C. “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既写出悠然的景色,又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D. 结尾两句写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作者借此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意蕴深厚。 16. 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17. 费衮评价“此词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后人评价“全词跌宕起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请概括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C 16. ①开篇两句用“木叶”“漫漫空水”等意象(或翻译诗句: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描绘了一幅萧瑟迷蒙的洞庭秋景图。②作用: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悲凉的情感作铺垫或奠定了全词悲伤的感情基调。 17. 羁旅的愁思,遭受贬谪的失意、怨愤,对故乡的眷恋或者对君王的期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天淡云闲’四字……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错误,“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虽然写出悠然的景色,但并未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鉴赏,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在诗中起到的作用。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及作用。 题目要求分析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的画面以及起到的作用。本词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的意思是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这两句词描写洞庭湖的景象: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一般来说,分析诗词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以及诗歌的篇章结构角度分析,如渲染氛围、奠定基调、为后文做铺垫等。这两句词位于整首词开篇前两句,对洞庭湖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萧疏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悲凉心境,奠定了全词悲痛的感情基调。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题目要求概括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纵观全词,这首词写出了诗人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融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从反面论证“学习应当专一”这一观点。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悠悠我心。” (3)表明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_______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4)《定风波》中表现苏轼宠辱偕忘的诗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 (5)毛泽东面对湘江秋景抒发了“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 (6)《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重视教育的语句是“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青青子衿 (3). 然力足以至焉 (4). 也无风雨也无晴 (5). 怅寥廓 (6). 谨庠序之教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蟹、螯、衿、寥廓、谨、庠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深 晓寒 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私密。 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不断入侵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 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并不见得我那时如何喜欢草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没有人数得清,连年纪最大的老人也弄不清。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一阵大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祖父有一双巧手,他会用稻草和梧桐树皮打草鞋,半天的工夫打一双,穿上去软绵绵的。他还会用山棕织蓑衣,用箬叶织斗笠。我看过他织蓑衣,用一个五齿耙撕扯棕片,一点点地扯,扯出的丝像女人长长的头发,他弄一点水把手掌打湿,将丝搓成一根根细细的绳子,然后在屋坪里打开一床晒垫,把棕片铺好,操起钢针飞针走线,他半蹲着,身子往一侧倾,右手不停地来回,钢针和绳子随着他的手穿过来绕过去,像一个老渔夫在织网一样。偶尔他也会站起来拿着他那根长烟杆抽烟,在烟雾里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挡风,哪里要遮雨。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外出干农活,穿戴祖父织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风雨不止一次拖拽着寒冷,疲惫,在天空之下汹涌而来,试图淹没一切,而每一次,我都凭着草木构筑的温暖,从容地穿过了层层叠叠的纠缠。 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非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第一段写村庄里的草木春荣秋谢,在村庄里到处生长,覆盖了村庄的“秘密”,写出了草木的秩序和与村庄的密切关系。 B. 进入城市以后,我就把草木忘得一干二净,不再喜欢那些童年记忆中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草木。 C. 作者从爷爷用一种树根治好自己的喉咙痛这件事,感受到草木的神秘,开始审视和体味草木的意蕴。 D. 草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给予我们生活的食物,带来我们生活的温暖,成为我们快乐的唯一源泉。 E. 文章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通过草木与村庄,来表达丰富的人生意蕴。 20. 赏析文中第六段中的画线语句。 21. 请简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2. 本文以“草木深”为题,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通过草木传达的意蕴。 【答案】19. BD 20.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落户”、“开疆拓土”、“攻占”、“歌唱”等词语将草木拟人化;同时将草木比作军队和母亲,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草木生长的过程,贴切形象地表现了草木带给村庄的影响,体现了作者对草木的深厚情感。 21. ①末段叙述了随着岁月更迭,草木与村庄相互依存的美好景象。②通过我的想象展现了人在草木之下获取的快乐与美好,深化了主旨。③首尾呼应,点明秩序的庄严,在秩序中草木、村庄、人们相互交融,人们在草木中获得心灵的归依。 22. ①草木代表秩序、守护:草木遵循自然规律生长,春荣秋谢;草木与村庄相互依存,相互守护。②草木代表童年、亲情、家乡:对草木的追忆寄托对童年、家人(祖父、父亲、母亲)、家乡的怀念。③草木是不可复制的生活,是获取快乐的源头,是心灵的归依:草木是自然的代名词,人们远离自然后内心会有失落和遗憾,只有亲近自然才会收获快乐。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进入城市以后,我就把草木忘得一干二净”错误,根据原文“进入城市以后……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可知作者进入城市以后,并没有把草木忘得一干二净。 D项,“成为我们快乐的唯一源泉”错误,根据原文“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可知草木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但不是“唯一源泉”。 故选B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语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词语的使用方面。主要是看所用的词语都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如叠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②句式方面。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句式来呈现的,那么从句式上,先要明确该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还是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③语言特点方面。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蕴涵感情色彩的特点,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形象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具有主观色彩强烈、富有感染力的特点。④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一定要指出用的是何种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按照以下三步:第一步,指出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技巧、什么特殊句式等);第二步,对这种特色进行阐述;第三步,指出其表达效果。 题目要求赏析文中第六段中的画线语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将草木比作“开疆拓士的军队”,又将草木拟人化,当作“军队”来写,具体生动地展现了草木走进村庄的过程,写出了草木对于村庄的具体作用。“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把草木与村庄的关系比作母子关系,贴切形象地表现了草木带给村庄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草本”的深厚情感,同时,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感人的效果,给人以深厚的启迪。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本题考查的是结尾段的作用。题目要求简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在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想象了一幅草木与村庄构成的和谐的画面,写出了岁月更迭中在草木掩映下村庄的美好的生活,突出了草木与村庄不可分割,村庄与草木相互交融,人在草木之下获取的快乐与美好的主题。从结构上来看,这一段中的“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照应了开头段的“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结构,点明秩序的庄严,在秩序中草木、村庄、人们相互交融,人们在草木中获得心灵的归依。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散文作品,要分析所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感悟形象的内在品质,或作者的深层感情。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然会通过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们的内在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并提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感悟。解答此类试题,只需要将物象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就能明白作者在物象上寄托的种种情感。组织答案时,既要有高度凝练的总结概括,又要紧密结合原文内容,条理清楚地阐述概括。 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本文通过草木传达的意蕴。本文写的是草木,草木贯穿全文,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草木既是本文描写的对象,也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中介物。在文章中,作者首先写村庄里的草木春荣秋谢,在村庄里到处生长,覆盖了村庄的“秘密”,写出了草木的秩序和与村庄的密切关系:草木代表秩序、守护,与村庄相互依存,相互守护;接着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花较多的笔墨写“我”对草木的厌倦,为后文写草木的神秘作铺垫,让读者带着疑问继续阅读文章;然后写作者写从爷爷用一种树根治好自己喉咙痛这件事,开始感受到草木的神秘,开始审视和体味草木的意蕴;最后作者写出了祖父、母亲与草木之间的联系,草木代表童年、亲情和家乡,在对草木的追忆中,寄托对童年、家人、家乡的怀念,揭示了草木给予我们生活的食物,带来我们生活的温暖,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通过对草木的多方面描写,告诫人们远离自然后内心会有失落和遗憾,只有亲近自然,内心才会收获真正的快乐。总之,文章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草木与村庄,来表达丰富的人生意蕴。 六、(10分)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柴油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常会泄漏到水体和土壤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可高效去除水体和土壤中柴油污染的新型纳米海绵。这种纳米海绵表面含有大量的疏水基团,可与柴油分子形成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将②____________________,纳米海绵中的柴油就随海绵一起从水体和土壤中移除,达到污染修复的目的。吴正岩表示,纳米海绵不仅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柴油,而且可以铺在土壤表面,③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放在土壤中控制柴油的迁移和扩散,且易回收,因此在防止柴油污染水体和土壤领域前景广阔。 【答案】 (1). ①造成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 (2). ②柴油吸附在纳米海绵中 (3). ③阻止柴油进入土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主要是分析如何在开采运输柴油的过程中避免泄露到水体和土壤中。 第一处,前面说“柴油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常会泄漏到水体和土壤中”,后面应是结果,即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第二处,前面说“这种纳米海绵表面含有大量的疏水基团,可与柴油分子形成分子间作用力”,“从而”表明后面是由前面得出的结果,即让柴油吸附在纳米海绵里; 第三处,前面说“而且可以铺在土壤表面”,后面应是铺在土壤表面的作用,即阻止柴油进入土壤。 24.为引导广大青年多读书,读好书,XX学校开展“重读经典——让我们一起读书”系列活动。一部经典往往具有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现请你在《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任选一部,从思想之力的角度写一段自己的阅读感悟,作为“重读经典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要求:有观点有例证,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一:《论语》蕴含的“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等思想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如果你是英雄主义者,你会爱上《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等情节在快意恩仇中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表达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可谓是民族思想的反映。 示例三:《红楼梦》通过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进行有力批判;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题目要求在《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任选一部,从思想之力角度写一段自己的阅读感悟,作为“重读经典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这是将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答题时,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名著和角度,以保证分数的获取。此题侧重议论,答题时,要注意议论方法的运用,力求做到对词语内涵理解准确,议论有条理,原著内容与词语内涵扣合度比较高。以《论语》的思想之力为例。两千五百多年来,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使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这种思想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教育理念、审美情趣等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也成为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影响了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致广大而精微,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论语》中孔子思想从对个人修身(道德、文化等方面)的重视,进而达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引向了社会的这一高度。孔子的这些思想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只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会有利于构建一种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平共处等深刻的处事哲学、人生理念和社会交往原则。创建团结、友爱的氛围,人与人之间诚恳以待、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论语》中《学而》、《公冶长》、《卫灵公》、《子路》、《里仁》、《颜渊》等篇中的有关孔子思想中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等经典语录值得我们记取,并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之中。《论语》作为儒学之经典,无论是在个人道德、学识修养上都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还是在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上,乃至于对于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问题上都具有深刻意义。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竹子的成长历程: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于是总有人埋怨它不争气,生长太慢,却忽视它在这四年中,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的事实。而一旦爆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却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让人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三十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 从毛竹的生长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以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泰山不让,河海不择 高耸云霄的竹海,吸引人的目光。毛竹的生长被大多数人关注的不是前四年在地下的盘根错节几十平方米,而是在四年后两个月内疯涨二十米的爆发。如果没有四年的积累酝酿,怎有两个月的疯狂成长?因此,李斯在《谏逐客书》说得恰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它们今天这样是多年积累的结果。现在,人们看到的只是高耸巍峨的泰山,没人在意它漫长的积累;人们见到的只是汪洋大海的壮阔,没有人想到它曾经经历多少岁月的累积。因此,我要说,打基础才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三年,最后在考场取得辉煌的成绩。 当然,在你取得骄人的成绩后,没有太多的人会在意你在三年中如何隐忍不拔,他们只看得到你骄人闪光的成绩。但是,没有三年挥洒汗水,没有三年努力拼搏,何来骄人成绩?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必须要做到:坚持,坚持,再坚持。古今中外成功的范例,概莫能外。总结起来便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大家还记得越王勾践的故事吧?被吴王使尽手段,无论是折磨还是羞辱,勾践都要忍辱负重,他在等待时机;他在积蓄力量,为了越国的荣耀。这个等待不是被动的,而是暗中积极筹措,布局谋划,凝聚人心,等到吴王自高自大的时候,勾践一举完成“越王勾践破吴归”的壮举。恢复越国,勾践的卧薪尝胆,善待百姓,凝聚意志,终于赢得了成功。 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当理想和事业在召唤时,我们需要勇往直前。 网红主播李佳琪,放弃原有的事业,带着自己的团队努力打拼,隐忍了许多年,终于遇到了淘宝,遇到了信息大时代,遇到了网络直播,从此她的推销事业开始发展,货卖得越来越多,从而走向成功。 苏联红色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用心血与生命铸就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在写作中,遇到无数坎坷。心血铸就的书稿丢失了,双目失明的他,凭借记忆从头再来,终于盼来“此书大获好评,即将出版”的好消息,获得成功从而永垂不朽。 领袖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沉下身姿,甚至匍匐前行,为的就是创造有朝一日的辉煌。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奔向诗和远方,才能拥有未来。 新竹恨不高千尺,雏凤清于老凤声。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题目提供给我们一则材料,这则材料讲述了毛竹的成长历程。毛竹在生长的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却在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一旦爆发,在短短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题目问我们从毛竹的生长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毛竹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要经历前四年的刻苦隐忍。同时,分析这则材料,要重点把握材料最后一句话:让人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三十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像毛竹一样,经历之前隐忍的四年,即使别人不理解,也要坚持下去,很多人正是因为熬不过前几年的困难,所以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这正是毛竹的生长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也是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立意作文时,一定要把握这个中心点,在中心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内容,可以进行适量的深度阐发,但不能脱离材料中心点,以防作文跑题。 参考立意: 1、茁壮成长必须夯实基础; 2、积蓄力量是成功的前提; 3、扎实积累,打好基础,厚积才能薄发; 4、成长需要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成长。 结构层次:文章标题“泰山不让,河海不择”紧扣材料,精准立意。文章开篇首先由材料导入论点“打基础才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然后分两个层次“作为高中生的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三年,最后在考场取得辉煌的成绩”“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当理想和事业在召唤时,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写“新竹恨不高千尺,雏凤清于老凤声。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素材: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正处于人生转折18岁成年的我们,满怀热血,多么渴望奋斗后的功成名就!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的决绝;有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般的自信;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然而,有谁知道,这时的我们仍需渐渐成长,漫长等待,积蓄力量,破竹穿空般,仍走在前行的路上。 3、漫长等待,在感悟生活的美好,或许无法忍受寂寞枯燥;殊不知,生活本身便是乐趣,感悟生活,从点滴开始,生活的美妙与哲理蕴含其中,追求过程本身就是在历练。当具备条件时,正如毛竹历经四年艰苦的积累,充足的酝酿,只用两月时间,奋起20米,破势穿空凌绝顶,打通阳光白云道,逆天而上;可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发奋图强。愿每位有志之人,都能像毛竹生长那样笃志砥砺,不忘初心。 4、刘邦积蓄力量终得天下,秦统一六国乃几世之功;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复仇;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等等。 5、所有成功都是有迹可寻的,总结起来就是厚积薄发。职业女性董卿一直都是我最渴望,最想要成为的一种人。在《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爆红之前,主持人董卿通过了所谓的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在盲目和痛苦中,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勇敢地按下了暂停键,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暂别了安身立命十六年的老东家去南加州大学深造,在遥远的国度沉淀和历练自己,最后她以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荧幕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6、漂亮的花,人们都只是惊叹、羡慕她开花时的美丽,并没有意识到它还在芽儿的时候,经历了多少艰苦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辉煌的结果,而忽视了辉煌结果后面所隐含的艰辛过程;好多人也只想得到辉煌的结果而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点睛】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去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建议在文章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材料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