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受益匪浅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 B.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 C. 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D. 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选项A,受益匪浅:有很大的收获。使用正确。选项B,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选项C,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语境的意思是轻视百姓,属于错用对象。选项D,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故答案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威信。‎ B. 昨天,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局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同时,气温下降造成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C. 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D. ‎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A项,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虽然”应该移到“表面上”前;B项,“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有歧义;D项,句式杂糅,去掉“交换意见”,或者把“讨论了”改为“就”。故选C。‎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 ‎ ‎①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张力,化解各种冲突,‎ ‎②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根基。‎ ‎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各种利益分歧、矛盾冲突交织,‎ ‎⑤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⑥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治国能力强弱,‎ A. ⑤④①③⑥② B. ⑥②①④⑤③ C. ①③⑤④⑥② D. ③④⑤⑥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语段是论述法制思维的相关内容,根据第一句有关对法治思维的解说,与之紧密相连的自然是“它要求”,即⑤;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问题是①“只有……才”的原因,故先④后①;然后再从当前的领导干部的法制思维情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很容易得出答案为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是因为其文体是相同的。‎ B. 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据此,“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C.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D.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辞赋,是文体是相同的”理解有误。辞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从文体上说,楚辞是诗,以抒情为主;赋,虽间有韵语,但就总体来说是散文,其最初当以叙事状物为主。文体的不同,与其各自来源有密切关系。故答案选A。‎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穷且益坚 穷:处境艰难 B.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何,为什么 C. 目吴会于云间 目:看 D. 彭泽去家百里 去:离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句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选项D,去:距,距离。故答案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6.下列对《滕王阁序》中有关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分析所用典故,然后结合诗人的境遇分析引用的目的。B项,“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有误;句中已经说了“非无圣主”,可见无恨主之意;文中所说之人是因为时运、天命而不得施展其报负。‎ ‎7.下列各句摘自《装在套子里的人》,联系课文,选出对各句特别是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 A. 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分析】“才”字突出了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憎恶,对他的死表示大快人心。‎ B.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分析】通过夸张的细节,写出外表特点。“最”夸张地突出了他特征之怪。‎ C. 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分析】暴露了他的心虚胆怯,害怕新事物,“千万”强调了这种心理的程度。‎ D.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分析】用一只箱子来形容卧室,是极言其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的解读的能力。题干要求是:下列各句摘自《装在套子里的人》,联系课文,选出对各句特别是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考生要认真回顾名著具体的内容,然后将内容的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本题选项D,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作者不能抛开人物进行环境描写,因而D项加点字并非为了写他的卧室之小,更主要是想表现别里科夫保守鬼崇的性格特点。故答案选D。‎ ‎8.下列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套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套子”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的个性化人物形象。‎ B. “套子”是小说的线索。‎ C. “套子”在文中比喻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 D. “套子”决定了别里科夫一生令人可笑、可厌的命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的解读的能力。题干要求是:下列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套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生要认真回顾名著具体的内容,然后将内容的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根据题干的把握,本题是理解文中重点的词语含义,所以考生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本题选项C,“套子”在文中比喻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理解有误。套子”在文中具有象征意义,和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紧密相连。‎ ‎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描写雪大风狂,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 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 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 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的解读的能力。题干要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描写雪大风狂,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生要认真回顾名著具体的内容,然后将内容的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D,“‎ 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解不够准确。文中多次描写雪大风狂,重在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故答案选D。‎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4)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5)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6)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 ‎(7)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答案】 (1). (1)悟已往之不谏 (2). (2)泉涓涓而始流 (3). (3)舟遥遥以轻飏 (4). (4)云无心以出岫 (5).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 (6)谁悲失路之人 (7). 萍水相逢 (8). (7)宁移白首之心 (9). 不坠青云之志 (10). (8)潦水尽而寒潭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鹤”“猿猱”。‎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鲜空气 陈树茂 天气灰蒙蒙的,人的心情也灰蒙蒙的。‎ 一大早,清脆的电话声,唤醒了百分之百满意公司员工的热情。‎ 接线小姐彬彬有礼地说,您好,百分之百满意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一个男声有气无力地问,我要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你们可以提供吗?‎ 新鲜空气?接线小姐听过顾客不少奇怪的要求,但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听说,她马上反应过来,说,请稍等,10分钟后回复您。‎ 老板看着这个顾客的要求,有些怀疑;但有钱就得赚,这是他的信条。他马上回复,每袋500元,明天开始送。‎ 对方竟然一口答应。‎ 老板安排小林跟单。第一天,小林4点多就到白云山顶,5点一到,他立即拿出保鲜袋装好空气。按顾客提供的地址,小林来到市中心的一个高级小区。他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一位老人,还拄着拐杖。‎ 老人接过保鲜袋,打开袋子对着脸,痴痴地笑,就是这个空气,就是这个感觉。他转身掏出500元说,以后每天准时送来。‎ 第二天小林4点多就来到白云山顶,他暗暗发笑,一袋空气值500元,我在这里站一天不就成百万富翁?他照旧5点装好一袋空气,7点准时送给老人。老人闻着空气,依然很享受,不问什么就给钱。‎ 连续几天,小林都在想,白云山的空气真的这么值钱?他模仿老人的神态,深吸一口气,眯着又眼,感受山顶的空气。他很失望,无法感受其中的乐趣。‎ 一天,小林睡过头了,赶到白云山已过5点。他赶紧拿出袋子装空气,心想,我就不信迟几分钟你会知道。‎ 当老人打开袋子时,脸色马上变了,这不是5点的空气!‎ 小林吓了一跳,神了,差几分钟都知道?老人继续发脾气,年轻人做人要老实,是就是,非就非,你再不老实,我让你老板炒你鱿鱼!小林一想到被炒鱿鱼,有些害怕,哀求着说,老伯,请您原谅我一次吧,我找份工作不容易啊。老人看小林快哭的样子,摆摆手说,好吧,今天不给钱,明天继续送。小林说了很多句谢谢才离开。‎ 小林叹了口气,这500元只能自己垫付了。之后,他再也不敢骗老人了。老人每次验货成功后,照样二话不说给钱。‎ 小林送了一个月,一直很纳闷,想找机会问清楚,但公司规定,不得向顾客询问原因。‎ 有一天,小林送货上门,按了好久门铃不见老人开门。他想,暂停服务要提前取消,这是公司的规矩。老人是不是外出了?他侧耳听,屋内好像有些声响。他打不开门,马上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原来老人晕倒在里面,幸好小林及时发现。小林一直跟到医院将老人安顿好才离开。‎ 一个多月习惯了早起,小林这几天早上也睡不着,心里想着老人的事,也想到了乡下的父母。周末,小林买了水果,去医院看望了老人。老人很惊喜,颤抖着说,谢谢你来看我。‎ 小林看看周边,忍不住问,老伯,您家人呢?老人默默掉下眼泪,断断续续地讲着,两个孩子都出国了,几年也不回来一次,去年老伴走后就成一个人了。‎ 小林好奇地问,那新鲜空气又是怎么回事?老人听完破涕为笑,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单身老人病死家中没人理,我就想到这个法子,让你每天给我送空气,白云山是我和老伴相识的地方,每天可带来一些回忆,你还能定时来看我。‎ 小林又问,您怎么不去老人院?老人摇摇头说我不喜欢去老人院,家里多少有些温暖和回忆,去那里没有家的感觉。‎ 小林追问,那天我迟到取的空气,您是怎么知道的?老人开心地笑起来,你那天在外面给女朋友打电话的声音那么大,我刚好打开窗户,就听到了。‎ 小林也忍不住笑了,从身后拿出一袋空气,说,我今早特意跑去装的,保证是5点的,免费赠送。‎ 老人接过袋子,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11.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老人不限价格预定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为后文的情节作了铺垫。‎ B. 老板有钱就得赚、不问缘由一袋空气售卖500元,提示了当下生活中人们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的现象。‎ C. 小说最后“小林也忍不住笑了”,写出了小林的不好意思,也体现了小林对老人的理解,让小说的结尾有了一丝温情。‎ D. 小说从小处入手,将如今老年人生存的许多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令人唏嘘。‎ ‎12. “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3. 小说以老人“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1. B 12. ‎ ‎①年迈体弱。预约电话时有气无力的声音;开门时拄着拐杖。②孤居有钱。妻子几年前去世、孩子不在身边,不限价预定服务、住在高档小区。③口硬心软。必脾气教训小林,吓唬小林让老板开除他,最后又于心不忍。④孤独寂寞。害怕孤身病死在家里没人理,预定服务是为了有人看他。⑤渴望温暖、关怀。留恋家里的温暖和回忆。 ‎ ‎13. ①结构上:承接上文,小林的关怀举动感动了老人,这样写很真实。②内容上:娓娓道来,水到渠成。这样温馨的结尾,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期望,留下回味的空间。③凸显人物:老人因为小林的关怀笑得这么灿烂,凸显老人的孤独寂寞、渴望关怀。④升华主旨:以笑显辛酸,揭示现今社会老年人的生存问题,呼吁人们关爱老人。‎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B不问缘由是因为公司有规定,“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强加因果。‎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题。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关注文中作者或他人对其的评价性语句。从老人“开门时拄着拐杖。”和接线小姐听到预约电话时一个男声有气无力地问,可见老人年迈体弱;从小林和老人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老人的妻子几年前去世、孩子不在身边,不限定价格预定服务,可见老人孤居有钱。再从老人发脾气教训小林,吓唬小林让老板开除他,最后又于心不忍,可见老人口硬心软。再者老人害怕孤身病死在家里没人理,预定服务是为了有人看他,可见其孤独寂寞。再从老人不愿意住老人院,可见他渴望温暖、渴望被关怀。答题的要先概括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点睛: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言行。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以老人“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结尾的艺术效果。其实是一道句段作用题。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承接上文,小林的关怀举动感动了老人,这样结尾很真实。内容上:老人笑得这么灿烂是因为小林的关怀,凸显老人的孤独寂寞、渴望关怀。这样温馨的结尾,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期望,留下回味的空间。另外文章结尾还有升华主旨的作用,这篇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老人不限定价格预定服务,揭示现今社会老年人的生存问题,呼吁人们关爱老人。故以笑结尾,显示老人的心酸。解答句段作用题还应关注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jùn zhí,搜集)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日:“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称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寻致仕,卒于家。‎ ‎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B.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C.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D.‎ ‎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15.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 象笏是用玉、象牙或竹片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B. 熊安生博览通晓《五经》。他传门用这教授学生,从远方来的弟子有一千多人,前辈经学家没有领会到的道理,他都加以阐发说明。‎ C. 熊安生精通《周礼》。尹公正与他交谈《周礼》后,对他深为叹服,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D. 熊安生深受高祖器重赏识。高祖临驾熊安生家,与他谈论军国大事,还让他随从銮驾入朝,到了京城,高祖任命他在大乘佛寺参与讨论五礼。‎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2)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答案】14. B 15. A 16. B ‎ ‎17. (1)尹公正于是把疑问全部提了出来,熊安生为他逐条阐发讲解,都能探究出这些问题的本源。‎ ‎(2)一会儿,高祖驾临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亲自拉着熊安生的手,引领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这句话的含义是“‎ 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北齐请求与北周互通友好,兵部尹公正出使北齐,和齐人谈到《周礼》,齐人不能回答,于是就让熊安生到宾馆,和尹公正交谈。尹公正能言善辩,熊安生谈话时有些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讲到,尹公正就摘取关键的问题屡次向熊安生发问。”根据理解“兵部尹公正使焉”的意思是“兵部尹公正出使北齐”,“焉”是句末语气助词,要在后面断句。因此可以排除C。根据原句“安生语所未至者”,“安生”做主语,前面要断开,因此可以排除选项D。原句“兵部尹公正”为一个整句不能断开,兵部做定语。因此可以排除选项A。故答案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属于四书。故答案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选项B,“他专门用这教授学生”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应为“他专门用《三礼》教授学生”,不是指《五经》。故答案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具”全部、“疑”疑问、“演说”阐发讲解、“究”探究。(2)“俄而”一会、“幸”驾临、“诏”下令、“引”引领。‎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自幼喜爱学习,(学习时)振奋精神,孜孜不倦。最初跟随陈达学习《三传》,又跟随房虬学习《周礼》,都能通晓要旨。后来师从 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多年。于是熊安生博览通晓了《五经》,可他专门用《三礼》来教授学生,从远方来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他和弟子们探讨图谶和纬书,搜集新奇的学说,前辈经学家没有领会到的道理,他都加以阐发说明。北齐武成帝河清年间,阳休之特意奏请朝廷任命熊安生为国子博士。‎ 当时,北周已经推行《周礼》,自公卿以下大都学习《周礼》,有几十个过去留下的没有弄明白的疑问,人们都不能详细辨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北齐请求与北周互通友好,兵部尹公正出使北齐,和齐人谈到《周礼》,齐人不能回答,于是就让熊安生到宾馆,和尹公正交谈。尹公正能言善辩,熊安生谈话时有些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讲到,尹公正就摘取关键的问题屡次向熊安生发问。熊安生说:“《礼》的道理弘大深奥,自成条理 ,一定要登堂入室之后才能到达精深的境界,难道能打乱其先后顺序吗?只要你能够用心听取,我可以根据先后顺序为你讲下去。”尹公正于是把疑问全部提了出来,熊安生为他逐条阐发讲解,都能探究出这些问题的本源。尹公正深为叹服,回国后,把这些情况都告诉了高祖,高祖十分钦佩看重熊安生。‎ 等到高祖进入邺城,熊安生急忙令人打扫门庭。家里的人感到很奇怪,问他,熊安生说:“周帝重视学术,尊重儒家,一定会来看望我。”一会儿,高祖驾临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亲自拉着熊安生的手,引领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高祖对他说:“朕没有能够免除战事,对此感到惭愧。”熊安生说:“黄帝尚且有阪泉之战,何况陛下是在恭敬地代行上天的惩罚呢!”高祖又说:“齐赋税劳役繁重,耗尽了百姓的财力,朕救齐百姓于水火之中,想革除其弊政,准备把府库和三台的杂物分给百姓,公认为怎么样?”熊安生说:“当初,周武王战胜商纣,分鹿台的财物,发钜桥的粮食。陛下颁布这个诏令,虽然和周武王时代不同,但是美德善政是一样的。”周武帝又说:“朕与周武王相比怎么样?”熊安生说:“周武王讨伐商纣,把纣王的头悬挂在白旗杆上;陛下平定北齐,做到了兵不血刃,我认为陛下的谋略超过了武王。”高祖非常高兴,赐给熊安生三百匹帛、三百石米、一所宅院,并赐给象笏和九环金带,此外还赏赐了和上面差不多贵重的其它物品。又诏令主管部门给熊安生备上可以坐着乘的、套着四匹马的车子,让他随从高祖的銮驾入朝,并敕令所在之地供给所需之物。到了京城,高祖命熊安生在大乘佛寺参与讨论五礼。不久,熊安生退休,在家中去世。‎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赞美是付出的一份报酬,是生活的一种公平,是黑暗中的一根蜡烛,有意无意间照亮了别人;赞美是航船中的一块罗盘,为你指明方向。‎ 要求:请以“赞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赞美 忙忙碌碌的学习生活,使你,我,他都不得不每天穿梭于两点一线之中--上学,回家,放学。反反复复而又极其枯燥的生活,也许会遭到许多的抱怨,抱怨昨天的不懂惜时,抱怨今天的劳累疲惫,抱怨明天的前途渺茫。而我,到学会了赞美。   ‎ 你会因为看到小草充满生命力的触动感到欣喜吗?如果会,请赞美它。   ‎ 你会因为看到梅花不畏寒冷的坚韧感到敬畏吗?如果会,请赞美它。   ‎ 细心看,生活的周围总是留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而时光的匆匆流逝又让我们忽略掉了这些美,而我们能抓住的时间又有多少?当你发现这些东西重新崭露头角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 阳光明媚的天气很宜人。三三两两的朋友一同奔跑在操场上,微风穿过脸颊,吹起了自信张扬的头发,在空中优美地飞舞。跑累了,便静坐在草地上,背靠背便多了一份安逸。一面感受着沁人的微风,还夹杂着泥土的清新,一面擦干汗水,高谈未来的理想抱负。那么,便赞美这晴朗的天气,赞美它所给予的,激情与汗水交织的美丽的梦。   ‎ 皎洁的月色很迷人。与父母并坐在庭院里,挥洒去白天的苦与累。偶尔微风拂过,传来阵阵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靠在父母怀里,静静地听他们说起他们儿时的生活,偶尔感慨时光的匆匆和生活的艰辛。在聆听中退去一身稚气,心里便拥有了要长大的想法。在静谧的夜里,便去赞美这舒心的夜晚,赞美它所给予的,心与心的沟通和它架起来的桥梁。   ‎ 自然界的音乐很动人。黄昏时分,一个人踩着脚踏车穿过田野,漫步走在田间小埂,夕阳为天地镀上了一层金。成群的小鸟朝着家的方向飞去还不忘愉悦的歌唱,蝉也不甘落后,仿佛在与小鸟合奏,共同诉说着夏日的热情。闭上眼睛倾听,便去赞美这动人的歌声,赞美它所给予的,人与自然间和谐的一面。   ‎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对美的赞美。时光隐藏掉的事物,总会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当你发现它的存在,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懂得时常赞美的人,冬天便不再单调,夏天也有柔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命题的要求:请以“赞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首先考生要认真研读材料寻找写作和立意的方向。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语: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考生即可找到写作的中心是“赞美的力量”。再寻找写作的方向,即是下面材料所说的赞美的效力:赞美是付出的一份报酬,是生活的一种公平,是黑暗中的一根蜡烛,有意无意间照亮了别人;赞美是航船中的一块罗盘,为你指明方向。根据以上对材料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立意:赞美的力量、赞美的激励、赞美的启迪等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其实,考生也可以进一步诠释标题的内含,赞美其实就是激励、认可。考生要在写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自身对赞美的认识,同时要结合社会现象分析赞美的作用,这样作文内容才能深刻。‎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