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大练习(二)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大练习(二)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让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今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互联网的问世与发展,不仅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可以说,实现人民福祉是互联网发明的初衷,又是互联网发展的依归。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正是本着这样的主旨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21年来,中国已有6.7亿网民,网民规模全球第一;有413万多家网站,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互联网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风口”,互联网经济GDP占比2014年即达7%,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中中国占了4家,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2.8万亿元,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发展,推动变革。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目的就是要让互联网给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____,也必须看到,互联网领域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更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面临诸多难题和障碍。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构科学合理的规则与秩序。网络空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风险需要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面对机遇不能搞“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而应是携手共进的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当“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四项原则”、“ N6五点主张”归结起来,就是希望互联网这个人类的命运之舟行稳致远。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定能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取材于2015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 》) 材料二 二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有自由,也要有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在这样一个用户数量达32亿的全球网络空间里,良性的运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是“宝库”还是“魔盒”,取决于国际社会的治理水平和能力。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鸿沟,到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的不完善,再到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全球公害,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和挑战表明,只有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网才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多边、民主、透明是基本原则。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容无序运行。只有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全球互联网的共享共治才有前提。只有构建良好秩序,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全球互联网才能良性运行,健康发展。 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是重要的价值理念。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不应成为“扳倒”他国的工具,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因而,维护和平安全,应当也必须成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基本要求。“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各国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国际社会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加强对话合作,致力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定能实现全球互联网善治,让互联网释放出造福人类的强大正能量。 (取材于2015年12月18日《 人民日报 》) 材料三 用互联网的力量开启未来 在洋溢着古典风情的乌镇,又召开了一场可以塑造未来面貌的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古典与未来的美妙结合,不仅体现了互联网的力量,也是中国当前的面貌写照。 今天,互联网已无所不在。会场虽在乌镇,却让人感到就在我们身边。用网络的语言来说,似乎很难有一场盛会,能够像互联网大会那样“酷炫”,一幅未来世界的图景正在我们眼前慢慢展开:互联网建设将如何升级,互联网经济将如何转型,网络规则又该打上怎样的补丁 这一切,都在本次大会的议程里,并将如春风化雨般,慢慢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世界网民也超过了30亿。无数人的生活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领域的一点小变革,都会放大无数倍,都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互联网大会上,有洪钟之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既包括网络主权、构建秩序等宏大议题,也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等具体政策。这一项项新提法,都指向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都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中国如今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振聋发聩的中国表达,生动描绘了未来的远景。 在互联网大会上,也有百花齐放: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30年才是互联网应用的最佳机会;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说,人工智能迎来新机遇,将用技术为人类服务;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则在思考,未来用什么产品来颠覆微信 这些互联网世界的建设者们,正在从细节上逐步探索未来的方向。在乌镇的这些天,或许某个点子、某次碰面、某句谈话,就足以启发一场变革,带来更多惊喜。 在互联网世界,中国已具备制定未来规则、描摹世界面貌的底气。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创造力的集中迸发。互联网看似是一个虚拟世界,却又需要实实在在硬实力的支撑。它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需要消费人口实力殷实,需要教育、科技提供支撑,若没有这些支撑,世界互联网大会何以开在中国,世界级的人物为何云集中国? 互联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在互联网世界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一次新的启程,在未来的航程里,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一道,在互联网这个联通虚拟与现实、穿越既往与未来的世界里,共筑规则,共享繁荣,这才是互联网大会的意义。 (取材于2015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 1. 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文中画线部分作者运用数据的意图。 2. 请在第四段开头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3. 下列不是国际社会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由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已经让世界成为地球村。 B. 互联网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 C. 互联网领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D. 互联网共建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4.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请给“材料二”写内容摘要,不超过100字。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同一话题下,各自议论的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 文章中“振聋发聩”“百花齐放”“举足轻重”三个成语,都是对互联网领域“中国面貌”的形象写照。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其一加以解说。 7.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中国主张”的核心内涵。(不超过20字) 【答案】1. 作者运用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规模壮大,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造福了中国人民;旨在说明“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 然而 3. B 4. 网络空间存在问题,应有良性的运行规则,要以多边、民主、透明的基本原则及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价值理念,来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 5. 材料一:促进互联网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材料二: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6. “振聋发聩”形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都独具创造精神,具有警醒世人的力量。 7. 互联互通、共治善治、共享共荣。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运用数据的意图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明确题目要求: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文中画线部分作者运用数据的意图。然后,回到文章中去,找到划线句子,确定运用了哪些数据,对划线句子划分层次,总结层意,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概括其指向及作用。划线句子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由“接入国际互联网的21年来,中国已有6.7亿网民,网民规模全球第一;有413万多家网站,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可知,自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第二层,由“互联网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风口’,互联网经济GDP占比2014年即达7%,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中中国占了4家”可知,互联网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三层,由“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2.8万亿元,居全球首位”可知,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你方式,造福了中国人民。划线部分是在运用数据说明问题,即举例子。划线部分要证明的问题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答案,联系上文“‘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正是本着这样的主旨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可知,作者运用数据旨在说明“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作答此类型题,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在第四段开头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然后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次填写关联词语,位置比较特殊在句首,故应加强对上下语段的把握,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梳理文章结构可知,文章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展开,第一段写出了大背景,第二段,写出了互联网的好处“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第三段写出了“我们的目标”“让互联网给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文章第四段,由“也必须看到,互联网领域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更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面临诸多难题和障碍”可知,写出了现实状况,互联网发展的问题。上文写互联网的价值与意义,下文写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上下文构成转折关系,故此处应用表转折的关联词语,如“然而”、“可是”、“但是”等。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结合全文,国际社会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由,抓住关键词,“共同构建”、“共同体”理解“共同”二字的深刻含义。 B 项,由材料一第二段“互联网的问世与发展,不仅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可知,“互联网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为互相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而并非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由,张冠李戴。 故选B。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区间为材料二,通篇浏览材料二,概括段落大意,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摘要。同时注意,语段不超过100字。 第一段由“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有自由,也要有秩序……良性的运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可知,网络空间存在问题,“良性的运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段,由“这些问题和挑战表明,只有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网才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可知,本段写出了建立良性规则的必要性。第三段,段首提出了“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多边、民主、透明是基本原则”,并加以论证其必要性。第四段,段首提出要“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是重要的价值理念”。最后一段呼吁国际社会“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加强对话合作,致力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达到“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的目的,学生进行总结即可,注意字数。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证重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学生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同一话题下,各自议论的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浏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同一话题下,各自议论的重点是什么,要抓住各自重点段落的大意,并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两则材料重点段落在首尾两段,材料一“今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定能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更好地造福全人类”可提炼促进互联网发展,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材料二“国际社会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加强对话合作,致力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定能实现全球互联网善治”可提炼,建立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解说词语含义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理解词语本来的意思,解释词语含义。首先,理解词语本身意思,如“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其次,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它的含义。材料三第四段,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既包括网络主权、构建秩序等宏大议题,也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等具体政策。这一项项新提法,都指向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都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材料三第五段,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最佳机会”,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人工智能迎来新机遇,将用技术为人类服务”,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思考“颠覆微信”等等,互联网领域的中国建设者们纷纷提出未来互联网世界发展的各种美妙构想,“百花齐放”对其进行比喻。 “举足轻重”意思是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材料三最后一段用来形容中国的互联网“地位”,指中国在世界互联网领域已处于重要地位,并足以影响世界互联网及其发展。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中国主张”的核心内涵。学生需首先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找到体现“中国主张”核心语句,一般注意段手段尾,并提炼关键词,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材料一最后一段,“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提炼互联互通;材料二最后一段,“国际社会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加强对话合作,致力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定能实现全球互联网善治”可提炼共治善治;材料三最后一段,“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一道,在互联网这个联通虚拟与现实、穿越既往与未来的世界里,共筑规则,共享繁荣”可提炼共享共荣。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1】,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寻夫战国已前,其言皆可讽咏,非但笔削所致,良由体质素美。何以核诸?“山木”“辅车”,时俗之谚也;“原田是谋”,舆人【2】之诵也。斯皆刍词鄙句,犹能温润若此,况乎束带立朝之士哉!则知时人出言,史官入记,虽有讨论润色,终不失其梗概者也。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而复追效昔人,示其稽古。用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纯,真伪由其相乱。 唯王、宋著书【3】,叙元、高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浅俗。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母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近有敦煌张太素、中山郎余令,并称述者,自负史才。郎著《孝德传》,张著《隋后略》。凡所撰今语,皆依仿旧辞。若选言可以效古而书,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 盖江芊骂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废汝而立职。”汉王怒郦生曰:“竖儒,几败乃公事。”单固谓杨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乐广叹卫玠曰:“谁家生得宁馨儿!”斯并当时侮嫚之词,流俗鄙俚之说。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而世人皆以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殊为鲁朴者,何哉?盖楚、汉世隔,事已成古。魏、晋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夫天地长久,而风俗无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而作者皆怯书今语,勇效昔言,不其惑乎! 盖善为政者,不择人而理,故俗无精粗,咸被其化;工为史者,不选事而书,故言无美恶,尽传于后。若事皆不谬,言必近真,庶几可与古人同,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取材于唐•刘知幾《史通•言语》) 注释:【1】枢机,中心,关键。“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语出《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2】舆人:众人。【3】唯王、宋著书:王邵著《齐志》,宋孝王著《关东风俗传》,二书分别记录南北朝时期元氏西魏和高氏北齐史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但笔削所致 笔削:修改润色 B. 终不失其梗概者也 梗概:基本特色 C. 抗词正笔 抗:匹敌 D. 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 尤:指责 9. 根据文意,下列句中加点词不能被其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 以寻理则事简而(故)意深 B. 何以核诸(之乎) C. 用(因)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 D. 若选言可以效古而(则)书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文则词艰而义释 要考查文辞则言辞艰深而事理很明白 B. 斯皆刍词鄙句 这些都是草野低贱之人的吟咏 C. 方言世语,由此毕彰 地方口语、世俗言谈,由此得以充分彰显 D. 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 一定可以流传于口头,用来讽谏规劝 11.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其难类者,则忽而不取,料其所弃,可胜纪哉? 12.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填空。 本文主要讨论编撰史书所使用的语言问题,包括古语与今语、雅语与俗语等。作者反对①_____________,而导致史书失真、失实;他主张编撰史书应当②_____________。 【答案】8. C 9. A 10. D 11. 那些难以仿效古语记录的,就忽略不记,可以想象,被他们所遗弃的材料,能记得完吗? 12. ①史书语言一味模仿古人 ②语言因俗随时(使用历史时代的真实语言) 【8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抗词正笔”的“抗”是刚正不阿的意思。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能被其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A项,“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故)意深”中“而”表并列关系,“故”是缘故,原因的意思,用在表示结果的分居前。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必播以唇吻,传诸讽诵”,应该翻译为:一定可以流传于口头,被人诵读。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句中“类”动词,仿效;“忽”动词,忽略;“料”动词,估计想象;“胜”名词,尽,完。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填空”。题目中说“作者反对 ① ,而导致史书失真、 失实;他主张编撰史书应当 ② ”。从原文搜集导致史书失真、 失实的句子,然后倒推即可。文中说“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而复追效昔人,示其稽古。用使周、秦言辞见于魏、晋之代,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纯,真伪由其相乱”,可见作者反对的是史书语言一味模仿古人,主张“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也就是要使用历史时代的真实语言。 【参考译文】 言辞一经内心发出,就关系到荣耀和耻辱,言辞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布久远,可知修饰言辞以独自应对,是古人所重视的。上古时候,人们都质朴简略,当时的言语后人难以理解,须通过解释才能明白。因此要探究道理却记事简略而意义深刻,要考查文辞则言辞艰深而事理很明白。周代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文化昌盛,大夫、行人,特别重视应对辞令,语言委婉而切当,言辞流畅华美而不过分。 追寻战国以前,史书记载的言语都可以吟咏朗诵,这不是编写时修改的结果,实在是当时言语本身质朴优美的缘故。如何来核证呢?“山木”“辅车”,就是当时民间的谚语;“原田是谋”,是普通众人的吟咏。这些都是草野低贱之人的吟咏,尚且能如此温润和婉,何况身着朝服立于朝堂之上的人呢!由此可知当时人说出的话,被史官们载入了史册,虽然有所加工润色,但终究没有失去本色。但后来的作者,普遍没有远见,记载当时口语,很少能如实而书,反而仿效古人,表示自己考查了古事。因此使得周、秦时候的言辞出现于魏晋时代,而失去了天然的真实,现在和古代因此而混淆,真实与虚假由此而错乱。 只有王劭著《齐志》、宋孝王著《关东风俗传》,叙述西魏元氏政权、北齐高氏政权的史事,直言不讳直书其事,力求体现直笔的原则,地方口语、世俗言谈,由此得以充分彰显。而当今的学者,都责难这二人之书言辞污浊不洁净,语言过于浅俗。其实当时语言的本质就是如此,却把过失推给史臣,犹如照镜子的人看到嫫母太丑,而归罪于明镜一样。近来有敦煌的张太素、中山的郞余令,都以著述并称,自恃有史学才能。郞余令著有《孝德传》,张太素著有《隋后略》。凡所编撰当今的语言,都仿照过去的文辞。如果选择言词可以仿效古代的才写,那些难以仿效古语记录的,就忽略不记,可以想象,被他们所遗弃的材料,能记得完吗? 江芊骂商臣说:“呀!贱人,难怪君王要废了你而立职为太子。”汉王对郦食其发怒说:“小子,你几乎坏了老子的事。”单固对杨康说:“老奴,你死得活该。”乐广赞叹卫玠说:“这是谁家生了这样的孩儿!”这些都是当时轻慢的语言,世俗粗野的说法。一定可以流传于口头,被人诵读,但世人都认为前面两句不失清雅,后面两句则特别拙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楚汉与今天相隔久远,事情已成为古事;魏晋与今天年代较近,语言还类似今天。已成为久远古事就称它文雅,还类似今天的就惊讶于它的质朴。天地永存,风俗不会固定不变,后人看今天,也就像今天看往昔。但作者都害怕写出今天的语言,却勇于仿效古代的语言,岂不糊涂吗! 善于治理国家政事的人,不选择被治理的对象而能治好,所以风俗无论精粗,都能受到其教化;擅长修史的人,不选择事情而记载,所以语言无论美丑善恶,都能流传至后代。如果所记载的事情都不谬误,语言必定接近真实,几乎就可以与古人接近了,何止只得到古人废弃无用的事物呢! 13.结合下面《论语》选文中孔子的话语(可选其中一则或多则),谈谈你对语言“文”“质”及其关系的认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答案示例: 我认为好的语言也应当是“文质彬彬”的。“文”指文采,“质”指质朴,二者均衡协调,生动但不浮夸,准确但不乏味,才是好的语言。子夏请教《诗经》蕴含的道理,孔子以绘画作比解答,典雅、形象而又简洁、含蓄。批评、教育弟子,孔子先以形象比喻出之,直率、严厉但不粗陋;继而从起居小事中阐发,语言平易而又含义深远。孔子言志,也是以诗意的生活画面和形象的比喻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孔子的语言,典雅不枯燥,生动不浅俗,含蓄不晦涩,准确不乏味,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到文本中寻找相对应的内容,最后分析概括,结合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本题要求结合论语信息谈谈对语言“文”“质”及其关系的认识。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胜质则史”,意思是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所以主张“文质彬彬”,也就是文采和质朴兼备才好。做到既文雅又朴实,寻找其中的平衡和协调。如第四则材料中,孔子言志时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这里列举最浅切的例子,语言朴素,明白如话,却告诉人们一个永恒的真理:只要安贫乐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孔子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使用比喻“如浮云”,强调了云的浮动性,所谓浮动的云,就是等于告诉我们,这块云会有随时消失的可能。将“不义而富且贵”当作“浮云”来看待,而且真正明白了“浮云”的性质,我们就会有可能不去获得不义的富贵,这才是孔子此之思想的意义所在。语言典雅、形象而又简洁、含蓄。孔子是这一主张的提出者,也是这一主张的身体力行者,“文质彬彬”一直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 元气①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荦②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②卓荦:卓越,突出。 14. 下列各项与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 B.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杜甫《偶题》) C. 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人臣仆。(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D.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 15. 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 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 16. 《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 【答案】14. D 15. “当”,明确具体含义为“应该”。“落笔当孤行”写挥毫落笔,有见诸于文字,就应当是这样新异的机会、独创的见解。“当”强调文学要有独创性,暗含上文“真性情”,体现了诗作思想内涵。 16. 如“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强调写文章语言要简洁,有力量。古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写出了战士已经阵亡可是家人仍在等待回归的画面,寥寥几字,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人生的无奈,可见文章语言要简洁,有力量的重要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浏览全诗,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分析全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选项所表达的主张进行分析辨别。 D项,蒋诗宣泄了他重性情、贵独创的文学见解。赵翼《论诗•其二》,赵翼论诗认为诗风代变,反对机械模拟。与本诗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虚词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从“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语中选取一个。注意其原本的含义,再回到原文中去,从意境、结构和手法等角度,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结合具体诗歌内容加以分析,如有手法,点明名手法,并结合诗句届时分析解释分析手法及其效果。 首先确定一个虚词。如“确”,明确具体含义为“的确、确实”。“读书确有得”写读书,必须思考、钻研,确有不随俗浮沉的心得。强调在阅读中,确实有心得收获才能写出好文章,暗讽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饰之文,暗含上文“真性情”,体现了诗作思想内涵。 “苟非……谁复”,明确具体含义为“假如不是……谁又能……”。“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写出了假如文字无传世不朽的功效,谁又肯以真诚的态度从事这一事业呢?强调对文字的“精诚”。文字被视为“不朽物”。“苟非……谁复”以反问的口吻出之,语势更遒劲,语气更确定不移。 “庶几”,明确具体含义为“也许”。最后两句“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展望身后,充满自信。干一番光辉卓荦的事业,留一些特立独行的文字,也许将来即使千年之后,他的精神、风采也仍然活在人间。“庶几”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自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观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结合着诗句的具体内容,明确诗人的主张,然后联系阅读或写作体验,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属于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诗人主张提出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阅读或写作体验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外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诗人的诗歌主张,除三四句强调抒写“真性情”外:一二句认为文字具有不朽功效;五六句主张文学要有独创;七八句提出以少胜多的原则;九十句强调对文字的“精诚”;十一十二句认为人要干一番光辉卓荦的事业;十三十四句认为即使千年之后,人的精神、风采也需仍然活在人间。然后结合平时的阅读或写作,具体阐述受到的启发。 比如“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强调对文字的“精诚”。“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写出了诗人吟诗炼句绞尽脑汁,殚思极虑,十分辛苦——每次作诗,手捻胡须,竭虑苦思,为吟成一个字,常要捻断数根胡须。卢延让以苦吟著称,这两句即自述作诗之甘苦,为苦吟诗人之绝妙画象,形象逼真,如见其人,强调了诗人对文字的“精诚”,向为后人所称引。 1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援玉枹兮击鸣鼓。_____________,严杀尽兮弃原野。 ②《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 _______,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________________?” ④《蜀相》中作者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霾两轮兮絷四马 天时怼兮威灵怒 (2)野马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而形貌昳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理解性默写均有。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霾、絷、怼、昳、孰、隔。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 ①在人艺看话剧《万尼亚舅舅》,三小时的剧长,李六乙竟一处也没舍得删。结束时已近晚十点,出剧院才发现下雪了,薄薄的细雪敷在车顶上,在夜灯反射下闪着碎银一般的光。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似乎第一次看清,契诃夫已嵌入我的生活很多年了,不是通过书斋式的阅读,而是通过一道道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 ②我得到的第一本与契诃夫有关的书是《惜别樱桃园》,由童道明先生签送给我。那时我还不知,童先生早年留学苏联时,就已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和契诃夫联系在一起。全身心地阅读,毕生地翻译,进一步又创作剧本。不是灵魂相应,怎可想象,一个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晚年要做剧作家。当然,世间也因此多了两部与契诃夫有关的戏:《我是海鸥》与《爱恋·契诃夫》。 ③和童老师交往,最初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约他写了很多次契诃夫,他写的都不重样,像一口源源不尽的井。童先生一直不用电脑,文字都写在稿纸上,怕我认不清字,每次去他家取稿时,他总要先给我读一遍,还即兴发挥,讲点契诃夫的迷人轶事。对我这个酷爱买影磲的人来说,这就等于得到了契诃夫正片之外的花絮。我由此知道了契诃夫与托尔斯泰、高尔基之间的友谊,也知道他深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成为《海鸥》中妮娜的原型,一个在舞台上演绎了这个角色。我就这样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地认识了契诃夫。 ④《万尼亚舅舅》上演前,我照旧想请童先生写篇文章。因为李六乙导演的这个戏,剧本就是请他翻译的。取稿的那天天寒地冻,这次他没有读给我听,而是说你来读吧。看他坐在沙发上,已做好了聆听准备,我便也坐下来开始读。稿子共四页,写在印刷品的反面,字儿小,里面涂改无数。念起来打磕绊时,他就帮我辨认。上面照例有契诃夫作品的引文,念着念着,我竞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动情起来:“我们要度过一连串漫长的黑夜,我们将会听到天使的歌唱,我们将看到镶满宝石的天空。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淹没在慈爱之中,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安宁、温柔,变得像轻吻一样的甜蜜。” ⑤这是《万尼亚舅舅》的结尾。很快我就有机会,听演员将它念了一遍又一遍。先是看了彩排,当然是借了童老师的光。去之前我曾犹豫,这种不穿戏服的剧透式观看会不会影响我正式看戏的情绪,但看完我就不后悔了,因为只有彩排,你才能看到导演与全体演员在戏结束时眼中的泪光。他们都入戏了,连我一向熟悉的濮存昕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愁容骑士。不短不长的头发,怎么看都乱糟糟的,以至于正式演出前,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好像不忍面对这个被生活打败的“万尼亚舅舅”。 ⑥这么多年在北京上演的契诃夫的戏,尤其是人艺舞台上演出的,我差不多都看过。奇怪的是,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那角色一定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而像我这样的观众,便也常常能看到戏里与戏外的联系。在我看来,扮演索尼亚的孔维,排练时的感觉比舞台上的好。或许因为不穿戏服,不打灯光,我始终能感到她那种因为年轻,因为缺乏历练而有的怯生生的劲儿,是很合角色的。真实的演员生活,并不像娱乐新闻渲染的那样光鲜,寂寞与等待属于大部分演员。听孔维演的索尼亚劝舅舅“要忍受漫长黑夜,要耐心忍受命运给我们的考验”,我总觉得,那也是她说给自己听的。契诃夫的台词,总是那样富有感染力,不经意间就能将人的心弦拨动。 ⑦比起孤零零的剧本阅读,我更愿意在生活中与契诃夫不期而遇。 ⑧我曾一连几天跑小西天电影资料馆,去看土耳其导演锡兰的电影,说不出的喜欢。后来看到他的《五月碧云天》,是请自己的老爹做主角拍的戏中戏。锡兰导演要拍戏,而他的老爹只惦记家中院子里的那些树,听老人诉说着自己与树的情感,我已经联想到了《万尼亚舅舅》。在影片最后,果然看到一行字幕:献给安东·契诃夫。原来,锡兰导演是以《五月碧云天》向契诃夫致敬。我心仪的另一位导演新藤兼人,晚年在拍《午后的遗言》的时候,让两位演过契诃夫作品的老演员重聚,并在一起念电影台词:“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活下去。”这又让我联想到童老师所说的“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 ⑨朋友曾送过我电影光盘,有一天打开看,发现它竟然是路易·马勒1994年拍的电影版的话剧《万尼亚舅舅》。演员几乎都是坐下来表演,台词也译得很美国化,很口语、很生活,它让我再次感到契诃夫的神奇――所有的导演,都认为契诃夫写的是现代剧,无论用俄罗斯方式还是美国方式,抑或中国方式,都能走近它。 ⑩而我,如此细碎地写出《万尼亚舅舅》演出前后的一切,是因为其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在构筑一个活生生的契诃夫。契诃夫于我,从来不是词汇、术语堆叠出来的经典,而是如此这般地出没于生活之中。你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就是对自己的灵魂做一次确认,确认疼痛还不够,同时还要确认,生活里有种东西值得你继续为它付出。这样好像也是为了,别人能够再从你身上,辨认出你的灵魂以及契诃夫的种种。 (取材于孙小宁的同名散文) 18.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碟 B. 潜(qián)移默化 C. 历练 D. 怯(què)生生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中的“一个人”,其实是指文中和契诃夫作品发生关联的许多人。 B. 作者在《万尼亚舅舅》的彩排中看到了导演与全体演员眼中的泪光,认识到彩排比正式演出水平高。 C. 画线句中的“不期而遇”,表达出作者在欣赏几位外国导演的电影时,意外“遇到”契诃夫的欣喜感。 D. 契诃夫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普通人的人生境遇和生活态度,激发了人们对他的作品及其本人的热爱之情。 20. 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自己是“通过一道道从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认识契诃夫的。“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在文中指哪些内容?请简要回答。 21. 从全文看,第⑤段“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22. 第⑧段“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加以解释。 23. 第④段的台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富有感染力。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加以赏析。 【答案】18. D 19. B 20. 童道明先生研究、翻译和创作与契诃夫有关的作品,童先生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气质;濮存昕、孔维等演员塑造契诃夫剧作中的角色;锡兰、新藤兼人等外国导演在电影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达对契诃夫的理解和敬意。 21. )①表现演员的忘我状态;突出契诃夫作品的艺术魅力;鲜明阐释了文本标题内涵;照应结尾,使得主旨更为深刻。 22. 能看清生活中存在着苦难,能从苦难中看到希望和美好,并坚定乐观地生活。 23. 比喻。如作者把生活中的希望和美好比喻为“天使的歌唱”和“镶满宝石的星空”,形象地表达出苦痛过后,爱与幸福终会到来的生活信念,给读者和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和触动。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D项,“怯生生”中“怯”应读作“qiè”。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本类题型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比照文章内容,逐一进行分析。 B项,“作者在《万尼亚舅舅》的彩排中看到了导演与全体演员眼中的泪光,认识到彩排比正式演出水平高”错误,文中说的是“因为只有彩排,你才能看到导演与全体演员在戏结束时眼中的泪光。他们都入戏了”,选项将二者的关系说反了。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综合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全文,梳理文章结构,回到文章中去,确定“通过一道道从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在原文中的位置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之后在原文的中筛选出有关“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并分条作答。从文中来看,四面八方折射来的应该是关于契诃夫的光,即与契诃夫有关的人或事:作家与作品;与作品相关的戏剧:演员、导演。 由文章第二段“我得到的第一本与契诃夫有关的书是《惜别樱桃园》,由童道明先生签送给我……世间也因此多了两部与契诃夫有关的戏”和由第三段“和童老师交往,最初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约他写了很多次契诃夫,他写的都不重样,像一口源源不尽的井……讲点契诃夫的迷人轶事。对我这个酷爱买影磲的人来说,这就等于得到了契诃夫正片之外的花絮”可知,“我”最开始接触的关于契诃夫的光,是契诃夫的作品及它的翻译者——童道明先生研究、翻译和创作与契诃夫有关的作品。 由文章第四段“《万尼亚舅舅》上演前……上面照例有契诃夫作品的引文,念着念着,我竞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动情起来”可知,“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包括与契诃夫作品相关的——戏剧。 由第五段“他们都入戏了,连我一向熟悉的濮存昕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愁容骑士。不短不长的头发,怎么看都乱糟糟的,以至于正式演出前,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和第六段“这么多年在北京上演的契诃夫的戏,尤其是人艺舞台上演出的,我差不多都看过。奇怪的是,一个演员接了契诃夫的角色,那角色就好像住进了他的身体,或者说,那角色一定会把他生命中的某些部分唤醒……听孔维演的索尼亚劝舅舅……我总觉得,那也是她说给自己听的”可知,“四面八方折射过来的光”包括濮存昕、孔维等演员塑造契诃夫剧作中的角色表达着对契诃夫角色的认可,对契诃夫的理解和敬意。 由第九段“我曾一连几天跑小西天电影资料馆,去看土耳其导演锡兰的电影,说不出的喜欢……锡兰导演是以《五月碧云天》向契诃夫致敬。我心仪的另一位导演新藤兼人……这又让我联想到童老师所说的‘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可知,与戏剧相关的导演、观众甚至等外国导演在电影作品中都在不同程度地表达对契诃夫的敬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鉴赏能力。细节描写作用,一般从人物、主旨、内容、手法、效果等方面进行作答。对小说人物形象来看,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文章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文章主题来看,需结合具体文章内容,确定文章主题分析其作用。表面上来看,考生不仅要分析直接描写手法之细节描写的作用,还要分析其实质上的作用,即烘托作用。 第五段“他们都入戏了,连我一向熟悉的濮存昕都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愁容骑士。不短不长的头发,怎么看都乱糟糟的”直接展现濮存昕的状态,这也是“我从他手上接过票,就赶紧离开”的原因,写我被濮存昕饰演的万尼亚舅舅深深地触动,表现出演员的忘我投入,已与角色融为一体;我的行为从侧面烘托契诃夫作品魅力。本文题目为“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而我的细节描写形象地阐释了文章题目内涵——从一个人身上、从生活中辨认出契诃夫。同时也与结尾段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在构筑一个活生生的契诃夫”形成呼应,表现主题。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首先看看是词语含义还是句子含义,句子含义题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是短语,关键词是“乐观主义”“契诃夫式”,从文中来看,“乐观主义”,是针对“悲观主义”,隐含的关键词就是“悲观主义”。“契诃夫式的乐观主义”就是“悲观主义”的一剂良方,接着还要思考这种悲观是什么、怎么应对这种悲观、怎么做到乐观。联系文章第④段的台词“我们要度过一连串漫长的黑夜,我们将会听到天使的歌唱,我们将看到镶满宝石的天空。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淹没在慈爱之中,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安宁、温柔,变得像轻吻一样的甜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痛苦终将过去,爱与幸福终会到来的生活信念。结合最后一段“你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就是对自己的灵魂做一次确认,确认疼痛还不够,同时还要确认,生活里有种东西值得你继续为它付出”可知,如能看清生活中存在着苦难——能面对(正视、直面)生活中存在着痛苦(磨难、不幸),能从苦难(痛苦、磨难、不幸)中看到希望(美好),如能坚定乐观地生活下去——为生活中的希望(美好)努力付出。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整体把握语段,找出不同的手法,选取一种最为有把握的,点明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语段内容对手法及其效果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写出作者运用手法的目的,即文章情感。 对第④段的台词进行分析后,此段中运用的手法有,比喻、排比、想象。考生然后照题干要求挑选其中一种手法,然后结合文段内容分析运用手法的效果即可。 想象,“我们要度过一连串漫长的黑夜,我们将会听到天使的歌唱,我们将看到镶满宝石的天空”中把痛苦想象成“一连串漫长的黑夜”,幸福想象成“天使的歌唱”“镶满宝石的天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痛苦终将过去,爱与幸福终会到来的生活信念,给读者和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和触动。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中,林黛玉得知贾宝玉迎娶薛宝钗的消息后便一病不起,然后焚稿断痴情,临死前她突然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随即气绝身亡。请根据你的理解,合理想象,先把”你好……”想说的话补充完整,然后具体描写黛玉此时的心理活动。180字。 【答案】(1)宝玉,宝玉!你好狠心,我,我恨你,更恨我自己(2)心理活动:此时黛玉的内心极为复杂,很可能爱恨交加,悲欣交集。宝黛二人虽青梅竹马,但“不是冤家不聚头”,其间有众多的误会和激烈的冲突,也有脉脉的深情和相同的志趣,还有郑重的承诺和最后的背叛。黛玉心念真情,可能有“爱”;自己一片痴情而对方背叛,自然有“恨”;未成正果而魂归离恨天,可能有“悲”;此去终可脱离苦海,此生艰难短暂但幸有宝玉的真情相随,也许有“欣”。林黛玉弥留之际,万念俱灰。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微写作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明确题目要求,本题要求学生补充完整黛玉想说的话,然后具体描写黛玉此时的心理活动。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续写扩展的的能力及对人物心理的鉴赏能力。本题要求模仿林黛玉的口吻,续写黛玉没有说完的话并谈谈这样写的理由显然有两个小问题,第一问是模仿林黛玉的口吻续写;第二问阐述这样续写的理由。本题的关键是要对《红楼梦》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林黛玉的性格、生世要了解,更要明白林黛玉说这句话的时候的背景。此时的林黛玉已经是弥留之际,而贾宝玉正与薛宝钗举行新婚大典。其实她到底说了什么只有贾宝玉跟林黛玉两个人知道,因为贾宝玉是懂他的,贾宝玉自从知道了她说了这个以后,便笑了,因此可以知道贾宝玉是懂这个话的。从黛玉的性格来说,不管他说绝情的话,还是让宝玉好好活着,都是可能的,但那个时候,黛玉已经要香消玉殒了,而她的性格告诉我们,她是可以为爱付出一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觉得她是说让宝玉好好活着,好自为之之类的话。但是,黛玉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她应该是以为宝玉是个薄情寡义的人,她深爱贾宝玉,但是不解、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是如此凄惨的结局,所以在气息微弱的时候,发出自己心中的质问和呐喊。她恨宝玉的懦弱,也恨自己的家世、多愁多病身。又因为雪雁的一番内心独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出黛玉的绝望,所以推测她会说你好狠心之类的话。 25.作文 题目① 南开中学百年来一直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北京大学等高校把宿舍作为促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以“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为追求。 上面材料引发你对“养成教育”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题目②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被人们尊称为故宫“掌门人”,他自称是故宫的“守门人”。他说,一定要看护好故宫的9371间房屋,1807558件藏品。2020年故宫就600岁了,我们要把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我们这一代人要上对祖先,下对子孙,保护、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守门人”“守护者”,他们或平凡或伟大,我们对他们或熟悉或陌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他或他们的故事。 要求: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答案】【例文】 勿忘修养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礼仪之帮”而闻名,想当年楚国大夫屈原应忧国难而投江,三国诸葛亮心胸开阔,七擒七纵,老子所说的“做一无人就要讲一无道德”……像这一切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的道德所在。 弹指一间,人类进入了21世纪。在漫长岁月中,中国从分裂到统一,从衰落到兴盛。以新的面貌站了起来,向世界证明了自己,但如果没有道德,社会将变成怎么样! 长时间迷失在物质、金钱、名利的洪流之中,我们与世推移、随流逐波。渐渐地,虚无的金色迷住了我们的双眼,无底的欲望倾斜我们心中的天平,让我们抛弃了道德的修养,为名利所驱使。 当金钱的罪恶弥漫了大地,利欲的风雨遮盖了天地,人们才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此时修养已蜷缩在世界的一隅,等待着世人的醒悟与拯救。 天空的阴霾总会散去,风雨最终为明媚的阳光代替。修养又一次受到人们重视,被人们提起,世间将焕发昔日安详、和平的光芒。 诸葛亮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道出了修养二字的深刻;“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古人的话诠释了人心中修养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告诫更启示着人们要从点滴做起,提高修养。 修养是你在别人失意时一句体贴的话语,是别人帮助你时一句简单的道谢,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致无下之治者在人才,成无下之才者在教化。一个没有教化的人不可说是有才,对社会也有可能成为威胁,没有道德观念的人如何生存如何进步。正如孟子所说的“得无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的就是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何学的教育在于你是否懂得观念。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才之人,就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让你站在高峰之顶而永不倒,成才应重道德。修养如一阵春风,吹散了人们脸上的乌云,绽开欢乐的笑颜;修养如一盏明灯,让人们在黑暗中不致于迷失自己,坚守着人生的方向;修养如一段阶梯,指引着人们向着真、善、美的目标不断迈步、前进。 勿忘修养,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驾起修养的风帆,向更高更远处,起航前行。 守好366平方米 我是红旗岛的第五代守岛人。 红旗岛,在中国东南端,那些用放大镜在地图上也只能看见一个黑点,看不出轮廓的岛礁之一,因为它只有366平方米。 岛上有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而我的工作就是守好这座塔。 我从父亲那里接下守塔这份工作已经两年了,岛上信号不好,时有时无,但我却总能收到大学同学信息,“刚子,还守啊?都两年了,什么时候回来聚聚?”每次看到这样的惦念,我总是心头一暖,而后无奈地笑笑回句“谢了,不过再说吧,走不开。”——守岛人是不能离岛的。 过惯了城市中求学时缤纷多彩的生活,刚接过这件世代相传的工作时,心里怎会没有落差?带来的五本书在补给船带来新的物资和我渴望的唯一娱乐来源——书籍之前,早已看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倒背如流,甚至改写了小说的结尾。然而依旧排遣不去孤独与无聊。我用脚丈量岛上每一寸土地,一步、两步……一共一百九十一歩便可走完一圈。我也曾埋怨,每日傍晚去燃油机库打开电源时,我蹲下抱紧自己,望着眼前这个大家伙,轻轻叹息:“你要是能自动开关就好了,健康持续地运行下去,便也能放我得个自由。”燃油机只是“呼呼”地转着电扇散热,我的话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可那夜,我变了。 “今夜,有强对流暴雨袭击030海域,请渔船注意回港,注意避让……”电台所说的海域正是红旗岛所在的海域,通常这种提示播出后,一整夜陪伴我的就只有暴风雨,一艘船也不会经过。叹气,坐回床上。拿起书不再顾暇窗外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入夜很深了,塔外的风暴却更肆虐了,一阵阵强风裹挟着硕大的雨滴砸在白塔上,白塔纹丝不动,我的心却揪着,不知怎的我隐约感觉有事要发生。我冲着窗卧着,耳朵支楞着努力捕捉除雨声外的其他声响。“喀嗒”,声不大,却如突然没了亮光的窗外一起让我从床上弹起——不好!灯! 通向塔灯的楼梯只有一个,可塔底的两个灯却分别放在两个屋中,两个小建筑物之间仅有一根直径10厘米的钢管相连。站在钢管的一端,望着另一边灭了的灯;又看了看身边还有一盏亮的很好的灯,风刮着雨几乎变成45度的斜线,“要不……反正还有一盏,今晚也不会有人驾船驶过。”可一想到在大浪中摇曳不定的船望着单薄的一盏灯无法分辨方向便会遭遇不测,爷爷那句“人在塔在,只要守塔人活着,灯就要亮着”响起在脑中。 搂着钢管,又湿又滑,加上狂风我几乎要被吹走,人在塔在……人在塔在……我默念着,一点点向前挪着,也许三分钟或是十分钟,到达对面时浑身湿透,我咬住嘴唇自己却不断抖动,又是“咔嗒”一声,灯再次亮起,我倒在地上。醒时已是天高云淡的明朗早晨,灯还亮着。 下了塔,我拿着手机和蓝天白云下的红白塔自拍合影,发了毕业后的第一条朋友圈——“看,我和我的三百六十六平方米大房子,人在塔在,我在灯,永远会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