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27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深湾夜宿 王 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 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E.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解析:选AD A项,错在对诗中“危”的理解上,这里的“危”是高的意思,不是指危险。D项,“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错,应是第一句与第四句写近景,第二句与第三句写远景。 ★(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解析:此题有两小问,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抓住“江童”“山女”这两个人物的动作进行描述即可;第二问要求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紧扣前面的画面描述展开。 参考答案:描写了天已入暮,江童还在辛勤地划船,(2分)天晚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洗衣裳的图景,(2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深厚同情。(2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的虽是作者的思乡之情,但其中有两句很值得重视: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在“理楫”和“调砧”之前加上“暮”和“夜”字,这不是诗人信手拈来的,而是经过深思后写出了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天已入暮,江童还在辛勤地划船;夜已深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洗衣裳。这是一幅让人深思的图画,是诗人对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返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选BD 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中并无此意;D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诗人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返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起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简要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首联以拟人手法,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君”则是指诗人。去年观赏黄菊时秋风与诗人分别,此刻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颔联由秋风转向诗人自己。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察觉出是“你”回来了,此时对镜自照,镜中显露出“我”衰老的容颜。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颈联笔锋一转,精神顿作。“马思边草”渐起雄心,“雕眄青云”有直冲云霄之志,情感由感伤转向豪壮。尾联写天地肃清,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豪情不减,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虞 美 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解析:选BC B项,“以动衬静”错误;C项,应为表达了对春光的惋惜之情而非“忧愤之情”。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志的遭遇。(2分)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 [诗歌鉴赏]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两句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乱山深处水潆回”中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潆回盘绕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志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下片前两句见其惜春之心。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一枝如画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无奈这春天宜人的风物很快溜走,词人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伤叹。末尾两句,因为春光易逝,词人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此词通过碧桃这一美丽的形象,来寄托词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词人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碧桃的非凡、美丽,然后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身世的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跌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关 山 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解析:选AC A项,“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错,应为从“征人”的角度观察。C项,“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 答: 解析:先分析三幅图画,结合相关意象分析图画特点,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诗歌鉴赏]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最后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属 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遣 悲 怀① 元 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B.“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总结首联内容。 C.中间两联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D.尾联中的“复”字,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最后两句,出语虽然慷慨,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E.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解析:选BD B项,“总结首联内容”有误,应为“用以领起中间四句”;D项,“出语虽然慷慨”错误,应为“出语虽然平和”。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诗歌鉴赏] 首联引用典故,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两联。中间两联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尾联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