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单项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和多项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供给侧,帮谁赚钱?‎ 许树泽 说到供给侧,就要说到需求侧,经济的好坏,股市楼市的涨跌,其实都是由供需来决定的。他们俩谁更重要呢?这是一个人们一直在争论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蛋更重要,也就是需要更重要。因为你有吃鸡蛋的需求,就会有人去养鸡。‎ 过去我们发展经济一直是关注需求侧,是一个总量控制的概念。就像给一大片地浇水,需求侧的办法是大水漫灌,也就是印钞票,量化宽松,可是到了某个阶段过量了,你突然会发现土地被水给浇坏了,地里的植物根系都泡烂了。发达的经济体都遭遇过类似这样的货币刺激、量化宽松、资产泡沫、泡沫破灭、经济萧条的历程。‎ 现在由关注需求侧改为供给侧,就是由过去的大水浸溉改为滴灌:有的地方旱得厉害,就多浇一点;有的地方涝得厉害,那就少浇一点。比如城市的需求满足了,但是乡村的需求没有满足,比如创新科技、医疗、养老、教育培训需要多投资、多供给。因此,浇多少水,都属于精细化的供给管理,不能说你需要水,我就一直开着水管。‎ 有人疑惑:供给侧管用吗?好像确确实实是因为我想吃鸡蛋,才会有人去养鸡,是需求在先啊。举个智能手机的例子,苹果手机被推向市场之前,人们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智能手机的需求,直到2007年这么一个创新产品问世,大家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反过来也一样,现在的苹果发布会屡被吐槽,需求已经有了,问题是没有更好的产品了。最后大家认识到,业绩放缓、股价低迷、大众热情降温、核心的瓶颈恰恰出现在供给侧。‎ 有句老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一语道破了供给侧改革的精髓。那些落后的过剩产能,就需要我们主动关停,或限产减产,这就是损有余。而医疗、教育、传媒文化这些地方缺口还是很大,我们就需要加大供给,去补这个不足。因此,并不是说供给侧就是一定加大供给,加大供给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所有的过剩产能,比如当年的钢铁、煤炭、光伏,都是由当初恶性竞争和过剩供给导致的。反过来,限产、减产也属于供给侧改革。为什么2016年以来钢铁价格在涨价?因为很多企业被挤出这个行业了,供应少了。‎ 现在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供给侧中赚钱的奥秘,那就是——传统行业看规模,新兴行业看壁垒。什么意思呢?传统行业损有余,都在限产,因此谁规模大,谁市场地位稳固,谁就能活下来。因为那些小的都被淘汰了,市场的恶性竞争格局不复存在了。新兴产业因为补不足,缺口很大,市场向好,大家都来投资,供应会非常大,于是竞争会无缘激烈而趋向恶性竞争。只有拥有壁垒才有定价权,才能保证利润和造血机器正常运转,从而成为在竞争中存活的保障。‎ ‎(节选自《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1.下列关于“供给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意思为“供给的一方”,即生产的一方,供应的一方。‎ B.供给侧比需求侧重要,因此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是因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侧,在供给侧。‎ D.供给侧改革,指的是由过去靠印钞票带动需求,改为精细化的供给管理,主动调整供给一方的结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鸡和鸡蛋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供给和需求的一般认识。‎ B.用给一大片地浇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供给侧改革,不但要控制总量,还要注重投资管理。‎ C.举苹果手机的例子,意在说明创新的产品能刺激需求,供给也可以引导需求。‎ D.引用“损有余而补不足”,目的是说明供给侧改革为实现供需平衡,既有加大供应,也有减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人争着到海外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化妆品,主要原因出在我国的需求侧。‎ B.根据我国城乡需求的现状,城市已经不需要供给了,供给的对象应该是农村。‎ C.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形成的一个原因是恶性竞争,而恶性竞争是没有行业壁垒造成的。‎ D.2016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这是供给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相似之处,山水美中都蕴含着人性美,尤其体现在对女性的刻画中。‎ B.小说语言质朴、简洁,又内涵丰富。如划线句子,没有直接说水生嫂听到丈夫要去参军的心理反应,但是一“震”一“吮”,可以窥见她内心的波动。‎ C.小说的开头描写了荷花淀秀美的风光,一方面,衬托人物美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暗示美好家园决不容敌人践踏的主题。‎ D.小说结尾,几个妇女偷偷去看望丈夫,却没有看到。由于衣服没有送到,要紧的话没能说出,婆婆的嘱托没能完成,非常失望。‎ ‎5.作品初被收入语文教材时,孙犁曾因为编辑把文中的“藕断丝连”改为“牵肠挂肚”而不满。试分析编辑改动的原因和孙犁使用原词的理由。(5分)‎ ‎6.分析概括水生嫂的性格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梅兴无 ‎1934年初,斯诺以美国《纽约日报》驻华记者身份应邀任燕京大学新闻系的讲师。第一次上课,他的开场白颇具亲和力:“我不是来教的,我是来学的,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充满了新事物的地方,可学的东西太多了。”‎ 斯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将大量国民党“禁书”给学生们看,还经常在家中向学生披露被当局封锁的消息,学生们称斯诺的家“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的窗口”。他热情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运动,当时北平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姚依林(后任国务院副总理)、黄华(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都是斯诺家的常客。“一二·九”运动爆发,斯诺联络好几个国家的记者现场采访,使“一二·九”运动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1935年底,斯诺得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后,立即产生了采访红色区域的强烈愿望,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经西安辗转来到陕北。1936年7月,斯诺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受到几乎所有中共领导人的迎接。他多次在保安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彻底长谈,了解红军的成长、长征的胜利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一天采访结束,他提出给毛泽东拍照,选好角度后,忽然发现毛泽东的头发很长,他想“戴上军帽才像红军领袖”,就把自己头上戴的那顶嵌有红五星的帖子戴在毛泽东子的头上,记录下这著名的历史性镜头。‎ ‎1937年2月5日晚,燕大新闻学全体大会上,斯诺首次放映了反映陕北的影片300余尺,幻灯片300多张,让国统区的学生看到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世界许多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斯诺的报道和摄影照片。1937年6月,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不久该书在英国公开发行。1938年2月,该书译本在上海出版,在许多学生中流转。《西行漫记》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他们中不少人奔赴延安,身边除了路费和行李,就是《西行漫记》。‎ ‎“七七”事变时,邓颖超正在北平治病,斯诺让她化装成自家的保姆,从北平护送到天津,并托付给好朋友、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护送邓颖超乘船到达烟台。斯诺还掩护了不少抗日青年,并以释放扣留的意大利传教士为条件,帮助西山抗日游击队变卖了从日本人手里夺来的黄金珠宝去购买弹药,他说:“这样做不好,会损害你们的抗日事业,不能获得国际上的同情。一次只能同一个敌人作战,不宜树敌太多。”在斯诺家花园的地下,爱国学生埋藏了许多被日军查禁的进步书刊。斯诺甚至还同意在他家中设置了一部秘密电台,斯诺除了忙于新闻采访,报道中日战况,每天还要为众多的避难者的吃饭问题奔忙。‎ ‎1941年,斯诺返回美国,但仍关心关注着中国。他于1960年、1964年、1970年三次访华,每次到访,都造访燕园,徜徉于未名湖畔,久久不愿离去。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日内瓦逝世。弥留之际,他一吐毕生情感:“我爱中国,我愿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那样……”毛泽东发来唁电,称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摘自《传奇传记》2017年第四期)‎ 链接一:1973年10月19日,斯诺的一半骨灰安葬于燕园的未名湖畔,周恩来参加了骨灰安葬仪式。‎ 链接二:1985年,为了缅怀中国人民三位亲密的朋友——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诺,我国原邮电部于6月25日发行一套《中国人民之友》纪念邮票3枚,其中第三枚80分的邮票就是埃德加·斯诺。‎ ‎7.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斯诺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而中国人民也用尊敬和纪念回报他。‎ B.从本篇传记看,相对于国民党,斯诺与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更深。‎ C.为毛泽东拍照,斯诺为毛泽东戴上军帽,这样做是考虑到对方的身份,也是为了美感。‎ D.周恩来参加了斯诺骨灰的安葬仪式,这和当年斯诺掩护邓颖超有密切关系。‎ ‎8.下列针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记录了斯诺的生平履历和在中国的工作经历,突出了斯诺热爱中国、投身新闻事业、反对强暴扶持正义的形象。‎ B.传记以时间为线索,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赞扬了斯诺高尚价格和国际主义精神。‎ C.传记多处引用了斯诺的话,既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又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斯诺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D.《西行漫记》在英国和中国相继出版,影响了很多中外青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这本书投身到延安、参加革命。‎ E.传记以毛泽东唁电上的话作为结尾,震撼人心,又与标题照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9.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①,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②‎ 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③,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①意指遇到了不好的男人而终被离弃。②眣:期望。③窀穸:墓穴。‎ ‎10.下列对议事 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B.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C.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D.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隆丁亥,是用年号和干支共同纪年。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没有年号,汉高祖时才有。清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宫锦,宫廷作坊特制的丝织品。这里指用这种锦制成的宫袍。因唐代李白曾待诏翰林,着宫锦袍,后世遂用以称翰林的朝服。‎ C.稗官野史,指私人编定的笔记、小说之类的历史记载,与官方编号的“正史”相对而言。据说,西周高有掌管收录街谈巷议的官职,称为稗官。‎ D.亲在未敢言老,封建孝道规定,凡父母长辈在世,子女即使老了也不得说老。袁枚这句话,是婉转地表示自己已经老了。‎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对亡妹生前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死者生前遭遇不幸,死后葬于异乡的深切伤情寄托了对亡妹的无限哀思,表现了兄妹间的深情厚意。‎ B.祭文既赞扬了素文的纯洁坚贞,又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其受诗书和礼教影响,极为深刻大胆。‎ C.作者妹妹的坟茔旁还有三座坟茔,都是家中女眷的坟茔,妹妹以此作伴当不寂寞,这是袁枚没有把妹妹安葬回老家的原因。‎ D.袁枚曾经有过儿子,但是夭亡了,两个女儿还小,弟弟阿品没有子女,因此生发了孤老无助的悲伤和感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2)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兵车行(节选)‎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兵车行》,是杜甫著名的叙事诗,描绘了一幅动人心弦的送别图。兵车,指征戌的军队,行,是出发的意思。‎ B.本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 C.诗寓情于叙事之中。“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带有着诗人浓厚的感情色彩:一个家庭主要劳力被突然抓兵,怎么能不扶老携幼、奔跑呼号?‎ D.作者作为“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被征的戌卒)一边说一边频频点头,这些描写,不仅有画面感,而且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性。‎ E.“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深刻指出是唐玄宗穷兵黩琥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15.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6分)‎ ‎(三)默写。(5分)‎ ‎16.补写下面句子中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离骚》中,诗人用香草做服饰来强调自己纯洁的品格的句子是: , 。‎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两项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的节日一般与吃有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如此,加与佛教有关的腊八节也概莫能外。‎ ‎②创城对鞍山而言,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创城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们更幸福,因此每个市民都有让鞍山成为首善之地而尽力的责任。‎ ‎③对在食堂就餐的浪费现象,同学们已司空见惯,而如果坐下来算一算,就会发现这是很大的一笔帐。‎ ‎④会上,王校长首先发言:“诸位老师,我先来抛砖引玉 ‎,以此激发大家的热情,拓开大家的思维,诸位再各抒高见。”‎ ‎⑤初赛成绩出来后,我年级有四名同学当仁不让地获得了代表鞍山市参加省诗词大会竞赛的资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10月18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收看收听党的十九大的开幕式。三个多小时的直播让大家略感疲惫,但师生们还是很快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紧张的课程中了。‎ B.尽管年部多次强调,可有些同学还是在晚自习迟到,面对几个违规的同学,修养良好的何主任也不免露出不愠之色。‎ C.参加这次“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的同学,最迟在三天内将参赛作文送交语文组,否则按弃权处理。‎ D.加强和改进作文教学工作,引领学生写作和鉴赏水平,纠正不良的写作倾向,是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 ‎19.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新学期伊始,高二年级分了文理科班,摆在一些同学面前的有一道难题:选择理科的学生,是否可以忽视文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文史哲呢? 。‎ A.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很不恰当。‎ B.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缺乏战略性的眼光,就有可能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D.只要我们想一想培养人才的目的,就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个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 ,但读书空间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②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记程碑。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③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21.下面各种表述中,有不得体、不恰当的用词,请把它们改正过来。(6分)‎ ‎(1)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段征稿启事中说:“‎ 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绵薄之力。”‎ ‎(2)某电台某饮料广告的文字广播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3)电视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说:“今晚,我们有幸亲耳聆听了几位先贤的高论,有茅塞顿开之感,真是受益匪浅。”‎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蒲公英 看似自由 实际上 却身不由己 你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捕杀中感悟呢?请根据你的捕杀中感悟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编辑改动的原因:“藕断丝连”字面意指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与小说情节不太一致,妇女们想念丈夫用“牵肠挂肚”表述更准确。(2分)‎ 孙犁使用原词的理由:“藕断丝连”用的是比喻意,与小说的环境“荷花淀”更吻合,更形象而具有美感。(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1)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还要照顾公公和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2)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可谓一往情深。”‎ ‎(3)深明大义:丈夫参军,虽然她是不想让丈夫走的,但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简而言之,勤劳、体贴、开明。(每点2分,共6分)‎ ‎7.D ‎8.CE(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 ‎9.(1)作为燕京大学的教师,讲授新闻学,并关心学生和学生运动。‎ ‎(2)作为记者,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学生运动和抗战情况。‎ ‎(3)作为中共的支持者,采访延安,介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掩护中共人士。‎ ‎(4)作为国际友人,抗战爆发后帮助抗日力量和战争避难者。(答出一条1分,答出三条给4分)‎ ‎10.D ‎11.A ‎12.C ‎13.(1)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立即亲身来实践。(5分)‎ ‎(2)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5分)‎ ‎14.AD(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 ‎15.(1)采用了通俗口语,如“爷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 ‎(2)使用叠字,“车辚辚”、“马萧萧”,描摹声音,形象而又音韵和谐。‎ ‎(3)试用歌后接字法(或“顶针”),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铿锵和谐,优美动听。‎ ‎(4)以七言为主,间以三言,整齐中富有变化,情节的发展与句式、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答出三条给6分)‎ ‎16.(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陟罚臧否 ‎17.C ‎18.A ‎19.C ‎20.①学问不只是读书 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③‎ 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意思对即可,5分)‎ ‎21.(1)“尽绵薄之力”改为“尽力”‎ ‎(2)“治癌”改为“治疗癌症”‎ ‎(3)“先贤”改为“大家”(找到错处,给1分;修改正确,给2分;一共6分)‎ ‎22.作文略 参考译文 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像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西,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 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 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