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上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 ‎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中国现代化实践取,柄 世瞩目成就的当下,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 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意义十分深远。 ‎ ‎ 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进程是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 也是西方首先书写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似乎成了普遍法则。然而,实践不会迁就任何理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不能实现救士图存、民族复兴。今天,中国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的理论地位应当与我们的国际地位相匹配,我们的发展优势应当转化为我们的话语优势。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独特且成功的现代化样本,我们有资格、有能力建 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书写现代化的中国版本。‎ ‎ 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自我的客观认识与分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自觉矫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着力解决好“谁在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一方面不能陷入西方 价值观陷牌,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 位没有变,要客观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挑战。‎ ‎ 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融通中外的表述。这就要求处理好中国话语与西方话於 ‎ 之间的关系问题,着力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融通中外的表述要求我们既不能自说自话,也不能照本(西方的话语)宣科。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整个世界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寻求一种拥有最可信说服力、获得最广大认可、得到最广泛地表述,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表述要融通中外,既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世界性,从特殊性走向普遍性。 ‎ ‎ 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关键是研究中国问题,着力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奇迹中所蕴含的奥秘和规律性的真理,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研究。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生命体。对这个生命体的发展历程的描述,不仅是在揭示中国奥秘,也是对世界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给予的一种新的思路和中国式回答,为解奇迹的 发展赤字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当然,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绝不是简单地否定西方性,而是为了开辟更加丰富、多元、壮丽的现代化前景。‎ ‎ (摘编自崔丽华《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摒弃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书写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适应时代需要且意义重大。‎ B.中华民族要想站在世界最高峰具有话语优势,理论地位应与国际地位相匹配。‎ C.对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的表述应既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世界性。‎ D.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着力解决三大问题:谁在说、怎么说、说什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国已是成功的现代化样本为前提,指出了建构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的可能性。‎ B.文章开头提出了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的论点,结尾照应,全文形成了总分总结构。‎ C.文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论证了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有客观、清醒的自我认识。‎ D.文章从中国奇迹中蕴含的奥秘和规律性真理人手,指出了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应包含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兑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国家遵循“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普遍法则而照搬西方模式,所以现代化很难成功。‎ B.在对自我客观的评价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是作者所说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C.有了具有强大说服力并获得最广泛认可和支持的表述,就能成功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D.书写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进而解决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问题。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 ‎ 如何加强防灾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氷平? 一是进一步夯实群测群防基础,促进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结合。实现从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的转变,提升地质灾害监测科技含 量,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效果。二是倡导、推动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委托、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广大地勘专业队伍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应急处置的作用,逐步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是继续集中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教育活动和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四是加强成灾机理、监测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价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一线地质灾 害防治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自主研发,组织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 ‎(节选自《自然资源部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2019年4月9日,有删改)‎ 材料二 :‎ ‎ 地质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是如何对它作出电脑模拟与分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则案例来说明。2014年,加拿大BC省的一处铜金矿,尾矿堆填区发生垮坝事故,大量水和矿渣的混合物物流入附近的河域,成为这几十年加拿大最大的环境灾难性事件。具体的灾难后处理流程:第一步,数据模型复盘。尾矿堆填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为了防止出现岭坝这样的事 所有的矿业公司,在开发之前和开发过程中,都会对堆填区的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并制作模 以确保,至少在理论程度上,堆填区的结构安全。第二步,灾害后地质信息处理。在灾害现场基本处理完毕以后,要研究矿业公司提供的具体的地形和钻孔信息,并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比对和筛选,正确分析这些数据的实际存在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第三步,数字模型分析。对这样的大型模型来说,二维模型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刨面模型做的再多,误差还是很大,只有三维模型才能相对可靠。单一的边坡稳定分析也是没有意义的,垮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渗流,化学物质,降雨等自然环境因素都要考虑在内。第四部,形成最终报告。如果有人敏锐地发现了那个导致所有问题的最不稳定因素,那么其他所有的说法都不过是狡辩而已。发现的常人所不能发现的疑点,就是灾害发生的原因了。 ‎ ‎ (节选自知乎,有删改)‎ 材料三 :‎ ‎ 地质灾害指由于自減人为作用(多她兄具^^演化和人 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 为诱发的双重性,因此,地质突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 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通过制定公共當支要是指崩塌(即危岩体)、滑坡、泥 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於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且石流、岩溶地塌陷和地裂缝等,它们是比较公认的原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且通常被认为是突发性的。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 石漠化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缓慢发生的,地质界常称其为缓变性地质突害。‎ ‎(节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四 :‎ ‎ 国土资源部网站2012年11月8曰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称,中国2012年1至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4203起,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529起。与2005年以来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排第六,人员伤亡较少,经济损失较重。据介绍,在前10个月发生14203起地质突 害中,滑坡10841起、崩塌2050起、泥石流920起、地面塌陷316起、地裂缝55起、地面沉降21 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有136起,共导致290人死亡、83人失踪、256人受伤;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52.3亿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减少8.6%,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长39.2%和31.7%。1〜10月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529起,避免人员伤亡39871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8.1亿元。‎ ‎(节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群防群治、宣传教育、科研攻关与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等方面,说明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重要性。‎ B. 材料二,以加拿大一处铜金属尾矿填埋垮坝事故,说明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情况作出电脑模拟与分析的过程与意义。‎ C. 材料三,从地质灾害的泥石流、塌陷等“突发性”与区域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性”两方面说明了地质灾害的定义。‎ D. 材料四,2012年11月8日,国土资源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明2012年10月份之前六七年间中国地质灾害相关情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主要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了灾害发生、防治与数据模拟的相关况。 ‎ B,只要提高认识,做到科学预测,齐抓共管,就能准确模拟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有效预防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 C.一般情况下,普通民众大都以为,通过防治、躲避与工程治理,就能达到减少甚至避免地质灾害的目的。‎ D.在比较了2012年以来与2011年同期地质灾害情况之后,可以得出结论:由于预防预报有力,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都有了明显好转。‎ ‎6.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应对地质灾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黑蚁 胡炎 ‎ 老太太正给她的三个孙子讲蚂蚁的故事。‎ ‎ 老太太手里拿着半个馒头,旁边的小桌上放着馒头筐,里面盛着她刚刚蒸好的馒头,散发着香甜的热气。老太太用拇指抿下一点儿馒头屑,一群小小的黑蚁忙着把碎屑搬回巢穴。‎ ‎  “瞧啊,”老太太指着黑蚁说,“它们个个都是棒劳力。”‎ ‎  大宝六岁,在三个孩子中最大。他的眼睛清澈得像村后的月牙潭,那群蚂蚁在潭子里来回穿梭,就像一些浮游的精灵。大宝说:“奶奶,它们为什么不吃馒头?”‎ ‎  “因为它们要先把馒头搬回家啊。”老太太说。‎ ‎  “蚁后?”大宝的眼睛里画着两个问号,“蚁后是什么?”‎ ‎  “蚁后呀,就是它们的母亲。”老太太说,“它在巢里养儿育女,多么辛苦啊,所以她的孩子们要把食物搬回家,给蚁后吃。懂得这叫什么吗?”‎ ‎  大宝眨了眨眼睛,似乎一时没反应过来。‎ ‎  “傻孩子,这叫孝顺。”老太太说,“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像这些小蚂蚁一样,好好孝顺你们的爹娘。他们在外面打工,多不容易呀!”‎ ‎  大宝认真地点了点头。‎ ‎  老太太的目光移到了敞开的屋门外边,越过低矮的篱笆墙、起伏的坡田和远处茂密的山林,似乎看到他的儿子和儿媳正在毒辣辣的日光下干活儿,颈背上反射着油亮的汗光……在清寂的日子里,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当然不能教孙子们学习文化,而这些蚂蚁,就是她唯一能给予孩子们的启蒙教育。‎ ‎  院子里的老母鸡咯咯叫起来,显然它刚刚下了一个蛋。老太太正打算拿些糙米去犒劳它,就在这时,她的脚下剧烈晃动起来。在她愣神的工夫,四周忽然一片黑暗,腾起的烟尘几乎堵住了她的眼睛。当她听到孙子们的哭声时,她的右手已经不能动弹了,而腿上的小宝,蜷缩在她左侧的臂弯和下意识弓起的腰脊下,有惊无险。‎ ‎  “大宝,二宝,快来奶奶这儿!”老太太惶遽地唤道。她用手使劲揩着自己眼睛,粗粝的尘沙几乎把眼球磨破。‎ ‎  还好,她的膝盖上,感到了两个孙子俯压过来的分量。‎ ‎  “奶奶,怎么了,我好怕……”大宝的身子在瑟瑟发抖。‎ ‎  “不怕,乖孙子,有奶奶呢。”老太太的眼睛终于睁开了,浑浊的泪水簌簌而下。她试着动了动右手,钻心地痛,后来她明白了,是地震,她家的房子塌了。两块预制板恰好为她和孙子们搭出了一个狭小的空间,只是,她的右手被压住,同时被压在下面的,还有半筐馒头。‎ ‎  老太太感到了绝望,但只是一瞬,现在,她唯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活着,必须活着。她摸索着找到剩下的半筐馒头,在接下来的沉寂中,老太太听到了很多声“我饿”,但她狠下心,不能让三个嗷嗷待哺的孙子吃饱。黑暗里,她的右手慢慢失去知觉,头也开始眩晕。她用左手掐自己的人中,捶打太阳穴,倾听着预制板夹缝里悄悄滴落的水声。她对孙子们说:“宝啊,张开嘴接水,可要接准了,不准争抢。”她先张开瘪瘪的嘴,竭力欠着身子接住几滴,然后嘴对嘴喂到小宝的口中。接着,是二宝,最后,是大宝。‎ ‎  时间似乎凝固了,老太太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小宝也没力气哭闹了。老太太瘫靠在身后的废墟上,一动不动。大宝摇着她,递过来一块馒头:“奶奶,你吃,你怎么一点儿都不吃呀?”‎ ‎  老太太动了动,努力地笑了一下,说:“奶奶不饿,奶奶好着呢。”‎ ‎  大宝固执地把馒头伸到老太太的嘴边:“你总是教我们要像蚂蚁那样孝顺自己的母亲,奶奶,你吃呀,快吃呀!”‎ ‎  老太太喘了喘,说:“乖孙子,那个蚁后的故事,奶奶还没讲完呢,想听吗?”‎ ‎  大宝点点头。‎ ‎  “其实啊,”老太太的口气突然充满了神往,“蚁后最后是不吃东西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会长出翅膀,变成神仙,那里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奶奶也要变成神仙,给我的乖孙子带来好多好吃的……”‎ ‎  救灾人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儿子和儿媳看到了三个气若游丝的孩子。他们都活着,只是太虚弱了。老太太最后被抬了出来,但她已经去世了。这个黑黑瘦瘦的老人,左臂僵硬地弯曲着,保持着怀抱的姿态,就像一只风干的黑蚁。‎ ‎  儿子伏在老太太身边,号啕大哭起来。他听到担架上的大宝用微弱的声音说:“爸爸,不哭,奶奶变成神仙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行文注意照应。“脚下剧烈的晃动”“四周忽然一片黑暗”“腾起的烟尘”等是地震牙" 临的表现。‎ B.老太太狠心不让孙子吃饱,是要让半筐馒头得到最合理的分配,让孙子能够支撑更长时间,以争取援救。‎ C.小说以“黑蚁”为题,意蕴深长。老太太、儿子和儿媳、孙儿大宝等都是“黑蚁”,都有着美好的品质。‎ D.小说中的老太太可亲可敬。作者在表达对她的崇敬之余,也表达了对留守儿童艰辛生活的忧虑和反思。‎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9.有读者认为,小说结尾部分“奶奶变成神仙”的说法荒诞不经,画蛇添足,应该删去。你是否认同?为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太子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时俗稍奢,太子欲以 ‎ 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十四年正月,朔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 七年十一月,母丁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 妄皆即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性 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中大通二年春,诏遣前交州刺史王弈假节,发吴郡、吴兴、信义三郡人丁就役。 太子上疏曰:“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此虽 ‎ 小举,窃恐难合。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又出丁之处,远近不 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深。且草窃多伺候人间虚实,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吴兴未受其益,内地已罹其弊。不审可得权停此功,待优实以不?”武帝优诏以喻焉。太子孝谨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 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帝曰昭明。朝野惋愕, 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甿庶,及疆徽之人,闻丧皆哀恸。 ‎ ‎ (节选自《梁书•萧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B.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C.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 纠一人/‎ D.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1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文中的“祖道”就是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B.朔旦在中国古代,一月内的某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如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朔是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文中指月末的早晨。‎ C.加元服颜师古注:“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是古代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 D.乙巳,干支纪日是指用干支记录日序。同纪年法一样, 60日一循环,对于核査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统出身显赫,却对父母非常孝顺。母亲病时,他朝夕侍疾,饮食俱废;燕居内殿,对父亲恭敬有加。‎ B.萧统生性聪慧,记忆惊人;酷爱文学,招纳有才学的人。他常常研读经典,与人商讨古今学问。‎ C.萧统严于律己,同情百姓。面对奢靡的社会风气,他衣食简朴;担忧百姓徭役繁重,他极力劝阻发丁。‎ D.萧统性情宽厚仁爱。面对官员的错误和在审理案件时,他都能指出其正误,赦免或从宽处理官员。‎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垸衣,膳不兼肉。(见文中划线处)(5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王好战,请以战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一 15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之后携西施归隐之处。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冨春江一带。‎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起笔写景,春水远流,春花凋谢,可谓是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人把春光拟人化,一个“送”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B.颔联巧写梦境,境深情切。由于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回万里之外的冢因,看到月光如水,听到子规啼鸣,欢乐且短暂。 ‎ C.颈联中,“动”是“动乱不安,,之意,道出作者家信断绝的原因。“唯”是“单单”“只是 ”之意,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深。‎ D.诗歌用“流水’,“落花”“东风”“蝴蝶”“子规”等意象来营造意境,用“家万里”故园书归等字眼来传达游子之情。‎ ‎15.请结合对尾联的理解,谈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 , ”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清诗纪事》中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屈原在《离骚》中,也用 “ , ”两句表达与此相类的感情。‎ ‎(3)杜牧《阿房宫赋》中,极写秦宫生活奢侈,美人之多。用 “ ”一句形容宫人打开的妆镜之多,又用“ ”一句形容宫人梳妆其头发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权利意识”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改变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由平等意识、网络媒体勃兴 提供的多元表达平台、民主政治进步造就的个体意识启蒙,所有这一切,成为人们权利意识的萌发、表达和伸张的“时代注脚”。‎ 与此同时,时代的洪流往往 ,在极短时期内高涨的权利意识,也呈现出某种“初级阶段”特征。飞机航班延误,冲上跑道拦飞机;发生医患糾纷,把棺材花圈抬到医院;网上讨论辩论,动辄粗口相向,乃至暴力威胁 些人为了维护个人权益,无视他人权益,罔顾公共利益,甚至更进一步,把他人权益、公共利益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 走盆道的极端方式,让人遗憾,也发人深思。“权利意识’,的伸张,离不开“法治观念”护航。在法律的条款中去寻找依据,权利的主张才能 ;( )。反之,把“权利”当作 的通行证,认为有了利益诉求,就能够 地去冲撞底线、挑战规则、突破边界,整个社会又如何做到和谐运转?‎ ‎ 一个成熟的社会,有许多不言自明的遵循:比如在高速公路开车,尽管车是自己的,但是不能超速行驶。常识的背后,是对个人权利的清醒认知 ——任何个人行使权利,都必须 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破坏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伤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 既要“权利意识”,也要“法治观念”,二者彼此砥砺、相互促进,才能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使“权利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B.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的公共利益。‎ C.任何个人行使权利,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坏社会的公共利益。‎ D. 任何个人行使权利,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不懈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权利的实现才能顺理成章。‎ B. 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才能顺理成章实现权利。‎ C. 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实现权利才能顺理成章。‎ D. 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才能顺理成章使得权利的实现。‎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鱼龙混杂 水到渠成 随心所欲 气势汹汹 B. 泥沙俱下 迎刃而解 随心所欲 理直气壮 C.鱼龙混杂 迎刃而解 为所欲为 气势汹汹 D.泥沙俱下 水到渠成 为所欲为 理直气壮 ‎20.有学了汉语的外国朋友不明白下面两句话的意思。请你帮他解释句中加点词语。(5分) ‎ ‎(1)校长说,校服上除了校徽别别别的。‎ ‎①②③‎ ‎(2)天热了,能穿多少穿多少;天冷了,能穿多少穿多少。‎ ‎①“别”: ②“别”: ③“别”:‎ ‎④“多少”: ⑤“多少”:‎ ‎21.2017年11月24日,国防部在武汉市举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专题新闻发布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发布会上介绍称,武汉军运会定于2019年10 月18日至27日举行。下图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请据图说明徽标的构思寓意。‎ ‎(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 公园里摆满了花盆,总会被人搬回家;公共场所提供的公用雨伞,总被人拿走不还;装上路灯,总被顽皮的小孩用石头子儿砸碎……此外我们身边还有着一些行为不文明、公德意识不强的现象。‎ ‎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以中原高中校团委名义写篇演讲稿,倡议大家“从我做起,加强文明行为,提高公德意识”,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