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丹徒高级中学句容实验高中扬中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 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D.“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B.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 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 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 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嘛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也明确要求逐步消除其中陈旧的表现形式。 B. 田青委员明确反对将所有的戏剧改成流行音乐,认为传统艺术应该坚守本质,原汁原味地保持自己的基因。 C. 网络直播平台表演的艺术形式要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因为这可以让观众看到更多的乐器。 D. 三则材料所谈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也有一个共同点,都比较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热点话题。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代社会,运用好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表达形式,可以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B. 从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可以明白传统文化只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生机。 C. 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昆曲、古琴等,不要因为听众暂时没达到欣赏要求就自降格调地迎合。 D. 材料二介绍了一些传统艺术表演家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在观看人数和经济收入两方面均获得好回报的情况。 6. 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如何保持“内在的魂魄”?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 哨 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8.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中划线一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它的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 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 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B.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C.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D.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御史台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这个部门里的官员常被称为“台臣”。 B.“告”在古代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 C.“经筵”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正式制度化。 D.“登”本义是上车,引申为“进入”,因此“登对”就是指大臣上朝回答皇帝的询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第三,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 B.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奉旨向朝廷推荐乡里的才俊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听信诬告,导致他被追究,莫名其妙地被免职。 C.胡安国屡被征召,但却无意仕宦。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则屡辞不就;他早年出来做官都是为了奉养双亲,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 D.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为国分忧;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到他到访,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分)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出关① 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②喧喧驿骑尘。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柳色初开紫塞④春。姜女石⑤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②筚篥(bìlì):军中乐器。③黄龙:边塞名,措指宁古塔。④紫塞:此指山海关。⑤姜女石: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B.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就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飞尘四起,一片热闹繁忙的关外景象 D.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15.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 ▲ , ▲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用比喻手法写出江水之纯净、山峰之峻峭的句子是:“ ▲ , ▲ 。” (3)《归去来兮辞》中“ ▲ ,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4)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 ▲ , ▲ ”。 (5)《诗经·静女》中,用动作描写男主人公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公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 的中国风尚。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 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 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此次《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广受欢迎,( )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3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23个版本,花费4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让外国观众对 的中国影视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 。可见,国产剧要想赢得很好的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浓郁 必须 精雕细刻 国际化 B.浓重 必需 精雕细刻 全球化 C.浓重 必须 雕章琢句 全球化 D.浓郁 必需 雕章琢句 国际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B.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C.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D.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还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B.不仅因为有精良的制作,还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 C.不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而是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D.不是因为精良的制作,而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 20.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21.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够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 ××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可以与我联系。不胜感谢! ① ▲ 改为 ▲ ② ▲ 改为 ▲ ③ ▲ 改为 ▲ ④ ▲ 改为 ▲ 四、 写作(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幸福是轻松愉悦的体验,是对已经拥有的满足,是历经世事后的领悟……幸福源于简单,幸福源于感恩,幸福源于奋斗……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也要学着为别人的幸福让路。 高一语文答案 1.C 解析:A.“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错,根据第②段“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根据第②段“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D.“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根据第⑤段“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太过绝对。 2.A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3.C “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根据第⑥段“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以偏概全。 4.B 解析:A项,“逐步消除其中陈旧的表现形式”错误,原文说的是“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C项,“网络直播平台表演的艺术形式要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说法绝对,“因为这可以让观众看到更多的乐器”原因单一;D项,“都比较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热点话题”错误,材料二只关注传统文化的创新,材料三只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 5. D “在观看人数和经济收入两方面均获得好回报的情况”错误,经济收入方面的情况没有具体介绍。 6. (1)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2)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3)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每点2分) 7.B 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意在为后文写张皮匠与日军周旋一节作铺垫。不是“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8.①手艺高超。小说详细地描写了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描写了张皮匠手艺的高超。② 机智过人。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以黑烟和白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③耐心镇定。张皮匠为日军耐心讲解靰鞡鞋的制作过程,镇定自若,不露破绽。④勇挑重任。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张皮匠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每点2分,写出3点得满分) 9.①故事情节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此段照应“蒿子草冒出的黑烟”一段,暗示张皮匠报信的方法:黑烟为敌来,白烟为敌走。②人物形象上,使张皮匠的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机智过人,报信不动声色,成功也喜形于色。③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张皮匠的描写,歌颂了抗联将士在艰难的环境中与日军机智周旋,乐观高昂的战斗精神。④语言的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轻柔的白烟”、“峰峦起伏的大山”等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每点2分,写出3点得满分) 10.B 根据句意断句。“虽”表转折,其前断句,且前面“常若痛切于其身”句意完整,排除CD;“迄”解释为“到”,到什么时候呢?不完整,不能在“迄”后就断句,应是“然自登第迄谢事”,排除A,选B项。句子翻译为:胡安国看到中原沦陷,黎民涂炭,就好像痛在自己身上。虽然多次以罪罢去,其爱君忧国之心反而更加坚定,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于不顾。从登第到去世,四十年在官,而实际在位还不足六年。 11.B “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有误,这里“在告”就是指的官员处在休假期。 12.D “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分析有误,据原文“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可知,“迎送”有误,这里是强调送别胡安国时规规矩矩、端端正正。 13. (1)敲了能够响亮地发出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独有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前3小句,1句1分) (2)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每1小句1分) (3)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鄙,远,陪各1分) 14.C “热闹繁忙”错,“筚篥喧喧驿骑尘”,“筚篥喧喧”这是写军中军乐喧闹,这是以声衬寂,“驿骑尘”是写塞外驿马奔驰,飞尘四起,凸显关外悲凉冷落的景象。 15. ①对比: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虚实: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 ②用典: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 16.(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搔首踟蹰 17.A 浓郁: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重:有强烈、鲜明、深厚的意思,也形容炯雾、气味、色彩等很浓很重。根据语境是指浓厚的中国风尚,应用“浓郁”,排除BC。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根据语境是指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等有必要,应用“必须”,排除D。 精雕细刻:多用于比喻做事认真细致。雕章琢句:指刻意修饰词句。 国际化:是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进而达到符合世界各国的要求。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18.C “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语序不当,应为“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排除A、D;B.搭配不当,“实现了”与“双重需求”搭配不当。 19. A 根据上下文语意,强调的是“精心打磨的故事”“精良的制作”两者皆有,可排除C、D项,根据下文“该剧主创人员……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对应应先说“有精心打磨的故事”再说“有精良的制作”,可排除B项。 20.D 解析: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是指六月初一。 21.①“惠顾”改为“浏览”。“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此处用于称自己访问网站,用错对象,可改为“浏览” ②“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高就”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现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是一种尊称。此处用于称自己,谦敬不当,可改为“工作”。 ③“拜读”改为“阅读”。“拜读”是用于称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此处用于称别人读自己的简历,用错对象,可改为“阅读”。 ④“可以”改为“请”。“可以”有允许之意,用于“求职信”不够礼敬,可改为“请”。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22.【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本题的材料很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却不小。材料主要说的是幸福是什么。题干中“幸福是轻松愉悦的体验,是对已经拥有的满足,是历经世事后的领悟”“福源于简单,幸福源于感恩,幸福源于奋斗”“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也要学着为别人的幸福让路”,通过这些内容,考生可以任选一项作为自己作文的立意,如“幸福源于感恩”,考生可以写关于“感恩”的内容,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等等,但最后要注意归于“幸福”的主题。考生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立意,写作时注意语言的美感和相关事例与文章的贴合度,不要引用一些与文章主旨无关的内容,以免造成跑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