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卷)

绝密★启用前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头角峥嵘的年轻人,认真思考民族的命运,勇敢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②在树德中学“恰同学少年,诵生命华章”高一诗文朗诵比赛中,短小精悍的甄汉鹏同学一鸣惊人。‎ ‎③伴随着整个社会传统文化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穿汉服,披发左衽日渐成为一种时髦。‎ ‎④在公共网络空间形成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负责,涵养激浊扬清的社会正能量。‎ ‎⑤作为私人讲学的开创者,孔子一生好为人师,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培育出了众多贤能有为 的弟子。‎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B. 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C. ‎ 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 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D. 拍照 5 分钟,修图 2 小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修图群体,引发了人们的从众心理,通过修 图来展现更美好的自己,获得人际互动的快乐。‎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 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 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 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川江号子 蔡其矫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 歌声远去了, 我从沉痛中苏醒, 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 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 用深沉的歌声 回答你的呼吁。‎ ‎1958 年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游历长江,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将“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船夫悲壮地搏击激流的英雄气概的敬仰与赞美。‎ B. ‎ 此诗的首行,就以“碎裂人心”将川江号子的撼人魂魄的音色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凸显了船夫们身处环境的艰险。‎ C. 第一诗节画线句采用了比喻、反复、化虚为实等手法,形象写出号子的穿透力,突出了川江号子带给我心灵震撼的持续不断。‎ D. 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抗争精神。‎ E. “但是几千年来”一句,其中“但是”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三行的意绪;随后的一个设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5.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作者后来把它删去了,你是否同意这种改动?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 理由。‎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句中的“花影吹笙”,即在花影下吹笙,笙的音乐声与扶疏花影互相映衬,显得空灵剔透,朦胧含蓄。‎ C. 下片“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好风”、“临风”相呼应。‎ D. 词中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7.结合全词,下列对“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此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B. 此句传达出作者享受夏夜清凉的惬意之感。‎ C. 此句表现了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和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 D. 此句流露出作者归隐石湖后内心淡淡的落寞和伤感。‎ E. 此句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 ‎8.“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 父啊,我的父啊 徐可 父亲是他 76 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一迭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睛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 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 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 在我 19‎ ‎ 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 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陪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 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 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 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 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 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 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 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 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 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 非常吓人。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 说:“脏。”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 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 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 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 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 这么叫下去。‎ 父啊!我的父啊!‎ ‎(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 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 B. 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 C. ‎ 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 小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D. 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线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 ‎10.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11.“父啊,我的父啊”这个标题好在哪里?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古文阅读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 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 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 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 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 轶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1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正直 B. 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绝(关系)‎ C.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信:诚信 D. 论其轶事 轶:散失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B.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C.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D.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 晏子解救石父、晏子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共同将晏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 C. 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见车夫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D. 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 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6.名句填空 ‎(1)毛主席回顾峥嵘岁月,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无比低贱、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万丈豪情。(《沁园春·长沙》)‎ ‎(2)丁香姑娘飘过“我”的身旁,毫无言语,“我”只看到她默默地走远,走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在了朦胧烟雨中。(《雨巷》)‎ ‎(3)徐志摩重回康桥,美丽的风光令他沉醉!在这涌动无数美好回忆的康河上,志摩撑着一艘小船向青草深处漫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达到了高潮。(《再别康桥》)‎ 评卷人 得分 六、名著阅读 ‎17.阅读以下《论语》片段,完成文后题目。‎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2.7)‎ 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贡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认为为政主要有三项: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 B. 孔子认为食、兵、信三者,信最为重要,若迫不得已舍弃,信也是最不可舍弃的。‎ C. 在孔子看来,人总有一死,若无信用则无法立身,也无法立国,因此在信与食之间,宁肯舍弃食。‎ D. 孔子的话告诉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体现了民本思想。‎ 评卷人 得分 七、小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学生总是为成绩在拼搏,当他越看重成绩时,就越觉得只有自己不容易。其实只要我们 的心灵不麻木,多用心发现生活,就会看见他(她)们的不容易。他(她)也许是你的父亲 或母亲,也许是你的老师或长辈,也许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也许他(她)只是校园、路边随 处可见的陌生人。‎ 请以“ ,你真不容易”为题,挑选一个写作对象,写不少于 300 字的叙事片段。‎ 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文;2、叙事、描写相结合,情真意切;3、能恰当运用细节描写;4、不采用诗歌体裁。‎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头角峥嵘:指不凡的气概或突出的才能,多指青年人的。使用正确。‎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使用正确。‎ 披发左衽:古代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用于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结合“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穿汉服”“日渐成为一种时髦”分析,不合语境。‎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使用正确。‎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结合“作为私人讲学的开创者,孔子一生”分析可知,敬谦不当。‎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经历”包括“任职时间”,不能并列。C项,成分残缺,改为“要(以/本着)对……高度负责的态度”。D项,结构混乱,“引发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和“通过修图来展现更美好的自己,获得……”主语不一致。故选B。‎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B ‎【解析】‎ 试题分析:从语境的角度看,所给的句子中“崖壁下的坟地”“破碎的石碑”“模糊的字迹”和“露出水面的石头”等词语,制造出一种荒凉、衰败而又寂静凄冷的氛围。备选答案A项,“五彩的屏障”,C项,“落叶闪着不定的光”,D项,“白帆”“透明的羽翼”和“阳光”等,都与所给的语境不和谐,另外,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这与上句的“崖壁下有几处坟地”是矛盾的。‎ ‎4. CD ‎ ‎5. 观点一:同意。①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②用问句突出了对船夫在艰难 境遇中奋争的孤独的悲叹。③紧扣标题“川江号子”,结构严谨。‎ 观点二:不同意。①给结尾的设问以回答,保证结构的完整。②从千百年人力与自然的悲壮 抗争,到新时代钻探机的出现,机器的轰鸣。③这代表这种抗争的升级,深化了主题意蕴。 ‎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无“化虚为实”手法,属于通感,移觉。将听觉移为视觉。D项,突出了船夫们喊着号子与自然风浪抗争的精神,但并没有不喊号子就会灭亡之意。故选C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对“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回归原诗,结合具体内容阐发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如果同意删去,可以结合省略号的作用分析。结合“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分析,用问句突出了对船夫在艰难境遇中奋争的孤独的悲叹。也可以不同意,结合最后一节内容“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分析可知,从千百年人力与自然的悲壮抗争,到新时代钻探机的出现,机器的轰鸣。深化了主题意蕴。‎ ‎6.C ‎7.AE ‎8.答案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答案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错误。“鬓丝撩乱纶巾折”,属于肖像、细节描写,是直接描绘词人形象。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A项,“壮志难酬的悲愤”错误。“凉满北窗”与前面的“好风碎竹”相应,清爽、惬意,但“凉满”也与“声如雪”“临风咽”相应,有悲戚之感,只是整首词中惬意之感更鲜明,所以说有淡淡的感伤、落寞。E项,“作者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分析不当。“休共软红说”则表现出作者不与热衷功名利禄之人同流合污的态度,这里要充分利用注释。故选AE。‎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理解与分析。“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如好风碎竹,‎ 雪清玉脆。“如”,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写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9. C ‎ ‎10. ①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或轻信他人)从当会计时村民借钱、粮不记账之事可以 看出。②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体会到。‎ ‎③深爱自己的儿子,但却爱得很卑微。从对“我”事业有成之后对我的态度和生病时怕弄脏我可以看出。④有一定的虚荣心。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 ‎ ‎11. ①“父啊”这个称呼有丰富的含义,既是家境贫寒的我对父亲的称呼,也蕴含着年长后的 我体会到深沉父爱之后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②在结构上与结尾相互照应,使文章结构 完整,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③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文章所写主要人物,抒发浓烈的情感。 ‎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错,父亲丢职、被抄家是因为他善良,当会计时,村民借东西他不记账,后来亏空了别人不认账,他只好自己赔偿。“遭窃”也不是由于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故选C。‎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分析可知,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结合“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分析可知,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父啊,我的父啊”,结合文本内容“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理所当然地是后者”“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分析可知,“父啊”这个称呼有丰富的含义。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父啊!我的父啊!”分析可知,在结构上与结尾相互照应。运用反复的手法,抒发浓烈的情感。‎ ‎12. C ‎ ‎13. D ‎ ‎14. A ‎ ‎15. (1)这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 夫便把实情告诉了他。‎ ‎(2)已经读了他们写的书,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依次编写了他们的合传(传记)。‎ ‎ ‎ ‎【解析】‎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信”,结合“诎”分析可知,同“伸”,伸展。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御”,是驾车的人,排除A项、C项。“请去”的主语是“其妻”,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故选D。‎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结合文本内容“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分析可知,“绝不抗命”错,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故选A。‎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其”,代词,这;“抑损”,谦逊、谦让;“怪”,意动,认为……奇怪;“而”,连词,表承接;“之”,代词,他;“御”,车夫;“对”,回答、答复。(2)“既”,已经;“其”,代词,他们;“行事”,事迹;“故”,所以;“次”,依次;“其”,代词,他们;“传”,合传。‎ ‎【点睛】‎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 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 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 ‎ “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车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这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便把实情 告诉了他。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已经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依次编写了他们的合传。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16.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侯”“篱”“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若无信用则无法立身,也无法立国”错,应是“没有国民的信任,国家根本站不住”。故选C。‎ ‎【点睛】‎ 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是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18.满秋阿姨,你真不容易 一一观电视剧《满秋》后的感想 看了电视剧《满秋》,我为满秋阿姨含辛茹苦,把叛逆的儿子转变成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而感动。‎ 满秋阿姨为了让儿子满满过上好的生活,带着儿子来到陌生的城市,从做保姆开始,经历了磨豆腐,卖快餐,开小食店,一步步走过来,成为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在常人眼里,真是不可思议,但是你做到了,一个弱女子,能做到这样,真的不容易。‎ 满秋阿姨给儿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儿子要钱,你给钱;儿子要车,你给车。可是,你万万没有想到,儿子逃课,厌学,变成了一个坏孩子,竟然和那些混混演了一出向自己索要八十万赎金的绑架案。为此,你痛心疾首,百感纠结,终于认识到,金钱可以让人过上好生活,金钱也可以让人走上犯罪的深渊。‎ 满秋阿姨为了让儿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你毅然抛开了眼前的一切,金钱、豪车、别墅、公司,重新回到乡下,开始了磨豆腐的营生。这是痛苦的选择,这是明智的选择。面对你义无反顾的勇气和魄力,我们只能对你说,满秋阿姨,你真不容易。‎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为半命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以“ ,你真不容易”为题,结合材料内容“他(她)也许是你的父亲 或母亲,也许是你的老师或长辈,也许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也许他(她)只是校园、路边随 处可见的陌生人”分析可知,此处可以填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抓住关键词“不容易”立意。写不少于300字的叙事片段,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叙事片段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写场面时要安排 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 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半命题作文在调动学生生活储存方面,为同学们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