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I卷 一、课内基础 ‎1.理解性默写 ‎(1)《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其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各方面都超过学生,因为韩愈认为,“______,______”,如此而已。‎ ‎(4)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 ‎(5)《寡人之于国也》中的“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意为不可滥捕滥杀,含有朴素的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 ‎(6)《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 ‎(7)《登高》中“_____,________”表现了杜甫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独自漂泊异乡的处境。‎ ‎【答案】 (1). (1)五陵年少争缠头 (2). 一曲红绡不知数 (3). (2)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3)闻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 (7). (4)锲而不舍 (8). 金石可镂 (9). (5)数罟不入洿池 (10). (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 (7)万里悲秋常作客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重点注意绡、栈、锲、罟的写法。‎ ‎2.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 “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 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故选C。‎ ‎3.对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仰头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点 C. 数罟不入洿池罟:网,此处指渔网 D. 信臣精卒信:相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坐:徒,空;B项,检:约束、制止;D项,信:可靠的。故选C。‎ ‎4.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C. 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作《师说》以贻之 D.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连词,“而”都表并列;A项,“之”①代词/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以”①凭借,介词/②表目的,连词; D项,“焉”①兼词,于之,从这里/②句末语气词。故选B。‎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填然鼓之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⑦席卷天下⑧吾从而师之 A. 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B.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 ①⑦/②③/④⑧/⑤⑥ D.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①⑦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像席子一样。②③⑥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击鼓;游泳。④⑧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可耻;以他为师。⑤动词活用为名词,逃跑的军队。故选A。‎ ‎6.下列各组加点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为 A. 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 ①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题中B项,“洿”不是通假字;A项,匪—非,从—纵;B项,有—又;C项,颁—斑,受—授;D项,生—性,不—否。故选B。‎ ‎7.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为 A. ①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②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 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C.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②凄凄不似向前声 D.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D项,“终日”,整天。古今意义相同。A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 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颜色”,古义:容貌面色;今义:物体的色彩。C项,“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着意显现。“向前”,古义:以前;今义:面向前边。D项,“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表原因的连词。故选D。‎ ‎8.下列画横线的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C.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D项,①定语后置句/②宾语前置句;A项,都是状语后置句;B项,都是被动句;C项,都是判断句。故选D。‎ 第II卷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①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②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③。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酺:合聚饮食。②笥:盛衣物的竹器。③爨:烧煮,烧火做饭。④饫:饱食。‎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B.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C.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D.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10. 下列各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天宝”属于年号纪年。‎ C.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 古代的免职可以称“除”“夺”“黜”“罢”“免”。‎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德秀非常孝顺母亲。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侍奉母亲很尽心,不离左右,背着母亲到京城应考;母亲死后,服丧期间,他就住在母亲墓旁,不食盐酪,坐卧不用垫子席子。‎ B. 元德秀对侄子非常慈爱。他自己没有结婚,把侄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侄子幼小时父母死了,无钱请乳母,他就亲自喂养,侄子大了,又要给他娶亲。‎ C. 元德秀淡泊名利,生活简单。他的俸禄,全部散给穷人,离任后定居山水间,住处不建院墙,门不上锁,长年食不果腹,有时几天不生火做饭,喜欢喝酒弹琴。‎ D. 元德秀做事敢于担当。任鲁山县令时,有个关在狱里的小偷得知有虎肆虐,请求“格虎自赎”,别人劝他不要相信小偷,他却冒着自己会获罪的风险同意了。‎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 ‎(2)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答案】9. A 10. D 11. C ‎ ‎12. (1)(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能够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2)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恐怕要被牵累吧?或者:他在耍诡计,如果他逃走了,只怕您要为此受到牵连吧?‎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东都”时“玄宗在”的宾语,不要断开;“五凤楼”是地名,不要断开;“命”的宾语是“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不要断开。故选A。‎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免职可以称‘除’”错误,“除”指拜官授职。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C项,“散给穷人”错误,原文“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是散给孤儿。“长年……,有时几天……”错误,原文说“岁饥,日或不爨”,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不是说离任后常年食不果腹。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答曰”省略了主语“他”;“祀”可以翻译为“得到祭祀”“受到祭祀”“被祭祀”;“何……为”,可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干吗还要……什么呢”。第(2)句,“且”,译为将来或者如果;“亡去”译为逃跑;“无乃……乎”,表揣测的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人。性情忠厚直率,很少文饰。小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京城应考。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乳酪,坐卧不用垫子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而调到南和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干吗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双亲,又没有钱请乳母,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侄子长大后,又要为他娶媳妇。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盗贼被关押在监牢里,当地正赶上老虎作恶,盗贼请求杀掉老虎来赎罪,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只怕要被牵累吧?”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进行赏罚。河内太守用车装着几百个演员,披挂着锦绣,有的装扮成犀牛大象,十分新奇而美丽。只有元德秀带了几十个演员,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元德秀更加出名了。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吃饭穿衣。任职期满竹筐里带着一匹绢,赶着一辆柴车离任。喜爱陆浑的好山水,就定居在那里。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用钥匙,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人们把酒食给他,他不问好与不好都饱食。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蹇士赋》来比况自己。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洗涤干净。” 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中,让我不感到耻辱,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元德秀在天宝十三年去世,去世的时候,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盛饭的圆形竹器、水瓢一类的东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宋】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C. 颈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D. 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14.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3. D 14. ①表达出了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来使,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现出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怀;‎ ‎②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事已高,愁病交加,却还得忍受与妻儿的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 ‎③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儿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含蓄委婉,慷慨悲壮”分析不正确,应是“通俗易懂,自然纯朴”。此诗先从岳父寄信来报知消息入手,写出了自己接到蜀地来信,知道妻儿都平安地住在岳父家中的喜悦心情,但又不敢深问具体情况的矛盾复杂心理,然后再用温言絮语抚慰妻儿,又感慨哀痛自己身世。诗通篇全以感情运行,通俗易懂,自然纯朴。故此题答案为D项。‎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首联“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意思是有人从巴蜀带来口信,说我的妻子儿女仍然像过去一样,安心在外家居住;颔联“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意思是我深知他是来报消息的,可心中不安,难以开口请他把详细的情况缕诉,表达出对家乡妻子儿女的关切思念之情。颈联“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意思是只要身体康健,用不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虑,亲人之间的骨肉情谊,更不会因分别而有所远疏,抒发了家人不能团聚的分离之苦。尾联“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意思是可叹我年龄既老又多病,功名未立,流着凄伤的眼泪,写下了这几行回书信,写出诗人功名未就,而又年老多病的状况,既点明了一家人不能团聚的原因,也表达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点睛】第2‎ 小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年9月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 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 ‎(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 B. 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 C. 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 D. 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喜爱。‎ B. 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C. 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D. 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 ‎1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 B. 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 C. 文章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作比喻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相互结合。‎ D. 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答案】15. B 16. D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人们都”错误,由原文第二段“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可知这只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能说人们都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而且人们只是对传统文化有“严肃、古老”的印象,二者不能等同;C项,“只能”推断错误,文化与时尚融合是两者之间的事,而“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只是一个方面;D项,“只要……就可以……”过于绝对。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D项,强加因果,且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的看法“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也只是他个人的一种认识。故选D。‎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作比喻等多种论证方式”错误,对比论证不是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本文未运用比喻论证。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拳张三 楸立 我是张三。‎ 张三语气中荡漾着蔑视,平淡而又坚定。日本少佐美津智朗,上下打量了面容清瘦却棱角分明的张三。‎ 哟西,有胆量。‎ 斟得满登登的四十大碗酒,排满了两张条案,正宗鲁北烧刀子。‎ 美津智朗伸手道“请”。你的,一碗酒放一个,四十碗我放四十人。张三爷点了点头,走了过去。‎ 张三德州武城人,几十年来,人们记忆中的张三总是身着长衫,袖口高挽,手端鲁北老酒,泰然自若,在柴家酒铺门旁的长椅上,有滋有味地品着。‎ 所有老人的记忆中,没人清楚张三爷以什么为生,有无子嗣,有人说他在辛亥革命去过东洋,有人说他参加过义和拳,还有人说他在马家作坊教过私塾。‎ 酒是张三爷的全部生活,酒持得稳,喝得淡,放得轻,一天没酒日子就不是张三爷的日子,日头从东方初升,张三爷的酒碗端起,日头落西,最后一滴酒也淌入肚子。张三爷微抖长衫,轻抬阔步的样子,反复在人们的记忆里。‎ 民国二十五年的冬天冷得早,可张三爷一身单布长衫早早坐到了柴家酒铺门口,右手高擎海口酒碗,口称,武城张三烦请柴掌柜赐酒。‎ 早有伙计从坛子里舀出一提,斟到三爷的碗里,三爷泯了一口,扬手将酒泼在青石砖道上。掺水了。伙计赶忙又开一坛,十里香。苦,又泼。伙计热汗直流,柴掌柜闻听颠颠地跑上来,连开隔壁好、四季青、一杯醉三坛老酒。张三泼了三碗,腥,涩,嫩……,一时酒气冲满了整条青石街。柴掌柜面红耳赤,哭丧着老脸无计可施。张三爷喝谁的酒是给谁家捧场子,是看得起你,你想请都轻易请不来。何家的“小米香”、胡家的“杂粮酒”、马家的“地瓜烧”和孙家的“状元红”,那都是张三爷给品出来,叫出来的。‎ 忽听一声银铃之声,请三哥品小女子的手艺。柴家掌柜大女儿双手捧着一碗高粱酒,轻迈金莲来到张三近前。酒未沾唇早闻酒香,张三脖子一扬滴酒不剩。好一碗女儿红,抬足离去。自那次后,柴家红高粱酒坊叫响了鲁北一带。‎ 美津智朗是想夺柴掌柜的酿酒方子的,柴掌柜就是不吐个口话,美津智朗恼羞成怒。一个破坏大东亚共荣,就捆了柴家四十来口。‎ 张三爷端起一碗酒,咕咚一口,那边绳子头就松一个,张三爷连干二十碗。烧刀子常人一碗就会放倒在地,美津智朗不住点头。‎ 张三爷喝到三十来碗时候,身子晃动了一下,柴掌柜吓得体如筛糠。张三爷淡然地看了柴掌柜一眼,又一碗酒入口,柴掌柜那头绳子一松,人瘫倒在地上。‎ 张三两碗咕咚咕咚吞了下去,四十碗喝完,在场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美津智朗拍了拍军刀,放人。‎ 张三爷迈着八仙步,拨开日本兵的刺刀就向院外走,美津智朗屋里哇啦地说一通日本话。‎ 张三爷止住了脚步,回头问美津智朗,你说中国人酒痞野蛮无酒德?告诉你,酒德两字,最早见于我中华民族《尚书》《诗经》,儒家有“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晋代《断酒戒》,唐代《酒箴》,宋代《酒赋》,元之《饮膳正要》,明之《本草纲目》,清之《日知录》,无不是酒德之说。小小番邦岛国无端侵略,竟敢陈说礼法,只如蜾蠃螟蛉如侍在侧焉也。‎ 张三爷滔滔不绝,不觉兴起,身子晃动,嘴里兀自振振有词:‎ 铁拐李提腿把神起,回头观望汉钟离,韩湘子口中吹玉笛,李纯阳拔剑把头低……一套八仙拳使出来,如风如影飘逸出神,少顷收势站定,张三爷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更增神采。‎ 美津智朗没想到张三精通日语身怀武功,狞叫:八嘎,把人留下。‎ 张三爷一鹞子翻身飘上了高墙,晃动几下就没了影子,从那以后,武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张三。‎ 张三爷后来的故事发生在建国后的五二年,武城县政府联合何胡柴马孙五家,各取其祖传酿酒秘方之精华,组建新国营酿酒厂。酿出新酒的第一天,大门口外,直直走进一位清瘦矍铄的七旬老者,说是来尝新酒的。门卫见来人仪表非凡,不敢阻拦,又恐是敌特分子,赶忙向厂民兵连报告,民兵连紧急集合赶到,那老人早不知去向。众人听到贮酒仓库有轻微声响,民兵们进去搜查,见一坛高粱酒封泥打开,一口空瓷碗放在当场,墙上用干树枝划得一行草字笔走龙蛇:‎ 好酒。故人张三到此。‎ ‎1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我是张三”作开头,开门见山,将张三爷的形象简洁清晰地展现出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这篇小说语言特色鲜明,通过场景描写展现人物,读者从作者的叙述和直接议论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倾向。‎ C. 小说通过对柴家酒铺伙计和柴掌柜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极度看重张三爷的评价。‎ D. 美津智郎因为张三的反驳而愤怒,而且他发现张三精通日语、身怀武功,不是一般人,最后“狞叫”想把张三扣下。‎ ‎19. 张三爷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 从叙述的先后顺序看,小说运用了哪些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8. B 19. ①爱喝酒,懂品酒。张三爷每天都要喝酒,从日出到日落,他品的酒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②英勇无畏,有民族气节。面对日本侵略者毫无惧色,以喝酒的方式让美津智朗放人,面对日寇的谩骂予以反击。③文武双全。从张三爷反驳美津智朗可以看出他饱读诗书;从他逃脱和到酒厂品酒后不知去向可见他有过人功夫。 ‎ ‎20. ①小说采用顺叙和插叙的叙述方式。②顺叙,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张三爷喝酒救柴掌柜一家保护酿酒方子的全过程,和建国后到酒厂品酒的过程。符合人们阅读心理,条理清晰;③运用插叙,介绍张三爷的背景、爱好和他品柴家酒铺的酒的过程。为下文救人保护方子作铺垫,突出张三爷的形象特点,充实文章内容,使行文错落有致。‎ ‎【解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直接议论”错误,全文都是叙述,没有直接议论。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张三爷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张三爷喜欢喝酒且酒量很大,如“人们记忆中的张三总是身着长衫,袖口高挽,手端鲁北老酒,泰然自若,在柴家酒铺门旁的长椅上,有滋有味地品着”“酒是张三爷的全部生活,酒持得稳,喝得淡,放得轻,一天没酒日子就不是张三爷的日子”,以及张三爷与醉弥陀比酒以及喝四十碗酒救人都能体现这一点,同时张三爷也善于品酒,如“张三爷喝谁的酒是给谁家捧场子,是看得起你,你想请都轻易请不来。何家的‘小米香’、胡家的‘杂粮酒’、马家的‘地瓜烧’和孙家的‘状元红’,那都是张三爷给品出来,叫出来的”;张三爷很重情义且勇气过人,面对日本人的刺刀,他连喝四十碗烧刀子来救人;张三爷身怀绝技且文武双全,喝过酒之后的张三爷引经据典谈论酒德,打了一套八仙拳“如风如影飘逸出神”“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更增神采”,最后日本人要抓他的时候,他“一鹞子翻身飘上了高墙,晃动几下就没了影子”;张三爷有民族自尊心,“美津智郎屋里哇啦地说一通日本话”“你说中国人酒痞野蛮无酒德”“告诉你,酒德两字,最早见于我中华民族《尚书》《诗经》……无不是酒德之说,小小番邦岛国无端侵略,竟敢陈说礼法,只如蜾蠃螟蛉如侍侧在焉也”。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叙述的先后顺序看,小说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然后看小说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再看这些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从全篇来看,小说是采取顺叙的方式记叙,从张三爷喝酒救柴掌柜一家开始,到建国后到酒厂品酒,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即顺叙,这种叙述方式符合读者的认知心理,很有条理;从小说的中间部分来看,小说从张三爷喝酒救人入手,然后在六到十二段却写张三爷的几则传闻,第十三段又回到喝酒救人的事件上来,由此可知,中间这几段属于插叙部分,这就让小说避免了平铺直叙,让小说有了波澜;从形象上来看,前后的救人部分体现出张三爷的重情义、有勇气,身怀绝技、能文能武,而插叙部分重点突出张三爷的善于品酒以及喝酒后的表现,这对于人物形象来说,丰富了张三爷的形象;从与下文的关系来看,插叙部分张三爷的酒量过人以及为柴家品酒等内容都为下文喝酒救柴家人做了铺垫。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五、语言文字运用 ‎21.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其实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B. 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C. 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真令人唏嘘不已 D. 张老一生,皓首穷经,甘坐冷板凳,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令人敬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不合语境,可换为“各行其事”“各司其职”;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不用于“烦恼”。对象误用。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望文生义、对象误用。皓首穷经:指钻研经典到老,也泛指勤奋苦读一生。正确。故选D。‎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B. 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不前往人烟稀少、治安较差的地区;在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防范身边可疑人员。‎ C.‎ ‎ 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维持肠道健康,增进肠道蠕动,还能改正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 D. 打造“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这意味着各国需要“求同存异”,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谋求共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结构混乱,“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原因”;B项,不合逻辑中的否定不当,“避免”后面一般不能带否定词,应删除“不”;C项,搭配不当,“改正”和“环境”不搭配,将“改正”改为“改善”。故选D。‎ ‎2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针对“抢饭”问题,学生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撰写了《学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D.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B项,绵薄之力,是个谦词常用在说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D项,“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这里应用“请教”。故选C。‎ ‎24.尊敬的×××先生:‎ 寄呈的《美玉生烟》已收到,再三拜读,深感敬佩。你深厚的古诗词功底,独到的解读之法,对我的诗歌创作有些许帮助,我自愧不如。按照你的要求,我冒昧地对几处作了改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冬安!‎ ‎××君 ‎2018年12月12日 ‎【答案】①“尊敬的×××先生”,格式不规范,应顶格;②祝语“冬安”格式不规范,应顶格;③“寄呈”,用词不得体,应修改为“寄来”;④“些许”用词不得体,应修改为“莫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从格式看,称呼“尊敬的×××先生”和祝福语“冬安”应顶格;“呈寄”用于下级给上级送文件;“些许”显得不尊敬、不谦虚。‎ 六、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4月10日下午,在成都中考体考800米跑考试时,一同学不慎摔倒在跑道上。尽管有考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见状赶来,但跑在她身边的一位同学还是不假思索去搀扶她,跑在她前面的一位同学也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搀扶她,然后三人一起走到了终点。考试结果,摔倒的同学得分为零,两位搀扶她的同学得分自然也是零。但主考方经研究后决定让这两位扶同学的考生重考。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有的赞赏,认为这两位考生做得对;有的吐槽,认为这两位考生做得不妥;也有的喜忧参半,认为扶人固可嘉,重考亦可行,但考试选拔的公平性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那么,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请围绕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不许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恪守人性的善良 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丽的音乐是善良。”‎ 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是最重要的。”‎ ‎——题记 有这样一种光芒,它始终笼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这样一种火焰,它始终跳动在中国古老而广阔的大地上;有这样一股暖流,它始终奔流在悠久文明的前进步伐中。它便是善良。唯有保持善良的本性,我们才能用爱谱写沟通的语言。‎ 搀扶起摔倒的同学,自己没有了成绩。但她又为什么做此选择呢?因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保持善良的本性,在不经意间便帮助了他人。‎ 保持善良的本性,她是“最美妈妈”。‎ 倏然之间的事情就发生了,没有犹豫和权衡的时间和空间。她不假思索地伸出双手,托住了孩子。而自己却因激烈碰撞,造成左臂严重性骨折。然而,她却从未后悔。面对摄像机,她微笑着告诉人们:“谁的孩子不是孩子,我也是母亲,我知道失去孩子的痛苦。”‎ 她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她托起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彰显了善良的本性。‎ 保持善良的本性,她是“飘落凡间的天使”。‎ 曾以《罗马假日》夺得奥斯卡影后奖的奥黛丽赫本,不仅拥有超俗的容貌、过人的演技,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是最早披露马里儿童因内战和干旱遭困苦的外国人士之一,还在埃塞俄比亚投入大量精力。甚至在病重后,她还念念不忘那些孩子们。她告诉自己的家人,“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被饥饿折磨的孩子。你们要多帮助他们”。‎ 赫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获得比容貌更长久的魅力,缘于她的一颗善良之心。保持善良的本性,奥黛丽赫本的人生得以升华。‎ 朋友,或许你仍因“彭宇案”的阴影而害怕被刺伤。但看看我们身边这些人:给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最美女孩”;为救学生被客车撞的高位瘫痪的“最美女教师”,节衣缩食三十载节省20余万元资助两万多学生的“最美奶奶”……‎ 请不要害怕被“刺伤”而不为。三毛说:“每人心中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春花开尽春又来。”在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保持善良的本性,我们的世界定能开得鲜花朵朵,芳香弥漫!‎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的重心进行立意, 立意时注意后面的观点“有的赞赏,认为这两位考生做得对;有的吐槽,认为这两位考生做得不妥;也有的喜忧参半,认为扶人固可嘉,重考亦可行,但考试选拔的公平性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此立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即可。比如点赞,可从“人性善良”“友情重于分数”“教育的最终目的时育人”等角度分析;反对可从“教育的公平”“优胜劣汰时自然的法则”等角度分析。‎ 参考立意:‎ ‎(1)考分诚重要,助人价更高;(2)优胜劣汰,自然之道;(3)扶起人性的善良;(4)勿以“助人为乐”进行道德绑架;(5)跑表无温度,跑道有温情。‎ 结构示例:‎ 引用罗曼罗兰的“灵魂最美丽的音乐是善良”和罗素说的“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是最重要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唯有保持善良的本性,我们才能用爱谱写沟通的语言”,然后通过“最美妈妈”“飘落凡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最美女孩”“最美女教师”“最美奶奶”等典型事例举例论证,最后引用三毛的“每人心中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春花开尽春又来”重申请不要害怕被“刺伤”而不为,保持内心的善良。‎ 材料链接:‎ ‎1.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把火把,失意时的一句安慰,痛苦时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留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拥有善良,珍爱善良,撒播善良,多些爱心,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2. ‎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