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6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6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马嘶 吕翼 一匹马正在奔跑,它坚硬的铁蹄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仿佛带着火星,还带着江河奔腾的气息。马威武的身材,枣红的皮毛,深炯的目光,还有它汗液的咸涩和腥臊,让乌铁深感亲切,振奋不已。他真实地感觉到,他的马老表又回到了身边。他热血喷张,抓住马鬃,一跃而起,试图跳上马背。不料他跳得太高,扑通一声,重重着地……‎ 乌铁伸了伸并不存在的脚,摸了摸冷硬的床板,才知是梦。‎ 乌铁出生于夷族土司世家,从小以马老表为伴,二十岁时,就已久走江湖,练得一身硬骨。当年,开杏住在夷族部落山外的杨树村,她本有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古城里教书的胡笙,不想被路过杨树村的乌铁看中,一抢成婚。‎ 乌铁深深地爱着开杏。他为了她,大把地花着自己用命换来的银两。他挑水、洗衣、做饭,甚至帮着开杏买布、打底、做布鞋,但开杏却发誓不理他。乌铁虽然得到了开杏,却未得到她的爱,听说鬼子打进来,满腹惆怅的他就去报名当了兵。后来,开杏的哥哥找到了开杏,想让妹妹跟他回家,开杏拒绝了。‎ 在战场上丢了脚回来,乌铁的情绪跌入了低谷。但他意外发现,开杏还生活在这个家里,并打理得井井有条。刚安顿下来,乌铁突然内心慌张。他感觉中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他生命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他没有看到他的马老表。‎ 马老表是一匹枣红马,乌铁亲切地叫它为马老表。和乌铁在一起,它能奔跑,能抗争,能表达,能诉求,乌铁懂得它的内心,它懂得乌铁说的意思。它累了困了饿了,不用说乌铁都能知道。乌铁要到哪,速度多快,它也知道。他们如影随形,他们相互依赖,他们一起干了很多常人干不出的痛快的事。它的风采,成就了他的粗犷豪迈。‎ 他怒火中烧,双目圆瞪,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举起手里的拐杖,将开杏正在做的鞋子打落在地上:“告诉我!我的马老表呢?”‎ 开杏满眼泪花,但她还是不说,乌铁就将剪刀戳在自己脖子上:“开杏!我所有的财产,我丢掉双脚的抚恤,给你!但马老表,你不能卖它,你不能杀它!活要见马,死要见尸!”‎ 开杏大惊失色。她一把将乌铁手里的剪刀按住:“冤家!别这样!我告诉你……”‎ 原来,乌铁当兵走后,开杏的哥哥牵走了马,他想杀掉马祭奠死去的父亲,是胡笙的妹妹金枝用自己养的猪换下了马老表。乌铁满心感激,热泪盈眶。‎ 大半年后的一个黄昏,乌铁正在低头收摊,突然看到摊前有四只马蹄。马老表!果然是马老表!‎ 马背上扑通跳下一个人来,他警觉地看了看左右,才回过头来,声音低沉而小心地说:“乌铁!我们回屋说话!”乌铁十分意外,这个人居然是胡笙!胡笙说:“你们,还好吧?”‎ 乌铁认真地看了看胡笙,虽然黑了些,粗糙了些,但他手足完整,眉眼清楚。‎ ‎“你们没啥不好,我就踏实了。”胡笙说。‎ 乌铁抬头说:“对开杏,我问心无愧。”‎ 胡笙弯下腰,给乌铁鞠了一躬,深深的。他说,“兄弟,谢谢你给了我一条命。”‎ 胡笙说的是在抗日战场上,两个情敌居然编在了一个班。识文断字、遇事冷静的胡笙当了班长,有作战经验、不惧生死的乌铁成了他的助手。那一天,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在身边,他们同时跃起,又同时落地。在那一瞬间,他们所努力的,是想把对方捂压在自己的身下。结果是胡笙下落不明,乌铁失去双脚。‎ 胡笙看了看门外,小声说:“我已决定去……陕北。”乌铁隐隐听说过,这个叫胡笙的教书先生,在上前线之前,就已经秘密地加入了一个特殊的组织,据说,那个组织很可靠,很有希望。‎ ‎“我是来告诉你们,我还活着。同时来看看,如果乌铁你没有问题,我们就一起去陕北,但你这情况,只能我一个人走啦!”‎ 乌铁瞬间明白了这个男人的大义。他突然对开杏说,“胡笙还活着,而且好好的!你,你还是跟他走吧!”‎ 开杏低声哭泣。‎ ‎“乌铁,我不是来找你要开杏的,你就好好待她吧!”胡笙的脸猛然上霜,“还有你最心爱的马老表,我想物归原主。”‎ ‎“兄弟,马老表你骑走,去干大事,它跟着你,就是我跟着你!”‎ ‎“好!”胡笙纵身一跃,矫健地落在马背上。马老表驮着胡笙,腾空而起,向着陕北奔去,阵阵马嘶,震荡山谷。‎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将人和马结合起来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并将故事放在战争的背景下,表现了人性的美好。‎ B.小说巧妙地通过开杏交代了金枝救下马老表这个情节,使后文胡笙和马老表同时出现不显得突兀。‎ C.在抗日战场上乌铁明知胡笙是自己的情敌,还是奋力营救对方,是想弥补对自己抢亲行为的愧疚。‎ D.小说写胡笙奔赴陕北前看望乌铁和开杏,使这个抗日志士的形象更丰满,牺牲儿女情更显英雄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是想弥补对自己抢亲行为的愧疚”错误,从文中“‎ 胡笙说的是在抗日战场上,两个情敌居然编在了一个班。识文断字、遇事冷静的胡笙当了班长,有作战经验、不惧生死的乌铁成了他的助手……他们同时跃起,又同时落地。在那一瞬间,他们所努力的,是想把对方捂压在自己的身下”可知,乌铁营救胡笙主要是因为在抗日战场上和胡笙之间的战友情谊。‎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乌铁的性格特点。‎ 答:                            ‎ ‎                              ‎ 答案 ①粗犷豪迈。他深爱着马老表,与之行走江湖,干了很多痛快的事。②重感情。他尽最大努力深爱着开杏,问心无愧。③有民族大义。他在抗日战场上救下胡笙,并把心爱的马送给胡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本题鉴赏的对象是“乌铁”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写乌铁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第三段“从小以马老表为伴,二十岁时,就已久走江湖,练得一身硬骨”,第六段“他们如影随形,他们相互依赖,他们一起干了很多常人干不出的痛快的事。它的风采,成就了他的粗犷豪迈”,这些内容表现出乌铁的粗犷豪迈;如第四段“乌铁深深地爱着开杏。他为了她,大把地花着自己用命换来的银两。他挑水、洗衣、做饭,甚至帮着开杏买布、打底、做布鞋”,第十五段“对开杏,我问心无愧”,这些内容表现出乌铁的重感情;如第十六段“兄弟,谢谢你给了我一条命”,第十七段“抗日战场上……那一天,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在身边,他们同时跃起,又同时落地。在那一瞬间,他们所努力的,是想把对方捂压在自己的身下。结果是胡笙下落不明,乌铁失去双脚”,第二十三段“兄弟,马老表你骑走,去干大事,它跟着你,就是我跟着你”,这些内容表现出乌铁身上的民族大义。‎ ‎3.小说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了马,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 ‎                              ‎ 答案 第一段:具体写了乌铁梦中的马老表形象,表现了乌铁对心爱的马的思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最后一段:具体写了胡笙骑着马老表奔赴陕北,既是点题,照应开头,又表现了对胡笙及其从事的事业的赞美崇敬之情,表达了乌铁最后把马送给胡笙的大义,使主题得到升华。‎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题干中“小说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了马”,这就要求考生到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圈出写“马”的内容,然后从物象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小说第一段是写乌铁梦中的马老表,“一匹马正在奔跑,它坚硬的铁蹄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仿佛带着火星,还带着江河奔腾的气息。马威武的身材,枣红的皮毛,深炯的目光,还有它汗液的咸涩和腥臊,让乌铁深感亲切,振奋不已”,梦中马老表的形象是那么真实,乌铁可以真实地感觉到“他的马老表又回到了身边”。于是“‎ 他热血喷张,抓住马鬃,一跃而起,试图跳上马背”,这些内容表现出乌铁对马老表的思念之深,这也就为后文乌铁从战场回家后没有看到马老表的一系列行为表现作了铺垫。最后一段,胡笙骑着马老表“向着陕北奔去,阵阵马嘶,震荡山谷”。从结构上来看,与小说开头乌铁梦中的情形相照应,“阵阵马嘶,震荡山谷”点明了小说标题“马嘶”。这一结尾既表现出对胡笙投身抗日的崇敬,也突出了乌铁身上的大义,使小说的主旨从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做一棵城市树需要勇气 毕淑敏 ‎①城市中的树比乡村当中的树,要更经得起吵闹。乡村是安静的,有黎明前的黑暗和黄昏的炊烟,城里的树却要被五花八门的噪音轰得聋掉。如果把城市里的树叶和乡村的树叶堆到一起,拿一把音叉来测它们对声音的反应,乡村的树叶一定是灵敏和易感的,像婴儿一样好奇。城市的树叶却像饱经沧桑的老汉,有点大智若愚的呆傻在里面。‎ ‎②城市的树比旷野当中的树,要肮脏许多。它们的脸上蒙着汽油、柴油和地沟油的复合膏脂。旷野当中的树,即使屹立在沙尘暴中,披满了黄土的斗篷上点缀着不规则的石英屑,寒伧粗糙,却有着浑然一体的本色和单纯。‎ ‎③城市的树比起峡谷当中的树,要谨小慎微得多。不可以放肆地飞舞杨花柳絮,那会让很多娇弱的城里人过敏。人们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让绿化扩大,那些太一致太规整的树林,让人感觉不到树的天性,仿佛列队的锡兵。只有峡谷中的树,才是精神抖擞风流倜傥的。‎ ‎④城市的树比山峰上的树,要多经几番挣扎磨难,还有突如其来的突变。下雪之后,勤快的人们会把融雪剂堆积在树干深处,无声无息地渗透下去,春夏之交才显出谋杀的威风,盛年的树会被腌得一蹶不振。‎ ‎⑤城市当中的树比之平原之中的树,多和棍棒金属之类打交道。平原的树,只限被请去做梁做檩,虽死犹荣。城市当中的树,却是要年年岁岁屡遭劫难。手脚被剁掉,冠发被剃去,腰肢被捆绑,百骸上勒满了一种叫作“瀑布灯”的电线,到了夜晚的时候,原本朴素的树就变成了圣诞树一样的童话世界,有了虚无缥缈的仙气。‎ ‎⑥说了这许多城市树的委屈,它们也有得天独厚的享受。当乡下的树把根系拼命地往地底下扎,在大旱之年汲取水分的时候,城市里的树却能喝到洒水车喷下的甘霖。可惜当暴风雨突袭,最先倒伏的正是那些城里的大树,它们头重脚轻软了根基。‎ ‎⑦城市的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常常被人抚摸。只是我至今也闹不明白,倘若站在一棵树的立场上,被人抚摸是好事还是坏事?窃以为凶多吉少。树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喜欢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它不是一朵云或一条狗,也不是恋人的手或是一沓钞票。若干得了“50肩”‎ 的半老不老之人,为了自己的胳膊康复,就揪住树的胳膊荡秋千。他们兴高采烈地运动着,听不到树的叹息。‎ ‎⑧城市的树还像城市里的儿童一样,常常被灌进各式各样的打虫药。这究竟是树的幸福还是树的苦难?看到树上的虫子在药水的毒杀下,如冰馓一般落下,铺满一地,不禁在思忖:树若在山中沐浴临风摇头晃脑,还会生出这般饶密的虫群吗?‎ ‎⑨如此说来,做一棵城市里面的树,是需要勇气的。它们背井离乡到了祖先所不熟悉的霓虹灯下,那地域和风俗的差池,怕是比一个民工所要遭受的惊骇还要大吧?它们把城市喧嚣的废气吞进叶脉,把芜杂的音响消弭在摇曳之中,它们夜深了还不能安眠,因为不肯熄灭的路灯还在照耀着城市。路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打了折扣的太阳,哺育着附近的叶子。不信你看,每年深秋最后抖落残绿的树,必定是最靠近电线杆子的那一株。‎ ‎⑩有的人像树,有的人不像树。像树的人,有人在乡下,有人在城市里。城市里的树,骨子里不再是树了,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最坚忍最朴素的一丛,无语地生活着。(有删改)‎ 第一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几段,将城市树和乡村树、旷野树、峡谷树、山峰树、平原树等作对比,形象地诉说了城市里的树的种种委屈。‎ B.文章还描写了城市的树得天独厚的享受和好处,看似优越和幸福的生活,实际上是天性被抑制、失去自由的生活。‎ C.城市里的树能绿化环境,消除噪音,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利益,同时也被化学药品、灯光设施等无情地伤害着。‎ D.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城市的树叶却像饱经沧桑的老汉”用比拟手法表现了城市的树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痛苦。‎ 答案 D 解析 例句是比喻,不是比拟。另外,这句话表现的是城市树被各种噪音轰得聋掉,对声音不敏感。‎ ‎2.“如此说来,做一棵城市里面的树,是需要勇气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照应了文章的题目。(2)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总结前文,在前面的描写和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又引出最后一段,由树及人。(3)内容上,强调了背井离乡的树生活在城市里,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要忍受城市恶劣环境的摧残。‎ ‎3.“城市里的树,骨子里不再是树了,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最坚忍最朴素的一丛,无语地生活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很多人就像城市里的树一样,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默默地生活在城市里,具有朴素的品性,同时能坚强地忍受和适应城市的环境,生活在城市里的树和人都需要勇气。(2)这句话包含着作者对城市里的树和像树一样的人的感情,既有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又有同情和无奈。‎ 第二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城市树的谨慎和峡谷树的张扬对比,又将树对自由的需求与城市人对树天性的束缚对比,表现了人的自私与狭隘,突出了城市树受到的委屈和伤害。‎ B.文章①~⑤段写城市树受到的委屈,⑥~⑧段表面上写城市树得到的照顾,其实是写城市树受到的更深的伤害,使文意更进一层。‎ C.文章第⑨段中,最靠近电线杆的树,每年深秋最后抖落残绿,作者对此感到欣慰。‎ D.整篇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明写的是城市树,暗写的是像农民工一样的弱势群体。‎ 答案 C 解析 作者不是感到欣慰,而是表达同情。‎ ‎2.从动词运用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剁”“剃”“绑”“勒”等一连串很显暴力的动词,表现了城市树屡遭劫难的痛苦命运。‎ ‎3.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赏析本文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容:同情像树一样为城市做出贡献、而又深受委屈的像农民工一样的弱势群体,赞美了他们坚韧朴素的精神,间接批评了城市恶劣的环境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2)形式:标题运用了拟人手法,增强了文学色彩;标题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标题是行文的线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