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考试范围:必修五、选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考试范围:必修五、选修)

1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 卷) 考试范围:必修五、选修;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 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 的现代化困境。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 变和个人蜕变。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文化影响着我们 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 分崩离析。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中 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 式中。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 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 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 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 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 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 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 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 形态决定的。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 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今的中国早 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 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 2 从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 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因此,如何审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锋,不仅关系个人的安身立命,更关系国家的长远 发展。如果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的“遗老”不仅难以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 收获事业成功,也难以在新旧价值观念的现实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如果全盘抛弃传统文明, 生搬硬套西方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明基础上生发演绎的现代文明,那不啻于邯郸学步,会使 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我们成为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沦为附庸。 所以,理性清晰地思考传统文化,慎思明辨地融入现代发展,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抉择, 我们才有可能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织而成的圈牢。 (摘编自 2016 年 2 月 24 日光明网《光明时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村庄的沦落和个人的乡愁,但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 却有着文化的深层推力。 B.中华大地饱经风霜却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寻 常百姓的生活中并代代相传。 C.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巨变宣告了 小农经济形态的彻底瓦解。 D.农耕经济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友善勤劳、善恶报应、天人合一、守旧谨慎、祖宗家 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中华文明躲过了岁月的刀斧、抗击了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 绵延发展了几千年。 B.儒家文化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自上而下的推行,从此开始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并形 成了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C.浓浓的乡愁背后,是当代中国人集体性的现代化困境:传统的中华文明已不能完全 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D.社会的意识观念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存在,不仅会对个人的安身立命造成阻碍,也会 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文化的滞后,在现代化背景下演进的传统中华文明,让当代中国人陷入旧观念 与新常态格格不入的两难境地。 B.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已制约了 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C.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乃至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归根 3 到底都受制于农耕经济形态。 D.只有抛弃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并在 新旧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 【答案】 1.C 2.B 3.D 【解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 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的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 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 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 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 的粥又粘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 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 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 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 4 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 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 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 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 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 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 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 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 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 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 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 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 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 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 很庄严。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碴子 里熬出的粘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 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 嵌的宝石…… 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 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 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 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 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 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 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 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 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 5 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 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 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 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 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 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 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的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反映出人生的阅历和 世情的嬗变,以及自己对稀粥的特殊情感。 B.文中生动再现粥的烧制和模样、人吃粥的情形和积习,而老乡如蝗虫般拥入茅屋喝 “豌豆糖粥”的细节,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 C.文章写北方人就着馒头烙饼喝粥最简,写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详,这样处 理可见作者的匠心,有直达人心的艺术魅力。 D.行文围绕喝粥展开故事,最后着落在广东人喝粥上,稀粥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既 表现了粥的美味,也让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憧憬。 5.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5 分) 6.结合全文,简说对“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的理解。(6 分) 【答案】 4.B 5.①脉络清晰。作者走南闯北,依序展开南北喝粥的经历。②主旨凸显。北大荒的粥更能 承载人生,影响命运,故设置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使主旨有张力。③前后呼应。稀粥南 味有别于稀粥北味,更清爽香鲜可口,始末都写“稀粥南味”,更具回味,结构也显整 饬。 6.①稀粥,南北方人通吃,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和聪明才智。②喝粥的本质也许源于贫穷, 但借此解决了生计问题。③物质不再匮乏的今天,喝粥成为习俗,饱含温情和情趣。④ 中国人对于粥有独特的爱好;外国朋友不喜喝粥也不能理解。 【解析】 6 点睛: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 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 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北大今年录取的 4380 名本科新生中,农村学生占 700 余名,这也意味着,每 6 名新 生中,几乎就有 1 名是农村寒门学子。而寒门学子人数创新高,得益于北大持续推进的“筑 梦计划”。事实上,不仅是北大,国内著名高校,均将高等教育的阳光,洒向了广袤的农村 大地。无论是北大的“筑梦计划”,还是清华的“自强计划”、复旦的“腾飞计划”等,名 校均提高了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并向农村贫困生倾斜,让人们看到了高等教育走近农村、走 向公平的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优秀教育,都有权利享受发达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 尤其是贫困孩子起点低、条件苦、上升通道较为狭窄,为此,在各方面多照顾他们一下,很 有必要。当然,在分数上倾斜并非唯一渠道。彻底改变寒门难出贵子的状况,更应该在均衡 教育资源上做文章。如果贫困农村不配置优质资源,比如优秀教师不愿意下沉,比如基本的 教学硬件不具备,即便名校大幅度降分,受益的也只能是极少数农村孩子。 (摘编自《促进教育公平,“筑梦计划”助“寒门”学子脱颖而出》)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两会调查 7 材料三: 2013 年秋季学期起,友成基金会与北京人大附中合作开展了双师教学试验,探索通过 互联网把城市优质教学资源送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中去。所谓双师教学,就是每个乡村试 验班有两位教师,一位是人大附中远程授课的教师,一位是乡村学校的现场教师。广西百色 田东县的上法中学是全国首批 13 个试点学校之一,一段时间的效果证明,双师教学的效果 很好,从考试成绩来看,在上法中学初一年级的六个班中,试验班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 比其他班高出了 41.2 分。学生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乡村教师也成为受益者。等于每 天都在接受人大附中教师的“培训”,不但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还提升了教育理念。可以 说,互联网十教育扶贫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缺乏优质教师的问题,而且不仅是给孩子 们带来了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把贫困地区的教师水平整体提高了,而且可复制、成本非常 低。 (摘编自汤敏《把慕课推广到贫困地区是中国解决教育不公的创新》) 材料四: 作为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在线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让每个人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因此,在线教育开始承担起传播教学资源的责任, 也被认为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新的突破口。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在线教育 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今年被认为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教育部 2015 年教育 工作要点提到,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 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 (摘编自诸葛亚寒《在线教育织一张教育公平的网》)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前教育领域有很多问题让老百姓非常关注,不过不同身份的人所关注的内容可能 是不一样的。 8 B.老百姓认为,当前教育不公平最主要的问题是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在教育资源分 配上不均匀。 C.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很多,其中核心问题还是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对贫困地区的教育 投入不充足。 D.要深化招生制度的改革,取消不健全的加分制度,缩小各地高考分数差异,完善白 主招生制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筑梦计划”“自强计划”“腾飞计划”的实行,只是对当前招生政策的一种的补 救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B.农村学生如果在基础教育实现了教育公平,就会在高等教育上实现教育公平,毕业 后就能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社会资源。 C.学生“减负”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突出问题,城里学生除了上课还要上各类辅导班, 比农村学生负担重,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D.从广西百色田东县的上法中学一个年级的教学实践可以得出,“慕课”将来可以成 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E.在四则材料中,材料二通过调查分析了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困境,其它三则 材料提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措施。 9.面对当前“教育公平”的困境,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试结合材料内容谈 谈你的看法。(5 分) 【答案】 7.C 8.AD 9.①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和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这就要求政府在教育上有更多的投 入,改善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教学硬件,提高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师待遇,防止人才 流失。 ②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让农村和西部地区的 孩子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们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 的学习效率,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 【解析】 7.试题分析:C 从材料二提供的调查结果来看,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力 和财富分配不均”上。 8.试题分析:B 项“就会在高等教育上实现教育公平,毕业后就能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 的社会资源”说法绝对化;C 项“比农村学生负担重,这也是一种不公平”无中生有; E 项“其它三则材料提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措施”错,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 9 根本措施。 点睛:本题考查分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 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失当、无中生有、说 法绝对等问题。如本题 C 项的推断文是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戾太子据,卫皇后生。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 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 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武帝末,卫后宠衰,江 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 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 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 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 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 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 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然 德言。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 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 上林..中。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太子之亡也,东至湖, 臧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 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 意,而族灭江充家。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 (节选自《汉书·武五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B.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C.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D.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10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禖祝中的“禖”是求子之神,禖祝是禖祠的住持,类似庙祝。 B.《谷梁》和《公羊》《左传》一样,都是阐释《春秋》的“传”。 C.黄门是官名,汉黄门令等官多由宦官充任,故后亦称宦官为黄门。 D.上林即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司马相如曾为之写过《上林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据博学多知。在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之外,他还因汉武帝的宠爱和自己的兴趣, 广纳他说,博采众识。 B.刘据被迫举事。奸人伪造证据,皇帝音讯隔绝,刘据辩白无门,害怕遭受秦太子的 悲剧,于是只得起兵。 C.刘据广受同情。逃亡期间,他得到民间义士的冒死保护和倾力供养,冤情昭雪,又 使得天下人为之难过。 D.刘据蒙冤擢垢。他生时因皇帝昏聩和奸人迫害而在巫蛊事件中蒙冤,死后还受到正 史的栽赃谥以为“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子急,然德言。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 (2)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族灭江充家。 【答案】 10.C 11.A 12.D 13.(1)太子十分着急,采纳了石德的意见,就派门客装扮成使者逮捕江充等人。(“然” “收捕”) (2)过了很长时间,巫蛊害人的事大多不真实,汉武帝知道太子只是心里害怕才逃,没有 别的意思,就把江充全家抄斩了。(“信”“族灭”) 【解析】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 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 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11 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 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 项,“祝”是祝词,祭祀所用;庙祝是寺庙里管香火的 人。 参考译文: 戾太子刘据,是卫皇后所生。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那时他七岁了。当初,汉武帝二十 九岁才得太子,很是高兴,为此修建了禖祠,命东方朔和枚皋写祭祀禖神的祝词。太子渐渐 长大以后,诏令他学习《公羊春秋》,又跟从瑕丘江公学习《谷梁春秋》。到了二十岁行加冠 礼就住在太子宫,汉武帝给他修建了博望苑,让他与宾客往来,依他的兴趣行事,于是有好 多非正统儒家学派的学说来进献。汉武帝晚年,卫后失宠,江充受重用。江充与太子以及卫 氏一家有怨恨,担心汉武帝死后被太子处死,正在这时,巫蛊案发生,江充就借此事挟私报 复。当时,汉武帝年事已高,对事情多有厌烦,怀疑身边的人都干了诅咒蛊害之事,诏令彻 查此事。江充负责查处巫蛊案,他已经知道了皇帝的心情,就对皇帝说宫中有蛊毒之气,进 到宫内一直到皇帝的住处,拆毁宝座,掘开地面。汉武帝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 文等人协助江充。江充就到太子宫挖掘蛊物,找到用桐木刻成的小人。当时汉武帝有病,到 甘泉宫避暑去了,只有皇后和太子在宫内。太子召见少傅石德问他这件事应该怎么办,石德 害怕因为是师傅的关系被一起处死,就对太子说:“现在胡巫和来调查此事的官员掘开地面 找到了证据,不知道是胡巫故意放在那里的呢,还是真的就有,我们自己无法辨明,可以伪 称诏令用符节把江充等人收捕入狱,把他们的奸诈阴谋追查清楚。再说皇帝正在甘泉宫养病, 皇后以及家吏的请安问候都得不到回复,皇帝是死是活都不得而知,而现在奸臣干出这种事, 太子您难道不记得从前秦朝太子扶苏被害的事情吗?”太子十分着急,采纳了石德的意见, 就派门客装扮成使者逮捕江充等人。太子命舍人无且拿着符节连夜进入未央宫殿的长秋门, 派发中厩里皇后的马车装载射手,搬取武库的兵器,调发长乐宫的卫队,向文武百官宣称江 充造反,然后就斩了江充巡示朝野,在上林苑烧死了胡人神巫。长安城大乱,传言太子造反, 因此民众不肯归附太子。太子军队被打败,逃走,没有抓到他。太子出逃,往东跑到湖县, 躲藏在泉鸠里百姓家。这家人贫穷,常常卖鞋来供养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县,听说他资财 充足,就派人前去传呼,由此被人发现。当地官吏带人来围捕太子,太子心想逃不掉了,就 12 进到屋里闭上门上吊自杀。过了很长时间,巫蛊害人的事大多不真实,汉武帝知道太子只是 心里害怕才逃,思,就把江充全家抄斩了。武帝痛心太子无罪而死,就修建了思子宫。天下 人听说这件事后也都为之难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E.诗人以“水北流”与“人南窜”加以比照,表达了远离京师的孤独、悲愤之情。 15.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 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14.AE 15.“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 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 “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 【解析】 13 点睛: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 现手法、抒情手法等。但本题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 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本 诗中,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 愁之深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 不平与忧郁。杜甫的诗句也是如此,借花、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2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爱莲 说》 (2)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3)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_______________”,意在干涉他国内 政。《醉翁亭记》 【答案】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 II 卷表达题 1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同日而语....,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贵阳奇 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越的势头。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 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有人认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 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④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 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⑤尽管各国经济学家们都在从不同角度研究金融危机,试图找到危机的深层原因以及防 范措施,相关报告和论著可谓目不暇接....,但没有人敢说:这场金融危机的流毒已经被清除。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 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同日而语: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相比较。用在此处对象不当。②俯 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捡取,到处都是,比喻多而易得。适用于形容地上某一类东西、要 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特别多。用在此处望文生义。⑥不赞一词:原指文章 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用在此处望文生义。③投鼠忌器: 指投打靠近器物的老鼠怕伤了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怕伤害好人而不敢 作为,使用正确。④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 相差极大。⑤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 分) A.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 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B.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 2017 年,还 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 资源共享。 C.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 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D.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 一直 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答案】C 15 【解析】试题分析:A 项,成分残缺,在“不少旅行社正”后加上“经受着”。B 项,句式 杂糅,去掉“建成”,并在“等”后面加上“信用信息”。D 项,结构混乱,“一直被 翻得破烂不堪”由于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 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 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 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B 句式杂糅、选项 D 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读书会上,王宁同学向评委老师完美地展示了她的心得,最后她说:“谢谢大家的 聆听!” B.小李在医院顺利产下一女婴,她在朋友圈致谢:喜得小女,平安顺利,感谢大家垂 爱。 C.弟弟在银行上班,衣着总是光鲜亮丽,每次见到他,我都夸奖说:“足下真是异彩 生辉!” D.开学了,妈妈一再叮嘱即将返校的莉莉,在校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同学请 教。 【答案】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过去有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 没什么营养,_____。其实,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 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为优良的保健蔬菜。除食用价值以外,_____。中医认为竹笋味甘、 微寒,无毒,为有效之利尿药竹笋含脂防、淀粉很少,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 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_____。 【答案】 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竹笋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 系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 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其实”,第②空注意后面的“减肥的佳品”,第③空注意前 文“竹林丛生之地”。 16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 分)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发火,教育方式简单粗 暴。这样做,父母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会使孩子走入歧途。反之,父母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就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控制情绪,并不是要父母压抑或掩饰自己 的情绪,而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教养行为。父母要想孩 子身心健康,就一定要把全部精力用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上。 ①对孩子发火不一定会使孩子走入歧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③不是把全部精力用 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上就能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 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 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 iPhone 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 岁的兰州交通大学 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 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除玉玉, 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 900 元学费后以及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 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 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 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面对痛感新闻,该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 这个星期以来,心绪不宁,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 及公众号等平台,随着奥运会 的结束,积攒了四年的狂热逐渐隐退,后奥运时代纷纷恢复了日常节奏,负面新闻扑面而来, 令人躲闪不及,顾此失彼。这就是所谓新闻文本读者情绪失控。 31 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 iPhone 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 岁的兰州交通大学 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 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接到 17 诈骗电话被骗走 9900 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不知道读者诸君怎么看待这些自带痛感 的新闻,是麻木不仁、一眼扫过,还是将不合理的工厂制度、绝情绝义的高校机关、无孔不 入的诈骗分子都痛斥一番?无论如何,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怀疑,适当关注世界和他人, 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仍是一名普通新闻读者的基本素养。而我们周 遭林林总总的故事,善恶交织亦交锋,悲喜相融亦相对,是非混杂亦分明,面对痛感新闻, 将我们的心安放在客观的立场上,有所痛惜,有所警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动,量力而为。 青春不止是梦幻与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潜抑着危险、残酷和罪恶。当年那个 17 岁的少 年求爱不成,把汽油泼向 16 岁的少女,在她周身点燃了地狱之火。5 年后的今天,当这桩 轰动一时的毁容案渐渐被人淡忘,新的谈资占满各个媒体和社交网络,受害的少女周岩在微 博上发布了一组个人写真,照片中的她遍体鳞伤,却长发披肩、脸含微笑。这鲜明赤裸的反 差让人内心发紧生疼。这疼痛是一种警戒,向我们昭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它的不可摧毁性, 也告诉每个人我们得为减轻和避免这种不可预知的伤害再做点什么,不要让关于生命的希望 继续埋葬在伤疤里。 这段被损害的青春相比,更加难以言说的是另一段被剥夺的青春。2002 年,17 岁的保 姆钱仁凤被控向幼儿园女童投毒,被判处无期徒刑。2015 年 12 月,在被关押、服刑 13 年 又 10 个月后,钱仁凤被宣布无罪释放。此后,她在微信中写道:“我要十多年的青春年华, 我要妈妈,我要我应该有的欢声笑语,我要十七岁至三十一岁的爱情,家庭,事业……”并 对其蒙冤入狱的 13 年 10 个月,向云南省高院申请国家赔偿共计 955 万余元。我们不去纠结 冤案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盘根错节、拨乱反正的过程,单就结果来看,云南高院的 172 万元 赔偿金和公开赔礼道歉,也换不回钱仁凤丢失的 14 年青春时光,换不回她原本平凡无虞的 快乐人生。事实本身的惨痛,让我无法因为这桩冤案的平反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也 许它象征着社会正义的最终胜利,推动了所谓体制改革的进步,但对已经经历这场噩梦的钱 仁凤以及没准哪天也将经历这一切的其他每个个人而言,冤案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无法 逆转的。它像黑洞一样,吞噬自由、鲜活的生命,无所顾忌。但我们不能堕落于恐惧和悲观, 仍要与之抗衡,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断托举巨石走向山顶的努力,抗争本身就是意义,至少仍 可抱着希望像钱仁凤一样在命运的歧路上扳回一程。 近 6 年来,富士康被曝出至少 14 起员工自杀事件,死因均为坠楼,开除患病教师并不 是个案,女大学生遭遇同样的诈骗电话被骗光学费的事也屡见不鲜。循环报道的负面新闻, 描述的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它不但不会遮蔽世界良善的一面,还应有赖于读者们的感悟和 努力,激发和促进更多的美好和善意。在新闻阅读的痛感里,且保持住这份警惕性。 18 制度不够完善或制度实施不够彻底,如富士康公司不严格遵守《劳动法》,延长工时, 加大劳动强度,无视职工的心理压力;兰州交大博文学院无视职工的合法权益等。弱势 群体的生命极其脆弱,经不住打击和折磨。心理脆弱,内心不够强大,不善于利用法律、 舆论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权益。 由此分析,可以这样设计作文思路: 如题目为“痛定思痛”,就围绕“痛”来设计思路: 1.“痛”值得警醒。痛感新闻刺痛我们的神经,但我们不能只是骂娘,抱怨,叹息, 因为这于事无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