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选择题每道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是清洁工打死“奥迪男”,舆论该如何对待?难道该说这是“正义的胜利”,抑或是“富二代死得活该”?设若如此,人们将遗憾地看到,法律的规则被抹除了,正义的界限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贫富对峙(zhì)。 B.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xù)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C.这些惨破的古村落民居属于民国初期的建筑物,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因为保护意识淡薄,村民们拆砖建屋、偷梁换钱的行为难以遏制。入暮时分,导师忽言,此地阒(shū)无一人,为免飞来横(hèng) 祸,我等书生须速离去。 D.半个世纪筚路篮缕,风雨兼程;五十年培桃育李,园圃沁香。2016年的金秋,上海市延京中学喜迎五十华诞,诚邀各届师生、各界宾朋拔冗(rŏng)参加,共话昔日情谊,同谋未来前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级主任说,在向高考冲刺的阶段,有些同学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而且缺乏毅力和恒心,这是许多同学周考成绩不理想的两个重要原因。 B.在学校“红五月”里,高一年级的八个女生真是长袖善舞、实力超群,当她们流畅华丽的民族舞表演完成后,国际交流中心内全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 C.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D.现在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确实是增强了,但维权过程往往漫长艰辛,所以执法模糊,无良商家的欺骗行为几乎不影响其营利,市场规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企业热衷于广告宣传,极力掩饰自己最终目的及商品缺点,大事宣传那些微不足道的地方,从而让顾客认为企业宣传的都是优质产品,这就让顾客在心理上产生了放大镜效应。 B.学习数学光靠制定考分目标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考量一下自己的基础知识究竟扎不扎实?反思一下自己的做题习惯到底符不符合规范?这对下一阶段的继续学习并提高考分才更有意义。 C.所谓“望其项背”,义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如“怎能望其项背”。 D.议论文语言的鲜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决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憎分明,褒贬判然,使读者从字里行间即不难领会到作者的倾向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沙龙是集学习、交流、讨论等为一体的学习空间,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人群、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高中生组织学习沙龙,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一组即可。 B.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出租车司机陶小红停下车,众人把徐志琴抬上车,就近赶往余杭区人民医院。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D.暑假里,我独自前往内蒙古旅游,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雄鹰展翅形态的成吉思汗陵,那茫无边际的鄂尔多斯大沙漠,还有那高亢悠扬的内蒙古民歌。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及罪至罔加 B.则仆偿前世之责 C.御六气之辩 D.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民免而无耻 B.下流多谤议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7.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方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德风B.觚不觚C.雄州雾列 D.而后乃今将图南 8.下列句子句式不一样的的一项是( )A.君孰与不足 B.君子哉若人 C.而莫之夭阏者 D.彼且奚适也 9.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四个词概括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特点。(4分) 有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容易把别人无意或者好意的言行当作恶意,常怀疑他人欺骗、伤害或“暗算”自己,怀疑恋人或伴侣对自己不忠,对周围的人怀有敌意,有报复之心。有超价观念,对自我能力评价甚高,遇事好争辩,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一方,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不相信与其想法相异的事理或事实。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总是指责他人或环境,对别人的拒绝、过失等耿耿于怀,常会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利,长年累月地纠缠在某件事情上。 ⑴ ⑵ ⑶ ⑷ 二、现代文阅读(2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中国进入“新穷人”时代 汪晖 按照户籍统计,现在有2.4亿从农村移民城市的打工者,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这一打工群体正在从拥有一点农村土地的半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向无产阶级化的工人群体过渡。这一新工人群体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同他们一道诞生的是那些曾在社会主义时期占据着特殊地位但如今衰落了的工人阶级,他们从具有某种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迅速滑落至失业者,成为城市贫民。较之20 世纪的工人阶级,新工人群体的人数与规模要庞大得多,但这一群体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却几乎没有自己的位置,以至于他们究竟是一个阶级还是阶层至今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 而今,一种不同于上述经典意义上的穷人的“新穷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例如廉思在发表的著作中描写的青知“蚁族”:他们大学毕业,聚居于城市边缘或中心,拥有一定的工作和收入,却在消费社会的碾压下辗转反侧。用陈国战的话说,“‘新穷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于高档写字楼,外表光鲜亮丽,对自己的白领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但“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与物质上的消费不足相伴随的,是所谓“精神贫困”、价值观的缺失等等。如果说经典意义上的穷人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程的产物,那么“新穷人”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但他们同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产物。我们可以预期的是:这两者之间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叠地带。 如果仅仅从消费的角度看待“新穷人”就有可能忽视了这个群体的政治能量。与欧洲和美国在去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新穷人”有所不同,中国的“新穷人”萌芽于社会主义体制向后社会主义体制的转变过程之中。但与欧洲和美国的状况相似,这一群体是新兴媒体的积极参与者,显示出较新工人群体强烈得多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过去,我们不难在阿拉伯的反抗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和莫斯科的街头示威游行中看到“新穷人”的身影,如今,中国的“新穷人”也异常活跃,从微博和各种网络传媒直至纸面媒体,其话题遍及各个社会领域。但中国“新穷人”的身份似乎更不确定,“新穷人”身上的政治潜力也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他们是不满的源泉,却又未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他们在消费不足中幻灭,却又不断地在生产着与消费社会相互匹配的行动逻辑。 对于新工人群体而言,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遗产,他们与乡村的联系仍然维系着。就“新穷人”群体而言,他们是市场扩张中拥有一定教育背景的、怀抱上升梦想的、消费不足的群体,他们对个人权利及其相关变革十分关注,与这个正在生成中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冲突。恰恰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分隔现象日趋严重,在新工人群体与“新穷人”之间难以产生真正的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从而也无从通过团结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不过一切才刚刚开始,离真正的戏剧还有一段距离,各种新因素迅猛涌现,规模空前,它们预兆着一个正在降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新工人、“新穷人”将是历史变动的重要力量。 10.下列选项中关于“新穷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心怀期待和上升梦想,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 B.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发展时期的产物。 C.消费能力有限,也未能展开全新的政治想象,但不能否认其在政治上存在潜力。 D.对社会有不满,但与正在生成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新工人群体虽然已经失去了土地,但他们仍然与乡村维系着联系,是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并且与“新穷人”存在一定的重叠地带。 B.城市里的穷人包括新工人群体、从具有主体地位的城市阶层滑落至失业者并成为城市贫民的衰落的工人阶级和“新穷人”。 C.中国的“新穷人”和欧洲、美国的“新穷人”诞生背景不同,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行中找到他们的身影。 D.新工人群体和“新穷人”虽然都是穷人,但他们之间将难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也无从通过团结或互动产生新的政治。 12.与新工人群体相比,“新穷人”存在着不同。请列举出三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渐去渐远的炊烟 徐水法 ①我在一个暮色渐合的傍晚回到家乡的。 ②夕阳在天边写着最后的诗篇,一片金黄,亮得有些晃人眼睛。越过村南狮子岩的上空,那或粗或细的一条条灰白的炊烟,袅袅娜娜升起在空中。我仿佛在沙漠中找到了路标,血管里的流淌的鲜红液体开始泛滥,开始沸腾。 ③炊烟是我回家的路标。小时候,无论在东山背放牛,还是在西山坞割草砍柴,夕阳西下,宿鸟归巢,抬头看见村子上空一条条粗细不等的炊烟渐渐升腾起来,我就知道,可以回家吃晚饭了。炊烟就是一根老天赐予的幸运之绳,绳的一头系着我温暖的家,系着父母家人合家团圆的欢欣。 ④家在浙中龙门山脉的余支,四面耸峙的群山中间,有一块太师椅一样的凹地,我村的始祖辈择居这里。全村不过百来户人家,起先倒是循祖训按族中兄弟分房而居,每个房头本家兄弟的住房以房中厅堂为中轴线,燕翅一样平分在两边,这也符合传统聚族而居的习俗。后来繁衍日多,两个厅堂两边住不了,就在村中两道浅浅山弯里觅地另建。在我小时候很长一段记忆里,村里的房子基本散落在一个“V”字形的山谷里。于是,有懂风水堪舆的人说村子状如鸡窠形,家鸡在窠里什么也吃不到,跳出鸡窠才有白米吃,于是村人自古以来就有出村去打工、经商等谋生计的传统。 ⑤我也在祖辈要求跳出鸡窠去寻白米的训诫中,刚迈过二十岁的门槛就出门打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就自己创业,多年打拼,终于在县城谋得可以安放一张书桌的地方,成为所谓的城里人。 ⑥城里有交叉错杂的马路,有高低错落的大楼。城里看不见炊烟,看不见炊烟的来自山村的我,总觉得自己像在虚空中漂浮,活在梦里一样不太真实。经夜的梦境里,总是看见群山环抱的谷地,粉墙黛瓦之间,夕阳把树影拉得长长的,炊烟开始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吞吐起伏。粗的,细的,袅袅如莲步轻摇的,肯定是勤劳人家,柴火干燥,灶火旺则炊烟淡如流云;突突似老牛吐气的,则是柴火没干,灶洞里半是烟来半是火,这烟囱里自然冒出粗大的烟柱。张家的、李家的,一支支炊烟柱子升上天空,就像一张网遮住山村,山村就进入安宁、静谧的漫漫长夜,富有诗意的山村之夜。 ⑦ 回家的村路从泥泞小路到简易沙石公路,又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应该说回家的路越来越宽阔。只是在我们每一个游子的心中,他乡的生计辛劳,生活的辗战奔波,这回村的路仿佛在不断地延伸,家乡的炊烟也在渐行渐远。 ⑧栖身都市的角落,每个人都有一本安居不易的难以述说的账,回家的机会是愈来愈少,家乡的炊烟总是在清晰的升腾中渐渐模糊,终至淡化,最后眼前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焦灼的不变之心,为家乡为炊烟在日复日经受难以抉择的煎熬,祈祷山里的父老乡亲能够永远拥有一个安详、平和的梦。 ⑨有一次去看一位学有所成的老乡的画展,在一幅水墨丹青前,我挪不动脚步了。黛黑的背景山影,黑色的瓦片,雪白的墙,灰白的炊烟,一根根粗细不等,漫到村子上空交织成一层薄薄云岚,似云非云,似雾非雾,使原来平常的村居,仿佛笼罩在云山雾海之中,若隐若现,几疑琼楼仙阁。这不正是我千百次梦里出现的场景吗!我忍不住久久伫立在画前,眼泪潸然而下。 ⑩我问画家可以割爱吗?他说,只有这幅是他自己无数次梦里出现的家乡场景,他画成后密不示人,悄悄挂在画室里,每天必看的。最后,他一脸深情地说,炊烟是我们回家的路标啊!看见炊烟仿佛看见年迈的母亲在灶前忙碌一家人的晚餐,仿佛听见村里弄堂口传来父母叫呼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的声音。炊烟离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啊! (11)我俩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不放,双目凝视,仿佛彼此想从对方的眼眸中寻找出家乡升腾的炊烟。 13. 简要概括炊烟“渐去渐远”的原因。(3分) 14. 第⑨段写看老乡的画展,有何用意?(4分) 15. 请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5分) 16.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炊烟是“回家的路标”的理解?(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7分) 内翰沈公墓志铭(王安石) 公姓沈氏,字文通,世为杭州钱塘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举进士于廷中为第一,大臣疑已仕者例不得为第一,故以为第二,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 当是时,公年二十,人吏少公,而公所为卓越已足以动人,然世多未知公果可以有为也。祀明堂恩,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岁满召归,除太常丞、集贤校理。于是校理八年矣,平居闭门,虽执政,非公事不辄见也,故虽执政初亦莫知其为材。居久之,乃始以同修起居注,召试知制诰。及为制诰,遂以文学称天下。金部君坐免归,求知越州,又移知杭州。锄治奸蠹,所禁无不改,崇奖贤知,得其欢心,两州人皆画像祠之。英宗即位,召还,延见劳问甚悉。居一月,权发遣开封府事。公初至,开封指以相告曰:“此杭州沈公也。”及摄事,人吏皆屏息。既而以知审官院,遂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公旦昼视事,日中则廷无留人,出谢诸客,从容笑语。客皆怪公独有馀日,而畿内翕然称治。于是名实暴振发,贤临一时,自天子大臣皆论以为国之器,而闾巷之士奔走谈说,欢呼鼓舞,以不及为恐。 会母夫人疾病,请东南一州视疾,英宗曰:“学士岂可以去朝廷也?”公虽去开封,然皆以为朝夕且大用矣,而遭母夫人丧以去。英宗闻公去,尤悼惜,时遣使者追赐黄金,而以金部君知苏州。公居丧致哀,寝食如礼,以某年某月得疾杭州之墓次,某日至苏州,而以某日卒,年四十有三。 公平居不常视书,而文辞敏丽可喜,强记精识,长于议论。世所谓老师宿学无所不读,通于世务者,皆莫能屈也。于善良贫弱,抚恤之尤至。在杭州,待使客多所阔略。而州人之贫无以葬及女子失怙恃而无以嫁者,以公使钱葬嫁之,凡数百人。于其卒,知与不知,皆为之叹惜。 (有删改)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 除:任命 B.居一月 居:居住 C.自天子大臣皆论以为国之器 器:栋梁 D.学士岂可以去朝廷也 去:离职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执政初亦莫知其为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乃始以同修起居注 我至军中,公乃入 C.开封指以相告曰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强记精识,长于议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文通是杭州钱塘人,他以郊社斋郎身份廷试第一,由于做官的人按照惯例不得为进士第一,所以改为第二名。 B.沈文通任职开封府后,昼夜勤劳工作,中午出门谢客,从容笑语。朝廷内外都怪罪他有多余的时间与人交往。 C.沈文通对待母夫人至孝,得知母夫人患病,他请求探视。后来母夫人过世,他守孝致哀,按照当时的礼节寝食。 D.沈文通不常读书,但可喜的是文辞敏捷华丽,记忆力强,见解精确。为政颇受众人好评。乐于周济穷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虽去开封,然皆以为朝夕且大用矣,而遭母夫人丧以去。(4分)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1-22题。(8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蒋捷,生卒年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21.简析“抛”字的表达效果。(3分) 2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23. 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24. 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 ,譬如北辰, 。”(《论语》) (2)关山难越, ; ,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并诗)》) (3)惨象, ;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4) ,厥有《国语》; ,《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5)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逍遥游》))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团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外卖、电影票、到酒店住宿,再到网约车服务。外界质疑美团的边界在哪里,美团则回应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从而引发“核心”与“边界”的争论。 其实每个领域乃至个人内心,都有“核心”与“边界”。教育的核心是触发人向上生成,但是哪些该教,需要厘清教育的边界。人生既有占据核心的时刻,也有走向边缘的过程,幸福的核心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于“核心”与“边界”,你还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不得抄袭、套作。 月考答案 1.A (B陨—殒。C惨一残,阒qù。D篮一蓝,拔一拨) , 2.C (A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纯熟精湛,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B长袖善舞:比喻条件好;事情就容易成功:也比喻有手段的人善于取巧钻营。D “所以”应改为“因为”,后面的文字是对“维权过程往往漫长艰辛"的原因的说明) 3.C (A “放大镜效应”加引号。B两个问号改逗号。D “模棱两可”后改分号) 4.C (A “以……为宜”与“……即可”杂糅。B项句子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可在“众人”前面加上“让。 D “看到了”与“民歌”动宾搭配不当) 5.D 6.C 7.C 8.B 9.怀疑 超价 指责 固执 10.A (“与蓝领没有实质性差别的白领阶层”表述有误,仅仅“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和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己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11.B (A “新工人群体虽然己经失去了土地”表述有误。C “但都不难在反抗活动或者示威游行中找到他们的身影”表述有误。D“他们之间将难以产生社会团结和政治互动”中的“将”表意有误) 12.(1)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工作环境相对优越。 (2)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 (3)比新工人群体有更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动员能力。 13.①外出创业;②他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③城市里看不见炊烟。 14.与梦境中的画面相照应,“我”在精神上得到共鸣,以至“潸然泪下”,强化了思乡的情感;由“炊烟是我回家的路标”到“炊烟是我们回家的路标”,说明梦牵故乡是像我一样远离家乡到城市闯天下的游子的普遍心理,文意得到升华。 15.①运用“袅袅”“突突”等叠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炊烟比作极富乡土气息的走路步伐和老牛吐气的姿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在柴火干湿两种情况下的不同状貌,句式长短参差,富有动态感。②与现代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温情的乡村生活的无限怀念。 16.①表层含义:夕阳西下,炊烟是“我”回家吃晚饭的标志;炊烟联结着温暖的家,联结着父母家人合家团圆的欢欣,它引发“游子”对家与家人的思念,召唤着“游子”回家。②深层含义:炊烟代表了一种安详、平和的农村生活;让迷失在城市生活中的“游子”找到心灵的方向,它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17.B(居:过了) 18.B(B均为副词,才。A动词,是/语气词,表示疑问。C连词,表修饰/介词,因为。D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19.B(“朝廷内外都怪罪他”与原文“畿内翕然称治”不符) 20.(1)沈文通虽然离开了开封府衙,然而大家都认为早晚将会得到重用,却遭逢母夫人丧事而离职。(“去”“且”“大用”各1分,句意1分) 21.①“抛”,时光无情流走,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②表现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的感慨。 22.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①运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②两个“又”字暗示了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运用对比手法,用颜色变化,暗示时光流逝;②以动写静,以实写虚,借乐景写哀情,以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暗示故国不再有,抒发了亡国遗民的深沉感慨。 23.(2分)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4.(4分) 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参考译文: 沈公姓沈,字文通,世代为杭州钱塘人。起初,凭借祖上荫功补任郊社斋郎,考取进士时在朝中为第一名,由于大臣质疑已经做官的人按照惯例不能为第一名,所以让他做了第二名,担任大理评事,江宁府通判。 当时,沈公二十岁,百姓和官吏们认为沈公年少,但是沈公所作所为卓越,已经足够使人感动,然而,世人大多数不知道沈公真的可以有所作为。因祭祀明堂得到圣恩,升迁为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年满后,被朝廷召回京城,担任除太常丞、集贤校理。于是,担任了校理八年,平时居住闭门不出,虽然管理政事,但不是处理公事人们往往见不到他,所以即使执政初期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人才。过了很长的时间,才开始以同修起居注的身份,奉召负责诏告起草。沈文通等到承命草拟诏令,就凭借文学才能称誉天下。金部君因罪罢免回家,请求任职越州,后来又任职杭州。惩治奸人,但凡所禁止的没有不改变的,推崇奖赏贤知之人,得到他们的欢心,两个州的人为他画像建祠。英宗即位后,把他召回朝廷,奉召询问甚是仔细和全面。过了一个月,朝廷命令派遣他任职开封府。沈公初到,开封人就用手指指着互相说:“这个人就是杭州的沈公。”等到沈公管理府事,百姓和官吏都屏息期待。不久,管理审官院,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权知开封府。沈公只是夜晚管理政务,白天则廷堂无人,出门谢客,从容笑谈。客人都奇怪沈公独有闲余的时间,而京城附近安宁称治。于是,名气与事实相符,名实大振,贤能一时,从天子和大臣们开始都把他当成国家的栋梁之材,那些处于闾巷的读书人奔走谈说,欢呼鼓舞,为达不到他的才能而担忧。 后来遇到母亲得了病,请求朝廷去东南一州探视病情,英宗说:“学士怎么可以离开朝廷呢?” 沈文通虽然离开了开封府衙,然而大家都认为早晚将会得到重用,却遭逢母夫人丧事而离职。英宗听说沈公已经离开,尤为痛悼惋惜,当时派遣使者追赐黄金,并且让金部君任职苏州。沈公居丧致哀,寝食如礼,以某年某月得病于杭州,离开茔地,某日到苏州,并在某日去世,年龄四十三岁。 沈公平时不常读书,但是可喜的是文辞敏捷华丽,记忆力强,见解精确,擅长议论时事。世人所说的年老资深的学者和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学者没有什么书不读,但精通谋身治世之事方面,都没有能超过沈公的。对于善良贫弱之人,抚恤尤其到位。在杭州时,他对待使客大多不讲究。对州里因为贫穷无法埋葬亲人的以及女子失去依靠难以出嫁的,都凭借沈公给的钱来安葬或出嫁,这样的人大致有几百人。在他死后,知道他和不知道他的,都替他叹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