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4)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小题。(8分)‎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①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②坏寒螀③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  【注】①玉树: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②胭脂井:陈后主躲隋兵于此井,又名辱井。③寒螀: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1.下阕“故国”呼应上阕    ,点出了词人“愁如织”的原因。(2分) ‎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上阕与“故国”相呼应的内容。下阕“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意思是:回首往事,愁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这里“怀故国”是指词人怀念以前故国金陵。与“故国”相呼应的内容是上阕的“六代豪华”。金陵是六朝古都。这里“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意思是说金陵的豪华和这春天一样一去不复返。‎ 答案:六代豪华 ‎2.简要赏析上阕的对比艺术。(6分)‎ ‎  ‎ ‎  ‎ 解析:本词的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这是将历史上六代的豪华与今日的了无踪迹构成对比,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则化用了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将春潮急涌之动与孤城寂寞之静构成对比,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答案:①将历史上六代的豪华与今日的了无踪迹对比;②将山川形胜依旧与人事已非昨日对比;③化用典故,王谢堂、乌衣巷的今昔构成对比;④将春潮急涌之动与孤城寂寞之静构成对比。多重对比,虚实相对,层层推进,委婉地抒发了词人金陵怀古时油然而生的昔盛今衰、世事无常的悲愁。‎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小题。(8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①通流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注】①沅水:沅江。②武冈:县名,在湖南西部。‎ ‎1.同为送别诗,王诗流露出    (不超过4字)的情感基调,而孟诗则流露出    (不超过4字)的情感基调。(2分) ‎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王诗,根据“通”“接”“不觉有离伤”“一道同云雨”“何曾是两乡”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旷达乐观。孟诗,根据诗中“渺茫”“何处泊 ‎”“天涯”“断人肠”可以判断出此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凄楚痛苦之情。‎ 答案:旷达乐观 凄楚痛苦 ‎2.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孟诗的艺术技巧。(6分)‎ ‎  ‎ ‎  ‎ 解析:写眼前景与想象别后景,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结合,并且“断人肠”一句把情感艺术化地夸张了。‎ 答案:①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江水波涛茫茫,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伤感。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送别之景想象友人在日暮时分无处泊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③夸张的手法,“天涯一望断人肠”表现了分别后的伤感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2小题。(8分)‎ 采桑子(一)‎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二)‎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1.两首词都借   表现西湖景色美好,都通过   反映对西湖的喜爱。(2分) ‎ 解析:由“直到城头总是花”和“荷花开后西湖好”“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可知两首词都借花来表现美景。面对这样的美好景色,诗人喜爱难禁,“醒醉喧哗”“一片笙歌醉里归”,用酒醉来表现对西湖的喜爱。‎ 答案:花 酒醉 ‎2.这两首词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试做赏析。(6分)‎ ‎  ‎ ‎  ‎ 解析:“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意为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此句写出这里车水马龙,争先抢道,游人之多,侧面描写西湖之美。“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意思是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直接描写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答案:采桑子(一):(1)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的春游队伍。(2)色彩映衬,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盛,色彩鲜明,春意浓郁。‎ 采桑子(二):(1)直接描写,西湖美好,连旌旗装点也已不必,红幢、绿盖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的热情与美好。(2)比喻、色彩映衬: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 姿态。‎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8分)‎ 筑城行 ‎[宋]刘克庄 万夫喧喧不停杵①,杵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诃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 君不见高城②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筑城曲 ‎[宋]许棐 日将西,杵声急,一声声自死肠出。‎ 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 儒坑战地骨更多,十二金人随鬼泣。‎ ‎【注】 ①杵:筑土的木锤。②(yà):参差不齐的样子。‎ ‎1. 唐人把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筑城行”是乐府古题,后人写的古体诗的标题里一般有“行、    、    、    ”等标志性字眼。刘克庄这首乐府古题在描绘筑城情景时用了声色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加以说明。(4分) ‎ ‎  ‎ ‎  ‎ 解析:填空题考常识,后面问题扣住“声色”两字结合诗句内容鉴赏。‎ 答案:①歌 吟 引(2分)‎ ‎②先描绘声音,役夫打夯声的“喧喧”,木杵撞地的“丁丁”,监督官的斥责声,接着又从视觉角度着笔,描绘烧窑、斫木的情景,描绘出修城时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繁忙不停的景象。(2分)‎ ‎2.许诗中有“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请找出刘诗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诗句,并说说它的写法及好处。(4分)‎ ‎  ‎ ‎  ‎ 解析:实质上是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根据要求即可找出;第二问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比喻”“对比”较明显,借景抒情不要忽略了。‎ 答案:第一问:君不见高城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1分)‎ 第二问:①比喻,高楼犹如鱼鳞一般,形象地写出了高楼之多;②对比,高楼巍然耸立,城中却“空无人”,对比强烈;③借景抒情(以景作结),具象示人,表现出诗人对役夫(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3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 边住。‎ ‎【注】 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 答案:流水 白云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  ‎ ‎  ‎ 解析:理解此句中环境的隐喻意味,把握说此语时的“口吻”,体悟情感意味。‎ 答案: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八声甘州 ‎[南宋]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①‎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②?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 ①南宋灭亡后11年,张炎应召为元政府写《藏经》,与好友沈尧道同游北地。词中的“玉关”泛指边地风光,上阕所记之事为当年的北地生活。②“楚佩”“中洲”:《楚辞》中有湘夫人因湘君失约而捐玦遗佩于江中的描写,后人往往用“楚佩”来咏深切之情。‎ ‎1.全词写词人北游归来之情,既有     之相思,又有      之遗恨。(2分)  ‎ 解析:从词中的事情中归纳即可。‎ 答案:好友离散 故国沦丧(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2.简析该词的写作手法。(4分)‎ ‎  ‎ ‎  ‎ 解析:景与情的关系比较明显;结合注释,把握典故的运用及其作用。‎ 答案:①情景交融:篇首展开一幅苍苍茫茫的北地长卷,寓苦痛失意之情于萧索凄冷之景。②化用典故:“楚佩”“中洲”化用典故,写好友惜别之情。③反衬:“待招来,不是旧沙鸥”,写知己离散后的寂寞无聊,反衬一笔,愈见故交情深,知己难得。(写出1点给2分,写出2点给3分,写出3点给4分;意思相近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欧阳修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指旅舍。②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1.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  ‎ ‎  ‎ ‎  ‎ ‎  ‎ 解析:题干要求 “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明确鉴赏的角度,然后回顾鉴赏的答题思路,最后分析词句中所写的内容。“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句话是写“离愁”,词人把“离愁”比作迢迢不断的春水,以水喻愁,将无形之离愁化为有形之春水,以春水的绵延不绝喻离愁之绵远挥之不尽,写出愁之深远,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 答案: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不断的春水喻无穷的离愁,化抽象之情为具象之物;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迢迢春水,绵延不断,表现了主人公愁绪之多。(点明手法1分,分析2分。)‎ ‎2.近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词作具体赏析。(3分)‎ ‎  ‎ ‎  ‎ ‎  ‎ 解析: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引文,明确情感表达的角度。本词的上片,从“候馆”“溪桥”“摇征辔”等内容,可以知道这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从旅途的景写到旅人的怀人之情,离愁无穷。下片中,“柔肠”“粉泪”“楼高”等说明这是从闺中妇人角度落笔。“楼高莫近危阑倚”,这是行者对妇人的嘱咐,“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应是妇人举目远望,却看不到行人,只能看到无尽的春山。‎ 答案:①上片从行者落笔。起三句写离家远行者的旅途所见,以景衬情,后两句转入写远行者的无穷的离愁别绪。(1分)②下片从闺中妇人落笔,行者从居者的角度进行想象。 “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念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希望登高远眺行人而又不得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写思妇凝目远望,只能看到原野尽头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2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  ‎ ‎  ‎ ‎  ‎ 解析:本诗抒情有两种手法:前三联重在借景抒情,尾联直抒胸臆。联系怀古诗常见怀古伤今的主题不难理解本诗。‎ 答案: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1分)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分)‎ ‎  ‎ ‎  ‎ 解析:结合分值分析,本题只要求概括情景关系,不要求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常见情景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中寓情。‎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每点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