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 考试科目: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名句名篇默写。(5小题,共10分)‎ ‎1.(1)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官赋》中,杜牧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在于:“古之圣人”虽然才能超出一般人很多了,“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远不及圣人,而“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 ‎(5)荀子在《劝学》 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也不足十步远,“_________________”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族秦者秦也 (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 犹且从师而问焉 (6). 耻学于师 (7). 五陵年少争缠头 (8). 一曲红绡不知数 (9). 骐骥一跃 (10). 驽马十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繁,鬓,潦倒,鉴,陵,缠头,绡,骐骥,驽,驾。‎ 二、基础训练。(共28分,其中6~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 ‎2.下列各项中全都含有通假的一项是( )‎ A. ①骑皆伏曰 ②扣其乡及姓字 ③善刀而藏之 B. ①往往阳狂垢污 ②田父绐曰 ③乌江亭长檥船待 C. ①奏刀騞然 ②技盖至此乎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D. ①砉然向然 ②所当者破 ③亡其两骑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用通假字的理解能力。古书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做通假字。考生课下多读多记,能够熟练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并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的通假字。‎ A项,①伏通“服”,佩服;②扣通“叩”,询问;③善通“缮”,擦拭。‎ B项,①阳通“佯”,假装;③檥通“舣”,停船靠岸。‎ C项,②盖通“盍”,怎么;③技通“枝”,枝脉。‎ D项,①向通“响”,响声。‎ 故选A。‎ ‎3.下列各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①地方千里 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为之踌躇满志 B. ①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②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③依乎天理 C. ①左右皆泣 ②齐楚之精英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D. ①期山东为三处 ②韩魏之经营 ③汉军皆披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做题时,看看古代词义与现代词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变化的,就是古今异义词。‎ A项,①古义为土地方圆,今义为某地;②古义为妻子儿女,今义为老婆;③古今义都可指“得意的样子”。‎ B项,①古义为八年,今义指年龄;②古义为请求客人,今义指请人吃饭等;③古义指自然生理结构,今义指天道。‎ C项,①古义指身边的侍从,今义指两旁;②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指杰出的人物;③古今义均指很小的事物。‎ D项,①古义指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②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指经营管理;③古今义均指溃败、溃退。‎ 故选B。‎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②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经过 B. ①亡其两骑耳 亡:死亡 ②不霁何虹 霁:天晴 C.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假使,如果 ②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D. ①而望幸焉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②如土委地 委:卸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过:拜访,探望;“故尝与过宋将军”译为:所以曾经陪陈子灿去拜访过宋将军。‎ B项,亡:损失;“亡其两骑耳”译为:只损失了两人两马。‎ C项,使:使得,让;“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译为: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 故选D。‎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汉军乃觉之 ②乃有二十八骑 B. ①以无厚入有间 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C.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D. ①项王瞋目而叱之 ②善刀而藏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①副词,才;②副词,仅,只。‎ B项,①②均为副词,用。‎ C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替,给。‎ D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顺承。‎ 故选B。‎ ‎6.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一项是( )‎ ‎①则不快吾意 ②亦足以王也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不冠不袜 ⑤良庖岁更刀 ⑥余既耸然异之 ⑦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⑧骊山北构而西折 ⑨歌数阕 ⑩见方山子 从两骑 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⑫项王军壁垓下 ⑬朝歌夜弦 A. ①⑩⑪//②④⑨⑫⑬//③⑥//⑤⑦⑧ B. ①⑩//②④⑨⑪⑫⑬//③⑥//⑤⑦⑧‎ C. ①⑩⑪//②④⑦⑨⑫⑬//③⑥//⑤⑧ D. ①⑩//②④⑦⑨⑪⑫⑬//③⑥//⑤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掌握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①使动,使……痛快;②名作动,称王;③意动,以……为鉴;④名作动,戴帽子;⑤名作状,每年;⑥意动,以……为异;⑦名作动,向东奔去;⑧名作状,向西;⑨名作动,唱;⑩使动,使……跟从;⑪使动,让……称王;⑫名作动,驻军;⑬名作动,弹弦。‎ 故选C。‎ ‎7.下列各项中句式分类正确一项是( )‎ ‎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②与遇宋将军家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④然卒困于此 ⑤岁得帛千匹 ⑥函谷举 ⑦臣之所好者道也 ⑧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⑨何为而在此 ⑩秦人不暇自哀 ⑪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A. ①⑦//⑤⑧//②⑪//③⑨⑩//④⑥ B. ①⑤⑧//②⑪//③⑨⑩//④⑥//⑦‎ C. ①⑤//②⑧⑪//③⑨⑩//④⑥//⑦ D. ①⑦//②⑤⑧⑪//③⑨⑩//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运用的能力。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 ‎①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能属者骑百余人耳”;②省略句,应为“与(其)遇宋将军家”;③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④被动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然卒于此困”;⑤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岁得千匹帛”;⑥被动句,译为“函谷关被攻占”;⑦判断句,“也”表判断;⑧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麾下八百余骑从者壮士”;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为何而在此”;⑩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秦人不暇哀自”;⑪‎ 省略句,应为“乃分其骑以(之)为四队”。‎ 故选B。‎ ‎8.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丁,是我国古代称谓方式,可以将身份置于名字之前,类似的还有优孟、师襄、师旷等。‎ B. 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统称为“江东”。‎ C. 妃嫔媵嫱:指古代王侯的宫妃,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本来是指陪嫁的人,也可成为嫔、嫱。‎ D. “平明”与“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均为古代表示时段的名称,以“夜半”为时间起点进行时间排序的话应是: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秦汉以后习惯称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而非“长江以东的地区”。‎ 故选B。‎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滨海公司高薪聘请10名海归博士,打造研发团队,这支高素质队伍不孚众望,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近十年来,我这个普通焊工,不敢说目无全牛,但凡电焊上的活儿,没有能难住我的。‎ ‎③此文打着科学的幌子,实际上宣传的是封建迷信,这样一篇不刊之论,竟然公开刊登在一家省级大报上,真是令人费解。‎ ‎④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阻力,举步维艰。‎ ‎⑤境外游学日益火爆,但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学生只是在名校门口拍照留念,这种走马观花似的游学,实际上意义不大。‎ ‎⑥陈老师是个非常和蔼的人,他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对同学们的种种不情之请,他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①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句中想表达这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公司做出贡献,应用“不负众望”。‎ ‎②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句中用于表达“我”焊接技术高超,使用正确。‎ ‎③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句中用于批判该文章,用“不刊之论”属望文生义。‎ ‎④积羽沉舟:比喻积聚小祸患就会铸造成大祸。句中用于表达高福利社会制度存在危机,使用正确。‎ ‎⑤走马观花: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句中用于表达境外游学的粗浅,使用正确。‎ ‎⑥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要求,是指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句中用于表达同学们不合情理的要求,使用错误。‎ 故选A。‎ ‎【点睛】作答成语类题目,考生需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特别重视。成语应用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③张仃所作的焦墨(画),立足写实性的山水风光。他挑战黑墨运用的极限,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中国画坛带来空谷足音,振奋人心!‎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館瞰蔚为壮观。‎ ‎⑤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态度,不嘴官能满嘴官话,老气横秋,端着架子摆谱。‎ ‎⑥平昌冬奧会闭幕式上华美的“北京8 分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国之风采,而这些高科技智能技术的设计与创作团队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坐而论道,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故事。‎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成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①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正确。‎ ‎②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语法功能用错,不能带宾语。错误。‎ ‎③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符合语境,正确。‎ ‎④蔚为壮现: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感情色彩错,错误。‎ ‎⑤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此处为第一个意思,正确。‎ ‎⑥坐而论道:原物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感情色彩错误。‎ 故选B。‎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10月19日晚,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在宁波大剧院执棒指挥《黄河大合唱》,一头银发在一身黑衣中更加衬得耀眼,热情奔放且稳、准、快、神的指挥,让人忘记她已90高龄。‎ B. 公安局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拍成的短片作为教材,供公安干警学习,要求他们从中学到识别和抓捕罪犯的技能以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C.‎ ‎ 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中集中展示。‎ D.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A项,语序不当,“更加”应放在“耀眼”之前;另外逻辑不当,应将“衬得”改为“被衬得”。‎ B项,成分残缺,“以”前加上介词“把”或者“用”。‎ D项,中途易辙,应改为“将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 故选C。‎ ‎【点睛】高考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平时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 ①③②④⑤⑥‎ B. ①⑥③②④⑤‎ C. ⑤①⑥③②④‎ D. ⑤③②④①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C项,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所给语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鲁迅作品中的“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⑤①⑥③②④。故选C。‎ ‎【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13.下面是两则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得体之处并加以修改。‎ ‎(1)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游览武夷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2)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尊称”修改为“称呼”“叫”等词。(2)“全部”改为“全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 ‎“尊称”表示尊敬地称呼,不能用于自己,修改为“称呼”“叫”等词。(2)作为一篇广播稿,不能出现因音同而产生歧义的词语,“全部”与“全不”谐音,但意思完全相反,改为“全都”。‎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三、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綦叔厚尚书登第后,僦马出谒,道过一坊曲,适与卖药翁相值。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中,盖新洁饰而出者。马惊触之,翁仆地,缶碎者几半,綦下马愧谢。翁,市井人也,轻而倨。不问所从来,捽其裾,数而责之曰:“君在此尝见太师出入乎?从者唱呼以百数,街卒持杖前诃,两岸坐者皆起立,行人望尘敛避。亦尝见大尹出乎?武士狱卒,传呼相衔,吾曹见其节,奔走不暇。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凡侮诮数百言。恶少观者如堵。綦素有谐辨,不为动色,徐徐对之曰:“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然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遂释之。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 ‎(洪迈《夷坚丙志》卷14《綦叔厚》)‎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与卖药翁相值 值:碰上 B. 药架甚华楚 华:华美整洁 C. 行人望尘敛避 敛避:退避 D. 恶少观者如堵 堵:堵塞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捽其裾 谓其骑曰 B. 孑孑而来 官知止而神欲行 C. 从者唱呼以百数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D. 不为动色 愿为诸君快战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药翁被撞倒后,拉扯着綦叔厚责备不已,话语尖刻,表现出“轻而倨”的一面,最后被綦叔厚说得无言以对,用俚语解嘲了事,又表现出拙朴的一面。‎ B. 綦叔厚先赔礼道歉,示人以弱,然后巧妙表明自己的官员身份,让对方产生敬畏感,最后反唇相讥,令对方“羞沮”退让,表现出老练高明的语言技巧。‎ C. 文章以记言为主,叙事描写简洁生动,惊马冲撞药缶、老翁的不依不饶、綦叔厚的不动声色、市井人众的围观等,都很有现场感,仿佛令人置身于里坊街巷之间。‎ D. 文章主要记载了綦叔厚以谐辩对答解围的轶事,但卖药翁的话语却反映了太师、大尹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做派,折射出当时高官的盛气骄横及对百姓的骚扰。‎ ‎【答案】14. D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D项,堵:墙壁;“恶少观者如堵”意思是说一些年轻的无赖围着观看,人像一堵墙一样多。‎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均为代词,他的。‎ 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 C项,介词,用/介词,把。‎ D项,介词,因为/介词,给,为。‎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然后巧妙表明自己的官员身份,让对方产生敬畏感”错误,文中说“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綦叔厚只是表明自己是一个官员,并没有表明自己官职的大小,因此不能说他的目的是让对方产生敬畏感。‎ 故选B。‎ ‎【点睛】阅读一篇文言文,重点把握三点:一是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是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是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但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译文:‎ 綦叔厚当上尚书后,骑马游行,途经一集市。碰到一买药老者。药架很华丽,上面摆着数十个白色陶罐。里面装着药。因为是初次出游,马受惊而碰翻药架,老者跌地,半数药罐打破。綦叔厚赶紧下马赔罪。‎ 老者是市井小民,轻视而傲慢。哪管对方是什么人,扯住綦叔厚的衣角数落责骂道:“你在这曾经看到太师出入没有?他的随从大声开道有几百个,街上的兵卒拿着棍子在前面呼喝,街两边坐着的都要起立,路上的人看见烟尘就都闪开了,也曾经看过大尹的出行,武士狱卒,呼叫声音也是连成一片,我们看到他们的仪仗,跑都来不及。现在你独自骑着一匹劣马,孤孤单单地过来,让我因何避让你呢?”然后就不停的骂。旁边的一些年轻的无赖围着观看,人像一堵墙一样多。‎ 綦叔厚平常很是能言善辩,不动声色的慢慢说道:“老大爷责骂我很应该,我的过错很多。我被马拖累,却没有办法。但是人生的宝贵是有定数的,我难道不愿意当宰相,不愿意当大尹?但是我才刚刚得到一个官位,不敢奢望更多的。老爷子没有看到井子刘家的药店?高门大户,正面的大屋就有七间。我就是不善骑马,也不能一匹马就冲进去,碰到他们的东西。”旁边的无赖都大笑叫好,老头也羞愧沮丧,用土话对綦叔厚说:“算了算了。”于是就把綦叔厚放了。井子,就是刘家在京城开的大药房,所以綦叔厚用他来对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 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上文的“布衣”等同。‎ D. “嗣”,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来继承。‎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 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 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 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答案】17. C 18. D 19. B ‎ ‎20. (1)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依祸转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 ‎(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这段话的大意为:现在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 ‎“未有”是谓语,“知者”是其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的意思是: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所”后断句,排除BD。‎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项,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而是“嫡长子”继承制。 ‎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为寿”在此文中只是“敬酒庆贺”之意,不指“庆生”。‎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释,放弃;善者,善于为人处世的人;因,依靠,借着。 ‎ 译为: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依祸转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 第二句得分点:案,审理;狱,案件;责,追究;收捕,拘捕。‎ 译为: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惩处李斯案,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四、古诗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风 ( 其 二 )‎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立于淅淅秋风,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清。‎ ‎22.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1. C 22. ①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本题题干已经点明诗歌后四句抒发的是“思归之情”,要求考生分析“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考生需要找出哪些诗句写了哪些“悲”,哪些“乐”,然后再分析诗句中“悲”与“乐”的关系即可。后四句中,“月”是团圆的象征,此时却说“不知明月为谁好”,表明明月不属于自己,语言中含着对团圆之人的嫉妒,表达出思归而不能归的悲伤;“孤帆”表达孤独之意,“归”表达归家之意,可是“他夜归”则表明虽有归家的希望,今夜却不能归;“白发”表明年华已逝,内心悲伤,然而“会将白发倚庭树”,想象虽然白发,终究有回到家,倚着庭树的日子,又含有对未来的希望;“故园池台今是非”则是对故园现状的猜想,表达担忧之情。可见四句诗中句句含悲,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后四句以悲情为主,悲情中又有些许喜乐,然而喜乐皆是出自想象,这就更反衬出现实的悲。‎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底的微光 任紫钰 他试了试水,温的。‎ 一群孩子聚集在浅水区,水汽笼着他们,只能听见他们说笑的声音,像哗哗的流水。这个游泳馆有些年头儿了,暗沉的池水映着斑驳的墙壁,到处都雾蒙蒙的。来这里的多是周边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工人,像他和他的工友们。这是个星期二,深水区空无一人,他对自己说: “很好,很完美。”此时在他的心里,游泳就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在无人之处,安静时分才显出意义。‎ 只几秒的时间,水便淹没了他,从脚趾到头顶。在润滑的温暖里,他想起了四面环山的故乡,想起了大海。现在,他北上打工,离海更远了。他只能偶尔来这池水里想象大海,想象自己抓住了海的一片衣角。‎ 他将头深埋进水里。水淹没了他的五官,阻断了他与世界那细若游丝的联系。拍拍耳廓,能听见孤独的声音。在这回声里,他不断下沉。终于,他的脊梁接触到池底,他的身体微微发颤。他竟然想起了社区的图书室。图书室不大,十几平方米的样子,里面逼仄地挤着几排书架。闲时,他总爱去那里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阳光透过窗棂,照着空气中悠闲翻飞的尘埃,他竟觉得很美,美得如他的梦境。在那无数次出现的梦境里。他是一个手捧诗集的白衣少年。把他从梦境中惊醒的总是他那些粗鲁的工友、整日骂骂咧咧的食堂师傅、颐指气使的工头儿。就是在那间图书室里,他遇见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才翻上两页,他就觉得像腿上刚结痂的伤口瘙痒难耐。他边读边想,所谓的字字珠玑,说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读到一半,他用袖子遮住了满脸的泪水,在人们诧异的眼神中匆匆离开。他开始攒钱,两个月后,他买下了《人间失格》。他用干净的细白棉布把书包好,珍重地放好。‎ 过了几个月,工头儿开始拖欠工资。他和工友急了,追着讨要。又怕因此丢了饭碗。他和几个人商量,要告,联名书签了好几页,到了站街那天,却只剩了他。他挥舞着名单,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说:“你们一起来啊!这是我们应得的!”工友们纷纷别过脸去,不看他。他感到有口气憋在嗓子里,憋得他胸口闷疼。他跑出了工棚,陪着他的只有身后的风。‎ 他终归是无处可去。天黑了。他回到工棚。屋里人头攒动,地上一片狼藉。包书的细白棉布躺在地上,一片污浊。工头儿扭头看着他,半笑不笑地说:“还知道回来,能耐了啊?!”说着,他从一个工友手里拿过那本《人间失格》一撕两半,扔在地上。工头儿又环视工友们,吆喝着:“都愣着干嘛?”工友们互相看看,又看看他,看看工头儿。终于,有几个工友对他动手了。拳头落在他的背上,手掌推搡在他的臂上。说实话,并不重。可他,承受不了。他再次转身跑了,跑进了这个游泳池。‎ 水继续淹没着他。他的胸膛感受到了压力,他体验到了一种生命的快感。他的耳边想起了太宰治的话:“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限,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 他的胸腔撕裂般疼痛,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口鼻全张,水一股脑灌下去,顺过气管刀枪一样呛入。他的身子开始抽搐,水恣意地从四面八方挤进毛孔……黑暗应该如约而至了。就在黑暗来临前的瞬间,他看到了水底的微光。在水底的微光中,他看见了工友们的脸孔,那些他再也不想见到的脸孔。他能感到工友们粗糙的手,一双一双锤在他的背上,按在他的胸前。说实话,这力道比在工棚打他的时候重多了。他甚至还听见他们透着痛惜的骂声:“这个闷憨书生,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了会来这里,万没想到他会寻死!”“这个憨货要真见阎王了,我们这些人这辈子也别想安生了。”‎ 他努力睁开眼,透过工友们的肩膀,看到了浅水区的孩子们。那些孩子都惊讶地站立在水中,他们明亮的面孔犹如开在晨雾中的新鲜花朵。‎ ‎(选自《金山》2017年第4期,有删改)‎ ‎2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既再现了这个“有些年头儿”的游泳馆陈旧破败、水汽迷蒙的特点,也烘托了主人公沉重黯淡的心情。‎ B. 虽然工友打得“并不重”,但“他”还是“承受不了”,说明“他”无法忍受的不是工友们的打击和推搡,而是他们的出卖和背叛。‎ C. 读书读到满脸泪水、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受了委屈选择轻生,这些情节都体现了小说主人公性格敏感脆弱的一面。‎ D.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第四段中梦境与惊醒后情景形成对比,表现主人公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其不幸遭遇。‎ ‎24.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5. 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标题“水底的微光”的丰富意蕴。‎ ‎【答案】23. C 24. ①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际(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合理)。 ②现实与回忆交织,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③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④前后照应,如开头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之前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后来看到了他们“明亮的面孔”。 ‎ ‎25.‎ ‎ ①水底的微光是指真实的光。“他”被救上岸时在濒临死亡的状态下感受到的光。②也指希望之光。“他”曾以为粗鲁软弱的工友背叛了自己,陷入到绝望的水底,但工友的关爱和及时救助给轻生的“他”以希望。③指卑微人性中的善良之光。这些工友虽然临事怯懦、屈从权势、“助纣为虐”,却并非因为邪恶,而只是对现实的妥协,他们仍然怀着善良友爱之心。④还可指梦想之光。“他”虽然在社会底层讨生活,却仍酷爱读书,珍爱书籍,心存梦想。⑤指温暖之光。遥远大海边的故乡带给远离家乡、北上打工的“他”心灵的温暖。‎ ‎【解析】‎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体现了小说主人公性格敏感脆弱的一面”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四段说“他开始攒钱,两个月后,他买下了《人间失格》。他用干净的细白棉布把书包好,珍重地放好”,由“珍重”一词可知,“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体现的不是小说主人公性格的敏感脆弱,而是对书的珍视。故选C。‎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说明“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的特点”,这是考查小说结构布局的特点。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的特点,包括情节次序的安排、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布置,以及协调人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从本文来看,本文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只几秒的时间,水便淹没了他,从脚趾到头顶”“他想起了四面环山的故乡,想起了大海”,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现实与回忆交织;前后照应,“一群孩子聚集在浅水区,水汽笼着他们,只能听见他们说笑的声音,像哗哗的流水”“他努力睁开眼睛,透过工友的肩膀,看到了浅水区的孩子们”,开头和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前后形成照应。本题难度较大,考生需要先明确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有哪些特点,然后再分析本文。‎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标题‘水底的微光’的丰富意蕴”,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主要是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从本文来看,文章第八段说“黑暗应该如约而至了。就在黑暗来临前的瞬间,他看到了水底的微光”,此处“水底的微光”是指真实的光,即“他”被救上岸时在濒临死亡的状态下感受到的光;如“他看见了工友们的脸孔,那些他再也不想见到的脸孔。他能感到工友们粗糙的手,一双一双锤在他的背上,按在他的胸前。说实话,这力道比在工棚打他的时候重多了。他甚至还听见他们透着痛惜的骂声”,从工友的举动中,他感受到温暖,这是温暖之光;如“他开始攒钱,两个月后,他买下了《人间失落》……珍重的收好”,“他”虽然在社会底层讨生活,却仍酷爱读书,珍爱书籍,心存梦想,这是梦想之光;如“在润滑的温暖里,他想起了四面环山的故乡,想起了大海。现在,他北上打工,离海更远了。他只能偶尔来这池水里想象大海,想象自己抓住了海的一片衣角”,遥远大海边的故乡带给远离家乡、北上打工的“他”心灵的温暖,这是温暖之光。‎ 点睛: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应先到文中圈出直接点明标题的句子,如本文第八段“就在黑暗来临前的瞬间,他看到了水底的微光”,分析其在这种语境下的含义,然后再圈出间接体现“微光”的内容,最后进行概括即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方面,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看标题与这些情节的关联;结构上,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上,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眼下,很多有正式工作的人,也都开辟着自己的“副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人,却频频在微信里卖东西;公务员写书法卖作品;导游干起了代购;工程师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传递着自己独特的嗓音……跨界,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有正式工作就要认真工作,如此耗费主业精力甚至是在其位不谋其职,是不负责的表现;也有人说,能够在有限且休闲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无可非议;还有人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盈利的生活,本无可厚非……‎ 以上事件,你怎样看?“路边社”正在征集市民的看法,请以普通市民的身份,给编辑部写一封信,来阐述自己对于该事件的看法。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的背后也是我 路边社编辑部的审稿同志:‎ 辛苦了!‎ 有幸将自己的想法呈递于贵社,做以交流,实乃幸事。作为有着某种“正式”职业的我,不知道此时做的这件“副业”——投稿,是否也会引来阵阵不满,我只知道,眼下确实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有业”市民干起了各式各样的“副业”。‎ ‎“副业”十分奇妙,它将公务员与文艺青年紧密结合;把工程师与主播联系起来,一对又一对……平常看似毫无关联的角色融为一体,拉近了行业之间的联系,就连我这样的“科研发烧友”都可以与你们谈“同”道“志”啦!‎ 但联系起来之后,又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我们或多或少都发现:这个表面冷静的人竟会有这样狂野的内心,那个外表粗糙的人也会有那样缜密的分析,而这些,既不可思议,又无可厚非。‎ 在民主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拥有自由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这样的外人无权干涉,更无法阻止。只是我们会感到惊诧:为什么他们与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听到的竟如此不同?“副业”的存在是为了进一步盈利、亦或者是?‎ 亦或者只是为了内心的安定?就我自己深切而感,就算是行为最自由的社会,也会有最不自由的舆论在控制着我们,有太多条条框框规划着我们,不接受规划就无法继续前进,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获得了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迷失了最初的自我。‎ 生活中的不如意十有八九,表面光鲜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更大的痛苦。背后的阴暗需要释放,心中的压力需要排解,而“副业”此时便提供给我们剩下的一二。‎ 也许,那背后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有人说,有正式工作就要认真工作,因为你的工作肯定很适合你,但我想说,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为了谁而工作?当内心的合理请求被外部压力所控制时,我们竟连自己最小的欲望亦或是兴趣都满足不了,您说可悲不?而且我们一直在工作啊,我们在主业上花费的精力还少么?那么,工作之余呢?把休闲的时光勇敢拿出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坚定走好自己的路,这真的有错么?‎ 所以,我的背后也是我啊!我又怎么能因为背后的我不光鲜而摒弃他呢?我已不是全然的自己,又为什么不迷途知返,找到本真的自我,而非要所谓大道直行呢?‎ 我不知道“副业”可以非议的是什么。‎ 我更不理解可以指责的到底有什么。‎ 既然全然不知,我也无法武断,只是觉得:新生事物,挺好的!‎ 以上一点拙见,望指正。‎ 顺颂 编安 某普通市民 ‎2019年12月8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写作能力。此题有两部分构成,材料+任务驱动,材料属于时评性材料,材料提供的时评问题:对当下有正式工作的人开辟自己的“副业”的评价(而非感悟);继而关注任务驱动,主要是文体驱动即书信体作文写作。‎ 书信写作对象——“路边社”编辑部(主编、编辑人员)‎ 考场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 题目(含主副标题)‎ 称谓语 问候语 正文 祝颂语(结尾语)‎ 署名、时间 参考立意的角度:‎ 一、赞同的理由(立意)‎ ‎1、生命本就多姿多彩,追求的多样化有助于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生;‎ ‎2、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开创的“副业”既能有一定的物质收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又可以放松神经,提高生活质量;‎ ‎3、创新的生活方式体现创新的理念,于社会发展而言,有益无害;‎ 二、反对的理由(立意)‎ ‎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一心不可多用,否则正业必然受其影响;‎ ‎2、现在很多的所谓的“副业”,其实并不算健康、有序,刻意地放松自我甚至向“钱”看,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是恶劣的;‎ ‎3、人人不关心正业,那社会发展必然受其影响,社会秩序终将混乱;‎ 三、辩证的理由(立意)‎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副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不能一味地加以否定;把握从事“副业”的度而不过分,才能既保证主业的开展,又能让副业有效地调剂生活。‎ 需明确:‎ 副业不等于不起眼的职业,而是人为地分成了主次,可能你的主业是环卫工人,但副业是书法家,所以,哪一个不起眼?而职业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写作时要注意合理的阐述。‎ 行文结构:‎ 首先注意书信体格式,前有称呼,后有问候语和落款等。书信体作文也要有题目如:《忙里偷闲,可圈可点》,本题目采用了对称结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正文主体部分可从“副业”在生活中体现写起:他们可能只是在茶余饭后唱一首歌,把它发到平台上,尽显自己出众的才华;也可能是在工作之余写一幅书法作品,卖出去再赚些外快。这一过程里,并没有占去大把时间,却可以陶冶心灵,或小赚一笔,难怪人们会逐渐走上“副业”之路。行文可多角度多侧面写作,力求全面深刻。继而谈“副业”的利与弊,在放松的同时也充实了生活。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工作的生活不叫生活;跨界”之风,虽有弊端,但稍加努力,便可避免。这样就可以做到解读材料准确到位;分析问题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作文素材 ‎1.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更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一个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往往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在这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做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一款精细打磨的产品备受追捧,消费者也会因此关注并选择企业的其他产品。基于这样的“金字招牌”,企业也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2.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通常被称为“斜杠青年”。于是就有类似“不会弹吉他的工科博士不是好摄影师”的玩笑说法。‎ ‎3.跨界歌王,跨界喜剧王,跨界冰雪王……这些综艺节目的共同点就是演绎明星从他原本的领域跨界到另一个领域,在新的领域里迎接不同的挑战,比如像去年跨界歌王里的刘涛,作为一个演员歌也唱得不错。‎ ‎3. 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学家/出版商/作家,发明了避雷针和双焦点眼镜等等。‎ ‎4.苏轼:政治家/学者/蜀党领袖/书法家/美食家/诗人/工程师,既是政治家、学者、蜀党领袖,又是大书法家、美食家、大诗人。他也有个更鲜为人知的身份:工程师。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你没听错,宋代广州已经建成自来水供水系统,它的设计师就是苏轼。‎ ‎5.林志颖:职业赛车手/歌手/演员/企业家/摄影师/摩托艇手/台湾网络协会 跨界之大、涉及领域之多,令人惊叹。他科技头脑一流,是台湾网络部门的要员,身兼数职:台湾网路协会常务理事、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网域费率委员会委员、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网域董事。另外,泛珠三角“超级跑车协会”荣誉会长、中国艺术家协会创会理事长、财团法人关怀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新网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他的职务。‎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