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综合试卷(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必修一综合试卷(含答案)

1 教师版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 8 页,六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炽.(zhì)热 症.(zhèng)结 咀嚼.(jué) 不着.(zhuó)边际 B.口角.(jué) 莅.(lì)临 欺侮.(wǔ) 拈.(niān)轻怕重 C.隽.(juán)永 纤.(qiān)维 贫血.(xuè) 张牙舞爪.(zhuǎ) D.相处.(chù) 泊.(bó)车 舌苔.(tái) 自怨自艾.(yì) 答案:B ,A 炽(chi) zhēng C xiān zhǎo Dchǔ t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驾驭 内涵 绿草如荫 逆来顺受 B.和霭 通揖 峥嵘岁月 浪遏飞舟 C.殴打 怄气 直冲云霄 诲人不倦 D.蹒跚 照相 陨身不恤 察颜观色 答案:C,A 绿草如茵 B 和蔼 通缉 D 殒身不恤 察言观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就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B.吴翔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还被灌辣椒水,你们一定要设法 营救他。 C.现在的各种商品推销活动总是搞得红红火火,推销人员在推销自己的商品时总是说的天花乱 坠,令人叹为观止....。 D.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都是短小精悍....,内容深刻,极富感染力和战斗力。 答案:D,A,十室九空一般形容灾后凄惨的场面;B 浑身和遍体重复 C,叹为观止一般用于赞美事物好到了极点, 此处与语境不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 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 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 环保产业博览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答案】C【分析】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忌”改为“记” 2 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 等意义的词语。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学的精华和源头,是儒学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语 录体的典范,句子富有变化,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点到即止。 B.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 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C.课文《鸿门宴》的精彩描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郭沫若将《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的准确定位。 D.《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包含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的“半自传体”的小说。读者会 从天真无邪的少年主人公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答案:C 应为鲁迅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 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 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 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 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 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 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 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 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 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 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 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 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 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 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 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 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 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 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 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 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 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 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 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3 6.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 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 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 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 到影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 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 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 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 记忆。 6、【答案】:B(偷换概念。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 “流行的理由”。A 项和 C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7、【答案】:A(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 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 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实然。B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 项和 D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8、【答案】:C(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 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 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不受信任”只是热词出 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B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五段,D 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 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 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 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 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 至无盐,饮酒高公。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 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 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 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 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 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 4 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 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 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支吾:抵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疲惫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 D.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解析:假:暂时代理。答案:C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 分)( )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 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①③是项羽杀宋义的原因,⑤是楚王任命项羽为鲁公,为次将。答案: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 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 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 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解析:A.此句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B.此项是宋义的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也是无中生有。D.“诸侯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答案:C 12.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答案:(1)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2) 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 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3)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 参考译文: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 打赵国,大败赵兵。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 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 为末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 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 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宋义 说:“不对。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攻打他们); 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披甲胄, 执兵器,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 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 到无盐,大宴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 前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况且,(楚王)把全国兵 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 大臣。”项羽就在宋义的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 5 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 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在这时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 断绝了他们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了苏角,活捉了王离。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 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城 上观看。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在这 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 仰视。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 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里仁》) 答案:子曰:“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 分) 14.(8 分) (1)(4 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 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 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 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 “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 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2)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 (3)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5)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儿行千里 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地方,好让 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又一程。每次风尘仆仆地归 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出了离家到 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孤独的母亲坐在滴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 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楼上的阳台 注视这里。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 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垛上跌落摔死。 母亲闻讯赶来了。与儿子分别已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当儿子在村人的嬉笑 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 农妇的脸庞上滑落。她说:“我的孩子!” 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看过的这部 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行于中国的 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迈的姥姥、 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头,所以从 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 着我的离去。 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 一年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不变的柔情站 在那里。 1998 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了油画笔的母 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 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在南极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 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非国奔波。 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 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将近七旬的老人了, 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颂对他的 宣传达到沸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 简陋的房子。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空荡荡。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 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人煮了一碗 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 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所谓的“行 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 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7 16.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呼吁大家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 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 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 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眷恋。 D.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 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E.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 不要盲目地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解析 B 项中“比喻”手法错,“中国的地图”应 是借代;E 项后两句错,不是“不理解”,也不是否认社会对 英雄的赞美。答案 B E 17.文章第 2~4 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 分) 答案 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引出下文,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 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18.举例分析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要求答出两点)(6 分) 答案 (1)本文选取的材料很多,但是都紧紧围绕着母爱、亲情这一线索,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 散神不散的特点。 (2)本文的语言有很强的抒情性,将抒情与叙事、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9.《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打工,异地上学,出 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6 分) 答案 应围绕下面几点展开论述:(1)《论语》中的观点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2)我们 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去感受亲情的可贵,享受亲情的美好。(3)在与亲人分离的日子, 我们要从思想到行动去关心、关爱自己的亲人,多与亲人沟通感情。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 20.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 请仿照示例,从“夸”“值”“信”“舒”这四个会意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只写 出一种理解。(4 分) 示例: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⑵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 的。 (1) (2) 示例:信,人言,一个人说话要讲诚信,不骗人;夸,夸海口,最终是要吃大亏的;站得直,人 的价值才能体现,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会舒心。 21.阅读下面的报道,为其拟一则简明的标题。(4 分) 本报哈尔滨 1 月 8 日电(记者戴英 实习生朱智超)昨天下午,以“青春旋律”为主题的卫康 杯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哈尔滨冰雪节组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 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经过 4 天的角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全新的开始”、德国马尔堡大学的“DJ 孩童”、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我们欢迎你”、北华大学的“欣欣向荣”等 8 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 8 个国家和地区的 52 支代表队参加,参 赛队伍数量再创新高。其中,美国、德国和乌克兰都是第一次派出队伍参赛。本届比赛中,各代 表队总用雪量为 1 858 立方米,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生雪雕群雕纪录。 (摘自 2012 年 1 月 9 日《中国青年报》)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答案:第四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闭幕 22.仿照下联对“中国历史书”的述说,请你以“语文课本”为对象写出上联。 要求:①合乎对联的基本写法;②要反映出语文课本的特征。 语文课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中国历史书:揽古今风雨,诉说天道沧桑。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对联基本要求,字数、句式、结构上下联相同,上联尾字为仄声; 其次,所写对联的内容能够揭示“语文课本”的特征。【答案】 收中外佳作,刻画人间善恶。 六、作文 (60 分) 23、人性美士天然的璞玉,不事雕琢而有朴素的美丽,在平常人的平凡生活中,不乏人性的美丽,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人性的光辉,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 的成长过程中,又有哪些人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请以“人性的光辉”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 右的记叙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