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北仑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1班—高二10班 命题:高二语文组 审题:高二语文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3分,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赵佶(jié) 剽(piāo)掠 舸(gě)舰 期功强(qiǎng)近 B.徐夤(yín) 饯(jiàn)别 与会(yù) 外强中干(gān)‎ C.栅(zhà)栏 门扉(fēi) 棨戟(qǐjǐ) 谨赓(gēn)一绝 D.修禊(xì ) 险衅(xìn) 会稽(kuàijī) 流觞曲水(qǔ)‎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呵气,熔化一角的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 B.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细末里不免掺合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 C.先用金钢砂石水磨,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后用椴木炭水磨,椴木木质匀净,用它来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丝毫纹路,越磨越显得鲜明光滑。‎ D.我必须承认,倘不是你乘我不备的时候偷听去了我的真情的表白,我一定会更加矜持一点的;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泄漏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作无耻的轻狂。‎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 至于泣下。‎ ‎(2)假令仆 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3)粤中造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 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A.黯然 服法 积淀 B.暗然 伏法 沉淀 C.黯然 伏法 沉淀 D.暗然 服法 积淀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校第25届运动会来临之际,班主任做了动员讲话,希望班内每个同学能推贤进士,积极自荐或举荐他人参加本次运动会,为班级争光。‎ B.有句老话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但现在80后90后的父母没有亲自带孩子,只顾一天到晚尽情享受着两人世界的欢乐,不知道能不能体会到父母乌鸟私情的艰辛呢?‎ C.自10月以来,美元走势可谓风光无限好,美联储年底加息的预期、欧元走软以及加拿大经济数据表现不佳打压加元,支撑美元连续三周上涨,一路扶摇直上逼近99关口。‎ D.10月24日上午9点58分,慈利县宜冲桥九年制学校鞭炮礼花声响遏行云,原来,今天是该学校老师搬进学校公租房入住的好日子,30余名老师开开心心地搬进了新家。‎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部书记录了中国22位环保人士,大多数是以民间身份投身于关爱地球、关爱自然这项看起来对个人利益几乎没什么增进的大事业中的。‎ B.商品房预售制最初的宗旨是解决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加快城镇住房建设。‎ C.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D.近年来,国外“野鸡学校”、“文凭工厂”纷纷转战东方,这些学校尽管在国外毫无学术信誉,但是在不明就里的人眼中,还着实能有狐假虎威的作用。‎ 1.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 B.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D.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2.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解读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手法,说明掐丝是一种极其精细的工作。‎ B.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作者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主要突出了封建统治者为了个人口腹之好劳民伤财。‎ C.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用“水清”和“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再次表达了“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处世哲学。‎ D.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这里作者用“毅然”一词表现了刘和珍在经济生活困难中依然订阅杂志的好学精神。‎ ‎8、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有“书圣”之称。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又称“王右军”。他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B.《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三部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C.《长亭送别》节选自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有“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这四人分别是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马致远。‎ D.《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桐城派的代表作家。‎ ‎9 依次填满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 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 ② 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 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④ 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 ⑤ 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 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①⑥②③④⑤ B. 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②③⑤⑥ D. ⑤①⑥②③④‎ ‎10、下列各选项中句式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B、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1、10、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二、现代文阅读(24分,每小题3分)‎ ‎(一)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2.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才智人士纳入官员队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B.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信条与“以学取士”科举制度密切结合,被一代代读书人奉行不渝。‎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由“贱”入“贵”‎ 的主要路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身上便体现了这一点,‎ D.“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使士子们能平等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等”观念方面的缺失,实现了难得的公平。‎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学而优则仕”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宗法制度“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得把平生所学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B.“学而优则仕”是封建学子们的金科玉律,博取功名跻身官僚队伍成为他们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目的。‎ C.被仕宦功名的所引诱俘获的士子们,丧失了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性,仰人鼻息,唯唯诺诺,惟君王之命是从,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 D.封建士子受忠君报恩思想的影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帝王的“家天下” 耗尽心力,以求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明白“守江山治天下”,必须倚靠读书人,尊重士人,文吏治国是他们的统治要诀。‎ B.中国历史上的“贵族”阶层,对社会各等级的人是开放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社会也在流动中保持了活力。‎ C.面对狂傲不羁的名士,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和奸雄都相当容忍,有所忌惮,原因就在于“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D.在科举制度已废除百年的今天,“逢进必考,择优录取”成为国家选聘公务员的严格规定,可以看作“学优而仕”传统具有巨大合理性的体现。‎ ‎(二)《物种起源》绪论(节选)‎ ‎(英)达尔文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五年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的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的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 ‎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15、节选第一段中“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其中“如果”“可能”“任何”“也许”“一些”这几个词有什么作用?(3分)‎ ‎16、请根据节选第二段内容,分别概括出达尔文进化论的研究对象、研究依据以及结论。(3分)‎ ‎(三)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东 西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四十六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这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为了找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栗、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涸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上,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一位曾经批斗过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叫我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这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间,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是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的。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十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坡上的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我终于明白,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 ‎(选自《天涯》,有删改)‎ ‎17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哪些作用?请具体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画线的两处,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试探究本文题目“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的深刻含义。(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呼号,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其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2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何遽问我姓名 遽:迅速 C. 愿霁怒 霁:停止  ‎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哭而归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B. 小憩于茗肆 其制稍异于前 C. 宗质负其母以归 臣具以表闻 D. 老而乃得之 乃如左丘无目 ‎2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彼 有 未 尝 失 母 而 有 母 不 待 求 母 而 母 存 或 忽 而 不 敬 或 悖 而不 爱 者 独 何 心 欤?‎ ‎2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2分) (2)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2分)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完成第25题。‎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注】,感怀作 ‎(南宋)曾觌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庚寅年(公元1170年)春,宋孝宗任命曾觌为贺金正旦副使,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京师:即词作中的“神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定都于此。‎ ‎25. ⑴从全词看,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 ▲ ▲ ‎ ‎⑵请简要赏析本词下阕的艺术手法。(3分)‎ ‎ ▲ ▲ ‎ ‎26.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答案 答案 ‎ ‎1答案:B(A.赵佶(jí)C谨赓(gēng)流觞曲水(qu1))‎ ‎2答案:D(A融化B掺和C金刚砂石)‎ ‎3答案:C ‎4答案C(A推贤进士:推荐贤能的人士。B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C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非常动听)‎ ‎5.C(A.缺少主语,把了改成的,B搭配不当,加快步伐D关联词位置不当,尽管放到这些学校前)‎ ‎6答案B(借代手法,其余为比喻)‎ ‎7答案C(A举例子。B主要错。D非好学精神)‎ ‎8(答案:A。B项罗密欧不是四大悲剧之一。C项王实甫不是四大家之一。D项明代唐宋派)‎ ‎9(答案D,⑤是对独立自主的顺承。)‎ ‎10 B(定后,余皆被动)‎ ‎11 D ‎12答案B 两千多年历史一语不当,科举制度距今不过千年 ‎13答案A 因果关系不成立 ‎14答案C “个中原因不止一端”‎ ‎15答案:这些词,分别从条件、可能、数量等方面做出严格的限制,不仅说明了达尔文科学探索的过程,从中更可以看出他审慎的科学态度。(是限制1分,什么方面限制1分,作用1分)‎ ‎16答案:研究对象:物种源问题;研究依据: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等;研究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17【答案】①开启下文(或“总领全文”),叙说母亲怎样生养作者。②照应题目(或“首尾响应”),揭示母亲与故乡的关系。③表现主题,抒发作者对母亲的热爱。‎ ‎18【答案】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②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苍老,暗示母亲为儿子的付出。③第二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故乡记忆的深刻,写出了母亲对故乡的感情。‎ ‎19【答案】①过去因为爱母亲才爱故乡。②现在(或“母亲去世后”)通过爱故乡来怀念母亲。(或“因为母亲埋葬在故乡,所以眷恋故乡”。)③故乡代替了母亲,给予人力量和慰藉(或“给我止痛疗伤,拴住我漂泊动荡的心灵”)。‎ ‎20 B(遽:突然)‎ ‎21.A(A.均为表修饰 B.在/比 C.相当于“而”,表修饰 /表目的,来 D. 才/就)‎ ‎22.B(B项中“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误。杨万里是在李台州去世后,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23.彼 有 未 尝失 母 /而 有 母不 待求 母/ 而 母 存/或 忽 而 不 敬 /或 悖 而不 爱 者/ 独 何 心 欤?(“/”每处1分,扣完为止)‎ ‎24(1)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以客主礼,状后1分;揖之坐,1分)‎ ‎(2)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若,像,至于,0.5分,事,事迹,0.5分;兹,0.5分;语意完整通顺1分)‎ ‎(3) 若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他还要依赖什么呢!(乘,顺应,0.5分;御,把握,0.5分;待恶,依赖什么,宾前,1分)‎ ‎25 答案 ⑴(3分)①执行媾和的屈辱使命,途经京师;②国土沦陷,故国衰败;③自己年事已高。(每点1分)‎ ‎⑵(3分)运用“借景抒情”“移情入景”的手法(1分,通过描写苍茫暮色中,东风吹拂,胡笳悲吟,大雁惊飞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凄迷、衰飒的气氛,委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深沉悲酸)。运用了对比(1分),将京城往昔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年对比,雕栏犹在,人事全非,突出人生迟暮之悲、家国破亡之痛(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6(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4)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27.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