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19-2020学年度景东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汉字产生之前,人们只能通过一些出土的文物了解中国文化。但我们如果要真正详尽地去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还是只能依靠文字。汉字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跟其他文明的语言文字载体具有质的差异。‎ 世界上的文字到目前为止可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这种文字被描述为构意文字,因为它的形体是按照它所表达的意义来构造的,汉字的形体跟汉字的意义密切相关,而拼音文字只是用不同符号去对应不同音节。‎ 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最具象也最细节化的单元,与别国的文字对比,会发现汉字具有非常独特的一面。它既有跟西方其他古老文字相通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古埃及文字同样属于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中的“水”字描写的是埃及人所生活的那个地域的一条大河——尼罗河。但是,尼罗河和黄河相比落差其实非常大,中国人看到的水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所以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中国文字中的水是截然不同的形式与方向,中国的水字不会出现古埃及的写法,古埃及也不会出现中国水字的构造。再以“男”字为例,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社会,从有文字开始,男性是耕地的农夫,所以中国是田力为男;而古埃及的男人都是猎户,所以他们的“男”字又是另一种构造的表达。可见不同民族的文字往往带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同文化对相似的概念会有其个体化的表达方式。‎ 再来看“门可罗雀”的“罗”字。在古代汉字中,“罗”表示捕捉,而捕捉不同猎物时的写法是不一样的,捕大象、捕野猪……捕什么猎物都要写成对应的形式。但是现代汉字就不能如此复杂,每一种捕获物都有对应的汉字,所以就要从中选择一个代表,最终因为鸟类是最常见的,所以汉字中的“罗”选择了追鸟的构造。比如“尽”的概念,在古汉字中是下面一个器皿,上面一只手,表示一个人在洗锅,而这个动作意味着饭吃完了。古人就是通过如此具象化的场景表述了这样一个抽象的含义,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先人在造字时付出的努力和令人惊叹的智慧。‎ 除了社会生活的概念,自然生活的概念也在汉字中有场景化的表达。比如代表早上的“朝”字,由一堆草和太阳、月亮来构造。太阳在东边的草丛里,月亮在西边的草丛里面,这是只有早上才会出现的特定场景,所以这就是“朝”字。这些东西都充分体现了汉字的人文性。‎ 汉字除了人文性,还具有充分的艺术性。在中国古代,把“上善若水”“龙飞凤舞”等汉字概念形态融入艺术器皿设计当中。如此,只有把古汉字的元素融到我们现代的建筑、用具等设计当中,去挖掘古汉字的文化艺术特质,才会使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汉字文化的气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格调,也更美好。‎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载体的人文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只能依靠文字,汉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B. 汉字与古埃及文字均属象形文字,但汉字更有个性,是中国文化个性化的表达。‎ C. 汉字的人文性体现在汉字将社会、自然的生活概念通过具体的场景来加以表述。‎ D. 现代人将古汉字的元素运用到各种设计中,使现代生活充满了汉字文化气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二段分析表意、表音文字的区别,点明了汉字跟其他语言文字的本质区别。‎ B. 文章第三段列举“水”“男”二字,论证汉字承载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形象可感。‎ C. 文章第五段第一句话为过渡句,自然地连接了两个并列的段落,增强了文章逻辑性。‎ D. 文章紧紧围绕“汉字载体的人文特质”来组织材料分析论证,有理有据,说理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拼音文字是用不同符号去对应不同音节,所以叫作表音文字。‎ B. 古埃及和古中国文字截然不同,可见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异。‎ C. “尽”字通过具象化场景表述了抽象的含义,体现了先人的智慧。‎ D. 中国古人把汉字概念形态融入艺术设计中,表明汉字具有艺术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此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増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记者近日在部分贫困地区采访了解到,少数群众一味追求物质上的“获得感”,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为“理所当然”,在热火朝天的帮扶工作中,自己则“袖手旁观”;还有少数群众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坐等“天上”掉“现金”;有的甚至恃“穷”而骄,为满足自身不当欲望无理要挟,阻碍扶贫工作。‎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在此背景下,少数贫困群众“参与感”不强,其弊端显而易见。这不仅会导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白费力气”,难以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延缓乃至阻碍扶贫攻坚进程,而且有可能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与其自身存在的“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甚至懒惰习惯息息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在从事扶贫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漫灌”、“扶持”、“救济”等思维,习惯扮演“给予者”的角色,没有将贫困群众真正纳入到扶贫体系中,不注重发挥甚至忽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已经替代了“扶贫”,在此次中央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B. 一些企业扶贫时功利主义严重,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金。‎ C. 脱贫攻坚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帮扶,还要善于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 D. 精准扶贫中,不仅政府官员等扶贫主体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落到实处,一些群众也应该改变不好的观念和做法。‎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引导人民格外关注“脱贫攻坚战”。‎ B. 材料二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广大群众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C. 一些扶贫主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有时候抢摘贫困帽是为了凸显政绩。‎ D. 精准扶贫中,群众“参与感”不强,保持老一套的“等靠要”思想,这样就会影响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6.根据上述材料,从扶贫主体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精准扶贫?(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黑板擦 夏鲁平 ‎(前情提要:史丽萍老师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她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学习不好的“野孩子”而放弃我,反而关心和爱护我。我想报答她的恩德,于是在班里的板擦坏了后自告奋勇要做一个板擦给她)‎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发灵感,我一路小跑到家门,钻进仓房,从工具箱里找出四根半寸长的铁钉,将折叠毛毯条铺在木板上,在四个角上钉上了铁钉,黑板擦终于做成了。‎ 第四天上学,史老师刚走进教室,我赶紧从书包里掏出那只黑板擦,史老师喜出望外接在手里,忽然一愣,这黑板擦显然出乎她的预料,而且不是出自大人之手。她反复掂量这只稚嫩的黑板擦,指甲划向蜡笔涂上去的蓝色,说:“不错,我代表全班同学谢谢你。”史老师开始用这只黑板擦了,黑板擦擦向黑板的一刹那,我们的耳边发出了尖厉声响,是铁钉与黑板摩擦的声响,一道长长的划痕出现了,惊心动魄。全班同学好像早就琢磨起这只怪异的黑板擦,一直憋闷着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一个划痕终于划开了他们的笑声。史老师转过身,也在笑,她肯定觉得这只黑板擦滑稽可笑,同学们于是跟着放肆地笑了,笑得我咬牙切齿,头猛地埋向桌面。在天昏地暗中,史老师敲响了讲台桌子,那是黑板擦与桌面的撞击声,她粗暴地镇压住所有的笑声,教室一下子静了,接着,史老师喊起了我的名字,让我站起身来。我站起来,耷拉着脑袋,史老师让我抬头,看同学,看老师。我万万没想到史老师泪水盈盈地愤怒着,说:“我知道你们笑什么,我为你们的笑声感到羞耻,有谁能像夏鲁平同学这样亲手为班级做成一个黑板擦?我现在宣布,期末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就是夏鲁平同学,大家为他鼓掌!”顿时,我的心又一次热浪翻滚,泪水潸然而出。‎ 不久,学校为每个班级分发了新的黑板擦,我做的那只黑板擦一直被史老师上课时攥在手里,她用这只黑板擦时,轻拿轻放,不再在黑板上擦出划痕。有时,她还将学校分发的黑板擦与我做的黑板擦交替使用,两只黑板擦沾满了厚厚的粉笔灰。‎ 第二学期,史老师离开我们班,教下一个年级。我们班新来了一位老师,何老师上课,喜欢操起学校统一分发的那只黑板擦。我做的那只黑板擦基本闲置,时间长了,被推到黑板槽边缘,与一些碎粉笔头挤在一起,我看着也几近麻木,认同了那只黑板擦本该拥有的命运。有一次,何老师写错了一个字,正站在黑板边上,随手摸向黑板槽,抓起我做的那只黑板擦,擦向那个错字,吱——黑板又响亮地现出了划痕,她的手停住了,看看这只黑板擦,皱起眉头说:“这是什么破玩意,你们以前的史老师真能对付!”一扬手,黑板擦咣地一声扔进了教室门后的垃圾堆里。‎ 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哄堂大笑,我的心一落千丈,身子一动不会动了,有同学偷偷转过头,瞥了我一眼,赶紧缩回去。教室里细微的情绪,没有引起何老师的注意,她走到黑板中间,拿起学校分发的黑板擦,退到黑板边缘,咔咔擦掉刚才没有擦完的字,继续上课。‎ 接下来这段时间里,何老师讲的什么,我一句也没听进耳朵,我看着何老师嘴巴一张一合,脑子里错乱混杂的声响此起彼伏。几天后,更为严重的事情发生了,我成了班级里捣蛋的学生,优秀学生被刷掉,劳动委员被刷掉,我在各种课堂上摇头摆尾故意弄出怪异的响声。我成了何老师眼中重点看管的对象,让她头疼了,疼得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爽快。有别的老师上课,何老师过来趴教室门缝,偷看课堂纪律,看见摇头晃脑的我,推门进来,揪住我的衣领,拎出教室,让我在走廊站立,让我回家找家长。我背起书包离开学校,知道母亲躺在家里,根本无法出门,我父亲整天忙着促生产根本没空,抽不出身子管我,况且这事,我也万万不能告诉他。我开始逃学,我成了何老师的对立面,我与她不共戴天……‎ 我感觉史老师试图在找我,我不愿意再见到史老师,有时我在操场上溜达,特意留心是否有史老师,只要史老师出现,我立马逃之夭夭。‎ 有一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中学校门口,竟惊讶地发现我小学时的史老师,她身穿我熟悉的粉红色的确良上衣,米黄色的裤子,站在不远处盯着我,等待我主动跟她说话。可我一言不发,也不看她,我已不是她所期望的学生了,我硬着头皮往校门里走,给她一个生冷的背影儿。‎ 史老师肯定心凉了半截,我就这么狠着心让我与她之间凉下去。我走进了校门,感觉史老师突然从后面追上来,我加快了脚步,直着脖子,就是不理她。史老师不再追我,她站在了那里,嘴里发出了愤怒的声响:“别忘了,你可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 那一刻,我站了下来,站在那里,脑子好像蓦地从混沌中回过神儿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为了报答史老师的恩德,做了一个铁钉板擦,但史老师并没有因为它难用而贬低 “我”,反而表扬了“我”,为后文叙述“我”无颜见她做铺垫。‎ B. 小说通过对史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位善良细心、讲求教育方法、尽职尽责的优秀小学教师形象。‎ C. 何老师在文中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其作用却不可或缺:她的一个动作导致了“我”由 “好”变“坏”,她的行为表明了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 D. “我”故意惹何老师生气,甚至与她作对,报复的快感却让“我”不愿见到一直关心呵护 “我”的史老师,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躲避,不和史老师照面。‎ 8. 从史老师拿到“我”做的板擦时,“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9.请联系小说内容和社会实际谈谈你对史老师的话“别忘了,你可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阙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辨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俘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惧、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水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凭。‎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释: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众银获宥/故及之/‎ B.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目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C.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D.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 殿试:科举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考试,故又称廷试、御试。‎ C. ‎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杨慎十分讲究孝道。继母去世后,他按照礼仪服丧;闻知父亲生病,他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他又请求归葬。‎ B. 杨慎敢于直言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杨慎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回朝;世宗时,他又多次犯颜进谏。‎ C. 杨慎一生坎坷,不得志。他二十四岁就考中状元,因政见不同被贬谪,父亲去世后,居无定所。七十岁时去世。‎ D. 杨慎做事原则性强。桂萼、张璁因建言被召为翰林学士时,杨慎宁肯被罢斥也要上书反对桂萼、张璁的政治主张。‎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2) 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4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 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将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15. 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 《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作者以云、鸟自喻,指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知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   ‎ 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    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B.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D. 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B. 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C. 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D. 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 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 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 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会形成静电。①___: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就形成了正静电,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就形成了负静电。 静电的累积不可避免,严重时会对工业、医疗等产生较大危害。②___,但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所有的静电都是有害的。 做好预防措施避免静电伤害的同时,③___,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21.按照要求,对下联。平仄可不论,注意得体。(5分)‎ ‎(1)给学校劳动基地写一下联。‎ 上联:流汗方知拓荒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大学生即将毕业,参加工作,请你为他写一下联。‎ 上联:干事创业,爱岗敬业,业业出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40分) ‎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野,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你是否也会忧然大悟:哦,是这么回事!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是时候了,我们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了。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许套作。‎ ‎2019-2020学年度景东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答案】‎ ‎1.C ‎2.A ‎3.B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以偏概全,“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只能依靠文字”错误。原文说,汉字产生之前,人们通过一些出土的文物了解中国文化,要真正详尽地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只能依靠文字。B项,“但汉字更有个性”在文中并未体现。D项,混淆时态,原文说的是“只有把古汉字的元素……才会使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汉字文化的气息”,这是还未实现的设想、推测,不是既成事实。故选C。‎ ‎【解析】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点明了汉字跟其他语言文字的本质区别”错误,应该是“点明了汉字跟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故选A。‎ ‎【解析】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可见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异”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两国文化不同,并未提及两国人的思维方式。故选B。‎ ‎【答案】‎ ‎4. A ‎ ‎5. C ‎ ‎6. ①不能搞形式主义功利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不能为了凸显政绩,谋取私利,而不顾群众的真正需求。②扶贫先扶志。精准扶贫要用心扶志,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教给贫困户致富的方法。③政策要宣传到位,工作要落到实处。广大基层干部要不断增强自身工作能力,要善于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上来。多方施力,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混淆已然未然。说“‘脱贫’一词已经替代了‘扶贫’一词”不合文意,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脱贫’一词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还有“得到确立”为无中生有。故选A。‎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目的是引导人民格外关注‘脱贫攻坚战’”错误,目的是告诚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B项,“广大群众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说法偷换主语,曲解文意,原文中,不是广大群众认为,而是文中作者引出的扶贫干部的观点。另外,根据原文“懒”指的是扶贫对象,即他们只想得到好政策和更多的援助而没有自己努力奋斗的斗志与行动。D项,“……这样就会影响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可能影响。故选C。‎ ‎【解析】6本题貌似探究题,其实是信息筛选概括题。通读全文,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题目所给的三则材料,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贪’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 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増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少数群众一味追求物质上的‘获得感’,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为‘理所当然’,在热火朝天的帮扶工作中,自己则‘袖手旁观’;还有少数群众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坐等‘天上’掉‘现金’;有的甚至恃‘穷’而骄,为满足自身不当欲望无理要挟,阻碍扶贫工作”“少数贫困群众‘参与感’不强,其弊端显而易见。这不仅会导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白费力气’,难以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延缓乃至阻碍扶贫攻坚进程,而且有可能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与其自身存在的‘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甚至懒惰习惯息息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在从事扶贫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漫灌’、‘扶持’、‘救济’等思维,习惯扮演‘给予者’的角色,没有将贫困群众真正纳入到扶贫体系中,不注重发挥甚至忽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如何做好精准扶贫。‎ ‎【答案】‎ ‎7.C ‎8.①紧张。“我”不知道史老师对使用新板擦后的态度,所以心情紧张。②愤怒伤心。当同学们发出嘲笑声时,“我”看到史老师也笑了,感到既愤怒又伤心。③惊讶而又激动。听到史老师粗暴地制止住同学们的笑,而“我”看到老师流泪和愤怒,感到吃惊。对于史老师的夸赞和奖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9.(1)这句话是史老师面对遭受挫折而自甘堕落的学生时发自内心的呐喊,刻画出一位不仅教书更重育人的小学教师形象。(2)史老师这愤怒的指责,再次拯救了“我”,使“我”从混沌中回过神,重新认识自己。(3)现实生活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眼神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老师应该是一个细心之人,发现和培养越来越多的“好学生”。‎ ‎【解析】7.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她的行为表明了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分析错误。因为何老师并不知道那个黑板擦的故事,她扔黑板擦并不是有意刺激“我”,不能由此断定何老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故选C。‎ ‎【解析】8.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要注意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变化、语言表现等,从而得出人物心理特征。“我”不知道史老师对使用新板擦后的态度,所以心情紧张。当同学们发出嘲笑声时,“我”看到史老师也笑了,感到既愤怒又伤心。听到史老师粗暴地制止住同学们的笑,而“我”看到老师流泪和愤怒,感到吃惊。对于史老师的夸赞和奖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心情变得激动起来。‎ ‎【解析】9.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这句话是史老师面对遭受挫折而自甘堕落的学生时发自内心的呐喊,也正是史老师的指责,使“我”从混沌中回过神,重新认识自己,刻画出一位不仅教书更重育人的小学教师形象。‎ ‎【答案】‎ ‎10.C ‎11.C ‎12.B ‎13.(1)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粤这些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赐书免了我们吧。‎ ‎(2)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拿不懂的地方来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这段文字是说“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舜典》”“圣人”“赎刑”“民”“大奸”“张锐”“金银”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意思是“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故按照语意“过”和“俾”之间断开,排除BD两项;“无可赎之理”意思是“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后面的“时”是时间状语,修饰“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意思是“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理”和“时”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解析】1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故选C。‎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武宗只得称病而归”错。原文的“寻称疾归”的主语是承接前句省略,为“慎”,是杨慎称病而归。故选B。‎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擢”译为提拔,“是”译为正确,“愿”译为希望,“罢斥”译为罢免。第二句中,“尝”,曾经;“谒”,拜见;“叩”,询问;“叩以疑义”,状语后置 。‎ ‎【参考译文】‎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 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 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 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 ‎【答案】‎ ‎14.D ‎15.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中,D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诗人的想象,是虚写。故选D。‎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本题中,两首诗歌表现出的都是诗人人生悲惨命运的体现,人生遭遇各种各样的贬谪,如“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以及“一片冰心在玉壶”,与好友短暂相离,又无奈的分别,如“君去若逢相识问”“平明送客楚山孤”,展现出一种依依惜别的人生不舍情怀。王昌龄的诗歌意思是: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们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阴忽晴。蒙蒙细雨不觉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树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一点响声。薄暮时你离开了,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作者通过“一片冰心在玉壶”来展现出自己的高洁志向,即便是遭受贬谪,却仍然不改内心的高洁情操,极其鲜明的展现出不屈从于恶势力,凸显出一种顽强的斗争意识。刘长卿的诗歌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全诗充满着一种牢骚,诗歌通过直接抒发自己怨天尤人的情调,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满腹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内心极为不高兴。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答案】‎ ‎17. D ‎ ‎18. C ‎ ‎19. D ‎ ‎【解析】1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划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搭配不当;二是“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A项,“去向、来源”语序不当,且“监控……问题”搭配不当;B项,“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搭配不当;C项,“去向、来源”语序不当。故选D项。‎ ‎【解析】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第一处,句中“说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强调主观努力,应使用“推陈出新”。“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第二处,前面说“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由此可知,句中强调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应使用“众目昭彰”。“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第三处,是说这些是城市管理者道义上不允许推脱的责任,应使用“义不容辞”。“推己及人、以己度人”‎ 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第四处,前面说“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由此可知应是说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应使用“推己及人”。故选C项。‎ ‎【解析】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本题中,前面说“通过安装‘身份证’”,后面应是说安装“身份证”的价值,后面说“同时也……”,从关联词的搭配角度来看,一般是“不仅……也”“不但……也”,A项,从关联词看,“虽然”是表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与后文的“也”搭配不当,排除;B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故选D项。‎ ‎【答案】20.①静电分为正静电和负静电 ②尽管静电存在上述危害 ③也可以利用静电造福人类 ‎ ‎【解析】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后通读整段文本,抓关键词语,注意上下句的衔接,话题的统一等。本题中,第①处抓上句的“静电”和下句的“形成了正静电”“ 形成了负静电”;第②处抓“危害”和后文的“但”,知道是对上文的总结;第③处抓后文的“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知是静电的造福人类。‎ ‎【答案】21.奋斗才懂幸福甜。劳动更悟收获甜。锄禾才懂收获甜。 ‎ ‎ 立德润人,报国成人,人人当先锋。潜心谋事,精心做事,事事成辉煌。修身齐家,积善成家,家家谋幸福。 ‎ ‎【解析】22.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说生活中有很多资源被闲置浪费,第二部分是说真正“幸福人生”的内涵,即 ‎“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低配一点儿”“不勉强,不逞强,掌控自己的生活”。无疑后者应是设题人所认可的,即“低配人生”。所谓低配人生,并不是让我们忆苦思苦,“艰苦奋斗”,过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在这个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这种生活态度,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这条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殚精竭虑追求的原来是一些自己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对于这些无用价值、多余的追求,使很多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心灵乃至家庭幸福的代价。回过头来看看,才发现自己误入岐途,悔之已晚。审题立意环节首先要廓清题义,即明确概念的内涵界定概念的外延,以防偏题跑题。什么是“低配人生”?(内涵)“低配人生”是就什么而言的?(外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文明长足发展。(背景)崇尚简单实用,摒弃奢华虚荣,倡导低配生活。(观点)联系题目提供的材料,“低配人生”应该是针对生活,无关其他的。‎ 本次围绕“减、简、俭、适度”这几个方面立意即可,如:为生活减负、学会放弃、享受简单生活、追求心灵的简单、俭以养德、合理利用资源、不为物质所累、知足常乐等。 ‎ ‎【范文】低配人生 两千五百年前老子提出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对低配人生的最初注解。那么低配人生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低配人生,并非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在这个诱惑与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与放弃。‎ 克制欲望是低配人生的核心。有微博称“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房子总共近 9000 间,屋内陈设极其奢华,珠宝琳琅满目,但皇帝住的地方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而已。”为什么清朝历代皇帝都为之倾注大量心血呢?屋子再大,睡觉只需要一张床;菜肴再多,吃饭也不过一张嘴。如此铺张浪费,又能得到什么?最后只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而千年前以孝廉著称的汉景帝,居陋室,饮粗茶,着布衣,却为汉朝的繁华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拒绝诱惑是低配人生的准则。王毛仲因为扶助唐玄宗登基有功劳,而不断向玄宗伸手要官,最后要来的却是一道赐死的御旨。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只有不断拒绝诱惑才能避免灾难,更好地生活。‎ 居里夫人为了使客人早点离开而只放两张椅子,为了更好地研究而不与媒体过多交流。钱钟书面对友人的请客,幽默地回应:“吃了鸡蛋之后,感觉很好,又何必去见下那只蛋的母鸡呢?”他们,一个是闻名中外的科学家,一个是享有盛名的文坛巨匠,却都选择低配人生,拒绝物质的诱惑。‎ 降低标准是低配人生的真谛。有人说,不要总想着自己没有什么,要经常想想自己还有什么。《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客叹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子却不以为然,仅驳道:“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其百年前的诗仙,虽然被流放,但是得不到功名利禄却仍有自然为伴,依旧洒脱豪爽。‎ 有时候,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给理想的空间就越少。适当低配的人生,不仅会让我们克制欲望,更从容地提高幸福指数,也会让我们远离诱惑,更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在知足中寻得快乐的真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