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鲁迅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些旧的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而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决绝地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人的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知识分子,尤其是研究鲁迅的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的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鲁迅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需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所以我说:“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自《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他批判和挑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 B.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 C.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鲁迅的真诚与真实值得珍惜。身处当下,我们至少应做到真诚和善良。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我们需一直坚守“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B.文中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鲁迅,是比喻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递进的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以及普通人具有的重要意义。 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作者的认识,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鲁迅研究者绝不能对鲁迅的本质精神进行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 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使然。 C.今日的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往往表现为两重性,即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这完全是由民众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这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话 贾平凹 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 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时。 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后来想,伟人也不都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觉得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说了。 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产生没有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 有一年夏天,北京的作家莫言去新疆,突然给我发了电报,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他。那时我还未见过莫言,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莫言”二字在车站转来转去等他,一个上午我没有说一句话,好多人直瞅着我也不说话。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下午了,我迫不得已问一个人X次列车到站了没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纸牌翻了个个儿,说:“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我不知道。”我才猛然醒悟到纸牌上写着“莫言”二字。 这两个字真好,可惜让别人用了笔名。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 这么说的时候,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给自己鼓劲。所以在许多文章中,我写我的出生地绝不写是贫困的山地,而写“出生的地方如同韶山”;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我虽不会说普通话,但我会骂人,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座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平。平是我的乳名,她说她也要守口如爸爸。 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言凭嘴,留言靠笔——我不会去流言,而滚滚流言对我而来时,我只能沉默。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会说普通话,别人说普通话“我”也不全能听懂,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 B.“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作者不是贬低普通话及说普通话的人,而是表明不会说普通话也无可厚非,不必拘泥于世态人情而深受困扰。 C.文章语言平实、幽默,如在火车站等候作家莫言的事,出门带着聋哑学校的提包的事,很生活化,又令人忍俊不禁。 D.文章通过多件小事的叙述,写出了自己不会说普通话的种种窘迫;又通过女儿化写的座右铭渗透出“我”对于家乡话的坚守。 5.文中“我”自始至终不会说普通话,有哪些原因?请分点概括。 6.分析画线句子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于轵道①旁。诸将或言诛子婴。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子婴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②如故。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距关,无内诸侯军,征关中兵以自益。”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旦日,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轵道:轵道,亭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②案堵:安居,安定有序。案,通" 安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B.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C.骑, 古时一人一马的合称。《史记·陈涉世家》中有“骑千余”;而“乘”是指拉一车的四匹马,如“千乘之国”,指有四千匹马的国家,属大国。 D.司马:西周始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出征。战国时楚国分左、右司马,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利了。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百姓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 C.项王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D.项伯连夜见张良,回去把沛公的说辞报告给了项羽。第二天,沛公带领随从亲自到鸿门来感谢项羽。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可急使兵距关,无内诸侯军,征关中兵以自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 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曾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B.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可以以物喻人,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此诗可理解为自况言志诗。 C.诗歌首句交代了菊花所处环境——一夜清寒,瓦着新霜,营造了清冷的意境,暗示了对菊花的同情。 D.最后一句中“金粟”指菊花的花蕊。早晨花蕊初开即菊花初绽,给人清丽美好的印象。 12.诗人在咏菊时,还选取了哪些相关的植物意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凸显菊花?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的上阕,写诗人面对宇宙广阔,心绪激昂的句子是“___________”;下阕回想以往有很多不寻常的日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诗人最先想到寻梦的方式和方向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一段,听了慷慨羽声后,士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 (4)《论语八则》中讲读书与思考的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彳亍(chù) 氾南(fán) 挥斥方遒(qiú) B.遏止(è) 青荇(xìng) 火钵(bō) 长歌当哭(dàng) C.虐杀(nüè) 偏袒(tǎn) 不惮(dàn) 涕泗交流(sì) D.忸怩(ní) 团箕(jī) 颓圮(qǐ) 怒发冲冠(guān)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峥嵘 廖廓 斑斓 迥乎不同 B.荆棘 文采 笙箫 风和日丽 C.钮扣 微漠 酣畅 泪下沾襟 D.浸渍 绯薄 典押 陨身不恤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新时期的大学生风华正茂,不应只驻足象牙塔,读圣贤书,更应有天地之情怀,家国之担当。 ②退伍军人吕保民面对持刀歹徒毫无畏惧,虽身中五刀,仍忍着切齿拊心的剧痛,追赶歹徒。 ③张爱玲从小就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桀骜不驯的她实际是极其孤独与落寞的。 ④令人期待的发布会开始了,首先走向发言席的是一位短小精悍的老者,他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⑤五千年岁月沧桑,那些叱咤风云、气势磅礴的文学作品一直震撼着我们,促我们奋然向前。 ⑥在复杂多变地国际形势下,他仍对未来踌躇满志,充满信心。这让我们心生敬意,感慨良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小学生作为学生图书馆主要的服务群体,能充分利用好馆藏资源,令其发挥育人作用,主要在于学校及家长能否支持配合。 B.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团队的巨大成功。 C.100年前,经过青年学生的奋勇抗争,引发了全民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这就是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D.“十一”国庆阅兵后的花车巡游活动令人印象深刻,黑龙江“中国粮仓”花车上,麦浪、雪花簇拥着金碗、卫星、抽油机、丹顶鹤……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因为这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_______________。 A.实现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人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体会到幸福感。 B.而且邻里和睦,人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体会到幸福感,实现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 C.实现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人才会体会到幸福感,继而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D.而且邻里和睦,人才会体会到幸福感,继而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还有《资治通鉴》。 B.《荆轲刺秦王》中,“燕王拜送于庭”属于特殊句式中的状语后置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是判断句。 C.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鱼肉”是古今异义词,文中译为“鱼的肉”。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杂文集有《坟》《而已集》《华盖集》等。 20.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另选两个不同的补写对象,字数与划线句相同,句式与划线句一致或相近,意蕴与划线句符合。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广博; 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21.下面是育仁中学学生王梅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六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报》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育仁中学学生王梅,荣任该校学生文学社社长。久闻你刊大名,很是仰慕。现奉上大作《油城新晚》一篇,敬请拜读。还望赶紧回示! 此致 敬礼! 王梅 2019年10月15日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然万类,冥然有音,耳得之而为声。然而声音又不拘泥于耳听,凡触动了心灵的人、事、物,都可以幻化成美妙的声音,时时刻刻回想在年轻的心底。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他批判和挑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错,结合“鲁迅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些旧的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分析可知,原文是“一些旧的文化传统”。故选A。 2.【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是比喻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错误。此处没用比喻论证,用了举例论证。故选B。 3.【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这完全是由民众的主观原因造成的”错误。结合“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分析,不完全是民众主观原因造成的,原文中“由于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还有历史原因(客观原因)。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 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别人说普通话‘我’也不全能听懂”错误。结合“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分析,原文中没说“别人说普通话‘我’也不全能听懂”。故选A。 5.【答案】①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②我觉得家乡话说起来很畅美;③不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少说话,能避免误会;④不说话保持沉默,也避了很多是非。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中‘我’自始至终不会说普通话,有哪些原因?请分点概括”,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总结,从文章中来看,可以筛选出下列信息“我不会说普通话”“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等,从这些信息中就很容易总结出答案了。 6.【答案】①内容上: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少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但是又因此而自我安慰鼓励,体现并不因此有什么缺失。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文表现的窘态,启下文我的应对办法。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句作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语句内容分析,作者自己不会说普通话,“其实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给自己鼓劲……”,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有对自己的安慰,也有自嘲。不说普通话也说明自己有自己的长处,不是普通人。结合“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座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平”等分析,承上启下,承上文表现的窘态,启下文我的应对办法。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 )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苦”是受……之苦,应该是受秦朝的苛虐法令之苦,而不是受秦之苦,“秦”和“苛法”之间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先入关者王之”是“约”的内容,“约”后面需要断开,排除D项。 句意: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故选B。 8.【答案】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指有四千匹马的国家,属大国”错误。“乘”是指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指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属于中等国家。故选C。 9.【答案】D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感谢项羽”错,结合“旦日,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分析,应为“向项羽道歉”。故选D。 10.【答案】(1)况且我退还军队到霸上的原因是,等待诸侯军队的到来并订立规约。 (2)可以赶快让兵士把守关口,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自我增强实力。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且”,况且;“所以”,……的原因;“军”,驻军;“待”,等待;“至”,到来;“而”,连词,表承接;“约束”,规约。(2)“急”,赶快;“距”,通“拒”,把守;“内”,同“纳”,使其入;“毋”,同“无”,不要;“征”,征集;“以”,连词,表目的,来;“益”,增加;“关中兵自益”(宾语前置句)。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11.【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暗示对菊花的同情”错,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应是衬托菊花的耐寒、孤高的形象。故选C。 12.【答案】(1)芭蕉、败荷;(2)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将芭蕉、荷的衰败和菊花傲霜盛开进行对比,突出菊花耐寒、孤高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菊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诗人在咏菊时,还选取了哪些相关的植物意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凸显菊花”,立足诗内容,分析选取的植物意象,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效果。“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菊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3.【答案】(1)怅寥廓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4) 学而不思则罔 (5)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寥”“稠”“溯”“瞋”“罔”“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D项,颓圮(qǐ)——pǐ。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廖廓——寥廓; C项,钮扣——纽扣; D项,绯薄——菲薄,陨身不恤——殒身不恤。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用于青年。形容“新时期的大学生”分析,此处使用正确。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不用于身体的痛苦。结合“剧痛”分析,此处错误。 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强势不驯顺,不服管教。修饰“张爱玲”,此处正确。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此处正确。 叱咤风云:意为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多用于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不用于事物;修饰“文学作品”,此处错误。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指未来。结合“对未来”分析,此处错误。故选D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主要在于学校及家长能否支持配合”,去掉“否”; B项,语序不当,递进失当,后两个分句调换位置; C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去掉“经过”。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由选项可知,按照由实用功能到精神归依的逻辑顺序排列。注意与上下文的承递与照应。关注选项中各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抓住关联词“不仅”分析,后面可用“而且”;结合“邻里和睦”“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体会到幸福感”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应该在“体会到幸福感”之前,综合分析,A项正确。故选A。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鱼的肉”错, 应为“鱼和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故选C。 20.【答案】读大海 读出了它壮阔磅礴的豪迈 读春雨 读出了它润泽大地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例句,句式为“读……,读出了它……”。强调“读”,结合所读的事物特征,思考读出的感悟。如可以读高树、高山、大海等。结合所读事物,用流畅的语言表述感悟即可。 21.【答案】“荣任”改为“担任”;“该校”改为“我校”;“你刊”改为“贵刊”;“大作”改为“拙作”;“拜读”改为“斧正”;“赶紧”删去或改为“能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荣任”,一般指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结合“学生文学社社长”分析,改为“担任”。称自己的学校,一般用“我校”。尊称《语文报》,一般用“贵刊”。“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改为“拙作”。“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改为“斧正”。“赶紧”语气不当,应该删去或改为“能够”。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2.【答案】 有这样一种声音 余辉点染着半透明的天空,风儿擦过窗棂,发出沙沙的声音。那是自然的声音,那是仅属于你我的,记忆深处的回音。 那时,月华还很年轻,我轻倚在你的怀里,“阿婆阿婆”着咿呀学语。风儿徜徉于堂前屋后,筛出的是清朗之韵。你唇齿微启,轻哼着说不清的音律,你说,那是风与你的奏鸣,那是援的蒲扇与我笑声的回音。我不解其意,却痴痴地聆听,记忆深处那些许茫昧的声音,是风儿伴奏下的民谣传奇,是夜风声声中亲情的浅吟。 那是融进我心头稍融即滴的清逸,记忆深处里,晚风的声音缕缕入心,只因你轻轻唱响的亲情深入我心。 岁月的轱辘转动着,那时,阳光洒下晶莹。我欢跃在风筝线的一端,不顾身后你急声的呼唤。天空净成一张滤纸,纯白没有杂质。轻拽线绳,风声贯耳,贯耳的亦有你“小心点”的唠叨。小小的手攥紧长长的尼龙线,飞奔、跳跃,乐此不疲等待风筝升向更高远的穹窿,恰似我童稚的心一般,开始想要游走。夏风在倏忽间变得乖戾,无常的喜怒吹乱了你渐发斑驳的发丝。你叮咛的声音似显得些许力不从心,但我依然铭记。记忆深处那稍显单薄的声音,是风儿调皮时的声声警醒,是夏风阵阵时亲情的余音。 那是汇入我心田铺排荡漾的酸甜,记忆深处里,乖张的夏风裹挟心际,却深藏着你点点叮咛之音的感激。 泛红的晚风染遍天际,那时,是余辉别离的依依。我懵懂地快步奔跑离去,田塍上是一排远逝的小脚印。我不解你眸中闪烁的泪滴,却听清秋风呜咽的声音。晚风夏风与吟唱叮咛,一头涌上心悸,耳聒里的风鸣绵延不息,记忆深处的声音回环沓复地响起,朦胧而又清新。我静谛着你挥手作别的声音,虽拂不去一丝流云,却在我心里挥舞出恒久的音韵。秋风似不忍这样的别离,佯装笑意轻快地穿行。风儿滤出撞击耳膜的恋意,析出震撼心房的情意。你默默地挥舞双臂,直到我消逝在绚漫的余霞里。风儿空吟,似在惋惜,亦在回忆。记忆深处那似远又近的光阴,那挥手作别的沉默无声却又撼动耳际,是风儿的悉绪与祝愿,是秋风晚照时亲情的尾音。 那是深深铭记于心灵永不消逝的声音,那是记忆深处的亲情音韵,和着自然的风声缭绕于心,绵延不息。 听,那记忆深处的声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