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8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鉴赏诗歌形象 ‎[知能构建]‎ 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人物形象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 ‎6.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9.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 常见设问 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方法指导 ‎1.鉴赏方法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2)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3)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的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2.答题步骤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  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词人)(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特别提示:‎ ‎“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诗歌的具体诗(词)句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步骤二”和“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 ‎[真题示法]‎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先通读全诗,从题干要求中找出是诗人形象还是人物形象。这首诗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第二步:分点概括说明人物形象的特点。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诗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形象特点。‎ 第三步:根据先“盖帽”后分析的模式组织答案。‎ ‎【答案】 (步骤一)诗中的“陈居士”是一位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诗人。‎ ‎(步骤二)“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特别提示:‎ 易出现的问题:①不指出形象特点。②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等问题。③未进行简要分析。④未能透过表面,挖掘形象深层含义及所蕴含的感情。‎ 李白在《行路难》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与“爱把山瓢”的陈居士相比,两个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白的这四句诗极言宴席的华美,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而陈居士的“爱把山瓢”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文人的洒脱。‎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落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找到词中描绘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人物形象的基本含义。然后用精练的话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最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案】 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出她的容貌之美;通过蛾眉“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问“亭前柳”等,表现了她内心的愁怨。‎ ‎ 景物形象 ‎[知能构建]‎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 景物所营造的意境常见特点 意境特点 举 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萧疏凄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常见设问 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方法指导 ‎1.鉴赏方法 ‎(1)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个角度入手:‎ ‎(2)色调含情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 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 ‎(3)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客观景观,而是经过了诗人心境的过滤、心情的渲染的。所以,通过对诗歌景物意象特征的把握,可以推测诗人的心情。‎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双层挖掘 有些诗歌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字面看是旷达豪迈,但深层情感却是辛酸无奈。‎ ‎2.答题步骤 ‎[真题示法]‎ ‎(2017·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第二联在这首诗中的重要位置,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一联写景所烘托的意境:宁静、清幽。‎ 第二步:试着用自己的想象再现这一场景,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第三步:规范组织答案。先点明画面的特征,然后具体分析各个景物。‎ ‎【答案】 (步骤一)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步骤二)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步骤一)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幽静、恬淡的画面。(步骤二)恬亭靠近溪流,亭子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是浓浓的绿阴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清脆的山峦。(步骤三)环境如此幽静,溪流、绿阴和翠微,切割了红尘;一时间,人心也超脱了俗世的羁绊。表达了作者恬静闲适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注】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 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本题的回答要抓词中主要的意象,“红叶”说明是秋天,“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描绘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山水田园景色;情感可通过“满”“空”“迷”等词语,再结合词的意境来理解。‎ ‎【答案】 此词描绘了暮秋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 ‎ 事物形象(意象)‎ ‎[知能构建]‎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 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意象 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常见设问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 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某联描写的某物有哪些特点?‎ 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 方法指导 ‎1.鉴赏方法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关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深入分析。‎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真题示法]‎ ‎(2012·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概括分析本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5分)‎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的主要物象“野菊”的特点:清雅幽香、超凡脱俗、孤傲高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野菊”的特点,“在野有幽色”体现出其“幽香”的特点;“况随流俗作重阳”说明其超凡脱俗;“肯为无人减妙香”刻画其孤傲高洁的情操。‎ 第三步:规范组织答案。可按先总后分的形式,作答时,先概括其特点,再具体分析。‎ ‎【答案】 (1)(步骤一)清雅幽香:(步骤二)生长于山野,在半山碧色中开放出黄色的花朵,散发出美妙的馨香。‎ ‎(2)(步骤一)超凡脱俗:(步骤二)不期盼被诗人赞颂,不随世俗在重阳节开放。‎ ‎(3)(步骤一)孤傲高洁:(步骤二)在野外盛开而有清幽的颜色,不因为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 陶渊明笔下的“东篱族”与杨万里诗中的“野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陶渊明酷爱菊花,他笔下那些篱边的黄菊正向诗人邀宠,以取得吟赏的荣光。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诗人有意将野菊与“东篱族”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咏 瓢 张 说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诗中的“瓢”有怎样的外在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通读全诗可知,诗中表现“瓢”的外在特点的主要是中间两联,颔联说“瓢”形如蜗房,瓢首下堕,瓢把如同仙鹤的脖颈,突出其形状小巧轻盈;颈联说其色彩素雅淡黄、内空但轻盈有力度。根据题干要求,考生要提取出其外形和颜色两方面的特点。而作者的人格理想则体现在首联的“真淳”和尾联的“无雕刻”“天性”上,寄寓了作者对毫无雕饰、虚心、率真自然的秉性的赞美。‎ ‎【答案】 外形轻盈小巧,色泽淡黄素雅。寄寓了作者崇尚虚心、率真自然、毫无矫饰的人生境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