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宜昌市远安一高2017-2018年度高二元月调考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 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千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 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邀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跳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 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遨“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 “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 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 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 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 《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 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 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 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文中是以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证明“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的观点。C项,因果不当,由原文“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可知,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文中以《山海经·中山经》和《艺文类聚·鸟部》的内容为例是为了说明“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的观点。 3. 试题分析: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文中只提到“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并不能由此推断出“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点睛: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推断夸大、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找出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征地风波 文/郭军平 耿书记已连任三里湾几届书记了,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村干部”。在他他治理下,三里湾一直是民风淳朴,百姓善良,可是,最近却有几件事情纠缠着他。 原来三里湾部分土地被某厂征用,因征用款的分配问题,几家闹起了纠纷。耿书记就进行了多次调解,可总是调解不成,双方当事人不是公说公有理,就是婆说婆有理。耿书记接连几天不断地受理这几起纠纷,忙得简直有点焦头烂额,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香。时间长了,耿书记就有点烦躁了,自言自语地骂道:“奶奶的,钱这个东西,真不是东西,没你的时候,虽然清苦些,却家家安宁,邻居和睦,兄弟团结,可自从有了你以后,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官司接连不断。真让人烦心!烦心是有点烦心,但你总不能因为烦心就干脆不管,因为你毕竟是这个村里的“父母官”,总不能眼看着闹纠纷的‘鸡啄鹅斗’吧。”耿书记决心慢慢来处理这件事。 可在这几件事情还没有处理终结的时候,又有一件事情“冒”了出来。原来三里湾在土地被征用时,除了个人款发放到农户手以外,还有一部分集体款没有发放。这样,村民们就在背后叽咕,“这该不会是村干部们要贪污这笔款子,为什么几个月了还迟迟不发。”一些村民就按耐不住,集合了三十多人一大清早到耿书记家敲门。耿书记开了门,一看好家伙,门前来了这么多村民,耿书记就问大家什么事情,一村民代表就发了言:“请问耿书记,村里的集体款什么时候结算?”耿书记很坦然地说:“我告诉大家,村子里的集体款我一分都没动,村委会准备拿出来修路,这件事情请大家不要着急,随后我们会给大家交代清楚的。”闹事的村民们一看耿书记坦然的神情,就感到耿书记说的不是假话,于是就悻悻地离开了。在离开的时候,有些村民心里头觉得怎么有点不过瘾,就这样让耿书记一句话把我们打发走了。耿书记送走闹事的村民以后,就坐在自己家沙发里长长地抽了一口烟,烟雾里,耿书记真有点搞不懂这是怎么了,简直到了多事之秋。 下午,耿书记就召开了村班子会议,研究关于村子道路建设的问题,村长说:“要硬化道路,仅仅这一点征地款是不够用的,还需要动员群众和其他社会力量捐款。”耿书记就说:“对嘛,就是不知这个办法能不能受到群众支持呢?大家可以先把这个建议“吹”出去,看看村民态度。” 三里湾要求群众捐款修路的消息很快就“吹”到了每个村民的耳朵里。村民们就议论纷纷:“十几万呢?怎么还让我们捐款,真有点想不通,修路是件好事情,可那么多钱了,怎么还要我们捐款?”修路到底需要多少钱?带着这个疑问,耿书记也咨询了路政工程队,的确十几万是不够的,按照村子路况及距离,至少需要三十万,可这还差好十几万呢?耿书记就把这个情况在村民大会上给群众解释了一番,并且请来了相关路政工程人员说明情况。可群众私下里还是议论纷纷,大家没有举手赞同的。这个会也就不欢而散了。 回到家里,耿书记就很恼火,“自己这个惠民的设想怎么就没人响应呢?唉!现在的干部真是难当!”懊恼了一阵子,耿书记的心情也慢慢想开了,“牛不吃草,总不能强按头吧!修路又不是给我一个人修路,走着看吧。”于是关于修路捐款这件事情就这样先放下了一阵子,耿书记然后就处理那几件纠纷的事情。 不久,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在后面煽风点火,说耿书记修路是打着幌子,是想从中谋取私利。这些话都吹到耿书记的耳朵里了,耿书记简直有点火了,心里就说:“奶奶的,真是不让人活了,想做一件事情,‘唾沫星简直要淹死人了’。看来这个路是修不成了。”谁知,第二天大清早,又有人敲门,耿书记打开门一看,好家伙,又是五六十人,比以前的人还多。耿书记就火了,不待村民代表们说话,就撂下一句:“大家回去吧,明天就发钱,路不修了!”村民们这时就得意地回去了。到了第二天,村干部们就开始给家家发钱。 看着下雨还是泥泞难走的道路,耿书记恼火的心理就掠过一丝难以掩藏的悲凉。而另几家纠纷的事情,还在继续调解。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了主人公身份以及三里湾良好的民风,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也为突出主题打下了基础。 B. 耿书记迟迟没有公布集体征地款的用处,让群众产生了疑惑,后面群众不断上访也许就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性格造成的。 C. 小说通过征地引起的一系列纠纷,反映了“金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揭示了三里湾人们在利益纠葛面前发生的人性裂变,引人思考。 D. 小说开头的褒扬与结尾的含蓄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加强批判的力量。 5. 小说以“征地款”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 小说结尾“路”没有修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B 5. ①“征地款”是风波焦点,故事情节整个开展都与它有关;②“征地款”更能反映人性裂变,对于塑造人物具有推动作用;③“征地款”更能突出主题,反映人性裂变。 6. ①群众的自私自利,不愿捐款;②群众不相信干部,对干部有误解;③耿书记处理征地款不果断,迟迟不公布,让群众误解;④耿书记为洗刷清白,没有耐心做好群众工作,草率了事;⑤耿书记在社会变革中缺乏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 “耿书记迟迟没有公布集体征地款的用处”,也许还有其他原因,或者说他做事不果断,并不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性格造成的”。故选B。 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以“征地款”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是考查情节之线索安排的技巧。可以从安排情节、描写人物和表现主题三个角度答题。通读文章,可以发现文章的所有情节都是围绕“征地款”展开的:先是因征用款的分配问题,几家闹起了纠纷; 纠纷还没处理好,又有一件事情“冒”了出来:征地款中的集体款没有发放,引起了村民的猜疑,村民们前去耿书记兴师问罪。然后耿支书开班子会议,决定拿集体整体款修路,可以是钱不够,打算发动村民捐款。可是村民认为集体征地款那么多,这么还让他们捐款,不愿意。耿支书请来了相关路政工程人员说明情况,村民还是不捐款。害说耿支书想从中谋利。最后,路没修成,耿支书把集体征地款发给村民。继续调解另几家纠纷。通过“征地款”塑造了耿支书和中村民形象。耿支书想用征地款为百姓做点实事,但是处理事情不够果断,没有及时公布征地款用处,引起百姓猜疑。村民自私自利,为征地款闹纠纷,怀疑干部用征地款谋私利,不相信干部,致使路没修成。文章通过“征地款”引起的一系列纠纷,反映了“金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揭示了三里湾人们在利益纠葛面前发生的人性裂变,引人思考。“征地款”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反映人性裂变。 点睛:小说线索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一般来说,恰当地设置小说的线索,一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二可突出人物形象;三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在分析小说的线索时,尤其要注意双线结构的小说。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6.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结尾‘路’ 没有修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是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通读文章,可知“路”没有修成的直接原因是钱不够,村民不愿意捐款。村民不愿意捐款原因:一个是自私自利;还有一个就是不相信干部,认为干部要谋私利。文中说“说耿书记修路是打着幌子,是想从中谋取私利”。还有就是耿支书虽然“请来了相关路政工程人员说明情”,可是没有再深入、更耐心地去做村民思想工作,当请路政工程人员说明情后村民仍不愿捐款时,没有采取新的策略办法,最后为了洗刷自己的清白,草率了事,把征地款发给了村民。其实村民误解村干部,除了村民自私自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村干部——耿支书集体征地款用途公开不及时,当村民集体找上门时,才开班子会议研究集体征地款修路问题。做事不果断,让村民产生误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 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秋的脉 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 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 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 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 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 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 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 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霆、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拙。 (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中国科学报》)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 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 “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物化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了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 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着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 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 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 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E. 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9. 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案】7. C 8. AE 9. 共同点:都报道丁“大连光源”项口的成就(领先性)。侧重点:材料一侧币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一侧币于报道“大连光源”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二侧币于报道“大连光源”项口成功的原因在于科学家的密切介作。 【解析】 7. 试题分析: C项,“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错,材料三表述为“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故由此可判断选项C错在将“前者”“后者”的颠倒。 8. 试题分析:B“介绍……发展现状”错,应是电子激光技术的重大意义作用;C项“介绍……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项“描写的表达方式”错。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和题干可知,此题中B“介绍……发展现状”错,应是电子激光技术的重大意义作用;C项“介绍……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项“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词语。 9.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分析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要在仔细阅读三段材料的基础上解决,这三段材料都是对“大连光源”的报道,都报道了其领先性,但材料一主要是从构造及原理报道“大连光源”的,材料二是从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方面报道“大连光源”,材料三又是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与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行之,何始?”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承。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讽、王庭药甚有时誉。上曰:“出伦者难得耳。”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谧曰肃。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金史·列传第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 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 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 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 “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 C. “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 “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完颜守贞才能不凡。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当众表扬他,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 完颜守贞博闻强识。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能够诵出史书上的句子,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 C. 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D. 完颜守贞善于理政。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2)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毅善类,接援后进。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东平郡一向号称雄藩,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 (2)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习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皆传经以对”的意思是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其中“对”不必带主语。而“‘尝与泛论人材”的主语是“上”,所以第三处断开处应是“对”与“上”之间。“无少隐”指一点也不隐瞒,它只能跟在“减否”后面,不能陈述“行事”,“行事”是上一句的谓语,所以第五处断句处应在“行事”与“减否”之间。再结合本句意思:守贞刚直,凡是朝廷论议以及皇帝有所询问,他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皇帝曾经与他广泛地议论人才,守贞于是推究他们的内心和行事,对人的褒贬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被胥持国等人所忌恨,最终因为正直而被罢融。句子可以断开为: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故选C。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错在“一直”,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曰”,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故选B。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说法错误,这里“世宗”应为“章宗”。故选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素”译为“一向”,“比年”译为“连年”,“经画”译为“经营谋划”,“其”,表期许语气,译为“一定要”。(2)句中:“故事”译为“旧制度,先例”,“推毅”译为“推举”,“善类”译为“优秀的人”,“后进”译为“资历较浅的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完颜守贞本名叫左屠,改元为大定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升任北京留守。大定二十五年,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世宗喜欢他的刚正不阿,任命他担任中都左警巡使,调任大兴府治中。御史台上奏报告守贞治理情况良好,世宗于是对侍臣说:“守贞是有功勋的大臣的儿子,又有才能,完全超过他的兄长完颜守道,以后值得任用。”章宗即位,召见完颜守贞,任命他做了刑部尚书。当时皇帝刚刚即位,非常迫切想治理好国家,曾经问汉宣帝全面考核事物的名与实的方法,其施行的实际效果究竟怎样。守贞吟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或职位十分完整,法令制度十分详细完备)来回答。皇帝说:“要这样实行,应该从哪里开始?”守贞说: “就在于陛下您励精图治,不要倦怠啊。”很久以后,晋升为尚书左垂。明昌三年夏天,大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畏惧,上表请求免除自己的职务。于是让他出京做了东平府的知府。让参知政事夹谷衡告诉他说:“东平郡一向号称雄藩(形势险要,兵力强大的藩镇),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赏赐他金币、厩马,来给他的出行以荣宠。后来,皇帝问宰相:“守贞治理东平郡怎么样?”回答说:“他治理也没有过于费力。’,皇帝说:“凭借他的才能,治理一个路实在是绰绰有余的。’,明昌四年,召他进京担任平章政事,封为萧国公。皇帝曾感叹文士最终也没有像党怀英那样的,守贞上奏说进士里面,像赵讽、王庭药当时都有好名声。皇帝说:“出类拔萃的难以找到啊。”守贞说:“隔代才有的出色的人才,自古就难以得到。但是国家培养得久了,人才就将要自己出来了。”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习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朝廷中的正人君子,大多与他交往。承安元年,降职担任了河中防御使。五年,改任为部罗火紫石合的节度使。很久以后,升迁管理都府事务。当时南方边境发生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要而需要严加防护的地方,必须由大臣前往安抚,于是调任守贞做了济南府知府。守贞去世,皇帝听到消息十分伤心。谧号为肃。守贞刚直,凡是朝廷论议以及皇帝有所询问,他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皇帝曾经与他广泛地议论人才,守贞于是推究他们的内心和行事,对人的褒贬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被胥持国等人所忌恨,最终因为正直而被罢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CD 15. ①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 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④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综合考查,涉及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 项,“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错误。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项,“使用借代手法”错误。应是比喻或夸张手法。故选CD。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如本题C项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项,应是比喻或夸张手法。 .....................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故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南宋政府不图恢复, 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是宋室臣民的现实,用典抒情,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答案】 (1). 绿云扰扰 (2). 梳晓鬟也 (3). 可堪回首 (4). 佛狸祠下 (5).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扰、梳、晓鬟、堪、佛狸、祠、鸦。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歌本来是高贵的文体,但是写诗的人鱼龙混杂,相应的诗歌作品的质量就难免参差不齐,因此诗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②我国反导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与美国的反导技术同日而语。未来我国的反导系统将部署于国内,用于担负本土防御任务。 ③苏轼在人生的风雨面前,有着坦荡从容的气度,他以用舍行藏的态度来化解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保持率真的个性,追求自然的人格。 ④在中国古代底层,农民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胼手胝足,创造着他们所属时代的绝大部分物质财富。 ⑤我们应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整理笔记,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将自己的社会安排的充实,井井有条。 ⑥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A. 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全部正确的一项”,①“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句子说的是写诗的人水平参差不齐,不是说一些人混在一起,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②“同日而语”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相比较。 句子说的是我国导弹与美国相差甚远,这里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成语用在此处不当;③“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符合语境;④“胼手胝足”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符合语境;⑤“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符合语境;⑥“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句子说的是在危难之际的面对紧要关头,G20峰会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应该填写“临危受命”。故选C。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汽车市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各级工商部门将坚持放管并重、宽进严管的原则,通过专项整治行为,进一步解决汽车市场秩序。 B. 随着4K、超轻薄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4K超高清电视持续热销,它的普及率也正式攀上高点,成为了当前高端电视市场的标配。 C. 国家版权局下发通知,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行为,并明确规定于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D. 今年以来,国内出版界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策划出版和重印再版了一批关于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精品力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搭配不当,将“解决”改为“规范”。B.成分残缺,“成为了”前加上“4K 超高清电视”。 D.句式杂糅,“关于”改为“以”,或去掉“为题材”。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各位老师对于学前教育所发表的管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也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请大家指正。 B. 我和朋友相约周末去看香山红叶,朋友却临时有事失陪,他连声向我说:“非常抱歉,请见谅!” C. 为了小区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看到谁家有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我深信远亲不如近邻。 D. 在开封名家书画展上,某书法名家现场挥毫,并将作品赠予主持人,说:“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的掌握情况。A项,“管见”误用。管见:管中窥物。比喻所见浅小。多用为自己意见的谦词。语境用于老师,使用错误。B项,“失陪”使用不当。失陪:客套话,对客人的谦词,表示不能再陪伴对方 我有事失陪了。多指中途先走。不能用于对方。C项,“鼎力相助”使用不当。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用于对方。语境用于自己了。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心态上的年轻确实能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②________________,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③__________________,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答案】 (1). (1)年龄上的青春是留不住的 (2). (2)但心态决不能染上秋霜(沾上暮气或死气沉沉) (3). (3)年轻心态犹如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 【解析】试题分析:要考虑语段中心,语段层次,所填语句要与上下文前后扣合。第一处上文规定了对比的两个概念——人生时期、心灵状态,下文应据此展开阐述,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在意思上构成对比。第二处要注意“否则”一词。第三处是全段总结性语句,而且要填一比喻句方可与下文“流淌出”关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2).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 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 ③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⑤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⑥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请从这些句子中选择两到三个,来表达你对“过去”的认识。要求选好句子,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活在当下 要记住,只有人凌驾于权利,而不是以权力凌驾于人。看惯了那些以权谋私,以权作后背的人,我不觉得发笑,这类人究竟是何等荒唐啊、 我常常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我亦常常沉醉于桃花源这一飘渺而有朦胧的梦幻中。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怀揣一颗恬静、淡泊、寂寞之心。他们淡然,顾隐世退居;他们心无杂念,故谪居山市而不畏凄清。他们是高傲着生活的,他们豁达,他们开朗,他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佩仰这种豪迈。 是时间的过错,将古代与近代拉开了距离,我渴望,我渴望若我活在古代该有多好。我想所有的功名利禄,高官厚禄都与我无关,我愿协一友人独处山林。那是一份恬静,那是一份豁达,或许那更是一份解脱。独处山林,并不是一种折磨,它可以使你享受生活,与虫鸟为乐,和自然结友,不必整日忧心重重的担忧自己的身世。 之所以说是时间的差错,是因为现代人与古代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差异,在古代,隐世退居,那叫清高;而在如今,隐世退居?多数人都会发出唏嘘之声,是啊,你玩什么桀骜不驯,转什么高傲啊,他们只会认为你是装的。而事实并非如此,隐世退居并不是在装什么高傲,而是有时真的厌倦了这个世界的名利与喧嚣,而是真的想保持一颗淡泊之心。我所说的隐世退居是不夹杂任何一点矫揉造作的! 远离世俗,真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常常很安静,因为我想保持一颗淡然之心、 我常常望着天空发呆,我在思考‘生’到底是怎么个意义,最后,我恍然大悟,生命的历程不过是在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逗留了一会而已。但,此逗留非逗留。人生一世,你要掌握游戏规则,才能才能玩控你的生命这场游戏,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在这个高速的竞争中,隐世退居?开玩笑的吧。现代的文明人多会说你是在逃避亦或不敢面对现实等一些诸如此类的话。故,活着,还是要奋斗的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干要求从这些句子中选择两到三个,来表达你对“过去”的认识。材料围绕“过去”这一话题设置了六则名言,立意之前,应先理解这六则名言的意思。第一则源自课本中的《兰亭集序》,王羲之通过这则名言告诉人们,要珍惜当下,做点实事;第二则源自课本中的《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辞官之后的感悟,他认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要珍惜未来;第三则是李世民的名言,他认为过去的可以作为镜子,让后人总结教训,懂得历史的兴亡;第四则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言,意思是忘记过去,抓住未来;第五则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名言,意思是过去的一切,无论美好还是丑恶,都是亲切的怀念;第六则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他认为只有真理永恒。根据题目要求,可以选择其中的两则或者三则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比如,选择第一、二、三则,可以立意“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并不是没有价值的,要面向未来,活在当下”。如果只是选择一个句子,或者所选的句子没有形成有机的关联,这都不符合写作的要求。 点睛:高考写作对材料作文增加了任务型指令,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材料引导学生写作的重要功能,使写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在材料给予的真实、简短的情境中快速理解关键内容,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说理与论证的能力。对于这类材料作文,考生立意选择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从六则材料中做多种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立足“这”几则材料,综合其思想情感无疑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根本。同时,结合现实,将材料综合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切入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