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江苏)(2)
2018届二轮复习 小说阅读 训练(江苏) 一、外国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人聚宴 [美]华盛顿·欧文 那次我同伯松先生谈话之后,不过两三天他便领我去参加一个文人的聚餐会。是艾培奈格出版公司的两位董事长设宴邀请的。 有二三十位宾客,大多数我都不认识。伯松先生告诉我这是业务性的宴请,每年要招待在该公司出版书籍的作家两次。平时公司也有请客的时候,但那多是请有名气的、著作经常再版的大作家,人数一般不超过三四位。伯松先生说:“文坛上可是等级分明,只要看公司拿什么样的酒招待客人,便大致可以猜到某位作家著作的销路了。作品再版过三次的作家就能喝到名酒了。作品再版超过七八次的作家,便可以畅饮大香槟和白兰地了。” “那么今天赴宴的诸位可以喝到名酒吗?”我问。 “没指望,出席这种大规模宴会的,大都是二三流的作家,作品也很少有再版的。要是有什么名人来,我们马上就会知道的。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集会,一种文人小宴罢了,闹个酒足饭饱倒是不成问题,至于珍馐美味,你就别奢望了。” 听完这番话,我对在座者的情况也就多少有些了解了。公司的两位董事长各坐在餐桌的一端。贵宾席上坐着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坐在他对面的是位道貌岸然的游记作家,写过几本书,却很少有人看。只是由于年龄较长,人们才把他让到上座的。他旁边坐着的是一位身穿考究黑色西装的绅士,曾写过一本有关经济学的著作,崭露头角。几位作品销路尚佳的作家坐在餐桌中间,再往旁边就是一些尚未出名的小诗人、翻译家和作家了。 席间的谈话是这里一伙,那里一伙的,此起彼伏,不说话的人就狠狠地抽烟。那位诗人自觉清高不凡,甚至也没怎么把出版公司的董事长放在眼里。他夸夸其谈,成心逗趣,身旁的董事长笑得前仰后合。另一位董事长则始终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以其纯粹商人的神情,一心一意地吃着东西。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位董事长为人严肃, 这家出版公司的业务,由这两位董事长分工合作。他说:“比方说,那位一本正经的董事长专管生意账目,春风满面的那位,则主要负责应酬寒暄。” 高谈阔论大都来自上座,那些作家似乎不很拘束,谈笑风生。下座的虽然在谈笑方面轮不上,但在吃喝上可并不甘拜下风,在宴席上很少能看见像他们这样勇于冲锋陷阵的战士。酒过三巡之后,他们才上来谈笑的雅兴。可是他们的戏谑之言即使偶尔传到上座,也毫无反应,连那位一向满面春风的董事长也认为不屑一笑。我的朋友伯松告诉我,一个作家讲的话,如欲博得出版商一顾,那他的著作首先必须有一定的销售量。 在下席的宾客中,有一位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他穿得委实寒酸,不过显然仍在竭力保持那件褪了色的黑色西装像个样子,里面的衬衣皱皱巴巴的。他看上去虽然面容忧郁,但脸色却很红,也许有点过于红了,尤其是鼻子和那两个黑眼珠显得格外明亮。看样子他很合群,脾气也一定很好。虽说他长得相貌堂堂,但时运却很不济。他一言不发,只顾低头大吃大喝,充分表现出一个穷作家的好胃口,别人说什么也不耽误他吃喝。我向伯松询问他的情况,伯松仔细地端详了他一会儿,说:“好像见过面,但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时却想不起来了。他不会是个有名的作家,也许是写讲道小册子的,再不就是改编外国游记的。” 散席后,大家到客厅去喝咖啡和茶,这时又来了一批客人——一些写过平装小册子的作者,他们还没有达到被邀请出席晚宴的水平,不过是偶尔被请来聚聚而已。他们对出版公司的董事长非常尊敬,说得确切点是害怕,但他们却很善于恭维巴结女主人,对孩子更是赞不绝口。有几个比较拘谨的作者,站在角落里悄声地谈着话,或者翻阅着差不多看了有五千遍的书册,再不然就小心翼翼地朝钢琴上的乐谱瞟几眼。 那位诗人和道貌岸然的经济学作家,在客厅里最出风头而且最泰然自若。他们显然是社会上流人士所拜读的作家。他们陪着女主人,竭尽恭维之能事,其中有些话我想女主人听了之后一定会高兴得忘乎所以的。他们的举止言谈完全是一副风流之士的派头。我到处找寻那个穿褪色黑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可怎么也没找到,想必是一散席就溜了,大概他是怕见客厅里耀眼的灯光吧。我再也找不到什么能引起兴趣的事情,喝完咖啡便起身告辞了,让大诗人和经济学权威在那里高谈阔论、你吹我捧吧! (有删改) 5.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6.负责应酬寒暄的董事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 7.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那个穿褪了色的黑色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 答: 8.有人说这篇小说揭示了社会的等级现象,也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各阶层文人的丑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 答案精析 5.①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②结构上,为下文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出场以及他们受到的不同礼遇做了铺垫。 解析 作答此类作用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文字通过伯松的话交代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为下文不同人物的出场以及他们的不同表现和受到的不同待遇做了铺垫。 6.负责应酬寒暄的董事长是一个世故圆滑、骨子里十分冷漠的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 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小说中负责应酬寒暄的董事长的人物形象,要回到原文,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如“笑得前仰后合”“连那位一向满面春风的董事长也认为不屑一笑”等,从中提炼出这位董事长的形象特征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7.①他是下座作家的代表,描写他是为了与上文中上座的小有名气的诗人、经济学作家及下文中的不入流作家形成鲜明对比。②写他可使文章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艺术效果。 解析 小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部分的作用既关乎内容又涉及结构。对那个穿褪了色的黑色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进行特写,既是结构上的巧处理,又是写法上的妙安排。结构上,拿这个下座的作家与上座的及不入流的作家进行对比,让读者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写法上,这篇小说场面描写居多,此处的细致刻画是众多“面”中的“点”,这样写能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艺术效果。 8.(示例一)揭示了社会的等级现象。①出版公司宴请作家,会根据作家著作的销量使用不同档次的酒。②作家的级别不同,在宴会上的座次就不一样,级别高的坐上座,级别低的坐下座。③席间上座的与下座的作家不交流,即使下座的戏谑之言传到上座,也不会得到回应。 (示例二)反映了各阶层文人的丑态。①上座的小有名气的诗人、作家,他们高谈阔论,自命不凡,目空一切。②下座的作家,他们寒酸,混吃混喝。③不入流的作家,他们曲意逢迎,行事拘谨。 解析 本题具有开放性,具体作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进行论述。题干中的“有人说……也有人说……”有提示和启发作用,可任选其中某一观点,加以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注意要有层次。 二、外国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琴声缉凶 [美]约翰·弗洛赫蒂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险杀人犯。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地注视着他。克里斯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 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你是警察,对吧?”拿枪的人问。 “是的。”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一定是帕皮·理查兹,卡尔·理查兹的父亲。” “没错,我是卡尔的爸爸。你们抓不到他的。”枪指着克里斯。 “那么,您是……”克里斯看着老人问。 “我和帕皮是老朋友。”老人答道。 克里斯点点头,环顾了一圈屋子。“上头安排我负责这个案子,”他说道,“但我可以看出他今天不在家。我想我还得再来一趟。”然后,他看见了挂在墙上的那把小提琴。“谁拉小提琴?”他问。 屋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那个老人答道:“帕皮。他是这一带最好的小提琴手。你应该听听他拉的《草丛中的火鸡》。” 克里斯似乎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真的呀?我也略懂皮毛。介意我看看那把小提琴吗?” 走过去取那把小提琴时,克里斯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他感到额头在冒汗,但他平静地从墙上取下了小提琴,似乎他是一位受到热烈欢迎的宾客。他小心地把小提琴翻转过来,取下琴弓。然后活泼的音乐声响了起来。克里斯拉的正是《草丛中的火鸡》。老人开始用一只脚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打起了拍子。但帕皮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紧握着枪,冷冷地看着克里斯。 克里斯卖力地拉着小提琴,眼睛偶尔瞄上帕皮一眼。突然,音乐变了,琴弦上响起了一首古老民歌的优美旋律。小屋内弥漫着热情的气氛。克里斯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拉得这么好过。帕皮·理查兹也陶醉了,对抗的眼神变成了惊奇。枪现在已经指向地面。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帕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哦,警官,”帕皮说道,“这是一流的演奏水平。也许您应该留下来吃饭,再给我们多演奏几首曲子。” 饭后,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享受春日的阳光。他们聊起了小提琴曲,以及住在这一带的老人和帕皮认识的小提琴手。 他们聊了一个小时,没有谁提起克里斯到这里来的原因。优美的琴声再次响起,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提到关于卡尔·理查兹的一个字。最后,克里斯说道:“抱歉,我得回镇上去了。我现在住在司法办。” 老人看了他一会儿,说:“卡尔呢?你想逮捕他,不是吗?”声音里带着一些调侃。 “哦,不是我要抓他,”克里斯笑道,“是政府要抓他。您知道政府要抓一个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也许花费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他们总会抓到他。花费的时间越长,他在外面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政府总能抓到他想抓的人吗?”老人问。 “不总是。有时候那个人会在潜逃途中死掉的。” 帕皮陷入了深思。许久,他突然说道:“嗯,警官先生。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我也喜欢你优美的琴声。我想你是一个信得过的人。”他停了下来,似乎很难再讲下去。然后,他沙哑着说:“我……好吧,我会和卡尔谈谈。我想他明天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明天中午你在司法长官办公室等着吧。” 克里斯顿时如释重负,但他还是惊讶地说道:“那么,明天中午见。”下山时,他擦去了额头上的汗。 第二天中午,当镇上教堂的钟敲响12点的时候,街上出现了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男子,一看就知道已经在山上藏了好几天。他们正朝司法长官办公室走去。 克里斯正在等候着他们。 “警官先生,”帕皮说道,“这是卡尔,我的儿子。” (庞启帆译) 5.依据小说中有关“枪”的细节,分析帕皮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 答: 6.帕皮说“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请概括克里斯说话方式的特点。 答: 7.“老人”这一形象是如何逐步推动情节发展的? 答: 8.探究小说题目“琴声缉凶”的妙处。 答: 答案精析 5.紧张戒备——敌对仇视——缓解放松——消除戒备。 6.友善,坦诚,谨慎,含蓄。 7.在双方对峙时,老人答话,打破沉默;在克里斯演奏时,老人打拍子响应,缓和气氛;在克里斯告辞时,老人插话,促成帕皮的正确抉择。 8.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高度概括了小说情节,赞扬了警官的机智,肯定人文执法的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