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悲怆(chuāng) 冬霖 (lín) 什刹海(chà) 围炉煮茗(míng)‎ B.狭隘(ài) 间或(jiān) 涮羊肉(shuàn) 窗临远阜(fù)‎ C.着色(zhuó) 匀调(tiáo) 剥花生(bāo) 悄无声息(qiǎo)‎ D.撩起(liāo) 菜圃(pú) 露马脚(lòu) 按捺不住(n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像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B.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过度的兴奋竟使我们无法描准。‎ C.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人们感怀并摩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 D.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B.‎ 对“教养”的追求(即精神和心灵完善),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C.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呱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D.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同学,最近因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无独有偶,考入安徽大学的另一位同学也获得了奖学金。‎ B.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只猫咪和两只犀牛的关系亲密到间不容发的地步,惹人怜爱。‎ C.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D.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www.jtyhjy.com)‎ A.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及“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等相关内容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和运营,对我们这个汽车大国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B.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语言交际场,学生在这里通过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可以更好地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语言交际本领与素养。‎ C.“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体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我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非凡智慧,传递我省为千万农民创造的美好生活。‎ D.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④①③②⑤‎ ‎7.古人的名与字意义往往相同或相反,下列名与字的意义都相反的一项是( )‎ A.晏殊,字同叔 韩愈,字退之 B.柳宗元,字子厚 孟郊,字东野 C.周瑜,字公瑾 张衡,字平子 D.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 ‎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C.无以至千里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9.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10.《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我国1901年出版的一套小学字典。试根据其对“仁”“京”二字与《新华字典》不同的解释,概括出这本小学字典的几个优点,各不超过5个字。(3分)‎ 仁:‎ ‎《新华字典》:同情、友爱;敬辞;果核的最内部分。‎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爱之所由出也,仁义、仁爱;人心也;仁由心出,故果实之发于心者,亦谓之仁,如俗称杏仁桃仁皆是。‎ 京:‎ ‎《新华字典》:京城,国家的首都,特指我国首都。‎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首善之区曰京,北京,京都;大也,京为天子所居,故大之,国朝因前代之旧,以顺天府为京师,为城三重,宫阙壮丽,居民二百万,人烟稠密,冠绝各省。‎ ‎①□□□□□ ②□□□□□ ③□□□□□‎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1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所以超过其他生物,因人类有一种优越力量,能变化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她,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我们对外界尚需要调理,则对自己而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学科网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所以我们的东西不要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节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14.根据文章,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A.备考要拟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拟定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者“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情,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乞福的吉祥物。他那时只是为了那条鲜红的线织腰带感到新奇而激动不已,却不能意识到生命历程的第二个十二年即将开始……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③从小镇小学校后门走出来便踏上了公路。这是一条国道,西起西安沿着灞河川道再进入秦岭,在秦岭山中盘旋蜿蜒一直通到湖北省内。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支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子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老师和大同学临走时留给他的一句话是:“往前走不敢停。慢点儿不要紧只是不敢停下。我们在前头等你。”‎ ‎⑤似乎不单是脚后跟上出了毛病,全身都变得困倦无力,双腿连往前挪一步的勇气都没有了,每一次抬脚举步都畏怯落地之后所产生的血肉之苦。他看见杜老师在向他招手,他听见同学在前头呼叫他。他流下眼泪来,觉得再也撵不上他们了。他企望能撞见一位熟人吆赶的马车,瞬间又悲哀地想到,自己其实原来就不认识一位车把式。‎ ‎⑥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狠下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只要能走进考场,他自信可以不需要翻动它们就能考中;如果万一名落孙山,这些课本无论语文或是算术就都变成毫无用处的废物了。可那些纸张经不住砂石的蹭磨,很快被踩踏成碎片从鞋窝里泛岀来撒落到砂石国道上,像埋葬死人时沿路抛撒的纸钱。直到课本被撕光,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⑦他站起随之又坐下来,等待有一挂回程的马车,即使陌生的车夫也要乞求。他对念中学似乎也没有太明晰的目标,回家去割草拾柴也未必不好…伟大的转机就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⑧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他慌乱不知所措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⑨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后跟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树叶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鬼的。……在离考场的学校还有一二里远的地方,他终于追赶上了老师和同学,却依然不让他们看他惨不忍睹的两只脚后跟。‎ ‎⑩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 (有删改)‎ ‎16.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他”在报考中学途中心理的变化过程。‎ ‎17.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如何表现人物矛盾的心理。‎ ‎18.文章以“汽笛·布鞋·红腰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析理由。‎ ‎19.综观全文结合加点字部分,谈谈这场“人生之旅”带来的启发。‎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0.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来到 B.知不可乎骤得 骤得:轻易得到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连接,盘绕。‎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往:流逝。‎ ‎21.下列各组加点词中,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A.舞幽壑之潜蛟 B.望西山,始指异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入深林,穷回溪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目遇之而成色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B.苏子愀然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C.托遗响于悲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哀吾生之须臾 句读之不知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枝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貌。‎ ‎24.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一种_____________的气氛,以映衬作者的精神境界。‎ ‎25.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评卷人 得分 六、句子默写 ‎2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师说》)‎ ‎(3)__________,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赤壁赋》)‎ ‎(4)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7.你听到过的对你最好的一个建议是什么?请你回顾一下,什么时候“我”在遇到什么情况时,别人对“我”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对“我”又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呢?请写一篇以记叙为主、能点明意义的文章,(题目自拟)原创。‎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A项,“悲怆”的“怆”读chuàng;‎ B项,“间或”的“间”读jiàn;‎ C项,注音全都正确;‎ D项,“菜圃”的“圃”读pǔ。‎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A项,“照像机”应为“照相机”;‎ B项,“描准”应为“瞄准”;‎ C项,“摩写”应为“摹写”;‎ D项,字形全都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B项,“精神和心灵完善”是对“教养”的解释,放在句子后面有误,小括号应紧贴“教养”,放在“的追求”的前面。‎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本题褒贬失当,使用错误。‎ B项,“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意思是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此处望文生义,此词没有关系亲密的意思。‎ C项,“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对象误用,此词一般用于人,不用于节目。‎ D项,“左支右绌”形容财力或能力不足,顾此失彼的窘状。此处用于学生要同时多门功课,顾此失彼。此处使用恰当。‎ 故选D。‎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没有语病。‎ B项,“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应删去“素养”。‎ C项,成分残缺与搭配不当,“传递”与“美好生活”搭配不当,应在“美好生活”后面加“的理念”。‎ D项,语序不当,“使用、识别、传播”应为“识别、使用、传播”。‎ 故选A。‎ ‎【点睛】‎ 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①主要介绍山顶远眺看到的中岳山;②主要介绍箕顶的情况;通读语段可根据爬山的过程排列顺序,③主要介绍山顶远看下边的遗址;④主要介绍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⑤主要介绍山顶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④可作为首句放在开头,句②介绍到山顶的所看所感可作为第二句,⑤句是在山顶所感故排在句②后,句①是站在山顶近看所见;③句是远看所见故在后,句子的排列顺序为:④②⑤①③。故选C。‎ ‎7.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以及词义的理解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本题需要对古代人的名与字的意义进行辨析。‎ A项,“晏殊”的名“殊”意思是“不同”,字同叔,意义相反。“韩愈”的名“愈”意思是“超越”,字退之,意义相反。‎ B项,“孟郊”的名“郊”意思是郊野,字东野,名和字的意义一致。排除B项。‎ C项,“张衡”的名“衡”意思是“平衡”,字平子,名和字的意义一致。排除C项。‎ D项,“苏轼”的名“轼”意思是车前的横木,字子瞻,名和字意义相关,不矛盾;“苏辙”的名“辙”意思是车辙,字子由,名和字意义相关,不矛盾。排除D项。‎ 故选A。‎ ‎8.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B项,“狼藉”:古今义一样:凌乱的样子。‎ C项,“以至”:古义:以:来,用来;至:达到。今义: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有时也可表示结果。 ‎ D项,“颓然”古义:形容醉态;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 故选B。‎ ‎【点睛】‎ 古今异义的种类:‎ ‎1.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  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  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  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  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6.  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  名称说法的演变。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 ‎9.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A项,“相与枕藉乎舟中”,语意上“乎舟中”应在“枕藉”前面,状语后置句。‎ B项,“月出于东山之上”,语意上“于东山之上”应在“出”前面,状语后置句。‎ C项,“师不必贤于弟子”,语意上“于弟子”应在“贤”前面,状语后置句。‎ D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意上,“困”有被困的意思,被动句。‎ 故选D。‎ ‎【点睛】‎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 ‎10.解释更详细;知识性更强;举例说明;传统文化浓。‎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所表述的意思,然后比较《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对同一字解释的不同,就可以归纳出这本小学字典的几个优点。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A ‎12.C ‎【解析】‎ ‎1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相关内容、主旨、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故选A。‎ ‎12.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原文,理解文意,把重点语句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文与文章主旨,分析其含义。‎ C项,“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理解错误,结尾这句话直抒胸臆,并非“委婉地表达情感”。‎ 故选C。‎ ‎【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的句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点明主旨的句子,即“文眼”句;②显示结构层次的句子,即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结论句等;③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④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⑤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①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而言,句子的表层意义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也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所在;②句子的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考查在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一般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③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语句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言在此而意在比的含意,这也是高考中常考的。‎ ‎13.A ‎14.C ‎15.D ‎【解析】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1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这篇文章共有六段,第一段提出问题:要调理自己的心理。第二段写为什么要调理。第三、四段写调理要注意的心思和心情两个方面。第五段写调理需要精神。第六段强调调理是大事。可见,文章是围绕“心理的调理”展开分析论述的。BCD项都有失偏颇。‎ 故选A。‎ ‎14.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C项,“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是属于“调理心思”,写文章要“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说法有误,原文强调的写文章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而“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恰恰是作者所谓的“苟且从事”。‎ 故选C。‎ ‎15.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 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这句话,这个地方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而写文章仅仅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而已。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故选D。‎ ‎16.①第一次旅行,心情“激动兴奋”;②鞋底和脚后跟被磨破时,因担心被嘲笑而感到“自卑怯懦”;③布巾被磨烂,课本也都被撕光时,感到“绝望崩溃”;④听到火车的嘶鸣,感到“惊惧茫然”;⑤看到他人坐着舒适的火车跑,自己却穿着穿底的布鞋蹭血踯躅, 感到“愤怒不平”;⑥咬牙重新举步,决定直面疼痛,改变命运,变得“坚定勇敢”。‎ ‎17.‎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和连续的问句来表达人物的矛盾心理的。作者连用了三个“直到……”,写出了火车从眼前消失,汽笛声在耳边回响,车上模糊的男人和女人的脸,还有一个在车窗边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作者精心描述这一眼前景象,写出了主人公的愤怒。接下来连发两问: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他们看自己会是怎样的眼光?写出了主人公由愤怒转而产生“痛下决心,改变命运”的勇气。‎ ‎18.①标题是文章的线索,本文围绕这三个词(事物)来展开故事。红腰带是开端,布鞋是主体,汽笛是升华;②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一定的阅读提示;③有象征意义,暗含主旨。“红腰带”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汽笛”象征着遇到挫折时的警醒与启示。‎ ‎19.(1)这次赶考让主人公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2)这次赶考令主人公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再卑怯、痛苦,不再动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来说,要先梳理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归纳概括要点的突破点然后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需要重视的线索。‎ 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这一次“人生之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用四字词语进行表述。梳理情节,依次找出表现心情的内容概括即可。“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表现出他第一次旅行,激动兴奋,难以入眠;“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说他鞋底和脚后跟被磨破,因担心被嘲笑而感到卑怯;“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一直到课本被撕光,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说他布巾磨烂课本撕光后,感到绝望和崩溃;“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说他听到火车的嘶鸣,惊惧茫然;“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腿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步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看到他人坐着舒适的火车跑,自己却穿着穿底的布鞋蹭血踯躅,感到愤怒;“咬着牙重新举步一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说他咬牙重新举步,决定直面疼痛,改变命运,变得坚定勇敢。‎ ‎17.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划线句子描写的是主人公在进城赶考途中,鞋底被磨破,步履艰难之时,平生第一次遇见火车。作者精心描写了主人公看到火车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先用了三个“直到……”构成排比句,写出了火车慢慢从眼前消失,汽笛声在耳边回响,车上模糊的男人和女人的脸,还有一个在车窗边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作者精心描述这一眼前景象,写出了主人公感到命运的不公,从而激起了愤怒。‎ 接下来连用两个问句: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他们以及那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孩看自己会是怎样的眼光?写出了主人公由愤怒转而产生“痛下决心,改变命运”的勇气。于是,主人公忘掉疼痛,加速赶路,追上了队伍。‎ ‎18.此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可以从如下角度分析:是全文的线索;题目点明中心;表明写作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天气、地点等;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点明主要事件;揭示情感主旨;题目有双关义;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本文标题是“汽笛·布鞋·红腰带”,应该明确:红腰带是开端,布鞋是主体,汽笛是升华。因此标题是本文的线索。还要注意:​“红腰带”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汽笛”象征着遇到挫折时的警醒与启示。因此标题有象征意义,从而暗含了主旨。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19.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答题时先通读全文,之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出自己的感受。‎ 文章中作者的赶考经历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才是自己的人生的改变,所以总结的内容主要从后半部分来总结。尤其是文章的后三段: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点睛】‎ 如何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 散文标题的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20.A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1.B ‎22.B ‎23.(1)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2)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解析】‎ ‎20.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A项解释错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意思是: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的时候。“下”,攻下。‎ 故选A。‎ ‎2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伴”。‎ A项,“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起舞”。‎ B项,“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奇特”。‎ C项,“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游水”。‎ D项,“入深林,穷回溪”,“穷”,形容词做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 分析可知,B项加点词与例句都是意动用法。‎ 故选B。‎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 B项,然:①②都是助词,动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C项,于:①介词,在;②介词,比。‎ D项,之:①助词,的;②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故选B。‎ ‎2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翻译:(1)禁,禁止;竭,枯竭;共适,共享。(2)异态,奇异的姿态;有,拥有;怪,认为……奇怪。‎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24.清幽宁静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5.“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2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此题考查意境特征。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其次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意象的色彩;②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③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清新自然、雄浑壮阔、瑰丽雄壮、雄奇优美、繁华热闹等。‎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一般是: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根据“月色清”“市人行尽”等词句及画面特征较易概括出清幽宁静的特点。‎ ‎25.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能力。解题的基本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铿然”在句中的意思;②看“铿然”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铿然”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是否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由“自爱铿然曳杖声”可知,“铿然”修饰的是曳杖,故为拟声词,与上句的道路坎坷相印证,与清幽月明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然后再从乐观、坚定信念的角度答出作者情感即可 ‎【点睛】‎ 诗歌中炼句题一般解答思路:‎ ‎①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 ‎②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 ‎③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不要忘记“修辞手法”)。‎ ‎④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 虽然以上四点最终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答案中,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情感、手法这三大鉴赏角度。‎ 诗歌赏析:‎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2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也于乎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参、省、庸、慕。‎ ‎【点睛】‎ 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7.【例文】‎ 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其实在很多时候,能够激励人的往往只会是一件小事罢了。往往只是人们在不经意间所闻所见的事情。可是真的会去留心的人又有多少。‎ 这些小事,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小事可能会改变你对其他事物的看法会让你得到许多心得和体会。可能它会激励你的斗志,也可能他会让你颓废。就是这样,你要是把它当做一件平凡的事看待,那它就是一件平凡的事。你若把它当做是一件能够激励你的事那他就能激励你。其实,一件事,往往都需要你自己的看法和感官在里面。你认为他是怎么样的 他就是怎么样的 谁也改变不了。 ‎ 记得,初中毕业那年我报名参加了青少年才艺表演的比赛。一路的努力,一路的坚持。一直信心满满。比赛前2个小时,我才拿到组委会发给我的一首歌,要我比赛时候必须唱这首歌。在现场,我开头几关都通过了,唱到这首歌时,我卡住了,我竟然还不会唱这首歌。所以无奈,我在唱到一半时就选择了暂停。评委在点评是告诉我,在任何时候,不要打无准备之战。我提出要再表演一次,可是评委却一口回绝了。比赛只有一次,这样做让别的选手怎样想。我想把原因说了出来,因为两个小时前才刚收到这首歌曲所以没时间背。但是这是比赛,我应该在两个小时内把它背出来,把它唱会!既然不会,只能以失败告终。 ‎ 事后,我一直思考,我为什么不把这首歌背下来?既然要参加比赛,我为什么这样打无准备之战?从此,我凡做一件事,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准备好的事情,坚决不去做。说来也怪,从此以后,无论是学校的考试、竞赛,还是参加社会上的才艺比赛,我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我常常想,只有一次机会,没有第二次。所以我更要珍惜第一次啊! ‎ 评委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懂得了一个朴素的人生道理:不到无准备之战,不做无准备之事。我懂了,在人生的路上,机会只有一次,要靠你的好好珍惜。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论你有多聪明,或者你是天才,但永远也不要想一步登天。我们都知道天才=1分天赋+99滴汗水。只有努力了,才能够让我们攀上胜利的高峰。‎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此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类似于评论类文章。写作时,一般应写成议论文,也要在看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立意,形成观点。同时,应根据观点从原因、意义、作用等方面来论证说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观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来论证分析。‎ ‎【审题】‎ 本题的写作任务是很明确的:什么时候“我”在遇到什么情况时,别人对“我”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对“我”又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呢?写作要求是写成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设定情境,在“什么情况下”,“谁”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建议。然后,需要写出,这个建议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参考立意:‎ ‎1、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2、逆耳忠言利于行。‎ 结构示例:‎ 记叙文的结构很简单,开头,用抒情性语言点题;主体部分分两层,先设定情境,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谈这一建议给你带来的影响。最后,进行展望式总结,再次点题。‎ 参考素材:‎ ‎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面对错误,莫言老先生教给我们,首先要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承认错误,然后勇于改正错误。逃避错误、无视错误,都是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表现。‎ ‎3.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作出回应,表达自己的谢意。一些着名作家表示,请别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最好方法。‎ ‎4.莫老先生教会我们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 ‎5.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不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下场只会像日本这样,遭到世人的唾弃。‎ ‎6.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面对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点睛】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议论文写作中强化几个意识:‎ ‎(1)强化任务意识,就事论事。在认真审读材料之外必须仔细审读材料后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隐性信息,明确任务指向,就事论事,议不离事,避免将此类议论文写成了话题作文。‎ ‎(2)强化论证有力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中人与事,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避免空乏议论,并注意论述语言的简洁准确。应提醒学生的是,任务驱动作文名句与事例论据的运用宁缺毋滥。否则,极可能偏离所选的任务指令,以致于所选任务对象无法一线贯通。 ‎ ‎(3)强化论证专一意识。避免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尽量集中精力说清一点。‎ ‎(4)强化思维的全面、深刻、准确意识。切忌粗糙表态、轻易否定、一棒子打死的现象,应辩证的看待问题;依“事”说理,以小见大,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准确度。提倡学生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在学校、家中,与父母、朋友多交流思想,发表你对身边的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注意评论要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切忌偏颇。‎ ‎(5) 强化阅读意识。尤其是要多读报,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时事评论,并及时加以收集整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