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诲侄等书 元 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①,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②,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 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 ‎(选自《元稹集》,有删改)‎ ‎[注] 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慧。‎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达到 B.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 C.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 D.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 解析:选C 方:道理。‎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冠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故称二十岁为冠岁。‎ B.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延续到清朝。‎ C.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废除。被推举者需明习经学。‎ D.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娱民众的艺人,而“伶官”和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解析:选D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其本质和倡优是同类,没有区别。‎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译文: ‎ ‎  ‎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译文: ‎ ‎  ‎ 参考答案:(1)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得分点:“谪窜”,贬官外放,1分;“期”,预期,1分;“所怀”,所想的心思,1分;“贻”,留给,1分;句意通顺1分)‎ ‎(2)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得分点:“效职”,效命职守,1分;“致命”,舍弃生命,1分;“志”,心志,1分;“尚……乎”,还……吗,1分;句意通顺1分)‎ ‎4.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  ‎ ‎  ‎ 解析:答题区域主要位于第1段、第2段、第3段、第5段,可归纳为“惜时”“学习(读书)”“家庭教诲”“为官”“交际”五个方面。‎ 参考答案:爱惜光阴,遵守家训,读书进取,忠于职守,谨慎交际。(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以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我私下看到我的兄长,二十年以来,以最低的俸禄来维持穷困至极的家庭生活,其中一半要靠奔波在外,向人乞求,来供给家用的不足。然而我生来已经三十二岁了,懂得衣食的来源,是开始于我在东都洛阳任东台监察御史时。我常常自思,我还不能懂得接受兄长严肃的教训,更何况是用鞭笞惩罚,用恶语责问呢?‎ 我还有肺腑之言,将告诉你们:我自幼缺乏聪慧的见识,十岁时才懂得道理,父亲严厉刚毅的训导无由听闻,师友的帮助一概没有。记得刚开始读书时,母亲的一句教诲令我感叹,从此就立志于学业。那时还在凤翔,常常向齐仓曹家去借书,徒步拿着书卷,到姐夫陆翰那里拜师求教,那是我辛勤忙碌读书的开始。像这样到了十五岁时,我考中了明经科举,于是就捧着先人的旧书,在西窗下研读深思,几乎足不出户,专心苦学。像这样十年,之后才勉强做了一介小官,略有了一点名气。到现在想起这些,上不能像乌鸦反哺一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不能减少亲戚的饥寒之苦,抱憾终身,苟且偷生到了今日。所以李密说:“生来希望做人的兄长,得以长期奉养长辈。”我每想到这句话,莫不泪如雨下。‎ 你们又看到我自从做了御史以来,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我的这些想法,即使我们兄弟之间也不忍心谈及,因为往年我愧任谏官之职时,忍不住个人的小小意见,胡乱干涉朝廷的听闻,在河南洛阳遭到贬谪,我泣血洒泪西归,生与死无法向人诉说。不幸的是我残余的性命尚能保全,重新担任了官职,常常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前,播扬名声于后代,待死后就可以在地下告慰祖先了。‎ 唉!到那时而想不到这一切,已经想到而又来不及了,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现在你们父母健在,兄弟成行,不在这时候刻苦钻研诗书,以求得荣宗显达,那还算是人吗?那还可以叫人吗?‎ 你们与人交往,也应该非常谨慎。我生长在京城,交往的朋友不少,可是我不曾知道歌楼伎馆的所在,不曾在喧哗的闹市里放纵观览,你们相信这些吗?‎ 我少有姐妹,姐夫陆家的各位外甥,我牵挂他们要超过你们。你们趁便抄录这封信寄给他们,希望他们自强奋发。你们千万努力,不要抛弃片刻时间。元稹写付于仑、郑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0分)‎ 遁石先生传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辐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衔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遁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筮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咸师资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先生愧谢之   谢:道歉 B.令大衔之 衔:接受 C.有怨望之心 望:怨恨 D.俨忝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 解析:选B 衔:怀恨。‎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 ‎ C.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往深山,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D.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解析:选B 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的是王与准的先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译文: ‎ ‎  ‎ ‎(2)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 译文: ‎ ‎  ‎ 解析:注意关键字的翻译。(1)“或”“辄”“相”;(2)“非”“遂”“栖遁”,状语后置句。‎ 参考答案:(1)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与准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2)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避世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它。‎ ‎8.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4分)‎ 答: ‎ ‎  ‎ 解析:这是由果溯因的题目,读懂之后找准答题区间。①②两个要点在第1自然段,如“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③④两个要点通过2、3两个自然段的情节得出,焚书,“谈祸福”,“逃入四明山石室中”均表明其厌恶官场应酬之苦,“精究《礼》《易》”,信奉《易经》,对家族荣辱有准确预估。‎ 参考答案:①父亲的影响;②赵先生的教诲;③应酬之苦;④信奉《易经》之说。‎ 参考译文:‎ 老先生姓王,名与准,字公度,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彦达,有高洁的情操。祖父王性常任广东参议,因为忠诚为国殉难。朝廷嘉奖祖父的功德,录用彦达为官,而彦达为父亲之死悲痛,终身不入仕途。取出祖先留下的全部书籍交付给王与准说:“只是希望不要废弃了祖先家业罢了,并不希望你出去做官。”王与准闭门努力学习,读完了祖先留下的书籍。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与准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于是去跟从四明的赵先生学习《易经》。赵先生惊奇于他的志向和节操,把同族的妹妹嫁给他为妻,并且鼓励他走上仕途。王与准说:“以前听了先生‘遁世无闷’的教诲,与准请求终身实践这一教诲。”赵先生惭愧地向他道歉。‎ 与准祖先曾经从异人那里获得筮书,与准空闲的时候拿来研究占卜的方法,为别人占卜竟然没有不符合的。远近人们纷纷前来请他算卦,县令也派人来邀请他去占卜。后来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每天会有两三回。与准对此厌烦痛苦,取出筮书当使者面焚毁了它说:“王与准不能当术士,终日在官府奔走,谈论祸福。”县令对此怀恨在心。与准于是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一年多不敢回家。当时朝廷督查有司访求朝廷遗漏的英才十分紧迫。部使者到县衙想起用与准。县令趁此进言说:“王与准因为他的祖父曾经为尽忠而死,朝廷待他们凉薄,于是父子立誓不出山做官,(对朝廷)有怨恨之心。”使者发怒,拘捕了与准的三个儿子,派人督促押解,进山寻找与准。与准听说后逃往深山,坠下山崖摔伤了脚。寻找的人抓住了他带出了大山。部使见与准受伤很严重,并且看他的言谈举止坦荡率直没有其他意图。与准也详尽地谈了他焚毁筮书逃遁的原因。使者明白了这些,才释放了与准。部使看到与准的次子世杰很贤良,于是对与准说:“您不入仕途,最终恐怕要涉及犯罪,是不是能用儿子代您前行呢?”不得已,于是补录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而王与准最终凭脚病免去出仕。王与准对别人说:“我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只是我的命运很浅薄,况且祖宗的志向,也不忍心改变啊。”又说:“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避世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它。”于是自号遁石翁。‎ 王与准体貌魁伟,长髯潇洒,精心研究《礼》《易》,著有数千言的《易微》。曾经居住在秘图湖南,遇“大有卦”之“震卦”,对他的儿子说:“我们祖先兴盛到了极点就衰败了,现在衰败到了极点就应该复兴了。然而一定要我日后再世才兴盛吗?复兴必定旺盛且持久。”在与准去世将近十年的时候,王世杰凭名儒宿学的身份荣膺贡生,来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一看见他,以朋友的礼节接待他,没有将他放在学生的行列里;命国子监的贡生都把他当老师对待。我愧与世杰同居一门,受世杰教益是最多的,而相知是最深的,于是能详尽地了解老先生谦虚的品德,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分)‎ 箫洞虚小传 傅占衡 今箫非箫也,盖古尺八,近予临川车衮,擅其巧,今世称洞虚子者是也。‎ 衮,戴湖村人,字龙文。幼涉学,凡艺近文史者皆工,而尤妙于竹。凡竹之属皆善,而最善者,窍尺八也。自言年七岁,弄俗箫成声,辄恶其声。十岁时得吴市箫吹之,亦不厌己意。然好弥甚,至妨语食。剡刳刻镂,大变旧法。昼则操造水滨怪石旁,或入幽岫林樾苍蒨中。当月野霜庭,鸟睡虫醒之际,启塞抑按,未尝去手。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 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自是洞虚子箫闻天下。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其后俗箫稍稍窃其粗似,丹碧之,名洞虚,乱吴市中,暴得直,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时澹荡以酒人客高门雅士间,语次骂座,众欲殴之;已而闻箫声,满坐皆欢,又相与洗盏更酌,盖其为人如此。‎ 四方之知洞虚子者,至今莫知其何许人也。其箫表里濯治,得仪制之妙,无瑕声,无累气。饰以行草秀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豸杂工,写描勒入神,而其独得之妙,在选竹。竹至千尺取十一,盖有柯亭、爨下遗识乎?啸咏之顷,辄以斤锯自随,园公林监或訾病之,好事者赏其僻,不问也。‎ 予尝得二焉:其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隙间题咏,毫发可数;其一十八尊者图,李龙眠笔,苏子瞻赞,秦太虚记皆具。尝置酒倚琴而吹之,因谓:“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衮大喜,遂别作一枝遗予。彤以一丘一壑,一觞一咏,而题其上云:“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且曰:“箫之寿计年计十,人之寿计十计百。先生作传,洞虚之寿不可计,敢请。”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衮乃曰:“箫孔下出贯纶者两,宜差后而斜睨,勿作中而径往。”予爱其聪巧绝伦,戏为《箫洞虚传》传之。嗟夫!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删改)‎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启塞抑按,未尝去手  抑:或者 B.乱吴市中,暴得直 直:价值 C.园公林监或訾病之 訾:指责 D.彤以一丘一壑 彤:用朱红色涂饰器物 解析:选A 抑:按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洞虚子自己介绍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吹奏市面上的箫,但他并不喜欢那些箫发出的声音。然而他对吹箫的喜好却越来越深,不断地探索着制箫技术的革新。‎ B.洞虚子箫里外都处理得法,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滞涩,用来装饰的书法及绘画都很精美逼真,而最妙的在于他能选出质地优良的竹子。‎ C.作者曾经拥有两支洞虚子箫,一支箫上刻绘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美景及题咏的文字,另一支箫上刻绘李龙眠的十八罗汉图,以及苏东坡题写的赞和秦观作的记。‎ D.洞虚子清楚一支箫的使用年限不长,人的寿命也有限,而洞虚的声名却会随着文字而永远流传,所以请求作者为之作传,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管制作的关键。‎ 解析:选D “主动向作者介绍”错,由原文“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可知,是在作者问洞虚子后,洞虚子才向作者介绍,并非其主动介绍。‎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 译文: ‎ ‎  ‎ ‎(2)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不久,他的同乡带着他所制作的一支箫管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碰到一个懂得音律的行家,那人用万钱双绢买下了它。[关键词“顷之”(不久)、“持”(拿,带着)、“解”(理解、清楚、懂得)各1分,大意2分]‎ ‎(2)(洞虚子箫的制作方法)恐怕也会像流马木牛那样,制作的尺寸大小都在有关诸葛亮的书里,(但)人们就是无法运用。[关键词“恐”(恐怕)、“具”(都)、“用”(运用)各1分,大意2分]‎ ‎12.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4分)‎ 答: ‎ ‎  ‎ ‎  ‎ 解析: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题干,抓住题干中“为人处世”“特点”等关键词,回到原文中寻找有关内容。如从“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可知,其为人直率坦荡;从“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可知,洞虚子淡泊名利;从“时澹荡以酒人”的评价中可知,洞虚子为人洒脱不羁。考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直率坦荡,淡泊名利,洒脱不羁。(每点1分,答全给满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现在要说的箫不是(通常的)箫,大概是古时的尺八,我的同乡临川人车衮,擅长它的演奏技艺,现在世人所称的洞虚子就是他。‎ 车衮,是戴湖村人,字龙文。从小开始学习,凡是与文史之类沾边的技艺都很擅长,尤其对制作竹制乐器很擅长。凡是竹制一类的乐器都擅长,而其中最擅长的,是吹奏尺八。他自己说在七岁的时候,用普通的箫吹奏乐曲,往往不喜欢它的声音。十岁的时候得到了吴地的箫并吹奏它,还是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意。然而他对吹箫的喜好越来越深,以至于妨碍了正常的生活。在竹子上削挖、雕刻,彻底改变旧的技法。白天就在水边怪石旁,或者进入树荫草丛茂盛的幽深山穴中操练。在月满庭院,鸟睡虫鸣之时,他总是启、塞、抑、按(吹箫的动作),不曾离手。一天,他终于领悟明白了其中的方法,激动得拍打床,骂前人耳聋愚钝,没有听过这曼妙的乐音。‎ 不久,他的同乡带着他所制作的一支箫管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碰到一个懂得音律的行家,那人用万钱双绢买下了它。从这以后“洞虚子箫”闻名天下。但是他却在偏僻之地默默研制,从来不涉足吴越那些歌舞场所,过着客居而清贫的生活。那以后市面上普通的箫也渐渐地暗地里仿造它大概的样子,涂上色彩,冠以“洞虚”之名,混入吴地的市场,赚得了暴利,然而真正的洞虚子家,依然过着清贫而自如的生活。当时因为他为人闲适淡泊又爱喝酒而做客高人雅士的聚会,(喝了酒)出言不逊、谩骂同座,大家想要揍他;不久众人听到美妙的箫音,满座皆欢,又共同洗净杯盏与他再次畅饮起来,他的为人大概就是这样啊。‎ 四方各地知晓洞虚子之名的人,却至今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人。他做的箫里外都处理得很有章法,得到了礼仪制度的神妙,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滞涩。以行草佳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豸杂工来装饰,书写、描摹、勾画生动传神,而他独到之处,还在于选竹。能在达千尺长的竹子中选取其中的十分之一(有用的部分),大概有柯亭、爨下(汉代蔡邕在柯亭选出一根竹椽制出千古名笛,听闻灶中燃烧的桐木爆裂的声音而将其抢救出来制成千古名琴)遗漏的那种见识?歌咏之时,往往携带着(采竹的)斧子锯子等工具,对他这样的行为,园林的主人或者看管者有的会指责批评他,好事者欣赏他的这份雅癖,不过问。‎ 我曾经拥有两只箫管:其一,上面是潇湘合流,八处景物分列对峙,空隙处还有诗文题咏,一丝一毫都清晰可见;其一,是十八尊者图,李公麟的书画墨迹、苏轼的赞、秦观的记述一一具备。曾摆酒倚琴而吹箫,于是(我)对他说:“您的这行技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其余的女子都显得土气。从前的人品评庾信描绘的明月孤吹的意象,但是(如果)吹的不是洞虚箫,又何必要称赞庾信的文章呢?”车衮非常高兴,于是另外制作一支箫管送给我。拿一丘一壑、一觞一咏来装饰(它),并在上面题上诗句:“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并且说:“箫的寿命有几年几十年,人的寿命有几十上百年。先生作传,洞虚的寿命就不可以计算了,冒昧地请求您!”我笑着答应了他。于是问箫的好坏最关键的地方,车衮就说:“箫孔下面一点有两个用来穿丝绳的孔,其位置应该略分先后,并形成一定的偏斜,不要在中间直接排列下来。”我喜爱他聪明机灵超过众人,戏作《箫洞虚传》一文来记载他。唉!(洞虚子箫的制作方法)恐怕也会像流马木牛那样,制作的尺寸大小都在有关诸葛亮的书里,(但)人们就是无法运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