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科试卷 时量:11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被大火吞噬,馆藏的2000多万件文物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仅有10%得以幸免。被大火吞噬的不仅是巴西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更是这些文物所承载的珍贵文明和历史文化、所连接的后人与祖先之间的记忆;这场大火不仅为全世界文博场所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更以一种残忍的方式向人们宣告了历史文物等文化遗产的脆弱。日前里约热内卢的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将此前扫描过的巴西国家博物馆300多件藏品打印出来、“重现” 在火灾中被烧毁的众多文物,这让很多为损毁文物扼腕叹息的人们在得到些许安慰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客观完整的存档和真实有效的展示;3D打印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复制,留存下更多记忆。 存照、记录。显然,科技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远不止于此。近日,600岁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凭借其与凤凰卫视联合创制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刷爆了社交媒体。这个展演之所以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一方面得益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8K超高清互动技术、高清动态动画技术、全息影像让巨幅长卷“动”了起来;球幕影院让观众仿佛行驶在《清明上河图》的汴河上,沉浸式地体验鲜活的宋朝生活。科技,让一幅千年前的画作“活”了起来,让文化有了更灵动更真切的全新表达。 其实,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新鲜事。8年前的上海世博会, 中国馆里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就曾每天让数万人心甘情愿排队五六个小时;数字敦煌让人们通过一只鼠标、一块屏幕就能身临其境般地欣赏莫高窟精美壁画;数字化故宫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胤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APP在手机里畅游故宫。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对观众而言,科技赋予了文化更多的表达和呈现形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多彩、品质更高的文化产品;对市场而言,如《清明上河图3.0》这样的“爆款”展演引发了人们对文物的关注,极大地唤醒了人们对文化的求知欲望,激活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对文物而言,科技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文物的展现形式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陈列,而是以一种走心的互动与人们建立起连接,从而让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要走得更好更远,离不开想象与创新。这次 《清明上河图3.0》让很多人感动的地方就在于良好的互动和穿越效果,“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感受和“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意境都少不了创意与创新。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之路上,创新也要把握好度,永远基于对文化资源的正确挖掘和解读,不能只为了追求炫酷新潮的表达方式,忽略了文化的本源和内涵。内容为王,放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上也是真理。只有把握好保存文化命脉、传播文化基因的使命,不让科技喧宾夺主,文化才能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选自2018年10月2日《光明日报》陈晨的《创意为要,内容为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西国家博物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一场火灾化为灰烬,仅有10%得以幸免。 B.里约热内卢的研究人员利用 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以前扫描过的300多件藏品。 C.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存档、展示,3D打印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复制、留存。 D.《清明上河图3.0》成为网红得益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巴西博物馆火灾写起,接着写在火灾中被烧毁文物的“重现”,论证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 B.文章以《清明上河图》展演刷爆社交媒体为例,论证了科技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所作的主要贡献是存照、记录。 C.文章通过从观众、市场和文物三个角度,着重论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D.文章最后以《清明上河图3.0》为例,论证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要走得更好更远,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内容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吞噬了历史文物所承载的珍贵文明和历史文化、所连接的后人与祖先之间的记忆。 B.600岁网红《清明上河图 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刷爆社交媒体,是因为展演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 C.《清明上河图 3.0》“爆款”展演引发人们对文物的关注,是科技让其“活”了起来,得益于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D.只要有想象与创新,把握好保存文化命脉,传承文化基因的使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就会走得更高更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寻找恩人 韦名 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歉。 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 那天上午,事情太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撞上她的刹那间,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没事了!”中年男人扶起女儿。 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 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 为了心中这一声谢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 这样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 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 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別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 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定。 多年寻找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像眉心间有黑闪闪的痣。 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画到后来,建涛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 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 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公公。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 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寻找恩人。 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公公眉心间就长着那颗我永远忘不了的黑痣!”“……”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 “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 “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 “谢谢你!”尽管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儿也不像,但一见面,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 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 亲家公却一脸平静。 “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 看着平静如水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 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 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 B. 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 C. “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 D. 小说使用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5.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6分) 6. 小说结尾说“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意味深长,请予以赏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 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10. 翻译下列句子(每句5分,共1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 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 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③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11.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不仅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前四句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 C.“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是诗人对 景伤情的缘故。 D.尾联中的“剑南春色”,是诗人眼前的风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12. 诗歌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请结合诗歌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6分) (三)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3.(1)《蜀道难》中形容由秦入蜀的道路高峻险要,难以攀登,只有鸟儿可以飞过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前后出现了三次,是全文的中心句。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和流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伤。 (4)《咏怀古迹》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5) 白居易《琵琶行》中,“ , 。” 两句表现了作者与琵琶女因不幸身世而相互理解相互同情。 (6)《锦瑟》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典故表达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和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1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中绳(zhòng) 槁暴(pù) 须臾(yú) 弃甲曳(yè)兵 B. 驽马(nù) 饿莩(fú) 蛟龙(jiāo) 跂而望(qì) C. 跬步(kuī) 蚯蚓(yǐn) 狗彘(zhì) 庠(xiánɡ)序之教 D. 可镂(loù) 洿(kuā)池 骐骥(jì) 锲而不舍(qiè) 1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 金就砺则利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輮以为轮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6.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荀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小部分由他的门人所著。 B.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代表作有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C.一般认为,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各个时期都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代表诗人,初唐有“四杰”,盛唐有“李杜”,中唐有“韦柳”,晚唐有“小李杜”。 D.白居易,字乐天,号六一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字家、哲学家,与柳宗元等倡导“古文运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 ,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列外貌描写与人物姓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5)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A. 贾迎春 贾探春 薛宝钗 林黛玉 王熙凤 B. 贾探春 贾迎春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 C. 贾迎春 贾探春 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 D. 贾探春 贾迎春 王熙凤 薛宝钗 林黛玉 四、 写作(60分) 唯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无数的平凡人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被称作“英雄”。什么样的人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呢,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 语文科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1.D(3分); 2.B(3分); 3.C(3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得益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分析错误,以偏概全,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原文说“这个展演之所以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一方面得益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论证了科技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所作的主要贡献是存照、记录”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可知,这个例子是为了论证科技让一幅千年前的画作“活”了起来,让文化有了更灵动更真切的全新表达。故选B。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吞噬了历史文物所承载的……”错,应是“这些文物所承载的”并非所有历史文物。B项,强加因果。原文是说“近日,600岁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凭借其与凤凰卫视联合创制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刷爆了社交媒体。这个展演之所以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一方面得益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项,说法绝对,原文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要走得更好更远,离不开想象与创新”。故选C。 4. C 【解析】C项,文中的确多处提到了恩人眉心间的痣,但不能说“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故选C。 5.①知恩图报。女儿获救后借助点滴线索坚持寻找恩人。②坚持不懈,有毅力。多年寻找恩人未果,但他不断画像寻找恩人,从未放弃。③有善心,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④真诚。虽然恩人在坐牢,他也赶去见面并深深地鞠躬。(每点2分,对3点可得6分。) 6.①“不再画像”,是因为救女儿的恩人已经找到,“继续寻找恩人”是说建涛依然像恩人一样做好事,成为别人口中的恩人。②这一结尾凸显了建涛的善良、心怀感恩,丰富了建涛这一人物形象。③结尾告诉人们做善事可以感染人,爱可以传播,深化了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 7. A (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8. 【答案】 B(都是宾语前置) 9. B 10. (1)谨,认真从事;申,反复讲清;庠序,学校;颁白者,头发花白的人。 (2)定语后置句,上,向上;下,向下;黄泉,地下水;一,专一。 (3)判断句;所以,是用来……的;受,通假字,传授。句意2分 11.C项,“按时间先后顺序展开”有误,诗的首联回忆过去,第三句突然拖入对将来的揣想,逆挽出第四句眼前的相逢,掀起波澜,把诗人感伤离乱、百端交集的情怀,表现得沉郁苍凉、迁曲顿挫. 12. 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第三四句写出了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使相见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 13.略 14. A。 15. A. B项,“有”通“又”;C项,“輮”通“煣”;D项,“生”通“性”。 16. C. 中唐是“韩柳” 17. C。 分析: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出AB,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18. D。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19. B。“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20.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