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一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题3分)‎ 谈中国诗(节选)‎ ‎                 钱钟书 ‎①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起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起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②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淡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1.对①②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2.对①②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 )‎ - 9 -‎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钟书的文章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考。‎ D.选文行文机巧:明里赞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中讥讽西洋诗歌之短弊。‎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越短越好,长篇是没有价值的。‎ B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淡泊的境界是中国诗歌的特点。‎ C.外国诗不够含蓄,却是尖刻斩截的。‎ D作者引用贾岛的诗,是想说明中国诗有很多是使用疑问语气来作为结束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边城(节选)‎ ‎                  沈从文 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诉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才应当守船。”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 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袍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便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4. 下面有关《边城》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表现了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美。‎ - 9 -‎ B.《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C.《边城》中的翠翠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天保不爱说话,聪明而多情;傩送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 D.《边城》中的天保、傩送兄弟二人都爱上了翠翠。天保走车路(托人提亲),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傩送走马路(通过唱歌表达爱意)胜过天保,天保退出竞争,离开茶峒,驾船下行,不幸遇难。傩送也终因内疚于哥哥的死亡,且得不到翠翠的理会而远走他乡。‎ E.《边城》中与翠翠相依为命的爷爷(外祖父),在临死前把翠翠托付给了原来和翠翠的父亲同营当差的杨马兵,杨马兵向翠翠保证“你放心,一切有我!”他把马匹托营上人照料,自己到碧溪岫为翠翠作伴,期待傩送归来。‎ ‎5.理解分析祖父“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的情感内涵。(4分)‎ ‎                                            ‎ ‎6.简析翠翠为什么请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请举两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3分)‎ 作为生物的社会(节选)‎ ‎                      刘易斯•托马斯 ‎①如果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②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③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④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 9 -‎ ‎⑤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⑥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做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7.生物学界为什么认为“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的观点是“相当糟糕的态度”?(4分)‎ ‎                                            ‎ ‎8.结合语境说说“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的含义(4分)‎ ‎                                             ‎ ‎9.本文作为科普作品,幽默、风趣、有人情味是它的语言风格之一,请举例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及其好处。(5分)‎ ‎                                         ‎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19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9 -‎ A.“察”“举”都是考察推举的意思。“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前者侧重被荐举者的品行,后者侧重被荐举者的才华。‎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文中的“郡县”指郡县的官员,“州司”“牧伯”是指州里的官员。‎ C.因太子居东宫,故以“东宫”指太子。“洗马”指太子的侍从官,官名全称为“太子洗马”。“除”指免除官职,等待重新任命。‎ D.李密自称“密”,有自谦之意。把前代蜀国称为“伪朝”,当今晋朝誉为“圣朝”,一贬一褒,表明李密对新朝的忠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作者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作者从年岁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古来稀有,风烛瓦霜,瞬息可灭,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5分)‎ ‎                                            ‎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分)‎ ‎                                            ‎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歌,完成14-15题。‎ 江楼旧感 ‎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 ‎15.唐朝诗人崔护有一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6分各2分)‎ 答(体裁)_______________‎ ‎(内容) ‎ ‎(写法) ‎ 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6.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9 -‎ ‎ , 。‎ ‎(3)《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借用《庄子》的典故,表达诗人美景在前,不容辜负的思想的句子是: , 。 ‎ 七、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7.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___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________。‎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________,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18.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C.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1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各地廉租房、限价房政策的相继出台,使近年来一路飙升的房价得到了控制,让老百姓倍感温暖。‎ B.一年一度的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宝洁公司以3.49亿元的天价蝉联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座。‎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书写杂乱的药方,连权威专家都看不懂,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看起来绝对是天书。‎ ‎20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我爱纯真浪漫,________ ;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 ________ ;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________; 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________。‎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 ‎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 9 -‎ ‎④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②③④①‎ 八、作文题(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又有人说:“即使不喜欢,那也要去适应。”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你会怎么办?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7—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 B, (B项理解不正确,中国的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但因此形成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而不是深奥难懂)‎ ‎2. D,(D项“暗中讥讽西洋诗歌之短弊。”在文中并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 ‎3. B,(A项“诗歌越短越好,长篇是没有价值的。”理解不正确,原文是“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C项,“却是尖刻斩截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是“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过于绝对化。D项,“是想说明中国诗有很多是使用疑问语气来作为结束的”理解不正确,由原文可知,作者引用贾岛的诗目的是想说明中国诗具有含蓄的美。所以选B)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 C E(满分5分,答对一个得3分)(C项,把天保、傩送兄弟二人的性格颠倒了。E项,翠翠的爷爷并没有预知自己何时去世,因而也未曾当面把翠翠托付给杨马兵)‎ ‎5. 唢呐声,可能勾起了祖父对翠翠母亲的回忆(2),孙女翠翠也到了唢呐送嫁的年龄,该有个好的归宿,(2分)‎ ‎6. 端午鼓声、迎婚喜轿,这些勾起翠翠两年前与傩送相识的记忆。‎ 少女对朦胧的爱情有所憧憬,羞涩矜持又让她难于向爷爷诉说。‎ - 9 -‎ 翠翠请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寄托的是自己少女的情怀(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7. 因为生物学界认为昆虫行为是绝对有异于人的,把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相联系是违反科学的。(4分)‎ ‎8. 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4分)‎ ‎9. 作者往往把生物的行为拟人化,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蚂蚁“喂养家畜”“使用童工”“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等等,就是把生物当作人来写,让人觉得亲切。(3分)‎ 好处:作为科普作品,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便于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能够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2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10. B ‎11. C(除,授予官司职) ‎ ‎12. A(这篇文章表达了李密的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但绝非看透官场,不想做官,而是对晋武帝不了解此时不宜做官。所以选A。)‎ ‎13.(1)农夫把春天来了(这件事)告诉我,我将要到西边的田地耕作。(注意状语后置的句式)‎ ‎(2)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E (满分5分,答对一个得3分)‎ ‎15.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2分) ‎ 内容:①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②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2分,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 写法:①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②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2分,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6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9 -‎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七、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 C (“原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用于“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 应用“原型”。“处置”指处理、发落、惩治;“处治”指处分、惩治。用于交通事故,应用“处置”。“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融化” 指(冰、雪等)变成水。用于“保险丝”,应用“熔化”。)‎ ‎18. A (A“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B“功败垂成”,指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C“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我”就在现场,就是自己亲身领受,不是“就像”。不合语境D“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初春怎么会春意将尽呢?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19. A(B搭配不当,“宝座”改为“称号”。C成份残缺,最后加“等症状”。D不合逻辑,“普通患者”包括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 ‎20. A (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A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21.B (把握整个语段的内容倾向,则可看出分号所标明的层次内的内容前后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属对比关系,只要把握这一点,则可选出适当语句)‎ 八、作文题(60分)‎ ‎22.作文立意参考意见:‎ ‎“有人说”与“又有人说”形成对照,取其中一人的说法,即两者可以选择其一来写。两者都写,可能会写糊涂的,要注意进行辩证分析,要以其中一方为主,兼顾其他。‎ ‎“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意思是在你不喜欢的不如意的情况下,你就要敢于改变自己,改变周遭,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勇者、有魄力者的表现。例如:苏轼不能改变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旭日阳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等等。‎ ‎“即使不喜欢,那也要去适应。”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得去适应环境,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适应的问题无时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种变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当变故出现时,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当厄运和灾祸降临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 -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